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无人机倾斜影像与GCP构建高精度侵蚀沟地形模型 被引量:22
1
作者 冯林 李斌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5,共8页
为了提高侵蚀沟立体建模与监测的精度,该文采用消费级无人机作为低空遥感平台,以黄土高原一典型切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采集的倾斜影像与部署的地面控制点,采用多视立体运动恢复结构方法(structure from motion with multi-view ster... 为了提高侵蚀沟立体建模与监测的精度,该文采用消费级无人机作为低空遥感平台,以黄土高原一典型切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采集的倾斜影像与部署的地面控制点,采用多视立体运动恢复结构方法(structure from motion with multi-view stereo,Sf M-MVS)构建了高精度侵蚀沟表面模型,对其建模精度与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等成果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正射航图建模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构建的侵蚀沟稠密点云模型的水平均方根误差约为0.096 m,高程均方根误差约为0.018 m,满足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与正射影像图的要求。与正射航图建模成果相比,高程误差减小了50%;侵蚀沟稠密点云的整体密度与地面激光雷达相当,且避免了后者多站拼接造成的密度不均问题。除了沟头部分的小块内凹区域,沟壁、沟头部分没有明显的空洞,植被覆盖的区域也能够正常建模。而正射航图的建模成果中在沟头内凹部分以及植被覆盖部分存在大块的空洞;由侵蚀沟的数字高程模型与等高线图可见,构建的侵蚀沟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切沟的形态特征。总体而言,该方法在侵蚀沟的高精度建模与监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图像处理 模型 倾斜影像 侵蚀沟 多视立体运动恢复结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点数量与DEM分辨率对海岸带遥感影像正射校正精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善伟 张杰 马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在保证海岸带区域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对3景SPOT-5影像分别使用1∶5万DEM和SRTM90m数据,开展6个、9个、12个控制点的影像正射校正。结果表明:在海岸带区域,基于传感器物理模型的1景SPOT-5影像正射校正,6个控制点即可保证较高的精度... 在保证海岸带区域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对3景SPOT-5影像分别使用1∶5万DEM和SRTM90m数据,开展6个、9个、12个控制点的影像正射校正。结果表明:在海岸带区域,基于传感器物理模型的1景SPOT-5影像正射校正,6个控制点即可保证较高的精度,控制点数量的增多对精度的提高并不显著;1∶5万DEM比SRTM90m数据对影像的正射校正精度略高,但并不明显,在缺少1∶5万DEM时,用SRTM90m数据代替亦能满足908课题的精度要求,进一步验证了SRTM90m数据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校正中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海岸带 控制点数量 DEM分辨率 SPOT-5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大区域稀疏控制点下的机载InSAR定标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继伟 洪峻 +1 位作者 明峰 张林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92-1797,共6页
高精度的高程测量需要通过干涉定标来对InSAR系统干涉参量误差进行校正,传统干涉定标方法需要较多控制点来降低系统随机误差对定标精度的影响,而对于复杂地形区域,野外布设控制点难度较大,部分区域可能只有少数控制点甚至没有控制点,对... 高精度的高程测量需要通过干涉定标来对InSAR系统干涉参量误差进行校正,传统干涉定标方法需要较多控制点来降低系统随机误差对定标精度的影响,而对于复杂地形区域,野外布设控制点难度较大,部分区域可能只有少数控制点甚至没有控制点,对于这些区域传统干涉定标方法不再适用,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区域网平差理论的机载InSAR定标方法,该方法将摄影测量学中的区域网平差理论引入到InSAR系统定标处理中,通过对多条带进行联合定标处理可以实现大区域稀疏控制点下InSAR系统参量定标,而且解决了传统定标方法导致的条带间重叠区域高程不一致问题。最后,通过对丘陵区域3条带仿真数据进行区域联合定标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InSAR 干涉定标 稀疏控制点 区域网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个地面控制点的SAR图像高精度立体定位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红敏 靳国旺 +1 位作者 徐青 李向英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1期85-91,共7页
