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Speed Cutting Inconel 718 with Coated Carbide and Ceramic Inserts 被引量:1
1
作者 LI Liang, HE Ning, WANG Min, WANG Zhi-g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4-45,共2页
High speed machining (HSM) technology is one of important aspect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ickel-based super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aircraft and nuclear industry due to their exceptional ther... High speed machining (HSM) technology is one of important aspect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ickel-based super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aircraft and nuclear industry due to their exceptional thermal resistance and the ability to reta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of service environment over 700 ℃. However, they are classified as difficult-to-cut materials due to their high shear strength, work hardening tendency, highly abrasive carbide particles in the microstructure, strong tendency to weld and form built-up edge and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y have a tendency to maintain their strength at high temperature that is generated during machining. The Inconel 718 workpiece material used in the experiment was in the hot forged and annealed condition.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serts (all inserts were made by Kennametal Inc.) were selected for the tests, a PVD TiAlN coated carbide, a CVD/PVD TiN/TiCN/TiN coated carbide and a CVD Al 2O 3/TiC/TiCN coated carbide were used at the cutting speed range about 50~100 m/min. Three kinds Sialon grade inserts with various geometry and cutting angles were used at the cutting speed range from 100 m/min to 300 m/min. For evaluating the inserts machinability when high speed cutting Inconel 718, Taylor Formula within certain cutting speeds, an high speed cutting experiment of tool life was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the models of tool life by means of rapid facing turning test.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turning of Inconel 718 with silicon nitride based ceramic; PVD and CVD coated carbide inserts are as follows: Studies on tool wear in high speed machining.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were made on the tool wear form, wear process and wear mechanism in high speed cutting of difficult-to-machine materials with ceramic tools and with coated carbides. The major wear mechanisms of nickel-based alloys are interactions of abrasive wear, adhesion wear, micro-breakout and chipp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speed machining.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optimal cutt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for machining of Inconel 718 at high speed. The recommendation of tool inserts for high speed cutting inconel 718 were ceramic inserts of KY2000 with negative rake angle and KY2100 with round type, the PVD coated carbide insert KC7310 was recommended for its lower p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l wear coated carbide tools ceramic tools Inconel 718 high speed cu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ar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Cutting Tools in High Speed Face Milling
2
作者 LIU Zhan-qiang, AI Xing, ZHANG Hui, WANG Zun-tong, WAN Y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8-,共1页
