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桃江“以竹代塑”实践探索
1
作者 尹进 李奕 +1 位作者 詹艳红 文遥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4期139-143,共5页
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与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竹代塑”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正从理念倡导走向产业实践。湖南省桃江县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劳动力充足,发展“以竹代塑”优势显著。近年来,桃江县在资源培育、... 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与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竹代塑”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正从理念倡导走向产业实践。湖南省桃江县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劳动力充足,发展“以竹代塑”优势显著。近年来,桃江县在资源培育、载体支撑、加工体系、龙头企业、品牌矩阵、应用场景及要素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通过全方位促进各要素协同发展,全力打造绿色优质、协同高效的产业链群,系统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化进程,取得显著成就。文章系统梳理了桃江县发展“以竹代塑”产业的创新实践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的路径:强化全链条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深化产业融合,提升价值链能级;激活市场动能,构建消费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竹产业 绿色转型 全产业链 湖南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大伦 尹刚强 +2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97-6308,共12页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间同一器官的平均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5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活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分别介于0.4380—0.5380gC/g、0.5060—0.5200gC/g之间,土壤层(0—60cm,下同)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0.00786—0.01485gC/g之间;退耕还林3a后,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杜英×樟树混交林、樟树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比原坡耕地分别提高了53.57%、39.19%、38.57%、24.82%,而马尾松林地下降了18.72%。林木不同器官中的碳贮量基本上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同一造林时间的4种模式中,以杜英×樟树混交林各器官的碳贮量最大,为1.219tC/hm2,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小,仅为0.199tC/hm2,均以干根碳贮量为最大,占其各器官碳贮量的57.50%以上。5种退耕还林模式恢复初期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贮量最大,为74.518—119.312tC/hm2,占96.180%以上,植被层为其次,在0.633—2.960tC/hm2之间,仅占0.642%—3.820%,死地被物层为最小。退耕后,樟树林、杜英×樟树混交林、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增加了19.477、27.722、41.643、26.821tC/hm2,马尾松林下降了1.675tC/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碳密度 碳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亦文 李毅 胡宗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0,共6页
基于绿色发展视角,将能耗和碳排放纳入分析框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湖南省201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通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分析湖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5年... 基于绿色发展视角,将能耗和碳排放纳入分析框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湖南省201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通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分析湖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5年湖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减后增"时间趋势特征,年均增长率为4.45%,其增长的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达到2.54%;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长沙以6.71%的增长率排在首位,但排在末位的湘西自治州则低至2.00%。目前湖南省各市(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没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不存在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追赶的特征,但随着时间推移会收敛到各自的稳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油茶幼林地间种绿肥牧草的培肥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庭生 李红 +3 位作者 王芳 高霞 蒋光明 占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培肥减流是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新垦油茶幼林地需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林下间种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它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促进幼树生长。在油茶幼林地间种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合理组装间种技术,以期达到最大化培... 培肥减流是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新垦油茶幼林地需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林下间种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它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促进幼树生长。在油茶幼林地间种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合理组装间种技术,以期达到最大化培肥减流的目的。为此,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全垦成梯的红壤油茶幼林地为研究对象,设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新技术应用(代号iswf+nt)、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代号iswf)、间种冬季绿肥(代号iwf)、清耕(代号CK)等4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间种绿肥(牧草)的培肥减流效应。结果表明:1)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31.67、21.75、15.32 g/kg,比清耕(8.97 g/kg)提高22.7、12.78、6.35 g/kg,分别提高了253.1%、142.5%、70.8%,差异极显著。2)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比清耕减流109.9%、56.1%、20.6%,减少了136.9%、66.2%、29.2%;因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iswf+nt、iswf、iw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减少0.12、0.05、0.02 g/cm^3,减少7.9%、3.1%、1.2%,其中,iswf+nt处理差异显著。3)间种3 a后,iswf+nt处理比清耕,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流失量分别减少80.9%、75.1%、82.7%、81.6%;0~20 cm土层,无论是有机质、全量养分还是速效养分都属"丰富级"(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由试验前的"严重缺乏"连跨3级(缺乏级、轻度缺乏级、基本不缺级)。4)间种绿肥(牧草)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技术,iswf+nt处理改种一季绿肥(牧草)为种两季绿肥(牧草)、改种单一绿肥(牧草)品种为种绿肥(牧草)品种组合、改部分使用新技术为全面使用新技术,是该技术的3个创新点,也是这种新方法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幼林 林地间种绿肥(牧草) 红壤丘岗区 培肥减流效应 湖南省衡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湖南省森林经营认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冯超 薛亮 吕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1期98-100,104,共4页
