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DNA在食管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涛 金海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2,共9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度及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肿瘤的筛查及诊断,并且在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tDNA检测技术及其在食管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循环肿瘤dna 筛查 诊断 临床决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与传统渔具调查方法的万泉河鱼类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雷俊 苏园园 +5 位作者 尹连政 曾若菡 黎平 秦永强 蔡杏伟 刁晓平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万泉河是海南岛重要的河流之一,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探究万泉河流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结合传统渔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eDNA技术与传统渔具调查方法在鱼类监测方面的... 万泉河是海南岛重要的河流之一,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探究万泉河流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结合传统渔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eDNA技术与传统渔具调查方法在鱼类监测方面的优势。结果显示,通过eDNA技术共检测到6目32科65属76种鱼类,传统渔具调查方法共获得4目14科44属44种鱼类。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鱼类有19种,总体上eDNA在所有采样点检测出的鱼类物种均比传统调查方法多。两种方法检测的鱼类中均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为主,其次是鲈形目(Perciformes)和鲇形目(Siluriformes)。本研究结果表明,eDNA技术是对万泉河传统渔具调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可为万泉河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万泉河 鱼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湘江长沙段丰水期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文玉 刘梦月 +2 位作者 林本平 郭珊 刘祯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湘江长沙段表层水及底泥样品中鱼类DNA片段测序,可补充湘江长沙段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并验证eDNA技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的可行性。2021年8月14日沿湘江长沙段流向采集表层水与底泥样品各18份,采用E.Z.N.A.®土壤DN...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湘江长沙段表层水及底泥样品中鱼类DNA片段测序,可补充湘江长沙段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并验证eDNA技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的可行性。2021年8月14日沿湘江长沙段流向采集表层水与底泥样品各18份,采用E.Z.N.A.®土壤DNA提取试剂盒,以线粒体基因的12S rRNA为靶点,采用鱼类特异性引物Tele 02进行PCR扩增,与MitoFish和NCBI核酸数据库比对并经人工核实。结果显示,调查共获得淡水鱼8目13科32属39种;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共计27种,OTU相对丰度占比最高为48.56%;其次是鲇形目(Siluriformes)占22.87%,胡瓜鱼目(Osmeriformes)占17.65%,鰕鯱目(Gobiiformes)占8.48%,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占1.48%,鲈形目(Perciformes)占0.83%,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占0.08%,攀鲈目(Anabantiformes)占0.05%;属分类水平下,草鱼属(Ctenopharyngodon)、银鱼属(Salanx)、拟鲿属(Pseudobagrus)、䱗属(Hemiculter)、鲤属(Cyprinus)和吻鰕鯱属(Rhinogobius)为优势属。表层水与底泥中的Alpha多样性指数分布较为均匀,且中下游鱼类多样性水平稍高于上游,可能与水源地保护措施改善了水生态质量及禁渔政策有关。研究表明,eDNA技术可作为鱼类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大数据统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调查方法结合,可用于快速监测流域鱼类资源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多样性 丰水期 湘江长沙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非洲猪瘟病毒多靶标核酸检测的DNA假病毒制备及定量
4
作者 邓俊花 李昊轩 +6 位作者 陈冬杰 吕继洲 王晶晶 张舟 袁向芬 魏方 吴绍强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5-3560,共6页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全程质控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检测、避免质粒交叉污染的DNA假病毒。将ASFV B646L/CD2v/MGF505-1R/MGF360-12L 4种检测关键基因及EGFP基因共构建于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TM)Dual中,转化形成重组Bacmid pFast...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全程质控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检测、避免质粒交叉污染的DNA假病毒。将ASFV B646L/CD2v/MGF505-1R/MGF360-12L 4种检测关键基因及EGFP基因共构建于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TM)Dual中,转化形成重组Bacmid pFastBac-EGFP-ASFV,转染至sf21细胞,包装产生ASFV重组杆状病毒。结果显示: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表达的EGFP蛋白绿色荧光信号指示成功获取AcMNPV-EGFP-ASFV病毒;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溯源分析,ASFV B646L/CD2v/MGF505-1R/MGF360-12L基因序列满足现行检测方法质控需求;ASFV质控品均匀、稳定,-20℃保存至少可稳定24个月。采用ddPCR定量为4.09×10^(3) copies·μL^(-1)。本研究非洲猪瘟病毒DNA假病毒的制备,为非洲猪瘟疫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dna假病毒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和叶绿体DNA序列的河北魏县梨地方品种资源分析
5
