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绿色金融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坤荣 李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176,共12页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绿色金融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为逻辑导向,兼顾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质增效。然而,中国当前的绿色金融实践在激励约束、信息披露、标准统一等方面尚有完善空间。为打通现有堵点、优化实践路径,未来的绿色金融发展首先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参与主体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数字赋能,联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最后要强化内外联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规则中国化与中国规则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配置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四定”研究Ⅰ:概念内涵及理论依据 被引量:1
2
作者 左其亭 李佳敏 +1 位作者 马军霞 张志卓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88,共8页
“四水四定”作为一种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原则,以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核心理念,强调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系统梳理“四水四定”提出背景与实践成效,分析其实施意义。在基于对“四水四定”多维理解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 “四水四定”作为一种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原则,以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核心理念,强调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系统梳理“四水四定”提出背景与实践成效,分析其实施意义。在基于对“四水四定”多维理解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界定“四水四定”的概念,从收支平衡、和谐平衡、供需平衡、共生平衡4方面解读其内涵;探讨“四水四定”的科学道理,阐述“四水四定”的5个基本原理,总结“四水四定”的主要理论和理论依据。对“四水四定”概念解读及理论基础的分析,有助于拓展“四水四定”研究思路,为后续“四水四定”应用与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水资源刚性约束 水资源动态调配 人水关系学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四定”研究Ⅲ:实施路径及保障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其亭 贺豪 +1 位作者 臧超 纪义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06,共8页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 “四水四定”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协调人水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在深入理解“四水四定”概念、内涵、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四水四定”实施应遵循5项基本原则,包括刚性约束与缓冲调节原则、多要素协同与系统治理原则、软硬实力协同并进原则、生态保护与节水优先原则、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原则;提出多方案对比分析和调控模型两类方法来选择确定“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从绿色转型、和谐发展、技术创新、工程建设与政策完善5个方面,给出“四水四定”的具体实施路径;构建“四水四定”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理论方法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管理机制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工程建设体系和文化教育体系。研究成果可为“四水四定”的贯彻落实提供指导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四定” 实施路径 保障体系 人水关系学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解析
4
作者 李加林 田鹏 +1 位作者 龚虹波 马仁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中国拥有悠久的水利发展历史,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水利工程,体现了水资源治理与中国文明发展的紧密关系。系统回顾了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演变和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变化,梳理了治水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拥有悠久的水利发展历史,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水利工程,体现了水资源治理与中国文明发展的紧密关系。系统回顾了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演变和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变化,梳理了治水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总结了历史治水经验对当代水资源管理的启示。结果表明:中国水利发展经历了7个主要阶段,包括开创与发展阶段、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发展期、向江淮流域发展期、黄河流域恢复及江淮持续发展期、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为主的发展期、普遍恢复及衰落期以及现代水利全面发展期;水利需求逐步由“安全性需求”向“经济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转变,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需求;治水思想经历了从依存自然、开发利用、过度开发到人与水和谐共生的4个阶段,体现了人类与水资源关系的不断深化与重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治水历程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战略思维、科技创新和治理理念的持续演进。现代治水模式逐步由单一的灾害防治转向多方协同治理,推动了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发展史 治水思想 治水经验 人水和谐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亮点论文
5
作者 杜恩在 何春阳 +4 位作者 黄庆旭 刘志锋 江源 吴秀臣 于德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在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中,涌现出了众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有7篇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它们关注植物资源、水资源、人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评估等自然资源学科热门和前沿领域,研究立意深远、观点新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 在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中,涌现出了众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有7篇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它们关注植物资源、水资源、人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评估等自然资源学科热门和前沿领域,研究立意深远、观点新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影响力研究 亮点成果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水和谐视角的国家水网优化布局构想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左其亭 蒋国栋 +2 位作者 臧超 邱曦 张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国家水网建设有助于缓解当前日益复杂的人水矛盾,基于人水和谐论开展国家水网优化布局研究,能够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人水和谐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国家水网提出过程,分析现阶段国家水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国家水网建设有助于缓解当前日益复杂的人水矛盾,基于人水和谐论开展国家水网优化布局研究,能够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人水和谐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国家水网提出过程,分析现阶段国家水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辨析人水和谐论对国家水网优化布局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以人水和谐理念为引领,从指导理论、基本原则、布局方法、关键内容与研究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国家水网优化布局的构建框架;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发挥、支撑国家安全总体保障、助力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现代水网智慧服务5个方面描绘了国家水网优化布局的蓝图;从理论、方法、技术、支撑体系4个方面对国家水网优化布局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和谐 国家水网 优化布局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量-质-域-流-生”全要素保护体系架构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华 刘欢 胡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58,共8页
