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heat shock protein Hsp70L1 activates dendritic cells and acts as a Th1 polarizing adjuvant 被引量:1
1
作者 WanT ZhouX ChenG AnH ChenT ZhangW LiuS JiangY YangF WuY CaoX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1-771,共1页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are reported to act as effective adjuvants to elicit anti-tumor and anti-infection immunity. Here, we report that Hsp70-like protein 1 (Hsp70L1), a novel HSP derived from human dendritic cel...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are reported to act as effective adjuvants to elicit anti-tumor and anti-infection immunity. Here, we report that Hsp70-like protein 1 (Hsp70L1), a novel HSP derived from human dendritic cells (DCs), has potent adjuvant effects that polarize responses toward Th1. With a calculated molecular weight of 54.8 kDa, Hsp70L1 is smaller in size than Hsp70 but resembles it both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Hsp70L1 shares common receptors on DCs with Hsp70 and can interact with DCs, promoting DC maturation and stimulating secret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terleukin 12p70 (IL-12p70), IL-1bet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and the chemokines IP-10,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alpha (MIP-1alpha), MIP-1beta, and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RANTES). The induction of interferon-gamma-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 secretion by Hsp70L1 is not shared by Hsp70, and other 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clude more potent stimulation of DC IL-12p70, CC-chemokine, and CCR7 and CXCR4 expression by Hsp70L1. Immunization of mice with the hybrid peptide Hsp70L1-ovalbumin(OVA)(257-264) induces an OVA(257-264)-specific Th1 response an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that results in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E.G7-OVA tumor growth. The ability of Hsp70L1 to activate DCs indicates its potential as a novel adjuvant for use with peptide immunizations; the Hsp70L1 antigen peptide hybrid may serve as a more effective vaccine for the control of cancer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heat Novel heat shock protein hsp70L1 activates dendritic cells and acts as a Th1 polarizing adjuv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申建茹 李明福 +2 位作者 陈乃中 王进军 万方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6-1248,共13页
世界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一种温度耐受可塑性很高的物种。本研究针对温度波动可能导致其耐热性增强的科学问题,采用生测法鉴定了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的高温耐受阈值,采用同源克隆、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等方法... 世界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是一种温度耐受可塑性很高的物种。本研究针对温度波动可能导致其耐热性增强的科学问题,采用生测法鉴定了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的高温耐受阈值,采用同源克隆、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等方法研究了苹果蠹蛾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应激表达对耐热性的重要作用。高温耐受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的死亡率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显著性升高,1-5龄幼虫分别经50℃和52℃高温处理2,5和10min后,3龄幼虫耐热性最差,5龄幼虫最强。50℃和52℃分别处理10min和5min均可导致1-4龄幼虫全部死亡,而5龄幼虫在这两种处理下仍有25.0%和11.1%的存活率。以35℃处理的5龄雌幼虫为材料克隆苹果蠹蛾Hsp90基因全长cDNA,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为2470bp,完整开放阅读框为2148bp,共编码71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82.07kDa,命名为Cphsp90(GenBank登录号JN624775)。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等昆虫的Hsp90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6%,表明了Hsp90家族的保守特性。