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ckling analysis of shear deformable composite conical shells reinforced by CNT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 on the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A.H.Sofiyev N.Kuruogl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uckling analysi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axial compression resting on the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uckling analysi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axial compression resting on the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ation(T-P-EF).It is one of the first attempts to deri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CCSs reinforced with CNTs,based on a generalized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shell theory(FSDST)which includes shell-foundation interaction.By adopting the extended mixing rule,the effectiv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with linear distributions are approximated by introducing some efficiency parameters.Three carbon nanotube distribution in the matrix,i.e.uniform distribution(U)and V and X-types linear distribu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The stability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using the Galerkin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buckling loads(CBLs)of the structure selected here.The numerical illustrations cover CBLs characteristics of CCSs reinforced by CNT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P-EF.Finally,a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foundation parameters,the volume frac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types of reinforcement on the CB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S CNTS Composite conical shells Two-parameter elastic foundations Combined buckling loads Shear deformation shell theo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ic Modulus Limit of Support Layer in Twin-Block Ballastless Track Based on Train Load Effect
2
作者 赵坪锐 郭利康 +1 位作者 章元爱 刘学毅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The support lay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win-block ballastless track. The modulus of the support layer is an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 and must be carefully solved. We studied the ben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 The support lay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win-block ballastless track. The modulus of the support layer is an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 and must be carefully solved. We studied the bending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track slab and support layer due to train load using the beam-plate finite element model on elastic found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pport layer type has great impact on both support layer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on subgrade, but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bending stress of either track slab or support layer. The continuous support layer type, and articulated support layer type with shear transfer device at their ends, are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keep the stress in the support layer less than that in track slab, the modulus of the continuous, unit, and articulated types of support layer ( in unit twin-block ballastless track), and the support layer in continuous twin-block ballastless track, should not be larger than 15, 22, 20.5 and 5 GPa,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modulus of the unit-type support layer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20 GPa, to ensure the step in support layer remains less than 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less track Beam-plate model on elastic foundation Support layer elastic modu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变形对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变形及离缝影响研究
