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7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in producing hollow carbon spheres for use in sodium−sulfur and potassium−sulfur batteries
1
作者 QI Zi-xin LUO Sai-nan +4 位作者 RUAN Jia-feng YUAN Tao PANG Yue-peng YANG Jun-he ZHENG Shi-you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43,共20页
Sodium-sulfur(Na-S)and potassium-sulfur(K-S)batteries for use at room temperature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their raw materials and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 Sodium-sulfur(Na-S)and potassium-sulfur(K-S)batteries for use at room temperature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their raw materials and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heir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by the shuttling of polysulfides,large volume expansion and poor conductivity.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an effective approach is to use carbon-based materials with abundant space for the sulfur that has sulfiphilic sites to immobilize it,and a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Hollow carbon spheres(HCSs)with a controllabl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re promising for this purpose.We consider recent progress in optimiz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a-/K-S batteries by using these materials.First,the advantages of HCSs,their synthesis methods,and strategies for preparing HCSs/sulfur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reviewed.Second,the use of HCSs in Na-/K-S batteries,along with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sult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are discussed.Finally,prospect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CSs for metal−S batterie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carbon sphere Sodium-sulfur batteries Shuttle effect Potassium-sulfur batterie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宋文 彭赵宏 +7 位作者 张德志 李晓舒 张国兵 施万印 熊壮 赵本胜 汪名权 陶龙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07-1311,共5页
对58例原发性肝癌和2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采用载药微球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采用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原发组和转移组治疗后的1个月疾病缓解率分别为74.14%... 对58例原发性肝癌和2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采用载药微球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采用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原发组和转移组治疗后的1个月疾病缓解率分别为74.14%和50.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0%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肝脏功能损害高于原发组(P<0.05)。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转移组发生概率高于对照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灌注化疗栓塞肝癌安全有效,在疗效方面原发性肝癌比转移性肝癌更为确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Callisphe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微球联合空白微球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寸江平 姜永能 +3 位作者 宗璇 万程 范宏杰 蔡顺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空白微球(8Spheres)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行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8Spheres栓塞微球(DEB-TACE组)TACE 50例,罂粟乙碘化油联合8Spheres栓...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空白微球(8Spheres)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行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8Spheres栓塞微球(DEB-TACE组)TACE 50例,罂粟乙碘化油联合8Spheres栓塞微球(cTACE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疾病缓解率、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肝功能指标。结果基线数据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组3、6个月疾病缓解率均高于cTACE组(P<0.05),且DEB-TACE组6个月疾病进展发生率、血清AFP升高率较低,近期疗效优于cTACE组(P<0.05)。术后3 d cTACE组ALT、AST较DEB-TACE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8Spheres栓塞微球TACE在中晚期肝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罂粟乙碘油联合8Spheres栓塞微球,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allispheres 肝动脉化疗栓塞 8spheres栓塞微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oto Sphere Viewer的轻量化可量测街景系统研究
4
作者 刘一宁 王琳 岳照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7,共7页
随着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发展,测绘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大量街景数据随着车载激光扫描工作一并被采集。针对该数据路线随机性大、密集程度高等特点,以及传统街景地图系统插件受限、扩展性不强、无法量测等局限,本文设计了基于Photo Sphere ... 随着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发展,测绘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大量街景数据随着车载激光扫描工作一并被采集。针对该数据路线随机性大、密集程度高等特点,以及传统街景地图系统插件受限、扩展性不强、无法量测等局限,本文设计了基于Photo Sphere Viewer的轻量化可量测街景系统,在开源插件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其组件的扩充、实现了行进方向、地图交互等系统功能的设计优化,进一步实现了基于深度图的街景地图量测功能。生产作业队伍对系统的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辅助生产作业队伍进行属性采集、纹理更新、数据检查等多项工作,操作灵活便捷,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便于基于生产需求进行改进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新型基础测绘成果进一步深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 sphere Viewer 轻量化 街景量测 街景数据组织 新型基础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study of ricochet and penetration in sand,water and gelatin by spheres,7.62 mm APM2,and 25 mm projectiles 被引量:7
