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9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cal memory behavior of MoS_(2) nanoflakes doped liquid crystals hybrid
1
作者 GONG Xiaohui ZHANG Hao +1 位作者 YANG Dongfang LIU Yang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5-673,共9页
The memory behavior in liquid crystals(LCs)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cost,large area,high speed,and high-density memory has evolved from a mere scientific curiosity to a technology that is being applied in a variet... The memory behavior in liquid crystals(LCs)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cost,large area,high speed,and high-density memory has evolved from a mere scientific curiosity to a technology that is being applied in a variety of commodities.In this study,we utilized molybdenum disulfide(MoS_(2))nanoflakes as the guest in a homotropic LCs host to modulate the overall memory effect of the hybrid.It was found that the MoS₂nanoflakes within the LCs host formed agglomerates,which in turn resulted in an accelerated response of the hybrids to the external electric field.However,this process also resulted in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threshold voltage.Additionally,it was observed that MoS₂nanoflakes in a LCs host tend to align homeotropically under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thereby accelerating the refreshment of the memory behavior.The incorporation of a mass fraction of 0.1%2μm MoS₂nanoflakes into the LCs host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freshing memory behavior in the hybrid to 94.0 s under an external voltage of 5 V.Thes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efficacy of regulating the rate of memory behavior for a variety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memory behavior MoS_(2)nanoflake liquid crys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ermented polypeptide of Sacha Inchi(Plukenetia volubilis L.)on the structure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2
作者 Xiaochun Liu Tingting Luo +2 位作者 Jie Dai Laicheng Chen Qiuxing He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6-1464,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Sacha Inchi polypeptide in liquid crystal emulsion,oil-in-water liquid crystal emulsions with Sacha Inchi fermented polypeptide as the active component were prepared.The micro...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Sacha Inchi polypeptide in liquid crystal emulsion,oil-in-water liquid crystal emulsions with Sacha Inchi fermented polypeptide as the active component were prepared.The microstructures,particle sizes,stabilities,thermodynamic properties,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s were observed by Polarizing microscope,Particle size meter,Thermogravimetric differential thermal synchronous measurement system,and Rheometer,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fermented peptide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was(25.7±2.8)μm,and the liquid crystal structure was complete and stable.The content of bound water and liquid crystal in the emulsion with 1%Sacha Inchi polypeptid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emulsion and the emulsions with 3%and 5%Sacha Inchi polypeptide.Rheolog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iscosity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with the change curve of shear rate registered the shear thinning phenomenon,which belongs to non-Newtonian fluid.The hysteresis area,energy storage modulus,and loss modulus of the 1%additive amount of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blank emulsion and the emulsions with 3%and 5%Sacha Inchi polypeptide,indicating greater thixotropy and stronger shear resistance.The hydrophilic amino acid residues of the peptide in the 1%additive amount of the emulsion were combined with the water phase,while the hydrophobic amino acid residues of the peptide entered the oil phase,which formed a viscoelastic film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so that the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had a more stable gel network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ha Inchi polypeptide liquid crystal emulsion liquid crystal structure RHE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and structure of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3
