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5与屋尘螨协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
作者 徐丽娜 何小双 刘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中的核心作用。方法40只4~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WT+shRNA NT组,WT+HDM组,IL-25 shRNA+IL-25组和IL-25 shRNA+IL-25+HDM组。对应于各分组,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屋尘螨和(或)I...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中的核心作用。方法40只4~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WT+shRNA NT组,WT+HDM组,IL-25 shRNA+IL-25组和IL-25 shRNA+IL-25+HDM组。对应于各分组,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屋尘螨和(或)IL-25处理小鼠。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进行肺组织染色和病理学分析。采用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肺组织浸润辅助性T细胞2(Th2)、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FITC-标记的DQ-卵清蛋白(DQ-OVA)处理小鼠,测定其肺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HE染色和PAS染色结果显示,与WT+shRNA NT组相比,IL-25 shRNA+IL-25+HDM组小鼠肺部存在大量黏液,肺血管、肺泡导管及全肺泡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性气道上皮下增厚;IL-25 shRNA+IL-25组小鼠肺部仅有少量黏液,肺血管、肺泡导管及全肺泡均可见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性气道上皮下增厚;而WT+HDM组则无明显差异。与WT+shRNA NT组相比,IL-25 shRNA+IL-25+HDM组小鼠BALF中IL-25、IL-4、IL-5、IL-13、IL-33、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明显升高;肺内浸润的Th2、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肺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内FITC-标记的DQ-OVA荧光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5 shRNA+IL-25组上述指标也显示升高,但幅度有限(P<0.05);而WT+HDM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的致敏过程和嗜酸性粒细胞抗原呈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哮喘 il-25 TH2 ILC2 过敏 2型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IL-8表达中的作用
2
作者 赵紫薇 李娜 +2 位作者 杨美霞 宫晓玲 栾兆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探究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DSCs)IL-8表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孕早期人DSCs,分别给予0.01μmol/L、0.1μmol/L和1μmol/L的孕酮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8、TLR4、ERK1/2和p-ERK1/2表达... 目的:探究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DSCs)IL-8表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孕早期人DSCs,分别给予0.01μmol/L、0.1μmol/L和1μmol/L的孕酮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8、TLR4、ERK1/2和p-ERK1/2表达;进一步分别给予TLR4抑制剂TAK-242和ERK1/2抑制剂U0126处理,Western blot检测孕酮+抑制剂组、孕酮组和对照组IL-8的表达。结果:随着孕酮浓度升高,DSCs IL-8的表达逐渐降低,0.0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358、P=0.0194和P=0.0471);0.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35、P=0.0040和P=0.0099);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33、P=0.0016和P=0.0050)。孕酮+TAK-242组IL-8表达明显低于孕酮组(P=0.0091);孕酮+U0126组IL-8表达明显低于孕酮组(P=0.0040)。结论:TLR4/ERK1/2信号通路参与孕酮调节DSCs IL-8表达的生理过程,且孕酮通过抑制TLR4表达和ERK1/2磷酸化下调IL-8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ERK1/2信号通路 孕酮 蜕膜基质细胞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
3
作者 延思淼 李梦琦 +6 位作者 陈颐 钟秀驰 田滢舟 林怡然 林再帆 冉青珍 陈万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2-983,共1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在子宫腺肌病(ADM)中的调控作用,评估JAK2抑制剂AG490对ADM的治疗潜力。方法:(1)新生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M组,构建他莫昔芬诱导的ADM小鼠...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在子宫腺肌病(ADM)中的调控作用,评估JAK2抑制剂AG490对ADM的治疗潜力。方法:(1)新生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M组,构建他莫昔芬诱导的ADM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2)AG490处理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集落形成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3)将ADM小鼠随机分为AG490组和ADM组,分别腹腔注射AG490和等体积溶剂。Western blot检测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子宫组织细胞EMT、迁移和增殖相关蛋白表达;TUNEL实验检测小鼠子宫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DM小鼠中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2)AG490抑制了Ishikawa细胞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P<0.05);vimentin和Slug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1),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的EMT、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Bcl-2和cyclin D1表达水平降低(P<0.05),Bax表达升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凋亡水平升高(P<0.01)。(3)ADM小鼠腹腔注射AG490后,其子宫组织中p-JAK2/JAK比值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Bax比值和PC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细胞凋亡水平升高。结论: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在ADM中异常激活,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EMT、增殖、侵袭及迁移过程对ADM的发展起到调控作用。AG490通过阻断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细胞EMT、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具有治疗ADM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分泌IL-2的CD19 CAR-T细胞构建与功能
4
