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高速球轴承优化设计方法
1
作者 杨文 叶帅 +2 位作者 姚齐水 余江鸿 胡美娟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球轴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以轴承最大额定动载荷、最大额定静载荷和最小摩擦生热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进化操作,引入粒子寻优速度控制策略、交叉变异策略和罚函数机制,解决了带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和局部最优问题,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集探索能力;最后,在特定工况下对轴承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从Pareto前沿中优选了内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和节圆直径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6 kN径向载荷、15 000 r/min的高转速工况下,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型深沟球轴承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轴承接触应力下降了21.2%,应变下降了25.6%,摩擦生热下降了16.7%,体现了该方法在收敛性能、寻优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为球轴承的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结构设计 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 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层次分析法 6206型深沟球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轴承变工况故障数据AMO-VMD处理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心荻 姜斌 +2 位作者 肖玲斐 马磊明 陈勇兴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3-2022,共10页
针对高速轴承故障信号噪声无法完全剔除导致变工况故障诊断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高速轴承变工况故障数据AMO-VMD处理方法,并从多个维度验证所提算法对降噪性能的提升效果.首先,提出了降噪相邻模态重叠指数(AMO)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MD... 针对高速轴承故障信号噪声无法完全剔除导致变工况故障诊断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高速轴承变工况故障数据AMO-VMD处理方法,并从多个维度验证所提算法对降噪性能的提升效果.首先,提出了降噪相邻模态重叠指数(AMO)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最优分解层数,可以充分发挥VMD频域分析的优势;其次,设计了基于包络谱熵最大原则的分量筛选降噪方法,提高了故障信号频域信息表达准确度;然后,结合直流分量分离技术与绝对中位差(MAD)去异方法,构建了针对高速轴承故障数据的数据清洗系统;最后,分别基于典型轴承故障仿真信号和高速试验台轴承故障信号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具有更高的故障信息甄别能力,能够显著提高轴承变工况故障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模态分解 故障检测 高速轴承 相邻模态重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薄壁件变形控制的高速铣削残余应力分析与工艺优化
3
作者 郭建烨 毛怡颖 +1 位作者 高诗诗 侯宁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5,共10页
切削加工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是引起薄壁件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切削参数的选择对残余应力有直接影响,通过分析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合理选择切削参数,进而减小工件切削后的表面残余应力,最终能实现控制薄壁件变形程度和保证加工精度的目... 切削加工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是引起薄壁件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切削参数的选择对残余应力有直接影响,通过分析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合理选择切削参数,进而减小工件切削后的表面残余应力,最终能实现控制薄壁件变形程度和保证加工精度的目的。首先基于McDowell模型建立了三维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铣削仿真过程分析了高速切削条件下,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轴向切深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最大;然后根据理论模型和仿真分析的结果,以减小残余应力和同时增大材料去除率为优化目标,采用Pareto模拟退火算法对切削参数进行了双目标优化,并获取了一组最优解集;最后通过铣削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算法求解的残余应力值与试验测量的残余应力值之间的误差率在合理范围内,证明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和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钛合金 切削参数 残余应力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曲线预测方法-变形过程指数法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浩 马建林 +2 位作者 周洪燕 周斌 李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74-376,共3页
高速铁路桥梁沉降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积累,对软土地基沉降过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沉降变形规律进行曲线回归,以预测其沉降发展规律。为了对桥梁基础沉降曲线全过程进行拟合和... 高速铁路桥梁沉降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积累,对软土地基沉降过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沉降变形规律进行曲线回归,以预测其沉降发展规律。为了对桥梁基础沉降曲线全过程进行拟合和预测,通过各种理论计算和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统计归纳,首次提出了变形过程指数法。该成果为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桥涵基础的沉降预测提拱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础沉降 曲线拟合 变形过程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LS-DYNA的芦竹切割-进给速度匹配研究(英文) 被引量:20