阐述国际上的森林认证体系、国内外森林认证工作的进展以及森林认证的效益.论述了森林认证对湖南省森林经营的影响: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经营者良好的示范效应;提高森林经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消除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促... 阐述国际上的森林认证体系、国内外森林认证工作的进展以及森林认证的效益.论述了森林认证对湖南省森林经营的影响: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经营者良好的示范效应;提高森林经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消除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出培养绿色需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森林认证网,制定森林认证管理办法等促进湖南省森林认证工作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认证 森林可持续经营 绿色需求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肖姣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筛选出湖南省优良乡土地被植物,采用现场实地调查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对湖南省典型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及利用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共有地被植物243种,隶属77科177属,其中低矮灌木类地被植物87种、草本类地被植物... 为筛选出湖南省优良乡土地被植物,采用现场实地调查与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对湖南省典型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及利用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共有地被植物243种,隶属77科177属,其中低矮灌木类地被植物87种、草本类地被植物103种、矮竹类地被植物10种、藤本地被植物33种、蕨类地被植物8种,主要以花坛、花境、色带、绿篱的形式应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疏林、密林、园林道路边界,坡地、水岸、建筑及围墙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城市园林绿地 地被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公益林 绿色家园的守护者 被引量:1
7
作者 蓝成云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58-60,67,共4页
生态公益林建设关系到建设"绿色湖南"的大事,在建设中应从生态安全,人民安居乐业入手,剖析生态效益,公益林经营的功能与作用,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的保障体系,朝着近自然经营方向发展,真正使生态公益林成为绿色的家园。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绿色家园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脱钩理论的湖南省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8
作者 熊曦 尹少华 蔡珍贵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6期26-29,共4页
节能减排效果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性考核指标,也与绿色化发展对降低碳排放要求的理念相吻合。作者根据湖南省"十一五"以来(2006—2015年)的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衡量区域绿色化发展水平,并结合其几种... 节能减排效果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性考核指标,也与绿色化发展对降低碳排放要求的理念相吻合。作者根据湖南省"十一五"以来(2006—2015年)的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衡量区域绿色化发展水平,并结合其几种主要能源消耗数据来衡量碳排放情况,运用脱钩理论分析绿色化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以检验湖南省节能减排效果。分析表明,湖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由弱脱钩到强脱钩的转变,说明湖南省绿色化发展水平取得一定成效。下一阶段应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稳定森林覆盖率水平,完善节能减排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脱钩理论 绿色化发展水平 碳排放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实施情况探析——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平 王玉玲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1期96-100,共5页
结合2019年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国家级检查验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保存面积、成林面积和工程管理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分析结果发现存在退耕地类认定部门间沟通不足,退耕还林地保存状况有待改善,“重造轻管”导致退耕地成林率较低,不动产权发... 结合2019年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国家级检查验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保存面积、成林面积和工程管理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分析结果发现存在退耕地类认定部门间沟通不足,退耕还林地保存状况有待改善,“重造轻管”导致退耕地成林率较低,不动产权发证工作滞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提出认真落实退耕地类认定,及时整改保存状况存在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林率,积极推进不动产权证书发放工作,强化各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退耕还林 保存面积 成林面积 工程管理 检查验收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32个自然公园草本植物区系分析与墙体绿化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柳青 周琪瑶 廖飞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3,共7页
为更好地将自然公园中的乡土野生草本植物应用于墙体绿化中,采用野外线路调查及资料查阅法,对湖南32个自然公园草本植物区系研究表明:区域内有草本种子植物108个科,698个属,2016种,其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热带性质较为明显。从科、属的组... 为更好地将自然公园中的乡土野生草本植物应用于墙体绿化中,采用野外线路调查及资料查阅法,对湖南32个自然公园草本植物区系研究表明:区域内有草本种子植物108个科,698个属,2016种,其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热带性质较为明显。从科、属的组成分析与区系统计来看,科级水平划分为8个分布型,其中世界广布型最多,共44科,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属级水平划分为15个分布型及18个变型,以泛热带型分布最多,其次是世界分布属。特有性在科级并无分布,但在属级有中国特有属31个,占中国属数的12.06%,成为区域内最富有特色而又极为重要的成分之一。提出了墙体绿化草本植物选择的三原则,并挑选出湖南可应用于室内和室外墙体绿化的草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自然公园 草本植物 植物区系 墙体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长沙记录到绿背姬鹟
11
作者 胡珂 伊剑锋 杨道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8-600,共3页
2019年10月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烈士公园(112°59′55.74″E,28°12′48.08″N)内一池塘周边的阔叶林中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鹟科鸟类。经查阅文献,对比该鸟的形态特征后,鉴定为绿背姬鹟(Ficedula elisae),为湖南省新纪录鸟种。
关键词 绿背姬鹟 分布 新纪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动态演变及因素识别研究
12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易语嫣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3,共11页
遵循以人为本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以湖南省为案例区,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分析13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 遵循以人为本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以湖南省为案例区,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分析13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湖南省水资源绿色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由2005年的0.952提升到2019年的1.059,技术进步是水资源绿色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且大湘西武陵山片区情况优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湘南示范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2)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湖南省水资源绿色效率呈现“点-面”扩散的不平衡分布态势,整体上由“大差距低效率”向“小差距高效率”动态演进,区域间基本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性特征显著;(3)从各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性来看,政府参与程度和资源禀赋在水资源绿色效率低水平区域影响力度较大;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和技术进步在水资源绿色效率高水平区域作用程度最强;而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累积效应在中水平区域影响程度较大。最后,针对如何分区域提升湖南省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绿色效率 动态演变 超效率EBM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