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输出影响的数值研究
1
作者 陈杰 汪若尘 +1 位作者 丁仁凯 罗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1-780,共10页
为揭示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传热和输出性能的影响,构建热电发电系统的三维流热电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强化传热器件、外部负载电阻和热流体参数三个因素变化下,有无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和输出的影响。... 为揭示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传热和输出性能的影响,构建热电发电系统的三维流热电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别研究强化传热器件、外部负载电阻和热流体参数三个因素变化下,有无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和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在有强化传热器件时,帕尔贴效应会导致热电发电模块两端温差降低4.1%,而在无强化传热器件时,帕尔贴效应会导致热电发电模块两端温差降低5.4%,说明无强化传热器件会加大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的影响程度;外部负载电阻的增加会降低帕尔贴效应对系统传热的影响程度,从而导致系统最大输出功率点处的负载电阻会稍大于内阻;帕尔贴效应对热电发电系统传热和输出的影响程度会随热流体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减弱,基本不会随热流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发电系统 帕尔贴效应 多物理场数值模型 传热 输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缸零出力机组耦合蓄热罐特性分析
2
作者 陆树银 王子杰 +2 位作者 赵梓良 许慧娟 顾煜炯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3-960,共8页
为了解决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形成的强热电耦合的问题,同时减少机组在抽凝和零出力模式下频繁切换,提出了机组耦合蓄热罐的运行方式。以某6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了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的热力学模型,并耦合蓄热罐在该模型中... 为了解决低压缸零出力机组形成的强热电耦合的问题,同时减少机组在抽凝和零出力模式下频繁切换,提出了机组耦合蓄热罐的运行方式。以某6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了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的热力学模型,并耦合蓄热罐在该模型中,比较分析了机组在不同运行模式下供热可行域、能量利用率和[火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耦合蓄热罐可大幅度拓宽机组运行的热电可行域,最大供热能力从原来的799.28 MW提高到1016.35 MW;提供基础供热负荷时,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增加了122.38 MW;机组的能量利用率和[火用]效率与锅炉负荷、蓄热罐放热功率呈正相关,而供热功率对二者呈现不一样的影响规律,蓄热罐的储放热功率对较低锅炉负荷的能量利用率和[火用]效率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灵活性 低压缸零出力 蓄热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双侧需求响应和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 盛铭真 +2 位作者 张岩 韩伟 段文岩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共14页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构建低碳、经济和灵活的能源利用体系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源荷双侧需求响应和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低碳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在源侧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构建低碳、经济和灵活的能源利用体系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源荷双侧需求响应和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低碳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在源侧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中引入电锅炉(electric boiler,EB)和卡琳娜(Kalina)循环模型,解耦CHP“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模式,构建CHP灵活输出模型;其次,在荷侧引入电、热需求响应模型,并与源侧CHP灵活输出模型协调优化,构建源荷双侧需求响应模型;最后,在模型中引入含制氢、用氢、燃气混氢和储氢组成的氢能多元利用模型,建立了电-热-气-氢IES低碳优化调度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有效降低了系统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还提高了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实现了IES低碳、经济和灵活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灵活输出模型 源荷双侧需求响应 卡琳娜循环 氢能多元利用 低碳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网惯性的热电联产机组短时功率灵活性评估方法
4
作者 尹振斌 张忠 +1 位作者 雷雨晴 刘玥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6-1815,I0012-I0014,共13页
多能耦合发电设备灵活性的量化建模与利用,可有效应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针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提出热电机组短时功率灵活性评估方法,评估热电机组各类功率调节灵活性。首先,搭建了热力系统模型,包括热网水力、... 多能耦合发电设备灵活性的量化建模与利用,可有效应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针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提出热电机组短时功率灵活性评估方法,评估热电机组各类功率调节灵活性。首先,搭建了热力系统模型,包括热网水力、热力和热负荷模型;然后,考虑热电机组不同时间尺度灵活性释放量受不同类型运行边界影响,构建了机组热出力调节域模型,并根据多热源环状管网特点及建筑热惯性,构建了机组热出力调节域聚合模型,进而评估机组各类有功辅助服务的容量;最后,基于机组热出力调节域聚合模型,分析各类辅助服务容量间的制约机理,评估热电机组可同时预留多类辅助服务的容量。基于巴里岛28节点标准热力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 热出力调节域 短时功率灵活性 建筑热惯性 优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氢能高效利用和热电灵活输出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运行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亚莎 张永蘅 +3 位作者 陈俊璋 晏欣悦 郭玉杰 王佳敏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为进一步发挥氢能高效利用优势,构建绿色低碳能源系统,提出一种计及氢能高效利用和热电联产灵活输出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运行策略。首先,对源侧供能模型进行两方面改进:一是引入含风电制氢、燃气混氢、多能用氢和储氢的氢能利用模型... 为进一步发挥氢能高效利用优势,构建绿色低碳能源系统,提出一种计及氢能高效利用和热电联产灵活输出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运行策略。首先,对源侧供能模型进行两方面改进:一是引入含风电制氢、燃气混氢、多能用氢和储氢的氢能利用模型,并考虑到电解水和甲烷化反应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情况,引入热量回收装置,构建计及热量回收的氢能高效利用模型;二是针对常规热电联产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构建含电锅炉和有机朗肯循环的热电灵活输出模型,以解耦常规热电联产“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限制。