5
作者 John F.MOXNES ∅yvind FR∅YLAND +4 位作者 Stian SKRIUDALEN Anne K.PRYTZ Jan A.TELAND Eva FRIIS Gard ∅DEGARDSTU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We examine the ricochet and penetration behavior in sand, water and gelatin by steel spheres, 7.62 mm APM2 and 25 mm projectiles. A threshold impact angle(critical angle) exists beyond which ricochet cannot occur. The... We examine the ricochet and penetration behavior in sand, water and gelatin by steel spheres, 7.62 mm APM2 and 25 mm projectiles. A threshold impact angle(critical angle) exists beyond which ricochet cannot occur. The Autodyn simulation code with the 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PH) method and Impetus Afea Solver with the corpuscular model are us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The resistance force in sand for spheres was proportional to a term quadratic in velocity plus a term linear in velocity. The drag coefficient for the quadratic term was 0.65. The Autodyn and Impetus Afea codes simulate too large penetr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a linear velocity resistance force. Critical ricochet angles were consistent with analytical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In ballistic gelatin at velocities of 50–850 m/s a drag coefficient of 0.30 fits the high speed camera recordings if a linear velocity resistance term is included. However, only a quadratic velocity resistance force with drag coefficient that varies with the Reynolds number also fits the measurements. The simulation of a sphere in water with Autodyn showed too large drag coefficient. The 7.62 mm APM2 core simulations in sand fit reasonable well for both codes. The 25 mm projectile ricochet simulations in sand show consistency with the high speed camera recordings. Computer time was reduced by one to two orders of magnitudes when applying the Impetus Afea Solver compared to Autodyn code due to the use of the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G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微球 渗透行为 炮弹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阻力系数 模拟显示 高速摄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樊敏 徐浩 +4 位作者 祖茂衡 许伟 王勇 马雷 徐文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连续收治的肝转移瘤患者51例,共213个病灶。根据患者所使用栓塞材料分为碘化油组(29例)和微球组(22例),两组患者分... 目的对比分析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连续收治的肝转移瘤患者51例,共213个病灶。根据患者所使用栓塞材料分为碘化油组(29例)和微球组(22例),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碘化油配伍+盐酸吡柔比星、CalliSpheres微球负载盐酸吡柔比星行TACE治疗,所有患者在栓塞之前均使用奥沙利铂及雷替曲塞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行TACE术后,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mRECIST)标准评估患者近期疗效,微球组的总缓解率(CR+PR)及获益率(CR+PR+SD)分别为59.1%、90.9%,高于碘化油组的31.0%、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栓塞后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差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微球组行TACE次数少于碘化油组(P<0.05)。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肝转移瘤的近期疗效优于碘化油,安全性与碘化油栓塞TACE相仿,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Callispheres 碘化油 T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with An Electrophoresis-Deposited Layer of {001} Exposed Nanosheet-Based Hierarchical TiO_(2) Spheres 被引量:1
7
作者 TANG Ze-Kun HUANG Huan +2 位作者 GUAN Jie YU Tao ZOU Zhi-Ga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01-2406,共6页
Anatase Ti0_(2) nanosheet-based hierarchical spheres(HSs)with nearly 100%exposed{001}face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process.Using these hierarchical spheres as a scattering layer on nanocrystaline T... Anatase Ti0_(2) nanosheet-based hierarchical spheres(HSs)with nearly 100%exposed{001}face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process.Using these hierarchical spheres as a scattering layer on nanocrystaline TiO_(2)film,hi-layere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have been fabricated by electrophoresis deposition method,which well preserved the fragile hierarchical structure.Owing to the superior dye adsorption and light scattering effect of HSs,an overall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7.38%is achieved,which is 26%higher than that of nanoparticle-based photo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001}exposed Ti0_(2)hierarchical sphere scattering layer electrophoresis de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ar cross section of arbitrary polished spheres at terahertz frequencies
