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iction surfacing of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 on commercially pure aluminum : Effect of consumable rod heat treatment and heat input
1
作者 BARARPOUR Seyedeh Marjan JAMSHIDI AVAL Hamed +1 位作者 JAMAATI Roohollah JAVIDANI Mous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082-4097,共16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e-friction surfacing heat treatment of consumable rods and heat input during friction surfac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wear resistance of hypereutectic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e-friction surfacing heat treatment of consumable rods and heat input during friction surfac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wear resistance of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 deposited on a commercially pure aluminum substrate.The results show that regardless of the consumable rod’s heat treatment conditions,the coating’s efficiency h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heat input,so the coating efficiency increases by 20%and 30%in the solid solution-treated rod and the artificially aged rod,respectively.By increasing the heat input,the average grain size in the coating fabricated by solid solution-treated rod and artificially aged rod increased from 0.1 to 0.9μm and from 0.2 to 1.3μm,respectively.At constant heat input,the averag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created in the solid solution-treated rod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rtificially aged rod.By decreasing heat input,the wear loss in the coating fabricated by solid solution-treated rod and artificially aged rod decreased by 10%and 20%,respectively,reaching 0.1 and 0.03μ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urfacing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 heat input microstructure wear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高锰钢模拟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低温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邸新杰 曲永涛 +1 位作者 利成宁 巴凌志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作为一种新型低温用材料,高锰钢具有低成本及优异的低温力学性能等优势,在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高锰钢焊接热影响区中距熔合线3 mm处的特定亚区(FL+3亚区)会出现低温韧性恶化的问题.针对... 作为一种新型低温用材料,高锰钢具有低成本及优异的低温力学性能等优势,在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高锰钢焊接热影响区中距熔合线3 mm处的特定亚区(FL+3亚区)会出现低温韧性恶化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再现了不同热输入下的FL+3亚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晶界比例、偏析及析出相.结果表明,模拟FL+3亚区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其冲击断口形貌均为大量的韧窝.然而随着热输入增加,其冲击吸收功降低,10 kJ/cm、15 kJ/cm、30 kJ/cm和45 kJ/cm不同热输入下的-196℃冲击吸收功分别为177 J、172 J、138 J和112J.FL+3亚区的显微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组织,随着热输入增加,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而小角度晶界比例升高.热输入增加会加剧FL+3亚区的C、Cu晶界偏析和Mn带状偏析,提高偏析区域的层错能以及临界剪切孪晶应力,使得孪生机制难以激活,进而减弱了形变孪晶的韧化作用,降低低温韧性.当热输入增大到15 kJ/cm时,FL+3亚区开始析出尺寸约为200 nm的颗粒状和块状Cr_(23)C_(6)碳化物,且析出相的尺寸和数量随着热输入增加而进一步增加.碳化物析出易引起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萌生,降低了FL+3亚区的低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热输入 焊接热模拟 晶界比例 偏析 析出相 低温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弧焊热输入对Q355B厚板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孙艳芬 朱天一 田松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9,共8页