作者 齐丹 董星光 +11 位作者 李振江 曹玉芬 路露 田路明 李军喜 张莹 霍宏亮 苗秀晨 徐家玉 刘超 李金岭 朱蕊颖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20,共14页
【目的】解析河北魏县梨地方品种的遗传背景,探讨魏县梨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以20个河北省魏县梨地方品种以及10个河北其他地区代表性梨地方品种为研究试材,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叶绿体DNA变异信息开展河北魏县梨地方品种的... 【目的】解析河北魏县梨地方品种的遗传背景,探讨魏县梨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以20个河北省魏县梨地方品种以及10个河北其他地区代表性梨地方品种为研究试材,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叶绿体DNA变异信息开展河北魏县梨地方品种的分子鉴定。【结果】魏县梨地方品种具有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可分为两大类:类群1由魏县红梨等9份材料组成,与南方梨品种群亲缘关系较近,类群2由小白面等11份材料组成,更接近北方梨品种群。叶绿体DNA非编码区域的测序结果显示,在魏县梨地方品种中检测到3种较进化的单倍型,大部分地方品种的单倍型为H_3,魏县红梨的单倍型为H_2,雪花以及除金丰鸭梨外的鸭梨品种群的单倍型为H_1。分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单倍型类别,鉴定金丰鸭梨并非鸭梨的芽变品种,可能为鸭梨的实生后代选育而成。白雪花不是雪花的芽变,白红梨不是魏县红梨的芽变,油秋与武安油秋两者的遗传背景存在显著差异,证实白砘子梨是砘子梨的芽变选育品种。【结论】明确魏县梨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为魏县地方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县梨 全基因组重测序 叶绿体dna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布氏田鼠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差异
6
作者 刘涛 明明 +5 位作者 袁帅 付和平 那顺孟克 格根塔娜 杨文蕾 武晓东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74-2481,共8页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是典型草原的主要鼠种,针对其开展食性分析能够加深对布氏田鼠采食策略的理解,为合理管理布氏田鼠种群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分别于2022年5、7、9、11月,每月...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是典型草原的主要鼠种,针对其开展食性分析能够加深对布氏田鼠采食策略的理解,为合理管理布氏田鼠种群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分别于2022年5、7、9、11月,每月采集布氏田鼠成体胃内容物20份(10♀,10♂),共计80份(40♀,40♂)胃内容物。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进行食性鉴别,分析其季节性差异。结果发现:(1)布氏田鼠胃内容物中共鉴定出植物9科14属16种;(2)布氏田鼠食物多样性无显著的季节间差异,但秋季食物丰富度显著高于夏季(P<0.01)和冬季(P<0.05);(3)布氏田鼠对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虎尾草(Chloris virgat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的取食比例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对灰绿藜(Oxybasis glauca)、羊草(Leymus chinensis)、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和野韭(Allium ramosum)的取食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食性 dna宏条形码 季节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骨骼肌发育及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陆应林 周竞 +7 位作者 何宗亮 虞德兵 李帆 曹恒 张星雨 嵇宏杰 吕鲲鹏 于敏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4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鸭肌肉发育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DNA甲基化在鸭肌纤维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鸭胚孵化至21和28 d时,采集雄性鸭胚的胸肌和腿肌样本,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甲基化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鸭肌肉发育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探讨DNA甲基化在鸭肌纤维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鸭胚孵化至21和28 d时,采集雄性鸭胚的胸肌和腿肌样本,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出雏后,育雏期(0~2周)雏鸭进行网床养殖,育成期(3~7周)鸭进行大棚旱养。分别于1日龄和1、3、5和7周龄时随机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公鸭屠宰并取样,通过HE染色对肌纤维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鸭生长期骨骼肌中候选基因及DNA甲基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候选基因在鸭生长期的调控作用。[结果]胸肌重和胸肌率从5周龄(W5)开始显著增加(P<0.05),而腿肌重和腿肌率从3周龄(W3)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W3开始,骨骼肌直径和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在胸肌中Erbin和Klhl38在W3表现出较高表达水平(P<0.05);胸肌中Mylk2和Got1表达水平在W5达到峰值(P<0.05),而Klf2在W5达到最低(P<0.05)。在胸肌发育过程中,Tet1和Tet3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Tet2、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水平在W5显著升高(P<0.05)。在腿肌中,Dnmt3a和Dnmt3b表达水平在W3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和腿肌中Tet2与Erbin、Mylk2和Got1基因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Dnmt1与Mylk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胸肌肌纤维面积与Mylk2和Got1的表达显著正相关,而与Klf2和Klhl38的表达则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DNA甲基化调控肌纤维发育关键基因Erbin、Mylk2、Erbin、Got1和Klhl38的表达,鸭生长期肌纤维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影响骨骼肌的生长和鸭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期 骨骼肌生长 候选基因 dna甲基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fDNA联合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张媛 王莉华 +3 位作者 郭燕 吕国庆 吴隼 张景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15例)和non-CNS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骨髓受累、肥大性疾病、B症状、来源细胞、葡萄糖定量、潘氏试验、脑脊液氯、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外周血cf NDA、IL-10的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对DLBCL患者继发CNSI的预测价值。