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的浅埋隧道地表高铁振动信号时频与衰减特征分析
1
作者 贾宝新 翟紫薇 +3 位作者 张晶 周志扬 苑文雅 郑克楠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7-352,共16页
为解决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采集到的高铁振动信号底噪丰富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高铁振动信号降噪的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方法。首先,引入高阶调制算子推导高阶估算瞬时频率,结合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推导出高阶... 为解决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采集到的高铁振动信号底噪丰富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浅埋隧道上覆地表高铁振动信号降噪的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方法。首先,引入高阶调制算子推导高阶估算瞬时频率,结合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推导出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通过数值模拟多分量加噪信号验证该方法的抗噪性;随后,对高铁振动信号进行相关时频分析、处理,对比验证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的降噪效果和适用效果;最后,基于此方法对高铁振动信号的时频及衰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可为隧道场地高铁振动信号提供一种谱精度高、降噪效果好的时频分析方法,并为隧道场地中高铁振动的环境影响研究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振动信号 高阶局部最大值同步挤压变换 时频分析 降噪效果 衰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复杂度的变换域正交时频空信道均衡算法
2
作者 廖勇 刘爽 李雪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50-2061,共12页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在解决高速移动通信中的性能瓶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传统均衡算法难以有效消除复杂环境下的符号间干扰(ISI)和多普勒间干扰(IDI),同时还存在复杂度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基于分块矩阵的... 正交时频空(OTFS)调制在解决高速移动通信中的性能瓶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传统均衡算法难以有效消除复杂环境下的符号间干扰(ISI)和多普勒间干扰(IDI),同时还存在复杂度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基于分块矩阵的变换域OTFS信道均衡算法。首先,基于时延-多普勒(DD)域信道响应的分块稀疏性,结合保护间隔设计,逐步消除OTFS系统扩散引起的ISI,建立子块的均衡模型。其次,利用信道子矩阵托普利兹循环矩阵的性质,将其进行变换域处理变为对角矩阵,从而在均衡操作中消除IDI并降低算法复杂度。最后,在此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判决反馈,进一步提升算法的性能增益。系统仿真表明,该文所提算法在复杂度与性能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折中性能且适合多种实际场景,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道估计过程中的导频开销,增加数据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移动场景 信道均衡 正交时频空 变换域 干扰消除 判决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偏差型准比例谐振控制的高速永磁电机电流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古轩 赵峰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5,共11页
随着高开关频率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领域的广泛应用,凸显的死区效应导致高速域下5次、7次高频谐波电流含量增加。传统的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谐波抑制策略存在较大谐振频率偏差,并随着基波频率的升高而变大,电流... 随着高开关频率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领域的广泛应用,凸显的死区效应导致高速域下5次、7次高频谐波电流含量增加。传统的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谐波抑制策略存在较大谐振频率偏差,并随着基波频率的升高而变大,电流谐波抑制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零偏差型准比例谐振控制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流谐振抑制策略,通过对不同离散化方法下的准比例谐振控制的频率偏差进行分析,构建零频率偏差的离散变换表达式,并给出控制参数的设定依据,有效地抑制了谐振频率偏差。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零偏差谐振频率控制,有效地抑制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相电流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死区效应 谐波抑制 谐振频率偏差 准比例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行车条件下高速车辆通过道岔动力学响应时频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天怡 闫正 +3 位作者 朱小雪 徐井芒 王平 郑世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08-2120,共13页
