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滨海断裂的构造活动历史及其动力学机制:来自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1
作者 林弟 郑勇 +2 位作者 胡在龙 魏昌欣 袁勤敏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1-2283,共13页
海南岛是南海唯一出露海平面的大型岛屿,周围被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等新生代断陷盆地围限,构成了这些盆地边界断裂下盘的主体。因此,海南岛的隆升剥蚀历史蕴含盆山耦合和油气、矿产资源赋存条件等重要信息。本研究首次... 海南岛是南海唯一出露海平面的大型岛屿,周围被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等新生代断陷盆地围限,构成了这些盆地边界断裂下盘的主体。因此,海南岛的隆升剥蚀历史蕴含盆山耦合和油气、矿产资源赋存条件等重要信息。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滨海断裂两盘获得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结果。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在23±2~40±2 Ma之间,平均围限径迹长度为12.2~13.2μm,相对较小。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在63±3~82±4 Ma之间,单颗粒年龄主要集中于82~78 Ma和72~69 Ma年龄组。冷却历史模拟结果显示了三阶段的冷却历史。晚白垩世至早古新世(82~63 Ma),滨海断裂南北两盘整体快速抬升剥蚀可达3.3 km,这是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俯冲引起NW向挤压和古南海洋中脊扩张推挤作用的联合影响,大规模挤压隆升变形导致白沙盆地西缘发育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对白沙盆地西缘的抱伦金矿有较大的改造作用。早古新世至中中新世(63~13 Ma)阶段相对平静,其中滨海断裂北部地区,还记录了在中始新世至晚渐新世(40~24 Ma)时期的一次快速冷却事件,归因于古南海向南加速俯冲的拖曳作用,滨海断裂复活导致两侧差异隆升,这一时期沉积的粗粒物源是周缘新生代盆地的关键储层。中中新世至今(13~0 Ma),断裂南北两盘又整体快速剥蚀达1.93 km,菲律宾海板块NNW向楔入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产生的挤压应力,使海南岛遭受强烈的挤压,导致快速隆升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南海 隆升剥蚀 冷却历史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热演化史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玉松 郑和荣 +2 位作者 张功成 钟锴 何丽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1-921,共11页
在构造沉降史恢复的基础上确定拉张期次,再采用非瞬时非均匀多期拉张纯剪切模型恢复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热流史,结果表明:始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多期热流升高的加热事件。裂谷阶段盆地基底热流幕式升高,裂后阶段也并非完全处... 在构造沉降史恢复的基础上确定拉张期次,再采用非瞬时非均匀多期拉张纯剪切模型恢复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热流史,结果表明:始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多期热流升高的加热事件。裂谷阶段盆地基底热流幕式升高,裂后阶段也并非完全处于热衰减期。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存在56.5~32 Ma、32~16 Ma和5.3 Ma以来3期加热事件,珠江口盆地存在56.5~32 Ma和32~23.3 Ma两期加热事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基底热流始新世末为56~62mW/m^2;早中新世末上升到60~64 mW/m^2;上新世末在深断陷区最高达75 mW/m^2。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基底热流始新世末升高到60 mW/m^2;渐新世末升高到70 mW/m^2。深水区新生代裂谷阶段多期拉张决定了基底热流幕式升高的多期加热事件,琼东南盆地晚期加热事件与红河走滑断裂在10~5 Ma时由左旋走滑转变为右旋走滑拉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构造沉降史 热演化 热流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实现和谐之路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焕庭 袁家义 王丽荣 《热带地理》 2015年第5期687-700,共14页
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南海及其诸岛,南海之名始见于周朝,距今3 000多年,至秦汉时,已开发南海至印度洋的航运和商贸事业。南海诸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海疆,标示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为断续国界线。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历来大多处... 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南海及其诸岛,南海之名始见于周朝,距今3 000多年,至秦汉时,已开发南海至印度洋的航运和商贸事业。南海诸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海疆,标示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为断续国界线。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历来大多处于和谐状态,其中秦汉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为其中显著发展的和谐时段。而自中世纪以来,域外强国侵入南海,使南海区域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严重不和谐状态。其中,15―19世纪,欧美殖民主义者侵占南海周边各国。20世纪上半叶,日本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占中国南海诸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吞占了整个南海区域;20世纪下半叶,法国和美国相继挑起印度支那战争和越南战争。南海周边部分国家霸占中国南海诸岛许多岛礁,并在其上建筑和扩建机场及港口,扩军备,分割其海疆并掠夺其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必须开展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尤其是加强国防建设,在南海诸岛建设海空军基地,才能保护中国南海油气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运输畅通,并尽早收回全部岛礁主权,使南海周边国家愿意"共同开发",创造和谐的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南海诸岛 和谐历史 不和谐历史 现实不和谐 南海和谐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邓孝 陈墨香 +2 位作者 汪缉安 王世成 康铁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7-514,共8页
文中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用于南海北部陆架西区地热演化研究,报道了位于北部湾盆地、莺琼盆地和珠三拗陷的3口钻井13个样品磷灰石径迹的测定结果,并依之研究了乌16-1-2井与莺1井的热演化史的片断,得出乌16-1-2井区... 文中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用于南海北部陆架西区地热演化研究,报道了位于北部湾盆地、莺琼盆地和珠三拗陷的3口钻井13个样品磷灰石径迹的测定结果,并依之研究了乌16-1-2井与莺1井的热演化史的片断,得出乌16-1-2井区在30Ma以来地温演化是平稳的,未受过重大热事件的扰动,而莺1井区则曾经历过抬升事件的论断。对所得结论借助于径迹理论模型计算予以检验,肯定了径迹分析用于南海陆架盆地热演化研究的意义,指出在采取岩样问题上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热事件 热演化史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历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对越南学术观点的分析与回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国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近年来,随着南海形势的变化,学术界围绕南海历史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并呈现出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历史与法理相结合的特征。