High speed machining has received an important interest because it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and a better workpiece surface quality. However, at high cutting speeds, the tool wear increases dramatically due... High speed machining has received an important interest because it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and a better workpiece surface quality. However, at high cutting speeds, the tool wear increases dramatically due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at the tool-workpiece interface. Tool wear impairs the surface finish and hence the tool life is reduced. That is why an important objective of metal cutting research has been the assessment of tool wear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In this paper, wear performances of PCBN tool, ceramic tool, coated carbide tool and fine-grained carbide tool in high speed face milling were presented when cutting cast iron, 45# tempered carbon steel and 45# hardened carbon steel. Tool wear patterns were examined through a tool-making microscop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ool wear types differed in various matching of materials between cutting tool and workpiece. The dominant wear patterns observed were rake face wear, flank wear, chipping, fracture and breakage. The main wear mechanisms were mechanical friction, adhesion, diffusion and chemical wear promoted by cutting forces and high cutting temperature. Hence, th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of high speed cutting tool materials are high heat-resistance and wear-resistance, chemical stability as well as resistance to failure of coatings.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be great benefit to the design and the selection of tool materials and control of tool wear in high-speed machining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ting tool WEAR high speed machining face mi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激光切割机床数控加工高精度控制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忠先 张杰 +1 位作者 魏国丰 杜雨馨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8-212,共5页
激光切割机铣削过程中会因工件变形导致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波浪状,表面局部区域高低不等,致使机床的浮动轴偏离实际运动轨迹,影响工件铣削加工的质量。为此,提出一种高速铣削-激光切割机床数控加工高精度控制技术。采用运动学理论、矩... 激光切割机铣削过程中会因工件变形导致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波浪状,表面局部区域高低不等,致使机床的浮动轴偏离实际运动轨迹,影响工件铣削加工的质量。为此,提出一种高速铣削-激光切割机床数控加工高精度控制技术。采用运动学理论、矩阵转换函数建立激光切割机床运动数学模型,利用PLC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及电机等搭建激光切割机床高速铣削加工控制模型,使用负反馈控制算法、位移误差函数控制机床铣削加工浮动轴运动,即当浮动轴执行上浮或者下浮运动时,若浮动轴运动轨迹偏离预设轨迹,调节PLC控制器参数来驱动电机控制作业,使其反向运动,直到落在预设轨迹上,实现铣削加工的高精度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工件的铣削加工质量高,高速铣削过程中上浮点、下浮点控制误差最大值分别为6 mm、6 mm,铣削加工控制的响应时间为6.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激光切割机床 浮动轴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抗滑桩-拱形挡土板支挡性能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凌贤长 邢文强 +2 位作者 唐亮 卢凡 丛晟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7-525,共9页
为规避当前施工方法的不足,发展安全、高效和可靠的施工方法。依托东北地区某高速铁路路堑边坡工程,采用适于机械钻孔的圆形抗滑桩代替现行矩形抗滑桩,预制拱形挡土板,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拱形板-桩墙支挡体系;并构建有限元模型,分析桩长... 为规避当前施工方法的不足,发展安全、高效和可靠的施工方法。依托东北地区某高速铁路路堑边坡工程,采用适于机械钻孔的圆形抗滑桩代替现行矩形抗滑桩,预制拱形挡土板,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拱形板-桩墙支挡体系;并构建有限元模型,分析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拱形挡土板矢跨比对新型拱形板-桩墙支挡体系支护性能的影响;揭示不同参数下桩顶水平位移与桩身内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长与桩身弯矩和剪力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与桩顶水平位移呈负相关关系。桩长超过14 m时,其对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和剪力的影响效应明显减弱;随着桩间距增大,桩顶水平位移增大但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拱形挡土板矢跨比增大时,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和剪力均减小。影响拱形板-桩墙体系支挡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桩间距、桩长、桩径和矢跨比。研究结果为圆形抗滑桩-拱形挡土板支挡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堑边坡 圆形抗滑桩 拱形挡土板 三维数值模型 正交分析 机械钻孔 支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脉动风对高速铁路路堑区域积雪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刘操 高广军 +3 位作者 陈光 李小白 张洁 王家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9,共12页
