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5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仁亮 庄一舟 +1 位作者 张仁巍 曾武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1,共12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的抗震数值建模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UHPC强度、UHPC厚度和钢管屈服强度等参数对组合桥墩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高强钢筋增强UHPC-CFST组合桥墩的抗震数值建模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UHPC强度、UHPC厚度和钢管屈服强度等参数对组合桥墩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各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轴压比和纵筋配筋率可提升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然而会限制试件的变形;提高UHPC强度和UHPC厚度,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升钢管屈服强度可稳步增强组合桥墩的水平承载力;增加钢管厚度可明显提升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而体积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基于分析数据样本,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水平峰值荷载和位移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分析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柱 有限元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中立柱内板冲压的新型选择NSGA-Ⅱ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亮 彭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4,288,共6页
为了减小汽车中立柱冲压成形的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提出了基于新型选择NSGA-Ⅱ算法的冲压优化方法。介绍了中立柱冲压成形工艺和高强度钢材料;以最小化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 为了减小汽车中立柱冲压成形的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提出了基于新型选择NSGA-Ⅱ算法的冲压优化方法。介绍了中立柱冲压成形工艺和高强度钢材料;以最小化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在优化空间抽取了30个采样点,借助AutoForm R7软件得到相应的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使用3阶响应面模型拟合了参数间回归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回归精度。给出了融合非支配排序层和自身累积被支配数的新型选择策略,并将其融入到NSGA-Ⅱ算法中,提出了新型选择NSGA-II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优化模型求解。经生产验证,最大减薄率均值由当13.1%减小为11.6%,最大增厚率均值由1.05%减小为0.98%,验证了这里的方法在中立柱冲压优化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中立柱 高强度钢 新型选择策略 多目标优化 响应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600超高强钢力学性能研究与Johnson-Cook本构参数拟合
3
作者 王鑫博 姚文进 +3 位作者 岳东旭 朱炜 张庆 杜江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共9页
DT600超高强度合金钢作为一种新研发的钢材,由于其具备超高强度及高韧性等特点,可应用于动能侵彻弹体。为了研究DT600超高强度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开展了准静态压缩试验、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及高温压缩试验,得到了DT600钢的动、静态力学性能... DT600超高强度合金钢作为一种新研发的钢材,由于其具备超高强度及高韧性等特点,可应用于动能侵彻弹体。为了研究DT600超高强度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开展了准静态压缩试验、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及高温压缩试验,得到了DT600钢的动、静态力学性能,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DT600钢弹体侵彻混凝土靶试验,获得了弹体侵彻深度和磨蚀情况,并结合数值模拟对拟合参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DT600钢的准静态屈服强度达到了1943 MPa,动态压缩条件下,具有较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应变硬化和温度软化效应,从室温到400℃,屈服强度下降20.54%;拟合的DT600钢本构参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弹体侵彻深度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偏差仅3.04%。研究成果可为DT600超高强钢的工程化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弹体 超高强度钢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力学性能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线端铣削加工工艺参数对A-100钢切削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曹轩 张昌明 盖展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5,共9页
针对AerMet100超高强度钢(A-100钢)的难加工性以及传统铣削方式在飞机起落架型腔加工中的局限性,对A-100钢的摆线端铣削加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基于五因素五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分析干式条件下不同摆线端铣削加工工艺参数(摆线步距、主轴... 针对AerMet100超高强度钢(A-100钢)的难加工性以及传统铣削方式在飞机起落架型腔加工中的局限性,对A-100钢的摆线端铣削加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基于五因素五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分析干式条件下不同摆线端铣削加工工艺参数(摆线步距、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铣削深度和摆线半径)对A-100钢的铣削力、铣削温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参数范围内,铣削力随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其他参数的增大则导致铣削力不同程度的上升;铣削温度随主轴转速的增大先上升后降低,其他参数的增大导致铣削温度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表面粗糙度随主轴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其他参数的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et100超高强度钢 摆线端铣削 铣削力 铣削温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高强贝氏体钢过冷奥氏体变形应力-应变模型
