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FeO高钛渣系高温导电特性及其导电机理
1
作者 胡凯 韦江 +1 位作者 吕学伟 王日昕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5-1141,共7页
采用四电极交流阻抗谱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TiO_(2)-FeO二元高钛渣系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和导电机理。结果表明,该渣系电导率随温度升高显著提升,其值为62~171 S/cm,较传统高炉渣(0.1~10 S/cm)高出1~3个数量级。此外,在不同... 采用四电极交流阻抗谱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TiO_(2)-FeO二元高钛渣系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和导电机理。结果表明,该渣系电导率随温度升高显著提升,其值为62~171 S/cm,较传统高炉渣(0.1~10 S/cm)高出1~3个数量级。此外,在不同温度下,渣中FeO含量增加,会显著降低高钛渣导电性。在高温熔融状态下,TiO_(2)-FeO二元高钛渣呈现以电子导电为主导的电子-离子混合导电特征,符合半导体特性。XRD分析结果和热力学计算结果均表明,高钛渣凝固后的主要物相为钛铁矿相(FeTiO3)和金红石相(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渣 电导率 电子-离子混合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Zr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6
2
作者 贾淑果 刘平 +4 位作者 宋克兴 陈讲彪 陈小红 田保红 任凤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4-1338,共5页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高强高导Cu-Cr-Zr原位复合材料,利用SEM和TEM分析材料在铸态及变形态的显微组织,研究不同变形量和中间热处理对Cu-Cr-Zr原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室温冷变形,C...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高强高导Cu-Cr-Zr原位复合材料,利用SEM和TEM分析材料在铸态及变形态的显微组织,研究不同变形量和中间热处理对Cu-Cr-Zr原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室温冷变形,Cr相由铸态树枝状转变为纤维状;中间热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导电率;采用500℃中间热处理并结合冷变形,能得到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Cu-Cr-Zr原位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达到1119MPa,导电率(vsIACS)达到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原位复合材料 高强度 高导电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7
3
作者 戴晓元 夏长清 +2 位作者 孙振起 华熳煜 吴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6-401,共6页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以及拉伸性能和电导率测试,研究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的组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0.12%Sc的7000系铝合金铸态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合金经强化固溶和T6处理后,抗拉强度σb达...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以及拉伸性能和电导率测试,研究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的组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0.12%Sc的7000系铝合金铸态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合金经强化固溶和T6处理后,抗拉强度σb达829.4MPa,伸长率δ为5.7%;合金经一般固溶及RRA处理后,σb为733.4MPa,δ为5.4%,电导率为37.6%。合金强化机理主要为Al3(Sc,Zr)引起的细晶强化、亚结构强化和沉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合金 SC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1-x)Sr_xMnO_3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晓梅 李坤 +5 位作者 刘江 吕喆 刘巍 裴力 何岚鹰 苏文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4-46,共3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单相性、均匀性较好的La(1-x)SrxMnO3(x=0.1,0.2,0.3,0.4,0.5)纳米微粉系列样品,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的结构类型.考察样品的烧结特性和高温电导率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通过电池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对... 溶胶-凝胶法制备单相性、均匀性较好的La(1-x)SrxMnO3(x=0.1,0.2,0.3,0.4,0.5)纳米微粉系列样品,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的结构类型.考察样品的烧结特性和高温电导率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通过电池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对锰酸锶镧作为(ZrO2)0.92(Y2O3)0.08电解质燃料电池阴极的性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阴极 高温电导率 制备 阴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电导-温度曲线方法进行蛇纹石的脱水温度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宋茂双 谢鸿森 +4 位作者 郑海飞 郭捷 徐有生 张月明 许祖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在1.0~5.0GPa压力范围内,运用高温同时高压下电导测量方法确定了蛇纹石的脱水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小于2.0GPa时叶蛇纹石的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呈微弱升高趋势,压力大于2.0GPa时其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明显降低,意味着较高... 