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im-3/aletin-9信号通路探究三仁汤对Hp相关性脾胃湿热证胃炎症状改善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望 田生望 +1 位作者 贺单 陶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4-491,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三仁汤通过Tim-3/Galectin-9信号途径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HAG)脾胃湿热证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联疗法组(奥美拉唑2 mg/kg+阿莫西林100 m...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三仁汤通过Tim-3/Galectin-9信号途径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HAG)脾胃湿热证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联疗法组(奥美拉唑2 mg/kg+阿莫西林100 mg/kg+克拉霉素50 mg/kg+胶体果胶铋胶囊35 mg/kg)、三仁汤低剂量组(3 g/kg)、三仁汤中剂量组(7.5 g/kg)、三仁汤高剂量组(15 g/kg),每组12只。采用复合因素(劳倦+饮食+苦寒药+环境+生物因子(Hp菌液))构建HAG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并按组别持续给药21 d。实验中观察大鼠的基本状况;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Hp定植;利用HE染色观察胃黏膜炎症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TNF-α、IL-4、IL-10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F4/80^(+)CD86^(+)和F4/80^(+)CD206^(+)亚型;RT-qPCR检测胃黏膜组织MCP-1、CD80、CD86、IL-4、CD206、CD16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m-3、Galectin-9蛋白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较空白组明显损伤,且Hp定植率、血清IFN-γ和TNF-α、胃黏膜组织CD68、Tim-3、Galectin-9蛋白表达及MCP-1、CD80、CD86、CD163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三仁汤高剂量干预显著改善了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显著降低了Hp定植率,并抑制了血清IFN-γ和TNF-α、胃黏膜组织CD68、Tim-3、Galectin-9蛋白表达、胃黏膜组织MCP-1、CD80、CD86、CD163mRNA表达(P<0.05)。结论三仁汤对大鼠HAG脾胃湿热证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可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胃黏膜巨噬细胞的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im-3/Galectin-9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三仁汤 Tim-3/Galectin-9通路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Lung Cancer: New Insigh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被引量:9
2
作者 Ileana GONZALEZ Paulina ARAYA Armando ROJAS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8-662,共5页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s an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functional dyspepsia, peptic ulceratio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s an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functional dyspepsia, peptic ulceratio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nd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H. pylori has very high rates of infection in human populations,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over 50%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is infected. Recently, certain extra-gastric manifestations, link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Noteworthy,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s support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H. pylori infection with lung cancer. The present review intend to highlight not only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s supporting this association, but also some missed points,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to validate this emerging asso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幽门螺杆菌hp0169基因三维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玲辉 李娜 +5 位作者 尹晓燕 王晓凌 胡亚平 刘威 费瑞 田新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 hp0169基因并进行晶体学研究,分析其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方法:由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Hp NCTC26695菌株hp0169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重组胶原蛋白酶(HpPrtC)蛋白理化性质,SOPMA和DNASt...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 hp0169基因并进行晶体学研究,分析其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方法:由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Hp NCTC26695菌株hp0169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重组胶原蛋白酶(HpPrtC)蛋白理化性质,SOPMA和DNAStrar软件预测HpPrtC蛋白二级结构特征,SWISS-MOPEL软件构建HpPrtC蛋白三维结构,IEDB和ABCpred软件预测HpPrtC蛋白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SYFPEITHI网站预测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专家库(EP)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预测HpPrtC蛋白可结晶性。原核表达HpPrtC重组蛋白,经Ni^(2+)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技术纯化蛋白,结晶试剂盒筛选HpPrtC的结晶条件。结果:hp0169基因共包含1 269个碱基配对,编码蛋白全长42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64,相对分子质量为47 300。HpPrtC蛋白为亲水性、可溶性蛋白。HpPrtC蛋白α螺旋的氨基酸数量占全部氨基酸数量百分率为35.78%,β片层为18.72%,β转角为6.87%,无规则卷曲为38.63%。抗原表位分析,HpPrtC蛋白含有B淋巴细胞的5个优势线性表位和3个构象表位及多个T淋巴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同源建模,HpPrtC蛋白呈二聚体,单体由β折叠围成桶状结构,周围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围绕。HpPrtC蛋白为中等难度结晶,且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在0.2 mol·L^(-1)氯化镁、 0.1 mo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3.4 mol·L^(-1)己二醇和pH 8.5条件下出现细小成簇的针状晶体。