水资源保护是关乎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水资源保护亟需向流域化、系统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研究基于对水资源系统多维属性功能的解析,从流域整体视角剖析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 水资源保护是关乎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水资源保护亟需向流域化、系统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研究基于对水资源系统多维属性功能的解析,从流域整体视角剖析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干扰特征,提出了水资源“量-质-域-流-生”全要素保护策略,明确了水资源全要素保护的概念、内涵及体系架构。进一步,从服务于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角度,提出了以“退水还河、退污还清、退地还盆、退堵还疏、退渔还生”为核心的水资源全要素保护策略,明确了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核心要点。最后,从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监管体系等提出了推进我国水资源全要素保护的对策与措施。研究成果是对传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有益发展,为新时期国家治水实践提供了有力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量-质-域-流-生 全要素 体系架构 策略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伦理的概念及研究框架与构建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左其亭 王子尧 刘佳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3,共8页
河流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蕴含基本的伦理形态和独特的伦理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河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探索河流伦理的概念、研究框架及其构建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从伦理角度出发,定义了河流伦理的... 河流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蕴含基本的伦理形态和独特的伦理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河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探索河流伦理的概念、研究框架及其构建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从伦理角度出发,定义了河流伦理的概念,认为河流伦理是一种赋予河流生命、道德、权利、价值的意识形态;深度解读河流伦理的内涵,阐述构建河流伦理的意义;从研究目标、内涵解读、构建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构建路径5个方面,构建了河流伦理研究框架,其主要研究内容涵盖河流伦理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问题评估、构建路径、支撑体系5部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河流伦理的支撑体系(包括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工程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出发,总结提出河流伦理的10条构建路径。研究成果可为河流伦理系统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伦理 伦理 人水和谐 人水关系 河流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赫 刘进翰 +3 位作者 左其亭 甘容 王辉 冯跃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供需水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功能,实现水量分配可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和跨流域调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解决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流域调水的配置难题,为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调配系统 Spring Boot框架 Vue框架 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 水资源和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山东黄运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及其环境影响
10
作者 李德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139,共9页
环境变迁是认识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视角。山东黄运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单元,其水资源开发表现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个包括泉源开浚、河流疏导、运道避黄、湖泊蓄泄在内的系统工程。随着运河漕运作用的日益增强,水资源开发的目... 环境变迁是认识区域人地关系的重要视角。山东黄运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地理单元,其水资源开发表现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个包括泉源开浚、河流疏导、运道避黄、湖泊蓄泄在内的系统工程。随着运河漕运作用的日益增强,水资源开发的目的和范围日趋扩大,形成了多水共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泉流“五派”以及济运“四水”的变化,表明愈来愈多的泉源与河流被纳入运河治理体系。明清山东黄运地区水资源开发的历史,是一部国家主导下人类活动干预区域环境的历史,目的是服务于国家治河保漕的大政。山东黄运地区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变迁,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以治河保漕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以史为鉴,黄、运、河、湖、泉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水资源调配应做到均衡合理,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避免产生多者愈多、少者愈少的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黄运地区 水资源 水环境 水安全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璐晨 韩海辉 +7 位作者 张俊 黄姣 顾小凡 常亮 董佳秋 龙睿 王倩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20,共18页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80-2018年间共5期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近40年中,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58×10^(4)km^(2)、1.2×10^(3) km^(2)和347 km^(2),而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1.33×10^(4)km^(2)、0.32×10^(4)km^(2)和815 km^(2)。各水资源分区中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其次为渭干河、阿克苏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相对较快,特别是2000-2010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是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偿费用最小的鲁棒性水利项目群调度模型
12
作者 肖志鹏 陈超 张飞珍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对人力资源在水利项目群中的调度分配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项目群的鲁棒性,保证项目群的补偿费用最小。从业主角度出发,在构建净现值工期延误补偿费用这一鲁棒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鲁棒性水利项目群调度模型。该模型对工期固定的水利项目... 对人力资源在水利项目群中的调度分配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项目群的鲁棒性,保证项目群的补偿费用最小。从业主角度出发,在构建净现值工期延误补偿费用这一鲁棒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鲁棒性水利项目群调度模型。该模型对工期固定的水利项目群以净现值工期延误补偿费用最小为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分配,运用设计的MSDCC算法进行求解;针对项目群某一个合同项目发生拖期的情况,在业主采取措施保证总工期不变再进行优化分配。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获得鲁棒性高的调度方案,可实现补偿费用最小的目标,且能有效地控制调整后的补偿费用与拖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资源流网络 鲁棒性 水利项目 项目群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配置的和谐性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济干 张婕 董增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2-705,共4页