作者 文子 蒋青 +1 位作者 T.Kenji O.Yukihir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The molecular aggregation, orientation, and structure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were studied by ultraviolet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dium strong ... The molecular aggregation, orientation, and structure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were studied by ultraviolet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dium strong (H-aggregates) in the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are formed by chromophores where the alkyl chains are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film surface. Compared with the cast films, the CO stretching bands, due to the rotational isomerism around the O—C axis of the chiral part, can be identified clearly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 film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AGGREGATION ORI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mechanical liquid crystal theory of vesicles
4
作者 Xi-Qiao Feng(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12-112,共1页
An electromechanical liquid crystal theory will be presented for modeling the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a lipid vesicle unde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fields.Firstly,a general equation that governs the vesicle shape is... An electromechanical liquid crystal theory will be presented for modeling the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a lipid vesicle unde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fields.Firstly,a general equation that governs the vesicle shape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echanical liquid crystal theory of ves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智能玻璃的聚合物分散液晶体系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楠 杨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从PDLC单体的优化、PDLC复合体系的掺杂和PDLC薄膜及智能玻璃系统的制造工艺3个方面对当前各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单体方面含氧杂环等官能团和部分交联剂可以实现驱动电压的降低;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材料等掺杂剂可以减小... 从PDLC单体的优化、PDLC复合体系的掺杂和PDLC薄膜及智能玻璃系统的制造工艺3个方面对当前各个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单体方面含氧杂环等官能团和部分交联剂可以实现驱动电压的降低;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材料等掺杂剂可以减小PDLC薄膜的阈值电压,并拓宽工作温度范围;电场的加入和反应时间的控制等也实现了对于PDLC系统的优化。但如何通过性能的提升实现PDLC智能玻璃在汽车窗等户外场景的应用仍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液晶 智能玻璃 聚合物分散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VR的剪切散斑干涉系统
6
作者 彭智勇 陈辰 +4 位作者 曾启林 于霄翊 熊显名 杜浩 赵嘉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共8页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镜可以自由调节剪切量。介绍了LCVR剪切成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缺陷铝板进行检测并与微偏振片阵列相移技术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该光学系统的性能。通过对含有缺陷的碳纤维层压复合板测试,平均检出率为90%,可检测出的最小缺陷为Φ3 mm,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散斑干涉 液晶可变延迟器 相移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整形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祝战科 袁英敏 柯熙政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5,共10页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组、衍射光学元件、微透镜阵列以及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等整形系统的研究进展、基本原理、影响整形效果的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着重总结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较于其他整形方法的优势,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整形 非球面透镜 双折射透镜 微透镜阵列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变刚度液晶弹性体驱动柔性抓手研究
8
作者 赵晓东 黎相孟 +1 位作者 康政 仝哲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2-797,共6页
