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relation among sICAM-1 level change in the patients withchronic viral hepatic disease,viral replication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1
1
作者 LIDong-fu JINZhen-jing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 (s ICAM)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 EL ISA法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s ICAM、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 1(IL- 1)、白细胞介素 -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进行了...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 (s ICAM)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 EL ISA法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s ICAM、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 1(IL- 1)、白细胞介素 -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s ICAM- 1、IL - 1、IL - 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或 HBe 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 HBV- DNA或 HBe Ag阴性患者 ,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 ICAM- 1和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sICM IL-1 IL-8 TNF2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健 王富珍 +10 位作者 陈仲丹 齐金蕾 王爱玲 赵方辉 孔媛媛 孙静 康家琦 尹遵栋 刘中夫 贾继东 王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7,共7页
在过去的30年,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儿童新发HBV感染率、人群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均降至较低水平,但是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仍然沉重,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所取得的工作成... 在过去的30年,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儿童新发HBV感染率、人群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均降至较低水平,但是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仍然沉重,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以期为助力推动中国相关部门就如何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患病代价 疾病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进展、成效与挑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健 刘中夫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自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愿景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消除丙型肝炎危害工作,制定政策、明确主要任务、聚焦重点问题、落实防治措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回顾了2016年以来中国消除丙型肝炎危... 自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愿景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消除丙型肝炎危害工作,制定政策、明确主要任务、聚焦重点问题、落实防治措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回顾了2016年以来中国消除丙型肝炎危害行动进展以及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剖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防治策略提出建议,旨在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公共卫生 疾病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血清指标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茹 吕健 +2 位作者 周大亮 孙宪彬 郝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 t,RORγt)水平与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电图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7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GATA-3、Tim-3、RORγt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GATA-3和Tim-3及RORγt水平与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ATA-3、Tim-3、RORγt水平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im-3、RORγ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ATA-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7.14±78.42)ng/L vs(246.45±56.81)ng/L,P<0.01;(93.18±19.94)ng/L vs(35.72±7.79)ng/L,P<0.01;(38.21±9.45)ng/L vs(71.62±14.98)ng/L,P<0.01]。观察组LVEDD、LVES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TnI、CK、CK-MB、H-FAB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GATA-3与LVEF、LVFS呈正相关,与LVEDD、LVESD、cTnI、CK、CK-MB、H-FABP呈负相关;Tim-3、RORγt与LVEF、LVFS呈负相关,与LVEDD、LVESD、cTnI、CK、CK-MB、H-FABP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ATA-3、Tim-3、RORγt单独及联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AUC分别为0.859、0.827、0.780、0.921,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1.993、3.021、4.532,P=0.036、0.007、0.001)。结论随着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疾病进展,血清Tim-3、RORγt水平升高,GATA-3水平降低,各指标与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受体2 核受体亚家族1 F组 成员3 GATA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汪磊 郑洋 +5 位作者 王佳慧 黄艳青 刘艳芳 赵铁建 梁天坚 黄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6-1332,共7页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的药理机制。方法:将肝窦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莪术醇组(12.5,25,50 mg/L),试剂盒观察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试剂盒检测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葡萄糖摄取...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的药理机制。方法:将肝窦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莪术醇组(12.5,25,50 mg/L),试剂盒观察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试剂盒检测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葡萄糖摄取、乳酸和三磷酸腺苷(ATP)产量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莪术醇对己糖激酶2(HK2)、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丙酮酸激酶M2(PKM2)和乳酸脱氢酶A(LDH-A)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莪术醇对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胶原蛋白Ⅳ(CollagenⅣ)表达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表面窗孔的作用;WB和RT-PCR检测莪术醇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发现莪术醇抑制肝窦内皮细胞增殖;Transwell发现莪术醇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迁移;试剂盒发现莪术醇可以减少肝窦内皮细胞葡萄糖摄取、乳酸和ATP的产出;ELISA发现莪术醇抑制HK2、PFK1、PKM2和LDH-A表达和活性;免疫荧光发现莪术醇减少CD31、vWF、CollagenⅣ的表达;扫描电镜发现莪术醇增加肝窦内皮细胞表面窗孔;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莪术醇抑制PI3K、AKT的表达。结论:莪术醇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抑制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肝窦内皮细胞 PI3K/AKT通路 丙酮酸激酶M2 糖酵解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管理》摘译