然而一些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的历史依据或横加指责或有所质疑,声称中国"滥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南海形势的变化,学术界围绕南海历史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并呈现出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历史与法理相结合的特征。然而一些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的历史依据或横加指责或有所质疑,声称中国"滥用"历史、"编造"历史。这些批评、指责、质疑不仅割裂了历史与法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甚至超出了理论研究的范畴。因此,对南海历史研究加以澄清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主权问题 历史与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域沉积发育史及含油气远景初步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梁修权 张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105,共15页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四... 在对南中国海西沙海域地震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西沙海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并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参数特征,将该区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四个地震层序:层序A代表从海底到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B代表从反射界面到T_2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C代表从T_2反射界面到T_3反射界面的地层;层序D代表从T_3反射界面到T_g反射界面的地层。文中就各层序内不同的地震相参数特征进行了相应的地质解释。最后作者试图对该区的沉积发育史及其含油气远景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坡 西沙海域 沉积发育史 含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赫名 孙晓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69-75,91,共7页
以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为基础,合理的行使南海主权,友好地处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中国在南海经略事务中始终奉行的和平政策源于地缘传统和"和合"文化的共同影响。作为南海地区大... 以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为基础,合理的行使南海主权,友好地处理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和平经略南海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中国在南海经略事务中始终奉行的和平政策源于地缘传统和"和合"文化的共同影响。作为南海地区大国,中国一直在南海事务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则塑造了中国在南海事务中的行为模式,中国始终承担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促进其发展的责任。中国睦邻合作的南海政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现实的抉择。它表达出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未来真正实现南海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铺就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经略 南海十六字方针 和合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角下南海争议岛屿权益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坚真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2期4-13,共10页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本文对南海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法律论据和维权开发等相关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在岛屿的史地考证方面,从史料、地质和地名的演变多角度对南海诸岛进...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本文对南海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法律论据和维权开发等相关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在岛屿的史地考证方面,从史料、地质和地名的演变多角度对南海诸岛进行考证,结合国际法的发现原则、先占原则、时际法、历史性权利、第三国态度等展开充分的分析;在海洋权益维护和岛屿开发问题上,分别对无人居住岛屿、被侵占岛屿的维权开发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认为,通过建立南海生态系统保护区、构筑南海海底地形图、建立公益性的热带海洋试验场等措施,可有效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史地考证 历史性权利 海洋权益 岛屿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海和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安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25-38,共14页
根据我国丰富的地方史志资料分析,证实在我国频临东海,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这与冬半年出现在我国北方沿岸的风暴潮不同。列出了历朝风暴潮按月的统计和重大历史风暴潮灾害表。对史志的记载进行了探讨,指出时间记载的可... 根据我国丰富的地方史志资料分析,证实在我国频临东海,南海沿岸的历史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这与冬半年出现在我国北方沿岸的风暴潮不同。列出了历朝风暴潮按月的统计和重大历史风暴潮灾害表。对史志的记载进行了探讨,指出时间记载的可靠性,古地名的变迁:随同风暴潮记载的海象、气象、天象和物象的记述;以及由风暴潮引起的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统计 南海 东海 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南海鱼类标本
10
作者 郭旗 梁荣伟 郑宝楠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28,共7页
对捕获于上世纪70年代保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南海鱼类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整理鱼类标本698尾,分属12目、43科、87属、144种。与历史上南海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探讨了鱼类标本保存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南海 鱼类标本 分类 天津自然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热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吴景富 杨树春 +3 位作者 张功成 单竟男 唐晓音 梁建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潜力区.本文在前人对其现今地温场和正演热史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磷灰石(U-Th)/He和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对根据拉张盆地模型正演获得的热历史进行了进一步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北部深水区的烃源岩热演... 南海北部深水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潜力区.