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 strain in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 in hot-humid environment:Effects of clothing thermal properties 被引量:7
1
作者 ZHANG Chuan-kun CHEN Ying +3 位作者 LIANG Guo-jie WANG Xin-bo ZHENG Xiao-hui DING Song-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654-3665,共12页
Heat strain experienced by individuals wearing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CPC)is severe and dangerous especially in hot-humid environment.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cluding e... Heat strain experienced by individuals wearing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CPC)is severe and dangerous especially in hot-humid environment.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cluding ergonomics,physiology and heat transfer is urgently required for the reduction of heat strain.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lothing thermal properties,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ree kinds of CPC were selected.Eight participants wore CPC and walked(4 km/h,two slopes with 5%and 10%)on a treadmill in an environment with(35±0.5)℃ and RH of(60±5)%.Core temperature,mean skin temperature,heart rate,heat storage and tolerance time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lothing thermal properties and activity intensity in hot-humid environment.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help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eat strain model.New materials with lower evaporative resistance and less weight are necessary to release the heat strain in hot-humid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train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 thermal insulation evaporative resistance hot-humid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热过程中高温蒸汽渗流与煤体热应变动态演化规律
2
作者 李志强 张宁超 +4 位作者 陈金生 陈立伟 冯文祥 刘龙威 王云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3,共11页
【背景】高温蒸汽热激励煤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增产瓦斯技术方法,蒸汽渗透率是表征热流体注入能力的关键参数。然而,蒸汽在煤中的渗流规律及其演化机理目前依然未知,探索上述问题对注热增产瓦斯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采用稳... 【背景】高温蒸汽热激励煤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增产瓦斯技术方法,蒸汽渗透率是表征热流体注入能力的关键参数。然而,蒸汽在煤中的渗流规律及其演化机理目前依然未知,探索上述问题对注热增产瓦斯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采用稳态法进行了煤中注入高温蒸汽的渗流与热应变实验,研究了蒸汽渗透率和煤体热应变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Kelvin毛细凝聚理论、段塞流理论和热应力理论,分别分析了蒸汽在煤中的冷凝相变、脉动渗流和煤体热应变变化机制。【结果】高温蒸汽注入煤体过程中,随注热时间延长,蒸汽液测渗透率呈间歇性脉动规律。随蒸汽温度升高,脉动峰值降低,周期缩短,脉动更加剧烈。注热过程中,煤体径向、体积应变呈2~3段阶段式膨胀变化。蒸汽温度较低时,轴向应变为压缩应变,而温度较高时,转为膨胀应变。【结论】蒸汽在煤体微孔隙中的平衡压力小于大空间中的饱和蒸汽压,孔径越小,蒸汽冷凝所需压力越低,也越容易冷凝相变。蒸汽在煤体中产生的气液段塞流是造成其渗透率间歇性脉动的主要原因。此外,高温蒸汽对煤体渗透率还叠加了内外膨胀影响效应,导致大孔渗透率降低,基质小孔渗透率增大。蒸汽注入过程中,前期的快速膨胀应变,主要由孔隙压力控制,中后期的缓慢膨胀应变,主要由升温引起的热应变控制。研究结果为蒸汽热采瓦斯工程和数值模拟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蒸汽 温度 两相渗流 热应变 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选育对新城疫LaSota疫苗株热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赵庆庆 曾哲 +6 位作者 肖倩妮 李丽 冯贺龙 姚伦 罗青平 温国元 商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了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疫苗株热稳定性相关的潜在氨基酸位点,将其在SPF鸡胚中自然传代、间隔耐热选育和连续耐热选育至20代,监测血凝活性和细胞感染力的热稳定性;对不同代次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 为了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LaSota疫苗株热稳定性相关的潜在氨基酸位点,将其在SPF鸡胚中自然传代、间隔耐热选育和连续耐热选育至20代,监测血凝活性和细胞感染力的热稳定性;对不同代次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传代过程中的突变位点,并利用蛋白结构生物学方法分析突变位点在病毒蛋白结构热稳定性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经过间隔耐热选育和连续耐热选育的病毒血凝活性和细胞感染力热稳定性均有所提升。