目的确定Q355B厚板埋弧焊的最佳热输入参数,分析热输入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选取32 mm厚Q355B钢板,选用H10Mn2焊丝和SJ101焊剂,匹配27.43、30.17、34.97、39.00 kJ/cm 4种热输入进行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洛氏显微... 目的确定Q355B厚板埋弧焊的最佳热输入参数,分析热输入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选取32 mm厚Q355B钢板,选用H10Mn2焊丝和SJ101焊剂,匹配27.43、30.17、34.97、39.00 kJ/cm 4种热输入进行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洛氏显微硬度计、液压万能试验机和摆锤冲击试验机分别对接头组织、硬度、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当热输入为27.43 kJ/cm时,焊缝和粗晶区组织以铁素体为主,存在少量的珠光体和贝氏体,接头硬度为83HRB~90.5HRB,抗拉强度为524.5 MPa,冲击功为112.7 J和121.3 J;当热输入增加到30.17 kJ/cm时,焊缝组织基本无变化,粗晶区铁素体和珠光体增多,粒状贝氏体减少,接头硬度为82.7HRB~88.7HRB,抗拉强度为518 MPa,冲击功为121 J和132 J;继续增加热输入到34.97 kJ/cm,焊缝和粗晶区块状铁素体增多,粒状贝氏体和珠光体减少,晶粒变粗大且出现魏氏组织,接头硬度为83.5HRB~88.1HRB,抗拉强度为522 MPa,冲击功为106.7 J和118 J;当热输入达到39 kJ/cm时,焊缝以块状铁素体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与34.97 kJ时相比,粗晶区组织基本无变化,接头硬度为83.1HRB~85.8HRB,抗拉强度为516 MPa,冲击功为92.3 J和91.7 J。结论随热输入的增加,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变粗大,热影响区会出现魏氏组织;同时焊接接头的强度和硬度呈下降趋势,冲击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热输入为30.17 kJ/cm时,焊接接头的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55B厚板 埋弧焊工艺 低中高热输入 焊缝和热影响区组织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36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4
作者 白云 孙宪进 +4 位作者 刘观猷 葛亮 李良 徐连勇 韩永典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1,共9页
目的 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不同碳含量的EH36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的失效机理。方法 采用了热输入为7 kJ/cm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和热输入为50 kJ/cm的埋弧焊(SAW)2种焊接工艺分别对碳含量(质... 目的 研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不同碳含量的EH36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海工钢焊接接头疲劳的失效机理。方法 采用了热输入为7 kJ/cm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和热输入为50 kJ/cm的埋弧焊(SAW)2种焊接工艺分别对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8%(LC)和0.12%(MC)的80mm厚EH36钢板的填充层进行焊接,在1/4厚度处截取疲劳试样后分别进行了4种不同材料、不同热输入的交叉疲劳试验和硬度试验,并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和疲劳断口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 热输入为7 kJ/cm的LC(LC-7)和MC(MC-7)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0 MPa和359 MPa,热输入为50 kJ/cm的LC(LC-50)和MC(MC-50)填充层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361 MPa和354 MPa,各试验钢按照390 MPa应力幅下的平均循环寿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LC-50、MC-50、LC-7、MC-7。结论 不同焊接热输入、不同碳含量对海工钢的疲劳极限无显著影响,高应力水平下高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明显优于低热输入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但在相同热输入条件下,不同碳含量对钢材疲劳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所有试样的断口均具有典型的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36 P-S-N曲线 疲劳性能 热输入 焊接接头 疲劳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ar合金MIG焊接波形控制及工艺优化
5
