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热泵的冻土路基主动温度控制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胡田飞 岳祖润 +5 位作者 刘建坤 崔灿增 袁一飞 张松 介少龙 孙铁成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2,38,共13页
针对路基的季节冻土冻胀与多年冻土热融变形病害问题,研发基于多源热泵原理的主动温度控制技术。硬件方面,设计面向交通结构场景的异型热泵系统,构建热泵机组的热能转化、运行状态监测、过载过热保护、机电一体控制等各项功能的组件模块... 针对路基的季节冻土冻胀与多年冻土热融变形病害问题,研发基于多源热泵原理的主动温度控制技术。硬件方面,设计面向交通结构场景的异型热泵系统,构建热泵机组的热能转化、运行状态监测、过载过热保护、机电一体控制等各项功能的组件模块,提出传热强化的换热器类型及多源驱动方案。软件方面,构建路基热负荷预测模型、多源储量评估模型、热泵系统稳态热力计算模型、离网式光储供电系统设计模型、热泵系统动态运行控制模型。该技术应用于准池铁路、沈白高速铁路、河北省秦唐高速公路、青海省道S224公路等多条铁路、公路,路基温度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路基 主动温度控制 热泵 多源驱动 季节冻土 多年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气动热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佳铖 宗文刚 +3 位作者 曾磊 李强 张昊元 蔺佳哲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1,共14页
严重的气动加热现象会威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因此在飞行器设计期间需要对其气动热环境进行预测以辅助热防护设计,气动热的预测速度直接影响了飞行器的设计效率。为了探索气动热的快速预测方法以缩短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周期,本文基于... 严重的气动加热现象会威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因此在飞行器设计期间需要对其气动热环境进行预测以辅助热防护设计,气动热的预测速度直接影响了飞行器的设计效率。为了探索气动热的快速预测方法以缩短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周期,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数据驱动的气动热预测模型。首先,为了实现不同外形飞行器的表面热流预测,提出了一种能够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外形几何表达方法。然后,基于该方法分别采用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和U-Net架构建立了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气动热的快速预测。最后,选取钝锥、钝双锥、升力体和双椭球4类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外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气动热数据集,在不同的气动热数据集上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计算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针对简单外形预测精度良好,但当外形变复杂时,U-Net模型对外形的感知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与其他数据驱动的方法相比,U-Net模型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在较少的训练样本下达到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采用了大量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因此具有更高的建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驱动 气动热 计算流体力学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驱动的制冷剂相变冷板冷却系统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泽嵩 刘金平 +3 位作者 周易 朱文杰 陈建勋 刘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元器件的小型化和性能的提升使电子器件功率不断提高,优越的散热性能对于保证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搭建了泵驱动的制冷剂相变冷板冷却实验系统,设计加工了4块不同材质(铜、铝)和流道高度(10、15 mm)的相变冷板,对散热功率... 元器件的小型化和性能的提升使电子器件功率不断提高,优越的散热性能对于保证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搭建了泵驱动的制冷剂相变冷板冷却实验系统,设计加工了4块不同材质(铜、铝)和流道高度(10、15 mm)的相变冷板,对散热功率为200~1000 W、热流密度为4.4~22.2 W/cm^(2)的集中热源在制冷能力为3~11 kW和不同热源位置时的冷板换热性能、阻力特性及泵功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冷板换热性能优越,在应对散热量为1 kW、热流密度为22.2 W/cm^(2)的集中热源时,传热系数最高可达26 kW/(m^(2)·℃),在系统总阻力小于20 kPa、制冷剂泵功耗小于20 W时可以实现模拟热源表面与制冷剂温差小于15℃,可以利用天然冷源进行散热,实现节能;相变冷板的换热特性可由翅片效率计算式和Kandlikar传热关联式进行描述,使用理论公式计算出的冷板温差与实际值偏差小于1℃,可以指导冷板流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驱动 高热流密度 相变冷却 冷板 传热特性 R13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冬两季风驱雨对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苏遥 谢东 +1 位作者 侯一帆 陈国杰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5-73,89,共10页
为探究风驱雨对夏热冬冷地区多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在人工环境舱内分别模拟了夏季和冬季两种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驱雨对墙体热湿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驱雨显著促进了墙体的热湿传递;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墙... 为探究风驱雨对夏热冬冷地区多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内部热湿迁移的影响,在人工环境舱内分别模拟了夏季和冬季两种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驱雨对墙体热湿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驱雨显著促进了墙体的热湿传递;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墙体内部在风驱雨作用下存在结冰、融冰等过程,因此湿度上升较多,其中距离外墙面最近的测点相对湿度上升最高为19.37%;增加降雨时间可以增加风驱雨量,降雨时间为2 h时距离外墙面最近的测点相对湿度上升最高为2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湿量 热湿传递 加气混凝土 风驱雨 结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源热泵能效提升的物理和数据混合驱动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郭焱华 王宁波 +1 位作者 邵双全 陈建业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由于在实际运行中受环境条件和用户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能效与理论能效存在较大差异,切实提升其实际运行能效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基于空气源热泵能效提升的混合驱动模型进行描述,然后从预测和... 由于在实际运行中受环境条件和用户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能效与理论能效存在较大差异,切实提升其实际运行能效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基于空气源热泵能效提升的混合驱动模型进行描述,然后从预测和控制以及故障诊断2个方面阐述现有的混合驱动模型,并总结物理信息可融入数据驱动模型的方式,最终提出能效提升应重点关注的混合驱动可解释性建模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升空气源热泵实际运行能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能效 数据驱动 混合模型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技术