几何构像模型和定向参数解算方案的选择是实现SAR图像高精度立体定位的关键。该文针对稀少控制下斜侧视SAR图像高精度定位难题,设计了利用单个地面控制点的SAR图像立体定位方案。该方案利用轨道参数获取成像瞬间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速... 几何构像模型和定向参数解算方案的选择是实现SAR图像高精度立体定位的关键。该文针对稀少控制下斜侧视SAR图像高精度定位难题,设计了利用单个地面控制点的SAR图像立体定位方案。该方案利用轨道参数获取成像瞬间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速度,并利用一个地面控制点标定近距延迟和多普勒中心频率,实现定向参数的精确解算和SAR图像的高精度立体定位。采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获取的机载SAR图像进行了立体定位实验,统计分析了其定位误差,验证了该文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立体 定位 距离-多普勒 地面控制点(g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像尺度变换的河流水面流场定标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振 吕莉 +2 位作者 石爱业 刘海韵 王慧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73-2281,共9页
河流水面成像测速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流技术,其中流场的定标主要基于直接线性变换法(DLT)。由于严重依赖于河流两岸控制点的数量、分布及坐标勘测精度,现有测量系统受到野外复杂施测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快速安全布设。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物... 河流水面成像测速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流技术,其中流场的定标主要基于直接线性变换法(DLT)。由于严重依赖于河流两岸控制点的数量、分布及坐标勘测精度,现有测量系统受到野外复杂施测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快速安全布设。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物像尺度变换(OIS)的流场定标方法。在考虑相机倾角及水位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倾斜视角下变高平面的成像模型,推导出像平面和河流水面间"点-距离"的变换关系。进而设计一种激光测距仪辅助的测量装置及其检校方法用于模型参数的获取。实验结果表明,OIS法在精度方面与DLT法相当,但无需在现场采用全站仪布设控制点,显著提高了野外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研究有望为新型集成一体化光学测流仪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平面测量 流场定标 免控制点 激光测距仪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定标中地面控制点的布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慧 洪峻 +1 位作者 王宇 李纪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16-1722,共7页
机载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TI-SAR)估计运动目标径向速度的精度受干涉相位误差、基线分量误差等影响,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测速精度必须对ATI-SAR的系统参数进行定标处理。基于敏感度方程的定标方法是干涉SAR定标中的常用方法,但是其性... 机载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TI-SAR)估计运动目标径向速度的精度受干涉相位误差、基线分量误差等影响,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测速精度必须对ATI-SAR的系统参数进行定标处理。基于敏感度方程的定标方法是干涉SAR定标中的常用方法,但是其性能受敏感度矩阵条件数的影响,地面控制点(GCP)或角反射器的布设方式决定了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大小。该文通过分析给出机载ATI-SAR系统定标中GCP的布设策略,包括静止GCP的布设方式及运动GCP的数量、布设位置、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的设置原则,并通过仿真手段对上述布设策略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顺轨干涉 定标 地面控制点 矩阵条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线阵立体相机参数在轨渐进标定方法
7
作者 王建荣 卢学良 +1 位作者 杨秀策 吕源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空中三角测量是实现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有效途径,将变化了的立体相机进行整体重组,提高无控定位精度。在整体参数解算时,由于影像的宽高比(影像宽度与轨道高的比值)太小,导致主距的改正数得不到正确值,影响相机参数在轨标定结果。文章在... 空中三角测量是实现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有效途径,将变化了的立体相机进行整体重组,提高无控定位精度。在整体参数解算时,由于影像的宽高比(影像宽度与轨道高的比值)太小,导致主距的改正数得不到正确值,影响相机参数在轨标定结果。文章在基于线阵–面阵混合配置的CCD影像光束法平差基础上,提出相机参数渐进标定的方法,并利用“天绘一号”03星数据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削弱宽高比太小对标定结果的影响,减小系统误差,提高卫星影像无控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 无控定位 在轨标定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