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响应低氮低磷胁迫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腊贵晓 赵玉龙 +5 位作者 代丹丹 余永亮 郭红霞 史贵霞 贾慧 杨铁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33,共14页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目的】对红花质膜H^(+)-ATPase(CtPMA)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及其在响应低氮低磷胁迫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tPM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在低氮低磷胁迫下的响应。【结果】在红花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s(命名为CtPMA1-CtPMA10),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785-958 aa,相对分子质量为85.23-105.52 kD,等电点为5.26-7.91,亚细胞位点预测显示全部位于细胞膜;都含有Cation_ATPase_N结构域、E1_E2 ATPase结构域和HAD-superfamily hydrolase subfamilyⅢA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显示CtPMA基因家族内广泛存在与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相关的调控元件;基因共线性显示全基因组复制和片段复制在Ct PMA基因家族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T-q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表达量显著受到低氮低磷胁迫的诱导,说明CtPMA1和CtPMA7可能与红花根部吸收氮磷的功能密切相关。【结论】红花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0个CtPMA基因,其进化相对保守,在不同的组织部位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当红花遭受低氮低磷胁迫时在根部高表达的CtPMA1和CtPMA7的转录水平显著被诱导,暗示其通过诱导自身转录水平以提高对氮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用来抵御营养等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质膜h+-ATPase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氮胁迫 低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黑鸡、吐鲁番斗鸡A-FABP、H-FABP基因与IMF关联性分析
2
作者 古丽娜·巴克 赵晨名 《家禽科学》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本试验采用FQ-PCR法检测A-FABP、H-FABP基因分别在和田黑鸡、吐鲁番斗鸡心脏、腹脂、胸肌、腿肌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2种基因的表达量与IMF沉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和田黑鸡胸肌、腿肌IMF含量均明显高于吐鲁番斗鸡,且分别高出吐鲁番斗... 本试验采用FQ-PCR法检测A-FABP、H-FABP基因分别在和田黑鸡、吐鲁番斗鸡心脏、腹脂、胸肌、腿肌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2种基因的表达量与IMF沉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和田黑鸡胸肌、腿肌IMF含量均明显高于吐鲁番斗鸡,且分别高出吐鲁番斗鸡20.91%(P<0.01)、14.72%(P<0.05);(2)A-FABP基因在和田黑鸡心脏、胸肌、腿肌中的表达量较吐鲁番斗鸡分别高了11.93%(P<0.05)、7.50%(P>0.05)、20.87%(P<0.01),而腹脂表达量低于吐鲁番斗鸡6.27%(P>0.05);H-FABP基因在和田黑鸡心脏、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量较吐鲁番斗鸡分别高了4.67%(P>0.05)、6.42%(P>0.05)、14.56%(P<0.05);(3)2种品种鸡胸肌、腿肌A-FABP基因的表达与IMF的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H-FABP基因的表达与IMF的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ABP基因 h-FABP基因 和田黑鸡 吐鲁番斗鸡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北京株的分离鉴定及H基因序列分析
3
作者 王颖 于海洋 卢会英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125-132,共8页
为了解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的遗传变异情况,采集北京市某宠物医院疑似犬瘟热发病犬病料,进行CDV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鉴定、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并对H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编码蛋白位点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 为了解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的遗传变异情况,采集北京市某宠物医院疑似犬瘟热发病犬病料,进行CDV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鉴定、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并对H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编码蛋白位点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CDV,分离病原接种Vero细胞可导致典型细胞病变,培养至96 h时病毒滴度为10-4.33TCID50/0.1 mL,特异性强,纯净度高;电镜下呈现典型副黏病毒形态特征,动物回归试验发现100%(5/5)被攻毒犬表现犬瘟热临床症状;H基因长1 824 bp,编码607个氨基酸,与中国流行毒株同源性为97.37%~99.67%,与疫苗株同源性为90.68%~91.12%,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进化树显示,本分离株处于Asia-1型分支,受体结合位点第525、526、529、530、549位氨基酸为Y、D、R、G、Y,有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与疫苗株不完全相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毒力可能较强,与国内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与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提示可能需要调整疫苗株基因型并适当改变当前的接种策略。本研究为犬瘟热防控和疫苗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分离鉴定 h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ossypium RING-H2 finger E3 ligase genes revealed their roles in fiber development,and phytohormone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被引量:6
