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Applications in Hydrogeological Study of Aquifers
1
作者 Sunjay Vikas Kr Srivastava Vinod Kumar Singh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28,共1页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s a noninvasive electromagnetic geophysical technique for subsurface explo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monitoring.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s sometimes called georadar, ground probing radar,o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s a noninvasive electromagnetic geophysical technique for subsurface explo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monitoring.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s sometimes called georadar, ground probing radar,or subsurface radar,earth sounding radar / radar terrestre penetrant,Well Probing Radar,and Borehole Radar.The principles involved are similar to reflection seismology,except that electromagnetic energy is used instead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UHF/VHF frequencies groundWATER CONTAMIN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forward simulation of complex geoelectricity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odel 被引量:5
2
作者 戴前伟 冯德山 何继善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478-482,共5页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forward simulation all aims at the singular and regular models, such as sandwich model, round cavity, square cavity, and so on, which are comparably simple. But as to the forward of c...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forward simulation all aims at the singular and regular models, such as sandwich model, round cavity, square cavity, and so on, which are comparably simple. But as to the forward of curl interface underground or “v” figure complex model,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So it is important to forward the complex geoelectricity model. This paper takes two Maxwell’s vorticity equations as departure point, makes use of the principles of Yee’s space grid model theory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and deduces a GPR forward system of equ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spaces. The Mur super absorbed boundary condition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super strong reflection on the interceptive boundary when there is the forward simulation. And a self-made program is used to process forward simulation to two typical geoelectricity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forward simulation ideal frequency dispersion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 fo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numerical simul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德山 郭荣文 王洪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61-269,共9页
An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EFGM) is used to solve the two-dimensional(2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modelling problems, due to its simple pre-processing, the absence of elements and high accuracy. Different fr... An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EFGM) is used to solve the two-dimensional(2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modelling problems, due to its simple pre-processing, the absence of elements and high accuracy. Different from element-based numerical methods, this approach makes nodes free from the elemental restraint and avoids the explicit mesh discretization. First, we derived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the 2D GPR simulation problems. Second, a penalty function approach and a boundary condition truncated method were used to enforce the essential and the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A three-layered GPR model was used to verify our element-free approach.