测序结果分析表明,与自然传代毒株相比,间隔耐热选育和连续耐热选育病毒分别共计有11和12个碱基突变,其中5个为错义突变(间隔耐热选育病毒为4个),NP蛋白Q169K(仅发生在连续耐热选育病毒)、HN蛋白G171S和V191I、M蛋白E170D以及L蛋白E1612K。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L蛋白E1612K的突变导蛋白二级结构改变;HN蛋白G171S的突变导致蛋白三级结构改变。通过耐热选育筛选出了5个可能与NDV LaSota疫苗株热稳定性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NDV的耐热机理研究及ND耐热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LaSota疫苗株 耐热选育 鸡胚传代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激光直写设备光学系统分析与散热设计
4
作者 胡兴涛 田磊磊 +5 位作者 童宝宏 苗思忠 周硕 李凡 陈堃 王儒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本文针对一款大功率激光直写设备光学系统,采用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设计了一款镜筒的散热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光学系统结构进行了热分析与应力应变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光学系统激光功率为100 W,SUS304和AL6061材质的... 本文针对一款大功率激光直写设备光学系统,采用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设计了一款镜筒的散热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光学系统结构进行了热分析与应力应变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光学系统激光功率为100 W,SUS304和AL6061材质的镜筒表面温度最高位置都集中在棱镜盒附近区域,最高温度达59.016℃,整体温度均匀性和散热性能较差;AL6061材质光学镜筒棱镜盒附近区域存在较大的应力,结构性能较差。总结光学系统散热设计的一般原则,采用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散热设计,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散热系统正常工作时,系统整体温差为0.99℃,达到了温度均匀性指标要求;DMD标定误差小于15μm且中心位置多向同一方向漂移,满足误差小于20μm的技术指标要求,有利于系统曝光时图像拼接,验证了散热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激光直写设备 光学系统 热分析 应力应变分析 散热设计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道次和多道次轧制对Ti-42Al-9V合金板材组织及其影响研究
5
作者 唐芃 梁国正 +3 位作者 徐小坤 张树志 张新宇 刘日平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0,共12页
目的对锻态Ti-42Al-9V合金进行单道次和多道次高应变速率轧制,研究2种加工条件下板材的显微组织、变形机理,分析轧制态合金的断裂机理。方法通过高应变速率轧制技术,探讨了单道次、多道次高应变速率轧制板材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变形机... 目的对锻态Ti-42Al-9V合金进行单道次和多道次高应变速率轧制,研究2种加工条件下板材的显微组织、变形机理,分析轧制态合金的断裂机理。方法通过高应变速率轧制技术,探讨了单道次、多道次高应变速率轧制板材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变形机理。结果Ti-42Al-9V单道次轧制板材主要由针状的β/γ混合组织和块状的α_(2)/γ片层团组成,呈双态组织,在高温下,α相产生了孪晶。多道次板材组织主要由(α/α_(2)+γ)片层团和分布于片层团边界处的残余β相和γ相组成,其组织演化主要与(α/α_(2)+γ)片层团的破碎分解有关,即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结论在单道次高应变速率轧制过程中,块状α相的边界处存在应力集中,容易造成位错堆积,因而动态再结晶往往会优先发生在块状α相的边界处,形成细小的再结晶晶粒。而α_(2)/γ多道次高应变速率轧制板材中的片层团在动态再结晶过程中的变形机制为以下3种方式:片层的球化、孪晶诱发形核、弯曲和扭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2Al-9V合金 锻造 高应变速率轧制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银尼龙编织绳的应变传感与电致发热性能
6
作者 司苏求 孙凌宇 +3 位作者 王龙生 黄聃 许福军 刘玮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在可穿戴技术方面,具有超强柔韧性和功能性的电子器件备受关注,但制造稳定持久的导电纤维仍具挑战性。编织结构因其均匀和稳定的纤维排列方式,赋予材料更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采用编织机将镀银尼龙纱制成绳状结构,系统研究编织参数(... 在可穿戴技术方面,具有超强柔韧性和功能性的电子器件备受关注,但制造稳定持久的导电纤维仍具挑战性。编织结构因其均匀和稳定的纤维排列方式,赋予材料更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采用编织机将镀银尼龙纱制成绳状结构,系统研究编织参数(如纱锭数量和编织角度)对编织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根镀银尼龙纱相比,镀银尼龙编织绳的断裂伸长率提高230%以上。采用6锭、编织角度15.8°的参数编织的镀银尼龙编织绳展现出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断裂强度最高达184.7 MPa,传感系数超过1.3),以及良好的电热性能,在两端施加1.75 V电压时,温度可达87.8℃,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嵌入技术将编织绳嵌入平纹针织物,制成应变传感指套和护腕后,能有效监测手指的弯曲和手腕的连续转动,在人体运动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尼龙纱 应变传感 可穿戴电子设备 导电性能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平均辐射温度的室外作业人员热应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晓静 田占 +1 位作者 刘超 曹莹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62-3867,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室外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应激水平,研究了作业人员核心温度和最大允许暴露时长的影响。