8
作者 Ruijun Wang Bin Deng +1 位作者 Hongqiang Wang Yuliang Q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072-1077,共6页
We develop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olished metallic sphere’s scattering prediction in terahertz band when its frequency dispersion property is considered. By deducing scattering solution of the lossy metallic sphere... We develop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olished metallic sphere’s scattering prediction in terahertz band when its frequency dispersion property is considered. By deducing scattering solution of the lossy metallic sphere, the radar cross section(RCS)of different metallic spheres is given at terahertz frequencie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CS of polished metallic spheres shows the normalized RCS is always same to the metals’ normal incidence reflectivity when the sphere becomes electrically large. The metals which have high reflectivity(such as Al, Cu, Ag and Au) show that the corresponding RCS of the spheres is almost πa2 in terahertz band. The sphere’s RCS of the transition metal such as Fe begins to decrease obviously since the far infr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 radar cross section(RCS) sphere Drude model frequency disp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on spheres prepared via solvent-thermal reaction method 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aft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9
作者 尹彩流 文国富 +3 位作者 黄启忠 王秀飞 何良明 刘宝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895-898,共4页
Carbon spheres with size of 50-300 nm were synthesized via a solvent-thermal reaction with calcium carbide and chloroform as reactants in a sealed autoclave.Th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carbon spheres befor... Carbon spheres with size of 50-300 nm were synthesized via a solvent-thermal reaction with calcium carbide and chloroform as reactants in a sealed autoclave.Th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carbon spheres before and aft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HTT)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energ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ED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spheres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rbon spheres convert to hollow polyhedron through HTT.Carbon spheres are composed of entangled and curve graphitic layers with short range order similar to cotton structure,and carbon polyhedron with dimension of 50-250 nm and shell thickness of 15-30 nm.The change of solid spheres to hollow polyhedron with branches gives a new evidence for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ollow carbon sphe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pheres solvent-thermal method MICROSTRUCTURE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价值意蕴、联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军其 刘萌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社协同育人对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育、数字素养教育的创新变革以及新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指导,研究提出目标联动、动力联动、角色联动、境脉联动以及情感联动是家校社形成数字素养教育合力的内在逻辑。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要从增强价值认同、提升专业能力、营造育人环境、挖掘各方优势以及实施评价改革等路径,来实现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数字素养 家校社协同 联动逻辑 交叠影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空心球复合结构的吸声性能
11
作者 敖庆波 王建忠 +1 位作者 樊永霞 马军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1-3125,共5页
以金属空心球为基体,利用胶粘法将空心球堆叠成简单立方和密排六方两种典型结构,通过真空烧结制成空心球复合吸声结构。对具有不同材料厚度、空腔厚度、堆叠方式、空心球的材质及大小等结构参数的复合结构进行吸声性能测试,分析结构参... 以金属空心球为基体,利用胶粘法将空心球堆叠成简单立方和密排六方两种典型结构,通过真空烧结制成空心球复合吸声结构。对具有不同材料厚度、空腔厚度、堆叠方式、空心球的材质及大小等结构参数的复合结构进行吸声性能测试,分析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样品厚度从5 mm增加到20 mm的过程中,第一吸声峰出现在测试频率区域50~6400 Hz内,并从高频区向中低频方向移动;在样品后侧添加空腔,可以使其吸声-频率曲线向中低频移动,且空腔厚度越大,移动的距离越大;空心球的直径越小,复合结构吸声性能越优异;空心球的制备工艺、大小和堆叠方式一致时,材质对复合结构吸声性能的影响效果很小;以密排六方形式堆叠的空心球复合结构较简单立方结构在全频范围内吸声性能好且性价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空心球 吸声性能 复合结构 堆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串并联镜像加工装备的线激光安装位姿高精度标定方法
12
作者 刘海波 李文杰 +5 位作者 丁悦 王鹏飞 梁润 薄其乐 谢福贵 肖世宏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20,共7页
针对现有串并联机床线激光传感器测量位姿准确标定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串并联机床的线激光安装位姿标定方法。基于标准球特性,求取球心坐标后利用标准球球心不变性建立等式,提出求取旋转矩阵的目标函数;通过扫描标准球表面,获取其点云... 针对现有串并联机床线激光传感器测量位姿准确标定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串并联机床的线激光安装位姿标定方法。基于标准球特性,求取球心坐标后利用标准球球心不变性建立等式,提出求取旋转矩阵的目标函数;通过扫描标准球表面,获取其点云数据并拟合出球心,与球心坐标真值比较并建立平移矩阵的求取模型。与传统手眼标定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沿X、Y、Z 3个方向的标定误差分别降低了88.9%、83.6%、82.1%。所提方法无须改变串并联机构的姿态,有效避免了串并联机床定位误差对测量位姿标定的影响,提高了标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机床 标准球 线激光传感器 位姿标定 测量加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空天大尺度构型下双基雷达等距离环杂波仿真方法
