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LI-RADS分级标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蔡宁 石惠 +1 位作者 李真真 郭君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联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级标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直径≤3 cm的肝脏结节患者86例(132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联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级标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直径≤3 cm的肝脏结节患者86例(132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肝硬化再生结节38例(54个结节)记为良性组,SHCC 48例(78个结节)记为恶性组。比较2组LI-RADS分级和Mp-MRI参数[增强率(ER)、平均强化时间(MET)、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表观扩散系数(ADC)、脂肪分数(FF)],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经LI-RADS分级标准诊断,132个结节中共检出阳性76个,阴性56个,其中假阳性10个,假阴性12个;恶性组ER、MET、MSI、ADC低于良性组,FF、MSD高于良性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MRI参数联合LI-RADS分级标准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S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95%CI:0.892~0.977),约登指数为0.811,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92.59%,优于各Mp-MRI参数及LI-RADS分级单独诊断;恶性组不同病理分级结节LI-RAD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MET、MSI、ADC在高分化结节中最高,中分化结节次之,低分化结节最低,FF、MSD在低分化结节最高,中分化结节次之,高分化结节最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I-RADS分级、ER、MET、MSI、ADC与SHC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FF、MSD与SHCC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Mp-MRI参数联合LI-RADS分级标准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SHCC的价值可靠,且能为临床评估SHCC病理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再生结节 小肝癌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分级标准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工业CO_(2)捕集剂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伟 李国维 +3 位作者 康泽双 曹瑞雪 韩玉柱 闫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3,162,共7页
以伯胺和烯胺为原料,采用复合法制备高效复合型CO_(2)捕集剂,通过FT-IR、离子分析初步判断捕集剂与CO_(2)反应前后药剂变化。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明确最佳捕集剂浓度、反应温度、组分配比、烟气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高效复合型捕集剂浓... 以伯胺和烯胺为原料,采用复合法制备高效复合型CO_(2)捕集剂,通过FT-IR、离子分析初步判断捕集剂与CO_(2)反应前后药剂变化。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明确最佳捕集剂浓度、反应温度、组分配比、烟气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高效复合型捕集剂浓度30%、进气浓度20%、反应温度30℃,此时捕集效率达到99%以上,有效捕集时间达到300 min,高温再生后可实现捕集剂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工业烟气 捕集剂 二氧化碳 捕集性能 再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某高硫低铜品位铜硫矿铜浮选回收指标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婷 彭华锋 +2 位作者 汪庶明 先永骏 李豪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4,共7页
安徽铜陵某铜硫矿浮选厂处理的原矿含铜0.34%,其中硫化铜占近93%,含硫31.26%,属于高硫低铜硫化矿。选厂铜回收率长期维持在82%~84%,明显低于原矿中硫化铜理论回收率。为提升该矿石中铜的回收,开展磨矿细度优化以及复合酯类捕收剂强化铜... 安徽铜陵某铜硫矿浮选厂处理的原矿含铜0.34%,其中硫化铜占近93%,含硫31.26%,属于高硫低铜硫化矿。选厂铜回收率长期维持在82%~84%,明显低于原矿中硫化铜理论回收率。为提升该矿石中铜的回收,开展磨矿细度优化以及复合酯类捕收剂强化铜浮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占75%,使用复合酯类捕收剂的条件下,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为16.43%,铜回收率达到94.07%的指标,较现场指标分别提高1个和9个百分点;通过对小试和现场产品的粒级组成深入分析,得出现场磨矿细度不足,磨矿产品粒度组成不均匀是造成铜损失在尾矿的关键原因。同时,小试结果证明使用新型复合酯类捕收剂可强化微细粒铜矿物的回收。为选厂在实际生产中提升指标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矿 低铜品位 浮选 粒级分布 复合酯类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雪岭云杉不同腐解等级倒木的更新幼苗数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贺炯坤 许贞魏 +1 位作者 施如康 韩大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为探究雪岭云杉(Pinus schrenkiana)更新幼苗数量在不同腐解等级倒木上的差异性以及影响不同腐解等级的倒木上更新幼苗数量具体因素,研究了不同腐解等级倒木上雪岭云杉幼苗数量和高度级组成与倒木含水量、倒木表面积、坡向、坡度及海拔... 