基于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的计算方法对预测热应激(Predicted Heat Strain,PHS)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不同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对作业... 为了准确预测室外高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应激水平,研究了作业人员核心温度和最大允许暴露时长的影响。基于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的计算方法对预测热应激(Predicted Heat Strain,PHS)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不同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对作业人员的核心温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直肠温度和出汗量确定的最大允许暴露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人体核心温度随平均辐射温度和代谢率的增加而增大,当代谢率≥419 W/m^(2)时,人体核心温度随作业时间快速上升并达到阈值;代谢率和平均辐射温度对出汗量确定的最大允许暴露时长影响较小,直肠温度确定的最大允许暴露时长随着代谢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室外高温作业人员热安全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高温环境 预测热应激模型 平均辐射温度 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养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早期温度及应变试验研究
8
作者 金清平 梁颖强 +3 位作者 高永红 汪西华 许平华 宋国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0-4358,共9页
为研究蒸汽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箱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长江大桥高温蒸养预制混凝土箱梁项目,在30 m箱梁内埋设了温度和应变传感器,得到了箱梁在蒸汽养护及后期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截面的平均温度在66 h后才低... 为研究蒸汽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箱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长江大桥高温蒸养预制混凝土箱梁项目,在30 m箱梁内埋设了温度和应变传感器,得到了箱梁在蒸汽养护及后期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截面的平均温度在66 h后才低于入模温度;混凝土水化热在11~13 h达到峰值,截面各区域测点温度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顶腹板交界处、顶板、腹板、底板、底腹板交界处;顶腹板交界处和顶板的温度峰值高于其他区域;箱梁内部和表面、表面和外部最大温差分别为18.62和14.29℃,均出现于蒸汽养护前;在整个养护过程中,箱梁内部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梁体无开裂风险;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各测试截面的应变均为压应变,且后期变化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蒸汽养护 水化热 温度场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感应加热工艺中加热顺序对于变形的影响
9
作者 张雪彪 王俊淇 汪巧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复杂曲面板的水火弯板成形需要多条加热线,加热顺序是成形特定形状曲面板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弹塑性固有应变有限元模型研究钢板在不同加热顺序下的整体变形,同时以加热顺序为唯一变量,对2张辊弯板进行多加热线感应加热实验,2张板的计... 复杂曲面板的水火弯板成形需要多条加热线,加热顺序是成形特定形状曲面板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弹塑性固有应变有限元模型研究钢板在不同加热顺序下的整体变形,同时以加热顺序为唯一变量,对2张辊弯板进行多加热线感应加热实验,2张板的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的高度差符合工程应用要求。弹塑性固有应变有限元模型可用于计算钢板在不同加热顺序下的变形。对2张钢板进行三维曲面定位和偏差数据的假设检验,分析表明多条加热线的加热顺序对钢板变形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火弯板 感应加热 加热顺序 弹塑性固有应变法 曲面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弹性体复合材料结晶调节机制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宛廷 雷志鹏 +4 位作者 门汝佳 王心雨 刘煊赫 彭邦发 彭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099-9110,I0034,共13页