5
作者 李群芳 任可 +4 位作者 简楚 梅建军 黄睿希 王礼凡 胡海江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先进高碳高强贝氏体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奥氏体化预处理和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范围为400~600℃,变形基体组织为过冷奥氏体,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加工硬化指数,并基于KME模型,综合考虑位错湮灭系数k_(2)、应变速... 以先进高碳高强贝氏体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奥氏体化预处理和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范围为400~600℃,变形基体组织为过冷奥氏体,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加工硬化指数,并基于KME模型,综合考虑位错湮灭系数k_(2)、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与变形温度、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变形温度和应变对模型中各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k_(2)与变形温度密切相关,中、低温变形时,k_(2)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m与变形温度和应变有关,随着变形温度和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最终,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m-ε和k_(2)-T模型预测先进高强贝氏体钢过冷温奥氏体流变应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贝氏体钢 奥氏体预变形 流变应力 位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 被引量:1
6
作者 贾金青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6-222,230,共8页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SRSHC) with various shear-span ratios(λ) were studi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s.The concrete compressive cube strength value of 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SRSHC) with various shear-span ratios(λ) were studi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s.The concrete compressive cube strength value of experimental specimens ranged from 92.9 MPa to 108.1 MPa.The main experimental variables affecting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pecimens were axial load ratio and stirrup reinforcement ratio.The columns(λ=2.75) subjected to low cyclic reversed lateral loads failed mainly in the flexural-shear mode failure and columns(λ≤2.0) subjected to low cyclic reversed lateral loads failed mainly in the shear mode failure.Shear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tic curves and skeleton curves were drawn.Coefficient of the specimen displacement ductility was calcul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ctility decreases with axial pressure ratio increasing,and increases with stirrup reinforcement ratio increasing.Limit values of axial pressure ratio and minimum stirrup reinforcement ratio of columns are proposed to satisfy definite ductility requirement.The suggested valu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current Chinese design code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建筑物 抗震设计 混凝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2W-3Co马氏体耐热钢在625℃的持久强度与组织变化
7
作者 耿伟 朱志宝 +3 位作者 李植慎 邱元元 宋新莉 葛锐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7,61,共6页
以9Cr-2W-3Co马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在625℃和不同应力(100,110,120,130,140,150 MPa)下对其进行持久试验,研究了试验钢持久断裂后组织、析出相特征及持久强度极限。结果表明:与持久试验前相比,试验钢在100 MPa应力下持久断裂后,基体... 以9Cr-2W-3Co马氏体耐热钢为研究对象,在625℃和不同应力(100,110,120,130,140,150 MPa)下对其进行持久试验,研究了试验钢持久断裂后组织、析出相特征及持久强度极限。结果表明:与持久试验前相比,试验钢在100 MPa应力下持久断裂后,基体中的马氏体板条基本消失,位错密度降低,析出相粗化,沿原奥氏体晶界分布的Cr_(23)C_(6)周围析出粗大的Laves相Fe_(2)(W,Mo),导致钢的固溶强化、析出强化与位错强化效果减弱。通过拟合所有加载应力与持久断裂时间的关系,外推得到试验钢在625℃下的持久强度极限为9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高温持久 持久强度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响应面和NSGA-Ⅲ的卷钢托架多目标优化
8
作者 潘帅 袁舜 +2 位作者 周宝宪 王振东 闫帅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6-1278,共13页