在1.0~5.0GPa压力范围内,运用高温同时高压下电导测量方法确定了蛇纹石的脱水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小于2.0GPa时叶蛇纹石的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呈微弱升高趋势,压力大于2.0GPa时其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明显降低,意味着较高压力下有利于脱水反应的发生,是俯冲带岩浆作用及地幔交代作用流体的重要来源。蛇纹石脱水后,由于自由水的存在导致其电导明显增加,可能是高导层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蛇纹石 电导 脱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的电性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平 杨僻元 李艳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5-203,共9页
首次报导了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该区中上地壳主要代表岩石(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等)在10—25km的温压条件下,含水矿物出现脱水会引起电导率值升高,认为这是该区出现高导层体的主要原... 首次报导了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该区中上地壳主要代表岩石(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等)在10—25km的温压条件下,含水矿物出现脱水会引起电导率值升高,认为这是该区出现高导层体的主要原因;中下地壳代表性岩石(片麻岩、麻粒岩、榴辉岩等)由于石英从α相向β相转变,会导致电导率值(σ)下降。在下地壳的温压条件下电导率值一般为10-2到10-3S·m-1;上地幔的代表性岩石由于组成矿物较为基性,电导率值比下地壳高,从0.1到1S·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电导率 秦岭-大别山 岩石 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Zr对Cu-A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淑果 刘平 +3 位作者 郑茂盛 任凤章 田保红 周根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494-496,共3页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高强高导兼顾的铜合金材料Cu-Ag-Zr合金。利用显微硬度测试、金相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微量zr对Cu.A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Zr的加入,能显著提高Cu-Ag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再结...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高强高导兼顾的铜合金材料Cu-Ag-Zr合金。利用显微硬度测试、金相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微量zr对Cu.A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Zr的加入,能显著提高Cu-Ag合金的显微硬度和再结晶温度,使Cu-Ag合金的再结晶软化温度提高200℃以上,Cu-Ag-Zr合金经550℃退火2h后,其显微硬度仍保持为128Hv,能够满足高强高导铜合金高温性能的要求;微量Zr对Cu-Ag合金的强化主要通过使该合金中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ZR合金 铜合金 再结晶 高强度 高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Al-Zn-Mg-Cu-Sc-Zr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戴晓元 夏长清 刘昌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7,共5页
通过硬度、拉伸性能和导电率测试,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Al-Zn-Mg-Cu-Sc-Zr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固溶工艺为:470℃×120min;峰值时效工艺为:120℃×24h;综合性能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20℃&#... 通过硬度、拉伸性能和导电率测试,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Al-Zn-Mg-Cu-Sc-Zr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固溶工艺为:470℃×120min;峰值时效工艺为:120℃×24h;综合性能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20℃×24h+170℃×1h+120℃×24h的回归再时效处理(RRA)。经RRA处理,其抗拉强度为595.8MPa,屈服强度为572.0MPa,伸长率为8.3%,导电率为38.45%IACS。合金具有明显的时效硬化特性,其强化的主要机制是沉淀强化、细晶强化和亚结构强化,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GP区、η′和Al3(Sc,Z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合金 SC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石岩电导率对克拉通岩石圈高导异常的启示
9
作者 朱屹欣 徐义贤 +3 位作者 杨晓志 费宏展 刘汉永 李满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12-2128,共17页
