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unsteady flow in porous media while considering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with Green's fun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曹仁义 陈岭 +2 位作者 Y.Zee Ma 刘雪莹 于柏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01-208,共8页
The flow behavior in porous media with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TPG) is more complex than Darcy flow an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outer boundary and inner boundary with TPG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Darcy flow fo... The flow behavior in porous media with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TPG) is more complex than Darcy flow an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outer boundary and inner boundary with TPG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Darcy flow for unsteady flow of a producing well in a reservoir. An analytic method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is in a need of reestablishment.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Green's function and Newman product principle in a new way are used to solve the unsteady state flow problems of various shapes of well and reservoir while considering the TPG. Four Green's functions of point, line, band and circle while considering the TPG are achieved. Then, two well models of vertical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 are built and simultaneously the function to calculate the moving boundary of each well model is provi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nsidering TPG the pressure field is much different, which has a sudden pressure change, with a moving boundary in it. And the moving boundary of each well model increases with time but slows down rapidly, especially when the TGP is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arcy flow Green's function moving boundary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储层启动压力特征及动用半径的确定
2
作者 田巍 李中超 +5 位作者 余传谋 韩宏彦 王开成 郭立强 王坤 阳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9-966,共8页
针对当前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认识不足及动用半径确定方法不完善的问题,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详细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特征和变化机制,并结合实际储层应力条件提出了低渗储层动用半径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 针对当前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认识不足及动用半径确定方法不完善的问题,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详细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特征和变化机制,并结合实际储层应力条件提出了低渗储层动用半径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岩石启动压力梯度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着净围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两者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2)启动压力梯度与净围压的关系曲线呈三段式特征。第一阶段为塑性形变阶段,主要为大裂缝闭合和大孔道急剧压缩,对渗流能力影响较大,启动压力梯度数值提高5倍以上;第二阶段为拟塑性形变阶段,主要为大孔道和微裂缝压缩,启动压力梯度数值提高40%以上;第三阶段为弹性形变阶段,主要为小孔道的压缩,对渗流能力影响小,启动压力梯度数值变化幅度较小,仅提高了17%。实际低渗储层中岩石的应力状态大多处于第三阶段。(3)以启动压力梯度动态变化为基础,以实际储层存在的压降漏斗为依据确定净上覆压力变化情况,并对储层中某一段渗流距离上的启动压力进行积分计算。在该启动压力与驱动压差数值相等的情况下反算求得渗流距离(即驱动动用半径),并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深化了对低渗储层特征的认识,为储层评价及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动用半径 净上覆压力 净围压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压力对南海北部水合物藏开发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路 李贤 +3 位作者 崔国栋 邢东辉 陆红锋 王烨嘉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4,共17页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资源丰富,具有工业性开发远景。勘查和试采结果均表明,该区域水合物系统多为Ⅰ型水合物藏,水合物层下伏游离气层,泥质含量高,储层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极大地影响水合物系统生产动态。本文针对南海泥质粉砂储层...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合物资源丰富,具有工业性开发远景。勘查和试采结果均表明,该区域水合物系统多为Ⅰ型水合物藏,水合物层下伏游离气层,泥质含量高,储层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极大地影响水合物系统生产动态。本文针对南海泥质粉砂储层中水合物开发实际渗流过程,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数学模型,在TOUGH+HYDRATE模拟器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启动压力梯度耦合求解功能,以神狐海域SHSC-4井站位水合物藏为目标,利用室内实验所得目标储层启动压力值,开展了垂直井及水平井降压开采数值模拟,探究了南海神狐海域泥质粉砂水合物藏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及开采过程中储层压力、温度、各相饱和度分布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抑制储层中的压降扩散,远井处水合物无法分解。生产中出现“低产水量,高气水比”现象,水平井开采后期几乎无水产出。启动压力的存在可避免水合物分解前缘出现二次水合物,消除二次水合物棱镜体对气相的圈闭。尽管抑制远井水合物分解,但10年模拟结果显示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可以促进Ⅰ型水合物藏的产能,尤其在直井开采下,产能可提高近40%,这是由于液相产出的减少及储层高压力梯度增强了生产井前期对三相混合层和游离气层中气相抽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启动压力梯度 数值模拟 Ⅰ型水合物藏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多层合采直井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兵兵 闫振阳 +3 位作者 刘雅静 陈震 朱维耀 刘今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7,I0007,I0008,共11页