4
作者 QANMBER Ghulam YU Daoqian +5 位作者 LI Jie WANG Lingling MA Shuya LU Lili YANG Zuoren LI Fugua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8年第1期3-19,共17页
Background: RING H2 finger E3 ligase (RH2FE3) genes encode cysteine rich proteins that mediate E3 ubiquitin ligase activity and degrade target substrates. The roles of these genes in plant responses to phytohormone... Background: RING H2 finger E3 ligase (RH2FE3) genes encode cysteine rich proteins that mediate E3 ubiquitin ligase activity and degrade target substrates. The roles of these genes in plant responses to phytohormones and abiotic stresses are well documented in various species, but their roles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re poorly understood. To date, genome wide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es of Gossypium hirsutum RH2FE3 gene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Methods: We performed computational identification, structur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chromosom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and estimated KJKs values of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Orthologous and paralogous gene pairs were identified by all versus all BLASTP searches. We predicted cis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analyzed microarray data sets to generate heatmap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Tissue specific expression in cotton fiber, and hormonal and abiotic stress responses were determined by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 PCR) analysis.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140 G hirsutum, 80 G. orboreum,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orthologs 89 G. roimondii putative RH2FB genes and their in Arobidopsis and rice. A domain based analysis of the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predicted conserved signature motifs and gene structures.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showed the genes were distributed across all G hirsutum chromosomes, and 60 duplication events (4 tandem and 56 segmental duplications) and 98 orthologs were detected, cis eleme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Microarray data and qRT PCR analyses showed that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almost all the (brassinolide, gibberellic acid (GA), indole 3-acetic acid drought, and salt). dentified genes were up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phytohormones (IAA), and salicylic acid (SA)) and abiotic stresses (cold, heat, Conclusions: The genome wide identific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served domains and gene structures, as well as phylogenetic analysis, cis element prediction, and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and their roles i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nd responses to plant hormones and abiotic stresses are repor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Our finding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genome wide analysis of putative RH2FE3 genes in other specie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phys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search on G hirsutum RH2FE3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hirsutum Upland cotton RING h2 finger E3 ligase Phylogenetic analysis cis elements gene duplication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oresponsive Gene Upregulation by Force Depends on H3K9Demethylation
5
作者 Junwei Chen Jian Sun +1 位作者 Erfan Mohagheghian Ning Wa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4-164,共1页