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show that our solutions have a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solutions of a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n, we used the EFGM to simulate one more complex model to show its capability and limita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ne obvious advantage of EFGM is the absence of element mesh, which makes the method very flexible. Due to the use of MLS fitting, a key feature of EFM, is that both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its gradient are continuous and have high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ment-free Galerkin method moving least-squares metho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forward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the Object Depth Accurately by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4
作者 张安学 蒋延生 汪文秉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2年第3期24-30,共7页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is a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subsurface features from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surface. We propose an automatic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object depth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is a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subsurface features from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surface. We propose an automatic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object depth using f-k migration and velocity scanning methods in a homogeneous medium.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 the formula used to calculate the GPR valid lateral aperture is also presen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stimating error of depth is as low as 5% in a homogeneous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f-k migration radar image Velocity estima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gnition for underground voids in C-scans based on GMM-HMM
5
作者 BAI Xu LI Yuhao +4 位作者 GUO Shizeng LIU Jinlong WEN Zhitao LI Hongrui ZHANG Jiay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1期82-94,共13页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as a fast,efficient,a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device,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tection of shallow subsurface environments,such as urban road subsurface monitoring.However,the i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as a fast,efficient,a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device,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tection of shallow subsurface environments,such as urban road subsurface monitoring.However,the interpretation of GPR echo images often relies on manual recognition by experienced engineers.In order to address the automatic interpretation of cavity targets in GPR echo images,a recognition-algorithm based on Gaussian mixed model-hidden Markov model(GMM-HMM)is proposed,which can recognize three dimensional(3D)underground voids automatically.First,energy detection on the echo images is performed,whereby the data is preprocessed and pre-filtered.Then,edge histogram descriptor(EHD),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and Log-Gabor filters are used to extract features from the images.The traditional method can only be applied to 2D images and pre-processing is required for C-scan images.Finally,the aggregated features are fed into the GMM-HMM for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wo other methods,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and gate recurrent unit(GRU).By testing on a simulated dataset,an accuracy rate of 90%is obtained,demonstra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ur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penetrating rader(gpr) RECOGNITION edge histogram descriptor(EHD) 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 Log-Gabor fil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信号去噪的变分模态分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财 商耀达 +1 位作者 鹿琪 徐杨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2-1053,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数据的信噪比,压制由随机扰动引起的随机绕射能量,将二维变分模态分解(two-dimensional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2D-VMD)引入二维GPR数据的噪声压制处理中。