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grass density and date of tapping on Acacia senegal gum yield in north kordofan state, Sudan
1
作者 Idris M. Adam M. E. Ballal Kamal El. M. Fadl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We conducted a two-factor experiment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during 2004 in El Demokeya Forest Reserve and El Himaira Natural Forest, North Kordofan State, Sudan. The objective was t... We conducted a two-factor experiment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during 2004 in El Demokeya Forest Reserve and El Himaira Natural Forest, North Kordofan State, Sudan. The objective was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and tapping date on the productivity of gum arabic from Acacia senegal as over story cover. The first factor was grass cover which was tested in four levels (100% and 50% grass cover in addition to bare and burnt). The second factor, date of tapping was tested in three levels namely (1st Oct, 15th Oct and 1st Nov). The first picking was done after 45 days from tapping and the gum yield up to seven pickings was collected at intervals of 15 days. Gum yield from each picking was collected and weighed using sensitive balance.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carried out using MSTAT-C statistical package, and the Tukey test was applied for mean comparisons. The results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of grass cover on gum arabic yield in the two sites for most of the first consecutive pickings (1st–4th out of seven) in addition to total yield (kg/ha). With exception to the 4th pickings, the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the grass densities and tapping d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total gum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in only two pickings (third and fourth) in El Demokeya Forest Reserve and two pickings (1st and 2nd) at El Himaira Natural Forest. The density of grass cover significantly (p 〈 0.05) affected the number of pickings at both sites; the number of gum pickings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grass density. The number of gum picking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at the early date of t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cia senegal grass density date of tapping gum arabic yield Sud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梨园土壤质量及梨产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孙涛 郭兵 +5 位作者 管西林 姚利 赵自超 张玉凤 李彦 高新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 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是改善酸化果园土壤质量、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胶东半岛酸化秋月梨园开展2年大田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CK)、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1500 kg/hm^(2)(T1)、农民买惯施肥+果园生草(T2)、农民买惯施肥+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果园生草(T3)4个处理,研究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对酸化果园土壤质量、秋月梨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梨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和果园生草可显著改善土壤环境,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提高0.60、0.56个和0.81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2.34%、12.94%和26.6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或果园生草对秋月梨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明显改善秋月梨品质。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T3)在秋月梨产量、品质和土壤质量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CK相比,2022年和2023年T3处理秋月梨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2.15%和7.22%,显著增加秋月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综上所述,酸化果园施用硅钙钾镁肥土壤调理剂结合果园生草可显著增加秋月梨产量和品质,并显著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梨园 土壤调理剂 生草 土壤质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缺水对陇中旱作区饲草型小黑麦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侯云鹏 张明 +5 位作者 文殷花 权小兵 王会蓉 周丽娜 沈慧 张健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研究干旱缺水对饲草型小黑麦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陇中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小黑麦品种。