Cphsp90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2~44℃高温胁迫下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高,证实Cphsp90是诱导型热激基因,且mRNA相对表达量与胁迫程度正相关。Cphsp90基因的表达还具有组织特异性,35℃处理幼虫的表皮中Cphsp9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应激响应最为活跃。与未经温热预处理的昆虫相比,35℃温热预处理3h后的5龄幼虫在40,45和50℃更高的温度胁迫下,Cphsp90mRNA达到最高表达量所需要的胁迫温度有所提升,由未经预热处理的40℃处理10min提高到45℃处理10min,这与温热预处理会增强5龄幼虫耐热性的现象相符,表明Cphsp90基因的响应表达在苹果蠹蛾耐热性及其可塑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耐热性 热激蛋白 系统发育 热激诱导 相对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和吡虫啉对大豆蚜hsp70和hsc70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岚岚 朱明贺 +4 位作者 董天宇 赵奎军 曲忠诚 吕洋 韩晓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目的】昆虫在高温或农药的胁迫下,通过高效表达热休克蛋白(HSP)等建立应激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为从转录组水平上认识大豆蚜Aphis glycines在热应激和吡虫啉胁迫下hsp70和hsc70 mRNA表达分子机制,进而寻找自我保护应激反应中的薄弱环... 【目的】昆虫在高温或农药的胁迫下,通过高效表达热休克蛋白(HSP)等建立应激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为从转录组水平上认识大豆蚜Aphis glycines在热应激和吡虫啉胁迫下hsp70和hsc70 mRNA表达分子机制,进而寻找自我保护应激反应中的薄弱环节,为大豆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同源克隆、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不同热激时间和热激后不同恢复时间及不同吡虫啉浓度对大豆蚜4龄若虫hsp70和hsc70的表达影响。【结果】37℃热激后,大豆蚜4龄若虫中hsp70表达量先上调,1 h时升至对照组的10.36倍(P<0.05),然后逐渐下降。同样热激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对大豆蚜若蚜中hsp70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热激处理后,大豆蚜若蚜中hsp70立即大量表达,表达量为对照组的8.78倍(P<0.05),随后表达量下降至对照组水平,而hsc70的表达量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大豆蚜若蚜受吡虫啉的胁迫时,其hsp70和hsc70的表达量受吡虫啉的浓度及胁迫的时间的影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结论】吡虫啉诱导大豆蚜hsp70和hsc70表达量的上调;而热胁迫对hsp70和hsc70 mRNA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高温可以诱导hsp70的表达,但对hsc70没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热休克蛋白 吡虫啉 热激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组织脏器的急性热应激损伤及HSP_(90)的表达 被引量:15
4
作者 付旭彬 孙培明 +2 位作者 李玉保 王志亮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88,F003,共5页
将 30日龄AA肉鸡在 ( 4 0± 1)℃高温中分别持续 2、 3、 5和 10h ,定期剖杀 ,进行临床血液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 :在热应激 2~ 5h内 ,受试鸡外周血液中肌酸激酶活性持续升高 (P <0 0 1) ;当热应激... 将 30日龄AA肉鸡在 ( 4 0± 1)℃高温中分别持续 2、 3、 5和 10h ,定期剖杀 ,进行临床血液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 :在热应激 2~ 5h内 ,受试鸡外周血液中肌酸激酶活性持续升高 (P <0 0 1) ;当热应激持续到 10h时其活性出现降低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受试鸡的组织脏器在应激前期损伤较严重 ,热应激 2~ 5h内 ,各主要脏器组织如心肌纤维、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 ,甚至坏死 ;而后期组织细胞的损伤则无明显坏死。提示在热应激持续一定时间后 ,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逐渐获得对高热的耐受能力。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HSP90 广泛分布在热应激受试鸡脏器组织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 ,尤其在组织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呈现强表达。提示血管壁中HSP90 可能通过血管的舒缩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热休克蛋白90 hsp90 表达 应激损伤 组织病理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_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志红 郭连英 +3 位作者 沈杰 黄琳 施广霞 钱振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 目的 :研究榄香烯或热休克对人肝癌细胞HepG2 HSP70膜表达及多种HS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和FCM观察榄香烯 (5 0 μg ml,1h)或热休克 (42℃ ,1h)处理后肿瘤细胞HSP70的膜表达 ,放线菌素D阻断基因转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经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的人肝癌细胞HepG2 多种热休克蛋白基因及与热休克蛋白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榄香烯或热休克处理 1h后 ,肿瘤细胞膜表面HSP70的表达均有增高 ,而以榄香烯处理为明显 ,放线菌素D的加入在两种处理中均增高了HSP70膜表达的阳性率。两种处理均使细胞的HSP70HP(EnhancerProtein)基因表达增高 ,而以热休克处理为更明显 ,HSPA2的表达均有所下降 ,也以热休克处理更明显 ,HSF1基因在热休克处理为上调 ,而在榄香烯处理则为下调 ,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的HSP70、HSP72、HSP75及HSP90、gp96基因的表达则没有变化。