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用聚丙烯虽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热稳定性,但是机械强度较差,需要进行改性克服其缺点。该文分析共混改性和热处理两种结晶调节方式。首先,在聚丙烯中共混不同质量分数的弹性体,并对共混物进行热处理,控制非等温结晶过程... 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用聚丙烯虽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热稳定性,但是机械强度较差,需要进行改性克服其缺点。该文分析共混改性和热处理两种结晶调节方式。首先,在聚丙烯中共混不同质量分数的弹性体,并对共混物进行热处理,控制非等温结晶过程中冷却速率,得到不同结晶形态的聚丙烯/弹性体共混物。结合物理和电性能测试结果,分析弹性体含量和冷却速率与结晶形态的关系,研究结晶调节对机械性能和直流击穿场强的影响机制与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弹性体含量为10%、20%和30%时,受冷却速率影响,结晶时成核方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绝缘性能;弹性体含量为40%时,冷却速率对成核方式的影响减弱,同时,小而密的球晶结构使共混物获得较好机械性能和较高直流击穿场强,在各个冷却速率时击穿场强都能达到160 kV/mm。可知,不同成核方式导致的结晶形态差异是影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物性能的关键,研究聚丙烯/弹性体共混物的结晶调节机制与性能,对开发用于高压直流电缆绝缘的聚丙烯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热处理 成核方式 应力-应变曲线 直流击穿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尖点突变级数法的高温环境下人体生理状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国忠 李康 +1 位作者 岳旭辉 卫常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12-3922,共11页
热应激会降低工作效率并导致热相关疾病。为了量化高温环境下环卫工人的热应激水平,建立一个生理状态安全评价指标(physiological stat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PSEI)。首先,引入尖点突变理论分析不同热环境下人体生理状态变化趋势。... 热应激会降低工作效率并导致热相关疾病。为了量化高温环境下环卫工人的热应激水平,建立一个生理状态安全评价指标(physiological state safety evaluation index,PSEI)。首先,引入尖点突变理论分析不同热环境下人体生理状态变化趋势。其次,基于信息熵和变权理论计算生理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尖点突变级数法建立人体生理状态评价体系。最后,提出新评价指标PSEI以量化生理状态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确定PSEI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理状态下,生理指标的权重是变化的;平均皮肤温度、耳膜温度、收缩压和心率的权重范围分别为0.09~0.64、0.08~0.41、0.07~0.74和0.06~0.33;PSEI的安全等级为:非常安全(0.948,1]、相对安全(0.886,0.948]、中等(0.798,0.886]、相对危险(0.649,0.798]和非常危险[0,0.649]。PSEI可为高温环境下环卫工人提供实时的生理状态安全评估和健康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高温环境 生理状态 突变级数法 安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耦合作用对聚脲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12
作者 程瑜 宋睿 +1 位作者 郭辉 陈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68-275,共8页
目的聚脲作为新型的绿色环保防护材料,具有力学性能良好、施工便捷、适应性广及防渗、抗冲磨能力强等优良特性。以聚脲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湿热处理后聚脲材料的力学特性。方法本文拟使用100%湿度下不同温度处理后的聚脲材料,利用GL-02... 目的聚脲作为新型的绿色环保防护材料,具有力学性能良好、施工便捷、适应性广及防渗、抗冲磨能力强等优良特性。以聚脲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湿热处理后聚脲材料的力学特性。方法本文拟使用100%湿度下不同温度处理后的聚脲材料,利用GL-028型万能试验机对其做准静态拉伸试验,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SHTB)对其做动态拉伸实验,得到了不同应变率下聚脲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聚脲试件经过30、40、50和60℃湿热耦合作用后与20℃湿热耦合相比,在准静态拉伸作用下分别降低0.11%、0.21%、0.26%和0.31%,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初始线弹性阶段、高弹性阶段和密实阶段;在动态拉伸作用下减少3.5%、10.6%、12.5%和16.6%。因为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断减少,聚脲的应变硬化率与准静态不同,呈现递减硬化的特性,形成应力波弥散现象。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聚脲材料防护性能优异,随温度升高,其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小,具有良好的耐湿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 湿热耦合 力学性能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耐热有机质降解芽孢杆菌分离鉴定
13
作者 袁伟涛 张婷 +2 位作者 马翠柳 王凯英 刘晗璐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2-120,共9页
试验旨在筛选得到耐高温可降解多种有机质的芽孢杆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左家试验基地采集貉子粪堆样,经富集培养后在高温条件下分离得到两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分析确定分离株种属,并对分... 试验旨在筛选得到耐高温可降解多种有机质的芽孢杆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左家试验基地采集貉子粪堆样,经富集培养后在高温条件下分离得到两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分析确定分离株种属,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抗逆性、耐药性和有机质分解测试。结果表明:两株芽孢杆菌分别为解硫胺素芽孢杆菌(ZJFD007)和暹罗芽孢杆菌(ZJFD011),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耐高温和蛋白质水解能力,其中暹罗芽孢杆菌表现出对pH变化的适应性、耐盐以及水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能力,药敏试验显示,两株分离株均对多黏菌素B耐药,解硫铵素芽孢杆菌还对丁胺卡那、卡那霉素耐药,暹罗芽孢杆菌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呋喃唑酮具耐药性。表明两株芽孢杆菌在制备有机废弃物降解高效复合菌剂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菌株分离 鉴定 耐热 有机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材与常规窑干材的吸湿及流变特性差异