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Kaplan-Meier法计算non-CNSI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结果:CNSI组的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脑脊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5)。CNSI组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1)。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均呈正相关(r=0.4024,0.315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f DNA、IL-10对CN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4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7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中位随访时间20(6-31)个月,以外周血cf DNA联合IL-10阳性或阴性对non-CNSI患者分组,阳性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的患者(P<0.05)。结论:DLBCL合并CNSI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循环游离dna 白介素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NA技术在河流水库生境鱼类多样性评估中的应用——以重庆玉滩湖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子伟 谢浪 +5 位作者 刘寒文 邓华堂 田辉伍 薛洋 陈大庆 段辛斌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6-1105,共10页
玉滩湖是重庆市西部四大供水工程之一,有2条入河河流,是一个典型的多栖境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尚未见玉滩湖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DNA)技术,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玉滩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和... 玉滩湖是重庆市西部四大供水工程之一,有2条入河河流,是一个典型的多栖境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尚未见玉滩湖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DNA)技术,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玉滩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探索eDNA技术在河流水库生境鱼类多样性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应用eDNA技术共检测出鱼类36种,隶属于4目11科32属,物种相对序列丰度分析发现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相对丰度较高;传统鱼类网具调查共检测出21种鱼类,隶属于3目9科20属。eDNA技术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共检测出鱼类42种,其中15种为共有物种,占传统鱼类网具调查鱼类总数的71.43%。基于序列丰度的α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湖区、河口和入库缓冲区鱼类组成和多样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河口和入库缓冲区的鱼类多样性高于湖区。综上,eDNA技术在鱼类物种检出率上高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eDNA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无损伤性鱼类资源监测辅助手段,在河流水库生境资源监测中进一步增加监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滩湖 Edna 鱼类多样性 河流水库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宿主DNA残留检测标准物质
10
作者 梁文 曹梅霞 刘刚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4-761,共8页
为解决生物制药产品中外源性宿主细胞DNA残留检测的计量溯源难题,大批量培养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研究柱层析、乙醇沉淀法、超滤法等多种提取方法,提取得到高纯度的CHO细胞基因组DNA,选择充分研究和优化的数字... 为解决生物制药产品中外源性宿主细胞DNA残留检测的计量溯源难题,大批量培养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研究柱层析、乙醇沉淀法、超滤法等多种提取方法,提取得到高纯度的CHO细胞基因组DNA,选择充分研究和优化的数字PCR方法作为基因组DNA的定量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UV检测,基于数字PCR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基质干扰问题,结果一致性显著提升。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检验,利用10家单位的5种不同的数字PCR平台给标准物质定值,最终的拷贝数浓度定值结果为(1.06±0.12)×10^(4)copies/μL。该标准物质可促进DNA残留量检测试剂盒的开发,促进各生物制品公司DNA残留量检测结果的互认统一,实现检测结果的量值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宿主dna 残留检测 数字PCR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威 舒政博 +3 位作者 张先炳 王丽 杨胜发 李文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应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为区域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提供新方法。2021年8月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5个典型江段共26个采样区域进行水样采集,应用e 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共检测分... 应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为区域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提供新方法。