结论 :榄香烯较热休克处理早期能更多地促进HepG2 细胞HSP70的膜表达 ,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改变胞内已存在的HSP70的分布 ,和 或促进HSP70mRNA的翻译有关。两种处理均能改变与HSPs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并可引起HSPA2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热休克 人肝癌细胞 HepG2hsp70膜 hsp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梅热激蛋白基因CpHS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雨晴 孙文婷 +3 位作者 马婧 曹鑫 李名扬 眭顺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167,共6页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生物体受高温刺激而合成的一类应激蛋白,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HSP100s,HSP90s,HSP70s,HSP60s,smHSPs(small HSPs)5大类(Waters et al.,1996)。
关键词 热激蛋白 蜡梅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蝇热激蛋白DaHSP23基因的克隆及在冬滞育和夏滞育蛹中的表达分析(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司风玲 何正波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10,共9页
【目的】低分子量(12~43 k Da)热激蛋白(s HSPs)具有抗逆应答的功能,滞育是昆虫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发育形式,但s HSPs在昆虫滞育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克隆和特征化葱蝇Delia antiqua s HSP基因,并研究它在夏滞育和冬滞... 【目的】低分子量(12~43 k Da)热激蛋白(s HSPs)具有抗逆应答的功能,滞育是昆虫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发育形式,但s HSPs在昆虫滞育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克隆和特征化葱蝇Delia antiqua s HSP基因,并研究它在夏滞育和冬滞育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阐明s HSPs在滞育发育上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ACE-PCR方法克隆了葱蝇HSP23基因,通过相似性比较分析了其特征、结构域及与双翅目代表性同源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该基因在葱蝇冬滞育蛹和夏滞育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表达的差异比较揭示了该基因与滞育发育的关系。【结果】克隆出了葱蝇HSP23基因,命名为Da HSP23(Gen Bank登录号:HQ392521.1),其c DNA全长序列为904 bp,编码186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20.9 k Da,等电点为6.42。该基因的编码蛋白与其他双翅目昆虫的s HSPs有超过66%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与已报道的其他双翅目昆虫的滞育相关HSP23基因同源。基因组测序显示该基因无内含子。Da HSP23基因在葱蝇非滞育蛹的发育过程中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各发育阶段间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冬滞育和夏滞育蛹中,该基因从滞育起始期开始逐渐显著升高表达,到滞育维持期的中后期达到峰值,在滞育终止期逐渐降到较低的水平。【结论】Da HSP23基因在葱蝇冬滞育和夏滞育发育过程中明显上调表达,但存在差异,它在滞育期的调控可能是种专化的。Da HSP23可能在葱蝇两种类型的滞育上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蝇 滞育 热激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震荡伤后脑组织HSP70、bFGF及TGF-β1表达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锐 余彬华 +3 位作者 胡玲 严治 王文东 刘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研究脑震荡后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脑震荡伤模型,提取脑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 目的研究脑震荡后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脑震荡伤模型,提取脑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伤后30min,在大脑皮质、海马区见少量呈弥散性分布的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12h达高峰,伤后1d阳性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伤后3h,在大脑皮质、海马区bF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开始增多,至12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伤后6h~1d,在大脑皮质、海马区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至3d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HSP70、bFGF、TGF-β1在脑震荡后脑组织中表达呈时序性改变。多指标综合应用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震荡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损伤时间的推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JHSP70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吕琳 曹红丹 +3 位作者 王丕龙 刘少宁 王丽娟 向廷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用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启动子改建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JEM11为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JHSP70,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方法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 