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后基质区域与裂缝区域之间流体流动行为呈非连续性,应用高斯分布函数对全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连续非均匀性进行表征。考虑储层开发过程中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影响,修正致密油藏直井单层的平面径向流... 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后基质区域与裂缝区域之间流体流动行为呈非连续性,应用高斯分布函数对全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连续非均匀性进行表征。考虑储层开发过程中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影响,修正致密油藏直井单层的平面径向流产能公式,应用半数值半解析方法求解。基于纵向各层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建立致密油藏多层合采直井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分析裂缝半长、合采厚度和层间跨度等开发因素对致密油藏三层合采直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油藏多层合采体积压裂开发过程中,生产压差与开发因素对三层合采直井产能影响显著。相邻上层的裂缝半长扩大1.3倍且相邻下层的裂缝半长缩减1/1.3,三层合采的产能可以提高15.2%。合采厚度从上至下逐层递减可获得最优合采产能,增大层间跨度使合采产能减小。该结果为致密油藏多层合采直井产能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体积压裂 多层合采 动态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分布 产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及控水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岳 蔡晖 +2 位作者 朱建敏 王公昌 邓景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I0007,共11页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油相流动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应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建立油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的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分段水淹水平井产液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井筒摩擦阻力后,水平井微元段的径向流量呈不对称“U”型,跟部水淹段对产能的影响高于趾部和中部的;定液量条件下,水淹水平段渗流阻力小,阻碍未水淹段油相的产出,导致水平井生产初期高含水,在相同水淹程度下,水淹水平段长度比例越大,水平井含水率越高,对水平井干扰程度越大。该结果对水驱稠油油田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和机械控水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油水两相渗流 分段水淹水平井 特高含水期 水平井控水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储层致密气藏压裂井复杂缝多井干扰数值试井模型
6
作者 徐有杰 任宗孝 +2 位作者 向祖平 樊晓辉 于梦男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0,共7页
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在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非均质致密气藏压裂井复杂裂缝多井干扰数值试井数学模型,通过修正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传导率计算公式,改进了MRST数值模拟求解的算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MRST模拟器... 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在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非均质致密气藏压裂井复杂裂缝多井干扰数值试井数学模型,通过修正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传导率计算公式,改进了MRST数值模拟求解的算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MRST模拟器进行模型计算,简化模型与商业软件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拟启动压力系数越大,压降及压降导数曲线上翘幅度越大。②邻井生产方式(定产或定压)主要影响井底压降双对数曲线中后期特征,邻井定产生产使得测试井边界反映特征提前表征,邻井定压生产使得测试井晚期双对数曲线表现出先上翘后下掉特征。③邻井裂缝参数及离散裂缝对测试井井底压力曲线影响较小,测试井诱导缝导流能力使得双线性流阶段压降导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下凹。④测试井所在区域渗透率不变的情况下,邻井所在区域渗透率越高,测试井双对数晚期阶段干扰开始的时间越早。该研究成果对致密气藏压裂井井间干扰试井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致密气藏 拟启动压力梯度 压裂井 井间干扰 数值试井 非线性渗流 MRST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油藏水平井裂缝干扰渗流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钟会影 余承挚 +3 位作者 沈文霞 毕永斌 伊然 倪浩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9,共8页
针对致密油开发中体积压裂水平井裂缝干扰的问题,在三线性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半渗透边界条件和井间干扰系数α,建立了考虑未改造区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油藏水平井裂缝干扰渗流模型,对不同干扰情况下水平井井底压力动态及产量递减特... 针对致密油开发中体积压裂水平井裂缝干扰的问题,在三线性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半渗透边界条件和井间干扰系数α,建立了考虑未改造区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油藏水平井裂缝干扰渗流模型,对不同干扰情况下水平井井底压力动态及产量递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α越大,裂缝干扰条数越多,压力动态曲线改造区线性流持续的时间越长,改造区窜流、拟稳定流动发生得越晚;未改造区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拟稳定流发生的时间就越早。(2)裂缝导流能力越大,主裂缝线性流出现时间越早,两井裂缝导流能力越接近,α对压力动态的影响较明显。