为探究雪岭云杉(Pinus schrenkiana)更新幼苗数量在不同腐解等级倒木上的差异性以及影响不同腐解等级的倒木上更新幼苗数量具体因素,研究了不同腐解等级倒木上雪岭云杉幼苗数量和高度级组成与倒木含水量、倒木表面积、坡向、坡度及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腐朽等级倒木上幼苗的出现概率不同,但随着倒木腐解等级的增加,幼苗的存活率也越大。不同腐解等级倒木幼苗高度级结构均为明显的增长型特征,以高度(h)为0<h≤5 cm幼苗最多。倒木含水量对Ⅰ级和Ⅱ级腐解倒木上幼苗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倒木表面积对Ⅱ级、Ⅲ级和Ⅳ级倒木上的幼苗数量有显著影响(P<0.01),坡度及海拔对各腐解等级倒木上更新幼苗的数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进一步对不同高度级幼苗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含水量对Ⅱ级腐解的倒木上的A1(0<h≤5 cm)、A2(5 cm<h≤10 cm)高度级幼苗的数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倒木表面积对Ⅱ级和Ⅲ级腐解的倒木上A1高度级幼苗的数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Ⅳ级腐解的倒木上,这些因素对不同高度级幼苗数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倒木表面积和倒木所处坡向对倒木上死亡幼苗的数量有显著影响。低等级腐解倒木上含水量是影响更新幼苗数量的主要因素,对高等级倒木而言则是表面积,相比之下,高度越低的幼苗,越容易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 倒木 腐解等级 更新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脂肪酸季戊四醇单酯浮选剂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齐茂 向平 +2 位作者 罗惠华 彭琨 潘志权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1,53,共4页
菜籽油下脚料经皂化、酸化、氯化、酯化等单元反应,制得一种新型氯代脂肪酸季戊四醇单酯,对云南某中低品位磷矿的粗选实验表明,该非离子型磷矿浮选捕收剂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和选择性;通过与氯代脂肪酸钠进行复配,改善了该捕收剂在常温下... 菜籽油下脚料经皂化、酸化、氯化、酯化等单元反应,制得一种新型氯代脂肪酸季戊四醇单酯,对云南某中低品位磷矿的粗选实验表明,该非离子型磷矿浮选捕收剂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和选择性;通过与氯代脂肪酸钠进行复配,改善了该捕收剂在常温下的水溶性,提高了其吸附固着能力及浮选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品位磷矿 浮选 捕收剂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氯代脂肪酸柠檬酸单酯捕收剂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齐茂 邓成斌 +2 位作者 向平 潘志权 罗惠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工业菜籽油下脚料经皂化、酸解、氯化、酯化等单元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α-氯代脂肪酸柠檬酸单酯浮选捕收剂,进一步与其中间体α-氯代脂肪酸钠配比得到一种复合捕收剂,用于云南某中低品位难选磷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脂肪酸... 工业菜籽油下脚料经皂化、酸解、氯化、酯化等单元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α-氯代脂肪酸柠檬酸单酯浮选捕收剂,进一步与其中间体α-氯代脂肪酸钠配比得到一种复合捕收剂,用于云南某中低品位难选磷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脂肪酸类磷矿浮选捕收剂,该捕收剂的水溶性和常温浮选性能都得到明显改善,且药剂用量少,浮选工艺简单;其研究与应用开发对降低中低品位磷矿加温浮选选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磷矿 常温浮选 捕收剂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型再生器及其稳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左远志 杨晓西 丁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5,共4页
设计了一种介于开式与闭式集热型再生器之间、溶液流程分为集热再生段Ⅰ与集热再生段Ⅱ的两级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型再生器,并建立了稳态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对采用氯化钙溶液的再生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层流流动状... 设计了一种介于开式与闭式集热型再生器之间、溶液流程分为集热再生段Ⅰ与集热再生段Ⅱ的两级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型再生器,并建立了稳态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对采用氯化钙溶液的再生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层流流动状态且同等工况下,两级式集热型再生器的再生量比传统闭式集热型再生器大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空调 降膜 溶液再生 集热型再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RA-92在低品位碳酸锰矿选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肖红艳 徐晓晴 +5 位作者 王斐 薛智勇 侯瑞强 严春杰 葛文 杨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289,共6页