3
作者 曾志平 吴霁崟 +4 位作者 王卫东 王继军 徐磊 李桩 刘卓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2-612,共11页
为探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在基础变形恶劣地质条件下的变形规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段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精细化数值仿真模型,在考虑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直接构筑于仰拱上的特殊结构形式前提下,以仰拱余弦型... 为探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在基础变形恶劣地质条件下的变形规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段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精细化数值仿真模型,在考虑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直接构筑于仰拱上的特殊结构形式前提下,以仰拱余弦型不均匀沉降作为基础变形输入形式,分析幅值、波长对钢轨位移、道床板位移及道床板与基础间离缝及脱空高度与长度的影响,提出基础变形作用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薄弱位置及最不利变形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当基础变形形式为余弦型不均匀沉降时,钢轨变形形式与基础变形形式一致性较高,道床板变形形式一致性较低;结构沉降随基础沉降幅值增大而增大,基础沉降波长对结构沉降最大值影响较小;沉降中心出现沉降最大值,沉降端部出现小幅上拱;2)当沉降幅值与波长不变时,由于道床板的纵向不连续性,沉降中心为板中的情况变形较为缓和,沉降中心为板端的情况变形较为剧烈;3)层间离缝及脱空高度随沉降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沉降波长的增大而减小;随沉降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沉降波长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基础沉降波长小于40 m时,只要发生沉降即需进行检查修补;基础沉降波长超过80 m时,可不进行离缝修补。综上所述,沉降幅值与轨道结构变形呈正相关;道床板的纵向不连续使得结构沉降与离缝突变性强,极大恶化轨道结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基础变形地段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优化设计与运维养修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变形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 钢轨不平顺 层间离缝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组合桥面混凝土层横向受力的弹性地基梁比拟模型
4
作者 叶华文 何建希 +2 位作者 潘威洲 周渝 邓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109,共9页
钢-混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多由工程经验确定,针对因缺乏明确的受力机制分析而容易导致其结构开裂或不经济的问题,根据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构造特点,将混凝土铺装层横桥向受力比拟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建立了轮载下... 钢-混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多由工程经验确定,针对因缺乏明确的受力机制分析而容易导致其结构开裂或不经济的问题,根据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构造特点,将混凝土铺装层横桥向受力比拟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建立了轮载下混凝土层横桥向效应的理论分析模型,推导了混凝土层横桥向弹性变形、受力和有效作用范围的解析式。以实际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构造为原型,设计和实施了足尺模型静载试验,还进行了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弹性地基梁比拟模型的合理性。因横隔板和刚性混凝土层约束,偏载下U肋扭转变形可忽略不计;轮载横桥向有效作用范围不超过5个U肋中心距。基于有限元的参数分析表明:栓钉布置和横隔板对混凝土层横桥向受力影响很显著。在所提的混凝土铺装层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内,提出的横桥向受力计算公式适用于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桥面 轮载作用 弹性地基梁 混凝土铺装层 横向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定及隔浆层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郭文兵 李龙翔 +2 位作者 杨伟强 白二虎 吴东涛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80,共17页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是保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注浆层位选择与其下方隔浆层完整性是决定地表减沉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及其下方隔浆层稳定性进行了研...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是保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注浆层位选择与其下方隔浆层完整性是决定地表减沉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及其下方隔浆层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覆岩离层注浆过程中的隔浆层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隔浆层挠曲线方程,并根据岩层破坏程度,分区计算了隔浆层下方岩体的弹性地基系数,得到了注浆压力作用下隔浆层的最大弯曲下沉值;基于岩层破坏条件给出隔浆层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了注浆前后隔浆层下方自由空间的高度,并依据隔浆层最大弯曲下沉值与其下方自由空间的关系,对固支梁及弹性地基梁状态下的隔浆层完整性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注浆地层条件及隔浆层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覆岩离层注浆层位判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导水裂隙带及各关键层高度确定潜在注浆层位,然后依据隔浆层完整性分析对各潜在注浆层位的可行性进行判别,最后引入安全系数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以某矿11090工作面为工程应用实例,依据该判别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层位,在距煤层139.1 m处成功实施覆岩离层注浆充填,结合地表实测数据及地表下沉预计结果,该工作面实施注浆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30 mm,下沉系数为0.12,减沉率达到77.6%。附近民房的最大倾斜值约为0.8 mm/m,水平变形值为0.7 mm/m,有效保护了矿区地表村庄民房,同时保障了井下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验证了注浆层位判别方法的合理性,为覆岩离层注浆层位设计及矿区地表沉陷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离层注浆 隔浆层 注浆层位 地表沉陷控制 弹性地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地基上非线性混凝土梁的热弯曲分析