2021年8月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5个典型江段共26个采样区域进行水样采集,应用e 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共检测分析出鱼类68种,隶属于8目18科56属,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鱼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3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5种,重庆市重点保护鱼类3种,外来鱼类1种,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鲇(Silurus aso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波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等为优势种且具有较高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序列数。5个典型江段的鱼类组成存在差异,且在平绥坝—丝瓜碛等重点淤积的江段检测出较高的鱼类丰度,库区新形成的边滩生境可能是鱼类重要的育幼场。研究结果表明eDNA宏条形码可用于快速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可作为关键技术组建无损伤性的鱼类资源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鱼类多样性 变动回水区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理议题
12
作者 焦洪涛 齐蒙 +1 位作者 邵滨 蒋劲松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DNA数据存储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分支领域,以其存储密度高、存储时期长、稳定、安全等特点,有望成为当下数据爆炸式增长导致存储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行法律体系带来冲击,探讨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 DNA数据存储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分支领域,以其存储密度高、存储时期长、稳定、安全等特点,有望成为当下数据爆炸式增长导致存储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行法律体系带来冲击,探讨DNA数据存储技术的法律治理议题是强化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人权层面,探讨可能引发的对“人的尊严”的挑战和数据鸿沟问题,建议完善DNA数据存储基于科技伦理治理框架上的政策法律体系;在安全层面,探讨可能引发的信息安全和生物安全相关问题,建议结合信息安全和生物安全两个维度强化DNA数据存储技术的安全治理;在知识产权层面,探讨DNA合成和测序技术、DNA介质以及重组DNA的微生物中涉及的可专利性等问题,建议完善专利保护规则,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以促进DNA数据存储技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数据存储技术 合成生物学 信息安全 法律治理 科技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序列的天目竹节人参及其近缘种系统进化分析
13
作者 肖文斐 严建立 +1 位作者 忻雅 柴伟国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23-626,共4页
为探讨天目竹节人参的进化地位,以天目竹节人参为试材,利用PCR法扩增ITS1/ITS2、ITS2、psbA-trnH、rbcL等4种DNA条形码标记片段序列,同时从NCBI下载8种人参属植物及3种外属植物的同源序列,利用MEGA 11.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水平... 为探讨天目竹节人参的进化地位,以天目竹节人参为试材,利用PCR法扩增ITS1/ITS2、ITS2、psbA-trnH、rbcL等4种DNA条形码标记片段序列,同时从NCBI下载8种人参属植物及3种外属植物的同源序列,利用MEGA 11.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水平上对天目竹节人参及其近缘种植物进行比较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ITS1/ITS2序列在种间差异较大,种内较为保守;ITS2序列多态性最丰富,种内也存在分离;psbA-trnH及rbcL序列对某些近缘种无法有效区分。基于ITS1/ITS2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天目竹节人参与人参、西洋参亲缘关系较近,归为同一类群;与三七和恩施竹节参差异大于种间最小遗传差异。上述人参属植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03~0.033,表明这些物种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对人参属的遗传资源保护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竹节人参 人参属 dna条形码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检测盐胁迫下蚕豆DNA损伤的研究
14
作者 郭晓丽 刘思萌 +4 位作者 刘芯瑜 马志蕊 左亮 罗博 张旭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77-179,共3页
以北斗七星蚕豆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0、6、12、18、24、30 g/L的NaCl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蚕豆根尖细胞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DNA的损伤进行检测,评价逆境胁迫对植物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并以此建... 以北斗七星蚕豆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0、6、12、18、24、30 g/L的NaCl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蚕豆根尖细胞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DNA的损伤进行检测,评价逆境胁迫对植物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并以此建立快速准确的蚕豆DNA损伤检测流程。结果表明,盐胁迫会对蚕豆根尖细胞DNA造成损伤,并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蚕豆细胞DNA损伤越明显。当NaCl溶液质量浓度>12 g/L时,随着NaCl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RAPD扩增变化的条带数开始增加。30 g/L盐胁迫下RAPD扩增变化的条带数和亮度变化的条带数最多。通过对实验过程中蚕豆细胞DNA的RAPD扩增程序与体系进行改良,可为检测盐胁迫下蚕豆DNA的损伤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RAPD 盐胁迫 根尖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和形态学鉴定的抚仙湖浮游动物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艺晨 范方威 +6 位作者 席贻龙 陈非洲 李芸 丁家宁 高佳伟 顾于 李化炳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0-1150,I0017-I0022,共17页
