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Hat组合型钢板桩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海丰 永津亮祐 +1 位作者 项伟 桂树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120,共7页
H+Hat组合型钢板桩构造简单、抗弯刚度大、可反复使用且经济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国内尚未应用而缺乏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室内试验、现场原位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H+Hat组合型钢板桩的截面抗弯、锁口抗拉及锁口止水等结构性... H+Hat组合型钢板桩构造简单、抗弯刚度大、可反复使用且经济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国内尚未应用而缺乏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室内试验、现场原位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H+Hat组合型钢板桩的截面抗弯、锁口抗拉及锁口止水等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H+Hat组合型钢板桩具有比普通钢板桩更大的抗弯截面模量,且其抗弯工作性能良好;锁口抗拉容许强度远大于其实际运行的抗拉强度;锁口止水性能不差于普通钢板桩。研究为H+Hat组合型钢板桩在基坑、码头、船坞、围堰、库岸等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at组合型钢板桩 结构性能 抗弯刚度 止水性能 原位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at组合型钢板桩沉桩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2
作者 赵海丰 项伟 +1 位作者 樊金平 桂树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69,共6页
H+Hat组合型钢板桩构造简单、抗弯刚度大、可反复使用且经济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国内尚未应用而缺乏验证。采用现场重复压、拔桩试验,对H+Hat组合型钢板桩的压、拔桩力变化规律及沉桩速度进行了研究。对反复压、拔工况下的全... H+Hat组合型钢板桩构造简单、抗弯刚度大、可反复使用且经济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国内尚未应用而缺乏验证。采用现场重复压、拔桩试验,对H+Hat组合型钢板桩的压、拔桩力变化规律及沉桩速度进行了研究。对反复压、拔工况下的全宽、锁口张开度、侧弯、翘曲变形进行了分析;对压桩设备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现有的施工设备能够较快地将H+Hat组合型钢板桩压入土体,H+Hat组合型钢板桩在反复压、拔后变形满足要求,可以在基坑、围堰、码头等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at组合型钢板桩 现场试验 沉桩速度 压拔桩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块匹配与改进Top-hat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烜 邹金慧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7,94,共6页
针对复杂背景干扰下难以精确检测出红外图像目标的问题,提出基于三维块匹配(BM3D)与改进顶帽(Top-hat)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三维块匹配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滤波,更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其次构建改进Top-hat算子,利... 针对复杂背景干扰下难以精确检测出红外图像目标的问题,提出基于三维块匹配(BM3D)与改进顶帽(Top-hat)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三维块匹配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滤波,更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其次构建改进Top-hat算子,利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结构元素对滤波后图像进行背景估计,得到校正后图像;最后对校正后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目标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Top-hat算法比较,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红外图像对比度、抑制噪声干扰、减弱非均匀加热背景的影响,从而突出红外图像目标信息,使得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块匹配 改进顶帽 阈值分割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汇港南闸中孔大宽高比平面直升门的振动特性分析
4
作者 肖志乔 孙嘉华 盛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针对大宽高比平面直升门在水流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问题,通过自振特性分析方法得到金汇港南闸中孔闸门的自振频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闸门模型上的脉动压力,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对脉动压力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各测... 针对大宽高比平面直升门在水流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问题,通过自振特性分析方法得到金汇港南闸中孔闸门的自振频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闸门模型上的脉动压力,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对脉动压力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各测点水流脉动压力的功率谱函数,并与自振特性结果进行对比判断是否会产生共振;将测得的水流脉动压力转换为有限元计算的节点荷载,采用随机振动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闸门的流激振动响应,得到闸门不同开度条件下的动位移、动应力等响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流脉动优势频率在1 Hz以内,与闸门一阶自振频率1.42 Hz错开度较大,不易产生共振;闸门动位移响应小于0.25 mm,最大总应力为8.15 MPa,闸门在不同开度条件下的动响应均在结构允许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宽高比平面直升门 闸门振动 模型试验 金汇港南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非某港改扩建工程狭窄港池布置特点
5
作者 吕威 崔维康 《水运工程》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以东非某港改扩建工程为例,阐述狭窄港池中水域平面尺度的设计方法,包括兼顾航行通道功能的港池宽度、回旋水域直径、口门宽度等。对国内外相关规范关于水域平面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经验确定水域平面尺度的初步设计方案,并... 以东非某港改扩建工程为例,阐述狭窄港池中水域平面尺度的设计方法,包括兼顾航行通道功能的港池宽度、回旋水域直径、口门宽度等。对国内外相关规范关于水域平面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经验确定水域平面尺度的初步设计方案,并开展船舶操纵模拟试验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工程的水域尺度布置合理,能够满足船舶通航及靠离泊要求,并有效减少疏浚量、控制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港池 水域设计方法 国内外规范 水域平面尺度 船舶操纵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洋山港区一期工程潮流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明阳 冯玉林 +2 位作者 阎新兴 刘国亭 许家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3,共7页