6
作者 马圣旺 王飞 +1 位作者 杨建军 兰红波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了解决高性能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制造工艺复杂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的新方法,并阐述了该工艺流程;通过实验揭示了主要打印参数对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银线线宽的影响规律;... 为了解决高性能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制造工艺复杂和制备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3D打印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的新方法,并阐述了该工艺流程;通过实验揭示了主要打印参数对制造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银线线宽的影响规律;使用优化的打印参数在曲面透明玻璃上制备了有效加热面积为35 mm×40 mm,线宽为90μm,周期为3000μm,附着力为4B,透光率为90%,电阻为1.6Ω,银线为金属网栅结构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实验结果表明,该打印方法工艺简单,利用该方法制造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具有附着力好、透光率高和加热性能良好等优点,为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曲面透明电加热玻璃的工业化制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电加热玻璃 曲面打印 电场驱动喷射 微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两相冷却系统的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杰 李杨 +3 位作者 裴念强 郭开华 何振辉 顾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将CO2作为新型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系统的循环工质研究其在两相区的工作特性.在对该系统的各个重要组成器件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后,通过实验对系统在变热负荷变流量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由实验数据对储液器与主回路之间的热... 将CO2作为新型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系统的循环工质研究其在两相区的工作特性.在对该系统的各个重要组成器件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后,通过实验对系统在变热负荷变流量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由实验数据对储液器与主回路之间的热质交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系统参数和边界条件的改变引起储液器内气液相界面的震动,使得系统的绝对压力有所变化,从而引起储液器内处于两相状态工质温度的变化,而储液器的温度决定了蒸发器的温度,所以在流量改变和热负荷变化的时候蒸发器内工质会产生温度的脉动;由于CO2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热力学特性,特别是在饱和态下比其他制冷剂更小的液/气密度比,使其作为机械泵驱动环路式热管系统的循环工质不仅减小了系统的设计体积和质量,而且能够实现长距离复杂回路小温度梯度均匀的散热效果和稳定的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两相流 热管 机械泵驱动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h技术对北京市建筑能源供应事业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岩 付林清华大学 +2 位作者 张世钢 罗勇 胡鹏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94,100,共5页
指出了北京市建筑能源供应面临的问题:集中热源匮乏、集中管网输送能力严重不足。分析了在北京市采用Co-ah技术的优势:通过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在不影响发电的情况下可以使北京既有6座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增加30%;通过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 指出了北京市建筑能源供应面临的问题:集中热源匮乏、集中管网输送能力严重不足。分析了在北京市采用Co-ah技术的优势:通过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在不影响发电的情况下可以使北京既有6座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增加30%;通过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增大管网输送温差,可以使既有市政管网输送能力提高75%,大幅降低北京周边热源向城区远距离输送管道的投资;夏季可实现热电联产集中热制冷,避免城市供热资源的闲置,回收循环水余热可增加夏季热制冷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集中供热 热制冷 Co-ah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浅层地热的复合型集中供热方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群力 曹明凯 +1 位作者 张秋月 狄洪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74-1679,共6页
提出一种利用集中供热系统提供的高温热水驱动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浅层地热的复合型集中供热方式。通过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性分析等角度比较可知,相对常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方式可在集中供热系统热源不扩容、系统能耗不增加的... 提出一种利用集中供热系统提供的高温热水驱动吸收式热泵机组提取浅层地热的复合型集中供热方式。通过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性分析等角度比较可知,相对常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方式可在集中供热系统热源不扩容、系统能耗不增加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原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降低供热成本;相对电驱动土壤源热泵供热方式,该方式采用一次热网提供的高温热水作为驱动热源做功,替代高品质的电做功,可大幅减少耗电量,更好地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在满足相同供热量条件下,吸收式土壤源热泵机组供热方式具有一次能耗低、地下埋管换热面积小、冬季地下取热量小和利于冬夏土壤热平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 吸收式土壤源热泵 电驱动土壤源热泵 地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机热泵的能耗与运行费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荣荣 鲁雪生 +1 位作者 李书泽 顾安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3-1246,1250,共5页
