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复合增强铝碳耐火材料性能研究
1
作者 郭宇琦 廖宁 +2 位作者 李亚伟 王庆虎 朱天彬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经混料、成型、固化后,再经800、1000、1200和1400℃保温3 h热处理,制备了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研究了膨胀石墨种类(EG、EG-CNTs、EG-Ni)对铝碳耐火材料结构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EG-CNTs、EG-Ni的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比引入EG的试样的提高很多,因为EG-CNTs、EG-Ni均能促进试样中SiC晶须的形成,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2)引入EG-Ni的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因为EG-Ni可以原位生成碳纳米管,伴随有碳纳米管/SiC晶须的原位协同增韧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耐火材料 膨胀石墨 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和碳纳米管涂层对相变材料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新波 屈治国 +1 位作者 张剑飞 江智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2,共10页
针对目前光热转换和储存复合相变材料制备较为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易制备的添加涂层的方法。采用膨胀石墨和碳纳米管来改善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研究了不同太阳光强度下,碳纳米管... 针对目前光热转换和储存复合相变材料制备较为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易制备的添加涂层的方法。采用膨胀石墨和碳纳米管来改善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研究了不同太阳光强度下,碳纳米管和不同质量比的膨胀石墨对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储存性能的影响。太阳能光热转换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膨胀石墨可以提高纯石蜡和石蜡/膨胀珍珠岩的储热速率,与纯石蜡和石蜡/膨胀珍珠岩相比,添加膨胀石墨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速率分别提高了2倍、0.63倍。添加碳纳米管涂层可有效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性能,石蜡和石蜡/膨胀珍珠岩的光热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1.82倍、0.6倍。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有所下降,并逐渐保持稳定,最高温度稳定在65℃左右。大多数研究样品的光热转换效率在90%以下,所研究的光热转换效率能达到90.76%,这表明在复合相变材料表面添加碳纳米管以提高光热转换性能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相变材料 膨胀珍珠岩 碳纳米管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NTs杂化碳气凝胶基向异性柔性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
作者 陈丽瑛 朱智慧 +5 位作者 郜昆伦 杨彤 石佳鑫 章涛 卢焕坤 李皖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46,158,共7页
目前制备出的向异性柔性相变材料(FPCM),其热导率的向异性程度仍难以满足集成式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为此,将1D碳纳米管(CNTs)与3D膨胀石墨(EG)协同构建制备向异性更高的杂化碳气凝胶(CA),代替传统的单一碳材料制备的CA,被作为FPCM的导... 目前制备出的向异性柔性相变材料(FPCM),其热导率的向异性程度仍难以满足集成式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为此,将1D碳纳米管(CNTs)与3D膨胀石墨(EG)协同构建制备向异性更高的杂化碳气凝胶(CA),代替传统的单一碳材料制备的CA,被作为FPCM的导热骨架,通过定向冷冻、真空吸附、熔融共混三步制备法,与石蜡、烯烃前段共聚物(OBC)复合,形成向异度更高的FPCM。结果表明:与单一EG基CA制备的FPCM相比,所制备的FPCM微观结构的定向性更高,当CA含量为8%时,径向热导率提升7.7%,轴向热导率提升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异性热导率 相变材料 碳纳米管 膨胀石墨 碳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复合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韩少勋 张楠 +2 位作者 殷承玉 田琳 陈培鑫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7,共11页
海上石油泄漏和工业含油废水严重威胁着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对含油废水的治理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热点。碳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油水分离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碳基复合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 海上石油泄漏和工业含油废水严重威胁着水生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对含油废水的治理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热点。碳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油水分离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碳基复合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从表面润湿性的角度阐述了油水分离的理论基础,之后分类评述了不同类型碳基复合材料,如石墨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碳基气凝胶等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可行性以及改性方式。最后,展望了碳基复合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应侧重于开发具有可切换润湿性以同时吸附多种污染物组分的碳基材料,耐极端环境的高稳定性碳基材料,以及具有自清洁、自修复等特殊功能的碳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复合材料 油水分离 石墨基 碳纳米管 碳气凝胶 特殊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地热钻采碳纳米管复合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向杰 王胜 +1 位作者 李玉杰 王文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08,共14页