6
作者 肖潇 马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7-1302,共6页
2025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更新发布了《2025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管理》,系统阐述了成人与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本文对该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了摘译。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疾病管理 欧洲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红芹 柏雪梅 +1 位作者 罗玉琼 沈琼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观察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根据入院时间及组间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 目的:观察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根据入院时间及组间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X-Y理论指导下的阶段性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疾病认知、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基础知识、治疗认知、日常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疾病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时用药、良好生活习惯及适当运动方面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综合征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版慢性肝病生存质量调查表(CL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沟通交流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疾病认知,减轻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X-Y理论 阶段性干预 生活质量 并发症 疾病认知 遵医行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8
作者 刘方 李素云 +6 位作者 晏蓉 刘云访 万雅莉 陈怿 德宗 皮蓉 何子涵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34,共5页
目的编制乙肝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三元交互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4年3一6月、7一8月分别调查304例、331例乙肝肝... 目的编制乙肝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三元交互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4年3一6月、7一8月分别调查304例、33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12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1.867,RMSEA=0.055,GFI=0.927,CFI=0.918,IFI=0.920,TLI=0.901。最终形成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问卷包括4个维度,共18个条目。问卷总体内容效度指数和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均为1.000。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0.842,重测信度为0.987。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传染病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效能 问卷 三元交互理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慢性HBV感染的管理》摘译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世奔 尹雪如 +1 位作者 侯金林 刘志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7-1296,共10页
2025年5月10日,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最新版《EASL临床实践指南:慢性HBV感染管理》。该指南基于最新研究进展,为HBV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系统性建议,涵盖诊断标准、治疗目标、用药指征、治疗策略、肝细胞癌监测、特殊人群管... 2025年5月10日,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最新版《EASL临床实践指南:慢性HBV感染管理》。该指南基于最新研究进展,为HBV感染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系统性建议,涵盖诊断标准、治疗目标、用药指征、治疗策略、肝细胞癌监测、特殊人群管理、再活动预防、移植后管理、预防措施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10个核心领域。本文对指南中的推荐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疾病管理 欧洲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媛媛 方达 +3 位作者 徐浩 杨东辉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7-1854,1861,共9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VD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查。参考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建议,根据肝纤维化4指数(FIB4)与肝脏硬度值(LSM)将患者分为3组:肝纤维化低风险组(1235例)、肝纤维化中风险组(110例)和肝纤维化高风险组(80例)。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评估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进一步将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根据CVD风险分层进一步分为4组:心肝低危组(214例)、心高肝低危组(1021例)、心肝高危组(178例)和心低肝高危组(12例),比较前3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1425例T2DM患者中有5.6%属于肝纤维化高风险患者。肝纤维化高风险组患者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胆红素(DBIL)、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脂肪衰减参数(UAP)、LSM、FIB4、肌肉质量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血小板计数(P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低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和肝纤维化中风险组(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A_(1c)>9%、肝酶异常以及合并肌肉质量减少的T2DM患者肝纤维化风险更高(P<0.05)。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CVD风险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风险的增加,CVD高风险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_(趋势)^(2))=35.900,P<0.001)。心肝高危组患者的年龄、AST、DBIL、UAP、LSM、FIB4、FR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LT低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0.05)。结论T2DM患者是发生肝纤维化及CVD的高风险人群,其中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肝酶异常、肝脏脂质沉积增加或肌肉质量减少会增加CVD和肝纤维化风险,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早期监测与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纤维化 心血管疾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检队列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高血糖关联及联合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11