其次,在荷侧引入含可转移、可削减和可平移的电、热柔性负荷,以缓解电、热负荷峰谷差,并与源侧相结合,形成源荷灵活运行模型。最后,综合考虑阶梯型碳交易成本、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弃风成本以及购能成本,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优化运行模型。采用CPLEX求解器对所提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运行模型进行求解,并设置不同场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氢能利用模型,考虑所提计及热量回收的氢能高效利用模型时,系统的总成本、碳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92%、4.22%,并且引入热电联产改进模型后,其总成本、碳排放量可进一步降低4.08%、7.32%,实现系统低碳、经济和灵活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高效利用 热电联产 灵活输出 电、热柔性负荷 有机朗肯循环 综合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 MW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志强 焦晓峰 +1 位作者 魏超 张学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可有效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深度。该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300 MW供热机组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数学模型,从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三个维度对常规抽凝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分析。结... 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可有效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深度。该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300 MW供热机组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数学模型,从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三个维度对常规抽凝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能够有效增加机组的供热能力,并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率,当主蒸汽量为957.6 t/h时,供热量比常规抽凝供热模式提高16.25%,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27.2 g/kWh。低压缸零出力模式下,虽然供热机组的电负荷不具备调节能力,但其最小电负荷低于常规抽凝供热模式,适宜参与电网的深度调峰。从净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当热负荷在162~310 MW时,应采用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供热;当热负荷在310~375 MW时,应采用抽凝模式进行供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供热 低压缸零出力 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机余热和地热能的联合发电系统优化设计及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文锋 王金楹 +1 位作者 王蓝婧 杨乐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8,共11页
设计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系统与地热双闪蒸系统相结合的新型燃机余热利用联合发电系统。基于所建联合系统参数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计算分析了联合系统内部参数和边界参数对最大输出功和燃机余热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 设计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再压缩系统与地热双闪蒸系统相结合的新型燃机余热利用联合发电系统。基于所建联合系统参数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计算分析了联合系统内部参数和边界参数对最大输出功和燃机余热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参数优化,联合系统实现了余热在2个子系统中的合理分配,加深了燃机余热的进一步利用;当一级闪蒸压力取99.89 kPa、二级闪蒸压力取29.4 kPa、S-CO_(2)质量流量取22.68 kg/s、分流比取0.3085时,联合系统最大净输出功达到6.402 MW,对应余热效率为67.9%;当一级闪蒸压力在90~115 kPa、二级闪蒸压力在25~35 kPa时,联合系统均可实现较高的净输出功,与最佳值的相对偏差在0.8%以内;随着S-CO_(2)流量或分流比逐渐增大,联合系统的净输出功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联合系统的最大净输出功随S-CO_(2)透平进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S-CO_(2)透平出口压力和预冷器出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机 余热利用 S-CO_(2)布雷顿循环 地热闪蒸系统 净输出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输出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伟 孙永辉 +2 位作者 谢东亮 殷晨旭 孟雲帆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碳排放量,优化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出力的灵活性,提出一种考虑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CHP热电灵活输出的PIES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将... 为了进一步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碳排放量,优化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出力的灵活性,提出一种考虑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CHP热电灵活输出的PIES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设计一种遗传模糊碳交易参数优化器,从而对现有阶梯型碳交易机制进行改进,实现该机制参数的自适应变化;其次,在传统CHP中加入卡琳娜(Kalina)循环与电锅炉(electricboiler,EB),构造CHP热电灵活输出模型,以同时满足电、热负荷的不同需求;然后,提出一种柔性指标——电、热输出占比率,进而计算出电、热输出占比率区间,以衡量CHP运行灵活性;最后,将改进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和CHP热电灵活输出模型协同优化,以系统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PIES低碳经济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降低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同时还可扩展CHP灵活输出调节范围,能够为PIES低碳经济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遗传模糊碳交易参数优化器 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输出 电、热输出占比率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ORC系统建模与热经济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军胜 程新妮 +2 位作者 王欢欢 赵亮 董辉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105,共7页