5
作者 廖宜涛 廖庆喜 +2 位作者 舒彩霞 田波平 黄海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0-34,共5页
高粗茎秆作物因茎杆硬度和刚度大,机械化收割难度大。以芦竹为对象,以高粗茎秆作物通用型回转链式切割器为基础,应用ANSYS/LS-DYNA建立了锯片-芦竹切割破坏动态模拟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了芦竹切割破坏过程,试验验证了获取锯齿切割破坏... 高粗茎秆作物因茎杆硬度和刚度大,机械化收割难度大。以芦竹为对象,以高粗茎秆作物通用型回转链式切割器为基础,应用ANSYS/LS-DYNA建立了锯片-芦竹切割破坏动态模拟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了芦竹切割破坏过程,试验验证了获取锯齿切割破坏芦竹过程的载荷-位移历程曲线的可行性及芦竹破坏的模拟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了回转链式切割器切割-进给速度匹配修正系数概念,确定了切割芦竹时进给速度和切割速度分别取1.00 m/s和2.80 m/s为最佳速度匹配,其切割器工作速度匹配修正系数为1.22。研究结果为芦竹收割机的传统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ANSYS/LS-DYNA 切割过程 高粗茎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下基于IMT-A的时变信道建模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勇 樊卓宸 +3 位作者 沈轩帆 胡异 姚海梅 张楠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3-557,共5页
信道建模及其仿真方法是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难点,同时已有的面向高速移动下IMT-A时变信道建模的研究仍存在不足。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高铁移动下具有时变参数的基于IMT-A信道的建模方法。首先,针对IMT-A的城市宏小区场景,... 信道建模及其仿真方法是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难点,同时已有的面向高速移动下IMT-A时变信道建模的研究仍存在不足。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高铁移动下具有时变参数的基于IMT-A信道的建模方法。首先,针对IMT-A的城市宏小区场景,设计了一个马尔可夫过程来模拟时变簇的数量变化,接着推导出随时间变化的信道参数的表达式,其中包括簇的延迟、功率、离开角和到达角,并得到了信道冲激响应;其次,分析了信道的时变空时域互相关函数、时变自相关函数以及平稳间隔;最后,对所提信道模型的统计性质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时变性且高速铁路信道具有的非平稳性,并证明了所提信道模型可用来模拟高速铁路信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移动 信道建模 时变参数 马尔可夫过程 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R业务的高速铁路异构网络接入技术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翠然 谢健骊 高文娟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4期18-23,共6页
铁路窄带移动通信系统(GSM-R)正在向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基于5G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5G-R)演进。针对未来高铁通信中的实时视频监控、车-车(T2T)通信、列车多媒体调度等5G-R业务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 铁路窄带移动通信系统(GSM-R)正在向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基于5G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5G-R)演进。针对未来高铁通信中的实时视频监控、车-车(T2T)通信、列车多媒体调度等5G-R业务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模型的网络接入算法。根据不同类型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属性和无线网络的时变特性构建网络回报函数,并基于模糊层次聚类理论来计算QoS属性的权重值。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MDP模型进行求解,使用户以较少的切换次数接入长期期望回报值最大的网络,并仿真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5G-R 异构网络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装配式墩柱拼装过程监测分析
8
作者 张崇斌 冯虎 +1 位作者 范家俊 崔文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176,共11页
为评估拼装施工过程对装配式桥梁结构整体性和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预制拼装承插式墩柱全施工过程监测是通过在关键受力部位预先布置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振弦式应变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下部结构连接... 为评估拼装施工过程对装配式桥梁结构整体性和健康状态的影响程度,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预制拼装承插式墩柱全施工过程监测是通过在关键受力部位预先布置钢筋应变片、混凝土应变片、振弦式应变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下部结构连接节点部位(承台-墩柱、墩柱-墩帽)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墩帽架设施工、箱梁架设和运输施工过程中桥梁下部结构连接(承台-墩柱、墩柱-墩帽)部位的混凝土应变和钢筋应力。由于临时荷载所引起的偏差具有累积性,通过监测可以评估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健康状态。通过从振弦式应变计与混凝土表面应变片监测数据可以得出:在墩帽架设施工情况下,承台-墩柱连接区域外部和内部混凝土压应变最大变化值分别为181με和48με,混凝土拉应变最大变化值分别为146με和44με,钢筋应力最大变化值为44.5 MPa;箱梁架设和箱梁运输施工情况下,墩柱-墩帽连接区域后浇混凝土压应变和拉应变变化值分别为-118με和148με,钢筋应力最大变化值为70.8 MPa。施工监测结果表明:在墩帽架设施工与箱梁架设和箱梁运输施工过程中,桥梁下部结构的连接部位应力和应变较小,钢筋和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施工荷载对结构整体性能和造成的损伤较小,处于安全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装配式墩柱 施工过程 监测 钢筋 混凝土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线材轧制工艺对Ti-6Al-4V合金小规格棒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丁辉 曹占元 +1 位作者 张玉勤 周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0,共4页