根据水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提出水资源系统和谐配置的概念.给出了水资源和谐度的计算方法,运用层次评判、综合分析等方法建立水资源和谐的评判矩阵,定量分析水资源配置的和谐性.并以实例说明,可通过对水资源配置和谐性的分析,达到对... 根据水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提出水资源系统和谐配置的概念.给出了水资源和谐度的计算方法,运用层次评判、综合分析等方法建立水资源和谐的评判矩阵,定量分析水资源配置的和谐性.并以实例说明,可通过对水资源配置和谐性的分析,达到对水资源配置实施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和谐性 和谐度 定量分析 层次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影响分析 被引量:45
14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5 位作者 张凤娥 王昭 陈宗宇 陈京生 钱永 李亚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量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降水量减少、气温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更削弱了补给资源。通过对降水、蒸...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量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降水量减少、气温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更削弱了补给资源。通过对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本地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水资源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颖 盛静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得出水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 :景观功能 ,水源功能 ,交通运输功能 ,游乐运动功能 ,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等。滨水地段是城市的珍贵资源 ,需很好从“...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得出水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 :景观功能 ,水源功能 ,交通运输功能 ,游乐运动功能 ,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等。滨水地段是城市的珍贵资源 ,需很好从“人地和谐相关”与“生存环境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并对广州市珠江两岸滨水区域的建设发展规划 ,提出一些建议 :1)浚深与疏通内河航运 ,使珠江干流成为多功能的水道 ;2 )利用深水潮流通道 ,扩大建设“虎门”海港 ;3)珠江滨水带景观规划必须具备层次性与地带性 ;4)保证沿岸留有充分的公共空间、娱乐场地和绿地林带 ;5 )提高堤围的设防标准至 10 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 ;6 )沿海潮滩、沙洲、岛屿在原养殖与农业开发的基础上 ,开展田园风光旅游与度假旅游 ;7)沿岸水污染控制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功能 城市规划 人地和谐 滨水环境 城市发展 广州市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6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3 位作者 张凤娥 陈京生 陈宗宇 王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8-541,共4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除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华北平原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位动态 人类活动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浩特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一凡 郭中小 +1 位作者 徐晓民 李占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二连浩特市人水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取水总量和谐度、用水效率和谐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度三个方面构建了二连浩特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评价体系。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二连浩特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 以二连浩特市人水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取水总量和谐度、用水效率和谐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度三个方面构建了二连浩特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评价体系。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二连浩特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发生了较显著的改善。评价体系较好地反映了二连浩特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对北方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社会 人水和谐 和谐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水和谐和“三条红线”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梁士奎 左其亭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共4页
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在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开展了水资源配置研究,结合人水和谐量化方法,进行了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和谐度分析,将满足"三条红线&qu... 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在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开展了水资源配置研究,结合人水和谐量化方法,进行了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和谐度分析,将满足"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且和谐度最大的方案作为推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为实施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和谐 三条红线 水资源配置 新密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少明 黄强 +1 位作者 张新海 杨立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为了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利用,在系统地研究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预测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探讨了多目标规划的水资源配置规则及优化配置的方法.通过研究提高黄... 为了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利用,在系统地研究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预测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探讨了多目标规划的水资源配置规则及优化配置的方法.通过研究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水平的调控手段,提出了21世纪黄河流域水资源再生性科学对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指出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解决人水矛盾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多目标 可再生性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进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雷 邹进 +1 位作者 胡吉敏 晏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8-30,共3页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理论中的五种需求分别对应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工程水利、资源水利、人水和谐水利三个阶段,并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进程为例,从人类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规律及发展方向,提出需求引发了人们对水...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理论中的五种需求分别对应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工程水利、资源水利、人水和谐水利三个阶段,并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进程为例,从人类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规律及发展方向,提出需求引发了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推动其变化、发展,认为人水和谐为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终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水资源开发利用 工程水利 资源水利 人水和谐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