作者 吴莎 张代义 +5 位作者 李晋 宣勤考 钱晓东 朱传武 浦剑虹 朱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61-2869,共9页
背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共存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种共存增加了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临床实践中需要对MAFLD合并高血糖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延缓其进展。目的基于T2DM与MAFLD之间... 背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共存的全球流行率和发生率持续上升,这种共存增加了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临床实践中需要对MAFLD合并高血糖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延缓其进展。目的基于T2DM与MAFLD之间的关系,利用现有大规模体检数据探究高血糖对MAFLD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2024年3—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286名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腹部超声检查、生化指标和血常规项目等数据。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MAFLD诊断标准,筛选出5258例MAFLD患者,将MAFLD患者根据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水平分为T1组(FIB-4<1.30,n=4275)、T2组(1.30≤FIB-4≤2.67,n=924)和T3组(FIB-4>2.67,n=59),比较三组间各临床指标差异。进一步根据有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FBG)≥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满足任1项)将MAFLD患者分为MAFLD合并高糖组(n=752)和MAFLD合并无糖组(n=4506),比较两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对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T1组、T2组、T3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年龄、BMI、FBG、HbA1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预估葡萄糖处理率(eGD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FLD合并高糖组脂肪肝指数(FLI)、肝脂肪变性指数(HSI)、ZJU、FIB-4、AST/PLT比值(APRI)、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FS)和BMI、AST/ALT及糖尿病评分(BARD)均高于MAFLD合并无糖组(P<0.05)。将MAFLD合并高糖组和MAFLD合并无糖组分别按1∶1随机纳入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中所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围(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将以上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判断MAFLD合并高血糖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准确度[0.53≤ROC曲线下面积(AUC)≤0.75]。联合这8项关键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模型预测准确度达到0.805(95%CI=0.781~0.828),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72.6%。在测试集中对该联合模型进行效能验证,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73.1%,预测准确率为72.7%。结论基于FIB-4分组的MAFLD患者,高血压、FBG、HbA1c、PLT、WBC、RBC、LYM、AST、eGDR水平在3组间有显著差异。机体高血糖能够加重MAFLD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程度。此外,年龄、WC、高血压、高脂血症、TG、GGT、UA、BUN是导致MAFLD向MAFLD合并高血糖进展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8项指标构建预测模型能够增强MAFLD人群合并高血糖发生的预测准确率,可能为临床上MAFLD人群合并高血糖的早期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高血糖 肝脂肪变性 肝纤维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肾脏移植等待者及受者疫苗接种指南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张健 +4 位作者 林俊 张伟杰 丁小明 胡小鹏 薛武军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等待者及受者疫苗接种,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业专家和传染病专业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等待者和接受者的疫苗接种:美国移植学会传染性疾病实践团体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器官移植后传染...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等待者及受者疫苗接种,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肾脏移植专业专家和传染病专业专家,在《实体器官移植等待者和接受者的疫苗接种:美国移植学会传染性疾病实践团体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器官移植后传染性疾病和疫苗接种的临床现状,并参考近年国内外相关推荐,从流行病学、疫苗种类、接种原则、接种对象、特定疫苗接种等方面,制定《中国肾脏移植等待者及受者疫苗接种指南》,为中国肾脏移植领域医务工作者在肾脏移植等待者及受者疫苗接种方面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以期更好地指导肾脏移植等待者及受者进行疫苗接种,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改善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免疫抑制 传染性疾病 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公共卫生管理模式,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4,共4页
本文对2020年全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及公共卫生意义进行了述评,并探讨了慢性病毒性肝炎规范治疗管理率与艾滋病和结核病公共卫生管理模式的差异。最后提出了为加速消除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危害,应建立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公共卫生管理 疾病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糖原贮积病血糖及生化指标的横断面调查
14