作者 王文娟 陈静 +2 位作者 胡周 刘秀盈 王建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新型单载体SynNotch系统构建的局部分泌IL-2的CAR-T细胞(Syn.CD19.IL-2 CAR-T细胞)对传统CD19 CAR-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单载体SynNotch系统,将CD19特异性FMC63抗体与IL-2表达模块整合,通过自失... 目的:探讨基于新型单载体SynNotch系统构建的局部分泌IL-2的CAR-T细胞(Syn.CD19.IL-2 CAR-T细胞)对传统CD19 CAR-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单载体SynNotch系统,将CD19特异性FMC63抗体与IL-2表达模块整合,通过自失活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T细胞制备Syn.CD19.IL-2 CAR-T细胞。诱导验证实验分为Syn.CD19.IL-2 CAR-T细胞组和未转导T细胞组,通过ELISA检测抗原刺激后IL-2分泌水平。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在Syn.CD19.IL-2 CAR-T细胞存在时,CD19 CAR-T细胞与肿瘤Raji-Luc或SW620-CD19-Luc细胞共培养时,IL-2的分泌对CD19 CAR-T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D69表达,观察在Syn.CD19.IL-2 CAR-T细胞分泌IL-2的情况下,CD19 CAR-T细胞与Raji-Luc细胞共培养时的激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自失活逆转录病毒载体Syn.CD19.IL-2 CAR,制备出Syn.CD19.IL-2 CAR-T细胞,病毒滴度>1×10^(7)拷贝/mL,转导效率达37.1%。抗原刺激后,SynNotch CAR-T细胞IL-2分泌量显著高于未转导T细胞(P<0.001)。在Syn.CD19.IL-2 CAR-T细胞分泌IL-2时,CD19 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更高的活化水平(均P<0.001)。结论:成功构建的Syn.CD19.IL-2 CAR-T细胞能显著增强CD19 CAR-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Notch系统 CAR-T细胞 il-2 C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刘彦洁 李良霄 +2 位作者 陈庆娜 马利娜 肖冉冉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9-966,共8页
目的:探讨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RA-ILD)的关联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CT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RA-ILD组(合并ILD,27... 目的:探讨IL-2、IL-6因子与肠道菌群紊乱的交互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RA-ILD)的关联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CT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RA-ILD组(合并ILD,27例)和RA-noILD组(未合并ILD,73例)。收集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培养并检测肠道菌群水平;提取粪便样本DNA,PCR扩增细菌16S rDNA,获得肠道菌群DGGE图谱,分析肠道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标,对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肠道菌群相关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因素。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IL-2、IL-6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RA-ILD患者转归的独立因素。结果:吸烟、年龄≥53.77岁、抗CCP抗体≥334.60 RU/ml、IL-6≥199.47 ng/ml、IL-2<3.10 ng/ml、丰富度<18.39、Shannon-Wiener指数<2.88、双歧杆菌<7.27 CFU/g、脆弱类杆菌<7.75 CFU/g、H_(max)<3.14、菌群均匀度<0.92是RA患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RA-ILD患者血清IL-6水平与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_(max)、菌群均匀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血清IL-2水平与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_(max)、菌群均匀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吸烟、年龄、抗CCP抗体、IL-6、IL-2、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双歧杆菌、脆弱类杆菌、H_(max)、菌群均匀度是影响RA-ILD患者转归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吸烟、年龄、抗CCP抗体、IL-6、IL-2、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双歧杆菌、脆弱类杆菌、H_(max)、菌群均匀度对RA-ILD具有显著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RA-IL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肠道细菌数量及结构变化可能是RA患者并发ILD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 肠道菌群 il-2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ST2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焦静(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5-770,共6页
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兼具核定位和多效性细胞因子的双重特性,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达,并在细胞受到损伤或感染时释放。IL-33/肿瘤抑制因子2(ST2)在胃肠道肿瘤(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兼具核定位和多效性细胞因子的双重特性,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达,并在细胞受到损伤或感染时释放。IL-33/肿瘤抑制因子2(ST2)在胃肠道肿瘤(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双重作用,既可通过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增强肿瘤耐受,也可在特定条件下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IL-33/ST2在胃肠道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多种靶向IL-33/ST2的治疗策略正在研发中。然而,该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免疫调控及治疗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重点论述IL-33/ST2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异常变化、对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il-33) 肿瘤抑制因子2(ST2) 胃肠道肿瘤 胃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通过IL-9对Treg及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蕊雪 曾雪娇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C2、Treg水平,检测其中28例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内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9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ILC2细胞后分别培养,ELISA测两组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磁珠分选CLL患者ILC2与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加入人慢性B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共培养,其中一组加入IL-9抗体,另一组不加。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测两组Treg比例、Treg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8^(+)T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IL-9水平;AnnexinⅤ-PI法测MEC-1细胞凋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L组ILC2、Treg、IL-9水平增加明显;CL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呈正相关;分选ILC2培养后CLL组培养上清IL-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升。细胞实验中,加入IL-9抗体组Treg上PD-1、TIGIT水平明显下降,CD8^(+)T细胞内颗粒酶B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9抗体组培养上清ELISA结果提示IL-9水平明显下降。