本文以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热源,建立超临界ORC系统热力和经济模型,并选取R134a为ORC工质,研究变温热源下膨胀机的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工质冷凝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文以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热源,建立超临界ORC系统热力和经济模型,并选取R134a为ORC工质,研究变温热源下膨胀机的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工质冷凝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输出功随膨胀机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膨胀机进口压力和工质冷凝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系统单位温度的传热量随之均减小。当系统热力参数一定时,热源进口温度越大,系统净输出功和单位温度的传热量越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适宜的热源进口温度和系统热力参数使得ORC系统获得较大的净输出功和较小的单位温度传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余热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净输出功 单位温度传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输出性能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梅轩彰 钟建琳 +1 位作者 彭宝营 张天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70,共9页
为了优化用于余热回收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以输出性能为指标,对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持续时间、膨胀持续时间和排气持续时间这5个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利用正交试... 为了优化用于余热回收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以输出性能为指标,对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持续时间、膨胀持续时间和排气持续时间这5个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利用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输入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持续时间、膨胀持续时间、排气持续时间;最佳的输入因素参数配置为,进气压力0.3 MPa,进气持续时间40 ms,膨胀持续时间70 ms,排气持续时间70 ms和进气温度30℃,峰值输出电压可达8.96 V,峰值输出功率可达33.74 W。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参数的敏感性,可为后续的参数优化与系统改进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 输出性能 人工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单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洪利 马一太 姜云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分别对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的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性能测试.理论分析表明,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相比,相同蒸发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4.55%;相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5.23%.... 分别对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的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性能测试.理论分析表明,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相比,相同蒸发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4.55%;相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5.23%.实验测试表明,带回热器循环制热量和制冷量分别平均提高约3.33%和5.35%,制热和制冷性能系数分别提高约11.36%和1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CO2跨临界循环 制冷量 制热量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低温空气源热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甄仌 刘宗华 +3 位作者 王起霄 李晓燕 王莹 季阿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7,共6页
分析了热泵在低温环境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在热泵系统四通换向阀后的排气管上加旁通毛细管和在气液分离器中加过冷管。通过分析确定过冷管最小换热面积和旁通毛细管最佳长度范围。经实验证明在低温工况下时制热量提高显著。
关键词 热工学 空气源热泵 过冷回热 旁通毛细管 制热量 能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的三系数线性分析法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运泽 杨献勇 +2 位作者 严俊杰 邓世敏 林万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摘要:由于采用二次再热和过热度跨级利用措施,当热力系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时,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的锅炉吸热量、汽轮机功率及凝汽器放热量均会发生相应的复杂变化。为了简化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的节能分析,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 摘要:由于采用二次再热和过热度跨级利用措施,当热力系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时,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的锅炉吸热量、汽轮机功率及凝汽器放热量均会发生相应的复杂变化。为了简化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的节能分析,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用吸热系数、作功系数及放热系数3个基本的加热器系统参数概括了纯热量引入时锅炉吸热量、汽轮机功率及凝汽器放热量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节能分析的通用线性法则。运用该法则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出热力系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时锅炉吸热量、汽轮机功率及凝汽器放热量的变化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此时机组汽耗率、煤耗率及循环热效率的相应变化,大大简化了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的节能分析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 热力系统 三系数线性分析法 火力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制氢工艺参数对产热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全国 申翔伟 +3 位作者 周雪花 王素兰 荆艳艳 李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研究了光合细菌制氢工艺参数对产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温度、接种量、光照度、PSB初期活性和pH值等制氢工艺参数对系统产热量均有明显影响,而且产生较高热量的光合细菌制氢工艺条件为初始温度30℃,光照度2 000~3 000 lx,接种量50%... 研究了光合细菌制氢工艺参数对产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温度、接种量、光照度、PSB初期活性和pH值等制氢工艺参数对系统产热量均有明显影响,而且产生较高热量的光合细菌制氢工艺条件为初始温度30℃,光照度2 000~3 000 lx,接种量50%~100%,pH值7.0,PSB初期活性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制氢 工艺参数 产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热条件变化的弧焊熔透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亮玉 耿正 +1 位作者 陈树君 殷树言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59,共3页
