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improving ductility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T-section beam confined by CFRP sheet subjected to flexural loading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苏岩 王泽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246-255,共10页
For the purpose of inventing a new seismic retrofitting method for the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HSC) T-section beam us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sheet, three series, a total of twelve T-s... For the purpose of inventing a new seismic retrofitting method for the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HSC) T-section beam us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sheet, three series, a total of twelve T-section beams with nine specimens confined by CFRP sheet in the plastic zone and three control beams were conducted up to failure under four-point bending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fining CFRP sheet on improving the flexural ductility of tmstrengthened T-section beams was studied.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width and the thickness of CFRP sheet and the type of T-section we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uctility and rotation capacity of plastic hinge can be improved by the confinement of CFRP sheet, and the ductility indic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ment of width and thickness of CFRP sheet. A plastic rot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width of CFRP sheet and the effect of flange of T-section beam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of BAKER, and the test results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erdicted results.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for seismic retrofitting design of beam-slabs system in cast-in-place framework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ngth concrete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T-section BEAM ductilITY plastic hi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xially loaded steel fiber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被引量:9
2
作者 卢亦焱 李娜 +1 位作者 李杉 梁鸿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287-2296,共10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is presented.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rete strength, the thickness of ...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is presented.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rete strength, the thickness of steel tube and the steel fiber volume fraction on the ultimate strength and the duct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steel fibers in concret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uctility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and delay the local buckling of the steel tube, bu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failure mode.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steel fibers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than using thicker steel tube in enhancing the ductility, and more advantageous in the case of higher strength concrete.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stimate the load capacity is proposed for steel tube columns filled with both plain concrete and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obtained in this work and lit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ST) zolumns steel fiber high strength concrete axial load ductilITY load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C加固受损混凝土短柱小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寇佳亮 耿龙 +1 位作者 赵丹丹 周恒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7-229,共13页
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加固受损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对9根HDC加固混凝土受损短柱进行小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HDC加固受损混凝土短柱的变形能力以及偏压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HDC加... 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加固受损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对9根HDC加固混凝土受损短柱进行小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HDC加固受损混凝土短柱的变形能力以及偏压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HDC加固受损混凝土短柱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加载全过程和受力性能,获得了荷载-侧向挠度曲线、钢筋应力以及混凝土柱的受损情况,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同时,模拟了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以及偏心距对试件正截面承载能力的影响。