微细粒低品位锰矿由于颗粒间的非选择性聚集、浮选药剂用量大、浮选效率低等技术难题而致使其利用困难,造成大量浪费.在品位低于13%的锰矿浮选技术研究中,捕收剂最受关注,前人已研究了多种类型的捕收剂,所得精矿品位在16.9% ~18.3%之间... 微细粒低品位锰矿由于颗粒间的非选择性聚集、浮选药剂用量大、浮选效率低等技术难题而致使其利用困难,造成大量浪费.在品位低于13%的锰矿浮选技术研究中,捕收剂最受关注,前人已研究了多种类型的捕收剂,所得精矿品位在16.9% ~18.3%之间,回收率为56% ~97%,回收率比较理想,但精矿品位总体不高.本文将新型捕收剂RA-92应用于湖南凤凰-花垣地区低品位碳酸锰矿(锰品位为10.7%)的选矿工艺中,实验研究了磨矿细度、pH值、抑制剂和捕收剂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精矿品位由原矿的10.7%提升至17.4%,回收率达到80.2%.研究表明RA-92对碳酸锰矿具有良好的捕收性能,浮选工艺相对简单且捕收剂用量少,浮选成本较低,可为此种捕获剂在微细粒低品位碳酸盐锰矿选矿中的应用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捕收剂 低品位碳酸盐锰矿 选矿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槽式与平板式联合集热溶液双效再生系统 被引量:10
9
作者 左远志 杨晓西 丁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34-1737,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槽式与平板式联合集热溶液双效再生模式,采用槽式集热管与气液分离器实现沸腾式溶液再生,并回收利用其蒸汽冷凝热作为平板式集热再生装置的一部分热源供给,实现非沸腾式溶液再生。然后建立了其稳态传热传质过程的...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槽式与平板式联合集热溶液双效再生模式,采用槽式集热管与气液分离器实现沸腾式溶液再生,并回收利用其蒸汽冷凝热作为平板式集热再生装置的一部分热源供给,实现非沸腾式溶液再生。然后建立了其稳态传热传质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对采用氯化钙溶液的再生过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能利用系数为68.8%,与普通平板式集热再生器相比,再生效果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 溶液除湿空调 溶液再生 集热型再生器 太阳能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捕收剂PAC提高里伍铜矿浮选指标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玲 杨军臣 +1 位作者 栾和林 鞠义武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通过对里伍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采用新型高效捕收剂PAC提高里伍铜矿选矿工艺指标。将PAC与 3 0 8复合黄药、BK2 0 1组合使用 ,闭路试验铜精矿品位为 2 7.11%,回收率为 96.5 9%。与选厂指标相比 ,铜精矿品位提高 2 .61%,回收率提高4.0... 通过对里伍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采用新型高效捕收剂PAC提高里伍铜矿选矿工艺指标。将PAC与 3 0 8复合黄药、BK2 0 1组合使用 ,闭路试验铜精矿品位为 2 7.11%,回收率为 96.5 9%。与选厂指标相比 ,铜精矿品位提高 2 .61%,回收率提高4.0 9%。年增加经济效益约 1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浮选指标 工艺矿物学 捕收剂PAC 工艺指标 品位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某低品位难选金矿石浮选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江鸿 周涛 +2 位作者 师伟红 吴斌 刘守信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5,109,共3页
吉尔吉斯斯坦某金矿矿石中金矿物与黄铁矿等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微细,属于难选低品位金矿石。通过对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的优化研究,确定在磨矿产品细度为-0.074 mm占90%,D10和A202粗选用量分别为100、50 g/t情况下,可以获得金品位为9.... 吉尔吉斯斯坦某金矿矿石中金矿物与黄铁矿等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微细,属于难选低品位金矿石。通过对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的优化研究,确定在磨矿产品细度为-0.074 mm占90%,D10和A202粗选用量分别为100、50 g/t情况下,可以获得金品位为9.89 g/t,回收率为87.23%的金精矿,比模拟现场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时的精矿金品位提高了0.24 g/t,回收率高10.0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金矿石 组合捕收剂 细粒嵌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阵列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研究——应用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再生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冬根 张小松 +1 位作者 董华 吕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提出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加热的空气用于除湿冷却空调系统再生的想法,并为了提高集热效率,设计了一种圆柱阵列式空气集热器。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圆柱阵列集热器的最高效率可达到0.50~0.74,并整理出最高热效率随无量纲柱距(s/d)和无量纲柱... 提出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加热的空气用于除湿冷却空调系统再生的想法,并为了提高集热效率,设计了一种圆柱阵列式空气集热器。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圆柱阵列集热器的最高效率可达到0.50~0.74,并整理出最高热效率随无量纲柱距(s/d)和无量纲柱高(h/d)变化的关联式。运用集热器热平衡模型得出PZ3-2.5型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数学模型。对比实验结果,运用CFD软件模拟圆柱阵列集热器内的流场、温度场,从而突破实验研究的局限。通过对模拟数据分析,得出PZ7-11.25型圆柱阵列集热器的对流换热准则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圆柱阵列 再生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预处理分级溶液集热再生系统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冬根 张小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247,共6页