结论:HpPrtC是一种亲水型蛋白,呈二聚体构造,在适宜条件下呈细小成簇针状晶体,其具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可作为Hp疫苗设计的抗原,用于构建多价融合疫苗或多表位疫苗,本研究结果为Hp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p0169基因 抗原表位 蛋白结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阳性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莹 章宸一瑜 靳兰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该院(门诊诊治)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患...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该院(门诊诊治)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患者120例,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中药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15 d),中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化湿养胃方治疗(28 d)。治疗后,评估病患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Hp转阴率和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AS-17),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联合组治疗和有效率和Hp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GⅠ、GAS-17值均升高,中医证候积分、PGⅡ、ET-1、IL-8、TNF-α、IL-23值均降低;且中药联合组PGⅠ、GAS-17值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PGⅡ、ET-1、IL-8、TNF-α、IL-23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养胃方可以促进Hp转阴,改善胃功能和胃黏膜病理情况,进而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脾虚湿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积分 幽门螺杆菌 转阴率 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水 王瑞 +1 位作者 张丹丹 路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9-2236,共8页
目的探讨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 目的探讨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手术的1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血清CST4及HP抗体分型检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血清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表达的胃癌患者手术后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曲线比较血清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表达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CST4、HPI型及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更深,更易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更高(P<0.05),同时CST4阳性表达患者肿瘤更易发生脉管和神经侵犯(P<0.05),HPI型阳性表达患者肿瘤多发生于贲门、胃底部,且肿瘤直径较大、更易侵犯脉管(P<0.05),而HER2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多发生高中分化肿瘤(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血清CST4、HPI型及HER2表达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80、0.676、0.611和0.872(P<0.05),诊断胃癌TNM分期的AUC分别为0.762、0.635、0.613和0.801(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各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ST4、HPI型及HER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血清CST4、HPI型和HER2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重要预测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 病理分期 胃癌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傅瑶 郭澄 +1 位作者 梁芳 钱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西医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西医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功能、炎症因子、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62/64),远高于对照组的82.81%(5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胀满不适、胃脘灼热、嗳气反酸、口苦口干四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I(Pepsinogen Ⅰ,PG Ⅰ)、胃蛋白酶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受体(Gastrin receptor,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为90.63%(5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48/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胀满不适等症状,同时调节胃蛋白酶水平,减轻炎症因子刺激作用,促进胃黏膜功能恢复,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西医四联疗法 胃黏膜功能 幽门螺杆菌 炎症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p27、CyclinD1、MMP-9蛋白和相关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赵剑 戴敏 +1 位作者 孙燃 许亚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90-2897,共8页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GC)组织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116例GC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Hp...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GC)组织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116例GC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分别为76、40例,Hp阳性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又分为良好预后组、不良预后组,分别为56、20例。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各组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490-3p、miR-146a表达,分析癌组织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490-3p、miR-146a表达与Hp阳性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分析Hp阳性GC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结果 GC组织p27蛋白和miR-490-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Hp阳性组癌组织p27蛋白和miR-490-3p表达低于Hp阴性组,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Hp阴性组(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Hp阳性GC患者癌组织p27蛋白、miR-490-3p表达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与良好预后组相比,不良预后组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占比及癌组织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表达较高,而癌组织p27、miR-490-3p表达较低(P<0.05)。