6
作者 肖珍 李政 +1 位作者 赵恒 孟阳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利用Timoshenko广义位移梁理论,研究了弹性地基上非线性混凝土梁在线性温度场中的热弯曲问题。根据混凝土梁的几何方程及非线性本构关系,在考虑剪切效应的基础上,推导了线性温度场中弹性地基梁的平衡方程,得到了弹性地基上混凝土梁的热... 利用Timoshenko广义位移梁理论,研究了弹性地基上非线性混凝土梁在线性温度场中的热弯曲问题。根据混凝土梁的几何方程及非线性本构关系,在考虑剪切效应的基础上,推导了线性温度场中弹性地基梁的平衡方程,得到了弹性地基上混凝土梁的热弯曲微分方程。结合弹性地基梁边界条件,推导了弹性地基上简支、简固混凝土梁的挠度曲线方程及转角曲线方程,以及固支混凝土梁的热屈曲特征方程。算例分析表明:线性温度场作用下,弹性地基上混凝土梁内产生了较大的热弯矩和热轴力,其内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温度场中,简支混凝土梁的挠度曲线和转角曲线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而简固混凝土梁的最大弯曲挠度明显大于简支混凝土梁;剪切变形对弹性地基上混凝土梁热弯曲挠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 非线性 混凝土梁 温度场 热弯曲 挠度 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煤层留底煤开采巷道底鼓显现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7
作者 田晓兵 邓辉 +4 位作者 谢福星 史星星 董哲 张怀忠 郑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为探究留设底煤开采工作面内巷道底鼓的发生机理及相应的围岩控制技术,以胡家河煤矿402104轨道平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矿压监测、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留设底煤厚度... 为探究留设底煤开采工作面内巷道底鼓的发生机理及相应的围岩控制技术,以胡家河煤矿402104轨道平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矿压监测、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留设底煤厚度的增加将会导致拱脚位置的水平和垂向偏移量均呈远离巷道的趋势,而留设底煤粘聚力的增加则会导致拱脚位置水平偏移量呈靠近巷道的趋势,垂向偏移量呈远离巷道的趋势;随着拱脚位置逐渐远离巷道,底板内煤岩层发生塑性变形破坏的范围增大,从而导致巷道两帮和底板变形量的增加;通过施打底角斜锚索和锚杆可以控制底煤水平方向运移和其抗剪能力,同时施打底板锚杆或短锚索可以控制底煤垂向方向运移和其强度值。现场工业性试验期间提出了具体的围岩控制方案,围岩整体控制效果较好,整个巷道服务期间其底鼓量最大值不超过0.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设底煤 底鼓显现 弹性地基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被动桩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宇 王梦林 +1 位作者 孙森 周亚东 《市政技术》 2025年第3期202-208,214,共8页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被动桩基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现有的桩基侧向变形计算方法通常忽略桩身轴力、土体分层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影响,采用桩身离散分段方法,建立了隧道开挖条件下被动桩基的应力应变分析模型...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的被动桩基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现有的桩基侧向变形计算方法通常忽略桩身轴力、土体分层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影响,采用桩身离散分段方法,建立了隧道开挖条件下被动桩基的应力应变分析模型。采用Loganathan公式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桩周土体自由水平位移,进而计算桩基的附加水平应力,并利用弹性地基梁方法实现了层状地基和不同边界条件组合情形下被动桩基桩身水平位移和内力的求解。采用既有研究的试验值和解析解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桩身轴力、桩顶和桩端边界条件以及土体分层对被动桩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身变形和内力的最大值通常出现在隧道轴线附近,被动桩基的桩身变形和内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桩顶及桩端边界条件是被动桩基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将层状地基简化为均质土层会导致对桩基稳定性的评估产生明显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被动桩基 弹性地基梁 附加水平应力 层状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基础边界两侧采空(留煤柱)基本顶板结构初次破断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冬冬 李子健 +5 位作者 谢生荣 何富连 罗昱 蒋再胜 马翔 李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5-2211,共17页