首先,对GPR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数据的信噪比,压制由随机扰动引起的随机绕射能量,将二维变分模态分解(two-dimensional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2D-VMD)引入二维GPR数据的噪声压制处理中。首先,对GPR数据进行2D-VMD处理,并分析各阶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及其对应的频率-波数域谱来确定雷达剖面中的各回波类型。然后,计算IMF分量与原始数据的互相关系数来确定信号模态和噪声模态,并对信号模态进行重构得到降噪后的数据。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测试表明,相比于传统的1D-VMD法,2D-VMD滤波后的含噪正演记录峰值信噪比由6.44 dB增加到7.72 dB;经2D-VMD降噪处理后的雷达剖面在保留有效信号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压制随机扰动带来的噪声,并且得到的雷达剖面同相轴连续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二维变分模态分解 频率-波数谱 互相关系数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Max干扰消除方法优化隧道壁后空洞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路德春 秦威 +2 位作者 郭彩霞 李久林 杜修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8-1940,共13页
为解决传统探地雷达图像处理方法在检测隧道衬砌钢筋影响下的壁后空洞时,二维模型不能有效描述空洞三维特征,存在计算效率低、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综合运用平均消除法、指数增益法和时间零点校正法,结合雷达信号随双程窗口时间变化的特... 为解决传统探地雷达图像处理方法在检测隧道衬砌钢筋影响下的壁后空洞时,二维模型不能有效描述空洞三维特征,存在计算效率低、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综合运用平均消除法、指数增益法和时间零点校正法,结合雷达信号随双程窗口时间变化的特点,引入分段函数计算步骤,提出gprMax干扰消除方法,并验证该方法在正演模拟结果处理中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实际注浆情况和隧道壁后空洞的检测过程,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gprMax软件设计隧道壁后注浆空洞的三维模型,采用gprMax干扰消除方法优化图像结果,对不同工况下的正演模拟图像成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prMax干扰消除方法的正演模拟处理结果与室内混凝土板中圆形空洞结构模型试验的实测结果总体一致;2)水平测线中矩形空洞信号特征呈现出“凹”字形,垂直测线中矩形空洞信号特征呈现出类似直达波的特征,由空洞的三维特征图获取数据可计算得到空洞尺寸和埋深信息;3)gprMax干扰消除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埋深较大处空洞的电磁信号强度。由研究结果可知,gprMax干扰消除方法在提高了隧道壁后空洞检测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计算准确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gprMax 隧道衬砌 壁后空洞 干扰消除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的巷道围岩空区探测及支护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华超 张成良 +1 位作者 高梅 吴泽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70-8478,共9页
为确保地下矿山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发现前方不良地质体,采用地质雷达对掘进巷道围岩及底板进行空区探测,并对巷道围岩进行不同地应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对不同长度锚杆加固后的锚杆轴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雷达探测的两个区域均出现... 为确保地下矿山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发现前方不良地质体,采用地质雷达对掘进巷道围岩及底板进行空区探测,并对巷道围岩进行不同地应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对不同长度锚杆加固后的锚杆轴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雷达探测的两个区域均出现不同深度的振幅较强反射区;1.5 m锚杆支护作用下围岩最大位移量分别减少39.3%和10.0%,X-有效应力分别增加42.8%和37.5%;1.5 m和1.8 m锚杆支护时轴力变化基本相同。根据同相轴的连续性对异常区进行判断,异常信号为充填不密实区及空洞,采用锚杆锚网喷浆支护。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地质雷达(gpr) 空区探测 波形图 支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P⁃GPR法的隧道三维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晓堃 高红兵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8,共9页
隧道施工中,岩溶致灾构造容易引发岩溶涌突水、坍方、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因此,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确保岩溶区域隧道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从岩溶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致灾构造及致灾模式为出发点,基于地震波法与电法... 隧道施工中,岩溶致灾构造容易引发岩溶涌突水、坍方、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因此,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确保岩溶区域隧道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从岩溶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致灾构造及致灾模式为出发点,基于地震波法与电法联合探测技术进行岩溶隧道超前预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某新建铁路隧道。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反射法(HSP)与电磁波反射法(GPR)可互为补充,相互验证。地震联合反演在电阻率反演的帮助下能有效还原溶洞的大致形态与位置,同时低速界面内部波速形态更加均匀。对HSP探测结果中存在异常的里程范围,GPR法可用于进一步确定异常的规模和性质。通过对比验证和综合分析地下介质中多种物探参数(速度、介电/电阻率)的差异性,可获取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的详细规模和可靠性质,从而识别和预测岩溶致灾构造和致灾模式。基于HSP-GPR联合探测技术的岩溶隧道超前预报研究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建立监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可为类似岩溶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致灾构造 综合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和PAUT的混凝土叠合板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兆霖 杨璐 +1 位作者 马跃飞 柳美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8-324,342,共8页