All living cells in a human body are made of the same DNA molecule but cells in different tissues express different genes and proteins.How the transcription process is controlled and regulated is largely unknown.Speci... All living cells in a human body are made of the same DNA molecule but cells in different tissues express different genes and proteins.How the transcription process is controlled and regulated is largely unknown.Specifically,mechanical forces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o play critical roles in cell and tissue functions.However,what controls force-induced gene transcription is elusive.Recently we have reported that a local surface force transfers from integrins to the cytoskeleton and the link of nucleoskeleton and the cytoskeleton(LINC)into the nucleus and deforms chromatin directly to induce rapid activation of transgene DHFR.Here we show that endogenous mechanoresponsive genes egr-1 and Cav1 are rapidly upregulated and their upregulation depends on stress angles relative to the cell long axis,suggesting direct impact of these genes by force.Demethylation of histone 3 at lysine 9(H3K9)trimethylation(H3K9me3)at nuclear interiors(euchromatin)is necessary for force-induced transcription upregulation.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ce-rapid upregulation of mechanoresponsive genes by force depends on H3K9me3 demethy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UPREGULATION FORCE Depends h3K9 DEMEThY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xpressing the HA Gene of H5N1 Subtype Swine Influenza Virus
6
作者 WU Yun-pu QIAO Chuan-ling +4 位作者 YANG Huan-liang CHEN Yan ZHAN Xiao-guo XIN Xiao-guang CHEN Hua-lan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6-81,共6页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shuttle plasmid pDC315-H5HA-EGFP,the HA gene of A/Swine/Fujian/1/2001(H5N1)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then inserted into adenovirus shuttle plasmid pDC315.A replication-defectiv...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shuttle plasmid pDC315-H5HA-EGFP,the HA gene of A/Swine/Fujian/1/2001(H5N1)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then inserted into adenovirus shuttle plasmid pDC315.A replication-defectiv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xpressing the HA gene(rAd-H5HA-EGFP) was generated by co-transfecting the recombinant shuttle plasmid pDC315-H5HA-EGFP and the genomic plasmid pBHGlox△E1,E3Cre in HEK293 cells.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was confirmed by PCR,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A protein was properly expressed by the rAd-H5HA-EGFP in HEK293 cells and had natural biological activities.The TCID<sub>50</sub> of the rAd-H5HA- EGFP was assessed to be 2.26×10<sup>10</sup>/mL after propagation and purification.Immunization of BALB/ c mice indicated that rAd-H5HA-EGFP induced HI antibodies and protected mice from replication of the challenge virus in their lu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ne influenza virus h5N1 subtype hA gen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A2:c.2T>C和HBA2:c.2delT两例罕见突变引起血红蛋白H病家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秋华 陈杏园 +4 位作者 唐宁 严提珍 黄钧 钟青燕 罗世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0-524,共5页
目的:分别对HBA2:c.2T>C和HBA2:c.2delT两种罕见HBA2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复合东南亚型α-地贫的血红蛋白H病病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了解HBA2:c.2T>C和HBA2:c.2delT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 目的:分别对HBA2:c.2T>C和HBA2:c.2delT两种罕见HBA2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复合东南亚型α-地贫的血红蛋白H病病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了解HBA2:c.2T>C和HBA2:c.2delT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及毛细管电泳血红蛋白分析,缺口PCR(Gap-PCR)、反向点杂交法(RDB)检测ɑ-地贫基因常见类型突变,Sanger测序法对HBA1和HBA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两个先证者基因型分别为--SEA/αα复合HBA2:c.2T>C和--SEA/αα复合HBA2:c.2delT,家系成员中检出HBA2:c.2T>C/WT和HBA2:c.2delT/WT,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论:HBA2:c.2T>C和HBA2:c.2delT为杂合突变时机体可出现静止型α-地贫的表型,当其复合轻型α-地贫时可使机体出现血红蛋白H病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珠蛋白基因 hBA2:c.2T>C hBA2:c.2delT 血红蛋白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莴苣F6′H家族基因鉴定及其与鲜切莴苣褐变的关系初探