13
作者 杨晓超 李渝 +1 位作者 朱江 王伟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0-156,共7页
空天大尺度构型下的双基雷达通常采用卫星平台发射、空中平台接收的工作模式,在双基杂波仿真中,无法沿用机载双基雷达平面假设,必须考虑地球球体模型,等距离杂波环位置计算是杂波仿真的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大尺度下收发双基雷达... 空天大尺度构型下的双基雷达通常采用卫星平台发射、空中平台接收的工作模式,在双基杂波仿真中,无法沿用机载双基雷达平面假设,必须考虑地球球体模型,等距离杂波环位置计算是杂波仿真的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大尺度下收发双基雷达等距环杂波仿真方法。该方法考虑地球球体模型,首先在平面假设下求取近似等距离环的位置坐标;然后,对于该近似等距离环上的单一杂波点,计算等距椭球在经过该点和收发基线所构成平面上的截线,并求取截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圆;最后,计算该曲率圆与地球的交点作为球面假设时等距离环上的点,通过采用相同的方式遍历平面近似等距离环上的每个点,即可求取球面近似下等距环的位置。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等距离环位置及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等距离环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为杂波仿真及杂波抑制算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双基雷达 双基等距离环 双基杂波 地球球体模型 地球平面模型 等距环位置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层圈相互作用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
14
作者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精准解析和预测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动态演变及相应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的深层机制、准确评估地球系统突变风险和设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专辑聚焦全球变化与圈层相互作用前沿科学问题,从地球系统观测、模拟和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地球系统关键界面过程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互馈关系,概述了当前全球变化和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进展,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全球变化科学应对、人类-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圈层相互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积分球技术的最佳样本厚度研究及油茶籽油鉴伪
15
作者 龚中良 管金伟 +3 位作者 刘强 李大鹏 郑文峰 胡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减少单积分球技术采集光谱数据过程中的光损失,探索了油茶籽油检测时光损失量最小的样本厚度,并研究在此样本厚度下鉴别掺伪油茶籽油的能力。采用蒙特卡罗(MC)算法模拟单积分球技术下样本的测量,将模拟出的反射率(MR)和透射率(MT)作... 为减少单积分球技术采集光谱数据过程中的光损失,探索了油茶籽油检测时光损失量最小的样本厚度,并研究在此样本厚度下鉴别掺伪油茶籽油的能力。采用蒙特卡罗(MC)算法模拟单积分球技术下样本的测量,将模拟出的反射率(MR)和透射率(MT)作为实际值,单积分球采集的数据作为预测值,将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样本厚度。按不同掺伪比例制备了230组样本,采集最佳样本厚度的掺伪油茶籽油光谱数据,结合逆向倍增(IAD)算法得到样本的吸收系数(μ_(a))和约化散射系数(μ_(s)′)。将μ_(a)和μ_(s)′经过均值中心化预处理之后,利用Kennard-Stone(K-S)算法以7∶3的比例将样本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的多分类定性鉴别模型。结果表明:样本厚度为14mm时,MR和MT的MRE和RMSE均相对较小;μ_(a)和μ_(s)′建立的SVM模型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10%和95.65%,建立的RF模型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8.55%和97.10%。因此,基于最佳样本厚度下的单积分球技术结合SVM和RF模型,可有效实现油茶籽油的快速鉴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鉴伪 单积分球技术 光学参数 蒙特卡罗算法 样本厚度 定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ctor/Sphere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多样本并行对齐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辉华 任洪军 +4 位作者 李灵巧 段礼新 郭拓 杜玲玲 漆小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5-218,共4页
针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且计算量大、处理时间过长而严重拖延实验进度的问题,以多样本保留时间对齐为例,设计了基于分布式平台Sector/Sphere的GC-MS数据处理并行框架,实现了多样本并行对齐算法。首先分布式计算所... 针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且计算量大、处理时间过长而严重拖延实验进度的问题,以多样本保留时间对齐为例,设计了基于分布式平台Sector/Sphere的GC-MS数据处理并行框架,实现了多样本并行对齐算法。首先分布式计算所有样本的相似度矩阵;然后依据层次聚类原理将原样本集划分为小样本集,分布式对齐各小样本集内部的样本;最后以各小样本集的平均样本作为对齐依据合并各样本集的对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多样本并行对齐算法的错误率为2.9%,由4台PC组成的集群处理大量样本时,最高加速比达到3.29;能够在保证较高正确率的前提下提升计算速度,解决处理时间过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TOR sphere平台 分布式计算 并行框架 多样本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地质体复合损害与减损保障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8 位作者 胡鑫 耿济世 侯恩科 王生全 周书涛 师庆民 袁士豪 陈凯 宋世杰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和背景】煤炭长期处于我国主体能源地位。随着近年开采规模和强度的增大,煤炭开采区岩石、土壤、水圈、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得到强化,急需从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出发,理解煤炭安全开采和绿色开采中围岩移动变形、冲击地压、煤与瓦... 【目的和背景】煤炭长期处于我国主体能源地位。随着近年开采规模和强度的增大,煤炭开采区岩石、土壤、水圈、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得到强化,急需从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出发,理解煤炭安全开采和绿色开采中围岩移动变形、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涌突水、地面沉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等之间的耦合关系和链生特征。【方法和结果】提出基于地质结构控制和岩体结构采动响应的地质体复合损害科学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减损地质保障思路,包括:(1)开展煤矿区煤−岩−水−土−生态圈层组合关系与动态响应特征研究,剖析复合损害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厘清开发背景下各圈层采前、采中、采后地质条件动态演化特征,建立煤−岩−水−土−生态环境动态耦合演化模型。(2)建立复合损害协同驱动模型,精准识别量化各要素的关键状态参量,查明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揭示采动多场耦合响应规律与复合损害演化过程。(3)基于煤炭开采下多圈层损害之间的关联性,关注复合损害动态演化过程与对应关键状态参量变化,建立煤矿区复合损害协同预测监测与防控体系。(4)构建“五体系一平台”(精准勘探体系、智能感知体系、快速解译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工程减损体系和采动复合损害综合分析平台),科学分析煤炭埋藏条件、岩体结构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等自然因素及岩−水−土−生态环境多圈层响应规律等地质信息,实现地质结构条件透明化、评价模型及方法有效化、煤炭开发模式优选化、风险动态预测超前化、地质保障策略科学化。煤矿围岩复合损害地质保障研究能够为煤炭减损开采提供科学指导,服务煤炭绿色安全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形变 多圈层响应 复合损害 时空演化 地质减损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地球系统界面过程与土壤圈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滕辉 余光辉 +6 位作者 陈春梅 郝丽萍 张坚超 朱翔宇 孙富生 王钺博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51,共17页