为了提高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的效率,该文提出太阳能空气预处理分级溶液集热再生方法。通过定义蒸发率的品质系数和有效溶液比将一、二级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型和预除湿模型进行联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溶液预除湿的热交换... 为了提高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的效率,该文提出太阳能空气预处理分级溶液集热再生方法。通过定义蒸发率的品质系数和有效溶液比将一、二级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型和预除湿模型进行联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溶液预除湿的热交换效率为0.69时,有效蓄能密度SCe达到最大;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存在一个临界值,用于判断该溶液再生方法和直接溶液集热再生的优劣。研究结果显示室外相对湿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弱,分级集热再生的方法越能体现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模型 分级集热再生 品质系数 临界值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某低品位铜钼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彩琴 孙春宝 +3 位作者 李绍英 刘行刚 甄春红 康金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4,共4页
为解决华北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的高效、低成本开发利用问题,在查明了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原生硫化铜+次生硫化铜占总铜的97.10%,硫化钼占总钼的96.02%后,以钼矿物浮选新型捕收剂为研究核心,对该矿石进行了... 为解决华北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的高效、低成本开发利用问题,在查明了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原生硫化铜+次生硫化铜占总铜的97.10%,硫化钼占总钼的96.02%后,以钼矿物浮选新型捕收剂为研究核心,对该矿石进行了铜钼混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适宜的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铜钼混浮粗选捕收剂Mo+MC用量为12+3 g/t,矿浆调整剂石灰用量为1 500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25 g/t,采用1粗3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3.72%、1.044%,铜、钼回收率分别为87.22%、74.39%的铜钼混合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 混合浮选 捕收剂Mo+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低品位白钨矿全常温浮选生产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凤平 冯其明 +4 位作者 张发明 朱刚雄 曾林 王海 丁明胜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湖南某大型低品位矽卡岩型白钨矿,原采用731常温浮选工艺,药剂用量大、生产指标偏低。通过调整磨矿细度、浮选浓度以及采用ZL高效捕收剂等措施强化对白钨矿的选择性捕收作用,降低了药剂用量并大幅提高选矿指标。结果表明,WO3回收率从79.... 湖南某大型低品位矽卡岩型白钨矿,原采用731常温浮选工艺,药剂用量大、生产指标偏低。通过调整磨矿细度、浮选浓度以及采用ZL高效捕收剂等措施强化对白钨矿的选择性捕收作用,降低了药剂用量并大幅提高选矿指标。结果表明,WO3回收率从79.30%提高至85.40%,精矿品位从52.51%提高至61.14%,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白钨矿 全常温浮选 ZL捕收剂 矽卡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回收型太阳能分级溶液集热/再生系统模型及环境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冬根 罗丹婷 程小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42-3249,共8页
为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提高高浓度溶液的集热再生效率,提出一种带同级热回收和级间热回收的太阳能分级溶液集热再生方法。基于填料储液槽的热质平衡,建立预除湿溶液参数可动态调整的太阳能分级集热再生系统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发现在不同... 为了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提高高浓度溶液的集热再生效率,提出一种带同级热回收和级间热回收的太阳能分级溶液集热再生方法。基于填料储液槽的热质平衡,建立预除湿溶液参数可动态调整的太阳能分级集热再生系统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发现在不同室外环境条件下分级再生和单级再生效率对比存在临界点,室外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高于临界点,太阳辐射辐射强度低于临界点,分级再生优于单级再生。文章最后综合给出分级集热再生的环境和溶液浓度适用范围,发现在低太阳辐射、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下,其对高浓度溶液再生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再生 临界点 模拟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库建刚 王安理 +2 位作者 张文彬 蔡圣锋 乔翠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54,共3页