浮游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界干扰和水体环境变化敏感,监测其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并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环境DNA(eDNA)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调查,但其与传统形态学鉴定在浮游动... 浮游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界干扰和水体环境变化敏感,监测其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并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环境DNA(eDNA)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调查,但其与传统形态学鉴定在浮游动物多样性检测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仍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于2014年和2015年对抚仙湖进行了2周年的季节性野外调查,比较eDNA技术和形态学鉴定在检测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上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1)在对抚仙湖2014年和2015年的季节性周年监测中,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Ⅰ,COI)基因高通量测序的eDNA技术与形态学鉴定检测到的浮游动物alpha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eDNA技术在野外季节性周年监测中的可行性;(2)与形态学鉴定相比,基于COI基因高通量测序的eDNA技术能够获得更多的物种数,但是eDNA技术能确定到属的轮虫物种数少于形态学鉴定;(3)两种方法均发现抚仙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时间衰减变化趋势,eDNA技术比形态学鉴定更能辨别出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群落组成间的差异。尽管eDNA技术在检测轮虫物种数和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存在局限,但其在检测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利用野外周年监测样品,尝试将eDNA技术应用于湖泊浮游动物检测,发现基于COI基因的eDNA技术在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辨别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但在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和水生态监测中推广该技术前需完善基因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形态学鉴定 浮游动物 多样性 抚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存储的食品防伪溯源:技术、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亚峰 邢冉冉 +4 位作者 梁晓珂 龚娜 甄子璇 张九凯 陈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4,共9页
食品防伪和溯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针对不断升级的假冒伪劣手段,多种鉴别技术逐步发展,这些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依靠DNA分子的自身优势,开发出了更先进、更精确的识别和追踪技术,为建立高效... 食品防伪和溯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针对不断升级的假冒伪劣手段,多种鉴别技术逐步发展,这些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依靠DNA分子的自身优势,开发出了更先进、更精确的识别和追踪技术,为建立高效防伪与精准溯源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概述DNA存储技术和DNA溯源码的发展进程,阐述DNA溯源码在食品防伪溯源方面的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跨学科合作在推动DNA溯源技术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问题。最后,对DNA溯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策略,旨在为食品真实性鉴别和产地追溯提供更为科学、高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真伪鉴别 食品溯源 dna存储 dna溯源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3参与的线粒体DNA-cGAS-STING信号通路在HK-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的作用
17
作者 孔亚坤 王焕 +4 位作者 尹俊杰 熊承云 吴苏豫 张莹 赵建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究RIP3参与的线粒体DNA(mtDNA)-cGAS-STING信号通路在HK-2缺氧-复氧(H-R)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R细胞模型,取对数生长期HK-2细胞,于无葡萄糖和血清的特殊培养基中缺氧培养3、6和12 h后复氧,同时设置对照组,采用MTT... 目的:探究RIP3参与的线粒体DNA(mtDNA)-cGAS-STING信号通路在HK-2缺氧-复氧(H-R)细胞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R细胞模型,取对数生长期HK-2细胞,于无葡萄糖和血清的特殊培养基中缺氧培养3、6和12 h后复氧,同时设置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RIP3、cGAS、STING、TBK1、IRF3、IFN-α、IFN-β、TNF-α、IL-1β、NF-κB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RIP3、cGAS、STING mRNA表达水平。细胞转染及加入RU.521(cGAS抑制剂)、Mito-TEMPO(线粒体ROS特异性清除剂)和溴化乙锭(EtBr)验证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机制,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mtD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 3、6、12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mtDNA-cGAS-STING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RIP3、cGAS、STING、TBK1、IRF3、IFN-α、IFN-β、TNF-α、IL-1β、NF-κB及RIP3、STING mRNA表达水平均上升,H-R 6、12组cGAS mRNA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与H-R 12+si-NC组相比,H-R 12+si-cGAS组细胞存活率升高,RIP3、cGAS、STING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与H-R 12组相比,H-R 12+RU.521组与H-R 12+Mito-TEMPO组RIP3、cGAS、STING、TBK1、IRF3、IFN-β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H-R处理12 h可增加胞质双链DNA且其与线粒体共定位,而EtBr处理可减少胞质mtDNA(P<0.05)。结论:H-R可影响HK-2细胞活力及mtDNA-cGAS-STING信号通路,cGAS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胞质mtDNA对cGAS-STING轴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HK-2细胞 RIP3 线粒体dna-cGAS-STIN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材料对鲱鱼精子DNA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薇 石林 +1 位作者 孙晓 张迪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7-1495,共9页