辉石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含量和铁含量,对其高温高压条件下电导率的测定为探究岩石圈内部一些高电导率异常的贡献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活塞圆筒压机在1~3 GPa和200~800℃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原位测量了2个天然辉石岩样品的电导率.测... 辉石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含量和铁含量,对其高温高压条件下电导率的测定为探究岩石圈内部一些高电导率异常的贡献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活塞圆筒压机在1~3 GPa和200~800℃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原位测量了2个天然辉石岩样品的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辉石岩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激活焓ΔH范围在71~74 kJ·mol^(-1),其导电机制以质子传导为主;辉石岩电导率随压强的增大而轻微降低(实验误差范围内压强效应几乎可被忽略),相应的激活体积ΔV为约(0.63±0.10)cm^(3)·mol^(-1)到(2.25±0.22)cm^(3)·mol^(-1),ΔV与温度无明显的一致性关系,负压强效应可能与晶格畸变阻碍载流子迁移有关.辉石岩电导率随水含量、总铁含量和Fe^(3+)/ΣFe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富水富铁辉石岩在温度超过~900℃时电导率可超过0.01 S·m^(-1).辉石岩在大陆岩石圈地幔常以岩脉形式存在,一般与流体/熔体交代作用有关.考虑到交代作用可使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再次饱满化,富水富铁的辉石岩可用于解释大地电磁探测到的克拉通岩石圈内部0.01~0.1 S·m^(-1)的电导率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辉石岩 高温高压 压强效应 克拉通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和模糊k-均值方法的农田土壤管理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燕 田延峰 +1 位作者 吴宏海 史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1-447,共7页
以近地传感器(EM38)快速获取的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ECa)、高分遥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雷达影像提取的后向散射系数为数据源,以滨海滩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法进行农田土壤管理分区研究。在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空间变异... 以近地传感器(EM38)快速获取的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ECa)、高分遥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雷达影像提取的后向散射系数为数据源,以滨海滩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法进行农田土壤管理分区研究。在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滨海滩涂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利用非监督分法—模糊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特征相似性归类,划分不同的管理分区。结果表明,最佳的分区数目为3个。根据每一分区的特点,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和农田精确管理。分区结果不但可以指导采样,而且可用于实施变量投入和精确施肥推荐,为样区大面积农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k-均值聚类 滨海盐土 管理分区 高分遥感 土壤表观电导率(E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性能及Cr纤维相高温稳定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毕莉明 刘平 +3 位作者 陈小红 刘新宽 李伟 马凤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8-1074,共7页
采用冷轧变形结合中间退火得到形变Cu-15Cr原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拉力试验机及数字微欧计研究退火温度对材料的Cr纤维形貌、抗拉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纤维的高温不稳定性是边缘球化和晶界开裂的结果;... 采用冷轧变形结合中间退火得到形变Cu-15Cr原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拉力试验机及数字微欧计研究退火温度对材料的Cr纤维形貌、抗拉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纤维的高温不稳定性是边缘球化和晶界开裂的结果;随退火温度升高,Cr纤维的高温失稳过程为Cr纤维发生边缘球化、球化向Cr纤维中心扩展、Cr纤维晶界开裂(三叉晶界处)、Cr纤维断裂。随退火温度升高,Cu-15Cr原位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导电率先逐渐升高,在550℃达到峰值84.4%IACS后迅速下降;经450℃退火,能得到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达到656 MPa,导电率达到82%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纤维相 高温稳定性 边缘球化 晶界开裂 抗拉强度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氧化-高速压制法制备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峰 闫志巧 蔡一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33-8137,8143,共6页
以Cu-0.18%(质量分数)Al合金粉末为原料、Cu2O 为氧化剂,采用内氧化法制备Al2O3弥散铜合金粉末,采用高速压制(HVC)对粉末进行成形,经氢气中960-1080℃烧结制备弥散强化铜合金,研究合金粉末的HVC 成形效果和烧结温度对合金致密度、... 以Cu-0.18%(质量分数)Al合金粉末为原料、Cu2O 为氧化剂,采用内氧化法制备Al2O3弥散铜合金粉末,采用高速压制(HVC)对粉末进行成形,经氢气中960-1080℃烧结制备弥散强化铜合金,研究合金粉末的HVC 成形效果和烧结温度对合金致密度、硬度、导电率和压缩强度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HVC成形Al2O3弥散铜合金粉能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压坯密度达到8.71g/cm^3(98.4%致密度).与压坯相比,烧结后合金的致密度并无明显变化,但其导电率显著提升,硬度有所降低,压缩强度升高.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导电率有所升高,硬度略有降低,压缩强度基本保持恒定.