土壤圈是表层地球系统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地球表层系统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回顾了控制土壤形成和演化的界面过程,强调了它们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土壤圈的形成和演化受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气-... 土壤圈是表层地球系统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地球表层系统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回顾了控制土壤形成和演化的界面过程,强调了它们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土壤圈的形成和演化受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气-水-岩异质反应以及生物有机质-矿物相互作用的协同影响。这些过程在不同的地理、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有所不同,导致土壤的异质性和组分多样性。本文将界面过程分为两大类:无机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与无机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机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空气和水对岩石的改造、热交换、风蚀、水-岩反应和成岩作用。这些过程对母质的物理分解和化学转变至关重要。生物与无机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有机碳输入和输出,以及生物转化,其中涉及生物矿物营养素的释放和矿物-有机质聚集体的形成。本文探讨了土壤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强调了土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支撑作用。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土壤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如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气候调节。最后,本文强调了多时间和多空间尺度研究的重要性,以了解地表过程对土壤圈演化的影响,并确定未来的研究热点。总体而言,本文详细概述了驱动土壤形成和演化的界面过程,强调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支持人类活动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土壤圈 界面过程 圈层相互作用 人类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思亮 王欣楚 +8 位作者 戚羽霖 钟君 丁虎 文航 刘学炎 郎赟超 易沅壁 王宝利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7,共16页
流域是表层地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子系统,通过对流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流域物质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表层地球系统各层圈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状态,同时... 流域是表层地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子系统,通过对流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流域物质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表层地球系统各层圈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状态,同时也反作用于各层圈的运行和维持。本研究综述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地球层圈相互作用之间的关联机制,重点探讨了人类世以来强烈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流域物质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的相互关联,其次剖析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的互馈作用,以及人类世人为活动对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强烈扰动,然后解析了流域过程与全球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机制。综合分析表明人类世以来强烈的人为活动极大地扰动/加速了地表部分物质循环,导致流域系统多个关键变量参数超过生态环境突变临界点,也极大地影响多层圈物质循环和地球系统的稳定维持。最后根据当前流域科学发展态势与挑战,提出了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前沿,通过研究范式变革、人工智能和多同位素等多学科新方法技术融合,指明了微生物等多因素驱动新机制以及构建流域动态系统模型等新方向,最终为深刻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作用的运行机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地球系统 流域 生物地球化学 层圈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娇 朱亚明 +3 位作者 岳佳兴 王莹 程俊霞 赵雪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1-2101,共2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低碳、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已被大众普遍认可,因此炭材料的多元化、清洁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球形活性炭(SAC)作为活性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凭借球形度高、孔隙结构发达、颗粒分布均匀、流动阻力小、机械强度高等...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低碳、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已被大众普遍认可,因此炭材料的多元化、清洁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球形活性炭(SAC)作为活性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凭借球形度高、孔隙结构发达、颗粒分布均匀、流动阻力小、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气体捕获、污水净化、能量储存、化学防护、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部分前体在制备SAC时存在工艺烦琐、耗能高、耗时长、易产生副产物等问题。为优化SAC的设计思路与制备工艺,本文以SAC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为导向,综述了SAC的前体选择、制备工艺、改性措施及其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对未来SAC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实现SAC的多功能、规模化、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其前体的清洁、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活性炭 活性炭球 纳米炭球 改性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