为研究道岔固有结构不平顺对不同车型、方向及速度下过岔时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考虑道岔区钢轨的柔性变形,以高速铁路18号无砟道岔为研究对象,建立高速车辆-道岔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为精确获取信号的分布特性,采用同步压缩小波... 为研究道岔固有结构不平顺对不同车型、方向及速度下过岔时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考虑道岔区钢轨的柔性变形,以高速铁路18号无砟道岔为研究对象,建立高速车辆-道岔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为精确获取信号的分布特性,采用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技术,对不同车型、过岔方向及行车速度下的轮轨动态响应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顺向过岔相较于直逆向过岔,轮载过渡位置更靠近尖轨尖端且过渡长度更长;轮轨垂向力及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均存在2个主频带(150 Hz以下),其中直逆向过岔的2个主频较直顺向过岔的主频高约10 Hz。不同车型的过岔动态响应呈现差异性时频特征,CRH5型车的轮载过渡位置显著前移,其轮轨垂向力、轴箱振动加速度幅值及主频能量均比CRH2A与CRH380A型车的高;由于车辆参数存在差异,同一结构在不平顺激励下,2类主频(150 Hz以下)及400 Hz以上主频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结构不平顺 高速道岔 时频分析 轮轨动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推进泵空化诱导压力脉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龚波 张正川 +4 位作者 尹俊连 冯超 李宁 许锐 王德忠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探讨喷水推进泵内空化流动结构演变对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本文结合高速摄像和压力脉动同步测量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条件加剧,叶顶出现了泄漏涡核空化、剪切层旋涡空化、叶顶吸力侧片状空化和云状空化等复杂空化流动结构... 为探讨喷水推进泵内空化流动结构演变对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本文结合高速摄像和压力脉动同步测量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条件加剧,叶顶出现了泄漏涡核空化、剪切层旋涡空化、叶顶吸力侧片状空化和云状空化等复杂空化流动结构;叶顶低压区随着空化区域增大而增大;在泄漏流夹带下空化云不断翻滚,增加了空化云的不稳定性;空化云尺度随空化条件加剧而增大。大尺度空化云会导致强烈的压力脉动。空化区边缘的空泡破碎会带来压力冲击成份。压力脉动主频是叶频,次主频是二倍叶频。主频和次主频幅值在片状空化时小幅增长,在云状空化时大幅增大。垂直空化涡发展会导致叶片前缘附近压力面压力和局部压差下降,这是泵性能断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混流泵 空化流动结构 高速摄像 叶顶泄漏涡 云状空化 压力脉动 时域分析 频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接触条件对风载作用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6
作者 孙丽霞 朱亮 +3 位作者 吴宁 池长欣 王友彪 周春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0-1222,共13页
采用空气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轮轨接触与风载、曲线线型多因素耦合下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揭示不同的轮轨接触条件下高速列车风载运行安全失效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轮轨接触条件对列车风载动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 采用空气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轮轨接触与风载、曲线线型多因素耦合下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揭示不同的轮轨接触条件下高速列车风载运行安全失效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轮轨接触条件对列车风载动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新车轮型面与低轮轨摩擦因数组合工况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偏不利,磨耗车轮型面与高轮轨摩擦因数组合工况对车体横向运行平稳性偏不利;在不同的轮轨摩擦因数下,轮对的蛇行运动姿态有明显差异,在低轮轨摩擦因数下,轮对在背风侧钢轨附近作小幅值蛇行运动,在高轮轨摩擦因数下,轮对在纯滚动线附近作大幅值蛇行运动;轮轨接触条件对列车运行安全失效形式也有明显影响,新车轮型面与低轮轨摩擦因数组合工况下易发生轮重减载及轮轴横向力超限的问题,而磨耗车轮型面与高轮轨摩擦因数组合工况下易导致低频晃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载 轮轨摩擦因数 磨耗车轮型面 高速列车 低频晃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箱高频振动的车轮不圆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来 曾京 +2 位作者 高浩 屈升 孙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9,共9页
为实现对高速列车车轮高阶不圆的实时检测,研究了轴箱高频振动与车轮不圆的频谱特征和映射关系,采用频域积分方法对车轮不圆的幅值和阶次进行辨识.首先,通过静态测试和台架试验,研究我国高速铁路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和轨道模态的表现形... 为实现对高速列车车轮高阶不圆的实时检测,研究了轴箱高频振动与车轮不圆的频谱特征和映射关系,采用频域积分方法对车轮不圆的幅值和阶次进行辨识.首先,通过静态测试和台架试验,研究我国高速铁路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和轨道模态的表现形式;其次,通过高速列车长期服役性能跟踪试验,掌握转向架轴箱振动的时频特征和演化规律;最后,以现场出现车轮20阶多边形的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频域积分的车轮不圆阶次和幅值辨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RTS-Ⅱ型轨道板钢轨三阶弯曲频率为592 Hz;列车以300 km/h运行时,20阶车轮多边形和136 mm波长钢轨波磨的响应频率分别为580 Hz和613 Hz;钢轨模态、车轮多边形以及钢轨波磨的振动主频较为集中,轴箱高频振动幅值随车速和镟后里程的增大而增大;采用加速度频域积分方法,从理论上可实现对车轮不圆幅值和阶次的辨识;基于线路实测轴箱加速度的20阶车轮多边形辨识结果与静态测试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不圆 轴箱振动 时频分析 辨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分析的高速列车侧风倾覆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铭 李星星 李小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2,342,共9页