柔性抓手在抓取精密、易碎易损零件时具有很好的适应和保护能力,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对柔性抓手进行简单控制而实现多稳态的驱动仍然存在较大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可变刚度特性的柔性抓手,采用能够受热收缩变形的液晶弹... 柔性抓手在抓取精密、易碎易损零件时具有很好的适应和保护能力,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对柔性抓手进行简单控制而实现多稳态的驱动仍然存在较大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可变刚度特性的柔性抓手,采用能够受热收缩变形的液晶弹性体和能够随温度发生相变而变刚度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备柔性手指,通过分区块加热变刚度材料,可以实现手指弯曲角度的控制,尤其在加热功率2 W下,50 s内可以实现110°以上的弯曲角度,且在停止加热后70 s内恢复。柔性抓手的抓取演示验证了柔性手指的变刚度与弯曲运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热塑性材料 变刚度 柔性抓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列相液晶材料相变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
9
作者 刘春波 孙智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0-715,共6页
随着液晶引流微驱动研究的深入,驱动介质的物理参数作为影响驱动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必要性日益突显。本研究以模拟计算液晶材料物理参数为目标,新型热致性液晶材料82832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其相变过程进行研究。运用适合... 随着液晶引流微驱动研究的深入,驱动介质的物理参数作为影响驱动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必要性日益突显。本研究以模拟计算液晶材料物理参数为目标,新型热致性液晶材料82832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其相变过程进行研究。运用适合液晶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Gay-Berne力场,构建了数值计算模型,确定了模拟参数,得到了无量纲温度0.75、0.85与0.95时分子的排列状况,进而得到82832材料宏观相变温度。模拟结果与DSC及参数测量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研究成果为后续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求解复杂液晶材料物理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列相 液晶82832 DSC测试 分子动力学 Gay-Berne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威 陈植冰 +1 位作者 马佳哲 杨忠强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液晶弹性体柔性驱动器凭借其独特的液晶各向异性与橡胶软弹性,展现出对多元刺激的灵敏响应能力及执行复杂大形变驱动的能力,成为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由于具有驱动方式简易,驱动条件温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液晶弹性体柔性驱动器凭借其独特的液晶各向异性与橡胶软弹性,展现出对多元刺激的灵敏响应能力及执行复杂大形变驱动的能力,成为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由于具有驱动方式简易,驱动条件温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围绕丰富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的驱动模式、提高其响应速度与回复速度展开研究,并拓宽了其力学应用与光学应用。本文综述了液晶弹性体柔性气动驱动器的最新研究动态,介绍了其反常力学行为,并前瞻性地讨论了该技术在力学领域与光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驱动器 气动驱动 柔性 刺激响应性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地区家庭室内外灰尘中液晶单体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丽丽 唐斌 +6 位作者 蔡凤珊 杨娟娟 黄璐璐 姚丽君 厉钟文 王俊丽 郑晶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7-581,共15页
液晶单体(LCMs)是一类具有潜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然而,目前关于LCMs的环境污染特征仍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以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工人家庭为研究对象,采集室内(n=24)和庭院(n=7)灰尘... 液晶单体(LCMs)是一类具有潜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然而,目前关于LCMs的环境污染特征仍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以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工人家庭为研究对象,采集室内(n=24)和庭院(n=7)灰尘,分析了57种CMs的污染特征(包括9种联苯及其类似物(BAs)、8种氰基联苯及其类似物(CBAs)和40种氟化联苯及其类似物(FBAs)).结果显示,大多数LCMs在室内和庭院灰尘均有广泛检出,其浓度范围分别为ND—1750 ng·g^(-1)和388—3310 ng·g^(-1);室内和庭院灰尘中LCMs组成无明显差别,说明室内外灰尘中LCMs具有相似的来源.所有灰尘样品中,BAs和FBAs的含量均远高于CBAs,应重视BAs和FBAs的潜在健康风险.在室内和庭院中,成人和儿童通过灰尘暴露的LCMs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8.22、65.1、3.75、10.2 ng·kg^(-1)·d^(−1),儿童暴露量远高于成人.10种LCMs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经灰尘暴露LCMs的非癌症风险熵(HQ)<1,表明通过灰尘暴露的LCMs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单体 电子垃圾拆解 家庭灰尘 人体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弹性体智能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与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长岳 袁凌昕 +1 位作者 杨继萍 王志坚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54,共20页
