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energy density in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The role of few-layer graphite/carbon black/NiCo_(2)O_(4) composite materials
1
作者 ZHANG Wanggang HUANG Lei +3 位作者 WANG Menghu WANG Jian WEI Aili LIU Yiming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662,共17页
The advancement of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PMSCs)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ndered by the challenge of achieving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is... The advancement of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s(PMSCs)f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ndered by the challenge of achieving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issue by leveraging screen-printing technology to fabricate high-performance PMSCs using innovative composite ink.The ink,a synergistic blend of few-layer graphene(Gt),carbon black(CB),and NiCo_(2)O_(4),was meticulously mixed to form a conductive and robust coating that enhanced th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MSCs.The optimized ink formulation and printing process result in a micro-supercapacitor with an exceptional areal capacitance of 18.95 mF/cm^(2)and an areal energy density of 2.63μW·h/cm^(2)at a current density of 0.05 mA/cm^(2),along with an areal power density of 0.025 mW/cm^(2).The devices demonstrated impressive durability with a capacitance retention rate of 94.7%after a stringent 20000-cycle test,demonstrating their potential for long-term applications.Moreover,the PMSCs displayed excellent mechanical flexibility,with a capacitance decrease of only 3.43%after 5000 bending cycles,highlighting their suitability for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The ease of integrating these PMSCs into series and parallel configurations for customized power further underscores their practicality for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solutions in various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carbon black composite NiCo_(2)O_(4) screen printing planar micro-supercapacitor energy density mechanical flexi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hite and Graphite-like Materials from Black Shale and Magmatic Ores: Raman Spectroscopy Data
2
作者 Tatyana Moroz Victor Ponomarchuk +1 位作者 Sergey Goryainov Konstantin Kovalev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3-93,共1页
Graphite and graphite-like materials widely are present at black shale and magmatic ores. The nature of these carbon materials (CM) is multifarious. In what cause connects a mineralization with carbon. The great numbe... Graphite and graphite-like materials widely are present at black shale and magmatic ores. The nature of these carbon materials (CM) is multifarious. In what cause connects a mineralization with carbon. The great numbers of parameters, namely, the temperature, the pressure, the shear stress, the catalytic species, the host-rock lithology, the time and etc.,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graphitization process. Accumulations of gold and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in black graphite shale and extraction of these metals from rocks depend in considerable degree from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M. Raman spectroscopy has wide applied for various carbon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nano-structuring materials.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Raman spectrum have been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graphite.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Raman R2 and R1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the area and intensity of the defect band (D) relative to the ordered graphite band (G), respectively).