针对混凝土叠合板结合面缺陷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GPR)和相控阵超声检测(phased-array ultrasonic testing,PAUT)相结合的无损检测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考虑钢筋对于检测... 针对混凝土叠合板结合面缺陷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GPR)和相控阵超声检测(phased-array ultrasonic testing,PAUT)相结合的无损检测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考虑钢筋对于检测方法的影响,共设计制作了两块混凝土叠合板,分别为单层配筋叠合板和双层配筋桁架叠合板;在结合面上,共设置了三种类型的人工缺陷,分别为分层、脱空和杂物(木模板和PVC管等)。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所有的缺陷类型,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缺陷大小的相对误差基本在20.0%以下,两个试件的检测平均误差分别为8.0%和6.6%;检测缺陷深度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0%以下,两个试件的检测平均误差分别为4.3%和4.8%。该研究提出的方法是检测混凝土叠合板结合面缺陷有效且较为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叠合板 结合面缺陷 隐蔽工程 探地雷达(gpr) 相控阵超声检测(PAUT)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波域凸集投影算法的缺失GPR信号高精度重建
11
作者 吴祺铭 王洪华 +1 位作者 席宇何 王欲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3,共14页
受采集环境和仪器性能的影响,实测探地雷达(GPR)剖面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信号缺失和坏道现象,易造成目标体产生的反射波和绕射波同相轴不连续,严重降低后续处理与成像精度和分辨率。为此,将图像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凸集投影(POCS)算法与... 受采集环境和仪器性能的影响,实测探地雷达(GPR)剖面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信号缺失和坏道现象,易造成目标体产生的反射波和绕射波同相轴不连续,严重降低后续处理与成像精度和分辨率。为此,将图像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凸集投影(POCS)算法与具有良好稀疏特性的曲波变换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曲波域POCS算法的缺失GPR信号高精度重建方法。从压缩感知理论出发,建立了离散曲波变换基下缺失信号重建的目标函数,并采用POCS算法详细推导了缺失GPR信号重建的时间域迭代公式。其中,线性和指数迭代阈值模型用于更新曲波变换系数,从而高精度重建时间域缺失信号;平均绝对误差、信噪比、峰值信噪比用于定量评价GPR信号重建精度。模拟与实测GPR信号的重建试验表明:POCS算法可有效重建GPR剖面中的缺失信号;与线性阈值模型的POCS算法相比,指数阈值模型的POCS算法重建精度更高;与指数阈值模型的频率域POCS算法相比,指数阈值模型的曲波域POCS算法用于重建GPR剖面中连续多道缺失信号的误差更小、纵向伪影能量更弱,且对复杂GPR结构模型的缺失信号重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线性和指数阈值模型的频率域POCS算法、线性阈值模型的曲波域POCS算法相比,指数阈值模型的曲波域POCS重建方法的重建精度更高、平均绝对误差下降45%~99%、信噪比和峰值信噪比提高1~20 dB,其重建结果可为后续处理与解释提供高质量GPR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压缩感知 凸集投影 曲波变换 信号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Max正演模拟的直埋电缆探测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国伟 王俊波 +4 位作者 张殷 唐琪 简淦杨 姬煜轲 何智鹏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8,共9页
直埋电缆地理位置是市政建设与电力运维的重要信息。探地雷达常用于探测直埋电缆位置,但影响其探测效果的因素尚不明确。采用GprMax正演模拟方法分析电缆埋深、土壤介电常数、天线中心频率、管线材质以及电缆通道结构对探地雷达回波图... 直埋电缆地理位置是市政建设与电力运维的重要信息。探地雷达常用于探测直埋电缆位置,但影响其探测效果的因素尚不明确。采用GprMax正演模拟方法分析电缆埋深、土壤介电常数、天线中心频率、管线材质以及电缆通道结构对探地雷达回波图像的影响,通过地下管线模拟测试比较电缆、金属管、PVC管在0.4GHz与0.9GHz天线下的探测效果,并进行了直埋电缆的实地探测。结果表明直埋电缆的探地雷达回波图像为典型的双曲线,其形状主要由电缆埋深、土壤介电常数决定。在尺寸、埋深相近时通过探地雷达图像难以区分不同材质的管线。同时,直埋电缆敷设的细沙与盖板会削弱回波信号,造成双曲线分层。实测时采用中心频率0.4GHz天线,将电缆通道作为整体目标,探测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埋电缆 探地雷达 时域有限差分 回波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LGPR数据处理及定位方法
13
作者 刘兴 闫坤 甘海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14-3520,F0003,共8页
为解决自动驾驶方案中的GPS导航、视觉和激光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可能会面临的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定位探地雷达(localizing ground-penetrating radar,LGPR)数据定位方法,补充现有车辆定位的方法。在离线建库阶段,对提前采... 为解决自动驾驶方案中的GPS导航、视觉和激光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可能会面临的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定位探地雷达(localizing ground-penetrating radar,LGPR)数据定位方法,补充现有车辆定位的方法。在离线建库阶段,对提前采集到的LGPR数据中特征与非特征数据训练生成粗分类网络模型,对特征数据训练生成细分类网络模型并结合GPS信息形成地下特征指纹库。在线定位阶段,将再次采集的LGPR数据先输入到粗分类网络模型中过滤掉非特征数据,通过置信度阈值判断后输入到地下特征指纹库中获取具体位置实现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实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车辆定位 定位探地雷达 粗分类 细分类 指纹库 深度学习 置信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展开网络的SFGPR压缩感知成像方法