作者 马妮 吴昊天 +3 位作者 王颖 杨静 梁丹霞 杨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肝糖原贮积病(GSD)患者有反复的低血糖发作。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儿童肝糖原贮积病(GSD)日常血糖及生化指标,为预防低血糖发作和临床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横断面现场调查研究,收集2024年7月14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 【目的】肝糖原贮积病(GSD)患者有反复的低血糖发作。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儿童肝糖原贮积病(GSD)日常血糖及生化指标,为预防低血糖发作和临床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横断面现场调查研究,收集2024年7月14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进行医患交流义诊活动的肝GSD患者及家长的临床资料,现场采集患者及家庭对照者的外周血,检测和分析两组间血糖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44例肝GSD患者中男34例,女10例。亚型包括GSD Ib型14例、Ia型15例,Ⅲ型2例,Ⅵ型7例,Ⅸ型6例。年龄为7.60(5.08~11.98)岁,所有患者均依赖生玉米淀粉维持血糖。肝GSD患者中平素肝大和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患病率分别为77.3%(34/44)和61.4%(27/44)。此次检测有61.4%(27/44)的患者血糖≤3.9 mmol/L,其中18.2%(8/44)的患者血糖≤2.8 mmol/L,且均为非Ib型患者,血糖最低值为1.19 mmol/L,医患交流活动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发作。65.9%(29/44)的家庭受检者的血糖≤3.9 mmol/L,与肝GSD组比较,低血糖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生化检测中,肝GSD患者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65.9%、45.5%和9.1%,而家庭对照受检者分别为18.2%,43.2%,15.9%,两组的高尿酸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P=0.334)。【结论】肝GSD患者的无症状性低血糖较为普遍,特别是非Ib型患者,需要优化生玉米淀粉的饮食管理,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注意家庭清淡饮食,降低高尿酸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发生,避免严重低血糖状态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糖原贮积病 低血糖 血生化指标 横断面调查 儿童 家庭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
15
作者 李京尧 朱晓迪 +3 位作者 苏飞 张云凤 张乃霖 刘启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45-2051,共7页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300例MAFLD伴T2DM患者。根据患者感染Hp的情况,将其分为Hp阳性组...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联。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300例MAFLD伴T2DM患者。根据患者感染Hp的情况,将其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炎症因子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另外,将Hp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将接受常规Hp根除治疗方案,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治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Hp感染与炎症因子、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Hp感染与炎症因子指标预测肝纤维化进展的价值。结果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年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肝脏硬度值(LSM)等资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TNF-α、IL-6、CRP、LS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Hp检测值(DPM)水平与TNF-α、IL-6、CRP、LSM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TNF-α升高、IL-6升高、CRP升高均为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p感染、TNF-α、IL-6、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786、0.769、0.783,均低于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896(P<0.05)。结论MAFLD伴T2DM患者的DPM与炎症因子(TNF-α、IL-6、CRP)及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时对于预测肝纤维化进展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进展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 炎症因子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龚财芳 庞铭 +2 位作者 李欲晓 李敬东 游川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2-818,共7页
目的 系统梳理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5年2月28日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资讯、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发... 目的 系统梳理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5年2月28日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资讯、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发表的关于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影响因素的文献,提取并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体质量指数、术前酗酒史、术前2个月感染史、术前肝性脑病、术前大泡性脂肪变性比例、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术前血氨、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肌酐)、手术因素(术中无肝期长)、治疗因素(围手术期药物使用、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心脏死亡后供肝的使用)、术后相关因素(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术后脓毒症、术后免疫抑制药的使用)。结论 肝移植受者术后谵妄受多因素共同影响,需采取多维度评估及预防策略,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术后谵妄的动态监测及个性化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谵妄 影响因素 神经系统并发症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体质量指数 肝性脑病 酒精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指标构建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模型的价值分析
17
作者 金家丞 于佳池 +1 位作者 李芮冰 李绵洋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6-983,共8页
目的基于临床指标构建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诊断模型并评估其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4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或风湿免疫科确诊的181例AILD患者(AILD组)、1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C)患者(HBVC组)以及100名健康人... 目的基于临床指标构建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诊断模型并评估其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4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或风湿免疫科确诊的181例AILD患者(AILD组)、1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C)患者(HBVC组)以及100名健康人(HC组)作为研究队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临床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指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AILD的特征性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单项及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构建最优AILD诊断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采用ROC曲线分析各诊断模型的预测价值。