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characterize the rocks and CM from carbon-rich rocks of gold-ore deposits of the black-shale formation and magmatic ores using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technique (Horiba Jobin Ivon LabRam spectrometer). Exciting was performed with 325 nm line of He-Cd laser. The graphite and graphite-like samples from many ore deposits of Russia and Kazahstan are investigations. R1 and R2 ratio indicate variable degree of organisation CM in the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different spectral variations of CM with metamorphic grade: the well-ordered graphite from magmatic rocks, more - ordered and the disordered less graphitized CM from black-shale or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practice the Raman spectroscopy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of graphitizing for CM at gold-ore deposits of the black-shale formation. The temperatures obtained on carboniferous substance for the gold deposits range from 405°С to 280°С. Temperature of CM formation from Pt-low sulphide ores of the Talnakh deposit ranges from 4700C to 6500C.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carbon-rich phases from black-shale and magmatic rocks have various degrees of graphitization and different carbon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ore DEPOSITS black-shale formation carbon graphitE Raman spect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喜飞 陈定 +2 位作者 顾华志 黄奥 付绿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316,353,共6页
以炭黑和石墨为碳源,控制碳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研究了不同炭黑、石墨比例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炭黑添加量为4%、石墨添加量为6%时,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力学性能较佳,此时抗弯强度为251.7 MPa,断裂韧性为4.29 M... 以炭黑和石墨为碳源,控制碳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研究了不同炭黑、石墨比例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炭黑添加量为4%、石墨添加量为6%时,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力学性能较佳,此时抗弯强度为251.7 MPa,断裂韧性为4.29 MPa·m^(1/2)。通过XRD检测及对XRD谱进行Rietveld精修,分析发现炭黑添加量为4%、石墨添加量为6%的反应烧结碳化硅中的游离Si含量为24.44%(质量分数),而石墨添加量为10%的反应烧结碳化硅中的游离Si含量为28.57%(质量分数),相比前者游离Si含量较高,减少游离Si的含量可以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碳化硅 炭黑 石墨 力学性能 游离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炭黑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恩诺沙星残留的研究
4
作者 李梦妍 齐梦钰 +3 位作者 吴佳龙 李铁军 胡红美 张小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795,共11页
本研究探究并评价了石墨化炭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吸附去除水产养殖环境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以及Zeta电位对石墨化炭黑进行表征,探讨了p H值、吸附温... 本研究探究并评价了石墨化炭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吸附去除水产养殖环境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以及Zeta电位对石墨化炭黑进行表征,探讨了p H值、吸附温度(T)、恩诺沙星初始质量浓度(C0)、吸附时间(t)对石墨化炭黑吸附恩诺沙星的影响。同时,从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等方面探究了石墨化炭黑对恩诺沙星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石墨化炭黑对恩诺沙星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在p H=7、C0=200 mg/L、T=35℃的条件下,石墨化炭黑对溶液中恩诺沙星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可达74.43 mg/g。此外,石墨化炭黑对实际加标养殖淡水和加标养殖海水中恩诺沙星残留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单位吸附量分别为(32.47±0.99)、(31.84±1.46)mg/g。综上所述,石墨化炭黑具有去除实际水产养殖尾水中恩诺沙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炭黑 恩诺沙星 吸附 去除 水产养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斌鹏 王成国 王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4,共6页
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密度大、吸收频带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新型吸波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先进碳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碳材料是最早用来吸收电磁... 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密度大、吸收频带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新型吸波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先进碳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碳材料是最早用来吸收电磁波的材料之一,近年来碳基吸波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并应用于更多领域。介绍了碳基(石墨、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性能,分析了各种吸波材料的主要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了碳基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石墨 炭黑 碳纤维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炭黑替代碳纤维对砂浆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海龙 高培伟 +3 位作者 吴晓强 耿飞 余玮 景宪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7-909,872,共4页