8
作者 梁园丽 帅良 +6 位作者 何纯锋 林德胜 殷菲胧 刘云芬 何妹英 蔡文 廖玲燕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5,共9页
为深入探究阿魏酰-CoA-6′-羟化酶(feruloyl-CoA 6′-hydroxylase, 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通过Blastp结合结构域筛选的方法从茎莴苣基因组中搜索鉴定F6′H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褐变过程中的表... 为深入探究阿魏酰-CoA-6′-羟化酶(feruloyl-CoA 6′-hydroxylase, 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通过Blastp结合结构域筛选的方法从茎莴苣基因组中搜索鉴定F6′H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褐变过程中的表达分析,同时测定了鲜切莴苣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1个茎莴苣F6′Hs基因,其编码蛋白均为定位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氨基酸数在181~840个之间,分子量在20.74~93.35 kDa之间,等电点在5.16~8.36之间,脂肪系数在82.28~102.98之间,不稳定指数为26.13~55.39。鲜切莴苣贮藏过程中LsF6′H9基因明显上调表达,LsF6′H3和LsF6′H11在贮藏4~6 d上调表达,其余基因下调表达或变化较小;褐变度逐渐升高,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贮藏6 d时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含量与褐变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酚类的积累可能是导致鲜切莴苣发生褐变的重要因素;褐变度及总酚含量均与LsF6′H1、LsF6′H2、LsF6′H3、LsF6′H4、LsF6′H9、LsF6′H10和LsF6′H1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特别是总酚含量与LsF6′H9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褐变度与LsF6′H9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LsF6′H9可能在鲜切莴苣褐变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莴苣 F6′h 鲜切褐变 基因表达 总酚含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TRX-h5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9
作者 穆秀杰 张林林 韩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16,共6页
硫氧还蛋白(TRX-h)是一类催化二硫键还原的小分子蛋白,在调控氧化应激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硫氧还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文章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umbia(Col-0)为研究材料,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 硫氧还蛋白(TRX-h)是一类催化二硫键还原的小分子蛋白,在调控氧化应激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硫氧还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文章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umbia(Col-0)为研究材料,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获得TRX-h5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体外构建pET28a(+)-TRX-h5及pET28a(+)-TRX-h5M(第39位和第42位半胱氨酸位点突变)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诱导后经镍柱纯化得到带有6个His标签的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到14 kDa处的目的条带,与理论值预测一致。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TRX-h5基因编码11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3122.32,理论等电点为5.19,该蛋白的不稳定参数为26.74,属于稳定性蛋白。点突变分析发现,TRX-h5的第39位和第42位半胱氨酸位点决定了该蛋白的催化活性,为进一步探究TRX-h5的蛋白功能和高等植物氧化还原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X-h5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S蛋白对泰国伯克霍尔德菌毒力作用的初探
10
作者 卫蕾蕾 莫非 +1 位作者 王春燕 鲁卫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81-2587,共7页
目的 构建泰国伯克霍尔德菌BPM的hns基因过表达菌株,探究hns基因过表达对细菌生长、运动、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hns基因03253和05307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TAC-Cm上,获得重组载体pTAC-03253和pTAC-05307;将两... 目的 构建泰国伯克霍尔德菌BPM的hns基因过表达菌株,探究hns基因过表达对细菌生长、运动、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hns基因03253和05307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TAC-Cm上,获得重组载体pTAC-03253和pTAC-05307;将两种质粒分别电转至BPM感受态菌株中获得重组菌株,对其生长、运动、生物被膜和药物敏感性的表型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获得hns基因过表达菌株;和野生株BPM相比,hns基因过表达菌株的生长和运动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对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敏感性下降。结论 H-NS蛋白在泰国伯克霍尔德菌BPM毒力和耐药性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成为泰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诊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伯克霍尔德菌 h-NS蛋白 基因过表达 生物被膜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年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流行及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曹蓝 鲁恩洁 +4 位作者 陈艺韵 马钰 李魁彪 陆剑云 狄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9-904,921,共7页
