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ng high Reynolds number flow in two-dimensional lid-driven cavity by multi-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被引量:4
1
作者 柴振华 施保昌 郑林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8期1855-1863,共9页
By coupling the non-equilibrium extrapolation scheme for boundary condition with the multi-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multi-relaxation-time model can be improv... By coupling the non-equilibrium extrapolation scheme for boundary condition with the multi-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multi-relaxation-time model can be improved greatly, especially on simulating high Reynolds number (Re) flow. As a discovery, the super-stability analysed by Lallemand and Luo is verified and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cavity flow is also exhibited in our numerical simulation when Re is high enough. To the best knowledge of the authors, the maximum of Re whi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only around 50 000 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this paper can readily extend the maximum to 1000 000 with the above comb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non-equilibrium extrapolation scheme high reynolds number lid-driven cavity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流动控制技术对民用运输机低速特性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2
作者 颜巍 王祁旻 +7 位作者 李锦烨 徐辉雯 赵克良 白峰 张美红 焦仁山 王飞 曾维平 《航空工程进展》 2025年第2期93-100,共8页
有效抑制机翼的流动分离可以提高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优化民用运输机增升构型的低速特性。通过风洞试验开展对翼身融合鼓包和发房外导流片这两种被动控制技术的选型研究,找到能优化低速特性的最佳组合方案——小翼身融合鼓包叠加外发... 有效抑制机翼的流动分离可以提高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优化民用运输机增升构型的低速特性。通过风洞试验开展对翼身融合鼓包和发房外导流片这两种被动控制技术的选型研究,找到能优化低速特性的最佳组合方案——小翼身融合鼓包叠加外发房导流片A,并通过流动显示试验呈现出优化手段所抑制流动分离的区域。结果表明:在最佳组合方案条件下的力矩特性满足波音准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运输机 低速特性 翼身融合鼓包 发房外导流片 高雷诺数 被动流动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in lid-driven square cavity 被引量:1
3
作者 Tao Wang Tiegang Liu Zheng W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19-125,共7页
To date, there are very few studies on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in a driven square cavity, although there are intensive investigations focused on the first Hopf bifurcation in literature,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of... To date, there are very few studies on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in a driven square cavity, although there are intensive investigations focused on the first Hopf bifurcation in literature,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of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in a driven square cavity by applying a consistent fourth-order compact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recently developed by us. We numerically identify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of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located in the interval of(11093.75, 11094.3604) by bisec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re are two dominant frequencies in its spectral diagram when the flow is in the status of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while only one dominant frequency is identified if the flow is in the first Hopf bifurcation via the Fourier analysis. More interestingly, the flow phase portrait of velocity components is found to make transition from a regular elliptical closed form for the first Hopf bifurcation to a non-elliptical closed form with self-intersection