在对燃气机热泵部件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燃气机热泵系统能耗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燃气机热泵系统在制冷和供暖季节的不同工况下性能系数与运行能耗,并与电动热泵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燃气机热泵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强的节能性,而... 在对燃气机热泵部件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燃气机热泵系统能耗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燃气机热泵系统在制冷和供暖季节的不同工况下性能系数与运行能耗,并与电动热泵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燃气机热泵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强的节能性,而在高温环境和制冷模式下,燃气机热泵的能耗与电动热泵相当.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能源价格,燃气机热泵比电动热泵能节约至少23%的一次能源和11.3%的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机热泵 能耗 运行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逆太阳能热泵系统集热器的最佳工作温度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国星 严子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1-375,共5页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集热器的线性热损模型,研究了热阻及工质内部不可逆性对太阳能热泵系统优化性能的影响,导出了系统的总性能系数及集热器的最佳工作温度。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太阳能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太阳能热泵 不可逆性 集热器 工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热泵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建强 李文良 张早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8-1262,共5页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家用燃气热泵系统对人类健康、生态品质和资源消耗三大类环境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气热泵系统在资源消耗方面的影响评价指标为5.18 kPt,是人类健康评价指标的5倍,是生态品质评价指标的50倍.天然气使用...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家用燃气热泵系统对人类健康、生态品质和资源消耗三大类环境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气热泵系统在资源消耗方面的影响评价指标为5.18 kPt,是人类健康评价指标的5倍,是生态品质评价指标的50倍.天然气使用的影响评价指标为6.08 kPt,因此降低燃气热泵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冲击,应重点放在天然气使用环节.得到了燃气热泵系统生命周期评价中系统生产组装、天然气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3个环节对11项环境分类的影响比重.电力驱动与燃气驱动的热泵系统比较表明,电力消耗在人类健康、生态品质和资源消耗3个方面的影响均高于燃气消耗,电力消耗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燃气消耗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泵 天然气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动力燃气热泵的独立供能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应林 张小松 吴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为了克服微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空调负荷的不足和内燃机在低负荷工况下运行时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燃气热泵的独立供能系统.在分析冷热电(模式A)、热电(模式B)以及冷热(模式C)3种不同工作模式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分别建... 为了克服微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空调负荷的不足和内燃机在低负荷工况下运行时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燃气热泵的独立供能系统.在分析冷热电(模式A)、热电(模式B)以及冷热(模式C)3种不同工作模式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其动力系统的能量传送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动力系统在燃气机输出负荷率为70%-80%之间时,热效率较高;在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中,模式C的动力系统的热效率最高,最大值到达0.4以上,模式A的动力系统热效率次之,模式B的动力系统热效率最低;本系统在热泵空调模式(模式C)下运行时,比常规的单一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空调系统节能,动力系统的热效率总体提高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泵 内燃机 蓄电池组 独立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热泵系统中的串级模糊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书泽 张荣荣 +1 位作者 张武高 黄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1-1265,共5页
为了设计燃气热泵系统的控制器,通过仿真试验对利用串级模糊控制时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串级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并比较了串级PI控制和串级模糊控制两种策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以及它们克服干扰的效果.结果表明... 为了设计燃气热泵系统的控制器,通过仿真试验对利用串级模糊控制时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串级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并比较了串级PI控制和串级模糊控制两种策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以及它们克服干扰的效果.结果表明,同串级PI控制相比,串级模糊控制在燃气发动机热泵系统中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响应快并且超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泵 串级模糊控制 串级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410A制冷剂的空气源燃气热泵系统制冷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亚飞 吕杰 +3 位作者 韩涛 田佳垚 宋文吉 冯自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1-408,共8页
