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RS和GIS技术进行城市绿地覆盖调查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新良 庄大方 +1 位作者 张树文 邹亚荣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2期28-32,T001,共6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城市绿地覆盖调查的方法、技术流程以及其优点。由该方法获取的城市绿地覆盖数字信息 ,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分析、评价 。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绿地覆盖 RS GIS 人工普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常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螨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韩雪梅 李丹丹 +2 位作者 梁子安 陈云峰 胡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026-5034,共9页
土壤螨群落与土壤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螨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螨的群落分布。在北方传统农业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常规轮作农田,1年温室蔬菜大棚、4年温室蔬菜大棚和4年露天菜地下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螨群落结构。研... 土壤螨群落与土壤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螨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螨的群落分布。在北方传统农业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常规轮作农田,1年温室蔬菜大棚、4年温室蔬菜大棚和4年露天菜地下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螨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菜地和温室大棚的利用方式均会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温室大棚的长期利用会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螨群落分析显示常规农田中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常规农田转变为温室大棚后,由于施肥造成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以及人类对土壤扰动程度的提高,无气门亚目取代甲螨亚目成为温室内螨优势类群。但随着温室年限的延长,螨多样性和粉螨科丰度都要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磷累积和强扰动效应的共同后果。常规农田转变为露天菜地后,加强的人类扰动也会降低甲螨亚目丰度,但与温室螨群落相比,4个亚目分布要相对均匀。温室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土壤螨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从土壤功能的自我维持和修复方面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温室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农业土地利用 土壤螨群落 甲螨 粉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蓝水绿水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赵安周 赵玉玲 +3 位作者 刘宪锋 朱秀芳 潘耀忠 陈抒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1-579,共9页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8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蓝绿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下降了23.56mm/a、39.41mm/a和17.98mm/a,中北部...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8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蓝绿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下降了23.56mm/a、39.41mm/a和17.98mm/a,中北部的蓝水流和绿水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流域上游地区的绿水流呈现下降趋势。②归因分析表明,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在气候变化驱动下分别下降了13.17mm/a、44.99mm/a和22.79mm/a;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则导致蓝水流和绿水流分别减少0.42mm/a和0.37mm/a,绿水储量增加了0.79mmfa;而农业灌溉使蓝水流减少了9.97mm/a,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增加了5.95mm/a和4.02mm/a。③气候变化导致研究区东南部绿水系数呈现增加趋势,而泾河流域绿水系数呈现减小趋势。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使得东南部的一些子流域绿水系数呈减小的趋势,而在加入农业灌溉情景后,平原地区灌区绿水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农业灌溉 蓝水绿水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验证 被引量:22
4
作者 宋富强 康慕谊 +3 位作者 郑壮丽 王令超 王国强 冯德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4,I0009,I0010,共11页
陕北地区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区域土地覆被发生巨大变化,退耕后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有利于实现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进展程度。该文在前人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分布特征的实地调... 陕北地区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区域土地覆被发生巨大变化,退耕后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有利于实现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进展程度。该文在前人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分布特征的实地调查,首先构建了适合陕北地区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其次依照上述分类系统,以MODIS/NDVI数据、DEM数据和陆面温度数据为依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2008年陕北地区土地覆被进行分类;最后采用野外调查数据和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误差矩阵的方法对分类结果的整体精度和典型区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区分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的土地覆被分类不仅反映了土地覆被分布的整体情况,而且不同的土地覆被类型之间也得到较好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分类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陕北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 MODIS/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综合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4 位作者 陈家宜 王庚辰 季劲钧 陈洪滨 刘钟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1-593,共23页