以4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分别测定正常供水和干旱缺水对小黑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 研究干旱缺水对饲草型小黑麦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陇中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小黑麦品种。以4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分别测定正常供水和干旱缺水对小黑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干旱缺水显著降低小黑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5.25%~29.71%、23.82%~29.19%、23.99%~30.41%、20.42%~29.55%;显著增加粗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6.42%~22.05%、7.14%~9.95%、11.61%~16.63%,各项指标在不同小黑麦品种(系)间差异较大。综合评价,品种(系)3297、5全50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各项指标均表现较佳,适宜在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缺水 小黑麦 鲜草产量 干草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混播方式及比例对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亮 滕泽 +2 位作者 郝凤 于铁峰 张玉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为了探究适合科尔沁沙地的禾豆混播模式,将紫花苜蓿按8个水平(占单播量的5%,10%,15%,20%,25%,30%,35%,40%,B_(1)~B_(8))和2种方式(间行A_(1)和交叉A_(2))混播到2月龄的无芒雀麦草地,分析混播方式与混播比例对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群落... 为了探究适合科尔沁沙地的禾豆混播模式,将紫花苜蓿按8个水平(占单播量的5%,10%,15%,20%,25%,30%,35%,40%,B_(1)~B_(8))和2种方式(间行A_(1)和交叉A_(2))混播到2月龄的无芒雀麦草地,分析混播方式与混播比例对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对第3茬无芒雀麦产量影响显著,A_(2)处理显著高于A_(1)(P<0.05)。A_(1)处理1~3茬及全年苜蓿产量均高于A_(2),其中第3茬及全年苜蓿产量差异显著(P<0.05)。禾豆总产量除2茬A_(1)显著高于A_(2)(P<0.0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A_(2)处理2、3茬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和3茬相对产量(RY)显著高于A_(1)。苜蓿混播方式对各茬苜蓿RD和RY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全年苜蓿RY影响显著,A_(1)显著高于A_(2)(P<0.05)。A_(1)处理2茬及全年相对产量总和(RYT)显著大于A_(2)(P<0.05)。随着苜蓿混播比例增加,全年苜蓿产量、禾豆产量和RYT呈增长趋势,而无芒雀麦产量、无芒雀麦和苜蓿RD、RY均呈下降趋势。不同苜蓿混播比例下各茬无芒雀麦RY均小于1,而苜蓿RY均大于1。混播处理全年RYT均大于1,混播20%~40%苜蓿第3茬RYT>1。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_(2)B_4组合最优,其次是A_(2)B_(3)组合。综合考虑牧草产量和群落稳定性,在固定播量的2月龄无芒雀麦草地上交叉混播15%~20%苜蓿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混播 牧草产量 种间相容性 群落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草条件下苹果病虫害发生特征
5
作者 李晓龙 马军 +9 位作者 褚燕南 岳海英 王芳 岳芬芬 刘婷 李元 王媛 吴昊 贾永华 田建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99,共17页
为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果园优势功能草种类型并进行获益评价,选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苜蓿Medicago sativ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等4种具备潜在绿肥功能的草种以及自然生草进行果园行间长期生草处理,... 为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果园优势功能草种类型并进行获益评价,选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苜蓿Medicago sativ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等4种具备潜在绿肥功能的草种以及自然生草进行果园行间长期生草处理,以清耕模式为对照,对生草试验3年后不同功能草种条件下的果树生长发育及主要病虫害发生状况进行调查,解析不同生草品种条件对果园苹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综合影响。不同草种生草对苹果生长发育及病虫害的影响不同,即人工播种长柔毛野豌豆、高羊茅、黑麦草及自然生草均可促进果树生育与果实产量品质的提升,减少蚜虫、叶螨发生量,增加瓢虫、草蛉的种群数量。人工播种苜蓿则会显著抑制果树的生育,并使斑点落叶病发生率提高37.62%。果树生长发育与病虫害及天敌发生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树短枝率与捕食性天敌瓢虫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R^(2)=0.72),单株产量与捕食性天敌瓢虫(R^(2)=0.64)及草蛉(R^(2)=0.57)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螨、蚜虫、早期落叶病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0.462<0.77);此外,捕食性天敌草蛉与瓢虫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瓢虫与叶螨及蚜虫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R^(2)>0.62)。综上,果园行间播种长柔毛野豌豆能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发生,即果树的获益程度最高,具体表现为(相较于清耕):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方面,可使短枝率提高15.91%,单果重提高12.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5.9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5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21.43%,使蚜虫发生量降低36.10%,叶螨发生量降低22.46%,可作为宁夏引黄灌区果园的优势功能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苹果 功能草种 生长发育 产量品质 病虫害 获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确定水培大麦饲草高产优质的氮磷钾养分投入量