四川省某低品位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等特点,尤其是矿石中含有大量的赤、褐铁矿,而锌矿物以菱锌矿为主,且品位低,回收难度极大,此类矿石常被视为呆矿。本试验针对矿石特性按照阶段磨矿、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 四川省某低品位铅锌矿矿石因氧化程度高、矿物嵌布粒度细、易泥化等特点,尤其是矿石中含有大量的赤、褐铁矿,而锌矿物以菱锌矿为主,且品位低,回收难度极大,此类矿石常被视为呆矿。本试验针对矿石特性按照阶段磨矿、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在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基础上,采用组合捕收剂L-05选别氧化锌矿,最终获得了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0.22%和76.25%、含锌1.89%的铅精矿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0.01%和56.14%、含铅1.52%的锌精矿,成功实现了氧化铅锌矿石的有效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氧化铅锌矿 菱锌矿 褐铁矿 L—05组合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金高硫铜矿石回收金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彩斌 刘瑜 +4 位作者 周意超 周斌 杨昊 鄢发明 邹春林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5期74-78,共5页
铜硫矿中低品位伴生金由于难富集到计价品位而常被忽略回收。针对含铜1.84%、含硫11.09%、含金0.12×10-6的低金高硫铜矿石,采用P10作为选铜金捕收剂,H2SO4作为选硫活化剂,丁黄作为选硫捕收剂,在低碱条件下,闭路试验可获得含铜20.98... 铜硫矿中低品位伴生金由于难富集到计价品位而常被忽略回收。针对含铜1.84%、含硫11.09%、含金0.12×10-6的低金高硫铜矿石,采用P10作为选铜金捕收剂,H2SO4作为选硫活化剂,丁黄作为选硫捕收剂,在低碱条件下,闭路试验可获得含铜20.98%、铜回收率为86.23%,含金1.2×10-6、金回收率为74.80%的铜金精矿及硫品位为48.9%、硫回收率为74.47%的合格硫精矿,实现了铜、硫、金的高效综合回收。低碱度铜硫分离工艺使活化剂用量大为减少,有利于硫的综合回收,降低了选矿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铜矿石 低品位伴生金 P10捕收剂 低碱铜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模型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廷芳 张聪 彭冬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提出一种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LiCl-H_(2)O溶液作为工质对,数值模拟该系统在南昌地区的性能变化。主要研究系统中的集热/再生器参数与吸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参数间的相互匹配关系。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夏至日,... 提出一种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LiCl-H_(2)O溶液作为工质对,数值模拟该系统在南昌地区的性能变化。主要研究系统中的集热/再生器参数与吸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参数间的相互匹配关系。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夏至日,在南昌地区集热/再生器存在一个最佳倾角,约为5°;对于不同的集热/再生器长度均存在最佳的空气流量和溶液流量,分别在4.5~5.5 kg/(h·m)和60~180 kg/(h·m)范围内;对于不同的空气流量,均存在最佳的盖板高度,且盖板高度随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的吸收器换热面积与再生器长度之比为0.6。研究结果对该开式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模型 吸收式制冷 集热/再生器 开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热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宪莉 李超 +1 位作者 陈高峰 任绳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0-1288,共9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真空玻璃盖板式冲缝型集热器,对由该集热器和蓄热器构成的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热平衡法和频域回归方法,建立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和建筑的传热数学模型,并经过实验验证,进而以1月份平均太阳能保... 提出一种新型的真空玻璃盖板式冲缝型集热器,对由该集热器和蓄热器构成的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热平衡法和频域回归方法,建立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和建筑的传热数学模型,并经过实验验证,进而以1月份平均太阳能保证率为目标函数,模拟研究集热器和蓄热器的结构参数、物性参数对系统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份平均太阳能保证率随吸热板发射率和冲缝当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平均冲缝间距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适宜的平均冲缝间距取值范围为P≥0.08m;随集热器面积和蓄热器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太阳能保证率随蓄热器体积增大而增长的速率迅速降低,适宜的蓄热器体积与集热器面积之比应为0.15~0.26m^3/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玻璃盖板式冲缝型集热器 蓄热器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 太阳能保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