作者 韩丽营 王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为提高Invar合金厚板焊接效率,减小焊后变形,采用熔化极气体(metal inert gas,MIG)保护焊脉冲技术,对18 mm厚Invar合金60°V型坡口平对接的焊接工艺进行探索。首先,利用高速摄影相机和波形记录仪对MIG焊熔滴过渡和脉冲波形进行优化... 为提高Invar合金厚板焊接效率,减小焊后变形,采用熔化极气体(metal inert gas,MIG)保护焊脉冲技术,对18 mm厚Invar合金60°V型坡口平对接的焊接工艺进行探索。首先,利用高速摄影相机和波形记录仪对MIG焊熔滴过渡和脉冲波形进行优化,确保熔滴实现“一脉一滴”的过渡方式。随后,以优化后的脉冲波形进行手工焊接试验。结果表明,当焊缝填充热输入为1.1 kJ/mm、焊接道次为8道时,焊缝成形优良且美观,焊后角变形仅为5°,试板边缘至中部的翘起高度为1 mm,变形量小,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ar合金 厚板 波形控制 熔滴过渡 热输入 焊接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Q690钢MAG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白海明 姜英龙 +4 位作者 段青辰 王唯一 郭枭 凡乃峰 徐理想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0,共7页
在冷却速率0.1~100℃·s^(-1)下对Q690钢进行热模拟试验,结合金相分析和硬度检测,绘制了试验钢的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明确了试验钢组织转变规律,确定打底焊热输入为15 kJ·cm^(-1),填充和盖面焊热输入分别为13,18,22 kJ·... 在冷却速率0.1~100℃·s^(-1)下对Q690钢进行热模拟试验,结合金相分析和硬度检测,绘制了试验钢的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明确了试验钢组织转变规律,确定打底焊热输入为15 kJ·cm^(-1),填充和盖面焊热输入分别为13,18,22 kJ·cm^(-1);在上述热输入条件下对30 mm厚Q690钢进行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MAG)对接焊,研究了热输入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输入下接头中未见裂纹、气孔等缺陷,焊缝成形良好,焊缝组织以贝氏体为主,热影响区中过热区和正火区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不完全正火区除了存在贝氏体和马氏体外还出现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热输入增加,过热区与正火区晶粒尺寸增大,接头抗拉强度先升后降,当热输入不大于18 kJ·cm^(-1)时满足使用要求(不低于770 MPa)。不同热输入下接头弯曲180°均未出现裂纹,热影响区和焊缝的-20℃冲击吸收功均满足技术要求(不低于47 J),焊缝硬度最低,热影响区硬度最高,当热输入在13,18 kJ·cm^(-1)时,热影响区硬度相比母材和焊缝明显增大,22 kJ·cm^(-1)热输入下热影响区硬度仅略高于母材和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输入 高强钢 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 Q690钢 工程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低温高锰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郭广飞 任明皓 +3 位作者 姜恒 吴锴 汪志福 章小浒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99,共6页
采用CHW-SMn埋弧焊丝和配套CHF610焊剂,在不同热输入(12.0,16.0,20.0 kJ·cm^(−1))下对低温高锰钢进行埋弧焊焊接,研究了热输入对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输入下焊缝组织均由柱状晶+析出相组成,热影响区组织为奥... 采用CHW-SMn埋弧焊丝和配套CHF610焊剂,在不同热输入(12.0,16.0,20.0 kJ·cm^(−1))下对低温高锰钢进行埋弧焊焊接,研究了热输入对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输入下焊缝组织均由柱状晶+析出相组成,热影响区组织为奥氏体、少量夹杂物和析出相;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热影响区组织粗化,粗晶区宽度增加。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强度和韧性下降,焊缝显微硬度先降后升,热输入为12.0,16.0 kJ·cm^(−1)下焊接接头弯曲后焊缝表面未观察到裂纹,当热输入为20.0 kJ·cm^(−1)时出现裂纹;不同热输入下接头的拉伸断口和冲击断口均呈韧窝形貌,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当热输入为12 kJ·cm^(−1)时,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高锰钢 热输入 显微组织 硬度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7075-T6超高强铝合金激光填丝焊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高文强 许飞 +2 位作者 马旭颐 郭路云 鲁奕廷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利用激光填丝焊实现了厚度为2.0 mm的7075-T6超高强铝合金的高质量连接,并研究了热输入对超高强铝合金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7075-T6铝合金激光填丝焊焊缝组织为典型的铸态组织.焊缝中心区为无明显织构、尺寸较大的等轴晶组织,且焊... 利用激光填丝焊实现了厚度为2.0 mm的7075-T6超高强铝合金的高质量连接,并研究了热输入对超高强铝合金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7075-T6铝合金激光填丝焊焊缝组织为典型的铸态组织.焊缝中心区为无明显织构、尺寸较大的等轴晶组织,且焊缝中强化相颗粒无法充分析出,导致接头强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焊缝横截面的熔凝区面积以及熔宽逐渐增加,而焊缝中心处等轴枝晶的组织和织构特征均未发生显著变化,晶粒尺寸呈现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加的趋势.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分布趋势基本相同,接头软化最严重的区域均在焊缝.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激光填丝焊热输入的调控,能够使7075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强度系数达到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输入 7075铝合金 激光填丝焊 焊缝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1000 MPa级高强钢埋弧焊熔敷金属组织性能影响