通过潮流水工模型试验 ,模拟洋山港区一期工程方案实施前后 ,港池和航道流速变化特征、水流流态、港区通道潮流变化 ,并估算通道水域水深变化 。
关键词 上海 洋山港区 潮流模型 航道 流速 水流流态 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洋山港北港区潮流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明阳 冯玉林 +1 位作者 阎新兴 刘国亭 《水道港口》 2001年第1期24-30,共7页
通过潮流物理模型试验 ,模拟了洋山港区北港区布局方案实施前后 ,港池和航道流速变化特征、水流流态、港区通道潮流变化 ,并估算出通道水域水深变化。
关键词 港区 模型试验 潮流模型 上海 洋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帽形加筋梁强度及刚度实用计算与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明勇 王安稳 +1 位作者 章向明 杨少红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6,共4页
利用变形协调方程,推导了复合材料帽形加筋梁的等效弯曲刚度公式,建立了复合材料帽形加筋梁的应力、挠度计算公式。计算了均布荷载作用下,不同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帽形加筋梁的应力和挠度,并进行了帽形加筋梁的三点弯曲强度试验。对比分... 利用变形协调方程,推导了复合材料帽形加筋梁的等效弯曲刚度公式,建立了复合材料帽形加筋梁的应力、挠度计算公式。计算了均布荷载作用下,不同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帽形加筋梁的应力和挠度,并进行了帽形加筋梁的三点弯曲强度试验。对比分析了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以及推导的计算公式是可靠的,易于在复合材料船体初步设计阶段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船体 帽形加筋 等效弯曲刚度 三点弯曲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浮式防波堤消浪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仇正中 吴启和 +2 位作者 刘建波 赵东梁 万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9-64,共6页
针对圆柱形柔性浮式防波堤的消浪效果展开断面试验研究,分析其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消浪特性。通过大量水槽试验给出了圆柱形柔性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反射系数、衰减系数与锚固方式、试验水深、相对宽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圆柱形柔性浮式防波堤的消浪效果展开断面试验研究,分析其在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消浪特性。通过大量水槽试验给出了圆柱形柔性浮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反射系数、衰减系数与锚固方式、试验水深、相对宽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形式的浮式防波堤对短周期波浪消浪效果明显,而对长周期波浪消浪效果不佳;锚固方式和水深对消浪效果的影响较小;相对宽度是影响消浪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由该结构连接成的"V"形浮式防波堤的锚固方式和摆放角度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浮式防波堤 消浪特性 规则波 不规则波 断面试验 Ashdod港 以色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潮流特性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啸 佘小建 +2 位作者 崔峥 毛宁 张磊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79,共7页
大小洋山海域潮强、流急、含沙量高,岛屿之间潮流形态复杂。布置在小洋山岛链上的一期工程方案实施后,涨潮期在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针对此问题,进行潮流物理模型试验,得到一期工程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较好地解决了码头水域涨... 大小洋山海域潮强、流急、含沙量高,岛屿之间潮流形态复杂。布置在小洋山岛链上的一期工程方案实施后,涨潮期在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针对此问题,进行潮流物理模型试验,得到一期工程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较好地解决了码头水域涨潮流的回流问题。同时,结合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方案比选试验,对岛屿附近典型潮汐水流及对应的泥沙运动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在这些水域布置海洋工程应注意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一期工程方案 潮流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船体帽型加筋板弯曲应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菁 章向明 +2 位作者 胡明勇 朱子旭 王安稳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4-1095,共12页
复合材料船体结构主要由纵向或横向加筋板架构成,定量计算弯曲应力是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强度设计的前提。本文利用变形协调和卡氏定理给出了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的横向和纵向弯曲刚度和弯曲内力,以及三点弯曲梁和均布压力作用下四边简支... 复合材料船体结构主要由纵向或横向加筋板架构成,定量计算弯曲应力是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强度设计的前提。本文利用变形协调和卡氏定理给出了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的横向和纵向弯曲刚度和弯曲内力,以及三点弯曲梁和均布压力作用下四边简支板的弯曲应力解析表达式。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实测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层合板的弯曲应力;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三点弯曲梁和四边简支加筋板的弯曲应力,并与解析解比较。结果表明:解析解与数值计算及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弯曲应力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该解析表达式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作为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板强度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船体 帽型加筋板 弯曲应力 解析解 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护岸结构破坏原因分析及修复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荣传亚 郭恒文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某护岸前部开挖港池对护岸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前后,6 t扭王字块体和胸墙均失稳,胸墙后部冲刷严重,堤脚附近波高增减幅度约2%,胸墙后越浪量增减幅度约9%。开挖港池后护底块石轻微变形,但不是引起护岸破...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某护岸前部开挖港池对护岸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前后,6 t扭王字块体和胸墙均失稳,胸墙后部冲刷严重,堤脚附近波高增减幅度约2%,胸墙后越浪量增减幅度约9%。开挖港池后护底块石轻微变形,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直接原因。护岸破坏的直接原因是胸墙顶高程偏低,越浪水体在胸墙后产生较大冲刷坑,引起胸墙失稳,从而导致护岸结构破坏。综合考虑护岸、码头和取水口头部的关系,得出了护岸修复断面图,经过物理模型试验的验证,修复断面安全可靠,并已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池开挖 护岸破坏 物模试验 修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啸 佘小建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64,共6页