针对铁路路堑区域风吹雪灾害问题,采用改进延迟分离涡湍流模型、合成涡方法及欧拉两相流模型,结合网格动态变形技术,实现路堑区域雪粒堆积外形的时程变化提取,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均匀来流和湍流来流2... 针对铁路路堑区域风吹雪灾害问题,采用改进延迟分离涡湍流模型、合成涡方法及欧拉两相流模型,结合网格动态变形技术,实现路堑区域雪粒堆积外形的时程变化提取,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均匀来流和湍流来流2种工况下路堑内流场结构、摩擦速度分布及积雪轮廓变化规律,研究湍流脉动风对高速铁路路堑区域积雪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来流条件下路堑区域迎风侧边坡积雪质量基本一致,但积雪质量增长速率与积雪分布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湍流来流延缓了路堑背风侧边坡区域大尺度涡系到涡对的转换,且在道床与背风侧边坡之间产生较强的侵蚀现象,进而降低了背风侧边坡和道床区域的积雪质量;相比于均匀来流工况,120 min时湍流来流工况下的路堑整体积雪质量降低24.8%,其中背风侧边坡区域积雪质量降低40.2%,道床区域积雪质量降低20.6%,迎风侧边坡区域积雪质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堑 湍流脉动风 积雪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薄壁件变形控制的高速铣削残余应力分析与工艺优化
6
作者 郭建烨 毛怡颖 +1 位作者 高诗诗 侯宁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5,共10页
切削加工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是引起薄壁件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切削参数的选择对残余应力有直接影响,通过分析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合理选择切削参数,进而减小工件切削后的表面残余应力,最终能实现控制薄壁件变形程度和保证加工精度的目... 切削加工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是引起薄壁件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切削参数的选择对残余应力有直接影响,通过分析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合理选择切削参数,进而减小工件切削后的表面残余应力,最终能实现控制薄壁件变形程度和保证加工精度的目的。首先基于McDowell模型建立了三维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铣削仿真过程分析了高速切削条件下,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轴向切深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最大;然后根据理论模型和仿真分析的结果,以减小残余应力和同时增大材料去除率为优化目标,采用Pareto模拟退火算法对切削参数进行了双目标优化,并获取了一组最优解集;最后通过铣削试验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算法求解的残余应力值与试验测量的残余应力值之间的误差率在合理范围内,证明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和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钛合金 切削参数 残余应力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横断面几何参数的高速铁路预制拼装式明洞衬砌分块设计与拼装方法
7
作者 周晓军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以某设计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单洞双线大跨度隧道工程为依托,从设计与施工2个方面对拼装式明洞衬砌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建筑限界和安全疏散通道等因素确定衬砌内轮廓及衬砌横断面形式;然后,基于平面几何基本原理,提出考虑明洞衬砌横断面... 以某设计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单洞双线大跨度隧道工程为依托,从设计与施工2个方面对拼装式明洞衬砌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建筑限界和安全疏散通道等因素确定衬砌内轮廓及衬砌横断面形式;然后,基于平面几何基本原理,提出考虑明洞衬砌横断面几何参数的预制块分块方法;最后,在优化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预制块结构设计与拼装方法。结果表明:该依托工程的隧道横断面设计为带仰拱的多心圆曲边墙拱形断面形式,以提高明洞的整体稳定性和运营寿命;优化后,单环衬砌设计为3块A型预制块、2块B型预制块和1块C型预制块,衬砌各接头位置处弯矩较小甚至为0;预制块环向间以半圆形榫接头拼接,纵向间以圆台形榫接头拼接,并通过缓膨胀止水条、排水管、排水沟等形式加强衬砌整体防水性能;单环拼装时先拼装仰拱部位的C型预制块,再拼装拱肩部位的B型预制块,最后再拼装拱部的A型预制块,前后相邻预制块对位,以通缝方式完成明洞衬砌整体拼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单洞双线大跨度隧道 预制拼装式明洞 横断面设计 新型钢筋混凝土预制块 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LS-DYNA的芦竹切割-进给速度匹配研究(英文) 被引量:20
8
作者 廖宜涛 廖庆喜 +2 位作者 舒彩霞 田波平 黄海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0-34,共5页
高粗茎秆作物因茎杆硬度和刚度大,机械化收割难度大。以芦竹为对象,以高粗茎秆作物通用型回转链式切割器为基础,应用ANSYS/LS-DYNA建立了锯片-芦竹切割破坏动态模拟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了芦竹切割破坏过程,试验验证了获取锯齿切割破坏... 高粗茎秆作物因茎杆硬度和刚度大,机械化收割难度大。以芦竹为对象,以高粗茎秆作物通用型回转链式切割器为基础,应用ANSYS/LS-DYNA建立了锯片-芦竹切割破坏动态模拟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了芦竹切割破坏过程,试验验证了获取锯齿切割破坏芦竹过程的载荷-位移历程曲线的可行性及芦竹破坏的模拟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了回转链式切割器切割-进给速度匹配修正系数概念,确定了切割芦竹时进给速度和切割速度分别取1.00 m/s和2.80 m/s为最佳速度匹配,其切割器工作速度匹配修正系数为1.22。