经1040-1080℃烧结制备合金的导电率、硬度分别达到80%IACS和77HRB以上,压缩强度达到450MPa,能基本满足点焊电极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压制(HVC) 内氧化 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 导电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M装置环向场线圈导体材料的选择和制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银 李广生 +4 位作者 单亚农 邹晖 蔡立君 刘健 杨青巍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为利于HL-2M真空室(VV)及极向场线圈(PFC)的整体安装,环向场线圈(TFC)采用比特板式结构,这种结构需要用到高强度高导电性能的大尺寸异形铜合金厚板以便满足线圈复杂受力的要求。通过应力分析,确定了在TFC上使用的3种铜合金。介绍了大尺... 为利于HL-2M真空室(VV)及极向场线圈(PFC)的整体安装,环向场线圈(TFC)采用比特板式结构,这种结构需要用到高强度高导电性能的大尺寸异形铜合金厚板以便满足线圈复杂受力的要求。通过应力分析,确定了在TFC上使用的3种铜合金。介绍了大尺寸异形铜合金板材的制造工艺和铜板多项性能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异形铜合金板材的尺寸及各项性能均满足了HL-2M装置环向场线圈的工程设计及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2M装置 环向场线圈 高强度 高导电性 异形铜合金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Al-9.0Zn-2.5Mg-1.2Cu-0.12Sc-0.15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晓元 夏长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及硬度、拉伸性能和电导率测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A l-9.0Zn-2.5M g-1.2Cu-0.12Sc-0.15Z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峰值时效工艺为:120℃×22 h;综合性能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20℃×2... 通过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及硬度、拉伸性能和电导率测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A l-9.0Zn-2.5M g-1.2Cu-0.12Sc-0.15Z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峰值时效工艺为:120℃×22 h;综合性能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20℃×22 h+180℃×30 m in+120℃×22 h的回归再时效处理(RRA)。经RRA处理,合金的σb为733.4 MPa,δ为5.4%,电导率为37.6%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喷涂固态增材Al/Cu的高压电缆铝护套高质量修复
15
作者 周宏 周韫捷 +3 位作者 王瑛 傅爱军 杜增辉 雒晓涛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209,共8页
冷固态增材技术以其较低的沉积温度和较高的现场适用性成为高压电缆表层铝基密封层高效连接与修复的潜在有效方案。然而低压冷固态喷涂铝沉积体内较弱的粒子间结合、较高的孔隙率导致沉积体表现出较低的结合强度与电导率和有限的密封性... 冷固态增材技术以其较低的沉积温度和较高的现场适用性成为高压电缆表层铝基密封层高效连接与修复的潜在有效方案。然而低压冷固态喷涂铝沉积体内较弱的粒子间结合、较高的孔隙率导致沉积体表现出较低的结合强度与电导率和有限的密封性,导致其难以满足高压电缆的长期服役安全性对密封结构的需求。对此,本工作提出采用Al/Cu混合粉末作为原材料的新思路,利用冷喷涂沉积时Cu粒子对Al粒子的原位锤击锻造作用,在较低的气体压力条件下实现沉积体致密度、结合强度与导电性能的显著提高。结果表明,由于Cu的沉积效率高于Al,因此Al/Cu复合沉积体内的Cu含量高于相应混合粉末中的Cu含量。沉积过程中,Cu粒子对Al粒子的锻造效应使得复合沉积体内的孔隙率显著降低,当粉末中Cu的体积分数从0%提高到50%时,孔隙率从14.4%降低到0.2%,结合强度由24.2 MPa提高到53.4 MPa,电导率由25%IACS提高到53%IACS,高于被连接构件。为解决复合沉积体中Cu-Al间的电偶腐蚀问题,提出了复合底层与纯Al顶层的双层结构设计,并验证了该方法在高压电缆铝护套密封层修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铝护套 附件修复 冷喷涂固态增材技术 Al/Cu复合沉积体 结合强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导Cu-Mg-Ca合金加工过程中组织结构演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亚萍 肖柱 +2 位作者 雷前 周哲远 李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7-555,共9页
利用硬度计、双臂电桥、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观察等技术研究Cu-0.3Mg-0.16Ca(质量分数,%)合金在加工过程中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设计合金经780℃、1h固溶处理后冷轧变形状80%时,硬度为167HV,抗拉... 利用硬度计、双臂电桥、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观察等技术研究Cu-0.3Mg-0.16Ca(质量分数,%)合金在加工过程中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设计合金经780℃、1h固溶处理后冷轧变形状80%时,硬度为167HV,抗拉强度为545MPa,电导率70.24%IACS;当变形量达到90%时,硬度为174HV,抗拉强度为600MPa,电导率为68.68%IACS,均高于同状态下的高铁接触线用CTMH型Cu-0.4Mg合金的性能。设计合金固溶态组织为以大角度晶界为主的等轴晶,所占比例最高的是60°的大角度晶界;随着冷变形的进行,合金组织中开始出现分布不均匀的小角度晶界,随着变形量的进一步增加,小角度晶界先增多后减少。当变形量达到80%时,合金轧面的变形织构以S剪切织构和Copper织构为主,此时合金显微组织中的变形条带发生弯曲,向胞状组织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g-Ca合金 高强度 高电导率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FeO-X(SiO_2,CaO,MgO)三元高钛渣导电特性及其熔体结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凯 张润 +3 位作者 李生平 吕学伟 党杰 游志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9,共9页