目的对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变异和进化分析,为H3N2流感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17年1月-2018年9月流感监测标本进行H3N2病毒检测和分离,并对HA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变异和进化特点。结果所监测... 目的对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变异和进化分析,为H3N2流感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17年1月-2018年9月流感监测标本进行H3N2病毒检测和分离,并对HA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变异和进化特点。结果所监测的8 535份标本中,检出H3N2流感阳性标本386份,阳性率为4.52%。对其中16株分离株H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同年度疫苗推荐株A/Hong Kong/4801/2014相比,2017年广州H3N2病毒A 区抗原位点变异频率较高,多发生于140位、144位和150位,其中有7株病毒发生新抗原漂移,变异毒株占比43.75%。受体结合位点变异主要发生在前壁,位于T131K位和T135K(N)位。糖基化位点变异同样多发生于A区抗原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前壁。2017年广州H3N2流感病毒均位于3C.2a分支,但分支内又进一步进化形成3个不同的小流行分支,包括3C.2a1分支,以及与2016年北京、2017年美国分离株亲缘相近的另外两个小分支。结论 2017年广州H3N2流感病毒HA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表现遗传多态性,特别是在抗原性上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异。在基因进化上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呈现多分支进化特点。因此有必要密切监测流行毒株的进化趋势,以期及时对疫苗株的匹配性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流感病毒 血凝素 基因变异 基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谢佳新 殷建华 +5 位作者 李淑华 鹿文英 韩一芳 韩磊 张宏伟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别比较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时期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76~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7株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同源性较低。不同种属间A/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98和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欧洲及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要抗原位点与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相近,与欧洲和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人类流感病毒疫苗株相比变化较大。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可能是北美地区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长期进化并与该地区人A/H1N1流感病毒部分基因片段重排的结果,对人H1N1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可能并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进化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资海荣 郭艳 +5 位作者 邓斐 余慧燕 王慎骄 汤奋扬 祁贤 卫平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22,共11页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按照流感样病例定义,收集江苏省各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培...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按照流感样病例定义,收集江苏省各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培养及亚型鉴定。选取2013年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株甲型H1N1(09pdm)阳性毒株,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A、NA基因,测序并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 :14株分离毒株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6.5%~98.0%。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8.9%和97.0%~98.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4株分离株HA和NA基因分属于不同的进化谱系。分子特征表现为HA氨基酸序列出现D114N、K300E、E516K的变异,NA分子特征表现为N44S位点变异。从2013年左右开始甲型H1N1(09pdm)流感基因多样性增加;通过FEL模型得到一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310,一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通过REL模型得到9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179、180、239、301、303、310、311、312、313(含位点310),5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23、52、287、374(含位点4)。HA蛋白具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7个位于HA1上,2个位于HA2上;NA蛋白共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14株分离毒株在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辅助位点上均未发现变异。