9
作者 冯伟 于庭祥 +3 位作者 刘鑫 宋昌洪 刘满雨 张碧莹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9,共8页
针对1 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强韧性匹配不良的问题,采用丝级埋弧焊研究热输入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显微组织表征和力学测试发现,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熔敷金属组织由针状铁素体(AF)依次转变为贝氏体铁素体(BF)、先共析铁素体(... 针对1 000 MPa级高强钢熔敷金属强韧性匹配不良的问题,采用丝级埋弧焊研究热输入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显微组织表征和力学测试发现,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熔敷金属组织由针状铁素体(AF)依次转变为贝氏体铁素体(BF)、先共析铁素体(PF)与准多边形铁素体(QF);M-A组元(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由均匀弥散分布向粗化块状演变,其中,残余奥氏体(A)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而马氏体(M)在热输入较高时显著增多。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呈先增后减趋势,低温冲击韧性显著降低,断裂机制由韧性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试验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在18~25 kJ/cm范围内时,熔敷金属兼具优异的强韧性匹配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水力发电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Pa级高强钢 熔敷金属 热输入 埋弧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IG-MIG复合焊接电弧与熔滴行为及接头温度场分析
10
作者 张鸿昌 张乾 +4 位作者 李一楠 张洪涛 赫文虎 高建国 苏昭方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49,共9页
为解决现有小孔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金属惰性气体保护焊(keyhole tungsten inert gas-metal inert gas, KTIG-MIG)复合焊接深熔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中厚板焊接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新型结构的KTIG-MIG复合焊接方法,实现了KTIG深熔透特... 为解决现有小孔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金属惰性气体保护焊(keyhole tungsten inert gas-metal inert gas, KTIG-MIG)复合焊接深熔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中厚板焊接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新型结构的KTIG-MIG复合焊接方法,实现了KTIG深熔透特性和MIG高熔覆率的优势互补.通过复合焊接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耦合电弧形态变化及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规律.利用组合热源模型分析了对接接头的温度场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焊接参数范围下,KTIG电流或MIG电流的增加会导致复合电弧底部宽度增大,确定了厚度为8 mm的Q235B低碳钢板在KTIG电流为350 A、MIG电流为220 A和MIG电弧电压为22 V的工艺参数下有较好耦合效果. KTIG电弧的引入对MIG焊熔滴过渡产生了影响,丝极间距的增加促使熔滴过渡方式由射滴过渡向滴状过渡甚至短路过渡转变.而随着KTIG电流的增加,熔滴过渡从射滴过渡转为射流过渡.通过接头温度场模拟发现,丝极间距对热输入影响较大且与焊接热效率近似呈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金属惰性气体保护焊复合焊接 电弧形态 熔滴过渡 温度场 热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超大线能量EH36船板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美 张熹 +4 位作者 马青军 魏玉顺 韦晨 王泽军 贾云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I0005,I0006,共9页
