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州市冬季典型重污染过程及成因分析
1
作者 李晓宇 张英磊 范光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85-192,213,共9页
以河北省定州市2019年12月6-17日的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例,运用特征雷达图、HYSPLIT-4后向轨迹模型、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污染特征、污染成因、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河北省定州市2019年12月6-17日的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例,运用特征雷达图、HYSPLIT-4后向轨迹模型、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污染特征、污染成因、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污染过程,静稳、高湿、逆温及边界层较低的不利气象条件是外因,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导致污染加重。随着湿度的增大,PM_(2.5)/PM_(10)向50%~100%区间聚集,说明湿度增大对颗粒物的二次转化速率加快有显著影响;定州市污染特征表现为偏综合型、偏二次型和偏燃煤型占比较大(分别为31%、28%、16%),污染高值时段主要受偏二次型影响,气态污染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向颗粒物转化和颗粒物的吸湿增长显著抬升了PM_(2.5)浓度,部分时段受偏燃煤型影响。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受本地污染源(占比30%~58%)排放影响,其次受到周边城市的污染传输影响,保定市污染传输占比为17%~34%、石家庄市污染传输占比为8%~27%;距离较远的城市如山东、山西、河南的污染传输影响较小,本地排放源中,乡镇污染突出。(2)定州市2019年12月6-17日启动重污染应急橙色预警,启动应急措施后PM_(2.5)浓度削减约10μg/m^(3),削减比例为11.4%,增加了1个良天,因欠缺区域间减排合作,减排效果不显著。定州市除了本地及河北省的贡献以外,还有约10%来自山东、河南和山西的污染传输。因此如预警措施只针对整个河北省虽有一定的减排效果,但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为避免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情况下产生的重污染过程,区域之间的合作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污染特征 污染成因 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汪靖 张晓云 +2 位作者 蔡子颖 王德征 陈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7-82,157,共7页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扩展重建海温资料,结合2014年2月观测资料,探讨了2014年2月21-26日天津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呈现偏弱的态势,天津出现明显东南风异常且...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扩展重建海温资料,结合2014年2月观测资料,探讨了2014年2月21-26日天津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呈现偏弱的态势,天津出现明显东南风异常且河北以南地区存在大范围高湿区,近地面层存在弱气流辐合且维持弱偏东或偏南风,对流层中低层为弱辐散下沉气流和西南气流,同时也存在逆温层结,这种静稳条件有利于黄渤海及河北以南的水汽和污染物平流输送至天津且在近地面聚集。HYSPLI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来源于河北省中南部,以平流和弱辐散沉降的方式输送至天津。湿度条件对于重污染天气的产生仅是必要条件,污染物大量聚集才是重要条件。WRF-CMAQ模式短期内能较好模拟重污染期间PM_(2.5)浓度空间分布及重污染天气结束时间;重污染同期及前期秋季阿留申群岛南部海域持续出现显著正海温距平,可以用作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重污染天气过程 气象条件 海温异常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的大尺度天气型分析 被引量:95
3
作者 陈朝晖 程水源 +3 位作者 苏福庆 高庆先 虞统 任阵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5,共7页
对北京2000年11月的一次PM10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进行造成PM10质量浓度增量的天气型诊断.结果表明:最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形势对应着PM10质量浓度增量最大,而不一定是PM10质量浓度达到最高的环境背景场;PM10质量浓度的峰值是逐步... 对北京2000年11月的一次PM10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进行造成PM10质量浓度增量的天气型诊断.结果表明:最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形势对应着PM10质量浓度增量最大,而不一定是PM10质量浓度达到最高的环境背景场;PM10质量浓度的峰值是逐步累积而成的.提出定义PM10质量浓度从谷值逐日累积到峰值而后重新下降到谷值的状态为一次环境污染过程.根据环境过程与天气型的诊断分析结果认为,PM10质量浓度变化与天气形势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M10质量浓度在上升、达到峰值和下降阶段对应的天气形势分别为持续数日的大陆高压均压场、相继出现的低压均压区及锋后的高气压梯度场,其中持续存在的大陆高压均压场是造成重污染浓度累积的主要背景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重污染过程 质量浓度增量 大尺度天气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冬季成都市9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及逆温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婷 冯鑫媛 +3 位作者 李春艳 王卫民 宋文超 王式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1,98,共11页
利用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地区气象探空资料、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成都市9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的天气形势和逆温特征,结合重污染过程期间的AQI及各类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讨论了不... 利用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地区气象探空资料、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成都市9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的天气形势和逆温特征,结合重污染过程期间的AQI及各类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讨论了不同天气形势和逆温特征与空气污染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 9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在低槽天气型且风向主要为西南风、南风和西风时,污染较严重.白天贴地逆温的层数、厚度和强度与气态污染物呈正相关,对流层低层逆温的发展对各类污染物的扩散有抑制作用;晚上脱地逆温层数越多,厚度与强度越大时,颗粒污染物越难扩散.逆温层数与空气污染的正相关性相对于逆温厚度和逆温强度更明显, AQI对逆温总层数和总厚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重污染过程 天气形势 逆温 空气质量指数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冬半年北京重污染天气气象传输条件分析及预报指数初建 被引量:37
5
作者 花丛 张恒德 张碧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321,共8页
本文结合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013—2014年冬半年北京地区的气象传输轨迹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潜在源区贡献法(PSCF)分析了污染物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影响北京的气团主要来自西南、偏东和西北三... 本文结合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013—2014年冬半年北京地区的气象传输轨迹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潜在源区贡献法(PSCF)分析了污染物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影响北京的气团主要来自西南、偏东和西北三条路径,其中西南和偏东路径中重污染天气的出现概率分别为56.58%和43.80%,为典型的污染物传输路径。潜在源区分析发现,高PSCF值主要对应西南和偏东轨迹气团所影响的山东西部、河北中南部及天津等地,其形成与下垫面排放及气团移动速度有关。在此基础上,结合PM_(2.5)排放源强度构建传输气象指数,经检验发现与PM_(2.5)浓度的生消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有约6 h的预报提前量。将传输指数与天气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加深对重污染天气成因的理解,并在预报评估中发挥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聚类分析 PSCF 传输气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长株潭与北方京津冀城市群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云芸 周慧 +2 位作者 王晓雷 陈鹤 许霖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综合应用高低空环流形势分析、加密观测资料、2015年12月国家环境监测站提供的逐日AQI指数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MODIS卫星蓝光气溶胶厚度图对2015年12月下旬先后发生在北方京津冀城市群和南方长株潭城市群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 综合应用高低空环流形势分析、加密观测资料、2015年12月国家环境监测站提供的逐日AQI指数结合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MODIS卫星蓝光气溶胶厚度图对2015年12月下旬先后发生在北方京津冀城市群和南方长株潭城市群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高空环流、地面气压场及后向轨迹的深入分析探究,结果表明:此次南北方城市群的主要污染物均为PM2.5,污染首先从京津冀地区开始发展然后随着地面冷空气的南下,污染物逐渐随偏北气流向南输送,长株潭地区前期受弱降水影响、地面高湿配合逆温层及静风等条件,造成了长株潭城市群一次重度污染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城市群 天气过程 空气质量指数(AQI) 长株潭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