加入IL-9抗体组MEC-1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在CLL中,ILC2通过IL-9对CD8^(+)T细胞及Treg均有影响,可减弱CD8^(+)T细胞抗肿瘤作用,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在CLL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白细胞介素9(il-9) 调节性T细胞(Treg)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大血藤煎剂对盆腔炎患者HMGB1、IL-2、MCP-1、SIgA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李格铬 王景龙 崔晓萍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加减大血藤煎剂对盆腔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 目的探究加减大血藤煎剂对盆腔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该院诊治的93例盆腔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1例。对照1组予以甲硝唑治疗,对照2组予以加减大血藤煎剂治疗,研究组予以加减大血藤煎剂联合甲硝唑治疗,连续治疗7 d。治疗后对比三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HMGB1、IL-2、MCP-1、SIgA水平及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统计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7%(30/31)、83.87%(26/31)、90.32%(2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少腹刺痛或拒按、坠胀感、腰骶酸软、低热起伏、带下淡红或色黄、胸闷纳呆、月经不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少腹刺痛或拒按、坠胀感、腰骶酸软、低热起伏、带下淡红或色黄、胸闷纳呆、月经不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治疗前3组盆腔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盆腔疼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治疗前3组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炎性包块直径及盆腔积液量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对照1组出现7例复发,复发率为22.58%,对照2组及研究组均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3.23%,对照2组及研究组复发率高于对照1组(χ^(2)=8.857,P=0.012)。结论加减大血藤煎剂能够有效调节盆腔炎患者HMGB1、IL-2、MCP-1、SIgA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大血藤煎剂 盆腔炎 HMGB1 il-2 MCP-1 S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IL-2联合检测在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静 王伟 李团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双因子联合检测在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呼吸科住院患者91例,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45例(肺...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双因子联合检测在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呼吸科住院患者91例,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45例(肺结核组)和细菌性肺炎患者46例(肺炎组),均进行双因子联合检测,比对分析双因子联合检测与C反应蛋白(CRP)对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的效果。结果使用双因子联合检测对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4.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8(95%CI:0.870~0.986),与CRP的鉴别诊断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在鉴别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细菌性肺炎 IFN-Γ il-2 联合检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冰洁 车虹 +4 位作者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g)、泼尼松(0.2 ml/10 g)和滋阴凉血方+泼尼松(0.2 ml/10 g)共4组,每组8只,剩余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2周。采集血样和脾脏组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小板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7及外周血血小板生成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IL-33、s ST2、ST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凉血方+泼尼松组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上升(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滋阴凉血方+泼尼松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2/IL-3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滋阴凉血方 泼尼松 免疫功能 ST2/il-3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11
作者 朱永朝 李莉 +5 位作者 王拯 谭希鹏 陶金 丁璐 董辉 叶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 CD200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6/JAK2/STAT3信号轴研究阳和平喘颗粒调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川 朱慧志 +4 位作者 刘向国 曹晓梅 夏咏琪 张秋萍 余子奇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28,共7页
目的:研究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白细胞介素-6(IL-6)/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轴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与造模组35只,造模组... 目的:研究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白细胞介素-6(IL-6)/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轴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与造模组35只,造模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腹腔注射2周的方式进行致敏,正常对照组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阳和平喘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7只;后4周采用OVA雾化+灌胃的方式进行激发和治疗,阳和平喘高中低组每日分别予以15.48、7.74、3.87 g/kg阳和平喘颗粒灌胃,地塞米松组予以0.0625 mg/kg地塞米松进行灌胃,其余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HE、PAS、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23、IL-17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量;q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6、JAK2、STAT3的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气道上皮增厚较为明显;血清中IL-6、IL-23、IL-17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量和IL-6、JAK2、STAT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气道上皮增厚程度明显减轻,血清中IL-6、IL-23、IL-17A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量和IL-6、JAK2、STAT3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阳和平喘颗粒可明显缓解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JAK2/STAT3信号轴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阳和平喘颗粒 气道重塑 il-6/JAK2/STAT3信号轴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JAK2/STAT3通路中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玲 吴玉泓 +4 位作者 李海龙 殷银霞 舍雅莉 郝民琦 梁永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4-1460,1466,共8页