6
作者 侯铭辉 孙延亮 +2 位作者 杨开鑫 齐军仓 张前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185,共14页
通过分析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大麦饲草鲜草产量和粗蛋白的影响,筛选适合水培大麦饲草的最优氮磷钾水平,以期为该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氮添加量A、磷添加量B和钾添加量C的取值范围,并采用响应曲面优化... 通过分析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大麦饲草鲜草产量和粗蛋白的影响,筛选适合水培大麦饲草的最优氮磷钾水平,以期为该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氮添加量A、磷添加量B和钾添加量C的取值范围,并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构建一个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通过中心复合旋转设计在水培过程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氮磷钾,其中氮添加量是3.30、5.00、7.50、10.00和11.70 mmol·L^(-1),磷添加量是0.66、1.00、1.50、2.00和2.34 mmol·L^(-1),钾添加量是1.98、3.00、4.50、6.00和7.02 mmol·L^(-1),选择鲜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为优化目标。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影响均极显著(P<0.01),决定系数都为0.97。其中,钾对鲜草产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极显著(P<0.01),氮和钾的交互作用对鲜草产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极显著(P<0.01),磷和钾的交互作用对鲜草产量的曲面效应影响显著(P<0.05)。氮钾和磷钾对粗蛋白的曲面效应影响极显著(P<0.01)。在氮添加量为9.19 mmol·L^(-1),磷添加量为1.08 mmol·L^(-1),钾添加量为3.99 mmol·L^(-1)时,响应曲面优化结果最好,鲜草产量预测值可达到12.07 kg·plate^(-1),粗蛋白含量预测值可达到19.35%DM,在此条件下,水培大麦饲草鲜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 大麦饲草 鲜草产量 粗蛋白 响应曲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7
作者 徐正辉 俞慧云 +8 位作者 杨浩 俞联平 李新媛 李智燕 张贞明 潘正武 安耕 任越 杜笑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品质分级指标(GI)的影响,为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优质高产提供合理的配肥方案和参考。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尿素(Urea)或磷酸二铵(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且前期效果较好。拔节~抽穗期老芒麦生长最快,产草量增量最大,期间各施肥组合干物质积累占39%~44%,2和3龄老芒麦均以Ⅴ、Ⅰ和Ⅱ组产草量及产草量增幅较大,2龄老芒麦Ⅴ、Ⅰ和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59.59、1707.16、1148.38 kg/hm^(2);3龄Ⅴ、Ⅰ和Ⅳ、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69.14、1755.81、1100.08、901.13 kg/hm^(2)。两生长期追施Urea均可降低老芒麦茎叶比,改善牧草品质,而SSP改善草品质的作用较低。Ⅴ、Ⅰ和Ⅱ、Ⅳ组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本土老芒麦粗蛋白质(CP)含量和TDN、RFV值,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改善其草品质和营养价值,依据GI将各施肥组合老芒麦饲草分为Ⅰ组(2.34)和Ⅴ组(2.06)、Ⅱ组(1.85)和Ⅳ组(1.87)、Ⅲ组(1.59)和Ⅵ组(1.42)三个等级。综上所述,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Urea或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采用DAP+DAP(Ⅴ组)、Urea+Urea(Ⅰ组)和Urea+SSP(Ⅱ组)的施肥组合,可提高2龄和3龄本土老芒麦鲜、干草产量和CP含量,以及TDN、RFV和GI值,降低NDF和ADF含量,改善其饲草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老芒麦 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期 氮磷肥组合 产草量 养分含量 总消化养分 相对饲喂价值 饲料品质分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荒漠草原不同牧草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8
作者 李淳玥 甘辉林 +1 位作者 马垭杰 顾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牧草品种和优良的混播类型,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祁连山北麓温性荒漠草原开展了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驼绒黎(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 [目的]筛选适宜的牧草品种和优良的混播类型,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祁连山北麓温性荒漠草原开展了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驼绒黎(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共9个品种的补播及混播适应性研究,调查记录了各品种及不同品种混播组合的生长高度、覆盖度、产草量等指标。[结果]无芒隐子草、沙蒿、沙米的生长发育表现优于其他品种,草产量较高,分别为6880.5、5329.5、5259.0 kg/hm^(2),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沙米+驼绒黎+无芒隐子草+草木樨的混播组合和无芒隐子草+沙蒿+驼绒黎+绢蒿的混播组合可以显著提高草产量,是退化荒漠草地恢复的最佳混播类型。[结论]无芒隐子草、沙蒿、沙米的适应性好、产量较高,可以作为荒漠草原改良的适宜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牧草 草产量 适应性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牧茶秣食豆区域试验及栽培技术要点