(3)α越大,井底压力相对较低的水平井初期产量越高,至晚期后,产量下降越明显,无因次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后期产量递减越快。(4)裂缝导流能力越小,前期阶段产量曲线越靠下,两井裂缝导流能力相近时,α对产量的干扰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井间干扰系数 启动压力梯度 裂缝导流能力 渗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峰 白娟 +6 位作者 冯晓明 周继涛 王筱雪 尧文洁 涂又 孙泽冲 马嘉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11-6827,共17页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生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与生态价值,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是实现秦巴山区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管理政策科学制定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生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与生态价值,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是实现秦巴山区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管理政策科学制定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分析秦巴山区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弹性分析对比不同植被类型和地形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进而分区计算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阈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服务整体提升且均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2)不同类型植被下,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供应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和农田。不同地形变化下,除生境质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外,其他3项服务均出现了先提高后衰减的非线性趋势。(3)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阈值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植被覆盖影响阈值在林地、草地和农田区分别为0.85、0.80和0.78;且该阈值随地形因子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以转变秦巴山区单纯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简单化生态保护模式,为构建分区管理、全面系统和动态平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植被覆盖变化 阈值 植被类型 地形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非线性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魏丽英 石晶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具有时空分异特征且存在类型差异,为针对性探讨不同站点两者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对站点实际影响范围进行差异化识别的方法;并通过分时段多尺度地理加权回...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具有时空分异特征且存在类型差异,为针对性探讨不同站点两者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对站点实际影响范围进行差异化识别的方法;并通过分时段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获取能够表征土地利用对客流影响时空变化特征的站点聚类指标,采用K-means++算法将研究区域内的站点划分为4类;进而基于改进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分类定量探讨不同类别下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通过捕捉不同站点土地利用与客流的时空分异特征对站点进行分类识别,可有效提升两者非线性关系模型的解释度。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发现不同类别站点影响轨道交通客流的关键土地利用要素不同,第1类中关键变量为相对重要性分别为61.35%和30.08%的公交站点数量和慢行密度;第4类的情况类似但相对数值有所变化,公交站点数量的相对重要性由61.35%下降至30.31%;建筑密度在第2类中以66.57%的相对重要度占据最大比例;但在第3类中仅占5.59%。此外,不同类别站点影响范围内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关系存在较为显著且各异的阈值效应。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类别站点的用地开发应各有侧重,且应结合实际将土地利用设计指标控制在相应的合理范围内。研究为差异化的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量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土地利用 空间差异性 阈值效应 梯度提升决策树 轨道交通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体相流体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
10
作者 柯文丽 喻高明 +1 位作者 刘延东 贾婷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根据稠油油藏体相流体渗流特点,建立基于稠油吸附边界层和屈服特性影响下的稠油体相流体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及启动压力梯度理论公式,并利用岩心渗流与启动压力梯度试验结果对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 根据稠油油藏体相流体渗流特点,建立基于稠油吸附边界层和屈服特性影响下的稠油体相流体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及启动压力梯度理论公式,并利用岩心渗流与启动压力梯度试验结果对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启动压力梯度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平均偏差为7.77%,稠油油藏体相流体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平均偏差为7.50%,均在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并且该模型针对不同流变类型的流体渗流都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边界层 体相流体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阈值的双参数阈值函数在生理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薇 卓智海 张月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1272,共9页
