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技术解析了天龙泉米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特征。采用该技术并结合多种检索比对方式在天龙泉米香型白酒中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05种,其中339种为天龙泉米香型白酒的潜在香气活性组分,包括86种酯类、50种芳香族、42种醇类、40种醛类、32种含氧杂环化合物、30种酮类、25种萜烯类、19种有机酸类、11种含硫化合物和4种含氮杂环化合物,表明了米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含量角度上,不同贮存期的米香型白酒样品呈现明显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一定规律。其中,变化较大的化合物是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可能是受到了企业生产工艺的调整和陈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共同影响。该研究更深入地认识了米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了米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体系。展开更多
为了探究不同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ume) G. Don]品种间花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16个羊踯躅品种的花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为了探究不同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ume) G. Don]品种间花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16个羊踯躅品种的花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羊踯躅品种花香气中共鉴定出109个挥发性成分,其中20个成分的含量高于1.0μg·g^(-1),大牛儿烯D、石竹烯、α-蒎烯、葎草烯、α-法尼烯、水杨酸甲酯、β-蒎烯和芳樟醇是羊踯躅花香气的关键成分。不同品种间花香气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纸鸢’(‘Zhiyuan’)花香气的挥发性成分数量(43)和总含量(115.19μg·g^(-1))均最高,且其醇类、醛类、萜烯类、酯类、苯类含量基本上显著(P<0.05)高于其余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947%,第1主成分中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橙花叔醇和α-荜澄茄油烯等9个成分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第2主成分中石竹烯和葎草烯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第3主成分中大牛儿烯D和α-法尼烯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纸鸢’的综合得分最高(7.32)。聚类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3.85处,‘纸鸢’单独为一组,‘芬纳’(‘Fenna’)、‘白手鞠’(‘Baishouju’)和‘橙光’(‘Chengguang’)为一组,其余12个品种为一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浓香型与白色花、中等香型与粉色花、弱香型与黄色花、无香型与橙色花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羊踯躅的花色越艳丽则花香气越淡,并且,‘纸鸢’可作为羊踯躅花香气形成机制研究的优质材料。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技术解析了天龙泉米香型白酒挥发性组分特征。采用该技术并结合多种检索比对方式在天龙泉米香型白酒中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05种,其中339种为天龙泉米香型白酒的潜在香气活性组分,包括86种酯类、50种芳香族、42种醇类、40种醛类、32种含氧杂环化合物、30种酮类、25种萜烯类、19种有机酸类、11种含硫化合物和4种含氮杂环化合物,表明了米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含量角度上,不同贮存期的米香型白酒样品呈现明显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一定规律。其中,变化较大的化合物是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可能是受到了企业生产工艺的调整和陈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共同影响。该研究更深入地认识了米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了米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体系。
文摘为了探究不同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ume) G. Don]品种间花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16个羊踯躅品种的花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羊踯躅品种花香气中共鉴定出109个挥发性成分,其中20个成分的含量高于1.0μg·g^(-1),大牛儿烯D、石竹烯、α-蒎烯、葎草烯、α-法尼烯、水杨酸甲酯、β-蒎烯和芳樟醇是羊踯躅花香气的关键成分。不同品种间花香气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纸鸢’(‘Zhiyuan’)花香气的挥发性成分数量(43)和总含量(115.19μg·g^(-1))均最高,且其醇类、醛类、萜烯类、酯类、苯类含量基本上显著(P<0.05)高于其余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947%,第1主成分中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橙花叔醇和α-荜澄茄油烯等9个成分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第2主成分中石竹烯和葎草烯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第3主成分中大牛儿烯D和α-法尼烯含量的载荷绝对值较高;‘纸鸢’的综合得分最高(7.32)。聚类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3.85处,‘纸鸢’单独为一组,‘芬纳’(‘Fenna’)、‘白手鞠’(‘Baishouju’)和‘橙光’(‘Chengguang’)为一组,其余12个品种为一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浓香型与白色花、中等香型与粉色花、弱香型与黄色花、无香型与橙色花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羊踯躅的花色越艳丽则花香气越淡,并且,‘纸鸢’可作为羊踯躅花香气形成机制研究的优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