为深化对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1997~200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1... 为深化对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1997~200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1998年草原生长季节在所选定的以典型草原为主,包括草甸草原、稀疏沙地草原等在内的中尺度试验区开展了多点、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植被、大气的相关要素和发生于地-气界面的潜热、感热通量,还包括N2O,CH4,CO2等微量气体交换量、辐射与降水分布.除1998年中尺度观测试验外,1999~2001年在代表性地点进行了微量气体收支、遥感和沙尘天气相关的专项观测,结合草原站已进行的长期监测资料,分析气候-生态长期相互作用,特别是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在分析观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简要介绍IMGRASS计划目标和初步成果,包括:计划目标与实验区背景;半干旱草原不同地表陆气相互作用特征;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沙尘气溶胶特征;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收支与碳循环测量分析;人类活动干预下半干旱草原生态退化与恢复演替规律;半干旱草原的遥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半干旱草原 土壤 植被 大气 数值模拟 遥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五环内冬季园林绿地中裸土调研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骅 王心语 +5 位作者 张骏达 曲炳鹏 王小平 龚小强 张璐 孙向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在中国北方地区,伴随阔叶植物冬季落叶造成大量土地出现季节性裸露。土壤在裸露情况下极易造成扬尘污染和空气污染,进而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雾霾污染逐渐加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掌握冬季裸露土地的分布情况和建立合理的治理方案,对... 在中国北方地区,伴随阔叶植物冬季落叶造成大量土地出现季节性裸露。土壤在裸露情况下极易造成扬尘污染和空气污染,进而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雾霾污染逐渐加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掌握冬季裸露土地的分布情况和建立合理的治理方案,对中国北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城区五环内园林绿化用地中的裸地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国土壤调查技术规程》中要求的调查方法,根据棋盘式布点法布设100个调查样点,调查总面积25万m^2,占北京地区五环总面积的3.73%,按照草坪裸地、灌木裸地、树穴裸地3种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为8万7 539.84 m^2,仅占总样方面积的35.02%,可见,北京城区内仍是以建筑、公路等硬化用地组成。在园林绿化用地调查样点中,草坪绿地、灌木绿地、树穴绿地面积分别为6万6 647.30、1万6 329.64和4 562.91 m^2,证明北京城区五环内园林绿化用地以草坪绿地为主。裸地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草坪裸地对裸地面积的贡献率达78.11%,是北京地区五环内主要裸地类型。在100个全部的调查样地中,43.42%的草坪绿地以及24.25%灌木绿地冬季变成裸地,而树穴裸地比例达到90.91%,证明北京城区五环内树穴在冬季基本无覆盖。通过对裸地区域分布研究发现,裸地面积排序前20个样点中有13个样点分布在南四环到南五环之间,裸地面积占总裸地面积的51.66%。裸露的土地不仅造成北京城区内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下降,也加重雾霾污染程度,降低城市空气质量,建议在北京地区五环内推广种植具备抗寒性的冷季型草坪草品种替代现在易枯萎草坪草品种,使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加工产物作为覆盖物对其余裸土类型进行有效覆盖,严格控制北京城区冬季裸地面积,为北京冬季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冬季裸地 草坪绿地 地面覆盖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彪 徐洁 +1 位作者 谢高地 李庆旭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24-33,共10页
清楚认知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是优化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前提。以2000、2005和2010年SPOT影像和园林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 清楚认知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是优化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前提。以2000、2005和2010年SPOT影像和园林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面积减少207 km^2,主要是大面积农田和水域被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5—6环之间绿色空间被侵占现象明显,而4环内绿色空间变化相对稳定;绿色空间斑块数量(NP)和形状指数(SHAPE)均持续增大,空间邻近度指数(MNN)、聚集度指数(AI)和结合度指数(COHESION)相对减小,城市绿色空间破碎化趋势明显。该研究表明,2000—2010年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组成及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应停留在简单的"点线面"几何学或美学的考量,而需要重点关注增加立体绿量和优化空间格局以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指数 土地覆被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被引量:36
8
作者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2-449,共8页
以北方农牧交错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198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通过统计模型重建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综合评价二者动态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影响。研究区土地整体处于准平衡态势,各... 以北方农牧交错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198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通过统计模型重建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综合评价二者动态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影响。研究区土地整体处于准平衡态势,各地类双向转换较频繁;耕地与草地的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起支配作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逆转了天然植被(包括草地与林地)整体减少及耕地与未利用地增加的局面,使各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这可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景观格局 科尔沁左翼后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邬刚 潘根兴 +5 位作者 郑聚锋 郭耀东 李恋卿 褚清河 周通 刘晓雨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9-463,共5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雨养旱作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改变氮、磷配比(调控施肥)和传统施肥两种模式对山西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模式对土壤CO2、CH4季节排放特征和排放总量...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雨养旱作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改变氮、磷配比(调控施肥)和传统施肥两种模式对山西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模式对土壤CO2、CH4季节排放特征和排放总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影响N2O的季节排放动态特征和排放总量。基肥施用是影响雨养旱地N2O排放的主要因素。与传统施肥相比,调控施肥N2O季节排放总量减少70.40%。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控施肥方式下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显著低于传统施肥方式,分别降低73.08%和74.00%,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雨养旱地采用调控施肥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雨养旱地 温室气体减排 GWP GH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大棚滴灌系统设计与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文元 董玉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16,共2页
