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洋有害藻华”课程内容构建和教学模式 |
安鑫龙
王小瑞
申淑琦
李雪梅
|
《黑龙江水产》
|
2025 |
0 |
|
2
|
有害藻华(HAB)的发生、生态学影响和对策 |
潘克厚
姜广信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5
|
|
3
|
2019-2021年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分布数据集 |
张敏
孔凡洲
杨锐
韩笑天
岑竞仪
许静玲
|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
2024 |
2
|
|
4
|
氮、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不同形态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
傅云飞
赖俊翔
王英辉
韦福佳
邢政
谢芳
李杰
|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甲藻孢囊多样性研究 |
高晨
王晓峰
石雅君
马元庆
隋傅
姜向阳
刘丽娟
姜会超
宋秀凯
|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四种核酸快提法提取藻华微藻核酸效果的对比研究 |
赵启宇
陈振帆
刘超
孙璐
甄毓
张清春
|
《海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基于FlowCam影像和YOLOv3深度学习模型的多纹膝沟藻检测 |
刘扬
孔凡洲
于仁成
初永宝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溶藻芽孢杆菌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应用 |
焦鹤云
孔凡超
何培民
邵留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磁性浮珠VMB@Fe_(3)O_(4)@CS对鱼腥藻和微囊藻的去除 |
车文露
赵岩
张高山
李彦鹏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溶藻菌治理藻华的研究进展 |
杨燕
孙锟焜
谢艳萍
马燕天
张赫
|
《渔业研究》
|
2024 |
0 |
|
11
|
一类新的赤潮藻源——微塑料附生赤潮藻 |
王康
彭聪慧
林辉
陈宝红
高亚辉
|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浙江梅山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和多样性研究 |
冷天泽
郭卓然
邵倩文
陆斗定
戴鑫烽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稻、麦秸秆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抑制作用 |
刘洁生
杨维东
高洁
李诗盈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14
|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对模拟食物链物质传递的影响 |
陈洋
颜天
周名江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5
|
藻类病毒研究40年 |
赵以军
裴达
石正丽
程凯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16
|
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研究现状与展望 |
于仁成
吕颂辉
齐雨藻
周名江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67
|
|
17
|
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
颜天
周名江
钱培元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9
|
|
18
|
崎岖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与水环境状况研究 |
朱根海
施青松
张健
许卫忆
朱德弟
陈全震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9
|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
许翠娅
黄美珍
杜琦
|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4
|
|
20
|
沿岸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的关系 |
徐宁
段舜山
李爱芬
刘振乾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