以碳纤维掺量为1%的砂浆为基准,分别用25%、50%和100%的石墨、炭黑替代碳纤维。研究不同替代比例对砂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的影响,并根据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两项指标综合分析石墨、炭黑的最优替代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炭黑... 以碳纤维掺量为1%的砂浆为基准,分别用25%、50%和100%的石墨、炭黑替代碳纤维。研究不同替代比例对砂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的影响,并根据力学性能、导电性能两项指标综合分析石墨、炭黑的最优替代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炭黑替代比例的增加,砂浆的电阻率变大;综合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确定石墨、炭黑的最优替代量分别为25%、2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石墨 炭黑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B_4C改性酚醛树脂粘接石墨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继刚 郭全贵 +1 位作者 刘朗 宋进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17,共4页
在 B4C改性酚醛树脂 (phenol- form aldehyde resin,PF)高温粘接剂的基础上 ,向其中添加白炭黑 (超细Si O2 )制备新型粘接剂 ,并对石墨材料进行粘接和热处理 ,测试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粘接强度。结果表明 ,2 5 5 0℃处理后新型粘接剂... 在 B4C改性酚醛树脂 (phenol- form aldehyde resin,PF)高温粘接剂的基础上 ,向其中添加白炭黑 (超细Si O2 )制备新型粘接剂 ,并对石墨材料进行粘接和热处理 ,测试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粘接强度。结果表明 ,2 5 5 0℃处理后新型粘接剂仍具有理想的耐热温度和粘接强度。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样品断面形貌进行观察 ,研究了粘接界面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及其与粘接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白炭黑的添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B4C 酚醛树脂 高温粘接剂 石墨 碳化硼 改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系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亚群 许佩新 +2 位作者 章连众 李寿权 郦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采用以醇酸树脂、碳黑-石墨系导电填料、溶剂和助剂制备了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其表面电阻RS低于70Ω.考察了导电填料粒径、填料质量分数、填料的热处理、填料分散度,以及混合填料对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在SEM上观测了导电复... 采用以醇酸树脂、碳黑-石墨系导电填料、溶剂和助剂制备了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其表面电阻RS低于70Ω.考察了导电填料粒径、填料质量分数、填料的热处理、填料分散度,以及混合填料对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在SEM上观测了导电复合材料形貌,通过计算,发现碳黑和石墨组成的混合填料的分散性优于单一填料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型导电聚合物 碳黑 石墨 表面电阻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热解焦油制备导电炭黑 被引量:5
9
作者 夏维东 万树德 +4 位作者 王大志 汪海 丁丽俐 李辉 马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1-566,共6页
用电弧产生的Ar、N2 或空气等离子体热解乙烯焦油制备炭黑 ,检测了所产生的炭黑的物化性能 .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分析了样品的微观结构 .与乙炔炭黑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产生的炭黑在微观结构、导电性能、盐酸吸液量、吸油值等方... 用电弧产生的Ar、N2 或空气等离子体热解乙烯焦油制备炭黑 ,检测了所产生的炭黑的物化性能 .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分析了样品的微观结构 .与乙炔炭黑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产生的炭黑在微观结构、导电性能、盐酸吸液量、吸油值等方面具有类似乙炔炭黑的性质 .还初步分析了炭黑物化性能、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工艺条件对它们的影响 .等离子体制备导电炭黑的电能消耗为每升原料油 1~ 2kWh,在高功率下炭黑样品为纳米石墨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导电炭黑 焦油 纳米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相导电混凝土强度及其导电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亚飞 高培伟 +3 位作者 刘宏伟 黄欣 卢小琳 窦雪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5,365,共5页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强度及导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强度及导电性能与其所含功能材料的类型和掺量有关。掺入碳纤维时,掺量以1.0%为宜;同时掺入石墨和碳纤维时,石墨掺量以5%为宜,最优替代碳纤...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强度及导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强度及导电性能与其所含功能材料的类型和掺量有关。掺入碳纤维时,掺量以1.0%为宜;同时掺入石墨和碳纤维时,石墨掺量以5%为宜,最优替代碳纤维量约为25%;同时掺炭黑和碳纤维时,炭黑掺量以0.5%为宜,且炭黑最优替代碳纤维量约为25%,用适量石墨和炭黑替代碳纤维可以制备不同要求的复相导电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混凝土 强度性能 碳纤维 石墨 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类烟幕材料对太赫兹波的衰减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启超 汪家春 +3 位作者 赵大鹏 陈宗胜 董海龙 时家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3-197,共5页