Ⅲ~Ⅳ期、p27蛋白低表达、MMP-9蛋白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均为Hp阳性GC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Hp阳性GC不良预后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4,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6.79%。结论 p27、CyclinD1、MMP-9蛋白和miR-146a、miR-490-3p在Hp阳性GC患者中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Ⅲ~Ⅳ期、p27蛋白、miR-490-3p低表达、MMP-9蛋白高表达为Hp阳性GC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p阳性GC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2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小核糖核酸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朴饮加减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辛 吕文亮 +5 位作者 张思依 张平 周姝含 刘之义 毛宁峰 刘雪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238,共9页
目的: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小鼠胆汁酸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病理模型组、连朴饮加减方组、抗生素四联组、联合观察组。以0.3 mL药物连续干预14 d,生理盐水组和病理模... 目的: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小鼠胆汁酸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病理模型组、连朴饮加减方组、抗生素四联组、联合观察组。以0.3 mL药物连续干预14 d,生理盐水组和病理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朴饮加减方组给予0.5 g/mL连朴饮加减方;抗生素四联组给予四联药物的生理盐水溶液;联合观察组给予含有四联药物的连朴饮加减方溶液。干预后以胃黏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观察上皮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胆囊胆汁酸。结果:连朴饮加减方治疗后胃黏膜上皮细胞结构相对清晰完整,腺体排列较为均匀整齐,可预防球形变耐药现象。与病理模型组比较,连朴饮加减方组TNF-α水平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抗生素四联组有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石胆酸(TL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共5种胆汁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朴饮加减方组仅有THDCA。结论:连朴饮加减方在小鼠体内可降低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与四联疗法比较,在维持胆汁酸生理稳态上具有优势,TLCA、GUDCA可作为药效的判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朴饮 克拉霉素耐药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胆汁酸 代谢组学 幽门螺杆菌 球形变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诱导胃部炎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顾晓 邢莹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产生胃部感染、定植以及促使宿主细胞发生炎癌转化等的关键外分泌毒素发挥功能,感染CagA阳性菌株的患者相比于CagA阴性菌株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患肿瘤的概率。本文基于前期研究,从毒力蛋白CagA的递送方式、生物活性、免疫调控以及相关分子机制层面对Hp感染所诱导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CAGA 炎癌转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Ⅰ、PG Ⅱ、G-17和Hp IgG抗体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价值 被引量:75
10
作者 魏华 张蕾蕾 +1 位作者 李艳 索智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 Ig G)抗体筛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胃部不适来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 Ig G)抗体筛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胃部不适来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及Hp Ig G抗体阳性检出率。结果:胃癌组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胃癌组G-17水平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三组间Hp Ig G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差别,胃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患者的PGⅠ和PGⅡ水平低于未感染Hp者,而G-17水平高于未感染Hp者;胃癌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与年龄、病理分期和转移显著负相关,与分化程度显著正相关,而G-17水平及Hp Ig G抗体阳性率与年龄、病理分期和转移显著正相关,而与分化程度显著负相关。结论:PGⅠ、PGⅡ和Hp Ig G抗体筛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而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更好,G-17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远远好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且PGⅠ、PGⅡ、G-17水平及Hp Ig G抗体阳性检出率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查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诊断高危Hp相关性胃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林 路荣 +1 位作者 陈莹 郭文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04例病例资料,另选择同期收...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304例病例资料,另选择同期收治入院的122例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分为浅表性胃炎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2例)及156例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 3C尿素呼气试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及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Ⅱ(PGⅡ)及Hp-IgG进行定量及定性诊断,并对比3种指标的单项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4组受检者对比,血清PG I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浅表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Ⅱ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癌组、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相比,Hp-IgG阳性率分别为胃癌组90.7%,浅表性胃炎组45.6%,萎缩性胃炎组52.5%,胃癌组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而癌前病变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就诊断效能而言,幽门螺杆菌联合胃蛋白酶原诊断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Hp-IgG、P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筛查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价值,具有变化显著,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等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 