本文在前人对其现今地温场和正演热史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磷灰石(U-Th)/He和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对根据拉张盆地模型正演获得的热历史进行了进一步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北部深水区的烃源岩热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盆地构造演化模型的正演热历史可以作为烃源岩热演化计算的热史基础,而盆地内主力烃源岩热演化计算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4个生烃中心,即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和琼东南盆地的乐东凹陷、陵水凹陷和松南凹陷,生烃中心烃源岩有机质现今处于过成熟状态,以生气为主;受盆地基底热流显著升高的影响,32~23.3 Ma时段为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快速成熟阶段,琼东南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现今(2.48Ma后)还存在一期加速成熟过程,而珠江口盆地则不存在此期快速成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正演热史 反演热史 烃源岩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与南海关系相关研究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森 杨光海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年第3期75-89,128,共15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开始真正系统研究南海问题,大致始于冷战结束,尽管当时南海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日渐凸显,但是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一直比较薄弱。21世纪头十年,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相关研究仍未能达到与南海问题重要性相匹配的厚重程度。...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开始真正系统研究南海问题,大致始于冷战结束,尽管当时南海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日渐凸显,但是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一直比较薄弱。21世纪头十年,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相关研究仍未能达到与南海问题重要性相匹配的厚重程度。大致以2009年为时间节点,中国国内对于南海的研究形势显著好转,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西方学界也在原本就较为丰富的研究基础上,扩大了研究的规模。几乎所有论及中美关系、美国东亚战略或亚太战略的著作都会提及南海,相关研究十分丰富。本文力图梳理有关研究现状,把握美国与南海关系这一相关问题的学术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南海 历史考察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断续线的历史疆域基础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延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4,共8页
南海相关海域历史上为中国疆域。本文利用海内外南海历史档案、图籍、调查资料等,界定我国南海历史疆域范围,分析历史上我国在南海历史疆域内的活动尤其是专属性渔业活动、海防等,归纳南海断续线地图公布前南海历史疆域在我国地图上的演... 南海相关海域历史上为中国疆域。本文利用海内外南海历史档案、图籍、调查资料等,界定我国南海历史疆域范围,分析历史上我国在南海历史疆域内的活动尤其是专属性渔业活动、海防等,归纳南海断续线地图公布前南海历史疆域在我国地图上的演变,得出以下结论:在绘制南海断续线的过程中,我国视南海相关水域为历史疆域是在南海用线段圈划海域的意识基础,断续线圈划海域的范围大致以南海历史疆域的范围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历史疆域 南海断续线 南海地图 南海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南中国海水文调查(1779~1833) 被引量:9
14
作者 游博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73,共13页
1779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设立英国史上第一个水文调查部门,投入人员、船只和设备,并利用新式测绘仪器与技术,持续搜集公司亚洲主要贸易海域的水文信息,约与此同时,由公司主导的英国对华贸易大幅成长,南中国海因位处船只往返广州的海域要... 1779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设立英国史上第一个水文调查部门,投入人员、船只和设备,并利用新式测绘仪器与技术,持续搜集公司亚洲主要贸易海域的水文信息,约与此同时,由公司主导的英国对华贸易大幅成长,南中国海因位处船只往返广州的海域要冲,遂成为公司调查的重点区域之一。文章讨论公司勘查南中国海过程中,"孟买海军"(Bombay Marine)船舰、公司商船、华人海员扮演的角色,也比较分析公司水文师(Hydrographer)前后出版物的异同,尝试重构不同时期公司认知南中国海水文的进展,包括确认主要岛群、暗沙、礁岩的实际分布情形,调查特定区域的潮汐、风向、洋流等。另外,也论述公司赞助调查所得的益处,以说明科学研究与商业赞助之间的关联性:一是降低英人船只的航行风险;二则是有助于筹划或开发合宜的航线,缩短航程时间;此外,也增加航道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东印度公司 孟买海军 水文调查 南海 海洋史 中西交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海柱状沉积物多环芳烃组成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苑 夏嘉 +3 位作者 司徒嘉杰 谭靖千 王思波 王遥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近海区域柱状沉积物多环芳烃组成及分布特征,讨论全新世早期火历史及气候变化。【方法】利用AMS ^(14)C定年技术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全新世早期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柱状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进行研...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近海区域柱状沉积物多环芳烃组成及分布特征,讨论全新世早期火历史及气候变化。【方法】利用AMS ^(14)C定年技术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全新世早期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柱状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中16种PAHs总浓度范围为8.58~17.48 ng/g,在约10000 a B.P.的全新世早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波动变化,与TOC变化基本同步。【结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南海北部近海陆源区域自然火灾产生的焦炭残渣。PAHs的沉积浓度变化间接指示了全新世早期东亚季风的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柱状沉积物 多环芳烃 全新世 火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的生存逻辑
16
作者 <学术前沿>编者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9期4-18,共15页
中越友好有很多正能量,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在中国的邻居中,越南既不同于朝鲜,也不同于菲律宾。尽管中越间不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出于维护双方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考量,两国总能拄制住局势,把握住发展的大方向。无论是从历史的... 中越友好有很多正能量,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在中国的邻居中,越南既不同于朝鲜,也不同于菲律宾。尽管中越间不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出于维护双方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考量,两国总能拄制住局势,把握住发展的大方向。无论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是从两国眼前及今后的长远利益来看,甚至从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看,尽管两国关系不会一帆风顺,但中越都没有理由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进行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文化 历史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