为了研究两侧采空留煤柱工程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断裂位态及工程指导意义,构建考虑实体煤弹塑性变形与两侧煤柱宽度及支撑能力弱化的基本顶板结构双塑化基础边界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算法与主弯矩破断准则系统计算了在非对称煤柱区和... 为了研究两侧采空留煤柱工程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断裂位态及工程指导意义,构建考虑实体煤弹塑性变形与两侧煤柱宽度及支撑能力弱化的基本顶板结构双塑化基础边界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算法与主弯矩破断准则系统计算了在非对称煤柱区和长边实体煤区的断裂线形态、区位属性及整体位态特征,并从7个层面、横纵向4对区域与传统模型对比,阐明新模型所得新结论及工程意义。结论如下:(1)两侧非对称煤柱参数对长边实体煤区域的基本顶主弯矩及破断位置影响小,但分别显著影响煤柱区的主弯矩大小、位置及断裂形态。两侧煤柱区(较强/宽煤柱区+较弱/窄煤柱区)基本顶断裂线形态有3类演化模式,随基本顶厚度及弹模增大而煤柱宽度、支撑能力及悬顶跨度减小,其变化规律为:非对称的“连续单弧形+连续单弧形”→“连续单弧形+开口间断双短弧形”→非对称的“开口间断双短弧形+开口间断双短弧形”。(2)长边实体煤区基本顶的断裂线主要有3类区位属性,随基本顶厚度及弹模增大而实体煤的塑性区宽度、塑化程度及悬顶跨度减小,其演变规律为:断裂线在塑性煤体区(C-S式)→弹塑性煤体分界区(C-TS式)→弹性煤体区(C-T式);(3)考虑断裂线区位属性,随基本顶厚度和弹模增大而煤柱宽度、支撑能力及悬顶跨度减小的基本顶全区域破断模式及演变规律为:C-S式的■→C-TS式的■→C-T式的■→C-T式的■→C-T式的■。针对研究两侧采空(煤柱)基本顶板结构破断的3类力学模型,从7个层面对比了3类模型的重要区别,从横向4个区域(开采区域的前方与后方、两侧煤柱区)与纵向4个区域(非对称遗留煤柱下伏、下伏开采空间出/进煤柱/体)阐明了其重要工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基本顶 两侧采空 弹−塑性基础 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压电多孔微圆柱壳的自由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文光 庞磊 +2 位作者 吕志鹏 刘超 张宇航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21,共11页
旨在研究热-力-电载荷下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压电多孔微圆柱壳的自由振动。首先,建立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压电多孔微圆柱壳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三阶剪切变形壳体理论和修正的偶应力理论,推出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压电多孔微圆柱壳模态频率的解析... 旨在研究热-力-电载荷下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压电多孔微圆柱壳的自由振动。首先,建立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压电多孔微圆柱壳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三阶剪切变形壳体理论和修正的偶应力理论,推出弹性支撑功能梯度压电多孔微圆柱壳模态频率的解析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微圆柱壳模态频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asternak弹性支撑比Winkler弹性支撑更有利于提高微圆柱壳的模态频率;改变弹性支撑的刚度系数、轴向力、外加电压、孔隙分布、材料体积分数指数和结构尺寸可调节微圆柱壳的模态频率;孔隙体积分数越大,温度或轴向力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越大,而电压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则越小;不同材料指数下,增大孔隙体积分数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趋势不同;弹性支撑会减弱温度、轴向力和电压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对薄圆柱壳或短圆柱壳模态频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压电材料 弹性支撑 孔隙 修正的偶应力理论 高阶剪切变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梁理论的断层非线性错动下隧道纵向响应研究
11
作者 铁明亮 常铭宇 +4 位作者 詹胜文 申玉生 左雷彬 陈孔福 张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5-1376,共12页
为研究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纵向响应,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和弹性梁理论,建立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在断层强制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响应微分方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获得隧道结构在断层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变形、内力响应,并通过模... 为研究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纵向响应,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和弹性梁理论,建立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在断层强制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响应微分方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获得隧道结构在断层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变形、内力响应,并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理论解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解析模型对隧道结构纵向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理论解析模型计算得到的隧道纵向变形和弯矩变化趋势与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完全一致,但数值上趋于保守;2)断层错动的位移形式和围岩-隧道结构的刚度匹配关系对隧道结构纵向响应的影响较大,应根据具体的断层破碎带形式选择合适的断层错动位移函数;3)随着围岩-隧道结构刚度比的增大,围岩对隧道结构的约束作用随之增大,隧道结构纵向内力集中现象增加,但受断层错动影响的范围减小,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结合施工成本、抢通时间等来选择合适的围岩-隧道结构刚度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错动 模型试验 弹性地基梁 理论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oshenko梁的双液浆施工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浮分析
12
作者 秦楠 单晓波 +2 位作者 武文清 李苗 柳献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9-25,共7页