研究结果为芦竹收割机的传统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ANSYS/LS-DYNA 切割过程 高粗茎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和PCD刀具高速车削GFRP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文浩 施华 +5 位作者 杨文超 葛亮 刘成炜 崔众晗 于晓琳 黄树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针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难加工的特性,对比研究了Al_(2)O_(3)+Ti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和PCD刀具高速车削GFRP时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Al_(2)O_(3)+TiN涂层刀具初期磨损主要为涂层剥落和基体磨损,PCD刀具初期磨损主要为刃口微崩,随... 针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难加工的特性,对比研究了Al_(2)O_(3)+Ti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和PCD刀具高速车削GFRP时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Al_(2)O_(3)+TiN涂层刀具初期磨损主要为涂层剥落和基体磨损,PCD刀具初期磨损主要为刃口微崩,随切削长度的增加,两种材料刀具均以后刀面磨损为主,其中Al_(2)O_(3)+TiN涂层刀具还伴有前刀面凹窝形磨损。切削过程中PCD刀具的各切削分力和切削温度及表面粗糙度均低于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条件下PCD刀具的耐磨性远高于Al_(2)O_(3)+TiN涂层刀具,更适合对GFRP进行长时间稳定车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高速车削 刀具磨损 切削力 切削温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削热-力耦合效应的表面强化技术及其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震海 赵文祥 王西彬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5-49,共5页
经过对超高强度钢工件高速切削加工表面质量的系统研究,发现在某种特定的切削条件下,工件表面质量将会发生显著改变。该变化不仅表现为表面特征的大幅改善,如表面粗糙度可以控制在0.4μm以下,无宏观裂纹发生等,还表现为表层及次表层显... 经过对超高强度钢工件高速切削加工表面质量的系统研究,发现在某种特定的切削条件下,工件表面质量将会发生显著改变。该变化不仅表现为表面特征的大幅改善,如表面粗糙度可以控制在0.4μm以下,无宏观裂纹发生等,还表现为表层及次表层显微硬度的明显提高、最大残余压应力深度的大幅增加(达到0.35 mm)以及表面耐磨性能的显著增强等。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切削工艺将极有可能成为一种能够在获得工件结构形状与精度指标的同时,对加工表面表层、次表层的组织特性与工件使用性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表面强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耦合 表面强化 高速切削 残余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刀具表面AlCrBN/AlTiN多层涂层制备及高速干式切削钛合金性能
11
作者 陶朗朗 陶文远 +3 位作者 方炜 蔡飞 薛海鹏 张世宏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80,共13页
针对Al TiN涂层难以满足高速干式切削加工钛合金的苛刻需求,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制备不同多层结构的AlCrBN/AlTiN多层涂层(交替沉积5次和10次,分别标记为AlCrBN-5和AlCrBN-10),研究多层涂层的结构、硬度、摩擦磨损、... 针对Al TiN涂层难以满足高速干式切削加工钛合金的苛刻需求,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制备不同多层结构的AlCrBN/AlTiN多层涂层(交替沉积5次和10次,分别标记为AlCrBN-5和AlCrBN-10),研究多层涂层的结构、硬度、摩擦磨损、高温性能及涂层刀具高速干式切削钛合金性能。多层涂层物相由fcc-(Cr,Al)N和fcc-(Ti,Al)N组成;多层结构可以显著提升涂层的硬度,其中AlCrBN-10涂层具有最高的硬度(4470 HK_(0.05));多层涂层经1000℃真空退火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硬度(~2790 HK_(0.05))。摩擦磨损结果表明:多层涂层可以显著降低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其中AlCrBN-10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最低,分别为0.56和0.21×10^(-15)m^(3)·N^(-1)·m^(-1)。涂层刀具高速干式切削钛合金结果显示:当切削速度为100 m/min时,多层涂层刀具的切削寿命略有提升,其中AlCrBN-5涂层刀具的切削寿命为15 min,与AlTiN涂层相比(12 min)提升25%;当切削速度提升至150 m/min时,多层涂层刀具的切削寿命显著提升,其中AlCrBN-10涂层刀具的切削寿命为280 s,与AlTiN涂层相比(80 s)提升250%;不同切削速度下,刀具前刀面和后刀面的磨损均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通过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构筑Al TiN/AlCrBN多层结构涂层,可以显著提升其硬度和高温稳定性,降低其前刀面和后刀面的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进而提升涂层刀具的高速干式切削钛合金性能。所制备的AlCrBN/AlTiN多层涂层能有效提高刀具表面的高温和抗磨损性能,在高速干式切削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BN涂层 刀具涂层 高速干式切削 多层涂层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高速切削Ti-6Al-4V切削状态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冯吉路 姜增辉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49,53,共4页
文章基于Abaqus/Explicit的Johnson-Cook材料模型以及断裂准则模拟高速正交切削Ti-6Al-4V,仿真分析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刀具前角变化时对平均切削力以及锯齿状切屑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屑锯齿化程度和齿距随切削速度和切削深... 文章基于Abaqus/Explicit的Johnson-Cook材料模型以及断裂准则模拟高速正交切削Ti-6Al-4V,仿真分析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刀具前角变化时对平均切削力以及锯齿状切屑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屑锯齿化程度和齿距随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前角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切削力在切削速度为60m/min-180m/min时趋于平稳,随切削深度增加而增大,随前角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形切屑 高速切削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Mg-Al-Zn-Mn系镁合金时切削力影响因素析因偏回归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震海 王西彬 袁光明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70,共4页