为获得太赫兹波对碳类烟幕的穿透特性,采用压片法分别将不同比例混合的石墨粉和KBr、碳黑粉和KBr进行压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在0.2~1.1 THz频率范围内测试压片样品的太赫兹透射光谱,进而获得样品在该频率范围内的吸收系数。研究发现... 为获得太赫兹波对碳类烟幕的穿透特性,采用压片法分别将不同比例混合的石墨粉和KBr、碳黑粉和KBr进行压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在0.2~1.1 THz频率范围内测试压片样品的太赫兹透射光谱,进而获得样品在该频率范围内的吸收系数。研究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大,样品的吸收系数均逐渐增大,且在同一频率处,其均随碳类粉末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与石墨相比,相同掺杂比例的碳黑样品具有更大的吸收系数。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具有较强的穿透石墨烟幕的能力,但其对碳黑烟幕的穿透能力较弱,利用碳黑有望进行太赫兹波段烟幕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石墨 碳黑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黑和鳞片石墨对低碳铝碳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廖宁 李亚伟 +2 位作者 桑绍柏 陈松林 曾鲁举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采用板状刚玉(3.0~1.0、1.0~0.5、0.6~0.2、≤0.3、≤0.045和≤0.02 mm )、活性氧化铝微粉(≤2μm)、单质硅(≤0.045 mm)为主要原料,引入纳米炭黑(N220型)或天然鳞片石墨(≤0.074 mm)为碳源,在埋焦炭条件下经... 采用板状刚玉(3.0~1.0、1.0~0.5、0.6~0.2、≤0.3、≤0.045和≤0.02 mm )、活性氧化铝微粉(≤2μm)、单质硅(≤0.045 mm)为主要原料,引入纳米炭黑(N220型)或天然鳞片石墨(≤0.074 mm)为碳源,在埋焦炭条件下经800、1000、1200和1400℃处理制备了低碳 Al2O3-C耐火材料。对比研究了炭黑和鳞片石墨不同加入量对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的影响。采用三点弯曲法研究两种碳源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取水淬冷法研究材料的抗热震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材料的物相组成变化,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当铝碳材料处理温度低于1000℃时,碳源种类对其强度影响不明显;当处理温度高于1200℃时,由于更多碳化硅晶须的生成,添加石墨试样的强度远高于添加纳米炭黑的铝碳材料。2)纳米炭黑粒径小,易填充于氧化铝颗粒间隙并形成纳米碳网络,有利于吸收和平衡热膨胀和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其热震后强度保持率高于含石墨的铝碳材料。3)通过纳米炭黑与微米鳞片石墨的有效复合可以制备出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低碳铝碳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黑 鳞片石墨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陶复合材料电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焰 夏金童 +1 位作者 邵浩明 卢学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7-61,共5页
通过在陶瓷基体原料(高岭土)中添加炭系导电原料(石墨、炭黑),经球磨混合、模压成形和烧结工艺制得炭/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N)、数字测温仪等分析和测试了所研制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电热性能。结果表明... 通过在陶瓷基体原料(高岭土)中添加炭系导电原料(石墨、炭黑),经球磨混合、模压成形和烧结工艺制得炭/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N)、数字测温仪等分析和测试了所研制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电热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的烧结条件下,炭系导电原料不会和陶瓷基体发生反应,其导电性不会受到影响。单一石墨和炭黑含量超过30和25wt%或石墨加炭黑混合(m石墨:m炭黑=1:1)导电原料含量超过30wt%时, 可在炭/陶复合材料内部形成良好的连续导电通道,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发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陶复合材料 石墨 炭黑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化炭黑预涂覆技术的色谱柱制备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仲来 石恩林 +2 位作者 付晓海 曾俊菱 俞发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81,共7页
采用石墨化炭黑(GCB)预涂覆技术对白酒分析专用色谱柱(LZP-930)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详细考察了所制备的色谱柱(LZP-930G)的性能参数,并对LZP-930G色谱柱的保留行为进行了评价,探讨了GCB对LZP-930G色谱柱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LZP-930... 采用石墨化炭黑(GCB)预涂覆技术对白酒分析专用色谱柱(LZP-930)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详细考察了所制备的色谱柱(LZP-930G)的性能参数,并对LZP-930G色谱柱的保留行为进行了评价,探讨了GCB对LZP-930G色谱柱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LZP-930G色谱柱的柱效、惰性、稳定性和极性均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改善了酸类和醇类组分的分离选择性和色谱峰峰形,实现了白酒中53种易挥发和半挥发性微量组分的同时分离,且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63%和4.51%(n=5)。表明GCB预涂覆技术能够用于高性能白酒分析色谱柱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预涂覆技术 石墨化炭黑 白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用炭黑防静电涂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鹏波 张怀智 +1 位作者 曹宏安 谷智国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0-61,67,共3页