该文搭建了使用R410A制冷剂涡旋式压缩机的高能效空气源燃气热泵实验平台。在实验台上进行不同进水温度tw,in(8.8~18.8℃)、发动机转速Neng(1400~2400 r/min)、环境温度Tamb(24~43℃)、进水流量Gw(9.16~18.32 m^(3)/h)影响下的制冷特性... 该文搭建了使用R410A制冷剂涡旋式压缩机的高能效空气源燃气热泵实验平台。在实验台上进行不同进水温度tw,in(8.8~18.8℃)、发动机转速Neng(1400~2400 r/min)、环境温度Tamb(24~43℃)、进水流量Gw(9.16~18.32 m^(3)/h)影响下的制冷特性研究,得到制冷量(Qc)、耗气功率(P_(gas))、压缩机功率(Pcomp)、一次能源利用率(RPER)、总一次能源利用率(RPER,all)及性能系数(RCO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PER受RCOP与发动机热效率η_(eng)的双重影响,制冷运行时RPER、RPER,all与η_(eng)分别处于0.935~1.224、1.388~1.720与27.56%~35.25%之间。由不确定度分析可得Qc、P_(gas)和RPER的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5.61%、1.00%和5.70%,表明系统测试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热回收 性能系数 一次能源利用率 燃气热泵 分布式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拖多燃气热泵余热除霜过程及其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应林 张小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燃气机热泵机组余热除霜方法,并阐述了该方法的运行机理和运行过程。从系统可操作性和能量平衡两个角度分析了余热除霜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系统除霜过程中.保温水箱热水温度波动一般在16~25℃内.保温水箱中的热水温度... 提出一种新型燃气机热泵机组余热除霜方法,并阐述了该方法的运行机理和运行过程。从系统可操作性和能量平衡两个角度分析了余热除霜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系统除霜过程中.保温水箱热水温度波动一般在16~25℃内.保温水箱中的热水温度最低可保持在55℃以上,表明余热除霜方式是可行的;与逆向除霜方式、显热除霜方式等相比较,在相同的结霜条件下,余热除霜方式的融霜耗功最低,系统供热量最高,系统平均性能系数最高。结果表明余热除霜是一种有效节能的除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热泵 发动机 除霜 余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速卫生纸机蒸汽冷凝水系统 被引量:8
17
作者 汤伟 王琦 +2 位作者 陈航 甘文涛 党世宏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27,共4页
简要介绍了热泵节能机理,设计了一套基于S7-300PLC的国产高速卫生纸机蒸汽冷凝水系统,阐述了具体的控制方案和控制算法,主要包括吹贯控制、热泵开度的低选控制、闪蒸罐液位连锁控制等。实际应用效果证明本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卫生纸机 蒸汽冷凝水系统 蒸汽喷射式热泵 D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机热泵供汽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汤伟 吕定云 王孟效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9-56,共8页
基于热力压缩机工作原理的蒸汽喷射式热泵是一种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的节能设备,文章从分析热泵的节能机理出发,阐述了影响热泵节能效果的重要因素,比较了质量调节热泵和流量调节热泵的异同点,详细评价了国内广泛采用的两种闭... 基于热力压缩机工作原理的蒸汽喷射式热泵是一种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的节能设备,文章从分析热泵的节能机理出发,阐述了影响热泵节能效果的重要因素,比较了质量调节热泵和流量调节热泵的异同点,详细评价了国内广泛采用的两种闭式热泵供汽系统,并给出了在选择和设计热泵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喷射式热泵 蒸汽冷凝水系统 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 制浆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备用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英俊 张耀 +5 位作者 许志军 苏雁飞 巩志皓 刘宏宇 贾起越 王程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2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构建以多能耦合为特点的综合能源系统是增强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居民、工业用户的供热(冷)需求,电-热耦合已成为中国综合能源系统的主要形态之一。为应对新能源发电、负荷等不确定性,在制定... 构建以多能耦合为特点的综合能源系统是增强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居民、工业用户的供热(冷)需求,电-热耦合已成为中国综合能源系统的主要形态之一。为应对新能源发电、负荷等不确定性,在制定调度计划时通常配置一定比例的备用容量,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了一套面向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两阶段鲁棒备用容量优化框架。构建适合的不确定性模型是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鲁棒备用优化的研究基础。相较于传统的鲁棒备用优化,构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超平面不确定集合,可有效挖掘风电出力在时空维度的相关性,以降低运行决策保守性。考虑到超平面不确定集合边界动态变化特征,设计了改进列-约束生成(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最后,在两个不同规模的测试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 鲁棒备用 超平面 不确定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有多孔介质的封闭腔体中热驱动换热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婕 常海萍 杨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9-703,共5页
以涡轮叶片超级冷却技术为研究背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离心力场下装有多孔介质的封闭腔体中的热驱动换热现象。计算结果表明,在封闭腔体中加入大孔隙率多孔介质后确实能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采用的固体介质的导热性越好,封闭腔体... 以涡轮叶片超级冷却技术为研究背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离心力场下装有多孔介质的封闭腔体中的热驱动换热现象。计算结果表明,在封闭腔体中加入大孔隙率多孔介质后确实能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采用的固体介质的导热性越好,封闭腔体中流体的热驱动能力越强,换热效果越好。而且采用导热性比较好的固体介质时,在大孔隙率范围内,随着孔隙率的减少,封闭腔体中流体的热驱动能力和换热均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 热驱动 数值研究 多孔介质 封闭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