目的用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启动子改建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JEM11为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JHSP70,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方法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SP70启动子,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鉴定后,再定向克隆入pJEM11的ApaⅠ位点与SnaBⅠ位点之间,构建pJHSP70载体,并对载体进行PCR及酶切鉴定,然后再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urease B subunit,UreB)基因克隆入pJHSP70载体,评价其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smegmatis,M.smegmatis)mc2155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从BCG基因组中扩增出160bp的基因片段,所构建的穿梭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证实插入片段正确,UreB基因在M.smegmatis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改建穿梭质粒pJEM11为穿梭表达质粒pJ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热休克蛋白70 启动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d、Pb对褐菖鲉肝脏组织中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晔 陈荣 莫正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海洋鱼类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分别暴露于1.6、8、40、200、500μg·L^(-1)Cd、Pb溶液中,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定...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海洋鱼类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分别暴露于1.6、8、40、200、500μg·L^(-1)Cd、Pb溶液中,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定量检测褐菖鲉肝脏HSP60、HSP7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Pb仅在40μg·L-1时显著抑制HSP60、HSP90、HSC70 mRNA表达量,8μg·L^(-1)时即可显著抑制HSP70 m RNA表达量,并在40μg·L^(-1)时达到最小值;Cd对HSP60、HSP90、HSC70的诱导不明显,但能显著诱导HSP70,并在500μg·L^(-1)时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褐菖鲉肝HSP70基因对重金属Cd、Pb污染较为敏感,有潜力成为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预警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PB 褐菖鲉 肝脏 热休克蛋白 hspS 环介导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肿瘤中HSP27、HSP70与PCNA、CD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桂兰 顾晓林 +2 位作者 陈莉 鄂群 曹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27和70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移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相关性,探讨其对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组化双标双染法检测41例良性和17例恶性肿瘤中H...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27和70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移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相关性,探讨其对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组化双标双染法检测41例良性和17例恶性肿瘤中HSPs的表达。结果 (1)涎腺肿瘤中HSP27和HSP70高表达,但表达定位和强度存在差异。(2)涎腺恶性肿瘤中HSP27和CD9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降低(P<0.05和P<0.01)而HSP70和PCNA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增高(P均<0.05)。(3)HSP70的阳性率与阳性强度均与PCNA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Cramer’sV=3797和r=0.5123,P均<0.01);HSP27的表达率与CD9的阳性率正相关(Cramer’sV=0.3477),但阳性强度比较无相关(r=0.1762,P>0.05)。结论 (1)HSP70可能促进PCNA高表达,有用于涎腺肿瘤细胞的增殖。(2)HSP27可能不完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3)HSP27和CD9的表达减少均可能是肿瘤细胞分化降低的标志,协同于增殖的恶性肿瘤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热休克蛋白27 70 增殖细胞核抗原 移动相关蛋白-1 双标双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死兔骨骼肌及心肌HSP 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晔 刘敏 +3 位作者 程薇波 何桂琼 李凡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5-247,251,共4页