针对现有导热固井水泥存在的性能不足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地热钻采碳纳米管复合水泥基材料(CNTs-CC)。首先,选用石墨、氮化硅作为主要导热填料,硅微粉作为热稳定材料,碳纳米管作为协同增强填料,初步研制出纳米复合水泥材料基础液;其... 针对现有导热固井水泥存在的性能不足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地热钻采碳纳米管复合水泥基材料(CNTs-CC)。首先,选用石墨、氮化硅作为主要导热填料,硅微粉作为热稳定材料,碳纳米管作为协同增强填料,初步研制出纳米复合水泥材料基础液;其次,基于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开展17组配比优化试验,构建了以2 d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为响应指标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合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考察了各因素对响应指标的影响,并得到胶凝材料最优配比;最后,对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工程性能进行评估,并结合XRD与SEM研究了材料的水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导热性能与抗压强度受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其中早强剂与减水剂交互影响显著;CNTs-CC水泥石28 d抗压强度达8.15 MPa,导热系数为2.236 W/(m·K);导热填料不参与水化过程,碳纳米管粉可发挥“填充”及“桥连”效应,外加剂调控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钻采 水泥基材料 石墨 氮化硅 碳纳米管 响应曲面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硫双掺杂CNTs水系导电剂辅助构筑高性能石墨/SiO负极
6
作者 马桂璇 徐子桐 +3 位作者 肖志华 宁国庆 魏强 徐春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3-456,共14页
由于石墨具有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势,被视为重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然而,石墨较低的理论比容量限制了LIBs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少量的氧化亚硅(SiO)添加到石墨中,再分散到少量的氧硫掺杂... 由于石墨具有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势,被视为重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然而,石墨较低的理论比容量限制了LIBs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少量的氧化亚硅(SiO)添加到石墨中,再分散到少量的氧硫掺杂双壁碳纳米管(O,S-DCNTs)水系导电剂中,得到石墨/SiO复合负极。其中,O,S-DCNTs是通过将双壁碳纳米管(DCNTs)在空气中预氧化处理,再通过浸渍法与MgSO4混合后煅烧所得的,具有纳米孔结构丰富、硫含量高和亲水性强等特性。通过电池性能测试发现,引入O,S-DCNTs后石墨/SiO复合负极的比容量、倍率和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其循环性能是纯硫掺杂碳纳米管(S-DCNTs)石墨/SiO负极的4倍,这主要归因于高分散的O,S-DCNTs能够构筑大量的导电网络,提供丰富的锂离子存储空间和活性位点,解决SiO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系数大问题,从而显著提高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为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能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碳纳米管 氧化亚硅 石墨负极 水系导电剂 储能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维宙 陈子婵 +3 位作者 孔德钰 郇庆娜 孙兆勇 陈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2-1465,共14页
金属锂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密度,将其作为负极材料,电池将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受不可控的锂枝晶、非活性锂的形成和积累、锂的体积膨胀及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金属锂的商业化应用。将金... 金属锂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密度,将其作为负极材料,电池将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受不可控的锂枝晶、非活性锂的形成和积累、锂的体积膨胀及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金属锂的商业化应用。将金属锂与碳材料复合制备锂碳材料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锂碳复合材料包括锂-石墨烯复合材料、锂-石墨复合材料、锂-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等。分类介绍了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化学性能,并指出每类锂碳复合材料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锂碳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碳复合材料 锂-石墨烯 锂-石墨 锂-碳纤维 锂-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和鸡肉中的磺胺多残留 被引量:41
8
作者 赵海香 刘海萍 闫早婴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测定猪肉和鸡肉中多种磺胺类药物多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净化,NaH2PO4缓冲溶液(pH5.5~6.0)溶解上样,5%(v/v)丙酮-正己烷淋洗,...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测定猪肉和鸡肉中多种磺胺类药物多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净化,NaH2PO4缓冲溶液(pH5.5~6.0)溶解上样,5%(v/v)丙酮-正己烷淋洗,丙酮-二氯甲烷(1:1,v/v)洗脱。色谱分离以50mmol/LNaH2PO4-乙腈(7:3,v/v)为流动相,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0mg/L,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检出限(LOD)为0.003mg/L,定量限(LOQ)为0.01mg/L。在0.02~0.2mg/kg添加范围内,9种磺胺类药物的回收率高于70%,RSD低于8%,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磺胺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吸附富集能力。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动物组织及产品中磺胺药物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磺胺 猪肉 鸡肉 多壁碳纳米管 solid-phase extraction(SP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detection( HPLC-UV) sulfonamides( SAs)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和石墨在电化学嵌锂过程中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志杰 梁奇 +3 位作者 陈栋梁 瞿美臻 张伯兰 于作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将碳纳米管部分掺入石墨材料中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二者形成许多纳米级微孔 ,为锂离子提供了更多的嵌入脱出空间 ,使可逆容量得以提高 ,而且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 ,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 ,避免了石墨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孤岛效... 将碳纳米管部分掺入石墨材料中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二者形成许多纳米级微孔 ,为锂离子提供了更多的嵌入脱出空间 ,使可逆容量得以提高 ,而且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 ,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 ,避免了石墨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孤岛效应 .结果表明 ,这种掺杂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 3 4 1 .8m A·h/ g,循环 1 0次后可逆容量保持率为 9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石墨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嵌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斌鹏 王成国 王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4,共6页