针对弱生理信号在采集过程中易被噪声淹没,传统小波去噪算法存在去噪效果差和信号提取失真的问题,根据小波系数的能量分布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通过计算各层小波系数的能量来确定阈值,避免阈值计算的不平衡性,同时提... 针对弱生理信号在采集过程中易被噪声淹没,传统小波去噪算法存在去噪效果差和信号提取失真的问题,根据小波系数的能量分布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通过计算各层小波系数的能量来确定阈值,避免阈值计算的不平衡性,同时提高自适应性和弱信号的保真度;采用一种改进的可调节的双参数阈值函数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在小波系数压缩程度可控的同时可以自由调节阈值函数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相较于两种传统去噪算法(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和滤波器算法)以及12种传统小波阈值和阈值函数组合算法,在信噪比、均方根百分比和均方根误差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实测生理信号中取得了最小的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小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能量梯度阈值 改进阈值函数 生理信号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梯度算子的软阈值宽带频谱感知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巩克现 房家乐 +2 位作者 刘宏华 孙鹏 王玮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7,共13页
为了改善信号梯度特征对幅度的损失以及寻求描述信号的最佳尺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梯度算子的软阈值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通过引入梯度增强算子还原信号幅值特征,结合信号本身梯度特征,使用不同的尺度描述信号梯度增量,得到软阈值判... 为了改善信号梯度特征对幅度的损失以及寻求描述信号的最佳尺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梯度算子的软阈值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通过引入梯度增强算子还原信号幅值特征,结合信号本身梯度特征,使用不同的尺度描述信号梯度增量,得到软阈值判据,进一步加入尺度融合单元,利用硬阈值加软阈值联合判断的方法,得到描述信号的最佳尺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相较于MPSG算法,所提算法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均有明显改善,且复杂度更低。通过对比实测数据的检测效果,所提算法更适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感知 增强梯度算子 软阈值 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阳 杨磊 +1 位作者 刘枫琪 李宋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3-939,共7页
为提高无人机红外图像分辨率,研究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基于人眼视觉特性自适应设定图像内边缘区域与平滑区域梯度阈值,在此设定下通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去除初始红外图像内平滑区域噪声,并保留与增... 为提高无人机红外图像分辨率,研究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基于人眼视觉特性自适应设定图像内边缘区域与平滑区域梯度阈值,在此设定下通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去除初始红外图像内平滑区域噪声,并保留与增强图像内边缘区域细节信息,获得去噪后红外图像,向生成对抗网络内输入此图像,经其中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的博弈学习,获得最终超分辨率重建红外图像输出。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图像边缘细节保护能力与背景噪声去除能力,综合消噪效果较好,可获得分辨率高、视觉呈现清晰的超分辨率重建红外图像,保障无人机巡检中红外图像的辨识精度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滤波 无人机 红外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 梯度阈值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藏逆向渗吸的最大渗吸动用距离计算方法
14
作者 吴忠维 覃磊 +4 位作者 崔传智 王一单 钱银 黄迎松 喻高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渗吸是页岩油藏压裂开发的重要机理,最大渗吸动用距离是渗吸动用范围评价的直接指标,对页岩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页岩油藏最大渗吸动用距离,在表征页岩油藏毛细管力曲线基础上,运用渗流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页岩油藏逆向... 渗吸是页岩油藏压裂开发的重要机理,最大渗吸动用距离是渗吸动用范围评价的直接指标,对页岩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页岩油藏最大渗吸动用距离,在表征页岩油藏毛细管力曲线基础上,运用渗流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页岩油藏逆向渗吸最大渗吸动用距离计算方法,通过与室内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同时开展了最大渗吸动用距离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渗透率增加,最大渗吸动用距离呈线性增加,但达到最大渗吸动用距离所用时间呈指数降低;油水黏度比对最大渗吸动用距离无影响,但原油黏度越大,达到最大渗吸动用距离所需时间越长;当储层渗透率为0.05 mD、接触角为45°、界面张力为50 mN/m时,最大渗吸动用距离为2.2 m,所需时间为170 d,用时较长。该研究可为页岩油藏渗吸动用范围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渗吸 最大渗吸动用距离:启动压力梯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油包水乳状液流动规律及液阻效应
15
作者 贾磊磊 钟立国 +5 位作者 王国栋 户昶昊 宫宇宁 尚策 栾政萱 刘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0,679,共8页
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原油在喉道剪切作用下易和水相形成油包水乳状液,产生液阻效应,堵塞地层导致油井产量急剧降低。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和微观孔隙流动模拟技术,研究了原油黏度、含水率、乳状液粒径与喉道直径比等因素... 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原油在喉道剪切作用下易和水相形成油包水乳状液,产生液阻效应,堵塞地层导致油井产量急剧降低。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和微观孔隙流动模拟技术,研究了原油黏度、含水率、乳状液粒径与喉道直径比等因素影响下,油包水乳状液在复杂多孔介质内的流动规律和液阻效应。结果表明,随含水率增加,油包水乳状液的液阻效应增强,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增加。当原油黏度为550 mPa·s、乳状液含水率为20%~50%、岩心渗透率为300×10^(-3)μm^(2)时,油包水乳状液的启动压力梯度为12~37 MPa/m。原油黏度对高黏油(550 mPa·s)乳状液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更大,乳状液粒径与喉道尺寸的匹配程度对低黏油(<30 mPa·s)乳状液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更显著。由于液阻效应,水滴在喉道入口处聚集并发生聚并,使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粒径变大。油包水乳状液粒径与喉道直径比值越大,分散相(水滴)通过喉道时的渗流阻力越大。油包水乳状液的毛细管数越小,液阻效应导致渗流阻力的增加倍数越大。计算表明,当毛细管数为9.9×10^(-4)(低黏油)、乳滴粒径与喉道直径比为2.5或10.0时,液阻效应导致油包水乳状液通过喉道时的渗流阻力增加到孔隙中流动渗流阻力的7倍或35倍。研究结果明确了油包水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液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地层原油渗流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油包水乳状液 含水率 液阻效应 启动压力梯度 渗流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份水凝胶3D打印静态混合管设计
