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城乡融合发展——对由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有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在经历城乡兼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期实践后,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态势,为了避免城乡对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困扰、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而做出的选择。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创新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困扰向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转变。中国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目标,基于系统观念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拓展城乡相互赋能路径,把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和农村支撑城镇能力统一起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需要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在促进要素在城乡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结构问题,增强县域融合发展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集体经济以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实现方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颂吉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短板、乡村养老服务亟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依托县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质量,优化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提高乡村养老保障水平,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解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
3
作者 姜长云 姜惠宸 芦千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注意将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结合起来,注重从城乡连续体、城乡问题的跨界求解、城乡问题的网络求解三重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将县域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
4
作者 杜家廷 陈姝洁 顾谦农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共1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和地理区域来看,该政策对小农业、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金融排斥高水平区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主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路径来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数字鸿沟对该政策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功能的发挥具有抑制效应,传统金融竞争则具有促进效应。为此,应在大力夯实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积极缓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基础上,不断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可达性、针对性、畅通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发展韧性 数字鸿沟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论体系、实践样态与时代路向
5
作者 付苏豪 李玉顺 +1 位作者 蒋芮 马凡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32,共8页
城乡教育均衡是国家实施教育带动乡村振兴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战略命题,数字教育资源稀缺与优秀教师队伍匮乏深度刻画城乡教育不平等,然而传统东西部结对帮扶与资源跨区域输送实践难以满足乡村教育持续性与适切性的发展需要。面向乡村数字... 城乡教育均衡是国家实施教育带动乡村振兴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战略命题,数字教育资源稀缺与优秀教师队伍匮乏深度刻画城乡教育不平等,然而传统东西部结对帮扶与资源跨区域输送实践难以满足乡村教育持续性与适切性的发展需要。面向乡村数字教育生态、城乡持续适切帮扶、理论吸纳转化实践的三重现实阻遏,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城乡数字教育资源、教师现代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区域教育文化优质均衡的四重理想寻绎提供新的机遇。为此,探索建构以数字生态赋能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供给、教育共同体群智协同共建共享、“异步教研+同步教研+示范课堂”重构乡村教师研修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系,并以涵盖全国14省市20县域的教师教研提升项目为例进行真实样态的立体评估,发现其能协同培育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学业素养,带动县域教育水平提升与乡村教育现代化跃迁。为促进理论体系迭代优化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发展,必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平台精准功能服务;打通东西部城乡供需链,形成双边共建共享机制;创新项目管理评价制度,促生教师发展内生动力;联动县域师训部门协力,扩大项目造血辐射规模;重视师生数字素养培育,释放教育数字生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教育公平 乡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6
作者 仇相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6-10,17,共6页
智慧农业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农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智慧农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储备和资金支持相对不足、技术装备研发和落地不够... 智慧农业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农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智慧农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储备和资金支持相对不足、技术装备研发和落地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第一,需要筑牢智慧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储备力度;第三,推进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的研发;第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完善服务体系;第五,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智慧农业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7
作者 殷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和乡村善治等方面入手,打造生态“宜居”、生产“宜业”、生活“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庞洪伟 杨瑶 巩艳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30,共7页
数字普惠金融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金融基础,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文章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 数字普惠金融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金融基础,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文章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新质生产力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新质生产力和自身的门槛作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在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省份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学习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精神 被引量:7
9
作者 孔祥智 李愿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将农业现代化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顶层设计角度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问题作出回应。认真理解与贯彻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对于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平均 贺美玲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9,共12页
合理的财政制度安排和财政引导对激发地方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通过... 合理的财政制度安排和财政引导对激发地方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通过基础设施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增速缓慢且区域间差异较大;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来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具有通过抑制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引致市场化程度降低从而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中介效应,这一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负向效应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对西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表现为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重视城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破解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障碍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城乡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市场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数字鸿沟、生产经营方式与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中伟 杨林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144,共8页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中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对城乡数字鸿沟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理与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中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对城乡数字鸿沟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理与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城乡数字鸿沟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进而抑制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从接入鸿沟和意识鸿沟两个方面,通过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绿色产出和绿色经济效益三个层面制约农业绿色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尤为显著,而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则主要体现在非粮食产区。最后,针对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数字鸿沟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响应过程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树高 诸培新 陆汝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是纾解国土空间冲突的关键路径。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融合发展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城镇、乡村地域功能水平,以及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其响应... 