14
作者 黄娜 唐斌 +2 位作者 万川 郭晓燕 刘洪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以北美赤杨木(Alnus japonica)板材为试验材料,长板材规格为20 mm(径向)×70 mm(弦向)×600 mm(轴向),分为常规干燥组(对照组,初含水率为约8%)、热处理组(180℃干燥6 h,初含水率为5%),每组在3根不同的长板材上各连续锯切出3块板... 以北美赤杨木(Alnus japonica)板材为试验材料,长板材规格为20 mm(径向)×70 mm(弦向)×600 mm(轴向),分为常规干燥组(对照组,初含水率为约8%)、热处理组(180℃干燥6 h,初含水率为5%),每组在3根不同的长板材上各连续锯切出3块板材(每组各9块板材),分别将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的18块板材置于烘箱中重新干燥、烘至绝干;干燥结束后,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板材均按试验设计进行锯解,每组试件分为两类(自由湿胀试片、大试件),自由湿胀试片取自3块板材左端,每块板材取厚度为5 mm连续的试片5片(共15片试片),板材的剩余部分(尺寸为20 mm×70 mm×560 mm的部分)即为大试件;将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的自由湿胀试片沿木材径向分层(表层、次表层、芯层)并劈解为小试条,取各层小试条放入恒温恒湿箱进行吸湿处理;常规干燥组和热处理组的18块大试件放入相同条件的恒温恒湿箱进行吸湿,当各组大试件分别吸湿至5%、10%、15%时,各取3个试件,按试验设计锯解含水率试片、应力应变试片;参照有关国家标准,测定试件含水率、湿胀性、吸湿应力应变,分析热处理材与常规窑干材的吸湿及流变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热处理材和常规干燥材的吸湿速率、含水率,在组内和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而热处理材弦向、径向的湿胀率差异,小于常规干燥材,当吸湿含水率为15%时,两组木材的芯层含水率高于表层。两种方法处理的木材,表层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次表层和芯层变化不大。受限湿胀应变和弹性应变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黏弹性蠕变应变较为复杂;机械吸附蠕变应变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应变方向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热处理材 含水率 湿胀率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感应联合加热的高压海缆工厂接头制备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震 郑海峰 +4 位作者 陈俊岐 叶成 张振鹏 赵洪 张伟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0-835,共16页
目前国内外电缆厂家制备工厂接头多采用经典模具单向加热技术(简称单向加热),虽然部分厂家已对磁感应联合加热技术(简称联合加热)进行应用,但对接头处的温度分布与绝缘性能研究甚少。该文对联合加热与单向加热进行电磁-热仿真计算,根据... 目前国内外电缆厂家制备工厂接头多采用经典模具单向加热技术(简称单向加热),虽然部分厂家已对磁感应联合加热技术(简称联合加热)进行应用,但对接头处的温度分布与绝缘性能研究甚少。该文对联合加热与单向加热进行电磁-热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策略进行试验,并取试样进行界面观测,且对电学性能、交联程度与力学拉伸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分析,联合加热中感应线圈向接头区域传递的热流密度远高于金属模具,将预热-交联阶段耗时由单向加热的10 h降低至3 h 20 min,显著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使加热区域达到合理温度范围;在联合加热中,与单向加热相比,本体绝缘与恢复绝缘之间的过渡区域宽度明显下降,熔合纹界面质地有所提升,过渡区域绝缘电树枝起始电压升高,在0.2 MPa条件下,过渡区域绝缘热延伸伸长率明显下降,且过渡区域绝缘的力学拉伸性能有所提升。联合加热中,过渡区域绝缘的界面质地、电学性能、交联程度与力学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是过渡区域绝缘界面的融合性相比于单向加热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缆工厂接头 热流密度 界面观测 电树枝 热延伸 力学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基复合纤维与纱线制备及应用
16
作者 张雨晴 刘玮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模量、导电性、导热性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碳纳米管和基于碳纳米管的复合纤维与纱线进行讨论。简要概述近年来碳纳米管不同的制备方法,总结几种基于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纱线的制备方法,如湿法纺丝与表面涂覆相结合的...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模量、导电性、导热性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碳纳米管和基于碳纳米管的复合纤维与纱线进行讨论。简要概述近年来碳纳米管不同的制备方法,总结几种基于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纱线的制备方法,如湿法纺丝与表面涂覆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基于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纱线及其织物在应变传感、电磁屏蔽、电热、智能驱动等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展望基于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纱线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导电性 导热性 智能纺织品 应变传感 电磁屏蔽 电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矿井作业人员热应激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建松 付明 +2 位作者 童兴 宋怀涛 孔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6,共7页