针对现阶段我军小型弹药包装上的防静电问题,利用低成本的纳米炭黑、石墨为导电性填料,醇酸树脂为基体,制备了复合型导电涂料,研究确定了炭黑、石墨的比例和在涂料体系中的含量。涂料导电性能优于国军标所规定的标准,应用该涂料能够显... 针对现阶段我军小型弹药包装上的防静电问题,利用低成本的纳米炭黑、石墨为导电性填料,醇酸树脂为基体,制备了复合型导电涂料,研究确定了炭黑、石墨的比例和在涂料体系中的含量。涂料导电性能优于国军标所规定的标准,应用该涂料能够显著改善无静电防护能力或防护能力差的弹药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包装 防静电涂料 炭黑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4C-部分石墨化炭黑复合粉体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伯铨 姚亚双 张文杰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1-323,328,共4页
分别以64.7%的硼粉+35.3%的炭黑或55%的硼粉+45%的炭黑为试样组成,分别在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采用自蔓延燃烧法于1400 ℃保温10~20 min进行了B4C-部分石墨化炭黑复合粉体的合成研究.采用XRD、SEM 及电子探针等方法对合成粉体的物相... 分别以64.7%的硼粉+35.3%的炭黑或55%的硼粉+45%的炭黑为试样组成,分别在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采用自蔓延燃烧法于1400 ℃保温10~20 min进行了B4C-部分石墨化炭黑复合粉体的合成研究.采用XRD、SEM 及电子探针等方法对合成粉体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以差热法(TG-DSC)研究了合成粉体的氧化特性.结果表明:炭黑和硼粉加入量(w)分别为45%和55%时,经自蔓延燃烧反应后可以得到粒度均匀的碳化硼(B4C)粉体,且碳黑已部分石墨化.与工业B4C相比,复合粉体中的B4C具有更好的保护碳不被氧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燃烧合成 炭黑 碳化硼 石墨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相ABS/PETG共混物的导电性、耐水及耐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剑斌 钟玉梅 +2 位作者 陈丽红 杨越飞 杨文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5-78,90,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ABS/PETG)共混物;同时研究了炭黑、石墨和镍粉等对ABS/PETG共混物导电性能、维卡软化点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ETG共混...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ABS/PETG)共混物;同时研究了炭黑、石墨和镍粉等对ABS/PETG共混物导电性能、维卡软化点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ABS/PETG共混物的电导率随着炭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当炭黑质量分数达到20%时,ABS/PETG共混物电导率达到120 S/m;当用石墨和镍粉部分取代炭黑后,ABS/PETG共混物电导率增加效果不如炭黑好;ABS/PETG共混物接触角随着炭黑或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耐水性增强,且石墨比炭黑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水性能,但是当添加镍粉后,ABS/PETG共混物的接触角反而下降,耐水性变差;实验表明,炭黑和镍粉都可提高ABS/PETG共混物的耐热性能,但是当镍粉含量超过一定数值后,ABS/PETG共混物的耐热性能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炭黑 石墨 镍粉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系分散体填充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易回阳 肖建中 +1 位作者 王敬丰 冯江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1-73,共3页
总结了碳系分散体(包括碳黑、石墨、碳纤维)作为导电填料填充聚合物形成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聚合物基体及碳系导电填料进行共混或接枝改性是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认为在碳系/聚合物体系中加入合适的金属系导电填料可能会... 总结了碳系分散体(包括碳黑、石墨、碳纤维)作为导电填料填充聚合物形成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聚合物基体及碳系导电填料进行共混或接枝改性是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认为在碳系/聚合物体系中加入合适的金属系导电填料可能会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PTC强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系分散体 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 导电填料 接枝改性 稳定性 正电阻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小利 王钧 付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8-29,40,共3页
以铝粉,乙炔炭黑,石墨等为导电填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制成复合型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导电填料不同种类,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复合材料 电阻率 导电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秋芬 郭红 +2 位作者 黄齐林 戴云 杨光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3,共3页
将多孔石墨化炭黑与5-硫代-15-冠-5的乙醚溶液混合后,蒸干溶剂乙醚。将所得的混合物填入聚四氟乙烯柱中,制得固相萃取柱。萃取柱经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和pH3.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洗涤后,用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 将多孔石墨化炭黑与5-硫代-15-冠-5的乙醚溶液混合后,蒸干溶剂乙醚。将所得的混合物填入聚四氟乙烯柱中,制得固相萃取柱。萃取柱经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和pH3.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洗涤后,用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反向洗脱小柱上富集的金,洗脱液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用于矿石和环境水样中金的实际测定,结果与电感耦舍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在2.4%~3.4%之间,回收率在92.6%~97.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固相萃取 多孔石墨化炭黑 5-硫代-15-冠-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