结论:2013年江苏省甲型H1N1(09pdm)流感HA、NA基因变异加快,遗传多样性增加,未来的遗传进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09pdm)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11个猪种H-FABP基因PCR-RFLP的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桢 曹红鹤 +4 位作者 储明星 李宏滨 马月辉 郑友民 周忠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本文利用PCR RFLP技术对五指山猪、沂蒙黑猪、汉江黑猪、莱芜猪、香猪、民猪、成华猪、内江猪、二花脸猪、巴马香猪和大白猪11个猪种共420头猪的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 端上游区(HinfI RFLP)和第二内含子内(HinfI RFLP、HaeⅢ RFLP... 本文利用PCR RFLP技术对五指山猪、沂蒙黑猪、汉江黑猪、莱芜猪、香猪、民猪、成华猪、内江猪、二花脸猪、巴马香猪和大白猪11个猪种共420头猪的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 端上游区(HinfI RFLP)和第二内含子内(HinfI RFLP、HaeⅢ RFLP)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5′ 端上游区的HinfI RFLP位点上,所有的品种都有变异,但沂蒙黑猪和大白猪只有两种基因型(HH、Hh);(2)在第二内含子内的HinfI RFLP位点上,二花脸只有BB基因型,而其它品种都表现出多态性;(3)在第二内含子内的HaeⅢ RFLP位点上,只在五指山猪、香猪和大白猪中发现有多态性存在,等位基因D的频率分别为0 86,0 98和0 68,其余8个猪种均表现为D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外国 品种 h—FABP基因 PCR—RFLP 心脏脂肪酸 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猪种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51
15
作者 张桂香 曹红鹤 +2 位作者 王立贤 李宏滨 郑友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3,共4页
以 8个中国地方猪种和引进品种大白猪共 40 9头猪为实验动物 ,利用PCR RFLP技术研究了H FABP基因的 5’ 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内的遗传变异。结果在 9个品种的 5’ 上游区中都验证了一个HinfⅠ RFLP ,变异的酶切位点在 132 2位 ,等位基因... 以 8个中国地方猪种和引进品种大白猪共 40 9头猪为实验动物 ,利用PCR RFLP技术研究了H FABP基因的 5’ 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内的遗传变异。结果在 9个品种的 5’ 上游区中都验证了一个HinfⅠ RFLP ,变异的酶切位点在 132 2位 ,等位基因H ,在皖南花猪 ,二花脸猪 ,金华猪 ,小梅山猪 ,滇南小耳猪 ,香猪 ,荣昌猪 ,北京黑猪和大白猪中的频率分别为 0 36 ,0 34 ,0 6 0 ,0 6 6 ,0 80 ,0 73,0 76 ,0 70和 0 90。大白猪和滇南小耳猪的HinfⅠ RFLP的基因型分布相似 ,二者分别与其它 7个猪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 ;皖南花猪和二花脸猪相近 ,二者与另外 7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第二内含子中 ,验证了一个HaeⅢ RFLP ,该多态性只出现在皖南花猪和大白猪中 ,等位基因D的频率分别为 0 99和 0 6 1。另外 ,发现一个新的多态HinfⅠ 酶切位点 ,测序结果表明 ,该多态位点的产生是由于 1970位碱基C突变为T造成的。该多态位点只在皖南花猪和大白猪中出现 ,等位基因B的频率在两品种中分别为 0 86和 0 5 8。在所有测定的猪种中 ,都没有发现MspⅠ RF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上游区 遗传变异 h-FABP基因 PCR-RFLP 第二内含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N1猪流感广东株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永浩 姚学萍 +3 位作者 李海燕 赵有淑 杨焕良 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用RT- PCR方法扩增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 A/Swine/GuangDong/711/2001 HA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全长 1 771 bp,共编码 579 个氨基酸。A/Swine/GuangDong/711/2001H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 8 个糖基化... 用RT- PCR方法扩增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 A/Swine/GuangDong/711/2001 HA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全长 1 771 bp,共编码 579 个氨基酸。A/Swine/GuangDong/711/2001H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 8 个糖基化位点,5 个位于 HA1 基因的第 27、28、40、104 和 287 位点,3 个位于HA2基因的21、153和213位点。与H1N1亚型猪流感经典毒株比较后发现,血凝素糖基化位点并不是高度保守的。将A/Swine/GuangDong/711/2001与自GenBank读取的1918年人流感毒株 A/South Carolina/1/18、1991 年人流感毒株A/MD/12/91和1997年猪流感毒株 A/Swine/Wisconsin/238/97 等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A/Swine/GuangDong/711/2001与A/South Carolina/1/18、A/MD/12/91和 A/Swine/Wisconsin/238/97 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3. 9%、94. 7%和 93. 9%。从系统发生树来看, A/Swine/GuangDong/711/2001 与 A/SouthCarolina/1/18和A/Swine/Wisconsin/238/97的亲缘关系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A基因 位点 毒株 广东株 l基因 序列分析 人流感 血凝素基因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KMI/99(H9N2)HA和NA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郭霄峰 廖明 辛朝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研究分别以自行设计的一对简并引物和另一对普通引物 ,经RT PCR ,一次性成功地扩增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xi/KMI/99(H9N2 )HA全长基因cDNA和NA全长基因cDNA ,并将它们克隆于 pGEM TEasy的T T窗口。首次报道了该毒株的HA全基因和NA... 