验证了HDC加固受损混凝土短柱可以改善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脆性破坏,进一步证明了HDC材料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小偏心受压性能 数值分析 塑性损伤模型 荷载-侧向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特征参数对HES-HDC单轴拉伸性能的影响及拉伸韧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家盛 邓明科 +3 位作者 张晴晴 邓友生 张阳玺 范洪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为探究高早强高延性混凝土(HES-HDC)在不同PE纤维直径与体积率下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设计了17组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PE纤维直径(22μm和25μm)及体积率(1.00%、1.25%和1.50%)对不同龄期(2 h、24 h、7 d、28 d和56 d)HES-HDC应... 为探究高早强高延性混凝土(HES-HDC)在不同PE纤维直径与体积率下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设计了17组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PE纤维直径(22μm和25μm)及体积率(1.00%、1.25%和1.50%)对不同龄期(2 h、24 h、7 d、28 d和56 d)HES-HDC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强度和应变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HDC拉伸韧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在拉伸荷载作用下,HES-HDC应力-应变曲线展示出应变强化特性,破坏过程呈多裂缝开展;2 h龄期时,HES-HDC拉伸强度与应变达到3.29 MPa和0.88%以上;28 d时,HES-HDC拉伸应变可保持在1.28%以上;当纤维体积率为1.00%时,小直径纤维对试件拉伸应变有利,而大直径纤维对试件拉伸强度有利;综合大直径纤维试件拉伸强度与应变,纤维最佳体积率为1.25%.提出的拉伸韧性评价方法可评价HDC薄板受拉全过程的韧性.随龄期的增长,HES-HDC拉伸韧性指数降低,而拉伸强度系数提高;小直径纤维试件的拉伸韧性高于大直径纤维试件;纤维体积率为1.25%时试件拉伸韧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早强高延性混凝土 纤维直径 纤维体积率 单轴拉伸 抗拉强度 拉伸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试验
5
作者 牛海成 李博涵 +1 位作者 高锦龙 尚天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 为探究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本文以粗骨料取代率、配箍率、含钢率和长细比为变量,对5根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叠合柱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柱的破坏特征相近,但其承载力和耗能高于普通混凝土柱,延性较差,破坏时外围混凝土剥落更严重。配箍率的增加对承载力与耗能提升有限,却能显著改善延性;含钢率提高可大幅增强承载力、延性与耗能;长细比增大使叠合柱的破坏加剧,综合受压性能明显下降。利用T/CECS188-2019等国内外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设计规程对17根叠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该规程计算精度良好,计算值与试验值契合度高,可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 叠合柱 高强再生混凝土 静力试验 轴压性能 延性 耗能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C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受压性能试验及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寇佳亮 景国强 +1 位作者 张浩博 司建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2-1217,I0021,共7页
利用高延性混凝土(HDC)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来增大破损混凝土短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延长破损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通过13个HDC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HDC对破损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 利用高延性混凝土(HDC)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来增大破损混凝土短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延长破损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通过13个HDC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HDC对破损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HDC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使破损混凝土短柱的峰值应力和应变分别提高了约20%~45%和20%~23%,纵向极限应变增大了约41%~81%,横向极限应变约为加固前的2倍。基于试验结果和回归分析,给出了HDC约束破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方程,提出了HDC约束破损混凝土的承载力公式,且峰值应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HDC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加固破损混凝土短柱 轴心受压试验 承载能力 轴压性能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水-干湿侵蚀下HDC力学性能试验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寇佳亮 王栋 +1 位作者 张晶 张浩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6,共11页
为了研究卤水-干湿循环环境下高延性混凝土(HDC)单轴受压力学性能,以3种高浓度卤水溶液为侵蚀介质,对HDC共进行了195次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卤水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对HD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DC对卤... 为了研究卤水-干湿循环环境下高延性混凝土(HDC)单轴受压力学性能,以3种高浓度卤水溶液为侵蚀介质,对HDC共进行了195次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卤水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对HD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DC对卤水有较好的抗侵蚀能力,且破坏时的应变基本保持在(2.5~3.5)%,为延性破坏;在整个循环周期内,试件的质量均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其中溶液3(15%Cl-+5%SO4^2-)中的HDC试件在150次循环后质量缓慢增长至94%;溶液3(15%Cl^-+5%SO4^2-)中HDC抗压强度耐腐蚀系数和抗压强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33.1%和50%;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了化学损伤变量的表达式,进一步耦合力学损伤,引入耦合损伤变量D,建立了HDC在力学和化学损伤耦合作用下的弹塑性-化学损伤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卤水侵蚀 干湿循环 力学性能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C加固震损无腹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寇佳亮 蔡鹏阳 +1 位作者 王栋 周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4-133,178,共11页