环境DNA作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载体,其环境行为受到了愈加广泛的关注,但其与碳基材料间吸附行为的研究仍不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鲱鱼精子DNA(hsDNA),通过批量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实验及不同pH值下的吸附实验,探讨不同碳基材料(石墨化碳管G-... 环境DNA作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载体,其环境行为受到了愈加广泛的关注,但其与碳基材料间吸附行为的研究仍不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鲱鱼精子DNA(hsDNA),通过批量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实验及不同pH值下的吸附实验,探讨不同碳基材料(石墨化碳管G-CNT、羧基化碳管C-CNT、羟基化碳管H-CNT、200目石墨G200、2000目石墨G2000)对于环境DNA的吸附机制.实验表明,碳管对hsDNA的最高吸附量比石墨高近1个数量级,且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G-CNT(66.75 mg·g^(-1))>H-CNT(65.34 mg·g^(-1))>C-CNT(58.31 mg·g^(-1))>G2000(6.80 mg·g^(-1))>G200(6.01 mg·g^(-1)).静电作用、比表面积、孔径及疏水作用都会影响碳基材料对hsDNA的吸附.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更适用于描述碳基材料对hsDNA的吸附,吸附主要是非均质化学吸附过程.pH在3—8时,hsDNA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显著降低;pH<3时,规律则相反.利用超声手段模拟实际环境中碳管的悬浮,描述了hsDNA对碳管悬浮的作用及超声条件对碳管吸附hsDNA的影响.超声显著增加了纳米碳管的悬浮,但对hsDNA吸附提升不明显.由于缺少含氧官能团,G-CNT的悬浮量低于C-CNT和H-CNT.超声辅助下,3种碳管的悬浮量随hsDNA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探究不同碳基材料与环境DNA的吸附机制及悬浮碳管对环境DNA吸附行为的影响,可为评价碳基材料和被其吸附的环境DNA进入环境后的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材料 鲱鱼精子dna 悬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黄精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小刚 徐华丽 +4 位作者 周武先 王华 张美德 白琳 杨旭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7,141,共7页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43份黄精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析,以期为高效鉴别黄精属种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条形码ITS2扩增和测序成功率较低,其他3个条形码(trnH-psbA、matK、rbcL)均扩增成功,且测序成功率均在90%以上;序列秩和检验结果表...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43份黄精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析,以期为高效鉴别黄精属种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条形码ITS2扩增和测序成功率较低,其他3个条形码(trnH-psbA、matK、rbcL)均扩增成功,且测序成功率均在90%以上;序列秩和检验结果表明,种间变异差异显著,而种内变异差异不显著;系统发育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独立条形码鉴定物种数量为1~2个,双组合条形码为3~4个,三组合条形码(rbcL+trnH-psbA+matK)可鉴定物种5个,鉴定支持率在86%以上,分辨率为71.43%。三组合条形码(rbcL+trnH-psbA+matK)鉴定黄精属物种成功率最高,其次为双组合条形码rbcL+ma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dna条形码 种质资源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贵州山区河流鱼类多样性影响因素初步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晓玉 严晗璐 +5 位作者 尹智力 陈求稳 黄天宬 刘凌言 林育青 何术锋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8-1139,I0011-I0016,共18页
本研究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对贵州省内7个水系的30条典型山区河流开展鱼类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到鱼类89种,以鲤形目为主,包含5种外来鱼类和4种珍稀濒危鱼类,其中至少74种鱼类(鉴定到种水平物种数的89.2%)在已有研究中有记载... 本研究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对贵州省内7个水系的30条典型山区河流开展鱼类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到鱼类89种,以鲤形目为主,包含5种外来鱼类和4种珍稀濒危鱼类,其中至少74种鱼类(鉴定到种水平物种数的89.2%)在已有研究中有记载。从栖息水层来看,以底层和中下层鱼类为主;从食性来看,以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为主。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分布较广,均在超过90%的采样点中出现。基于eDNA序列丰度计算鱼类多样性指数(Richness、Shannon-Wiener、Simpson、Pielou),根据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山区河流的鱼类多样性状况总体良好;在空间分布上,鱼类多样性指数未表现出显著的海拔梯度变化特征。基于分段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海拔、景观类型、理化指标、污染指标、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和人类活动对4种鱼类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理化指标和污染指标是影响贵州省山区河流鱼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人类活动和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是次要影响因子;进一步基于聚合增强树评估了不同水质指标对鱼类多样性指数的重要性,发现水温、电导率与氨氮是影响鱼类多样性指数的主要水质因子。此外,研究的环境因子中污染指标、人类活动和生态流量直接作用于鱼类多样性指数,其他因子则通过间接途径产生影响,且不同多样性指数对同一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为山区河流鱼类调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山区河流鱼类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环境dna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