研究分别以自行设计的一对简并引物和另一对普通引物 ,经RT PCR ,一次性成功地扩增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xi/KMI/99(H9N2 )HA全长基因cDNA和NA全长基因cDNA ,并将它们克隆于 pGEM TEasy的T T窗口。首次报道了该毒株的HA全基因和NA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测序结果显示 ,该毒株的HA基因全长为 16 83bp ,编码 5 6 0个氨基酸。NA全长为 1398bp ,编码 46 6个氨基酸残基。研究发现其HAI羧基端的分子特征是 :R S S R。从分子水平推论 :A/Chicken/Guangxi/KMI/99(H9N2 )属于非高致病力毒株。研究还发现NA蛋白于 6 3— 6 5位缺失了T、E、I三个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hA基因 NA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Goose/Guangdong/3/96(H5N1)H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贾永清 陈化兰 +4 位作者 邓国华 唐秀英 田国斌 于康震 刘保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RT_PCR技术,以A/Goose/Guangdong/3/96(H5N1)RNA为模板,扩增了1.73kb 的HA 全基因cDNA。将HAcDNA克隆后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1728 个核苷酸片段包含了完整的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和上下游引物序列、蛋白质合成的... 采用RT_PCR技术,以A/Goose/Guangdong/3/96(H5N1)RNA为模板,扩增了1.73kb 的HA 全基因cDNA。将HAcDNA克隆后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1728 个核苷酸片段包含了完整的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和上下游引物序列、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Goose/Guangdong/3/96(H5N1) 与A/Goose/Guangdong/1/96(H5N1)有11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9.4% ;与A/HongKong/156/97(H5N1) 有25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8.6 % ;与A/Chicken/HongKong/258/97 (H5N1) 有30 个核苷酸差异,同源率98.3% ;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依次分别为99 .2 % 、98.6% 和98.1% 。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HA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也完全一致,各有5 个碱性氨基酸插入。这说明上述4 个流感病毒分离株可能来自同一个祖先,具有相同的毒力和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A 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H-FABP基因多态片段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曹红鹤 张桂香 +2 位作者 王立贤 李宏滨 郑友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利用PCR RFLP方法在猪H FABP基因内确定了 3个变异酶切位点 ,分别为 5′ -上游区HinfI RFLP、内含子 2的HaeIII RFLP和HinfI RFLP(HinfI和HinfI 代表不同区域的HinfI酶切反应 )。对每个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5′ -上游... 利用PCR RFLP方法在猪H FABP基因内确定了 3个变异酶切位点 ,分别为 5′ -上游区HinfI RFLP、内含子 2的HaeIII RFLP和HinfI RFLP(HinfI和HinfI 代表不同区域的HinfI酶切反应 )。对每个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5′ -上游区HinfI RFLP是由于 132 4位的碱基T→C的突变引起 ;在内含子 2中 ,HaeIII RFLP变异酶切位点在 1811位 ,发生了C到G的突变 ;HinfI RFLP是由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ABP基因 序列分析 脂肪沉积 基因位点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0年山东省H3N2流感病毒抗原性及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巨龙 吕健 +4 位作者 寇增强 宋绍霞 孙林 何玉洁 刘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0-915,共6页
目的了解2019-2020年流感监测年度山东省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遗传进化规律与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用免疫雪貂后的抗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对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山东省分离的40株H3N2亚... 目的了解2019-2020年流感监测年度山东省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遗传进化规律与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用免疫雪貂后的抗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对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山东省分离的40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并对其中19株待检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检测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中仅仅35%(14/40)与疫苗株A/Kansas/14/2017抗原性类似。系统进化树显示,19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在进化树上全部属于3C.2a分支,与处于3C.3a分支的疫苗株A/Kansas/14/2017亲缘关系较远;与疫苗株相比,所有待检毒株A抗原决定簇有3个位点,B抗原决定簇有2个位点发生改变;受体结合位点均发生T135K位和S137F位变异;19株分离株全部发生133位糖基化位点缺失。结论抗原性分析及H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WHO推荐的2019—2020年疫苗株保护效果有可能不理想。应继续密切关注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与基因变异情况,为流感病毒疫苗株推荐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流感病毒 血凝素 抗原性 基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