目的研究电击死兔骨骼肌与心肌HSP 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变化,探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方法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与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 70)mRNA与c-fos... 目的研究电击死兔骨骼肌与心肌HSP 70 mRNA和c-fos mRNA表达变化,探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方法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与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 70)mRNA与c-fos mRNA表达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前电击兔骨骼肌及心肌HSP 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结论检测骨骼肌及心肌HSP 70 mRNA与c-fos mRNA表达变化有助于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电击伤 荧光光度测定法 hsp 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基因 FOS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其精液品质及后裔性能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旭东 崔群维 +5 位作者 周璇 王振云 郭宁 刘延鑫 王雅春 王根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以142头公牛为研究对象,以HSP为耐热性状的候选基因,分别扩增125和233 bp 2个片段,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HSP基因多态性,并对PCR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SPA8存在T3358C转换突变,该突变使缬氨酸(Val)变为异亮氨酸(Ile),产生2种基... 以142头公牛为研究对象,以HSP为耐热性状的候选基因,分别扩增125和233 bp 2个片段,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HSP基因多态性,并对PCR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SPA8存在T3358C转换突变,该突变使缬氨酸(Val)变为异亮氨酸(Ile),产生2种基因型AA和AB,频率分别为0.577 5和0.422 5;HSPA1A发现A6201C和T6202A颠换突变,其中T6202A突变使苯丙氨酸(Phe)变为异亮氨酸(Ile),产生了5种基因型AA、AB、BB、AC和BC,频率分别为0.345 1、0.493 0、0.084 5、0.035 2和0.042 2。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座位不同标记基因型与后裔测定性能和精液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HSPA8,AA基因型个体产量育种值显著高于AB型(P<0.05);在HSPA1A,BB基因型个体产量育种值显著高于AC型(P<0.05),AB基因型个体蛋白育种值显著高于AC型(P<0.05)。2)在HSPA8,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AA均显著高于AB(P<0.05),而精子畸形率AA显著低于AB(P<0.05);在HSPA1A,精子密度BC极显著低于AA(P<0.01),精子活力AC极显著低于AB(P<0.01),而精子畸形率AB极显著高于AC(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牛 热应激 精液品质 后裔性能 热休克蛋白基因(h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栽培大豆HSP诱导合成的研究──Ⅳ.华北夏大豆与南方春大豆HSP恢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淑英 尹田夫 +3 位作者 王萍 宋海星 李吉平 张让堂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3-269,共7页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南方春大豆“苏88—M19”在40℃热击2hr后,转到25℃分别恢复处理2、4、6、8、10hr。分析并比较了两者HSP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恢复期的延长,两种大豆HSP的种类均在减少。...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南方春大豆“苏88—M19”在40℃热击2hr后,转到25℃分别恢复处理2、4、6、8、10hr。分析并比较了两者HSP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恢复期的延长,两种大豆HSP的种类均在减少。累积量动态变化却有显著的区别,在恢复2hr时,“齐黄10号”HSP累积量急剧增加,尔后至10hr时又逐渐减少;“苏88—M19”恢复2hr时,HSP累积量大幅减少,尔后到10hr时又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hsp 热击恢复 地理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热激启动子(HSP18.2)在水稻中的启动效率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春描 徐正君 +6 位作者 蔡平钟 向跃武 张志雄 刘俊 王闵霞 蒲志刚 张志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从拟南芥中克隆热激蛋白基因HSP18.2的启动子区域,构建了由HSP18.2启动子引导的GUS融合基因,并经农杆菌介导导入籼稻愈伤组织中。对热激和常温条件下转基因籼稻愈伤组织中GUS活性的比较测定表明,HSP18.2启动子在热激条件下可驱动GUS报... 从拟南芥中克隆热激蛋白基因HSP18.2的启动子区域,构建了由HSP18.2启动子引导的GUS融合基因,并经农杆菌介导导入籼稻愈伤组织中。对热激和常温条件下转基因籼稻愈伤组织中GUS活性的比较测定表明,HSP18.2启动子在热激条件下可驱动GUS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愈伤组织中高效表达,而常温条件下GUS活性在检测水平以下,证明HSP18.2启动子在籼稻中对基因的调控十分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条件表达 热激处理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HSPs)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蕾 徐存拴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有关热休克蛋白在动物胚胎发育中动态变化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胚胎发育 基因表达 发育阶段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中毒性耳聋大鼠耳蜗HSPs表达的意义
17