目的:探讨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UC-UCAC)小鼠结肠组织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7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在建立脾虚湿热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UC-UCAC)小鼠结肠组织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7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在建立脾虚湿热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第1、2、3周期)、葛花解酲汤高、中、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10只/组,以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继续建立UC-UCAC转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统计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Western blot、IHC和RT-q 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EGFR、IL-6、JAK2、STAT3、 p-STAT3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第3周期)小鼠一般状态较差,结肠黏膜组织出现癌变,DAI评分、各目标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第3周期)相比,各治疗组小鼠一般状态有所恢复,结肠组织病理不同程度改善,除葛花解酲汤低剂量组外,其他各治疗组各目标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葛花解酲汤可能通过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破坏肿瘤炎症微环境,修复受损结肠黏膜组织,延缓UC-UCAC进程,预防UC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解酲汤 溃疡性结肠炎 炎-癌转化 脾虚湿热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增强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华梦晴 高培宇 +2 位作者 方芳 苏浩宇 宋传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MH-S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经气道滴入激发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的含量。体外培养MH-S细胞,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MH-S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经气道滴入激发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6的含量。体外培养MH-S细胞,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STAT3)抑制剂Stattic(5μmol/L)存在与否的情况下,再加入IL-6(10 ng/mL~500 ng/mL)刺激6 h,加入荧光微球孵育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H-S细胞吞噬荧光微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Janus激酶2(p-JAK2)、磷酸化的STAT3(p-STAT3)、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Arp2)、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腔滴入LPS后,小鼠BALF中IL-6含量显著升高。随着IL-6刺激剂量的增加,MH-S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作用增强,Arp2、 F-ac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100 ng/mL IL-6刺激MH-S细胞后,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阻断MH-S细胞STAT3信号后,IL-6促进细胞吞噬的效应完全消失,IL-6诱导的Arp2、 F-actin蛋白表达增加被抑制。结论 IL-6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MH-S细胞Arp2、 F-actin蛋白的表达增强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il-6) MH-S细胞 吞噬功能 Janus激酶2(JAK2)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肺泡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25/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温阳护卫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阿信 向双娣 +2 位作者 苏小璞 黄帅亮 余建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36,共6页
目的 基于IL-25/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温阳护卫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2 mg/mL)和益气温阳护卫汤低、中、高剂量组(1、2、4 g/mL),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 目的 基于IL-25/NF-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温阳护卫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2 mg/mL)和益气温阳护卫汤低、中、高剂量组(1、2、4 g/mL),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配制的混悬液进行腹腔注射,建立哮喘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2周。每天观察各组大鼠饮食、精神状态、毛发、呼吸等情况,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肺组织IL-2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IL-13水平,RT-qPCR检测肺组织IL-25、TRAF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L-25、TRAF6、IκBα、p-IκBα、NF-κB p65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严重受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数量、IL-4、IL-5、IL-13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IL-25、TRAF6 mRNA表达,IL-25、TRAF6、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温阳护卫汤各剂量均可改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降低BALF中各类炎性细胞数量、IL-4、IL-5、IL-13水平(P<0.05,P<0.01),降低肺组织IL-25、TRAF6 mRNA表达,IL-25、TRAF6、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P<0.01)。结论 益气温阳护卫汤可以抑制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25/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少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温阳护卫汤 支气管哮喘 il-25 NF-ΚB 气道炎症 TH2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醛对LPS诱导的BV2细胞TREM2/PI3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琳琳 梁冰 +1 位作者 袁庆 胡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0,共2页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香草醛(vanillin)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等特性[2]。骨髓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香草醛(vanillin)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等特性[2]。骨髓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2,TREM2)作为小胶质细胞上特异性蛋白,参与小胶质细胞增殖、存活、迁移和吞噬作用,调控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变,从而减少炎症反应[3]。TREM2可以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和炎症反应[4]。本实验通过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模型,观察香草醛对BV2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TREM2/PI3K的表达的影响,探讨香草醛是否通过调控TREM2/PI3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为香草醛的研究和川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BV2 LPS NO TNF-α il-6 il- TREM2/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元朗 刘志杰 朱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LDH患者1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A组(62例)、对照B组(62例)。