通过焊接热模拟研究了在超大线能量下焊接时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对EH36高强船板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与SEM,EDS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与母材中氧化物类... 通过焊接热模拟研究了在超大线能量下焊接时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对EH36高强船板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与SEM,EDS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Al元素、Mg元素和Ti元素含量与母材中氧化物类型、尺寸、数量及粗晶区相变的关系.结果表明,Al_(2)O_(3)无法诱导针状铁素体相变,当Al元素质量分数低于0.005%时,钢中可形成Mg元素、Ti元素或其复合氧化物,可促进粗晶区针状铁素体相变.Mg元素和Ti元素联合添加时,当Mg元素质量分数由0.0042%降低为0.0013%,氧化物类型由MgO转变为Mg_(2)TiO_(4),经统计20个视场内的氧化物数量由408个提高到503个,平均直径由1.37μm减小到1.10μm,显著提高了非均匀形核的比表面积,抑制了晶界铁素体的形成,使t8/5=300 s时粗晶区热模拟试样-20℃冲击吸收能量由43 J提升到127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船板 超大线能量 热影响区粗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输入对690 MPa级HSLA钢焊缝金属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忖江 安同邦 +3 位作者 彭云 林纯丞 马成勇 刘旭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9,共10页
采用自研直径4.0 mm的焊条对厚度为27 mm的690 MPa级HSLA钢进行不预热焊接,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由13 kJ/cm提高至19 kJ/cm对焊缝金属组织结构及其强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对接接... 采用自研直径4.0 mm的焊条对厚度为27 mm的690 MPa级HSLA钢进行不预热焊接,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由13 kJ/cm提高至19 kJ/cm对焊缝金属组织结构及其强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对接接头抗拉强度、硬度呈现降低趋势,焊缝金属−50℃冲击吸收能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6 kJ/cm热输入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对接接头抗拉强度为828 MPa,焊缝中心−50℃冲击吸收能量为71~90 J,均值为80 J.13 kJ/cm及19 kJ/cm热输入条件下焊缝金属强韧性较低,前者与焊缝金属中板条贝氏体及侧板条铁素体形成有关,后者与其中粗大的M-A组元形成相关.热输入16 kJ/cm条件下,充分形成了塑性良好的针状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呈交织分布,同时,细小弥散分布的M-A组元并未对其韧性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焊缝金属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 MPa级HSLA钢 焊接热输入 焊缝金属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输入对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电弧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新宇 胡志华 +2 位作者 栾道成 王正云 林绍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3,共6页
在不同焊接热输入(9,13,17 kJ·cm^(-1))下对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板进行多层多道电弧焊,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焊接热输入下所得焊接接头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少... 在不同焊接热输入(9,13,17 kJ·cm^(-1))下对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板进行多层多道电弧焊,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焊接热输入下所得焊接接头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δ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板条马氏体变粗大,δ铁素体含量增多;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约为810,600 MPa,均高于母材且符合项目规定,屈强比均小于0.9,接头的拉伸性能良好,拉伸后均在母材处断裂;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冲击吸收能量减小,焊接热输入为9,13 kJ·cm^(-1)下冲击断口中的韧窝尺寸略大且均匀,接头的冲击韧性更好;不同焊接热输入下焊缝的硬度为310~340 HV,其平均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和母材,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均略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热输入 0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量对换热器管板焊接接头缺陷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曲华旭 赵永刚 +3 位作者 季绍俊 陈有增 朱翔鹰 彭浩平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3,共12页