采用交流阻抗谱法,系统测试TiO_2-FeO-X(SiO_2,CaO,MgO)三元高钛渣导电性随各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高钛渣电导率逐渐升高,电导率值在40~187S/cm之间。TiO_2-FeO-X(SiO_2,CaO,MgO)三元高钛渣电导率在高温下受电子... 采用交流阻抗谱法,系统测试TiO_2-FeO-X(SiO_2,CaO,MgO)三元高钛渣导电性随各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高钛渣电导率逐渐升高,电导率值在40~187S/cm之间。TiO_2-FeO-X(SiO_2,CaO,MgO)三元高钛渣电导率在高温下受电子-离子导电混合控制,具有明显的半导体性质,并且CaO、SiO_2、MgO氧化物的加入可以降低钛渣电导率。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和热力学计算结果均表明高钛渣凝固后的主要物相为黑钛石(Fe,Ca,Mg)_xTi_yO_5和金红石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渣 电导率 电子导电 熔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宝平 乔小勇 +4 位作者 吴书航 王建峰 杨艳宇 曹艳霞 王万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石墨烯纳米片(GNP)/多壁碳纳米管(MWCN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GNP/MWCNT比例对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电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石墨烯纳米片(GNP)/多壁碳纳米管(MWCN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GNP/MWCNT比例对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电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曲线均在低频区出现“第二平台”。MWCNT含量增大有利于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GNP/MWCNT比例为2/8时,复合材料呈现出更低的体积电阻率。当GNP+MWCNT含量为0.5份、GNP/MWCNT比例分别为7/3,5/5,2/8时,PE-HD/GNP/MWCNT纳米复合材料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均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5.05,9.98,10.42 kJ/m2,是纯PE-HD的2.32,1.54,1.60倍。纳米复合材料冲击韧性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GNP和MWCNT协同诱发PE-HD基体产生明显的屈服。GNP/MWCNT填料的加入可使3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多壁碳纳米管 高密度聚乙烯 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特性 导电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化Mg掺杂磷灰石型硅酸镧电解质制备、结构及O^(2-)导电性能
19
作者 陈小卫 许飞 +3 位作者 殷仕龙 李传明 汪镇涛 曾燕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3,共6页
以La2O3和SiO2为原料,首先利用固相法合成La2Si2O7和La2SiO5粉体,然后采用共压法成型得到La2Si2O7(含MgO、La2O3)/La2SiO5/La2Si2O7(含MgO、La2O3)三明治结构,进而在高温下通过互扩散反应制备织构化Mg掺杂硅酸镧电解质(La9.33Si5.8Mg0.2... 以La2O3和SiO2为原料,首先利用固相法合成La2Si2O7和La2SiO5粉体,然后采用共压法成型得到La2Si2O7(含MgO、La2O3)/La2SiO5/La2Si2O7(含MgO、La2O3)三明治结构,进而在高温下通过互扩散反应制备织构化Mg掺杂硅酸镧电解质(La9.33Si5.8Mg0.2O25.8)。以X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X线谱(EDS)、交流阻抗等测试与表征手段研究合成粉体物相和Mg掺杂硅酸镧电解质的微结构及其O2-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高温互扩散和固相反应过程,可制得单相织构化Mg掺杂硅酸镧电解质,其晶粒c轴沿样品厚度方向织构化程度达70%。同时,XRD、拉曼光谱和EDS能谱分析表明:掺杂Mg主要占据结构中Si位;织构化的Mg掺杂硅酸镧电解质在750℃下电导率达3.81×10-3S/cm、活化能为0.71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镧 高织构 掺杂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溶液浓度对高压电脉冲煤体致裂增透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清 李尧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为检验溶液浓度对高压电脉冲煤体致裂增透效果的影响,采用水溶液和浓度分别为0.5 mol/L、1.0 mol/L、1.5 mol/L、2.0 mol/L的NaCl溶液作为导电介质,运用高压脉冲放电系统对相似煤样进行水中放电致裂实验,并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分析致裂... 为检验溶液浓度对高压电脉冲煤体致裂增透效果的影响,采用水溶液和浓度分别为0.5 mol/L、1.0 mol/L、1.5 mol/L、2.0 mol/L的NaCl溶液作为导电介质,运用高压脉冲放电系统对相似煤样进行水中放电致裂实验,并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分析致裂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作为导电溶液时放电压力峰值为1.26 MPa,而采用NaCl溶液作为导电介质时放电压力峰值明显提升,采用NaCl溶液实验后煤样的首波声时差也高于水溶液实验后煤样的首波声时差,煤样的内部裂隙改造效果更为显著,表明导电溶液的加入可以优化煤样的导电性能;随着导电溶液的浓度增大,放电压力峰值越大,高压电脉冲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放电,能够提高电能转化为等离子通道能量的利用率,导电溶液浓度增加可以加强煤样的导电性,优化高压电脉冲放电致裂增透效果;但随着浓度继续升高,相较于1.5 mol/L NaCl溶液,2.0mol/L NaCl溶液放电压力峰值仅由2.20 MPa提升到2.25 MPa,两者首波声时差的变化也不大,煤样的致裂情况相仿,此时煤样对各导电离子的吸附量达到饱和状态,煤样吸附离子的数量基本维持不变,因此,煤样的导电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透实验 高压电脉冲 导电溶液 裂隙 瓦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