9
作者 李莎莎 杨曌 +5 位作者 柴华 王晓龙 徐艳霞 吴玥 高海娟 王锐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8期71-75,共5页
龙牧茶秣食豆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2021年申请参加黑龙江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的育成品种。为科学评价龙牧茶秣食豆的综合性状及适应性,以牡丹江秣食豆和松嫩秣食豆为对照品种,于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2年4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 龙牧茶秣食豆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2021年申请参加黑龙江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的育成品种。为科学评价龙牧茶秣食豆的综合性状及适应性,以牡丹江秣食豆和松嫩秣食豆为对照品种,于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2年4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龙牧茶秣食豆8个年点的干草平均产量最高,为8761.25 kg/hm^(2),比对照牡丹江秣食豆(8003.00 kg/hm^(2))增产9.47%,比对照松嫩秣食豆(8015.28 kg/hm^(2))增产9.31%,差异均显著。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8.24%,比对照牡丹江秣食豆高19.06%,比松嫩秣食豆高2.76%。说明龙牧茶秣食豆丰产性好,蛋白含量高,是优质的牧草新品种,适宜在黑龙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牧茶秣食豆 区域试验 草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刈割对黑麦草生产性能、蛋白质含量及光合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姜华 毕玉芬 何承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对不同生育期连续刈割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分蘖数、茎叶比、产草量、根量、粗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开花期刈割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的蛋白质产量;开花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孕穗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 对不同生育期连续刈割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分蘖数、茎叶比、产草量、根量、粗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开花期刈割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的蛋白质产量;开花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孕穗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而孕穗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高于开花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但差异都不显著;欲获得持续、稳定、高产,黑麦草最佳刈割时期应为孕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生产性能 光合效率 黑麦草 产草量 刈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尹国丽 贠旭疆 +3 位作者 师尚礼 王琦 朱新强 李强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本研究利用沟垄集雨模式种植紫花苜蓿,观测不同沟垄比和垄覆盖方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处理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6.1%、16.1%和58.1%;土垄处理效果不明显,... 本研究利用沟垄集雨模式种植紫花苜蓿,观测不同沟垄比和垄覆盖方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及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处理具有较高的出苗率、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6.1%、16.1%和58.1%;土垄处理效果不明显,其出苗率比平作降低4.7%,土壤贮水量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平作提高3.1%和8.4%;沟垄集雨种植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从而提高了干草产量,其中覆膜垄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膜垄处理中,宽垄处理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窄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膜垄 土垄 出苗 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娟娟 喻春明 +3 位作者 陈继康 王延周 陈平 熊和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为了提高饲用苎麻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苎麻饲用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为研究试材,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和一年盆栽试验,土壤基施不同量亚硒酸钠(0、0.25、0.50、0.75和1.00 kg Se·hm-2),研究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 为了提高饲用苎麻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苎麻饲用专用品种“中饲苎1号”为研究试材,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和一年盆栽试验,土壤基施不同量亚硒酸钠(0、0.25、0.50、0.75和1.00 kg Se·hm-2),研究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和营养元素硒(Se)、磷(P)、钾(K)及钙(Ca)含量的调控。