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密度大、吸收频带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新型吸波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先进碳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碳材料是最早用来吸收电磁... 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密度大、吸收频带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新型吸波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先进碳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碳材料是最早用来吸收电磁波的材料之一,近年来碳基吸波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并应用于更多领域。介绍了碳基(石墨、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性能,分析了各种吸波材料的主要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了碳基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石墨 炭黑 碳纤维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快速生长定向纳米碳管(英文)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宗良 王健农 +2 位作者 丁冬雁 戴杰华 余帆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采用二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氮气作保护气,在石英基底上催化裂解生长定向纳米碳管。试验结果表明:在775℃、120min的条件下,可生长出长达200μm厚的定向纳米碳管薄膜;在775℃,反应时间为60min~120min时,纳...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采用二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氮气作保护气,在石英基底上催化裂解生长定向纳米碳管。试验结果表明:在775℃、120min的条件下,可生长出长达200μm厚的定向纳米碳管薄膜;在775℃,反应时间为60min~120min时,纳米碳管的长度为100μm~200μm,而纳米碳管的直径变化不明显。而无氢气、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连续的催化剂供给对快速生长定向纳米碳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生长 定向纳米碳管 纳米碳管 石墨 催化剂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导电纸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庞志鹏 孙晓刚 +4 位作者 程晓圆 吴小勇 付琦 聂艳艳 岳立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09-7112,7117,共5页
以纸纤维作为载体,碳纳米管(CNTs)为导电剂,采用普通造纸的工艺制成碳纳米管导电纸。通过对碳纳米管的石墨化处理改性导电纸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电阻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其表征。研究表明,当纸纤... 以纸纤维作为载体,碳纳米管(CNTs)为导电剂,采用普通造纸的工艺制成碳纳米管导电纸。通过对碳纳米管的石墨化处理改性导电纸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电阻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其表征。研究表明,当纸纤维和碳纳米管加载比为1∶1时,碳纳米管经石墨化改性后,导电纸电导率和导热系数大幅增大,在175~2 700 MHz频段,电磁屏蔽效能提高到-28^-35dB,对比未石墨化碳纳米管导电纸屏蔽效能平均提高1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电磁屏蔽 石墨化 导电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拉曼散射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凡庆 左健 +4 位作者 陆斌 陈志文 卢江 贾云波 周贵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报道了经电弧放电产生的阴极沉积物外壳与内芯,以及石墨电极的喇曼光谱。结果表明含有大量碳纳米管的沉积物内芯经历了晶化过程,碳纳米管是一种类石墨微晶。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拉曼散射 类石墨微晶 纳米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宋影影 李佳节 张彪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5,共3页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镀铜碳纤维-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石墨-铜复合材料以及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并通过对材料密度、电阻率、维氏硬度、抗弯强度的测试及显微组织的观察,比较了其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石墨-铜基复...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镀铜碳纤维-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石墨-铜复合材料以及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并通过对材料密度、电阻率、维氏硬度、抗弯强度的测试及显微组织的观察,比较了其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铜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石墨 碳纤维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德超 曾燮榕 +2 位作者 邓飞 邹继兆 盛洪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5-1041,共7页
通过对两种天然鳞片石墨进行微膨胀处理得到微膨石墨,然后以微膨石墨为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于微膨石墨的孔洞结构中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了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分别具有443和477 mA... 通过对两种天然鳞片石墨进行微膨胀处理得到微膨石墨,然后以微膨石墨为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于微膨石墨的孔洞结构中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了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分别具有443和477 mAh/g的首次可逆容量.两种复合材料在0.2C倍率下循环充放电30次后容量均能保持95%以上;在1C下循环充放电50次后,可逆容量分别稳定在259和195 mAh/g.微膨胀处理形成的微纳米级孔洞以及原位碳纳米管的网络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储锂空间,并能够有效地缓冲电极材料在充放电时的体积变化;电解质溶液浸润在纳米孔洞中,有利于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提高倍率循环性能;同时原位生长的类似常春藤形的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避免"孤岛"的形成,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石墨 碳纳米管 负极材料 倍率性能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的孔隙内生长纳米碳管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建国 魏兴海 +3 位作者 刘朗 郭全贵 史景利 翟更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0-22,共3页