文章通过改变焊接的电流和电压,研究热输入量(2.16 kJ/mm,2.52 kJ/mm,2.88 kJ/mm)对换热器管板焊接接头缺陷的影响。基于有限元算法,研究热输入量对换热器管板焊接接头处残余应力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焊接工艺。结果表明,与热输入量为2.16 ... 文章通过改变焊接的电流和电压,研究热输入量(2.16 kJ/mm,2.52 kJ/mm,2.88 kJ/mm)对换热器管板焊接接头缺陷的影响。基于有限元算法,研究热输入量对换热器管板焊接接头处残余应力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焊接工艺。结果表明,与热输入量为2.16 kJ/mm和2.88 kJ/mm相比,在热输入量为2.52 kJ/mm时,管板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最佳,具有焊缝成形好,无裂纹及少量可接受的焊接缺陷。通过对多管-板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计算发现,中心换热管处热影响区残余应力较大。而且残余应力并不是随着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加。与热输入量为2.16 kJ/mm和2.88 kJ/mm相比,当热输入量为2.52 kJ/mm时,管板接头处的残余应力分布最均匀且稳定,表明焊接质量最佳,这与实验结果一致。最后,通过增加焊间冷却时间和改变焊接顺序来改进焊接工艺,解决了局部残余应力分布集中的问题,改进了焊接接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焊接缺陷 残余应力 热输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TC4钛合金激光焊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贡一峰 李敬勇 +2 位作者 林靖宇 徐育烺 王卫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0,共10页
目的探究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将这3个工艺参数转换为热输入,进一步研究热输入对接... 目的探究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将这3个工艺参数转换为热输入,进一步研究热输入对接头形貌、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热输入低于95 J/mm时,焊接接头上下熔宽比较大,焊缝截面呈“V”形;当热输入高于250 J/mm时,接头组织晶粒粗大,甚至出现气孔、错边等冶金缺陷;当热输入为125 J/mm时,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上下熔宽比接近1,焊缝截面呈“H”形。焊缝区组织主要由原始α相、β相及冷却阶段生成的αʹ相组成,随着热输入的增大,β相柱状晶尺寸逐渐粗化,αʹ针状马氏体相尺寸也相应增大。此外,焊接速度和离焦量对拉伸性能有显著影响,拉伸性能随着热输入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当热输入为125 J/mm时,拉伸性能达到最佳,断裂位置发生在母材区,抗拉强度为1010 MPa,断后延伸率为9.82%;焊缝区中心区域显微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及母材区显微硬度。结论当热输入为125 J/mm时,在TC4钛合金激光焊下,可获得成形美观、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焊接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 热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热输入对P91钢焊接修复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晏嘉陵 齐彦昌 +2 位作者 刘明星 常子金 崔冰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为进一步揭示补焊热输入对补焊接头焊缝区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微观组织表征、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实验和冲击实验等方法,对比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P91钢焊接接头焊接缺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为10kJ... 为进一步揭示补焊热输入对补焊接头焊缝区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微观组织表征、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实验和冲击实验等方法,对比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P91钢焊接接头焊接缺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输入为10kJ/cm时,补焊区焊缝金属中树枝晶呈平行状;热输入增加到15kJ/cm时,补焊区焊缝组织呈现出交叉互锁的燕尾搭接状形态;而热输入进一步增加到20kJ/cm时,补焊区的焊缝组织以平行状树枝晶为主和少量的交叉互锁的燕尾搭接状树枝晶组成。补焊区的析出相主要由NbC、Cr_(23)C6和Fe_(2)Nb(Laves相)组成,且随着热输入的增加,析出相熟化长大。力学性能分析表明,补焊区焊缝金属的强度和冲击韧性随热输入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热输入为15kJ/cm时,补焊区焊缝金属的枝晶形态和析出物形态所导致的“协同效应”使得显微裂纹形核、发育、扩展所需的能量阈值有所不同,进而补焊区的焊缝金属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韧性,因此热输入为15kJ/cm时,补焊区焊缝组织的强韧匹配最优。而3种热输入下的补焊区的焊接热影响区由于晶粒粗大以及补焊过程中的高拘束应力使得该区域的冲击韧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钢 补焊 热输入 微观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脉冲TIG电弧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震 王颖 +2 位作者 杨蔚然 杨振文 李会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66-3381,共16页