为将托架优化问题中复杂的非线性隐式关系转化为显式函数,提出基于白箱系统理论的高阶响应面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简单实用、精准度高,更容易被现场理解、接受。制定集重装车方案,进行静载、冲撞仿真和强度试验,检验... 为将托架优化问题中复杂的非线性隐式关系转化为显式函数,提出基于白箱系统理论的高阶响应面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简单实用、精准度高,更容易被现场理解、接受。制定集重装车方案,进行静载、冲撞仿真和强度试验,检验仿真可靠性。采用基于AE势能准则和自适应遗传算法组合优化的最优拉丁超立方取样方法,创建高维参数空间矩阵。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法创建含交叉项的4阶响应面模型,并通过k折交叉验证评估不同代理模型精度。采用Sobol法量化各参数对不同响应的1阶、2阶、全局灵敏度及交互效应,深入探索各参数及其2阶交叉项对响应的影响。搭载NSGA-Ⅲ获得Pareto解集。结合我国铁路卷钢运输特点,运用秩和比法赋予各响应权重矩阵,获得不同设计偏好下的最优解。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实测值误差低于10%,仿真准确可靠。最优拉丁环境下,系统最小势能是0.41,相较于普通拉丁降低了22.6%,样本点分布合理。高阶响应面误差低于4.5%,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从各权重矩阵中,选择方案4作为最优设计,与原方案相比,托架质量降低了9.89%,2个工况最大应力分别降低了6.79%、14.36%,托架符合铁路货运安全需求。研究结果有望为同类托架设计、改进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钢托架 高阶响应面 强度试验 k折交叉验证 Sobol法 NS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Fe-30Mn-12Al-0.9C轻质高强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世锋 黄睿 +4 位作者 魏瑛康 王建勇 张亮亮 贾文鹏 王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4,128,共5页
针对高Al、高Mn含量的轻质高强钢Fe-30Mn-12Al-0.9C,研究了时效温度对该钢相组成、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通过OM、XRD等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下其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时效时,该钢的时效组织和固溶组织差异较小,主要为奥氏体+... 针对高Al、高Mn含量的轻质高强钢Fe-30Mn-12Al-0.9C,研究了时效温度对该钢相组成、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通过OM、XRD等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下其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时效时,该钢的时效组织和固溶组织差异较小,主要为奥氏体+铁素体,晶内存在纳米级别κ-碳化物,硬度变化幅度较小;500℃时效时,组织中出现β-Mn,硬度开始升高;当时效温度为650℃时,组织发生明显改变,晶界出现大量β-Mn,硬度明显升高;当时效温度达到700℃时,奥氏体彻底分解为铁素体和κ-碳化物,伴随着晶界处β-Mn和κ-碳化物的聚集长大,材料的硬度达到最大值66.3 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高强钢 时效温度 显微组织 洛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水准的高强钢框架-D形偏心支撑结构层剪力分布研究
10
作者 李慎 丁世豪 +1 位作者 李晓蕾 穆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41,共8页
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中耗能梁段采用Q355钢,非耗能构件(即框架梁和柱)采用高强度钢材,形成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耗能梁段在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充分发挥塑性变形耗能,保护高强钢框架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由... 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中耗能梁段采用Q355钢,非耗能构件(即框架梁和柱)采用高强度钢材,形成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耗能梁段在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充分发挥塑性变形耗能,保护高强钢框架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由于在塑性状态下结构刚度发生改变,其层剪力分布模式不再符合基于强度的设计理论,因此,本文研究了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在多水准地震动状态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层数(4层,8层,12层和16层)和三种不同耗能梁段长度(900mm,1000mm和1100mm)的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输入40条近场脉冲地震和40条远场地震记录,得到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以及极罕遇地震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并对罕遇地震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进行参数标定,获取塑性状态下结构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形偏心支撑 层剪力分布模式 近场脉冲地震 高强钢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形CFRP-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中长柱偏心受压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帼昌 王宁波 李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972,共12页