液晶弹性体是一类由液晶基元和聚合物网络组成的智能软材料。在热、光或者电场等外部刺激下,液晶弹性体能够产生较大可逆变形,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自传感系统以及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发... 液晶弹性体是一类由液晶基元和聚合物网络组成的智能软材料。在热、光或者电场等外部刺激下,液晶弹性体能够产生较大可逆变形,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自传感系统以及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液晶弹性体的加工方法和结构设计开展了广泛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液晶弹性体3种常用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它们的特点和局限性,总结了液晶弹性体加工制造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利用液晶弹性体的结构设计实现多种运动模式和快速致动。最后,对液晶弹性体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智能材料 先进制造技术 结构设计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界面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德旭 屈佳润 +3 位作者 李思佳 王欣欣 张建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凝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由液态向固态的相变过程,对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过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非平衡凝固理论的发展。受制于实验手段,目前很难对固/液界面附近的原子行为直接进行原位观测。随着分子模拟理论的不断深入,以此为基础的... 凝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由液态向固态的相变过程,对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过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非平衡凝固理论的发展。受制于实验手段,目前很难对固/液界面附近的原子行为直接进行原位观测。随着分子模拟理论的不断深入,以此为基础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Molecular dynamics, MD)为固/液界面迁移等非平衡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现的方法;随后系统介绍了纯物质、二元合金及多主元合金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最后,总结说明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固/液界面迁移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凝固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晶体生长动力学 非平衡凝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近式步进全息干涉拼接曝光实现的大口径液晶偏振光栅制备
14
作者 王晨 房启鹏 +4 位作者 江飞宇 廖铖凯 孙秀辉 胡超 尹韶云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68-1274,共7页
大口径的液晶偏振光栅由于其高效率、无惯性的优势,在光束指向扫描模组中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受限于偏振全息干涉曝光光路元件的口径,难以通过单次曝光制备口径在2 in(1 in=2.54 cm)以上的液晶偏振光栅。本文提出了接近式步进全息干涉... 大口径的液晶偏振光栅由于其高效率、无惯性的优势,在光束指向扫描模组中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受限于偏振全息干涉曝光光路元件的口径,难以通过单次曝光制备口径在2 in(1 in=2.54 cm)以上的液晶偏振光栅。本文提出了接近式步进全息干涉拼接曝光方法,通过与曝光基片接近放置的掩模版,实现单次曝光区域位置的精确控制。配合高精度位移台,实现了大口径液晶偏振光栅的步进式拼接曝光。本文所制备光栅幅面达150 mm,拼接缝隙仅为26.4μm,衍射效率达96.86%。本文为大口径光束的高效偏转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偏振光栅 全息干涉曝光 光配向 液晶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斯涅尔定律的倾斜电极液晶显微物镜
15
作者 王凯 张宝龙 +2 位作者 李丹 马煜峰 李钊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2-1131,共10页
光学显微物镜在医学成像、生物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基于斯涅尔定律的传统光学显微物镜因依赖多透镜组合结构,难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以广义斯涅尔定律为理论基础的超透镜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通过广义斯涅尔... 光学显微物镜在医学成像、生物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基于斯涅尔定律的传统光学显微物镜因依赖多透镜组合结构,难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以广义斯涅尔定律为理论基础的超透镜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通过广义斯涅尔定律与等光程原理相结合,推导出了理想超透镜的折射率分布。而液晶材料基于其电控双折射特性,恰好可以满足此种折射率分布。为此,本文建立了液晶透镜的折射率分布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具有倾斜ITO驱动电极的液晶透镜结构,根据此模型对折射率分布进行了优化。最终其Techwiz LCD 2D仿真结果表明,当给液晶透镜施加7 V电压,且ITO驱动电极倾斜角度为20°时,其折射率分布与理想抛物线更加吻合。本文还通过Zemax对液晶显微物镜进行光学性能分析,其仿真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下,其放大倍数为50倍,焦距为1.584 mm,数值孔径为0.124,分辨率大小为2.37μm。点列图分析显示,该液晶显微物镜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RMS半径均小于艾里斑半径,能量集中性良好。MTF曲线表明,低频至高频范围各视场MTF值均大于0.3,满足常规探测器成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透镜 倾斜电极 广义斯涅尔定律 液晶显微物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图案化打印的聚合物稳定液晶材料
16
作者 张志立 王翔 +3 位作者 黄文彬 周小红 于忠卫 黄艳艳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3-1250,共8页
传统PSCLC薄膜的图案化制造依赖于预制光掩膜或复杂微纳加工工艺,成本高且灵活性受限,制约了其在个性化光学器件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按需喷墨技术,实现快速、高效的图案化制备,使液晶图案具备可编程性和高设计自由度,并引入双折射膜提升... 传统PSCLC薄膜的图案化制造依赖于预制光掩膜或复杂微纳加工工艺,成本高且灵活性受限,制约了其在个性化光学器件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按需喷墨技术,实现快速、高效的图案化制备,使液晶图案具备可编程性和高设计自由度,并引入双折射膜提升光学调制效率,实现颜色梯度变化。红、绿、蓝3种PSCLC材料在实验中的反射中心波长分别为680 nm、550 nm和490 nm,并在直流电压下进入散射态,展现出优异的电光响应特性。通过优化液晶溶液黏度及输入波形,制备出像素尺寸60μm的均匀PSCLC像素阵列,确保喷墨打印工艺的可行性。这种低成本、可扩展的液晶图案制造方法不仅提升了液晶图案化的精度,还拓展了PSCLC在柔性显示、智能光子器件及可调光学元件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甾相液晶 喷墨打印 光谱调控 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Cl_(4)-二甲苯络合物晶体结构及二元固液相平衡测定