侧风作用下列车的动态环境以轮轨相互作用为主向,以空气动力作用为主演变,列车的侧风倾覆行为成为威胁列车行车安全性的主要诱因.首先,采用精细化车-轨耦合模型开展列车侧风倾覆的频域特性分析,以明确侧风倾覆响应对列车模型的敏感性;... 侧风作用下列车的动态环境以轮轨相互作用为主向,以空气动力作用为主演变,列车的侧风倾覆行为成为威胁列车行车安全性的主要诱因.首先,采用精细化车-轨耦合模型开展列车侧风倾覆的频域特性分析,以明确侧风倾覆响应对列车模型的敏感性;基于考虑模态特性的频域分析框架,推导脉动风及轨道不平顺与列车倾覆动力响应间的传递函数,结合相应参数进行分析,以直观揭示列车的侧风倾覆机理.结果表明:列车倾覆行为受绕车体下心侧滚模态和车体沉浮模态控制影响,其风荷载影响要明显大于轨道不平顺;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第一阶模态贡献主要由轨向不平顺引起,第二阶模态贡献主要由高低不平顺引起,在脉动风荷载激励下,其顺风向脉动风分量起主要贡献;车速、风速和风向角的增大都会引起列车动力响应的增大,进而降低列车安全运营时的最大允许风速;失效概率的增大会降低动力响应的极值,进而提高安全运营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高速列车 侧风倾覆危险性 频域分析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地段轴箱振动加速度时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和振兴 刘旭麒 +2 位作者 王玉魁 封全保 王淑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5-1285,共11页
钢轨波磨是一种常见的高速铁路轨道病害。为了研究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加速度响应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探索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识别钢轨波磨的可行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辆主要部件柔性化的刚柔耦合动... 钢轨波磨是一种常见的高速铁路轨道病害。为了研究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加速度响应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探索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识别钢轨波磨的可行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辆主要部件柔性化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研究了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之间因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VMD-SPWVD的钢轨波磨时频分析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会对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产生较大影响;不同波深和波长下的轴箱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在时域信号中的位置具有随机性;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均方根之间的规律性较为明显,但其作为一种时域指标无法准确定位波磨区段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相较于时域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VMD-SPWVD的时频分析方法能有效反映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因应关系,时频分析结果能准确得到钢轨波磨的特征频率且不存在干扰成分,能量幅值与钢轨波磨波深之间呈正相关,该方法可以定位波磨存在的区段并能够体现同一区段不同位置波磨的严重程度。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识别钢轨波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轴箱加速度 动力学响应 时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对综合交通枢纽中地下车站结构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琪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 以济南遥墙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案例,依托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立车辆-轨道-车站结构振动耦合模型,利用时频域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轨道与车站结构间振动传递特征、不同减振垫层刚度下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响应特征和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速度80 km/h时,钢轨、轨道板、车站结构侧壁、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绝对值依次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振动加速度级峰值出现在100 Hz;车站结构侧壁和顶板的分频最大振级、最大Z振级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加而增大,并且最大Z振级的增幅大于分频最大振级;不同列车通过速度下车站结构侧壁的分频最大振级和最大Z振级均大于顶板;降低减振垫层刚度可有效减小车站结构顶板最大Z振级;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各股道时可通过采用不同减振垫层刚度的轨道结构达到同等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综合交通枢纽 数值模拟 车站结构 时频域 最大Z振级 减振垫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中—上侏罗统Walloon煤系旋回地层的天文周期驱动
11