利用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良好的黏结性能和裂缝控制能力,对19根达到极限承载力的无腹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其进行四点弯曲性能试验,研究了HDC加固震损混凝土梁受弯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形态、承载力、挠度... 利用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良好的黏结性能和裂缝控制能力,对19根达到极限承载力的无腹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其进行四点弯曲性能试验,研究了HDC加固震损混凝土梁受弯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形态、承载力、挠度及应力变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HDC厚度、配筋率对HDC加固震损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HDC加固震损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峰值荷载最高提升89%;破坏后的裂缝较原梁多且发展完全;提高加固层厚度的加固效果要明显优于提高配箍率;开裂荷载及破坏时的极限挠度分别最大提高了250%和189%,延性得到明显改善;最大裂缝没有发生在界面处,新旧混凝土之间黏结非常好,协同工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hdc) 震损无腹筋混凝土梁 受弯性能 变形能力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C加固震损框桁式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寇佳亮 张香草 +1 位作者 徐炎 周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高延性混凝土(HDC)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性能和多裂缝开展的特性,利用HDC加固9个震损框桁式复合墙体,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桁杆个数以及桁杆是否内置钢板对复合墙体滞回特性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其刚度退化规... 高延性混凝土(HDC)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性能和多裂缝开展的特性,利用HDC加固9个震损框桁式复合墙体,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桁杆个数以及桁杆是否内置钢板对复合墙体滞回特性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其刚度退化规律、加卸载刚度计算公式以及相应的滞回规则,并建立了HDC加固震损框桁式复合墙体三折线恢复力模型。最后将得到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大致相同。表明该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框桁式复合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和受力特征,为工程震损结构的加固和框桁式复合墙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震损框桁式复合墙体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C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10
作者 寇佳亮 蒋海风 +1 位作者 李华华 周恒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3-441,共9页
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DC)对受损钢筋混凝土(RC)柱的加固效果,试验设计制作了4根RC方柱,其中3根为预损柱,分别采用不同厚度HDC进行加固,1根未加固试件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不同厚度HDC加固的受损RC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和破... 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DC)对受损钢筋混凝土(RC)柱的加固效果,试验设计制作了4根RC方柱,其中3根为预损柱,分别采用不同厚度HDC进行加固,1根未加固试件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不同厚度HDC加固的受损RC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和破坏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HDC加固受损RC柱受压试件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对不同厚度HDC加固受损RC柱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其受力机理。最后,通过对试验和模拟数据的分析,考虑HDC材料强度利用系数对受损RC柱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HDC加固受损RC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可行性,可为采用该加固方式的实际工程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柱 受压性能 有限元分析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RC短柱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明科 雷恒 +2 位作者 张雨顺 郭莉英 张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设计了6根钢筋混凝土柱,包括2个对比柱和4个TR-HDC加固柱.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剪跨比、纤维织物层数对试件破坏形态、变形、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性能,设计了6根钢筋混凝土柱,包括2个对比柱和4个TR-HDC加固柱.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剪跨比、纤维织物层数对试件破坏形态、变形、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可显著提高其抗剪承载力;TR-HDC与原混凝土柱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加固后的混凝土柱的变形、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明显提高;增加纤维织物的层数对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但可大幅增强柱的耗能和变形能力;剪跨比较大时,更有利于发挥TR-HDC加固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桁架-拱模型,提出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反复荷载 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 加固 RC短柱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纤维掺量对高延性地聚合物混凝土早期抗裂和收缩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杉 周郑州 +2 位作者 卢亦焱 王喆 安俊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掺量对高延性地聚合物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聚合物混凝土相比,掺PVA纤维的高延性地聚合物混凝土抗开裂性能和抗收缩性能显著提高,PVA纤维体积掺量为2%的地聚合物混...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掺量对高延性地聚合物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聚合物混凝土相比,掺PVA纤维的高延性地聚合物混凝土抗开裂性能和抗收缩性能显著提高,PVA纤维体积掺量为2%的地聚合物混凝土抗开裂和抗收缩性能最好.