17
作者 刘晗 崔家馨 +6 位作者 殷梦凡 郑涛 张睿 孟祥海 刘植昌 刘海燕 徐春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41-2250,共10页
对二甲苯(PX)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将其从二甲苯混合物中分离是化工利用的前提。络合结晶法通过耦合络合与结晶过程,对于分离相近沸点混合物具有很高的潜力。以双金属卤化物CuAlCl_(4)作为络合剂与二甲苯通过π-络合得到三种新晶体2PX·... 对二甲苯(PX)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将其从二甲苯混合物中分离是化工利用的前提。络合结晶法通过耦合络合与结晶过程,对于分离相近沸点混合物具有很高的潜力。以双金属卤化物CuAlCl_(4)作为络合剂与二甲苯通过π-络合得到三种新晶体2PX·CuAlCl_(4)、2MX·CuAlCl_(4)和2OX·CuAlCl_(4),熔点分别为41.0、15.1和55.7℃。测定了2PX·CuAlCl_(4)/2MX·CuAlCl_(4)和2PX·CuAlCl_(4)/2OX·CuAlCl_(4)二元体系的固液平衡数据,均为简单低共熔体系,低共熔点处2PX·CuAlCl_(4)摩尔分数分别为0.3969和0.6107,对应温度为-3.36℃和14.83℃,与纯芳烃二元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49.2℃和47.7℃,结晶操作所需温度大幅度提升。采用理想溶液模型进行拟合,发现该模型可较好地关联固液平衡数据,为双金属卤化物络合结晶分离混合二甲苯提供了热力学基础。通过初步结晶分离得到98%纯度的PX,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卤化物 对二甲苯 π络合 络合结晶 固液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聚炔基偶氮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18
作者 邱顺 朱昊 +4 位作者 许柏雄 张涵琪 徐彬彬 姚远 林绍梁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以二氯二铑双降冰片二烯为催化剂,制备了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其手性中心一端与主链直接相连,另一端通过醚键与偶氮苯连接。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间隔基和偶氮苯端基,调节手性碳与偶氮苯基团之间的距离,对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 以二氯二铑双降冰片二烯为催化剂,制备了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其手性中心一端与主链直接相连,另一端通过醚键与偶氮苯连接。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间隔基和偶氮苯端基,调节手性碳与偶氮苯基团之间的距离,对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的液晶性进行了调控。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了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溶液的光异构化性能,用圆二色光谱表征了聚合物溶液在紫外光和蓝光照射下手性信号的变化,并对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衍生物薄膜的液晶性质、光异构化和手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的手性光学性质不受紫外光和蓝光的影响。在薄膜中,偶氮苯与手性部分的相互作用导致光异构化会影响聚乙炔主链和侧链的螺旋排列,利用紫外光和蓝光的照射,实现了对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衍生物薄膜手性信号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炔 偶氮苯 液晶 手性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相中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
19
作者 李辰悦 苑晓 +2 位作者 陈寅杰 张帅峰 张兰英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6,共8页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液晶中的分散性问题,提高液晶相的稳定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贵金属乙酸盐为前驱体和还原剂,以液晶为模板和保护剂,控制不同条件,如反应温度、前驱体浓度等,制备了不同粒径和形...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液晶中的分散性问题,提高液晶相的稳定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贵金属乙酸盐为前驱体和还原剂,以液晶为模板和保护剂,控制不同条件,如反应温度、前驱体浓度等,制备了不同粒径和形态的金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其对液晶相转变行为和蓝相温域的影响。在液晶蓝相中原位合成了7.0 nm的金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分散均匀,蓝相温域拓宽了20%。这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为无机纳米和有机材料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原位合成 纳米粒子 蓝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弹性体自持驱动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理想 江智超 +5 位作者 赵静 张英 刘清 杨清 刘玥 肖尧予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71,共22页
液晶弹性体(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LCE)驱动器是一类通过液晶基元取向与适度交联形成的各向异性聚合物网络材料。凭借其可逆驱动性、多样刺激响应性、快速响应性、可编程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LCE驱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和微... 液晶弹性体(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LCE)驱动器是一类通过液晶基元取向与适度交联形成的各向异性聚合物网络材料。凭借其可逆驱动性、多样刺激响应性、快速响应性、可编程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LCE驱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人工肌肉和微型智能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以LCE的可逆驱动能力为基础,研究人员通过引入负反馈回路控制机制,构建了LCE自持驱动器,使LCE基于物理智能直接从恒定能源或自然环境获取能量,并模仿自然软体生物的规律性、连续性和自持续运动,实现自主连续变形和自持移动功能。本文从LCE刺激响应性出发,详细总结了LCE自振荡器和LCE自持行进器两大类自持驱动系统的构筑原理、负反馈控制机制、运动模式和潜在应用领域,并对LCE自持驱动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刺激响应性 自持驱动 自振荡器 自持行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