高危hp相关性胃癌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多酚类儿茶素化合物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坤豪 代爽 +1 位作者 席康博 王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分别达到17.06、22.59 mm,用最小抑菌浓度处理幽门螺杆菌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μg/mL,用4倍最小抑菌浓度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处理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胞膜通透性分别增加0.68、0.82倍,内容物泄露分别增加0.47、0.48倍,脲酶活力分别降低39%、38%。结果表明,沙棘多酚化合物,特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酚 幽门螺杆菌 儿茶素 抑菌活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间关系的有序资料分析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咏文 王润田 孙晓武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卡方检验和有序分类资料分析的比例比数、连续比和相邻比方法,估计了相邻比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 χ2=1711(P=0004);正常、B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卡方检验和有序分类资料分析的比例比数、连续比和相邻比方法,估计了相邻比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 χ2=1711(P=0004);正常、B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相邻类别比数比分别为3373、1050、0952、0534和0762。结论 胃癌及癌前病变与Hp感染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序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经ROS通路激活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和IL-18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翔 何跃平 +5 位作者 刘胜 罗晶晶 刘硕 张紫柔 姚雯 张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NLRP3炎症复合体活化的影响及活性氧(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THP-1细胞与H.pylori SS1共孵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胞内ROS的产...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NLRP3炎症复合体活化的影响及活性氧(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THP-1细胞与H.pylori SS1共孵育,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胞内ROS的产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NLRP3、caspase-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1活性亚单位p10的表达;检测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及NLRP3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预处理细胞后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H.pylori SS1能以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THP-1细胞产生IL-1β、IL-18和胞内ROS;H.pylori SS1刺激能使THP-1细胞NLRP3和caspase-1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NAC及NLRP3-siRNA预处理THP-1细胞能显著降低H.pylori SS1诱导的NLRP3炎症复合体相关成份的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H.pylori SS1株通过ROS途径激活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和IL-18,这可能与机体的先天免疫防御及细菌的致病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活性氧 NLRP3 炎症复合体 IL-1Β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hpa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韦锟 邹全明 井申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以HpNCTC11637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hpaA基因,亚克隆至pMD18 T载体中,目的基因经酶切纯化后插入pTCAE,转化E.coliDH5α,酶切并测序鉴定正 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T hpa...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以HpNCTC11637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hpaA基因,亚克隆至pMD18 T载体中,目的基因经酶切纯化后插入pTCAE,转化E.coliDH5α,酶切并测序鉴定正 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T hpaA。电穿孔法将pT hpaA转染CHO细胞,Westernblot检测HpaA蛋白的表达。结果 克隆重组 得到pT hpaA,将pT hpaA电穿孔法转染CHO后,培养上清经Western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量为30000条带处出现特异性抗 原抗体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幽门螺杆菌hpaA真核表达质粒,体外CHO细胞转染和Westernblot实验证实了HpaA蛋 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hpAA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Hp感染与细胞凋亡和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房殿春 杨仕明 赵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探讨Hp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原位观察和比较Hp根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 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探讨Hp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原位观察和比较Hp根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as抗原表达变化。结果 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 12 .78% ,明显高于Hp阴性者 (3 .63 % ,P <0 .0 1) ;Hp根除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 (4.3 7%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12 .46% ,P <0 .0 1) ,而持续阳性者凋亡指数无明显降低。