结果表明,外源硒对饲用苎麻草产量无显著性影响,而对其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变化幅度因施硒量、年份和刈割时间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0 kg Se·hm-2),0.25、0.50、0.75和1.00 kg Se·hm-2处理中2年大田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52%、0.96%、-0.10%和-4.29%;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0.25%、3.93%、1.54%和9.34%;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1.37%、1.23%、2.29%和0.8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92%、2.15%、2.32%和3.2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幅分别为-2.97%、-0.97%、2.01%和2.63%;相对饲喂价值变幅分别为1.74%、-0.103%、-3.14%和-4.30%;Ca含量变幅分别为0.07%、-2.01%、1.27%和-0.59%;P含量分别提高7.26%、7.68%、4.63%和4.54%;K含量分别变幅分别为4.59%、12.31%、-2.04%和2.83%;Se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最高可达到2.07 mg·kg-1。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25~0.50 kg Se·hm-2为该地区效果最佳施硒量,有利于提高饲用苎麻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元素 饲用苎麻 营养价值 草产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芒草锈病对牧草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秀蓉 马静芳 +2 位作者 杨成德 陈德蓉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长芒草锈病是陇东典型草原的主要病害,本试验对不同发病程度长芒草株高、地上生物量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株高、生物量及植株体内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随病害加重其数量下降;严重度为4级时,病株较健株矮化13.15%、... 长芒草锈病是陇东典型草原的主要病害,本试验对不同发病程度长芒草株高、地上生物量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株高、生物量及植株体内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随病害加重其数量下降;严重度为4级时,病株较健株矮化13.15%、生物量下降13.52%,并且氨基酸等4种成分的含量均不到健株的50%,表明锈病对长芒草生物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本结果为评价锈病对禾本科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锈菌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土和非盐土施氮对多花黑麦草增产改质效果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能祥 董臣飞 +3 位作者 丁成龙 程云辉 张文洁 顾洪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123,共9页
本研究对盐土和非盐土种植多花黑麦草进行氮肥施用试验,研究施氮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多花黑麦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效改善牧草产量品质提供依据。试验分别在江苏大丰金海农场和南京六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 本研究对盐土和非盐土种植多花黑麦草进行氮肥施用试验,研究施氮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多花黑麦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效改善牧草产量品质提供依据。试验分别在江苏大丰金海农场和南京六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设置N0(对照)、N1(氮用量100kg/hm^2)、N2(氮用量150kg/hm^2)和N3(氮用量200kg/hm^2)4个处理,分别在多花黑麦草拔节期和初穗期进行刈割,测定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在盐土和非盐土施用氮肥对多花黑麦草饲草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非盐土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的多花黑麦草产量和饲用品质均高于盐土,其中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非盐土条件下高于盐土,且第1茬高于第2茬;CP含量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升高,而NSC含量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下降;作为NSC主要组分的淀粉在盐土条件下的含量高于非盐土;施氮组的IVDMD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盐土条件下高于非盐土,第2茬高于第1茬;盐土不同茬次、不同施氮处理的干物质含量(DM)均显著高于非盐土,且第2茬高于第1茬,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非盐土条件下的牧草产量高于盐土,且第2茬高于第1茬,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升高,N2处理组,即氮素施用量150kg/hm^2的产量最高;但在盐土上施氮,多花黑麦草的产量增加幅度高于非盐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施氮 饲草产量 饲用品质 盐土 非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天然草地产草量遥感监测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黄敬峰 王人潮 胡新博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应用1991~1994年乌鲁木齐、阜康试验区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观测资料和乌鲁木齐、阜康、阿勒泰试验区牧草产量资料及NOAA/AVHRR资料,建立了新疆北部各地天然草场光谱监测模型、卫星遥感监测与预测模型,为建立草地遥... 