for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Such characteristics disclose flow in a quasi-periodic state when the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occ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teady lid-driven cavity flows SECOND HOPF bifurcation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高速非达西效应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洋 王彬 +2 位作者 罗建新 赵传凯 石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气藏开发实践表明,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气藏,高速非达西效应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气藏,当气井产量较高时,高速非达西效应表现比较强;而对于地层压力较高的气藏,相同的气井产量,高速非达西效... 气藏开发实践表明,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气藏,高速非达西效应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气藏,当气井产量较高时,高速非达西效应表现比较强;而对于地层压力较高的气藏,相同的气井产量,高速非达西效应可能并不强。其原因在于气体在较高的地层压力下压缩程度很强,密度、黏度更大,天然气的渗流速度更低,高速非达西效应更弱。根据气井产能方程和雷诺数方程,从气井产量、储层物性和气体性质等方面对影响非达西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基于临界雷诺数得到了达西和非达西渗流界限,建立了天然气达西渗流图版。通过该图版,可以明确非达西效应的强弱,进而为确定气井配产上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非达西效应 雷诺数 气井产能 非达西渗流图版 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劳德数及雷诺数对泄洪洞高速水流掺气的影响
5
作者 马斌 张子良 +2 位作者 缑文娟 张楠 王天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基于两河口电站深孔泄洪洞建立试验模型,研究弗劳德数及雷诺数对高速水流掺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弗劳德数及雷诺数的增大,水流掺气效果增强,且同断面掺气浓度分别呈“C”形分布、“S”形分布及“一”字分布;将测量断面相对位置... 基于两河口电站深孔泄洪洞建立试验模型,研究弗劳德数及雷诺数对高速水流掺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弗劳德数及雷诺数的增大,水流掺气效果增强,且同断面掺气浓度分别呈“C”形分布、“S”形分布及“一”字分布;将测量断面相对位置与断面掺气浓度分布规律对比得出,挟气区、耗散区、均匀掺气区的相对位置分别为0~1,1~1.5及1.5以后;水流底部掺气浓度沿程逐渐减小,平均掺气浓度沿程先增大后减小,且水流底部掺气浓度随着弗劳德数及雷诺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平均掺气浓度随着弗劳德数的增大及雷诺数的减小而逐渐增大;还研究总结了空腔负压、通风井底部、空腔末端附近及水流脉动压强的优势频率范围,分析了空腔长度、保护长度、气水比及空腔负压指数与弗劳德数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洞 高速水流 掺气浓度 弗劳德数 雷诺数 脉动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添加粘度抵消项的MRT-LBM对高雷诺数流态的研究
6
作者 张宗宁 张巧玲 +1 位作者 景何仿 沈启霞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6-1229,共14页
该文探究了添加粘度抵消方法(viscosity counteracting,VC)的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ultiple-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MRT-LBM),即MRT-VC方法可以模拟的最大雷诺数.首先,模拟了经典二维顶盖驱动方腔流来验证模型的... 该文探究了添加粘度抵消方法(viscosity counteracting,VC)的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ultiple-relaxation-tim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MRT-LBM),即MRT-VC方法可以模拟的最大雷诺数.首先,模拟了经典二维顶盖驱动方腔流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重点分析了雷诺数为5430和7000的流场,并分析了方腔流流场、涡心坐标、轴向速度和速度空间图谱.其次,随着模拟雷诺数的增大,流场内旋涡的数目逐渐增加,且流动依次呈现出稳定流、周期流、不完全混沌流、混沌流等状态.从稳定流到周期流的临界跃迁雷诺数在10000-12500之间,周期流到不完全混沌态流的临界跃迁雷诺数在45000-50000之间,不完全混沌态流到混沌流的临界跃迁雷诺数在95000-1000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粘度抵消方法 高雷诺数流 临界跃迁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雷诺数下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研究
7
作者 孔文杰 董昊 +1 位作者 赵一迪 吴继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2,I0002,共10页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多孔介质减阻率随雷诺数的增大(增大马赫数或降低来流总温),呈无固定规律下降趋势,且多孔介质的引入,使下游脉动压力的低频信号强度增加,高频信号强度减弱;在马赫数Ma=0.300、雷诺数Re=7.51×10^(6)、来流总温T_(0)=140 K这一典型工况下,多孔介质仍具有11.4%的减阻率,初步验证了在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使用多孔介质减阻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减阻 摩擦阻力 高雷诺数 低温油流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轴流压气机转子3维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8