作者 牛春波 井玲 +2 位作者 杜宝东 刘欣梅 刘淑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研究药物中毒性耳聋大鼠耳蜗 4种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 protein,HSP)的表达特点 ,探讨 HSP在听力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造成慢性药物中毒性耳聋 ,取耳蜗作石蜡包埋切片 ,免疫组化... 目的 :研究药物中毒性耳聋大鼠耳蜗 4种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 protein,HSP)的表达特点 ,探讨 HSP在听力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造成慢性药物中毒性耳聋 ,取耳蜗作石蜡包埋切片 ,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种 HSP表达。结果 :4种HSP在正常大鼠耳蜗各回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 ,主要阳性部位是螺旋神经节、Coti氏器和血管纹 ,螺旋韧带有较弱的表达。耳聋大鼠耳蜗 4种 HSP表达的一般特征同上 ,但 HSP70、HSP60及HSP2 7在各阳性部位的表达均明显增强 ,而 HSP90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 :多种 HSP在大鼠耳蜗组织均有选择性表达 ,HSP可能参与耳聋发病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耳蜗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结核分枝杆菌HSP70启动子构建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的研究
18
作者 陈全 朱道银 +2 位作者 骆旭东 蒋英 江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 :用结核分枝杆菌HSP70 (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启动子改建分枝杆菌穿梭质粒 pJEM11为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H37Rv基因组 4 196 0 7~ 4 19835位的HSP70启动子及... 目的 :用结核分枝杆菌HSP70 (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启动子改建分枝杆菌穿梭质粒 pJEM11为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H37Rv基因组 4 196 0 7~ 4 19835位的HSP70启动子及调控序列 ,末端引入一个多克隆位点 (Multipleclonesites ,MCS) ,再定向克隆入 pJEM 11的ApaI位点与XbaI位点之间 ,构建pJCH0 2载体 ,并对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将lhp -esat6融合基因克隆入 pJCH0 2载体 ,评价其在BCG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70启动子、调控序列及引入的多克隆位点完全正确 ,lhp -esat6基因在BCG中成功表达。 结论 :成功改建穿梭质粒 pJEM11为穿梭表达质粒 pJCH0 2。本研究为构建BCG多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热休克蛋白 启动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热休克蛋白基因HSP81.1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19
作者 陈桂敏 吴刚 +3 位作者 曹应龙 武玉花 肖玲 卢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7,共5页
本研究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中扩增获得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并将其克隆至双元载体pBI121的GUS报告基因上游,构成双元表达载体pBI121 HSP GUS。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转化烟草后获得转基因植株。... 本研究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中扩增获得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并将其克隆至双元载体pBI121的GUS报告基因上游,构成双元表达载体pBI121 HSP GUS。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转化烟草后获得转基因植株。对T1转基因植株研究表明,外源基因在42℃处理1h后开始表达,且即使用同样条件诱导,GUS基因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在不同生长时期也有差异。在第50d左右的苗期,GUS基因的表达率和表达量高,但随植株老化而逐渐下降。研究显示,利用油菜的热休克蛋白启动子可以达到通过温度控制烟草基因表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启动子 GUS报告基因 油菜 转基因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BcHSP70-1基因的克隆与进化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洪兵 宋小明 +3 位作者 周晶晶 刘环环 李英 侯喜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08-1515,共8页
利用已报导的拟南芥和甘蓝型油菜同源基因序列设计克隆引物,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了BcHSP70-1基因。在BcHSP70-1基因测序后,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跨膜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cHSP70-1编码的蛋白质是亲水... 利用已报导的拟南芥和甘蓝型油菜同源基因序列设计克隆引物,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了BcHSP70-1基因。在BcHSP70-1基因测序后,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跨膜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cHSP70-1编码的蛋白质是亲水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该基因ORF全长1 950bp,编码649个氨基酸,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内含子为324bp;对BcHSP70-1直系同源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比对分析显示,内含子的差异更显著。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BcHSP70-1的表达量在不同耐热性的栽培种中有较大差异,在不耐热的不结球白菜品种(NHCC002)中未见该基因组成性表达;与38℃高温胁迫相比,4℃低温胁迫下诱导的BcHSP70-1表达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基因克隆 热激蛋白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