14
作者 孙延鹏 尹鑫戊 屈乐乐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3,453,共8页
针对频率步进探地雷达(SFGPR)传统压缩感知成像方法中参数选取敏感、成像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展开网络的SFGPR压缩感知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的迭代过程映射到深度网络架构中,然后加入卷积神经网络模... 针对频率步进探地雷达(SFGPR)传统压缩感知成像方法中参数选取敏感、成像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展开网络的SFGPR压缩感知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的迭代过程映射到深度网络架构中,然后加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块作为成像区域的稀疏表示及其逆过程,需要手动调整的参数设置为可学习的网络参数,最后使用经过杂波抑制的降采样回波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无需人工调优参数的情况下,提高地下目标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展开网络 频率步进探地雷达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探地雷达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健康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广伟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6,149,共6页
隧道在其服役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壁后会产生空洞、不密实等多种结构病害,影响服役性能,探地雷达(GPR)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隧道质量检测领域,但由于雷达数据的解译工作较为复杂,数据量大,检测效率有待提高。近年来,深度学习因... 隧道在其服役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壁后会产生空洞、不密实等多种结构病害,影响服役性能,探地雷达(GPR)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隧道质量检测领域,但由于雷达数据的解译工作较为复杂,数据量大,检测效率有待提高。近年来,深度学习因其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而备受瞩目,提供了多种高效、可靠的病害分类模型。本文基于GPR图像,提出了一种多级病害分类方法用于评估隧道衬砌健康状况。首先,获取雷达图像数据,并进行人工解译,创建样本数据库,用于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以训练和测试深度学习模型;然后,针对数据库的小样本特点,利用Vision Transformer网络和改进后的Compact Convolutional Transformer对数据进行分类。结果显示,Vision Transformer算法可以实现基于雷达影像的隧道衬砌健康评价,相较于其他版本,具有更好的结果及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神经网络 Vision Transformer 隧道衬砌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道路结构地下管线探测与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芮勇勤 袁健玮 +1 位作者 金生吉 许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与既有运行管线产生交互。地下管线具备给水、雨污水处理、化石能源运输、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电能输送等功能,担负着水、电、信息和能量的供给与传... 【目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与既有运行管线产生交互。地下管线具备给水、雨污水处理、化石能源运输、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电能输送等功能,担负着水、电、信息和能量的供给与传输,被称为城市的“神经”和“血管”,更是稳定城市运行的“生命线”。管线的渗漏、破裂甚至引发路面塌陷,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还为城市排水系统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每年各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地下管线的探测与维护。【方法】针对市政道路中地下管线分布、损伤及渗漏的普遍问题,基于探地雷达技术,提出了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案。通过探测不同种类管线的数据,结合原理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验证,研究管线渗漏引发路面沉陷的机理。【结果】该方案基于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通过图谱特征识别方法获取地下管线的分布、埋深、管径、材质、管线内部介质以及空洞等参数。结合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及波形堆积图等信号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管线渗漏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研究揭示了渗漏发展的趋势及其对道路结构的损伤机理。【结论】研究表明,道路损伤受多因素影响,包括路面车辆荷载、管道内部压力、管道埋深和直径等。通过探地雷达反射图像的逆向分析,结合路面的病害动力固结数值模拟,可评估管线运行状况及受力特征,从而优化管线布置点位和材质,强化管线上部结构设计,加强路基的防沉陷保护,避免工后路面沉降开裂。研究建议通过调整受力点位置、扩大受力面积和避免应力集中,预防路基结构与管线的破损。本文基于探测数据与数值模拟,对比不同种类管线的变形特性,总结管线渗漏的作用规律,为后续地下工程的定向开挖和城市道路灾害的排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结构 地下管线 地质雷达 探测 道路损伤 渗漏机理 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算法的半刚性基层松散病害识别方法
17
作者 张蓓 徐硕 +3 位作者 钟燕辉 蔡鸿健 臧全胜 李晓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9,共8页