在切削速度 4 71.2 4~ 94 2 .4 8m/min ,每齿进给量 0 .0 5~ 0 .2mm ,背吃刀量 2~ 4mm范围内 ,研究了高速端面铣削Mg -Al-Zn -Mn系镁合金过程中主切削力的变化规律 ,并从切削变形机理上进行了讨论与分析。通过L8(2 3)析因分析与偏回... 在切削速度 4 71.2 4~ 94 2 .4 8m/min ,每齿进给量 0 .0 5~ 0 .2mm ,背吃刀量 2~ 4mm范围内 ,研究了高速端面铣削Mg -Al-Zn -Mn系镁合金过程中主切削力的变化规律 ,并从切削变形机理上进行了讨论与分析。通过L8(2 3)析因分析与偏回归分析 ,考察切削用量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 ,使用残差分析与最小二乘法等统计方法 ,建立了主切削力与切削用量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 :高速铣削时 ,背吃刀量和每齿进给量是对主切削力有显著影响的效应因素 ;在试验速度范围内 ,随切削速度的增大 ,主切削力将成下降趋势 ;在选定的切削用量范围内 ,实际测量切削力与由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镁合金 铣削力 析因设计 偏回归 高速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高速切削锯齿状切屑形态演变规律仿真模拟研究
14
作者 崔方圆 李鹏阳 +1 位作者 李言 陈小龙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84,共7页
锯齿状切屑是钛合金高速切削加工中的显著特征,会引起切削力的高频周期性波动,进而影响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深入了解锯齿状切屑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理有助于优化高速切削加工工艺。本文通过确立材料本构模型、刀—屑分离准则和摩擦模型... 锯齿状切屑是钛合金高速切削加工中的显著特征,会引起切削力的高频周期性波动,进而影响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深入了解锯齿状切屑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理有助于优化高速切削加工工艺。本文通过确立材料本构模型、刀—屑分离准则和摩擦模型,创建钛合金高速切削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对单节锯齿状切屑形态演变过程中的等效塑性应变、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实时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钛合金高速切削锯齿状切屑的四阶段演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锯齿状切屑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绝热剪切带的启动阶段、萌生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沿着绝热剪切带的整体集中剪切滑移阶段,绝热剪切带内的材料发生热塑失稳是锯齿状切屑形成的诱因,试验结果可很好地揭示钛合金高速切削过程中锯齿状切屑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钛合金 有限元模拟 锯齿状切屑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刃口参数对钛合金超高速铣削刀具性能及寿命的影响
15
作者 陈曦 孙健哲 +3 位作者 赵景波 王奇 何亚峰 郭魂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82,共8页
采用超高速加工技术提升钛合金加工效率时,高转速和大进给条件下进行切削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刀具寿命降低,进而增加制造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优化刃口参数来提高钛合金超高速铣削过程中的切削性能及刀具寿命。首先,构建了基于刃口参... 采用超高速加工技术提升钛合金加工效率时,高转速和大进给条件下进行切削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刀具寿命降低,进而增加制造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优化刃口参数来提高钛合金超高速铣削过程中的切削性能及刀具寿命。首先,构建了基于刃口参数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铣削仿真模型,通过铣削实验进行数据校准;随后,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仿真实验,揭示关键刀具刃口参数对切削性能的影响,优化刀具的刃口参数;最后,根据优化结果制备出优化后的铣刀,对其切削性能和刀具寿命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未优化的铣刀相比,优化后的铣刀在切削性能和刀具寿命方面均有所改善,切削力降低8%~10%,平均刀具寿命提高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铣削加工 刃口参数优化 切削性能 刀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器的控制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高煜 赵恒 杨万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1-864,共4页
针对高速剪切中管材运动需要精确而快速的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器:将过程噪声、量测噪声与残差均值和残差方差之间分别建立模糊曲面;省略模糊规则推理;将滤波器的采样时间与剪切误差之间的关系模糊化.以这样结构的滤... 针对高速剪切中管材运动需要精确而快速的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器:将过程噪声、量测噪声与残差均值和残差方差之间分别建立模糊曲面;省略模糊规则推理;将滤波器的采样时间与剪切误差之间的关系模糊化.以这样结构的滤波器来提高对剪切误差的跟踪和预测能力.仿真结果显示,新的模糊-卡尔曼滤波器比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更快和更稳定地将剪切误差进行抑制,而且剪切精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卡尔曼滤波 高速剪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SVM的高速切削温度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勇 贾丙辉 +1 位作者 贾晓林 李翔英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4,117,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高速切削温度预测方法。