为了验证双液浆对于管片上浮控制的有效性,本文将盾构隧道等效为Timoshenko梁,并结合双液浆浆液试验、盾尾刷压缩试验及现场荷载试验,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管片上浮量,并分析了浆液未凝固长度、等效抗剪刚度、等效抗弯刚度对管片上浮及... 为了验证双液浆对于管片上浮控制的有效性,本文将盾构隧道等效为Timoshenko梁,并结合双液浆浆液试验、盾尾刷压缩试验及现场荷载试验,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管片上浮量,并分析了浆液未凝固长度、等效抗剪刚度、等效抗弯刚度对管片上浮及内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imoshenko梁模型相比Euler-Bernoulli梁模型考虑了隧道的剪切变形,其计算结果相比现场实测数据误差仅为13%,管片上浮趋势也与实测结果相符;缩短浆液未凝固段长度、增大等效抗剪刚度可有效减小管片上浮量,而缩短浆液未凝固段长度不会使隧道弯矩及剪力增大,规避了纵向螺栓受力屈服的风险,为控制管片上浮的理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TIMOSHENKO梁 弹性地基梁 上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荷载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逸敏 林彤 +2 位作者 唐宏华 李明广 陈锦剑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文章针对非对称受荷基坑的位移特点,基于弹性地基梁模型,以支撑轴力联系两侧墙体,提出非对称受荷基坑的整体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宽度土体的土压力求解公式计算,引入墙土摩擦角和土体内摩擦角随墙体位移的发挥公式,考虑墙体变形与坑外主... 文章针对非对称受荷基坑的位移特点,基于弹性地基梁模型,以支撑轴力联系两侧墙体,提出非对称受荷基坑的整体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宽度土体的土压力求解公式计算,引入墙土摩擦角和土体内摩擦角随墙体位移的发挥公式,考虑墙体变形与坑外主动土压力的耦合作用。根据非对称受荷计算模型,得到了非对称受荷下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方程,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验证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法 有限宽土体 非极限土压力 非对称受荷 基坑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围护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有政 马学宁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由于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参数少,现行基坑规范中均采用的是基于平面应变理论的弹性支点法对基坑围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根据哈尔滨至牡丹江客运专线明挖段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大小及特征,并将最... 由于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参数少,现行基坑规范中均采用的是基于平面应变理论的弹性支点法对基坑围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根据哈尔滨至牡丹江客运专线明挖段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大小及特征,并将最终实测受力与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围护结构全开挖过程中的实测和规范对应的安全系数Fs。通过对现场实测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在探讨该地区基坑设计的同时,也希望能为该地区类似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监测 弹性支点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跨径小净距隧道管棚超前支护机理与变形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光友 肖鹏帅 +2 位作者 李明珠 李文杰 梁斌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以新疆乌尉高速公路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依托,对不同跨径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有无管棚超前支护两种工况下隧道模型,分析不同开挖阶段管棚弯矩的分布规律以及两种工况下隧道拱顶沉... 以新疆乌尉高速公路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依托,对不同跨径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有无管棚超前支护两种工况下隧道模型,分析不同开挖阶段管棚弯矩的分布规律以及两种工况下隧道拱顶沉降、初期支护应力及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处管棚受力较大,支护稳定后受力较小且较为均匀;管棚超前支护工况下累计拱顶沉降左洞为2.83 mm、右洞为6.74 mm,相较无超前支护,左、右洞拱顶沉降分别减少了34.64%和32.26%;布设管棚后衬砌最大主应力降低14.13%,围岩最大塑性应变减少了28.48%。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措施进行洞口段开挖能提高围岩稳定性,控制围岩变形,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跨径小净距隧道 管棚超前支护 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力下的Winkler地基上双层弹塑性梁
16
作者 成林燕 谈至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4-901,共8页
为了完善弹性地基上弹塑性梁的理论基础,假设梁弯曲符合理想弹塑性模型,双层梁层间为竖向弹簧连接,根据受力平衡和本构关系建立Winkler地基上双层弹塑性梁的微分方程并给出通解.以无限长双层梁中心处作用集中荷载为例,研究同质同宽双层... 为了完善弹性地基上弹塑性梁的理论基础,假设梁弯曲符合理想弹塑性模型,双层梁层间为竖向弹簧连接,根据受力平衡和本构关系建立Winkler地基上双层弹塑性梁的微分方程并给出通解.以无限长双层梁中心处作用集中荷载为例,研究同质同宽双层梁的加载全过程,分析梁厚、层间竖向模量等参数对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下层梁厚度相同或下层梁更薄时,不论层间竖向模量取多大都是上层梁先屈服;层间竖向模量趋近于无穷时,上下层梁的挠曲线相同,极限承载力趋近于双层叠合梁的极限承载力,此时结构退化成双层叠合梁;当层间竖向模量与地基反应模量之比大于5000时,上、下层梁竖向拉压变形对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超过3%,应予以考虑,宜采用广义模量计入梁截面竖向拉压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地基梁 极限承载力 双层梁 WINKLER地基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拉力弹性地基上矩形板屈曲/后屈曲问题的辛求解方法
17
作者 熊斯浚 郑新然 +3 位作者 梁立 周超 赵岩 李锐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398,共12页