针对目前复杂环境下探地雷达对路面松散病害的检测精度差、速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算法(YOLOv8-DN)的松散病害识别方法。所提方法针对性设计了DN模块替代C2f模块,该模块结合动态形变卷积模块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使用... 针对目前复杂环境下探地雷达对路面松散病害的检测精度差、速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算法(YOLOv8-DN)的松散病害识别方法。所提方法针对性设计了DN模块替代C2f模块,该模块结合动态形变卷积模块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使用动态形变卷积核的感受野以适应病害特征的形态复杂性,并利用多尺度特征融合路径提升模型对细小和模糊病害区域的捕捉能力。将原结构中的C2f模块替换为DN模块后,改进的YOLOv8-DN算法显著增强了对复杂病害的识别能力,且有效减少了计算开销。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原始YOLOv8算法,改进算法的mAP提升了5.29百分点,漏检率降低了5.2百分点,推理速度提高了4.9帧/ms,且检测掩膜区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为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松散病害的快速、精准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改进YOLOv8 松散病害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三维时间域双参数全波形反演
18
作者 冯德山 方正扬 +7 位作者 李冰超 陈程 李电波 陶啸 蔡立琼 邰晓勇 刘硕 王珣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94-2910,共17页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电磁无损探测的新兴技术,在浅部工程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二维GPR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覆盖不全及缺乏三维空间信息等不足,三维GPR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随着三维GPR的普及,对高精度三...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电磁无损探测的新兴技术,在浅部工程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二维GPR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覆盖不全及缺乏三维空间信息等不足,三维GPR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随着三维GPR的普及,对高精度三维数据处理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三维GPR数据的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能够精细描绘地下构造与异常体,是重构复杂地质结构及预测异常体特性的重要工具.鉴于此,深入开展三维GPR的FWI研究至关重要.然而,三维频率域FWI面临求解超大型方程组的挑战,计算难度大.本文通过引入参数归一化、随机源策略和全变差(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方法,有效解决了三维反演目标函数的强非线性、反演效率低下及反演伪像问题,首次实现了时间域地表GPR数据的三维双参数(介电常数和电导率)FWI.两个模型合成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复杂地下结构进行三维成像,其中随机源策略显著缩短了计算时间,TV正则化则提升了三维反演成像的精度.此外,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双参数三维反演相互验证,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约束,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探测对象属性,为地质解译提供更明确的推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时间域 三维全波形反演 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山—庐江断裂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探
19
作者 杨源源 李飞 +6 位作者 李鹏飞 彭刘亚 疏鹏 潘浩波 曹均锋 占美煌 李勇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6,共11页
嘉山—庐江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东支主干断裂,目前对其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研究不足。通过在断裂沿线关键隐伏地段开展浅层地球物理勘探(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探测),以及在基岩出露区开展遥感解译与露头剖面调查工作,对该... 嘉山—庐江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东支主干断裂,目前对其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研究不足。通过在断裂沿线关键隐伏地段开展浅层地球物理勘探(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探测),以及在基岩出露区开展遥感解译与露头剖面调查工作,对该断裂合肥盆地段的几何展布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嘉山—庐江断裂平面上主要从浮槎山以东的古河盆地内部经张八岭隆起内部向北延伸,与浮槎山东麓、张八岭隆起西麓展布的藕塘—清水涧断裂在名称上不宜混用;(2)嘉山—庐江断裂合肥盆地段局部存在较好的线性影像特征,断裂控制线性沟谷、山脊及部分河流的展布,表明其具有新活动性;(3)嘉山—庐江断裂合肥盆地段最新活动为逆冲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嘉山—庐江断裂 高密度电法 地质雷达 第四纪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苏打盐碱地土壤分层信息获取
20
作者 朱向明 富美玲 +5 位作者 陆海鹏 王明明 张于 马亮乾 彭伟 冉恩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7,共9页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探地雷达对不同盐碱程度的盐碱土进行野外探测,分别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Hilbert谱瞬时属性确定土壤分层时域位置,并采用扩展后的Dobson介电常数模型估算各层介电常数,从而获得土壤分层厚度信息,最后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与实地挖掘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含量对探地雷达信号的影响十分明显,大于7 ns时,电磁波幅值已很小。苏打盐碱土介电常数仍主要由实部决定,但介电常数虚部不能被忽略;2)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基于Hilbert谱瞬时属性两种方法均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耕层(Ap)时域位置,但由于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基于波形图像的方法无法识别耕层以下层次,而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除个别过渡层外,可准确识别60 cm内绝大多数土壤层次;3)除个别过渡层外,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获得的土层厚度绝对误差基本在5 cm以内,相对误差在15%以内,基本能满足盐碱地野外探测需求。Hilbert谱瞬时相位对盐碱地探地雷达信号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有助于客观识别土壤分层时域位置,该研究可为快速、无损获取盐渍化土壤层次信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土壤分层 土壤介电常数 希尔伯特变换 苏打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