作者 杜文海 张思缘 +1 位作者 彭旻扬 张燕峰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了探究轴流压气机转子在低雷诺数下的性能及3维流动特性,对跨声速转子压气机Rotor37在地面和高空下的气动性能和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20 km高空下,压气机在近失速点的总压比和绝热效率分别降低了8.0%和5.3%,喘振裕度... 为了探究轴流压气机转子在低雷诺数下的性能及3维流动特性,对跨声速转子压气机Rotor37在地面和高空下的气动性能和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20 km高空下,压气机在近失速点的总压比和绝热效率分别降低了8.0%和5.3%,喘振裕度降低了3.1%;在低雷诺数下,转子吸力面上的流动分离位置会提前掺混且更剧烈,导致分离附面层增加,同时由于吸力面附面层较厚,激波与边界层的作用加强,减小叶表附面层内低能流体向上运动的压力分量,低能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向叶顶附近迁移,这可能是触发转子工作失稳的重要因素;在低雷诺数下,叶片根部吸力面在84%轴向弦长处发生完全分离并形成角涡,在其向叶顶移动的过程中形成脱落涡,角涡和脱落涡面积明显增加,这是引起转子低雷诺数工作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二次流 转子 低雷诺数 失稳 3维流动特性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岳连捷 张旭 +8 位作者 张启帆 陈科挺 李进平 陈昊 姚卫 仲峰泉 李飞 王春 陈宏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88,共26页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在空间运输和国家空天安全领域具有极高价值,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其核心动力装置.目前飞行马赫数4.0~7.0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日趋成熟,发展更高速的飞行动力技术成为今后临近空间竞争焦点之一.本文对飞行马赫数8.0~10.0...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在空间运输和国家空天安全领域具有极高价值,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其核心动力装置.目前飞行马赫数4.0~7.0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日趋成熟,发展更高速的飞行动力技术成为今后临近空间竞争焦点之一.本文对飞行马赫数8.0~10.0的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综述.首先论述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分别包括高焓离解与热化学非平衡效应、超高速气流燃料增混与燃烧强化技术、高超声速燃烧与进气压缩的匹配及工作模态、高焓低雷诺数边界层流动及其控制方法、高焓低密度流动/燃烧的热防护技术,以及高马赫数发动机的地面试验风洞技术.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高焓激波风洞与驱动技术以及国内外典型的地面和飞行试验进展.进而针对推进和热防护的总体性能评估、高马赫数发动机内凸显的高焓离解与热化学非平衡效应、超高速气流燃料增混和燃烧强化技术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及结论,讨论了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可行性以及各关键技术的特点.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马赫数 超燃冲压发动机 热化学非平衡 超声速燃烧 低雷诺数流动 激波风洞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何颖 杨新民 +2 位作者 陈志华 刘波 易文俊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1-508,共8页
在亚临界区Re=1.4×10^5条件下,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均匀来流作用下的旋转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非旋转时的实验和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文中计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转速条件下(0≤α≤2,α为圆周线速度与... 在亚临界区Re=1.4×10^5条件下,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均匀来流作用下的旋转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非旋转时的实验和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文中计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转速条件下(0≤α≤2,α为圆周线速度与自由来流速度的比值)的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圆柱旋转可以有效地抑制其旋涡脱落,随着转速的增加,可大幅提高其升阻比,主要表现为阻力系数减小而升力系数线性增大。当α=2时,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在经过短暂过渡期后达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雷诺数 旋转圆柱 圆柱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S的高雷诺数空腔噪声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龙 伍贻兆 夏健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9-753,765,共6页
发展出一套基于SA-DES和SST-DES模型,对三维超音速空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和程序。采用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方法求解非定常流场,时间离散采用基于LU-SGS隐式格式的双时间步长方法。采用可压缩物面函数来减少进行高雷诺数数值模拟时物... 发展出一套基于SA-DES和SST-DES模型,对三维超音速空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和程序。采用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方法求解非定常流场,时间离散采用基于LU-SGS隐式格式的双时间步长方法。采用可压缩物面函数来减少进行高雷诺数数值模拟时物面粘性网格的数量。对比了一方程SA-DES和两方程SST-DES计算得到的涡量和压强脉动,分析了数值模拟得到的压强脉动和声压级频谱,并对声压级频谱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和其他学者的DES结果进行了对比,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非定常 空腔 DES高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雷诺数圆柱绕流分离的旋转控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颖 杨新民 +1 位作者 陈志华 易文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3-1150,共8页