无拉力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的屈曲/后屈曲问题是板壳力学中一类重要课题,在工程中有着大量应用.因涉及接触非线性,目前主要采用数值方法对该类问题进行求解,发展具有重要基准价值的解析方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板... 无拉力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的屈曲/后屈曲问题是板壳力学中一类重要课题,在工程中有着大量应用.因涉及接触非线性,目前主要采用数值方法对该类问题进行求解,发展具有重要基准价值的解析方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板划分为若干包含强制边界条件的板,形成子问题,在辛空间下利用分离变量与辛本征展开对子问题进行解析求解,通过子问题边界处的连续条件确定板与地基的接触状态;通过迭代求解上述过程,获得子问题划分的收敛结果,并得到最终屈曲载荷及模态.结果表明,无拉力弹性地基与Winkler地基上板的屈曲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且无拉力弹性地基的刚度对板的屈曲载荷与屈曲模态均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Koiter摄动法与辛方法,对无拉力弹性地基上矩形板的后屈曲问题进行求解,获得板的后屈曲平衡路径.所得到的屈曲与后屈曲分析结果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确认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由于本文方法数学推导严格,求解效率高,因此不仅为研究无拉力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的屈曲/后屈曲行为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理论工具,更有望拓展至更多复杂板壳力学问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方法 屈曲 后屈曲 无拉力弹性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的隧道穿越引起既有管线变形研究
18
作者 罗文俊 刘天宇 +1 位作者 郝结平 江学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针对隧道穿越引起既有管线变形的问题,本文出发点并非沿用力学平衡,而是从系统能量入手。将既有管线视为Euler-Bernoulli梁,并搁置于可考虑地基连续变形的Pasternak地基上。参考Rayleigh-Ritz法给出位移函数,写出地基梁系统各部分的功... 针对隧道穿越引起既有管线变形的问题,本文出发点并非沿用力学平衡,而是从系统能量入手。将既有管线视为Euler-Bernoulli梁,并搁置于可考虑地基连续变形的Pasternak地基上。参考Rayleigh-Ritz法给出位移函数,写出地基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表达式,建立关于管线变形的总势能方程。依据最小势能原理对其进行变分运算并求解,推导得到计算管线变形的理论解析。分别利用有限元软件的模拟结果和已发表文献中实际工程的监测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对既有管线抗弯刚度、新旧结构穿越角度以及地层损失率展开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既有管线抗弯刚度和新旧结构穿越角度的增大,既有管线的变形减小;而随着地层损失率的增大,既有管线的变形也随之增大。所提方法可快速评估隧道开挖对既有管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穿越 管线变形 能量法 弹性地基梁理论 理论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庄拱坝基础加固措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军义 邢建营 +1 位作者 聂章博 王惠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0,共5页
拱坝基础加固是保证坝肩稳定和拱坝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以东庄拱坝坝基加固措施为研究对象,系统模拟坝肩岩体中断层、夹泥裂隙、宽大裂隙和相应的加固措施,采用弹塑性本构对其坝基加固效果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础加固措施... 拱坝基础加固是保证坝肩稳定和拱坝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以东庄拱坝坝基加固措施为研究对象,系统模拟坝肩岩体中断层、夹泥裂隙、宽大裂隙和相应的加固措施,采用弹塑性本构对其坝基加固效果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础加固措施对坝体位移和应力的最大值影响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坝体以及建基面的屈服区减小,改善了坝体受力;基础加固措施对拱坝坝体的塑性区影响不大,但是基础加固后建基面屈服区明显减小,基础加固措施明显改善了坝基的受力状态,基础加固措施对于断层f5和夹泥裂隙Rnj3的屈服区体积影响相对较小,对于宽大裂隙L22的屈服区体积影响较为显著。东庄拱坝基础加固措施改善了坝体和坝基受力、提高了坝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拱坝 基础加固 弹塑性本构 东庄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of honeycomb-FGS shells subjected to the dynamic loading using non-polynomial higher-order IGA
20
作者 Pham Binh Le Trung-Thanh Tr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9-161,共13页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higher-order isogeometric analysis(IGA)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andwich shells with an auxetic honeycomb core and two different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kin lay...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higher-order isogeometric analysis(IGA)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andwich shells with an auxetic honeycomb core and two different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kin layers(namely honeycomb-FGS shells)subjected to dynamic loading.Touratier's non-polynomial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HSDT)is used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performance.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derived from Hamilton's principle.After verifying the present approach,the effect of input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honeycomb-FGS shells is carried out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elastic foundation Dynamic response FGM Auxetic honeycomb Sh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