作者 崔泽宏 敬宇鸿 +2 位作者 黄文松 刘玲莉 张云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煤层气资源量巨大,但煤层气井产能非均质性空间差异显著。Walloon煤系煤层多、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的特征制约了煤储层横向差异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对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进行精细地层格架刻画,是了解煤储...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煤层气资源量巨大,但煤层气井产能非均质性空间差异显著。Walloon煤系煤层多、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的特征制约了煤储层横向差异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对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进行精细地层格架刻画,是了解煤储层的时空差异的基础。以地层完整、沉积连续的S-4井为基干钻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其自然伽马(GR)测井数据进行旋回地层分析和天文检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记录了15个405 kyr周期控制下的沉积旋回,天文轨道周期对其沉积过程有明显影响,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岁差控制的的地层旋回厚度分别为23.9 m、6.3~9.3 m、2.4~2.7 m、1.2~1.4 m。经过相关系数法天文检验,Walloon煤系受天文周期驱动的可能性大于99%。以S-4井煤系凝灰岩锆石CA-TIMS U-Pb年龄162.54±0.05 Ma为约束,利用稳定的405 kyr周期进行天文调谐,建立了Walloon煤系的天文年代标尺,厘定该套地层沉积时限为5.7~6.1 Myr,主要沉积于中侏罗世卡洛夫期—晚侏罗世牛津期。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与识别旋回界面划分出的层序结果具一致性,结合识别出的405 kyr控制下的沉积旋回,将Walloon煤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15个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为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系地层的高精度等时对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分析方法 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天文周期 Walloon煤系 苏拉特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气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开裂体动力响应分析
12
作者 高阳 陈一铂 +1 位作者 徐伟铭 石松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07,共7页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衬砌壁面气动荷载特性,在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对列车风作用下衬砌开裂体固有频率和动力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衬砌开裂体尺寸和气动荷载加载频率及峰值的影响,对气动荷载作用下衬砌裂损处的安全性进行...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衬砌壁面气动荷载特性,在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对列车风作用下衬砌开裂体固有频率和动力响应进行研究,分析了衬砌开裂体尺寸和气动荷载加载频率及峰值的影响,对气动荷载作用下衬砌裂损处的安全性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开裂体固有频率与自身厚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随其长度增加而快速降低,下降幅度最高可达70.29%;开裂体位移响应随外荷载峰值增加而增加,且与荷载加载周期数正相关.外荷载频率接近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的位移和速度均显著增加.当荷载频率为1和5 Hz时,开裂体悬臂端位移峰值分别为荷载频率3 Hz时的10.75%和1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列车风 固有频率 动力响应 衬砌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去噪与复数LSTM的时变信道预测算法
13
作者 陈永 蒋丰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场景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获取到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在高速场景下,现有信道预测算法未考虑噪声影响及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场景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获取到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对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在高速场景下,现有信道预测算法未考虑噪声影响及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注意力去噪与复数卷积LSTM的时变信道预测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通道注意力信道去噪网络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去噪处理,降低了噪声对信道状态信息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基于复数卷积层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信道预测模型,对去噪后历史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并且对未来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测;改进后的LSTM预测模型增强了对信道时序特征的提取能力,提高了信道预测的精度。最后,结合Adam优化器对未来时刻信道状态信息进行预测输出。仿真结果表明:与对比算法相比,所提基于注意力去噪与复数卷积LSTM的时变信道预测算法对信道状态信息的预测精度更高,能够适用于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时变信道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信道预测 高速场景 通道注意力去噪 复数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 正交频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蛇行减振实时混合试验的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贞 肖嘉俊 +2 位作者 吴斌 徐小洋 窦晓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8,共8页