膨胀石墨具有丰富的网络状微孔结构和石墨微晶的活性表面,因此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活性。膨胀石墨的孔隙结构可以负载催化剂粒子,是生长纳米碳管的物理基础。以硝酸铁为催化剂前驱体,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可以在... 膨胀石墨具有丰富的网络状微孔结构和石墨微晶的活性表面,因此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活性。膨胀石墨的孔隙结构可以负载催化剂粒子,是生长纳米碳管的物理基础。以硝酸铁为催化剂前驱体,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可以在膨胀石墨的孔隙结构中生长稠密的纳米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膨胀石墨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裴江峰 赵凤起 +1 位作者 宋秀铎 郑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从催化固体推进剂组分、调节推进剂燃烧性能等方面综述了轻质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富勒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及其复合物对推进剂组分热分解的不同催化效果及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调节作用。介绍... 从催化固体推进剂组分、调节推进剂燃烧性能等方面综述了轻质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富勒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及其复合物对推进剂组分热分解的不同催化效果及对推进剂燃烧性能的调节作用。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石墨等在推进剂制造、废旧推进剂处理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轻质碳材料在固体推进剂中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附参考文献4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轻质碳材料 石墨烯 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 碳纳米管 膨胀石墨 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红外图像遮蔽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红霞 刘代志 宋子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88-591,646,共5页
碳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尺度小、重量轻、导电及吸波性能好等特点。为了探索碳纳米材料在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方面的应用,利用大型烟幕箱研究了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纳米石墨几种碳纳米材料对8-12 μm波段红外图像的遮蔽特... 碳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尺度小、重量轻、导电及吸波性能好等特点。为了探索碳纳米材料在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方面的应用,利用大型烟幕箱研究了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纳米石墨几种碳纳米材料对8-12 μm波段红外图像的遮蔽特性。结果表明,碳纳米材料对红外辐射由于吸收和散射双重作用,具有很好的远红外消光作用,质量消光系数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0.8884 m^2·g^-1和2.6226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机非金属材料 红外消光 红外烟幕 纳米石墨 碳纳米管 纳米碳纤维 烟幕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结核矿物及其原位复合材料吸氢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继鹏 张孝彬 +4 位作者 叶瑛 涂江平 刘芙 陈飞 陈长聘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采自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的锰结核 ,主矿物相为钡镁锰矿、钠水锰矿 ,以及属XRD隐晶质的针铁矿与四方纤铁矿 ,部分矿物相结构特征与人工合成的纳米碳管十分相似。在室温中压下采用等容压差法测量了锰结核的气态贮氢能力 ,测得锰结核样品... 采自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的锰结核 ,主矿物相为钡镁锰矿、钠水锰矿 ,以及属XRD隐晶质的针铁矿与四方纤铁矿 ,部分矿物相结构特征与人工合成的纳米碳管十分相似。在室温中压下采用等容压差法测量了锰结核的气态贮氢能力 ,测得锰结核样品的吸氢量为 0 .3 1 %。以乙炔为碳源 ,在 75 0℃下采用气相沉积法直接在锰结核上成功地催化制备出多壁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 ,同样条件测试这种矿物碳管原位复合材料的吸氢性能 ,其吸氢能力达到 1 %左右。保持锰结核矿物结晶结构在加热脱水过程中的稳定性 ,对提高其贮氢能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矿物 多壁纳米碳管 纳米碳纤维 吸氢能力 XRD分析 贮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碳纳米管掺杂改性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任学明 沈鸿烈 杨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08-6012,共5页
为了制备兼具高相变潜热和高导热系数的膨胀石墨/石蜡(EG/PA)复合相变材料,使用真空浸渍法并通过碳纳米管(CNTs)掺杂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改性。导热性能测试分析发现,当复合相变材料中石蜡质量分数较高时,CNTs掺杂可以有效地增强复合... 为了制备兼具高相变潜热和高导热系数的膨胀石墨/石蜡(EG/PA)复合相变材料,使用真空浸渍法并通过碳纳米管(CNTs)掺杂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改性。导热性能测试分析发现,当复合相变材料中石蜡质量分数较高时,CNTs掺杂可以有效地增强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并且随着CNTs掺杂含量的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也逐渐增大,但是当CNTs掺杂量高于0.8%(质量分数)时导热系数增大速度变慢,因此优化的CNTs掺杂含量为0.8%(质量分数)。在此优化参数下,复合相变材料的熔化潜热从145.27J/g变到144.39J/g几乎没有变化,而导热系数从2.141W/(m·K)提升至4.106W/(m·K),提升了约1倍,并且在100次热循环之后仍然保持很好的储热能力,具有较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 石蜡 潜热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