近几年来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采用滴灌技术的越来越多 ,但有些工程无论设计上、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调压设备的合理配置 ,按土壤、作物、灌水器及滴灌总水量合理确定毛管 (或滴灌带 )的间距 ,以及按大棚蔬菜的耗水特性合理确定灌... 近几年来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采用滴灌技术的越来越多 ,但有些工程无论设计上、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调压设备的合理配置 ,按土壤、作物、灌水器及滴灌总水量合理确定毛管 (或滴灌带 )的间距 ,以及按大棚蔬菜的耗水特性合理确定灌溉制度等 ,上述各项确定的不合理 ,不但直接影响效益 ,严重时可导致工程失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蔬菜 微灌技术 滴灌系统 系统设计 系统管理 调压罐配置 毛管间距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金全 王晶 +2 位作者 曾文静 郭利成 李熙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87-12788,12802,共3页
基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分析福州市区3种土地覆被类型(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和草坪)SOC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覆被类型中,草坪SOC含量最大,番石榴片林和黄花槐片林SOC含量相当;草坪SOC储量最大,其次是黄花槐片林,番... 基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分析福州市区3种土地覆被类型(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和草坪)SOC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覆被类型中,草坪SOC含量最大,番石榴片林和黄花槐片林SOC含量相当;草坪SOC储量最大,其次是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最小;同一覆被类型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草坪、黄花槐片林与番石榴片林0~10cm土层的SOC含量分别占0~40cmSOC含量的60.9%、51.5%和49.3%,其中草坪0~10cm土层的SOC含量最高,达(27.17±0.48)g/kg,分别比黄花槐片林与番石榴片林高出43.1%和44.9%。一方面,这是由于草坪根系多而浅,地表凋落物输入也集中在表层;另一方面,受人为管理的影响,片林地表凋落物的输入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 垂直分布 土地覆被类型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北京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69
12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史培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81-1586,T001,共7页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亚象元模型 ,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 ,综合利用“等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使其能有效地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在 GIS的支持下 ,应用该模型对北京海淀区 1 975...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亚象元模型 ,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 ,综合利用“等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使其能有效地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在 GIS的支持下 ,应用该模型对北京海淀区 1 975年、1 991年和 1 999年 5月份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 ,并着重对其景观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975至 1 999年来 ,海淀区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 ,但空间格局分布不均衡 ,全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过分集中在西北部狭长地带 ,东南部则多为低植被覆盖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变化 景观分析 北京海淀区 亚象元模型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垫面类型对其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思佳 董丽 范舒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2-539,共8页
通过对春夏秋三季城市公园绿地不同下垫面内温湿特征的实地观测,研究不同季节各下垫面内的温湿效应变化特征及人体舒适度改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下垫面类型对其温湿特征和人体舒适度有显著影响,不同下垫面类型间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水... 通过对春夏秋三季城市公园绿地不同下垫面内温湿特征的实地观测,研究不同季节各下垫面内的温湿效应变化特征及人体舒适度改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下垫面类型对其温湿特征和人体舒适度有显著影响,不同下垫面类型间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水平有显著差异:下垫面类型在春季对其降温增湿强度有极显著影响,在夏季对降温强度有极显著影响,在秋季对降温强度有显著影响,各下垫面三季降温强度由高至低的排序是:林地>水体>硬质铺装>草坪>建筑,增湿强度由高至低排序为:林地>草坪>水体>铺装>建筑.下垫面类型在春、夏两季对其人体舒适度有极显著影响,秋季存在显著影响,三季均为林地的舒适度情况最好,建筑最差,人体舒适度改善效应由强至弱的排序为林地>水体>草坪>铺装>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下垫面类型 降温增湿 人体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WAT模拟土地利用对绿水蓝水的影响:以晋江西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荣琨 陈兴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应用SWAT模型,研究了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绿水与蓝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西溪流域绿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625.34 mm减少到2001年的618.5 mm,年绿水总量平均减少了6.48 mm;蓝水资源从1... 应用SWAT模型,研究了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绿水与蓝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西溪流域绿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625.34 mm减少到2001年的618.5 mm,年绿水总量平均减少了6.48 mm;蓝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1 019.44 mm增加到2001年的1 026.49 mm,年蓝水总量平均增加了7.05 mm。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年内12个月份的绿水都有所减少,蓝水都有所增加,其中处于汛期的6-9月蓝水增加量较大。由于流域上游几个亚流域的林地耕地面积之和大幅减少等原因,绿水的减少与蓝水的增加主要集中于流域上中游的几个亚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绿水 蓝水 SWAT模型 晋江西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晓俊 卫笑 邹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04-1911,共8页
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绿地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相关文献,综述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总结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并对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梳理,讨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 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绿地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相关文献,综述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总结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并对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梳理,讨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未来研究方向。目前该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城市绿地格局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环境、健康等问题。