时滞补偿是高速列车蛇行减振实时混合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高速列车的多个自振频率超过10 Hz,加载命令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频分量,进而要求更小的时滞误差以保证试验稳定性。针对此问题,基于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系统逆... 时滞补偿是高速列车蛇行减振实时混合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高速列车的多个自振频率超过10 Hz,加载命令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频分量,进而要求更小的时滞误差以保证试验稳定性。针对此问题,基于两级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系统逆模型完成名义时滞补偿,采用有限脉冲响应离散模型建立自适应逆控制器补偿剩余时滞与不确定性时滞,利用渐消记忆卡尔曼滤波器在线估计控制器参数。为充分探讨所提方法性能,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加载系统模型,开展了线性、非线性试件模型的高速列车虚拟实时混合试验,比较了不同时滞补偿方法性能。研究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优良的补偿性能,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对于高频信号也能实现良好的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试验 高速列车 抗蛇行减振器 高频信号 时滞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VG的双馈风场风速变化条件下高频谐振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继开 李平 +2 位作者 常旗峰 郝鑫 胡应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0,共13页
大规模风电并网导致宽频谐振问题日渐凸显,业内多认为电缆电容效应、控制器参数变化等是导致谐振的主要因素,而关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 SVG)、风功率变化与高频谐振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尚未展开。针对低风速风场系统高... 大规模风电并网导致宽频谐振问题日渐凸显,业内多认为电缆电容效应、控制器参数变化等是导致谐振的主要因素,而关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 SVG)、风功率变化与高频谐振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尚未展开。针对低风速风场系统高频谐振问题,首先基于谐波线性化理论,考虑功率外环作用,建立SVG和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的序阻抗模型。其次将风速变化纳入风机变流器建模,并建立空载电缆投入时风速变化与SVG阻抗的联系。然后利用阻抗交互揭示风机变流器阻抗变化对SVG阻抗特性的影响机理,指出区域内空载电缆投入后,低风速不仅降低系统在高频的鲁棒性,而且扩大了SVG高频负阻尼范围,导致系统高频谐振风险增加。最后,基于STARSIM-HIL搭建含SVG的双馈风场电磁仿真模型,并进行软硬件在环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发生器 双馈风机 高频谐振 风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接入海上换流站的交流汇集出线高速保护 被引量:6
16
作者 温志文 刘昊霖 +2 位作者 贾科 张旸 毕天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75-4787,I0014,共14页
风电接入海上换流站的交流汇集出线双端均是电力电子电源,短路电流均呈现幅值受限和相角受控的特征,导致差动保护动作性能下降,存在拒动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柔直换流站和风机变流器在故障暂态期间的故障特性,证实了区内故障线... 风电接入海上换流站的交流汇集出线双端均是电力电子电源,短路电流均呈现幅值受限和相角受控的特征,导致差动保护动作性能下降,存在拒动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柔直换流站和风机变流器在故障暂态期间的故障特性,证实了区内故障线路两侧短路电流频谱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基于此,利用时频能量系数衡量线路两侧短路电流的时频特性差异,提出适用于风电接入海上换流站交流汇集出线的高速保护原理。该时频能量系数综合幅值、频率和相角差异,具有较强的耐受过渡电阻和系统噪声的能力。所提保护衡量故障暂态的故障特性差异,理论上可以在5 ms内快速可靠识别区内外故障,硬件在环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保护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故障特征 时频能量系数 高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解调和SSA-SVM模型的高速道岔区晃车诊断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维桢 秦航远 +2 位作者 刘金朝 董英杰 郭剑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解决传统高速铁路道岔区晃车状态诊断过度依赖人工巡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解调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模型(SSA-SVM)的道岔区晃车状态诊断方法。首先,基于广义解调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进行分解,提取不同频率模态分... 