目的为避免材料浪费,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将CFRP型材与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进行结合,形成工字形CFRP型材-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并研究其在偏心受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试验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组合构件的工作机理和破坏... 目的为避免材料浪费,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将CFRP型材与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进行结合,形成工字形CFRP型材-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并研究其在偏心受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试验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组合构件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模态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构件进行受力全过程以及变参数分析。结果典型构件荷载-挠度曲线可分为弹性段、弹塑性段、塑性强化段和下降段;CFRP型材在弹塑性段后承担荷载比例逐渐增加且能够与钢管协同工作,对混凝土形成双重约束,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长细比、偏心率对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延性影响较为明显,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含钢率、CFRP配置率影响较小。结论试件受力过程中变形较为稳定,延性较好,试件的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形CFRP型材 高强圆钢管 高强混凝土 偏心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刚 陆志涵 +1 位作者 刘云贺 郭宏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13,共11页
为研究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对11个梁翼缘板与柱段焊接组成的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α、厚度比β以及钢管宽厚比λ等参数对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 为研究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对11个梁翼缘板与柱段焊接组成的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α、厚度比β以及钢管宽厚比λ等参数对节点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循环拉伸荷载作用下,Q460高强钢管柱-H形梁焊接节点的失效模式主要分为连接处焊缝断裂、连接处钢管面板断裂或梁翼缘板被拉断三种;高强钢梁翼缘板与钢管宽度比、钢管柱宽厚比对焊接节点的受力行为影响较大,当宽厚比α由25.0减小到18.75时,节点的应变能减小了134%;当节点破坏时,具有新型焊接通过孔构造的焊接节点极限位移超过传统构造节点近2倍,前者延性性能较好。研究成果可为高强钢管柱与梁焊接节点的抗震设计以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焊接节点 循环拉伸试验 破坏模式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镀层22MnB5激光焊的熔池流动特性及元素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李斌 汪乾 +4 位作者 潘宣军 李思良 葛星 张衡 刘海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熔池流动行为对镀层元素在焊缝中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采用建立激光焊熔池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的方法,分析AlSi镀层22MnB5高强度钢激光焊的熔池流动行为及其对焊缝中Al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在焊接试验中,根据能谱仪对焊接接头的扫描数据验证... 熔池流动行为对镀层元素在焊缝中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采用建立激光焊熔池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的方法,分析AlSi镀层22MnB5高强度钢激光焊的熔池流动行为及其对焊缝中Al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在焊接试验中,根据能谱仪对焊接接头的扫描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结合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激光焊熔池流动行为及焊缝Al元素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激光焊热输入与功率密度阈值的不同,熔池形貌呈现无匙孔、未完全贯穿匙孔和完全贯穿匙孔3种特征,并存有不同的温度场、流场、流速和稳定性.无匙孔熔池由于流速分布均匀,涡流产生较少,稳定性最好.镀层Al元素在焊接接头上下焊趾区域易产生偏聚,较之上表面镀层,下表面镀层进入熔池后Al元素偏聚现象更明显.因此,上部Al元素均质化分布显著优于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镀层22MnB5高强度钢 数值模拟 熔池流动 Al元素均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承插式螺栓连接柱-柱节点抗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凌宇 张珍 +3 位作者 陈浩 张明亮 王其良 刘晓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436,共13页
为实现模块化钢结构单元房间的上下连接,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螺栓连接柱-柱节点,以有无注浆、承插深度为参数设计并制作3个足尺节点试件,并对其进行抗拉试验,分析了各节点的破坏形态、应变分布以及承载能力等,探讨了该新型节点的抗拉性能... 为实现模块化钢结构单元房间的上下连接,提出一种新型承插式螺栓连接柱-柱节点,以有无注浆、承插深度为参数设计并制作3个足尺节点试件,并对其进行抗拉试验,分析了各节点的破坏形态、应变分布以及承载能力等,探讨了该新型节点的抗拉性能.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轴拉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参数化分析,研究了承插深度、螺栓直径及内套筒厚度对节点抗拉承载力的影响.基于高强螺栓的抗剪承载力,提出了适用于该新型节点的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节点可将轴向拉力有效传递至高强螺栓,试件破坏时均出现高强螺栓群被剪断,灌浆节点试件发生破坏时,出现钢材与灌浆料界面的黏结破坏及螺栓周围局部灌浆料的压碎;高强螺栓群在拉力荷载作用下呈端部螺栓受剪较大、中心螺栓受剪较小的分布,试件破坏时,各螺栓承受的剪力趋于相等;灌浆节点与无浆节点相比,灌浆料与高强螺栓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弹性阶段最大摩擦力平均值提高64.4%,极限抗拉承载力提高14.1%;承插深度由300 mm增至500 mm,节点极限抗拉承载力提高80.9%;承插深度和螺栓直径对节点抗拉承载力影响较大,内套筒厚度对节点抗拉承载力的影响较小;根据提出的节点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有限元模拟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 -柱节点 套筒灌浆 高强螺栓抗剪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工程方案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春升 陈国龙 +1 位作者 孙友义 张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9,共9页