采用高速线材轧制制备出准10 mm的Ti-6Al-4V合金小规格棒材,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棒材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轧温度为850℃时,棒材组织主要为初生等轴α相和β相,等轴α相出现长大现象,呈短棒状;当温度升高到900℃,棒... 采用高速线材轧制制备出准10 mm的Ti-6Al-4V合金小规格棒材,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棒材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轧温度为850℃时,棒材组织主要为初生等轴α相和β相,等轴α相出现长大现象,呈短棒状;当温度升高到900℃,棒材组织主要由等轴α和细小β转变组织组成的双态组织;等轴α相逐渐减少,β转变组织不断长大呈片状分布。初轧温度950℃时,棒材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下降明显,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当初轧温度为900℃时,棒材强度和塑性达到最佳配合,其抗拉强度为938 MPa,屈服强度为866 MPa,伸长率为13.1%,断面收缩率为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高速线材轧制 轧制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刃口参数对钛合金超高速铣削刀具性能及寿命的影响
10
作者 陈曦 孙健哲 +3 位作者 赵景波 王奇 何亚峰 郭魂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82,共8页
采用超高速加工技术提升钛合金加工效率时,高转速和大进给条件下进行切削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刀具寿命降低,进而增加制造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优化刃口参数来提高钛合金超高速铣削过程中的切削性能及刀具寿命。首先,构建了基于刃口参... 采用超高速加工技术提升钛合金加工效率时,高转速和大进给条件下进行切削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刀具寿命降低,进而增加制造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优化刃口参数来提高钛合金超高速铣削过程中的切削性能及刀具寿命。首先,构建了基于刃口参数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铣削仿真模型,通过铣削实验进行数据校准;随后,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仿真实验,揭示关键刀具刃口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优化刀具的刃口参数;最后,根据优化结果制备出优化后的铣刀,对其切削性能和刀具寿命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未优化的铣刀相比,优化后的铣刀在切削性能和刀具寿命方面均有所改善,切削力降低8%~10%,平均刀具寿命提高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铣削加工 刃口参数优化 切削性能 刀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SP21060的HF-MODEM/ALE控制卡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栓义 曹华民 +3 位作者 邱长兴 钟勤 金力军 张世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9-692,共4页
介绍了基于高速信号处理器ADSP2 10 6 0的HF MODEM/ALE控制卡的硬件原理 ,讨论了串行调制解调器和自适应选频与频率管理的实现方法 .该控制卡将HF MODEM与ALE融为一体 ,具有硬件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数据传输效率高等特点 .
关键词 串行调制解调器 自适应频率选择 ADSP21060 信号处理 控制卡 短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α-β滤波器的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希 王和明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标航迹滤波算法的实现通常是在PC机上通过软件实现滤波,滤波等待时间为毫秒级,且需要的设备量体积大。为了缩短滤波等待时间,减小设备体积,以工程实现为目标,以经典航迹滤波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硬件解决方案。目标航迹滤波... 目标航迹滤波算法的实现通常是在PC机上通过软件实现滤波,滤波等待时间为毫秒级,且需要的设备量体积大。为了缩短滤波等待时间,减小设备体积,以工程实现为目标,以经典航迹滤波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硬件解决方案。目标航迹滤波由嵌入式DSP实现,再通过FPGA局部总线实时上传。经实践验证该方法实现的目标航迹滤波在系统时钟为40 MHz的情况下,DSP滤波网络等待时间仅为1.475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FPGA 高速α-β滤波 I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Δ-Υ等效变换的SGCMG高速转子轴向振动特性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睿智 虎刚 王全武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2期14-20,共7页