为满足洋山深水港生产营运需要,有关部门希望保留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这与总体规划布置不一致。为此需进行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研究。考虑到汊道的颗珠山一侧潮流具有岬角绕流型特点,而蒋公柱一侧有岬角环抱型特点;在此认... 为满足洋山深水港生产营运需要,有关部门希望保留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这与总体规划布置不一致。为此需进行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研究。考虑到汊道的颗珠山一侧潮流具有岬角绕流型特点,而蒋公柱一侧有岬角环抱型特点;在此认识基础上针对多种岸线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岸线优化方案后,可以保持甚至改善汊道内和已建港区潮流条件。从水流角度看,采取合理的岸线布置和适当的工程措施后,保留和开发利用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西港区岸线功能调整 潮汐水流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九龙坡港区二期工程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华君 吴宋仁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7,共5页
根据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成果 ,研究了重庆港九龙坡港区二期工程实施后港区河段的冲淤特性 。
关键词 推移质动床模型 九龙坡港区 泥沙冲淤 重庆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港仙人岛港区防波堤口门优化布置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俊健 唐国明 +1 位作者 王松 杨松姗 《港工技术》 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
在分析仙人岛港区风、浪、流等气象水文资料和数学模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营口港总体规划确定的仙人岛港区建设规模,通过对防波堤口门位置、方位等的多方案比较,并结合防波堤口门横流较大的情况,采用增加口门段航道有效宽度、在口门... 在分析仙人岛港区风、浪、流等气象水文资料和数学模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营口港总体规划确定的仙人岛港区建设规模,通过对防波堤口门位置、方位等的多方案比较,并结合防波堤口门横流较大的情况,采用增加口门段航道有效宽度、在口门外增加导流潜堤等方式,对防波堤口门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并提出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岛港区 防波堤口门 优化布置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岛效应对硅藻土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秋柱 卫德 +1 位作者 彭上志 周惊慧 《港工技术》 201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本文在原有土体固结增强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固结度下土体强度指标的增加,提出了改进后的土体固结增强模型。通过纳米比亚某项目筑岛前后的数据对比表明该改进模型能够很好的反应硅藻土质粉土地基土的强度增长规律。
关键词 筑岛效应 硅藻土 土体固结 强度增长固结系数 十字板试验 港口 港口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港广澳港区防波堤布局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惊慧 《港工技术》 2016年第4期15-19,共5页
防波堤的建设主要为改善港区泊稳环境,为港区泊位作业提供掩护条件。本文在充分考虑汕头广澳港区现状、规划及自然条件等基础上,根据港区近远期发展需要,研究防波堤布局方案,并结合波浪数学模型试验,验证优化防波堤布局形态,同时就起步... 防波堤的建设主要为改善港区泊稳环境,为港区泊位作业提供掩护条件。本文在充分考虑汕头广澳港区现状、规划及自然条件等基础上,根据港区近远期发展需要,研究防波堤布局方案,并结合波浪数学模型试验,验证优化防波堤布局形态,同时就起步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澳港区 防波堤 布局方案 波浪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扬中港区船舶上行进港航路航法分析
18
作者 陈厚忠 吴云锦 郭国平 《船海工程》 2009年第4期173-175,共3页
为保障扬中港区进港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航路畅通,对逆驶进港航法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船试验研究。比较上行船舶按《定线制》进港和逆驶进港的两种航路航法的优缺点。计算表明,南槽下行通航分道宽度满足代表船型船舶双向通航的要求。... 为保障扬中港区进港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航路畅通,对逆驶进港航法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船试验研究。比较上行船舶按《定线制》进港和逆驶进港的两种航路航法的优缺点。计算表明,南槽下行通航分道宽度满足代表船型船舶双向通航的要求。实船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通航安全维护措施,船舶逆驶进港的通航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航行秩序能够得到有效维护,逆驶进港航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中港区 定线制 逆驶航法 实船试验 通航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景洪港治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19
作者 吴友仁 周剑 +1 位作者 吴宋仁 王多垠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景洪港是交通部批准的国家级港口.近年来在景洪港下游多处修建建筑物,短期内使河势和流态发生较大改变,分析和研究景洪港的淤积变化并对其及早治理,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本文根据天然实测资料及河工模型试验资料,分析景洪港淤积变... 景洪港是交通部批准的国家级港口.近年来在景洪港下游多处修建建筑物,短期内使河势和流态发生较大改变,分析和研究景洪港的淤积变化并对其及早治理,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本文根据天然实测资料及河工模型试验资料,分析景洪港淤积变化的基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供相关单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洪港 减淤措施 模型试验 航道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东区主航道调整研究
20
作者 崔峥 顾俊 +1 位作者 许健刚 佘小建 《港工技术》 2018年第A01期25-30,共6页
通过整体物理模型和局部动床放大模型试验,研究航道调整方案潮流场及正常天气条件和大浪条件下航道淤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各调整方案实施后,航道水流条件总体较好,没有明显骤淤出现。
关键词 唐山港 曹妃甸港区 航道 物理模型 泥沙淤积 动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