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以来北方鼓吹乐横吹乐及其南传考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怀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8,共7页
鼓吹乐和横吹乐本是汉代军乐。其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变化,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区别不是绝对的。东汉时鼓吹乐和横吹乐均隶属于黄门鼓吹署,后清商曲和杂舞曲从黄门鼓吹署中独立出来,鼓吹成为短箫铙歌和横吹曲的通名。再后... 鼓吹乐和横吹乐本是汉代军乐。其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变化,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区别不是绝对的。东汉时鼓吹乐和横吹乐均隶属于黄门鼓吹署,后清商曲和杂舞曲从黄门鼓吹署中独立出来,鼓吹成为短箫铙歌和横吹曲的通名。再后来横吹曲又从鼓吹曲中分出,狭义的鼓吹曲便成了短箫铙歌的专称。北方的鼓吹乐和横吹乐,分别在汉代和东晋南渡后就已开始传到南方。虽然鼓吹乐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用于娱乐,但南传之后直至刘宋之前,主要使用于朝廷礼仪活动中,在娱乐场合非常少见。从宋代起,横吹乐也开始用于朝廷正式礼仪,并与鼓吹乐一起成为日常娱乐的重要节目。随着鼓角横吹曲在粱初南传并被采入梁代乐府,鼓吹乐和横吹乐开始对文人拟乐府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门鼓吹 鼓吹乐 横吹乐 娱乐 梁鼓角横吹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仪仗乐队性质的黄门鼓吹 被引量:3
2
作者 陶成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7,86,共9页
鼓吹乐在西汉时期地位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鼓吹乐当时属于宫廷俗乐(黄门倡乐),隶属于少府,只是武宣时期皇帝出行偶尔用之,未能进入国家音乐机构(太常寺乐府)之中。自东汉开始,"黄门鼓吹"作为仪仗乐队开始广泛使用于皇族、王... 鼓吹乐在西汉时期地位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鼓吹乐当时属于宫廷俗乐(黄门倡乐),隶属于少府,只是武宣时期皇帝出行偶尔用之,未能进入国家音乐机构(太常寺乐府)之中。自东汉开始,"黄门鼓吹"作为仪仗乐队开始广泛使用于皇族、王公、将相的道路出行仪仗及赏赐、丧葬仪仗中,大大提高了鼓吹乐曲的实际地位,促使了鼓吹乐曲走向雅正化,并最终使鼓吹乐曲在西晋时期正式进入国家雅乐系统。因此,黄门鼓吹的仪仗乐队应用对鼓吹乐曲的雅正化产生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鼓吹乐曲雅正化完成之后,才会产生自曹魏至隋唐歌颂开国皇帝武功圣德的鼓吹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 仪仗乐队 黄门鼓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鼓吹导引套曲考证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晓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60,共12页
宋代鼓吹导引套曲是以《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为主干曲调"合曲之体例"的套曲组合。宋代鼓吹套曲组合演进主要有三式:一是始于宋太祖时期的《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连用;二是始于宋仁宗的《导引》《六州》《十... 宋代鼓吹导引套曲是以《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为主干曲调"合曲之体例"的套曲组合。宋代鼓吹套曲组合演进主要有三式:一是始于宋太祖时期的《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连用;二是始于宋仁宗的《导引》《六州》《十二时》《奉禋歌》四调四曲;三是始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南郊鼓吹的《六州》《十二时》《奉禋歌》《降仙台》《导引》五调五曲组合,其后南宋皆准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鼓吹 合曲 导引 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卤簿鼓吹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晓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9,共8页
唐代鼓吹有殿庭鼓吹和卤簿鼓吹之分。卤簿是使用鼓吹乐的车驾仪仗 ,故卤簿是鼓吹的重要载体。只有将鼓吹置于卤簿仪仗方阵之中考察 ,才能更准确了解鼓吹。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唐代 卤簿 鼓吹 横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门鼓吹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尚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21,共10页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都属于仪式用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门 黄门鼓吹 四品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