悬臂式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的轴向振动较为剧烈,频率成分也比较复杂;由于这种SGCMG结构是由众多串、并联,甚至桥联的弹性构件组成的,因此难以建立其精确的轴向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Δ-Υ等效变换的方法,简化了高速转子的轴向串并... 悬臂式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的轴向振动较为剧烈,频率成分也比较复杂;由于这种SGCMG结构是由众多串、并联,甚至桥联的弹性构件组成的,因此难以建立其精确的轴向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Δ-Υ等效变换的方法,简化了高速转子的轴向串并联关系,进而计算出其轴向刚度;其次详细分析了系统激振源——预紧轴承各零部件的加工波纹所导致的预紧力的波动,并采用相互调幅的形式描述了该波动量;然后建立了高速转子的轴向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和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Υ等效变换 轴承加工偏差 高速转子 轴向振动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速磁浮列车磁悬浮系统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翟明达 刘信 +1 位作者 李晓龙 龙志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为全面科学地评估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性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设计了悬浮系统综合评估方法。针对悬浮系统运行规律和能力特点,提出了表征悬浮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性能指标的权重,利用... 为全面科学地评估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性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设计了悬浮系统综合评估方法。针对悬浮系统运行规律和能力特点,提出了表征悬浮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性能指标的权重,利用指数标度法和梯形分布法建立了悬浮系统多层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开发了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性能综合评估系统,并利用时速600 km高速磁浮样车在上海1.5 km高速磁浮试验线开展动态运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悬浮系统综合评估方法能够对悬浮系统性能做出综合评估,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可量化与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悬浮系统 综合评估 模糊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发射激光器的高速性能研究
15
作者 陈钊 李惠 +4 位作者 钟础宇 张幸 苗威 王彬 张帅一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调制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采用多量子阱有源区设计、介质平面化工艺制备、氧化约束限制等方法,制备了一种发射波长为850 nm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工艺上采用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PI)进行平面化... 为了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调制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采用多量子阱有源区设计、介质平面化工艺制备、氧化约束限制等方法,制备了一种发射波长为850 nm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工艺上采用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PI)进行平面化,而非高速VCSEL芯片上常用的苯并环丁烯,研究了基于PI胶平面化工艺的高速器件的寄生响应。结果表明,在低偏置电流下,具有3μm氧化孔径的VCSEL显示出最大调制带宽为25.2 GHz,谐振频率为24.3 GHz,寄生截止频率为13.2 GHz,调制电流效率因子为22.726 GHz/mA^(1/2),D因子为19.670 GHz/mA^(1/2),阈值电流和微分电阻分别达到0.27 mA和215.965Ω,最大光输出功率为0.9 mW;PI方案可用于调制带宽为25 GHz及以下的产品。这一结果对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高速调制 聚酰亚胺平面化 简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CRITIC与TOPSIS的路基下穿高铁桥梁施工工法评价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郑明新 杨婧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63-2571,共9页
针对赣南大道下穿赣深高铁桥梁近接桥墩段路基施工优化比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针对赣南大道下穿赣深高铁桥梁近接桥墩段路基施工优化比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多因子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结构变形、内力变化和经济指标构建了客观可量化的下穿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各评价指标的价值差异问题,提出了AHP-CRITIC综合赋权法,利用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主、客观权重相结合,充分考虑了下穿工程评价中主观判断的重要作用及评价指标间信息量的对比强度和冲突性;最后,利用TOPSIS法求得多维空间中样本点到理想样本的正、负理想距离,通过计算相对贴进度对下穿施工工法进行定量排序。研究表明,该方法对下穿工程评价的影响因素复杂性和评价标准模糊性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为方案评估优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速铁路桥梁 路基施工 层次分析法(AHP) 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IC)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综合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数据采集芯片在纳米级精密加工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魏文锋 江丽珍 +1 位作者 彭冬伟 颜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5,共7页