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遥感影像中的城市绿地进行提取,借助景观指数对城市绿地格局进行量化,同时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对城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计算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进而分析城市绿地格局与热岛效应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不同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性结果存在一定的矛盾。未来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城市绿地、城市热岛效应的测度方法,另一方面,需要从实践与战略的层面思考科学问题与规划建设问题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城市热岛 空间格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住房土地资源绿色利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珂 李国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27,38,共5页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从分析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剖析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现实必要性,进而探讨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有效途径——秉持绿色发展观,从制度层面建立城市基本住房制度体系,抑制非适度...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从分析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剖析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现实必要性,进而探讨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有效途径——秉持绿色发展观,从制度层面建立城市基本住房制度体系,抑制非适度、非理性的城市住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破解城市住房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困局。从技术层面构建低碳生态化城市住房土地绿色利用模式,加快城市住房建设的产业化和节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中国城市住房土地资源 绿色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绿色空间碳储量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雪 李文 +1 位作者 石淞 曲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目的]预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未来绿色空间格局碳储量,分析绿色空间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为双碳政策下哈尔滨市绿色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0年哈尔滨市绿色空间土地覆盖数据,将双碳产业驱动因子引入FLUS模型预测2030年... [目的]预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未来绿色空间格局碳储量,分析绿色空间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为双碳政策下哈尔滨市绿色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0年哈尔滨市绿色空间土地覆盖数据,将双碳产业驱动因子引入FLUS模型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的绿色空间土地覆盖变化,利用InVEST模型测算2010,2020,2030年碳储量,比较分析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探讨绿色空间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①将双碳产业因子引入FLUS模型后,较原模型的kappa系数提高了1.30%,均方根误差减少了0.21%,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精度更高。②2010—2020年,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5.14×10^(6)t,耕地的减少是造成碳储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地上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碳储量最多,占总碳储量的88.52%。③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为2.58×10^(9),2.58×10^(9),2.58×10^(9)t,同2020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的下降速率最慢,是自然发展情景下的0.12倍。[结论]未来应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减少耕地和林地面积流失,控制非绿色空间的扩张,提高哈尔滨市域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多情景模拟 碳储量 土地覆盖变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海平面上升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梦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3-140,共8页
沿海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对地质环境进一步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温室效应”引发的海平面上升,使各种地质灾害更加激化。文章详细探讨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素,理论海平面与相对海平... 沿海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对地质环境进一步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温室效应”引发的海平面上升,使各种地质灾害更加激化。文章详细探讨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素,理论海平面与相对海平面升降幅度的评估,以及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地质环境效应与相应的防治对策,特别强调控制沿海城市地面沉降,以减轻海平面相对上升造成的危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 地质灾害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仕龙 徐建昭 田颖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7,34,共5页
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以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利用1982年、2000年及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上黄试区不同时期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总绿当量,用以衡量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 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以固原市上黄试区为例,利用1982年、2000年及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上黄试区不同时期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总绿当量,用以衡量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1982年,上黄试区生态绿当量为0.88,说明该时段生态服务功能差,没有达到应有的生态标准;1982—2000年,这时期为治理期,经过近20a的生态综合治理,到2000年该试区生态绿当量达到1.266,说明该试区生态环境达标,生态服务功能良好;2000—2010年,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条件下,坡耕地进行了深度地退耕,至2010年,该试区生态绿当量达到1.479,说明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服务功能 绿当量 上黄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格里拉2期居住组团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20
作者 樊萍 屈永建 郑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774-17775,共2页
在香格里拉城市花园居住小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现状,通过空间布局及景观设计要素的设置,将"绿色、生态、人文气息、回归自然、回归家园"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内容中,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充满情趣、亲和、生态的家园。
关键词 居住组团绿地 景观规划 人文 特色 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