电弧增材制造固有的高热输入导致钛合金构件中易产生粗大组织,造成力学性能的下降。为细化钛合金组织,通过在电弧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过程中施加脉冲电流,研究了基值电流和占空比对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电弧增材制造固有的高热输入导致钛合金构件中易产生粗大组织,造成力学性能的下降。为细化钛合金组织,通过在电弧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过程中施加脉冲电流,研究了基值电流和占空比对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热输入对电弧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值电流和占空比的降低,沉积Ti6Al4V合金的热输入由988 J/mm下降到414 J/mm,凝固熔池温度梯度G逐渐降低,生长速度R逐渐增大,使得粗大β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随着热输入逐渐降低,冷却速率由7.27℃/s提高到44.08℃/s;高冷却速率促进α板条细化,α板条宽度从1.07μm减小到0.49μm。β等轴晶的形成和α板条的细化提高了沉积Ti6A14V钛合金力学性能,试样的抗拉强度由914 MPa增加到1049 MPa,塑性保持在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弧增材制造 钛合金 热输入 温度梯度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输入激光拼焊接头非均匀变形与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琳 石东杰 +3 位作者 陈致君 刘高鹏 黄荣学 郭建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5,共7页
建立了模拟横向接头拉伸变形的Gurson-Tvergarrd-Neeedleman(GTN)损伤模型,采用有限元反推法确定了接头各分区的损伤参数,对不同热输入激光拼焊接头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其变形与失效行为。结果表明,软化区断裂接头早期应力三轴度较... 建立了模拟横向接头拉伸变形的Gurson-Tvergarrd-Neeedleman(GTN)损伤模型,采用有限元反推法确定了接头各分区的损伤参数,对不同热输入激光拼焊接头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其变形与失效行为。结果表明,软化区断裂接头早期应力三轴度较低,随着软化区中部材料发生塑性损伤,后期变形发展快速增加,最终产生软化区断裂模式;当母材区域优先发生塑性损伤后,软化区不再发生变形,最终产生母材断裂失效模式;中热输入横向接头软化区SH22以外其他点孔洞体积分数与高热输入相比有所增加;数值模拟的斜向变形PE 13对应宏观断口的剪切唇区;GTN损伤模型不仅能够反映非均匀接头的变形过程,还能准确反映接头的塑性断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输入 GTN损伤模型 应力三轴度 非均匀变形 断裂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g脱氧工艺对低碳钢板气电立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欣瑶 胡珂 +3 位作者 王天舜 李志 郝俊杰 王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9-43,共5页
Ti-Mg脱氧工艺可有效提高钢材的大线能量焊接性能,实焊条件下该类钢的组织特征及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比研究了Ti-Mg脱氧钢和普通工艺钢,开展了气电立焊大线能量焊接试验,检测了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采用电解萃取的方法提取钢... Ti-Mg脱氧工艺可有效提高钢材的大线能量焊接性能,实焊条件下该类钢的组织特征及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比研究了Ti-Mg脱氧钢和普通工艺钢,开展了气电立焊大线能量焊接试验,检测了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采用电解萃取的方法提取钢中夹杂物,并进行扫描电镜表征,分析了脱氧工艺对焊接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Ti-Mg复合脱氧工艺下钢中主要形成细小弥散的球状Ti-Mg-O型夹杂物,改善了夹杂物形态,减轻了对钢材基体性能的不利影响。大线能量焊接过程中,微细氧化物钉扎细化粗晶热影响区的奥氏体晶粒,消除仿晶铁素体和侧板条结构,促进针状铁素体组织转变,显著提高焊接接头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用钢 Ti-Mg脱氧 针状铁素体 冲击韧性 气电立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800MPa级钢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2
20
作者 马成勇 田志凌 +2 位作者 杜则裕 彭云 张志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7,共5页
系统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新一代800MPa级高强度结构钢(RPC钢)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新研制的超低碳贝氏体焊丝焊接800MPa级RPC钢获得了强韧性匹配良好的焊接接头;焊缝一次柱状晶的宽度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大... 系统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新一代800MPa级高强度结构钢(RPC钢)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新研制的超低碳贝氏体焊丝焊接800MPa级RPC钢获得了强韧性匹配良好的焊接接头;焊缝一次柱状晶的宽度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大,焊缝金属二次组织中基本上消除了先共析铁素体和侧板条铁素体,组成焊缝的基本类型为板条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低温冲击韧度则先升高,然后又下降;在热输入为20kJ/cm时焊缝金属低温韧性出现峰值与焊缝获得细小密集的针状铁素体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输入 焊接接头 组织 力学性能 RPC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