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收缩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地聚合物混凝土早期收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混凝土 高延性 塑性收缩开裂 干燥收缩 自生收缩 收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冷却方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庞建勇 郑瑞琪 +3 位作者 胡秀月 孙健 徐国平 苏永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高温处理后混凝土力学性能是工程建设中评价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玄武岩纤维(BF)掺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将最优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与普通混凝土(OC)进行高温处理(200、400、600、800℃),研究不... 高温处理后混凝土力学性能是工程建设中评价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玄武岩纤维(BF)掺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将最优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与普通混凝土(OC)进行高温处理(200、400、600、800℃),研究不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对高温后BFRC性能劣化的影响,分析BFRC在不同温度和冷却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BF掺量为0.05%(体积分数)时,BFRC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0.2、3.5 MPa,较OC分别提高了14.87%、34.62%。BF的掺入能够有效增加混凝土的韧性以及抵抗开裂变形的能力。随着温度增加,BFRC试件的弹性模量减小但始终大于OC试件。同一冷却方式下OC的峰值应变均大于BFRC,不同冷却方式下的延性指数较常温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高温冷却 玄武岩纤维 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 延性指数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孝鑫 谢群 +2 位作者 赵鹏 井玉炜 林明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69,共11页
为研究超高延性混凝土(Ultra-High Ductile Concrete,UHDC)加固砌体墙的抗震效果,对两个实心墙和两个空斗墙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固墙相比,加固后实心墙承载力提升31%,峰值位移降低了30%;加固后空斗墙承载力提升了22... 为研究超高延性混凝土(Ultra-High Ductile Concrete,UHDC)加固砌体墙的抗震效果,对两个实心墙和两个空斗墙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固墙相比,加固后实心墙承载力提升31%,峰值位移降低了30%;加固后空斗墙承载力提升了223%,峰值位移提高了471%。利用OpenSees软件对UHDC加固砌体墙进行了建模,分析了不同加固层厚度、加固方式及竖向压应力等因素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实心墙,加固层厚度为10、20、30 mm时,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16.0%、36.2%、56.1%,峰值位移分别降低了28.3%、26.7%、26.7%;对于空斗墙,加固层厚度为10、15、20 mm时,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117.4%、179.5%、243.4%,峰值位移分别提高345.5%、522.7%、506.1%。当竖向压应力为0.6 MPa和0.9 MPa时,实心墙峰值承载力较0.3 MPa时分别提高16.8%和33.0%,峰值位移分别降低12.0%、16.0%;空斗墙峰值承载力较0.15 MPa时提高6.5%和10.5%,峰值位移分别提高2.8%、0.0%。当分别采用整面加固、斜交条带加固、正交条带加固时,实心墙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36.2%、12.0%、5.4%,峰值位移分别降低26.7%、28.3%、28.3%;空斗墙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179.5%、80.1%、39.3%,峰值位移分别提高522.7%、203.0%、203.0%。最后提出了UHDC加固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和模拟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精度,可为加固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延性混凝土 加固 砌体 抗震性能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理论的装配式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结构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晓涵 李秀领 +2 位作者 马锐 孙昊东 苏振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5-91,共7页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与新型绿色建材环境影响评估是研究建筑业减碳路径的重要内容。本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构建含再生循环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了符合绿色建材生产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公...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与新型绿色建材环境影响评估是研究建筑业减碳路径的重要内容。本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构建含再生循环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了符合绿色建材生产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公式,并运用排放因子法定量计算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High Ductility Recycled Powder Concrete,HDRPC)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以及相较于C30混凝土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减碳量。经计算得出1 m 3的HDRPC与C30混凝土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104 kgCO_(2)e/(MPa·a)和0.193 kgCO_(2)e/(MPa·a),证明了应用HDRPC相较于C30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当HDRPC回收率取零时,基于核算案例的HDRPC结构仍可比C30混凝土结构节约31.86 kgCO_(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HDRPC) 碳排放 全生命周期评价(L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计算
16
作者 蒋芳明 董方园 +1 位作者 余江滔 王汉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4,共12页
为提升砌体墙的抗弯性能,降低墙体平面外脆性破坏的风险,采用超高延性混凝土(Ultra-high Ductile Concrete,UHDC)面层加固砌体墙段,并开展了7个加固后墙段的四点弯曲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特性.结果... 为提升砌体墙的抗弯性能,降低墙体平面外脆性破坏的风险,采用超高延性混凝土(Ultra-high Ductile Concrete,UHDC)面层加固砌体墙段,并开展了7个加固后墙段的四点弯曲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特性.结果表明:单面和双面UHDC面层加固改变了传统砌体墙的脆性破坏状态,加固后试件呈现延性弯曲破坏模式;UHDC面层对砌体受弯构件具有良好的约束增强作用,显著提升了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UHDC面层厚度的增加更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受压区UHDC面层对砌体的抗弯承载力贡献小于受拉区面层.最后,提出了单面和双面UHDC面层加固砌体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为UHDC面层加固砌体受弯构件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延性混凝土 砌体结构 加固 延性 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FRC-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性能