应用1991~1994年乌鲁木齐、阜康试验区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观测资料和乌鲁木齐、阜康、阿勒泰试验区牧草产量资料及NOAA/AVHRR资料,建立了新疆北部各地天然草场光谱监测模型、卫星遥感监测与预测模型,为建立草地遥感监测业务服务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遥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福平 张自和 +1 位作者 陈子萱 王锁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施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叶鲜重、叶干重、单株花序重具有明显增加的作用,可使紫花苜蓿使鲜草产量增加 16.4 %,干草产量增加 24.1 %,但对紫花苜蓿分枝后期茎质量的积累没有作用,成熟期施硅对紫花苜蓿茎干重和单株根量具有... 施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叶鲜重、叶干重、单株花序重具有明显增加的作用,可使紫花苜蓿使鲜草产量增加 16.4 %,干草产量增加 24.1 %,但对紫花苜蓿分枝后期茎质量的积累没有作用,成熟期施硅对紫花苜蓿茎干重和单株根量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盆栽试验表明,硅对紫花苜蓿当年种子产量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但对当年的千粒重有影响,用硅处理过的种子千粒重比对照提高 29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硅肥 产草量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苜蓿品种引种筛选研究初报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科 朱进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对引自国内外17个苜蓿品种的耐寒性、抗病性与生产性能等主要生物学形状,于2002—2004年进行了田间栽培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耐寒性的表现上,17个品种中,在冬季地表具有厚积雪的条件下,除了霍普兰德和WL323越冬率低于85%外,其它品... 对引自国内外17个苜蓿品种的耐寒性、抗病性与生产性能等主要生物学形状,于2002—2004年进行了田间栽培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耐寒性的表现上,17个品种中,在冬季地表具有厚积雪的条件下,除了霍普兰德和WL323越冬率低于85%外,其它品种均在90%以上;新牧1号杂花苜蓿和阿尔冈金在其它品种染病均严重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能力,受害面积比例低于20%以下;王后、DK120、霍普兰德、WL323、DK134、新牧1号、德宝和三得利,其生长和再生生长速度表现较快;从各品种的干草产量来看,多数品种表现出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年可收4茬草,DK124、DK120、德宝、亮牧2号、霍普兰德5个品种第一年就均超过了10000kg/hm2。从生育期、生长特性、抗病性、干草产量等方面综合评价,以新牧1号杂花苜蓿表现最为优秀,其次为DK124、亮牧2号和霍普兰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引种筛选 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沙尔套山主要草地类型可食牧草产量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凡凡 杨开虎 +3 位作者 于磊 鲁为华 杨国林 和海秀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37-1746,共10页
【目的】研究沙尔套山主要草地类型可食牧草产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各草地类型总产量、优势种牧草产量及各经济类群产草量动态。以沙尔套山垂直分布的针茅(Stipa capillat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型、紫花鸢尾(Iris ruthen... 【目的】研究沙尔套山主要草地类型可食牧草产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各草地类型总产量、优势种牧草产量及各经济类群产草量动态。以沙尔套山垂直分布的针茅(Stipa capillat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型、紫花鸢尾(Iris ruthenica)+假梯牧草(Phleum phleoides)型、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杂类草型、西伯利亚羽衣草(Alchemilla sibirica)+杂类草型、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型(标号依次为I型~V型草地) 5个主要草地类型为对象,研究其不同月份产草量。【结果】I型草地中,总产量和针茅产量在9、10月最高,禾草9月产量最高,豆科草6月产量最高,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II型草地中,紫花鸢尾7月产量最高,禾草9月产量最高,总产量和豆科草、杂类草均为8月产量最高。III型草地中,豆科草和杂类草7月产量最高,鸭茅、禾草和总产量均为8月最高。IV型草地中,西伯利亚羽衣草和总产量均为7月最高,禾草和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V型草地中,线叶嵩草、禾草和总产量均为7月最高,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结论】沙尔套山各草地型全年总产量按高低排序为:III型草地> II型草地> I型草地> IV型草地> V型草地。其中鸭茅+杂类草型草地可食牧草产量最高(12 080. 1 kg/hm^2),主要用于夏、秋牧场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草地类型 牧草 产量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贺春贵 何振富 王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80,共11页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型高丹草 夏播复种 农艺性状 生物学特性 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收割期紫花苜蓿产草量与粗蛋白质营养动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新新 李长慧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460-5460,5534,共2页
利用测定风干重、各营养成分含量及计算干草产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和蛋白质营养变化。结果表明:6月22日(初花期)苜蓿产草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8月19日(生长期)产草量相对较低,而蛋白质含量高。因此,该品种苜蓿可... 利用测定风干重、各营养成分含量及计算干草产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和蛋白质营养变化。结果表明:6月22日(初花期)苜蓿产草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8月19日(生长期)产草量相对较低,而蛋白质含量高。因此,该品种苜蓿可在初花期刈割以兼顾高产和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产草量 粗蛋白质 收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