为验证其可行性,首先,构建了基于LS-SVM的高速切削温度预测模型并选取影响切削温度变化的主要加工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轴向切深和径向切宽)为模型输入;其次,采用Box...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高速切削温度预测方法。为验证其可行性,首先,构建了基于LS-SVM的高速切削温度预测模型并选取影响切削温度变化的主要加工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轴向切深和径向切宽)为模型输入;其次,采用Box-Beknhen实验设计方法在尽可能多地获取的切削温度变化数据的同时减少实验次数。然后,构建了基于MCV850加工中心的高速切削温度测量系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预测误差<1%;以随机设定的两组不同于实验方案中的切削参数组合为测试数据,预测值偏离测量值百分比分别为0.83%和0.51%,表明所建立预测模型应用于主要加工参数情况下高速切削温度预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温度测量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斜角切削过程的热-力耦合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东强 黎忠炎 +1 位作者 毛志云 刘洋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2,共4页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对高速斜角切削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切削过程强应力场、温度场分布模型,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切削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切削速度、进给量、刃倾角等对切削加工的影响规律。试验所得数据为高速加工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对高速斜角切削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切削过程强应力场、温度场分布模型,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切削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切削速度、进给量、刃倾角等对切削加工的影响规律。试验所得数据为高速加工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特别是加工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切削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边封制袋机切刀机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19
作者 周旭光 王景良 +1 位作者 邵小江 朱龙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298,304,共6页
国内八边封制袋机侧风琴设备的切刀机构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慢、噪声大、振动强。因此,设计一种高速、低噪声、低振动的八边封制袋机切刀机构具有很大的实用性。通过分析薄膜切断过程中切刀的运动规律。根据偏心轮滑块机构的运动特点,设计... 国内八边封制袋机侧风琴设备的切刀机构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慢、噪声大、振动强。因此,设计一种高速、低噪声、低振动的八边封制袋机切刀机构具有很大的实用性。通过分析薄膜切断过程中切刀的运动规律。根据偏心轮滑块机构的运动特点,设计八边封制袋机切刀机构。应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通过ANSYS对机构中重要的零部件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验证其结构强度;并在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对切刀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进行分析。保证设计偏心轮滑块切刀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机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可知,连杆的最大的变形量为0.42μm,满足设计要求。切刀在切断时以垂直于预制袋的位姿做高速往复运动,切断过程平稳,实现了预定目标。采用偏心轮滑块切刀机构能够很好地实现对薄膜高速平稳地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刀机构 偏心轮滑块机构 高速 减振 静力学仿真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铁无砟轨道用新型绳锯切割设备的研制
20
作者 刘立业 陈占 +2 位作者 何新辉 朱江江 吴响响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2-549,共8页
我国高铁开通运营后,因受到列车长期动载作用和复杂服役环境的影响,部分线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几何形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线路平顺性不佳,严重影响列车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分析现有修复技术和绳锯切割设备的功能,基于高... 我国高铁开通运营后,因受到列车长期动载作用和复杂服役环境的影响,部分线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几何形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线路平顺性不佳,严重影响列车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分析现有修复技术和绳锯切割设备的功能,基于高铁运维的“受限空间”和“天窗点”短时间作业特点,提出了无砟轨道结构几何形态修复用绳锯切割设备的功能需求,研制了一款可实现轻质模块化、自主移动、不分段水平切割及双向转换切割的新型多功能绳锯切割设备,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新型绳锯切割设备的最大静态应力和位移分别为94.5 MPa和2.1 mm,均小于允许值(235 MPa和4 mm),其前5阶固有频率与主运动电机的标准振动频率25 Hz相差较大,说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静动态特性。新型绳锯切割设备的综合施工效率较现有设备约提高了1倍,其切割精准性和运行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所设计的绳锯切割设备为运营高铁无砟轨道结构解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切割工具,对快速恢复高铁线路线形以及保障列车正常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高铁 无砟轨道 线路平顺性 绳锯切割设备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