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是纾解国土空间冲突的关键路径。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融合发展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城镇、乡村地域功能水平,以及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各市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呈上升趋势,城镇地域功能形成“点-团-面”的分布格局,区域差异逐渐收窄;乡村地域功能呈“簇团”状分布格局,上中下游的地理梯度分异现象突出。②长江经济带各市城乡地域功能由融合过渡型向融合提升型突变发展,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由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向以核心城市群为组团的分布格局演进,东西部极化加剧、省域内部差异扩大。③长江经济带城镇与乡村地域功能相互促进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先后历经需求融合、引导融合和自发融合等阶段,融合发展过程呈现由融合过渡到融合提升再到融合优化的螺旋式上升规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上游地区以政策引导发展为契机,吸引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上游地区转移,集中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双提升。②中游地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地域功能的辐射带动效应,拉动乡村地域功能发育。③下游地区需促进城镇的生产、生活活动逐步向乡村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助推城乡地域功能优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城乡融合发展 时空格局 响应过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来自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尚 赵鹏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5,共15页
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政府推行实施公共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公共数据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收入增长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促进效应相... 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政府推行实施公共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公共数据开放对城乡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收入增长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促进效应相对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促进贸易货物要素流通,加快居民就业结构转换促进城乡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对中西部城乡收入增长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数据开放对南北地区的城乡收入增长率虽然都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但仅仅改善了南方地区的城乡收入协调增长水平。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公共数据开放的巨大经济价值,提高公共数据资源使用的便捷、高效和合法性,让数字经济红利惠及民众;深度挖掘公共数据开放为我国中西部开发带来的数字机遇和数字红利,以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转型,激活创业细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准确把握公共数据开放对南北地区的效果差异,推动公共数据多样化供给;积极释放公共数据的社会福利价值,借此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城乡居民收入 收入增长 城乡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时空适配及交互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佳欣 王凯 刘美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7-2014,共8页
运用数列匹配度和Kernel核密度分析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的适配度时空演化特征,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和城乡融合的适配类型由中级适配向初级... 运用数列匹配度和Kernel核密度分析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的适配度时空演化特征,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和城乡融合的适配类型由中级适配向初级适配转变,各县(市、区)绝对差异存在收敛特征,适配度空间结构稳定性有待提升。(2)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之间存在正向交互影响,城乡融合对国土开发强度的作用大于国土开发强度对城乡融合的作用,且县(市、区)之间国土开发与城乡融合模式存在“模仿效应”。(3)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的交互影响存在空间负溢出效应。邻近地区国土开发强度对本地城乡融合具有抑制作用,同样邻近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高也会降低本地国土开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开发强度 城乡融合 时空适配 交互影响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依托。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对接迭代升级的转型要求、融合互联的数智要求、壁垒突破的创新要求、集约高效的绿色要求、...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依托。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对接迭代升级的转型要求、融合互联的数智要求、壁垒突破的创新要求、集约高效的绿色要求、普惠协调的共享要求。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生活现代化具有战略支撑和现实意义。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国情农情及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新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要适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农情禀赋,突破城乡传统二元体制的发展束缚,强化数农领域的深度融合及动能转换,优化发展要素嵌入现代化的供需匹配。据此需要通过注入新的发展要素,推动数农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新的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基础设施 数农融合 现代发展要素 新型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承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更加注重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方向,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统筹提升“三个乡村”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改革重点,守住“两条底线”,凝聚振兴合力,夯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动能;更加注重遵循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乡村全面振兴的改革原则,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城镇化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于安徽省的实证 被引量:7
17
作者 谷良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7,共6页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城市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城镇化...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城市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数字经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调节作用。因此,应当充分认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推动数字经济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协调发展的紧迫性,推动全域协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镇化水平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而不同:城乡融合视角下广州近郊乡村特色发展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丹梅 曾怡瑞 +1 位作者 袁楚枫 赵建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5,共8页
城市近郊乡村作为城乡之间交流沟通的“桥头堡”,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内在基础和外部驱动力,是探索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地区。总结城乡融合初级阶段近郊乡村在生产、生活、景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读新时期大城市近... 城市近郊乡村作为城乡之间交流沟通的“桥头堡”,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内在基础和外部驱动力,是探索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地区。总结城乡融合初级阶段近郊乡村在生产、生活、景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读新时期大城市近郊乡村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提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城乡融合高级阶段的发展目标,以及生产方式、生活形态、景观风貌、建设模式等方面的近郊乡村特色发展策略。以广州为例,探索新时期近郊乡村特色化发展的方法体系,推动城乡融合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特色化发展 和而不同 近郊乡村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舒适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明远 宋姗姗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1,共16页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赋权方法、城市消费差距计算方法以及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方面,城市舒适性主要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实现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且城市舒适性对房价、居民收入水平和集聚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方面,出行舒适性可能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最主要推动力,且出行舒适性同样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上述结论为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中重视对城市舒适性的提升,进而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舒适性 城乡消费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 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东风村城乡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窦飞宇 骆建云 +2 位作者 钟琳 何嘉盈 杨晓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1,共8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分别阐述城市更新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侧重优势,创新性地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双轮驱动路径的必要性。该路径可细分为“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分别阐述城市更新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侧重优势,创新性地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双轮驱动路径的必要性。该路径可细分为“城市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模式,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设施配套、资源活化”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特色产业”两个子模式。并且,以广州市从化区东风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更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广州市从化区东风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