针对纳米精密数控加工过程中对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的需求,研究了基于FPGA可编程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在纳米加工中的应用。设计了机床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工作流程,运用Verilog HDL程序实现机床数据连续信号的快速傅... 针对纳米精密数控加工过程中对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的需求,研究了基于FPGA可编程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在纳米加工中的应用。设计了机床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工作流程,运用Verilog HDL程序实现机床数据连续信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基于Quartus II软件设计了系统工作电路、管脚定义和数据信号波形输出,并采用可擦写高速大容量Flash芯片作为数据储存模块,能够快速将长序列的DFT分解为N个短序列的DFT蝶形数据结构,从而实现机床数据连续信号的快速分解运算;阐述了FPGA芯片进行数据高速采集和处理生成机床加工瞬时仿真信号波形的过程,通过增强的HRV滤波器抑制和削减机床切削振动,并运用FANUC开发的SERVO GUIDE软件进行伺服精度调整和前馈补偿,避免机械振动带来的欠切、过切和刀具偏置等偏离设定切削轨迹的误差,能够使纳米切削的闭环检测及伺服补偿效能更加智能快速,从而实现高精度、高质量的纳米切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加工 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 信号处理 振动波形 伺服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噪声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王翀宇 潘镜冲 +3 位作者 韩立 许世成 何财松 张毅超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9,共8页
目前噪声自动监测技术已有广泛应用,但针对高速铁路应用场景,噪声自动监测手段和装备较匮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监测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顶层要求,更好开展高效监测,研究开发一种高速铁路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该技术由监测子站及... 目前噪声自动监测技术已有广泛应用,但针对高速铁路应用场景,噪声自动监测手段和装备较匮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监测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顶层要求,更好开展高效监测,研究开发一种高速铁路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该技术由监测子站及后端云平台2部分构成,可实现集精确采集、实时分析、海量数据综合管理展示于一体。监测子站独创性地采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测速与触发模块,可实现列车通过噪声事件的精准记录、智能触发,保证列车辐射噪声监测的准确性;具有对辐射噪声超标车辆抓拍识别和回溯功能,并将数据实时上传后端云平台进行远程管理,实现对铁路噪声的溯源追踪。此外,通过多传感器监测融合,监测子站可对列车辐射噪声与环境噪声的贡献量进行有效识别和分离,明确噪声管控责任。高速铁路噪声自动监测技术可为铁路噪声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噪声 自动监测技术 数据处理 激光雷达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焊及搅拌摩擦焊工艺对高速铁路动车组铝合金车体侧墙焊接变形的影响
19
作者 刘松 王亚男 +3 位作者 耿明 张欣盟 郭春成 严格格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受铝合金材质热导率与线膨胀特性的影响,高速铁路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在焊接过程中极易产生焊接变形。有必要对目前较为成熟的弧焊工艺、新一代的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研究,对这2种工艺引起的焊接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介绍了试验... [目的]受铝合金材质热导率与线膨胀特性的影响,高速铁路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在焊接过程中极易产生焊接变形。有必要对目前较为成熟的弧焊工艺、新一代的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研究,对这2种工艺引起的焊接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介绍了试验的材料及试验方法,选取车体侧墙的弧度、高度、挠度3个指标作为焊接变形对比的参数。针对反装组焊试验、正装组焊试验完成后的结果,分别对弧焊、搅拌摩擦焊2种工艺下车体侧墙的弧度变形量、高度变形量、挠度变形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2种工艺下焊接变形的变化趋势。[结果及结论]采用搅拌摩擦焊工艺制造的铝合金车体侧墙可以有效降低焊接变形。搅拌摩擦焊的焊后弧度变形量是弧焊焊后弧度变形量的20%。搅拌摩擦焊不会引起侧墙型材在高度方向上的收缩变形。与弧焊的侧墙焊后挠度回弹量相比,搅拌摩擦焊的焊后挠度回弹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车组 铝合金车体侧墙 焊接变形 搅拌摩擦焊工艺 弧焊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多层次供需匹配度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戎亚萍 申宏楠 +3 位作者 李博 周进 刘明玮 李靖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0,共8页
随着高速铁路网成网优势扩大,客流时空分布异质性进一步增强,增加了客流需求与运力资源供给之间的复杂性,对列车运行图的铺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以揭示供需矛盾点,实现运行图编制闭环管理为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线路层、区间... 随着高速铁路网成网优势扩大,客流时空分布异质性进一步增强,增加了客流需求与运力资源供给之间的复杂性,对列车运行图的铺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以揭示供需矛盾点,实现运行图编制闭环管理为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线路层、区间层、车站层、列车层的多层次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供需匹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各指标的定性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根据色阶图和热力图原理,设计了供需匹配度可视化展示方法。以2023年某高速铁路运行图和实际客流数据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多层次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供需匹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视化展示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基于实际客流数据的运行图供需匹配度评价问题,为运行图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运力资源组织效率和运输精细化组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层次分析法 供需匹配度 可视化 运输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