利用有限元热场数值模拟技术 ,对焊接过程中变截面与非变截面焊件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 ,定量地得到了由于焊件变截面散热条件变化 ,导致熔池动态热输出及熔透变化的过程 ,通过两种焊件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得出可通过焊件热影响区长... 利用有限元热场数值模拟技术 ,对焊接过程中变截面与非变截面焊件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 ,定量地得到了由于焊件变截面散热条件变化 ,导致熔池动态热输出及熔透变化的过程 ,通过两种焊件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得出可通过焊件热影响区长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和宽度方向的温度梯度的变化来反映熔池热输出变化及热输出变化与熔透变化具有一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为进一步实现基于能量平衡的熔透控制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熔池 温度梯度 热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干化中嗜热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炜 都兴川 +3 位作者 邹惠芬 项衡 唐浩 张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污泥生物干化是利用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生物热能,通过过程涮控手段促进水分蒸发,从而实现快速去除水分的一种干化处理工艺,文章对生物干化中嗜热微生物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到了嗜热微生... 污泥生物干化是利用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生物热能,通过过程涮控手段促进水分蒸发,从而实现快速去除水分的一种干化处理工艺,文章对生物干化中嗜热微生物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到了嗜热微生物的生长曲线;通过试验发现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可以有效地干化污泥;同时对不同通风量下污泥温度和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通风量为10L/min的污泥温度比5L/min的高3~4℃,污泥含水率降低趋势明显提高,污泥干化效果优于5L/min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干化 嗜热菌 通风量 产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贴式高温应变片电测技术及其在锆复合板设备应变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修维红 张海波 +1 位作者 孙福广 朱金花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55,共4页
使用粘贴式高温电阻应变计测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高温应变是一种低成本、简便可靠的方法。由于此前国内的高温应变测量多选用焊接式电阻应变计,针对使用粘贴式电阻应变计进行高温应变测量的基础研究工作甚少。结合一台锆复合板设备... 使用粘贴式高温电阻应变计测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高温应变是一种低成本、简便可靠的方法。由于此前国内的高温应变测量多选用焊接式电阻应变计,针对使用粘贴式电阻应变计进行高温应变测量的基础研究工作甚少。结合一台锆复合板设备高温应变测量,介绍了300℃以下使用粘贴式高温电阻应变计进行应变测量的主要试验以及使用该种应变计测定锆复合板设备高温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应变测量 粘贴式高温电阻应变计 胶层效应 训片 热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固硫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彩亭 曾光明 +1 位作者 黄国和 刘鸿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7-91,共5页
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 ,分析了燃煤掺烧固硫时的吸放热情况和反应的 SO2 平衡体积分数规律 ,表明固硫反应的放热量较石灰石分解吸热量高 ,并且其热力学推动力很大 .实验证实 ,往燃煤中掺入适当量的固硫剂 ,不仅对混合物的发热量无不良影... 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 ,分析了燃煤掺烧固硫时的吸放热情况和反应的 SO2 平衡体积分数规律 ,表明固硫反应的放热量较石灰石分解吸热量高 ,并且其热力学推动力很大 .实验证实 ,往燃煤中掺入适当量的固硫剂 ,不仅对混合物的发热量无不良影响 ,而且一定条件下还可提高混合物的总发热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固硫剂 化学热力学 发热量 二氧化硫 酸雨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端散热对半导体冷藏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奕 张小松 +2 位作者 胡洪 翁雯 刘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研究了水冷式半导体冷藏箱冷端和热端传热对冷藏箱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及计算,分析了冷藏箱性能与冷端风扇电压及热端冷却水温度的关系.冷端传热强化后,冷藏箱的耗电量几乎不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增加,制冷温度及热端、冷端温度差降低,... 研究了水冷式半导体冷藏箱冷端和热端传热对冷藏箱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及计算,分析了冷藏箱性能与冷端风扇电压及热端冷却水温度的关系.冷端传热强化后,冷藏箱的耗电量几乎不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增加,制冷温度及热端、冷端温度差降低,制冷性能上升.热端冷却水温度降低,耗电量、制冷量及制冷系数增加,制冷温度降低,半导体的热端、冷端温度差减小,运行性能提高.研究结果可为通过改善半导体冷端和热端传热提高半导体冷藏箱的性能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箱 半导体制冷 传热 制冷量 制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联产机组电热煤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吕凯 王红宇 +2 位作者 周佳 王东晔 杨荣祖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8,共7页
精确掌握热电联产机组电功率-热负荷-标准煤耗的关系特性,可以对机组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运行成本最小化及盈利最大化。本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热电联产机组电热煤关系评估模型,对采用连通管抽汽供热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模式的亚临... 精确掌握热电联产机组电功率-热负荷-标准煤耗的关系特性,可以对机组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运行成本最小化及盈利最大化。本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热电联产机组电热煤关系评估模型,对采用连通管抽汽供热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模式的亚临界300 MW热电联产机组,分别计算分析其电功率-热负荷-标准煤消耗量的关系特性。结果表明:标准煤消耗量随电功率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同电功率下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模式标准煤消耗量比连通管抽汽供热模式的最大供热工况高约5.4 t/h;标准煤消耗量随供热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同供热量下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模式标准煤消耗量比连通管抽汽供热模式的最大供热工况低约13.2 t/h。建议热电联产机组以厂级能耗最低或盈利值最高为目标,进行厂级优化分析,实现智能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电功率 热负荷 标准煤消耗量 连通管抽汽供热模式 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模式 厂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