流花11-1油田区域水深约300~330 m,油田于1996年投产,采用水下设施+半潜式平台+FPSO方式开发,但由于设施老化,面临进入退役状态。考虑该油田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对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开展了详细研究,确定了... 流花11-1油田区域水深约300~330 m,油田于1996年投产,采用水下设施+半潜式平台+FPSO方式开发,但由于设施老化,面临进入退役状态。考虑该油田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对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开展了详细研究,确定了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的开发模式;针对南海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首次应用的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设计建造面临的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深水导管架平台设计、420 MPa级高强钢应用与平台建造安装以及圆筒型FPSO的主尺度确定、舱室设计、系泊方案、外输方案等多项关键技术;为进一步降低投资,对流花4-1油田回接管缆利旧可行性及方案进行了研究。新技术应用推动了流花11-1油田的二次开发,对南海深水油田开发,尤其是边际油田开发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油田二次开发方案 关键技术 深水导管架平台 圆筒型FPSO 420 MPa级高强钢 管缆利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结构厚度极限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擎 李述涛 +4 位作者 陈叶青 马上 魏万里 张生 陈嘉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7-2090,共14页
为探究弹体高速冲击下,高强钢-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结构的穿甲侵彻机理和厚度极限计算方法,为此类复合防护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文章通过弹体侵彻复合靶模型试验确定了高强钢-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的穿甲模式,对前覆高强钢板与钢筋混凝... 为探究弹体高速冲击下,高强钢-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结构的穿甲侵彻机理和厚度极限计算方法,为此类复合防护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文章通过弹体侵彻复合靶模型试验确定了高强钢-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的穿甲模式,对前覆高强钢板与钢筋混凝土背板的受力情况进行解耦分析,建立了高强钢-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结构临界穿甲理论模型;基于冲击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无背板支撑下高强钢、无限厚背板支撑下高强钢与钢筋混凝土背板共3类厚度极限控制方程,提出该类复合防护结构整体厚度极限计算方法;设计开展了弹体侵彻高强钢-C40钢筋混凝土复合靶验证性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揭示了复合防护结构抗侵彻机理;根据理论模型的假设,最后对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误差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总体与试验验证的结果相吻合,由于不考虑弹体质量损失与材料动态应变率效应等因素,理论计算的厚度极限结果较试验验证数据偏高,对于工程防护设计而言偏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 高强钢 钢筋混凝土 厚度极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钢U形件热冲压的NSGA-Ⅱ多目标优化方法
17
作者 周梅 段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192,共6页
为了减小超高强钢U形件热冲压成形的回弹角和生产周期,提出了基于二元耦合选择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介绍了超高强钢温度和微观组织随热冲压成形过程的变化情况,以减小成形回弹角和冲压周期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选择了... 为了减小超高强钢U形件热冲压成形的回弹角和生产周期,提出了基于二元耦合选择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介绍了超高强钢温度和微观组织随热冲压成形过程的变化情况,以减小成形回弹角和冲压周期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选择了坯料初始温度、冲压速度、保压压强作为优化的试验因素。在优化空间中随机抽取了50组采样点,根据试验得到了试验指标参数值。使用单个自适应神经元网络对试验指标和试验因素间的模型进行了回归,提出了二元耦合选择NSGA-Ⅱ算法进行优化模型求解。对优化后的参数组合进行生产验证,优化后回弹角均值比厂家产品减小了27.59%,单件的生产周期减小了3.52%,且回弹角和生产周期的标准差略有减小,说明优化后的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生产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热冲压件 超高强钢 二元耦合选择 单个自适应神经元网络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低碳Fe-Mn-Si-Al高强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飞越 李兵 +2 位作者 张鹏 张红霞 邢俊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198,共9页
目的对低碳Fe-Mn-Si-Al高强钢进行不同回火温度研究,以探究适宜的回火温度,避免产生第一类、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问题,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低碳高强钢。方法首先设计一种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对试样进行淬火处理,随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 目的对低碳Fe-Mn-Si-Al高强钢进行不同回火温度研究,以探究适宜的回火温度,避免产生第一类、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问题,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低碳高强钢。方法首先设计一种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对试样进行淬火处理,随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拉伸试验及硬度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低碳Fe-Mn-Si-Al高强钢在200~600℃下的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结果与初始试样相比,试验钢在200~400℃范围内回火时,微观组织类型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回火温度上升,铁素体晶界逐渐清晰,并在400℃时在铁素体晶界上析出θ-碳化物(Fe_(3)C);当回火温度在500~600℃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现象,晶粒过度长大,导致晶界轮廓模糊。