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Fas抗原表达率为 67.92 % ,高于Hp阴性者 (45 .0 0 % ) ;Fas抗原表达阳性的Hp阳性患者在Hp根除后Fas抗原细胞密度显著减少 (P <0 .0 1) ,而Hp未被根除者Fas抗原表达阳性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这可能是Hp参与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Hp感染可促进Fas抗原表达增加 ,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凋亡 胃粘膜 FA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临床株粘附素Hpa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在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利先 杨致邦 +1 位作者 林珊珊 刘淼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临床株粘附素 (HpaA)的重组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蛋白 ,探讨重组蛋白作为Hp抗原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PCR方法从幽门螺杆菌临床株DNA中扩增HpaA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临床株粘附素 (HpaA)的重组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蛋白 ,探讨重组蛋白作为Hp抗原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PCR方法从幽门螺杆菌临床株DNA中扩增HpaA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经纯化和Westernblot鉴定后 ,作为Hp抗原 ,ELISA法对 10 0例临床标本进行相应抗体检测 ,并与细菌培养、组织学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来评价其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经酶切、测序分析插入的基因片段全长 783bp ,与基因文库中的粘附素基因同源性达 98 87%。表达蛋白经SDS -PAGE分析 ,相对分子量 (Mr)约为 300 0 0 ,可溶性表达占全菌的 4 1 6 7%以上 ,经亲和层析后可获得纯度为 90 %以上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证实了其免疫反应性。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检测结果显示细菌培养、组织学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和HpaA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10 0 0 %和 80 9% ;10 0 0 % ;和 90 5 % ;90 5 %和 85 8% ;93 3%和 85 9% ,相差不多。结论 HpaA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 ,作为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有望成为Hp新的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粘附素 hpAA基因 克隆 表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对比研究 被引量:82
18
作者 陈元鸿 王婉梅 +1 位作者 王皓 李红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52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52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奥美拉唑组(52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和第2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34.6%和59.6%,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7.3%和38.5%(P<0.05)。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和88.5%,Hp根除率分别为88.5%和82.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安全有效,腹痛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bcl-2、c-myc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歌 周长玉 +2 位作者 林种玉 侯治富 杨绍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29例肠上皮化生、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浅表...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29例肠上皮化生、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PCR/SSCP测定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Hp阳性由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确定。结果:胃癌组Hp阳性41例,阴性19例。在胃癌组织中p53、bcl-2、c-myc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38例(63.3%)、38例(63.3%)、18例(30.0%)。p53、c-myc基因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bcl-2、c-myc基因表达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但bcl-2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每一种病变类型Hp阳性组p53、bcl-2、c-myc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抑癌基因p53第5~8外显子突变,癌基因c-myc、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增加,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癌前病变 胃癌 hp感染 基因表达 p53 BCL-2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其免疫保护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勇 龚燕锋 +4 位作者 周南进 陈江 周小江 吕农华 王崇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9组:①空白对照组:PBS溶液;②壳聚糖酸溶液组;③壳聚糖颗粒组;④Hp抗原组;⑤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⑥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⑦Hp抗原+CT组;⑧Hp抗原+...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9组:①空白对照组:PBS溶液;②壳聚糖酸溶液组;③壳聚糖颗粒组;④Hp抗原组;⑤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⑥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⑦Hp抗原+CT组;⑧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CT组;⑨Hp抗原+壳聚糖颗粒+CT组,各组于第0、7、14、21d灌胃各免疫1次,免疫后4周给予1×1012CFU/L的SS1Hp菌液每只0.5mL进行攻击,隔日1次,共2次。4周后,采用定量Hp培养和病理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胃黏膜内Hp感染。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IgG1、IgG2a及唾液和胃黏膜内抗HpIgA,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内分泌型IgA(sIgA)。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显著高于单纯Hp抗原组及其它不含Hp抗原组(P<0.01或P<0.05),同时以CT+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保护率为84.62%、85.71%,其Hp的定植评分显著低于无佐剂组及以CT为佐剂组(P<0.01,P<0.05)。②含佐剂的Hp疫苗所诱导产生的Hp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佐剂组(P<0.01,P<0.05),而以CT+壳聚糖为佐剂组所产生的抗HpIgG水平显著高于仅以CT或壳聚糖为佐剂组(P<0.05)。③胃黏膜内sIgA及特异性抗HpIgA水平在壳聚糖为佐剂组与以CT为佐剂组无差别(P>0.05),显著高于无佐剂组,而壳聚糖与CT联合应用组显著高于单以CT为佐剂组(P<0.01,P<0.05)。结论: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对Hp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可成功诱导黏膜局部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壳聚糖 疫苗 佐剂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