对照A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对照B组予以针灸,观察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均治疗1个月。比较3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BI)、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3.55%(58/62)高于对照A组7742%(48/62)、对照B组80.65%(50/62)(P<0.05);3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JOA、BI评分与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IgG、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LDH可缓解疼痛程度与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提升腰背伸肌群肌肉收缩性,改善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下调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穴位注射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 MMP3 PGE_(2) 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特征及血清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因子MIP-1α、IL-8、COX-2水平检测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科庄 吴永吉 +2 位作者 赵宪文 琚杰昌 冯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55-2360,共6页
目的:探究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特征,并检测血清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IL-8、环氧合酶-2(COX-2)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及郑州市中心医院男科门诊收治的87... 目的:探究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特征,并检测血清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IL-8、环氧合酶-2(COX-2)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及郑州市中心医院男科门诊收治的87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特征,比较两组血清MIP-1α、IL-8、COX-2水平及不同疗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血清MIP-1α、IL-8、COX-2水平,分析血清MIP-1α、IL-8、COX-2差值与病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最大尿流速的相关性及血清MIP-1α、IL-8、COX-2差值与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的关系,并评价血清MIP-1α、IL-8、COX-2差值对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87例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标本中均存在细菌感染,且9例患者同时伴有支原体感染。87例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标本中共分离出3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30株(68.05%);革兰阴性菌108株(31.95%);观察组血清MIP-1α、IL-8、COX-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效患者病程、NIH-CPSI评分、最大尿流速、治疗后MIP-1α、IL-8、COX-2水平及治疗前后MIP-1α、IL-8、COX-2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MIP-1α、IL-8、COX-2治疗前后差值与病程、NIH-CPSI评分呈正相关,与最大尿流速呈负相关(P<0.05);血清MIP-1α、IL-8、COX-2治疗前后差值与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显著相关(P<0.05);血清MIP-1α、IL-8、COX-2治疗前后差值评估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的AUC值分别为0.856、0.819、0.788,联合评估AUC值最大,为0.903。结论: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血清MIP-1α、IL-8、COX-2明显升高,与病情演变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临床疗效,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前列腺炎 病原菌 免疫炎症反应 MIP-1Α il-8 C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15-5p通过靶向TPX2-IL-6轴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志高 税明才 周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59-2564,共6页
目的:探究miR-515-5p通过靶向TPX2-IL-6轴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IL-6处理食管癌细胞EC9706,分为Con组、IL-6组、IL-6^(+)miR-NC组、IL-6^(+)miR-515-5p组、IL-6^(+)miR-515-5p^(+)pcDNA组、IL-6^(+)miR-515-5p^... 目的:探究miR-515-5p通过靶向TPX2-IL-6轴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IL-6处理食管癌细胞EC9706,分为Con组、IL-6组、IL-6^(+)miR-NC组、IL-6^(+)miR-515-5p组、IL-6^(+)miR-515-5p^(+)pcDNA组、IL-6^(+)miR-515-5p^(+)TPX2组。qRT-PCR检测miR-515-5p、TPX2 mRNA表达;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MMP2、MMP9、TPX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515-5p与TPX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组相比,IL-6组miR-515-5p表达降低,TPX2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克隆、迁移、侵袭细胞数增加,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增加。与IL-6^(+)miR-NC组相比,IL-6^(+)miR-515-5p组miR-515-5p表达增加,TPX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克隆、迁移、迁移细胞数降低,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miR-515-5p靶向调控TPX2表达,过表达TPX2可逆转上调miR-515-5p对IL-6诱导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miR-515-5可靶向抑制TPX2进而抑制IL-6诱导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15-5p TPX2 il-6 食管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布鲁氏菌感染中的变化特点研究
20
作者 殷郑伟 朱玥洁 +4 位作者 史娟 何月月 丁剑冰 王泉 张峰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LC2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ATA3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33、ST2、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结果:慢性布病组ILC2水平、PBMC中GATA3 mRNA水平、血清IL-33、IL-4和IL-1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急性布病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C2水平与GATA3 mRNA、IL-33、IL-4和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T2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表明ILC2、GATA3、IL-33和ST2等指标均对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结论:ILC2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升高与布鲁氏菌病慢性化密切相关,可能在布鲁氏菌感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2型固有淋巴细胞 GATA3 il-33 il-4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