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其试样的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初始试样的抗拉强度为1206.0 MPa,回火600℃时,试样抗拉强度为878.8 MPa。材料的强塑积在回火300、400和600℃时较高,分别为32.8、32.5和33.5 GPa%,而200℃和500℃时较低,分别仅为27.3 GPa%和26.9 GPa%,且200℃是试验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温度,500℃是试验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温度。试样的硬度在500℃达到最高,为271.3HV。试样的回火拉伸断口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且都存有明显的韧窝状花样。结论系统分析了不同回火温度对低碳Fe-Mn-Si-Al高强钢组织演变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回火工艺和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对于此类钢,应避免在200℃和500℃的工作环境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强钢 回火温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回火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6Al-4Mn-0.6C高强轻质钢固溶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文 段伟 卢君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采用OM、TEM、XRD、拉伸试验、断口观察等手段与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对热轧态Fe-6Al-4Mn-0.6C轻质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Fe-6Al-4Mn-0.6C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和大量细小的κ型碳化物。经920℃固溶处后热轧态Fe-6A... 采用OM、TEM、XRD、拉伸试验、断口观察等手段与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对热轧态Fe-6Al-4Mn-0.6C轻质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Fe-6Al-4Mn-0.6C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和大量细小的κ型碳化物。经920℃固溶处后热轧态Fe-6Al-4Mn-0.6C钢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κ型碳化物。当固溶温度达到980℃时,Fe-6Al-4Mn-0.6C钢中的κ型碳化物消失。与热轧态试验钢相比,固溶态Fe-6Al-4Mn-0.6C钢的强度有所下降。920℃固溶处理的Fe-6Al-4Mn-0.6C钢的强度最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012.3 MPa和824.6 MPa,伸长率和强塑积最高,分别为1.5%和1518.4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6Al-4Mn-0.6C钢 固溶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高强轻质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被引量:3
20
作者 WU Si-wei LIU Zhen-yu +2 位作者 ZHOU Xiao-guang YANG Hao WANG Guo-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67-2772,共6页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equilibrium solid solubility theory. The contributions of Ti content to yield strength we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Ti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equilibrium solid solubility theory. The contributions of Ti content to yield strength were calcula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the hot rolling experiment for C–Mn steel and C–Mn–Ti micro alloyed steel,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cipitates are mainly Ti N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 With the de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proportion of Ti C in precipitates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 temperature drops to 800 °C, Ti C will become predominant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Ti. When Ti content is less than 0.014%(mass fraction), Ti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yield strength. When Ti content is in the range of 0.014%–0.03%(mass fraction), the yield strength of Ti micro alloyed steel is greatly increased, which leads to instability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el.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i content in high strength steels should avoid this Ti content range. When Ti content is higher than 0.03%, the yield strength increases stably. In this experiment, when added Ti content was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0.03%–0.05%,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yield strength of Ti micro alloyed steel can reach about 92.4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solid SOLUBILITY Ti(C N) YIELD strength high strength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