为解决传统高速铁路道岔区晃车状态诊断过度依赖人工巡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解调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模型(SSA-SVM)的道岔区晃车状态诊断方法。首先,基于广义解调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进行分解,提取不同频率模态分量,结合分量信息以及轨道几何信息,进一步计算道岔区晃车诊断特征指标;然后,采用SSA-SVM模型作为道岔区晃车分类诊断模型,提出基于该模型的道岔区晃车状态诊断方法;最后,以我国某高速铁路道岔区实测数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模型(BP)、SVM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POS)优化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模型(POS-BP)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POS-SVM)的道岔区晃车状态诊断方法相比,采用SSA-SVM模型的道岔区晃车状态诊断方法不仅收敛速度快、精度高,而且在特征较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94.8%的高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区晃车 广义解调 时频分析 SSA-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营车构架加速度的轨道几何大值偏差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宪夫 王同军 +3 位作者 杨飞 高彦嵩 魏子龙 夏张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6,共10页
在深入分析典型大值偏差区段的轨检数据时频特征基础上,基于运营动车组采集的构架垂向加速度数据,提出联合构架加速度尺度平均小波系数和构架垂向位移识别轨道几何大值偏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大值偏差特征波长在20~50 m,往往引起车... 在深入分析典型大值偏差区段的轨检数据时频特征基础上,基于运营动车组采集的构架垂向加速度数据,提出联合构架加速度尺度平均小波系数和构架垂向位移识别轨道几何大值偏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大值偏差特征波长在20~50 m,往往引起车体垂向加速度大值偏差;第二类大值偏差特征波长在3~9 m,此类更为常见且发展迅速,车体加速度对其并不敏感,是轨道几何大值偏差的主要类型。车体垂向加速度在3~9 m波段内的响应较低,而构架垂向加速度响应主要集中在波长10 m以下,对于第二类大值偏差采用构架加速度进行监控更为合适。构架垂向加速度尺度平均小波系数在最高设计速度250、350 km/h条件下的阈值分别取0.10、0.11,对应构架垂向位移阈值分别取7.0、5.0 mm。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反映轨道几何大值偏差位置,为及时掌握线路服役状态及劣化趋势、保障列车持续安全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构架加速度 轨道状态监测 大值偏差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移动场景中人机混编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
19
作者 李为 鲁信金 +2 位作者 仲健 陈继林 何龙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2-330,共9页
针对高速移动场景中人机混编通信模式下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时延多普勒(Delay Doppler, DD)域密钥提取的正交时频空—物理层加密(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Physical Layer Encryption, OTFS-PLE)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 针对高速移动场景中人机混编通信模式下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基于时延多普勒(Delay Doppler, DD)域密钥提取的正交时频空—物理层加密(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Physical Layer Encryption, OTFS-PLE)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快时变信道在DD域中的稀疏性,高效准确地估计信道路径的增益、多普勒频移和时延大小,生成安全可靠的初始密钥,再通过Tent序列将初始密钥扩展成加密密钥,根据密钥对OTFS的星座点进行相位扰乱,实现高效的加解密。该方法解决了高速移动场景人机混编通信中的密钥提取难的问题,能生成可靠的密钥并实现人机混编系统安全高效的加密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加密 高速移动场景 机混编通信模式 正交时频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的超短期风速预测 被引量:33
20
作者 高阳 钟宏宇 +3 位作者 陈鑫宇 耿爱成 张柳 雷彩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5-711,共7页
文章将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的超短期风速预测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学习能力和小波理论的多分辨分析能力实现对风电场的风速预测,为风功率预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搭建神经网络物... 文章将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的超短期风速预测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学习能力和小波理论的多分辨分析能力实现对风电场的风速预测,为风功率预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搭建神经网络物理模型,用以预测风机轮毂处的风速信号;其次,将该风速信号进行小波多分辨分解,滤除高频分量,得到较为平稳的对风速预测起决定性作用的低频分量;最后,对基于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的组合预测方法进行了仿真,并与NWP风速模型和实测风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组合预测方法更贴近实测风速,对超短期风速预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小波分析 风速预测 高频分量 低频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