17
作者 彭彪 胡红松 吉云鹏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6-995,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延性纤维混凝土(HDFRC)-钢管-混凝土(HDCSTC)叠合柱,研究了螺杆列数、螺杆强度和螺母类型对HDCSTC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螺杆列数能够有效改善试件的峰值后延性;螺杆强度增加,对1列螺杆试件的延性无显著影...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延性纤维混凝土(HDFRC)-钢管-混凝土(HDCSTC)叠合柱,研究了螺杆列数、螺杆强度和螺母类型对HDCSTC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螺杆列数能够有效改善试件的峰值后延性;螺杆强度增加,对1列螺杆试件的延性无显著影响,对2列螺杆试件的延性影响较大;吊环螺母能够与外侧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建立有效拉结,改善试件的峰值后性能;HDCSTC叠合柱具有与钢筋混凝土柱同等优异的轴压性能,且施工方便无技术限制,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高延性纤维混凝土 轴压性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延性混凝土-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抗弯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杨攀 陶忠 +1 位作者 覃秋冬 宁兴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13-218,共6页
组合楼板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构件,楼板的选型和设计对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有着重要意义。新型高延性混凝土-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能在施工现场直接组装使用,其次在使用较少混凝土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控制裂缝宽度,混凝土... 组合楼板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构件,楼板的选型和设计对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有着重要意义。新型高延性混凝土-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能在施工现场直接组装使用,其次在使用较少混凝土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控制裂缝宽度,混凝土与压型钢板组合,形成蒙皮效应,提高楼板整体受力性能。同时加入保温隔热材料,提高楼板的实用性。为进一步了解钢板、混凝土、封边形式的相互作用机理,本工作采用ABAQUS建模,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压型钢板厚度、混凝土类别、封边形式开展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相较于普通混凝土,使用高延性混凝土组合楼板时,楼板刚度和平面内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增大压型钢板厚度,试件的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增加,但变化不明显。采用板侧厚封形式可以显著提升楼板刚度及平面内承载能力,板侧厚封的楼板性能明显优于薄封和不封的楼板。研究结果为新型高延性混凝土-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抗震性能
19
作者 欧智菁 程郑杰 +1 位作者 曹磊 陈玮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1-669,共9页
为剖析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以UHPC壳的高度为试验参数,对3根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与1根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各桥墩的破坏模式,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其... 为剖析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以UHPC壳的高度为试验参数,对3根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与1根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各桥墩的破坏模式,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其他性能指标等分析其抗震性能,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 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皆为整体压弯破坏.组合桥墩的滞回曲线均呈较为饱满的弓形,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相比, 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的初始刚度和水平峰值荷载明显增大,耗能能力增强,承载力退化能力减弱,变形恢复能力有所增强;随着UHPC壳高度的增加,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上升,耗能能力有所增强,刚度退化率略有增加.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长细比、UHPC强度、 UHPC壳高度比是影响UHPC壳局部增强混凝土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 拟静力试验 组合桥墩 抗震性能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坤 史庆轩 +2 位作者 赵均海 姜维山 孟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1,共8页
通过31根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对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强箍筋约束是防止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陡然下降的有效措施;箍筋间距较小、强度较高、形式较复杂的约束... 通过31根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对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强箍筋约束是防止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陡然下降的有效措施;箍筋间距较小、强度较高、形式较复杂的约束混凝土试件,具有较高的箍筋侧向约束力,其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较为平缓,显示出良好的延性性能;对于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试件,当其达到峰值强度时,高强箍筋不一定屈服,即取箍筋屈服强度计算有可能高估约束混凝土峰值强度的提高程度。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约束混凝土达到峰值强度时相应高强箍筋应力大小的迭代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及极限应变的计算公式;提出一种适合于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与国内外几种典型本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箍筋 高强混凝土 约束混凝土 延性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