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地震动加速度评判标准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90,共9页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强震记录资料的计算分析,给出一个与地震诱发滑坡关系比较密切的地震动加速度参数最大临界加速度.分析表明,最大临界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相关性高于峰值加速度,而且可以消除峰值加速度作为判据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利用...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强震记录资料的计算分析,给出一个与地震诱发滑坡关系比较密切的地震动加速度参数最大临界加速度.分析表明,最大临界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相关性高于峰值加速度,而且可以消除峰值加速度作为判据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利用汶川地震强震资料建立了该参数在震区的衰减关系,由衰减关系得到的地震滑坡影响区域与汶川地震滑坡实际分布情况非常接近,表明该参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利用最大临界加速度直接与斜坡的临界加速度比较,可以给出斜坡是否发生破坏变形的最终结果,简化地震滑坡判别过程.因此认为可将该参数作为地震影响因素引入到地震滑坡灾害判别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地震动加速度 强震记录 最大临界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响应监测的桥址地震动辨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太聪 洪辉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4,共6页
在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实践中,利用结构动态响应进行桥址地震动辨识,对于结构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桥址场地特征,确定非平稳地震动模型和相关方差函数。建立地震动辨识问题的数学模型,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原理推导得到实际地震动时程... 在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实践中,利用结构动态响应进行桥址地震动辨识,对于结构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桥址场地特征,确定非平稳地震动模型和相关方差函数。建立地震动辨识问题的数学模型,基于极大似然估计原理推导得到实际地震动时程的递进识别算法,其中加速度响应的灵敏度对应离散化的脉冲响应函数。以某三跨刚构桥受横向地震为数值算例,从传感器数量与观测噪声影响两方面,考察方法辨识效果。结果表明,辨识方法对传感器数量要求不高,抗噪性能好。开展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进一步检验了方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监测 地震动辨识 加速度响应 极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位移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陈洋 戴君武 +3 位作者 杨永强 姜涛 周宝峰 宋廷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228,共9页
为分析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对单层单跨结构有限元隔震模型分别输入永久位移型及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以探究隔震结构在2种类型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差别。单层单跨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 为分析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对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对单层单跨结构有限元隔震模型分别输入永久位移型及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以探究隔震结构在2种类型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差别。单层单跨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较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层加速度以及位移响应较大。当峰值加速度输入一致时,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层峰值加速度相较于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增大约10%~30%;永久位移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支座最大相对位移相较于非永久位移型地震动增大约10%~40%;随着2种类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隔震结构同一隔震支座的最大相对位移差值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位移型地震动 隔震结构 地震响应 峰值加速度 最大相对位移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