为了深入研究高雷诺数旋转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雷诺数Re分别为3 900、1.4×105、1.0×V106的圆柱绕流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首先以典型非旋转圆柱绕流为算例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 为了深入研究高雷诺数旋转圆柱绕流的流场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雷诺数Re分别为3 900、1.4×105、1.0×V106的圆柱绕流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首先以典型非旋转圆柱绕流为算例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与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对旋转速度α分别为1、2、3、4时的圆柱绕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条件下旋转效应都可以有效抑制旋涡脱落和尾部湍流的产生,且分离涡随着转速和雷诺数的增大而变小。同时,雷诺数越小,圆柱的升阻比越大,而超临界区升阻力系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且其值较小;雷诺数越大,受到粘性力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雷诺数 大涡模拟 旋转圆柱 圆柱绕流 旋转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井筒附近高速非达西渗流的井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建华 王新海 +3 位作者 刘洋 白登相 成双华 崔震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21-224,共4页
通常情况下,高速非达西流动只出现在井筒附近。目前,在气井渗流模型建立及求解过程中,现有文献是将整个供气半径范围内的流动均考虑为高速非达西渗流,这与实际流动规律不符。文中将供气半径分为2个区,建立了考虑近井筒区高速非达西渗流... 通常情况下,高速非达西流动只出现在井筒附近。目前,在气井渗流模型建立及求解过程中,现有文献是将整个供气半径范围内的流动均考虑为高速非达西渗流,这与实际流动规律不符。文中将供气半径分为2个区,建立了考虑近井筒区高速非达西渗流和远井筒区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有限差分数值模型,通过编程求解,模拟了不同流态、紊流系数及分区半径下的井底压力响应,为高速非达西渗流气井试井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非达西渗流 井底流压 数学模型 雷诺数 井筒附近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雷诺数下空腔流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槐 钟强 +1 位作者 王兴奎 任海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4-19,共6页
利用PIV测量空腔中垂面流场,研究雷诺数对空腔流流动特性的影响。时均结构在不同雷诺数下都具有相似的主流区及回流旋涡区。涡量的最大值位于进口角点处,高值区集中在边界层分离区。紊动强度及雷诺应力的高值区位于主流与出口角点的冲撞... 利用PIV测量空腔中垂面流场,研究雷诺数对空腔流流动特性的影响。时均结构在不同雷诺数下都具有相似的主流区及回流旋涡区。涡量的最大值位于进口角点处,高值区集中在边界层分离区。紊动强度及雷诺应力的高值区位于主流与出口角点的冲撞处,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参数高值区沿流向的长度不断变大,而进口角区低值区的范围不断缩小。纵、垂向能谱特征参数在相同雷诺数下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调整雷诺数将导致回流区的掺混范围及来流自身的紊动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空腔流能谱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雷诺数 空腔流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升力双体水动力干扰计算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丽 张亮 +1 位作者 吴德铭 陈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势流理论给出任意运动的2个水下无升力物体间流体动力干扰的二维和三维计算模型.从壁面附近圆柱干扰力计算结果出发,指出水下物体相互接近过程中,理论上存在某种干扰最小的路径.采用3种不同的网格划分比例计算回转椭球体附加质量,... 根据势流理论给出任意运动的2个水下无升力物体间流体动力干扰的二维和三维计算模型.从壁面附近圆柱干扰力计算结果出发,指出水下物体相互接近过程中,理论上存在某种干扰最小的路径.采用3种不同的网格划分比例计算回转椭球体附加质量,单元数确定时,加密纵向网格则与纵向运动有关的计算精度提高,横向的精度降低,因此网格划分应合理分配纵横比例.对三维Rankine体进行了壁面干扰规律的模型试验和计算研究,间距较大时物体受到壁面的吸力,随间距的减小,该吸力先逐渐增加后减小,最后变为排斥力,分布源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表明:分布源法可有效预测壁面间距较大情况下的流动干扰力,随着Reynolds数的增加,分布源法有效性的壁面间距下限增大.论文中的数值模型也适用于多个无升力物体作6自由度运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干扰 壁面效应 面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混合网格的高马赫数空腔流动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培红 唐银 +3 位作者 唐静 罗磊 贾洪印 张耀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1318,共8页