纳入同期就诊的91例AILD患者(AILD验证组)、82例HBVC患者(HBVC验证组)及40名健康人(HC验证组)作为验证队列,对构建的诊断模型进行验证,计算模型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AILD组、HBVC组年龄和男性占比均高于HC组,且AILD组男性占比高于HB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与HC组比较,HBVC组和AILD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BVC组比较,AILD组WBC、PLT、ALB、ALP、GG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01),TBIL、DBIL水平明显降低(P<0.001)。匹配后,与HC组比较,AILD组HB、RBC、WBC、PLT、ALB水平明显降低,ALT、AST、ALP、GGT、TBIL、D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HBVC组比较,AILD组HB、RBC、WBC、PLT、ALB、ALT、ALP、GGT水平明显升高,D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ST、GGT、ALP、DBIL对AILD与HC的预测价值较高(AUC=0.843、0.804、0802、0.773);PLT、WBC、GGT、ALP对AILD与HBVC的预测价值较高(AUC=0.780、0.739、0.729、0.702)。在AILD与HC之间,模型e(AST、ALP、DBIL三项联合)预测AILD的AUC为0.887,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94.7%;在AILD与HBVC之间,模型D(ALP、GGT、PLT三项联合)预测AILD的AUC为0.829,敏感度为78.5%,特异度为80.6%。结论AST、ALP、DBIL联合诊断模型能较好地区分无肝脏疾病的健康人群与AILD患者,而PLT、ALP、GGT联合诊断模型则可有效区分HBVC与AIL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用于构建肝静脉阻塞型巴德-基亚里综合征犬模型
18
作者 孙学栋 段峰 +3 位作者 马超 宋振飞 王茂强 金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评估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用于建立肝静脉(HV)阻塞型巴德-基亚里综合征(BCS)犬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10只比格犬经颈外静脉及经皮经肝穿刺HV双入路途径以双球囊阻断肝静脉主干后注入无水乙醇,构建HV阻塞型BCS模型,对比造模前、后实验室... 目的评估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用于建立肝静脉(HV)阻塞型巴德-基亚里综合征(BCS)犬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10只比格犬经颈外静脉及经皮经肝穿刺HV双入路途径以双球囊阻断肝静脉主干后注入无水乙醇,构建HV阻塞型BCS模型,对比造模前、后实验室指标。分别于造模后2、4、8周行肝脏超声,末次超声后行肝静脉血管腔内超声(IV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肝左静脉(LHV)阻塞程度、管腔及血流,基于DSA所见评估LHV主干狭窄率,以狭窄率>30%而未完全闭塞为造模成功;记录造模成功率。结果造模前、后实验室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后超声、IVUS和DSA显示9只犬LHV管腔不同程度节段性狭窄、伴肝内交通静脉侧支循环建立,1只犬出现LHV弥漫性完全闭塞;造模成功率为90.00%(9/10)。病理结果显示靶HV管腔狭窄、管壁内膜增厚,后者主要成分为增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可用于构建HV阻塞型BCS犬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基亚里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症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毛傲洁 田华捷 +1 位作者 赵瑜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18,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表现繁多,累及多器官功能。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中医运用历史悠久。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木犀草素防治NAFLD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发现木犀草素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表现繁多,累及多器官功能。木犀草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中医运用历史悠久。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木犀草素防治NAFLD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发现木犀草素通过改善脂质代谢、改善糖代谢、改善肠屏障、抗炎、抗氧化、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效延缓NAF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代谢 糖代谢 肠屏障 抗炎 抗氧化 抗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肥胖对纤维化4指数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卓莉莉 瞿欢佳 张秋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54-1360,共7页
背景随着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筛查早期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指南推荐纤维化4(FIB-4)指数作为筛查肝纤维化的指标,但FIB-4指数在筛查早期纤维化时是否受2型糖尿病... 背景随着肥胖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筛查早期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指南推荐纤维化4(FIB-4)指数作为筛查肝纤维化的指标,但FIB-4指数在筛查早期纤维化时是否受2型糖尿病(T2DM)及BMI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评估FIB-4指数筛查早期肝纤维化的有效性是否受T2DM和BMI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23年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经肝穿刺活检诊断为NAFLD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T2DM分为T2DM组和非T2DM组;根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根据肝活检结果分为F0-F1组和F2-F4组。计算FIB-4指数并比较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FIB-4指数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4指数筛查早期肝纤维化的准确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组间AUC差异。结果110例患者中,男74例(67.3%),女36例(32.7%),平均年龄(44.5±12.5)岁。T2DM组35例(31.8%),非T2DM组75例(68.2%);正常组19例(17.3%),超重组37例(33.6%),肥胖组54例(49.1%);F0-F1组70例(63.6%),F2-F4组40例(36.4%)。T2DM组FIB-4指数高于非T2DM组,F0-F1组FIB-4指数低于F2-F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FIB-4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4指数与年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以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FIB-4指数诊断NAFLD的AUC为0.77(95%CI=0.68~0.86,P<0.001),诊断NAFLD合并T2DM的AUC为0.85(95%CI=0.72~0.98,P<0.001),诊断NAFLD非合并T2DM的AUC为0.71(95%CI=0.58~0.84,P=0.006);Delong检验结果显示,T2DM组与非T2DM组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9,P=0.131)。FIB-4指数诊断正常组NAFLD的AUC为0.91(95%CI=0.76~1.00,P=0.029),超重组为0.65(95%CI=0.46~0.83,P=0.125),肥胖组为0.82(95%CI=0.70~0.94,P<0.001);正常组的AUC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7,P=0.042),肥胖组与正常组、超重组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6,P=0.381;Z=1.452,P=0.146)。结论FIB-4指数评估NAFLD患者早期纤维化时,未受到T2DM的影响,但与BMI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肥胖 纤维化4指数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