为评价矿井高温高湿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影响,采用暖体出汗假人和人工环境舱对高温煤矿工作服套装的热阻和湿阻进行了测量,并对考虑风速和人体移动影响的矿服套装动态热阻和湿阻进行了计算与修正,以测量和修正的煤矿工作服套装热阻和湿阻... 为评价矿井高温高湿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影响,采用暖体出汗假人和人工环境舱对高温煤矿工作服套装的热阻和湿阻进行了测量,并对考虑风速和人体移动影响的矿服套装动态热阻和湿阻进行了计算与修正,以测量和修正的煤矿工作服套装热阻和湿阻对预测热应激(PHS)模型相关输入参量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基于改进的PHS模型,对多种热湿工况下矿工热生理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选取人体直肠温度和出汗量作为主要热安全评价指标,分析确定了高温煤矿多种热湿工况下矿工可接受的最长暴露工作时间。研究结果表明:28℃以下且相对湿度不高于90%的热湿环境下,通过加大井下风速,可有效延长矿工可接受最长暴露工作时间,但当井下风速超过2 m/s后可接受最长暴露工作时间变化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矿井 热应激评价 煤矿工作服热阻 煤矿工作服湿阻 预测热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航空7075铝合金切削二维仿真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会来 李丹 +1 位作者 赵方方 于欣欣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针对切削过程理论分析和实际模拟仿真所遇到的问题,分析讨论在模拟金属仿真切削过程中材料的本构模型、失效模型、切屑的分离准则和热力耦合等关键性技术,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对7075铝合金切削进行二维切削仿真,模拟得... 针对切削过程理论分析和实际模拟仿真所遇到的问题,分析讨论在模拟金属仿真切削过程中材料的本构模型、失效模型、切屑的分离准则和热力耦合等关键性技术,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对7075铝合金切削进行二维切削仿真,模拟得到切削仿真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应力应变.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与实际切削加工中的理论相符;利用有限元的方法模拟切削仿真可靠实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得到的各种结果为航空铝合金的切削加工的工艺参数优化、刀具优选和工艺规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整体结构变形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仿真加工技术 切削力 切削热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在消防服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朱方龙 樊建彬 +1 位作者 冯倩倩 周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132,共9页
火灾作业环境下,应用于消防服系统的相变材料对高温环境温度突变具有一定的缓冲、抑制作用。回顾了国内外相变材料应用于消防服研究的现状,分别从降低热应力、提高热舒适性能和抑制温度突变、提高消防服整体热防护性能2个方面的应用进... 火灾作业环境下,应用于消防服系统的相变材料对高温环境温度突变具有一定的缓冲、抑制作用。回顾了国内外相变材料应用于消防服研究的现状,分别从降低热应力、提高热舒适性能和抑制温度突变、提高消防服整体热防护性能2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并对火灾环境下使用的有机石蜡类相变材料的封装方法与阻燃处理进行了总结性分析探讨。最后提出对相变材料抑制消防服内温度突变可行性的分析,并思考了相变材料应用于消防服装备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相变材料 热防护性能 热应激 温度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韧性转换带变形过程与机制:以郯庐断裂带南段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田 谢成龙 +3 位作者 向必伟 林少泽 闫超 朱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2,共16页
关于脆-韧性转换带的变形过程与机制,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认识。郯庐断裂带南段出露的新元古界张八岭群为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岩层的韧性变形与低级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当时处于中地壳层次,是认识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变形特征与... 关于脆-韧性转换带的变形过程与机制,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认识。郯庐断裂带南段出露的新元古界张八岭群为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岩层的韧性变形与低级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当时处于中地壳层次,是认识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变形特征与过程的天然对象。详细的构造研究表明,区内张八岭隆起北段出露的张八岭群呈现为平缓的韧性拆离带,而大别造山带东缘则为陡立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两者代表了中地壳不同类型的变形带,这两类变形带在印支期递进变形中经历了相似的变形转换,即早阶段透入性韧性变形和晚阶段脆-韧性变形。早阶段韧性变形中,发育片内A型褶皱和透入性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为特征的糜棱岩;晚阶段脆-韧性变形中,发育膝折、皱纹线理、褶劈理、石英脉、张裂隙、B型剪切褶皱等构造。变形早阶段应变软化促进了韧性变形的发展,而变形晚阶段降温所导致的应变硬化使得韧性变形无法继续,从而转变为脆-韧性变形。这些研究显示,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在深度不变的递进变形中是可以发生韧性向脆-韧性变形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脆-韧性转换带 张八岭群 剪切加热 应变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