空腔流动尤其是高马赫数(Ma>2)空腔流动,存在强激波、强剪切和分离涡,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流动复杂,网格分布及网格生成的质量对模拟结果影响很大。将建立的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的自适应探测器,应用到高马赫数空腔流动数值模拟中,通... 空腔流动尤其是高马赫数(Ma>2)空腔流动,存在强激波、强剪切和分离涡,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流动复杂,网格分布及网格生成的质量对模拟结果影响很大。将建立的基于非结构混合网格的自适应探测器,应用到高马赫数空腔流动数值模拟中,通过空腔标模算例考核,验证了采用网格自适应技术可以更好地模拟存在大分离和强剪切的高马赫数空腔流动。开展了马赫数、雷诺数等流动参数对空腔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随马赫数增大空腔内动压急剧升高,自由流和剪切层对后壁面的冲击效应明显增强,压力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提高,后壁面上的压力峰值均逐渐增大。雷诺数增大会使后壁面处的压力峰值增大,并且高马赫数条件相比于低马赫数条件下雷诺数对腔内压力分布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流动 自适应 雷诺数 非结构混合网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对流扩散方程的高精度全隐式多重网格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葛永斌 吴文权 田振夫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8-682,共5页
提出了数值求解二维非定常变系数对流扩散方程的一种时间二阶、空间四阶精度的三层全隐紧致差分格式。为了加快迭代求解隐格式时在每一个时间步上的收敛速度,采用多重网格加速技术,建立了适用于本文高精度全隐紧致格式的多重网格算法。... 提出了数值求解二维非定常变系数对流扩散方程的一种时间二阶、空间四阶精度的三层全隐紧致差分格式。为了加快迭代求解隐格式时在每一个时间步上的收敛速度,采用多重网格加速技术,建立了适用于本文高精度全隐紧致格式的多重网格算法。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精确性、稳定性和对高网格雷诺数问题的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扩散方程 对流占优 全隐紧致差分格式 高精度 多重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雷诺数时分离盘长度对圆柱绕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云 王盟浩 +2 位作者 宗智 邹丽 彭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4-512,共9页
使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高雷诺数时分离盘长度对圆柱绕流特性的影响,对不同长度分离盘下作用在圆柱体上的升力系数、拖曳力系数以及尾部流场的无量纲漩涡泄放频率(strouhal数)以及漩涡泄放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升力系... 使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高雷诺数时分离盘长度对圆柱绕流特性的影响,对不同长度分离盘下作用在圆柱体上的升力系数、拖曳力系数以及尾部流场的无量纲漩涡泄放频率(strouhal数)以及漩涡泄放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升力系数以及拖曳力系数随时间历程的变化特性可以将分离盘长度大致划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稳定区间Ⅰ(分离盘长度L=0D时,D为圆柱直径)、非稳定区间Ⅱ(L=0.5D-1.0D)以及再稳定区间Ⅲ(L=1.5 D-8.0D).当分离盘长度从区间I变化到区间Ⅱ时,Strouhal(Sr)数出现突降;当分离盘长度从区间Ⅱ变化到区间Ⅲ时,Sr出现突升.随着分离盘长度的增加,圆柱尾部流场的漩涡泄放形式从2S模式(即从圆柱两侧每次只泄放单个漩涡)逐渐转化为2P模式(即从圆柱两侧每次同时泄放2个漩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体 分离盘 大涡模拟 高雷诺数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精度非线性格式WCNS-E-5在二维流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昕 邓小刚 +1 位作者 毛枚良 宗文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本文采用具有5阶精度的加权紧致非线性显式格式(WCNS E 5)对定常与非定常二维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格式对各类间断有很好的分辨捕捉能力,而且对强间断如激波的计算,即使在高马赫数与高雷诺数条件下它仍具有很好的收敛性与可靠的... 本文采用具有5阶精度的加权紧致非线性显式格式(WCNS E 5)对定常与非定常二维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格式对各类间断有很好的分辨捕捉能力,而且对强间断如激波的计算,即使在高马赫数与高雷诺数条件下它仍具有很好的收敛性与可靠的计算结果。此外,WCNS E 5在粗网格条件下也体现出优越性。类如WCNS E 5的高精度激波捕捉方法将为以后开展湍流数值模拟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致格式 非线性格式 NAVIER-STOKES方程 EULER方程 二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速域RANS-LES混合方法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肖志祥 罗堃宇 刘健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8-353,共16页
传统的雷诺平均方法(RANS)已经不能满足大范围分离、激波振荡、压力脉动、动载荷等极端工况下的流动预测需求;大涡模拟(LES)、直接数值模拟(DNS)等方法资源耗费多、效率低,离工程湍流问题仍较为遥远。RANSLES混合方法结合了RANS高效率和... 传统的雷诺平均方法(RANS)已经不能满足大范围分离、激波振荡、压力脉动、动载荷等极端工况下的流动预测需求;大涡模拟(LES)、直接数值模拟(DNS)等方法资源耗费多、效率低,离工程湍流问题仍较为遥远。RANSLES混合方法结合了RANS高效率和LES高精度的特点,近期有望大规模应用到工程湍流问题中。首先对现有的RANS-LES混合方法进行了归类,对各自的构造思想、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报告了脱体涡模拟(DES)类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讨论了使用DES类方法计算分离流动时,对流项离散格式对分离特性、小尺度结构及频谱特性等的影响,并构造了自适应耗散函数。最后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RANS-LES混合方法在宽马赫数范围(马赫数从0.1到20)内的机理研究和工程应用。现有的以DES类方法为代表的RANS-LES混合方法能够较为精细地模拟非定常大分离流动中的复杂现象,但在计算效率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植入式DES方法在模拟全机带部件流动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模拟精度,是重要的发展方向。RANS-LES混合方法在动态失速、燃烧、气动弹性、气动噪声、气动光学等与非定常流动密切相关的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LES混合方法 脱体涡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非定常流动 流动分离 高雷诺数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