16
作者 肖寻 冯明昊 +1 位作者 杜如虚 钟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66,172,共5页
针对双组分水凝胶梯度材料3D打印机的静态混合管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建立模型,采用模块化的分析设计方法,对不同设计参数的分离混合型的静态混合管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地仿真分析。最优的设计结合改装的Prusa i3结构的3D打印系统,打印不... 针对双组分水凝胶梯度材料3D打印机的静态混合管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建立模型,采用模块化的分析设计方法,对不同设计参数的分离混合型的静态混合管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地仿真分析。最优的设计结合改装的Prusa i3结构的3D打印系统,打印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双组份水凝胶结构。通过多个虚拟打印头,进行了PVA/SA的梯度打印,并通过阈值分割验证梯度效果。展示了双组分静态混合管的新设计以及其在生物兼容性梯度功能材料打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静态混合管 仿真分析 混合效果 梯度材料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STN:深度残差软阈值化网络
17
作者 曹岩 朱真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1-87,共7页
在采用深度残差等神经网络模型解决图像分类任务时,特征提取过程损失的一些重要特征会影响模型的分类性能。神经网络“端到端”的学习模式带来的黑盒问题,也会限制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另外,神经网络模型往往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 在采用深度残差等神经网络模型解决图像分类任务时,特征提取过程损失的一些重要特征会影响模型的分类性能。神经网络“端到端”的学习模式带来的黑盒问题,也会限制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另外,神经网络模型往往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为了提高深度残差网络模型的分类效果和训练效率,引入了模型迁移方法和软阈值化方法,提出了DRSTN(Deep Residual Soft Thresholding Network)网络,并对此网络结构进行微调,生成了不同版本的DRSTN网络。DRSTN网络的性能得益于3个方面的有机整合:1)通过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s-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方法对网络的特征提取进行可视化,根据可视化结果挑选进一步优化的模型;2)基于模型迁移,研究人员不必全新地搭建模型,可以直接在已有的模型上进行优化,能够节省大量训练时间;3)软阈值化作为非线性变换层嵌入到深度残差网络体系结构中,以消除样本中不相关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训练条件下,DRSTN_KS(3*3)_RB(2:2:2)网络在CIFAR-10数据集上的分类精度相比SKNet-18,ResNet18和ConvNeXt_tiny网络分别提高了15.5%,8.8%和10.9%;该网络也具有一定的泛化性,在MNIST和Fashion MNIST数据集上能够达到快速的迁移效果,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9.06%和9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残差网络 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 软阈值化方法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透水边界与起始坡降下软土路基固结模型
18
作者 杨强 魏征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4,51,共6页
研究目的:路基沉降问题是引起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发生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软土地区路基土沉降预测水平,本文考虑土体的非达西渗流效应、土体边界透水能力的变化以及变形非线性特征,建立相应的分段线性化固结模型。其中,起始坡... 研究目的:路基沉降问题是引起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发生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软土地区路基土沉降预测水平,本文考虑土体的非达西渗流效应、土体边界透水能力的变化以及变形非线性特征,建立相应的分段线性化固结模型。其中,起始坡降渗透模型用来反映土体的非达西渗流过程,连续排水边界用来描述土体边界透水性能的变化,e-lg(av0)关系用来表示土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然后,应用一些算例分析探讨边界透水性能变化、土体非线性变形以及非达西效应下土体的固结行为,以期为软土路基工程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1)土体的非达西效应越强(即起始坡降值越大),边界透水性能越差(即连续排水界面参数越小),相同时刻下的固结滞后现象越明显;(2)起始坡降值能同时影响固结过程及最终结果;(3)连续排水边界和起始坡降下初始压缩系数对沉降过程的影响比较显著;(4)本文固结模型可模拟深厚软土路基的沉降过程,相关结论可应用于深厚软土的堆载排水加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路基 固结 起始坡降 连续排水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边缘梯度插值的感兴趣区域池化算法
19
作者 周跃进 丁家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针对现有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确率低、图像边缘区域分割不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模型的感兴趣区域池化算法.首先,通过Otsu阈值分割法将感兴趣区域特征图划分为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其次,对边缘区域使用边缘梯度插值... 针对现有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确率低、图像边缘区域分割不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模型的感兴趣区域池化算法.首先,通过Otsu阈值分割法将感兴趣区域特征图划分为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其次,对边缘区域使用边缘梯度插值算法进行插值,对非边缘区域使用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插值,从而将离散的特征图映射到一个连续空间中;再次,将插值后的特征图均匀分割成k×k个单元;最后,对每个单元利用二重积分求均值以完成池化操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基于Mask RCNN模型在数据集COCO(2014)上比现有算法的检测精确率有一定提升,对图像边缘区域的细节分割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k RCNN模型 感兴趣区域池化 Otsu阈值分割 边缘梯度插值 双线性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 被引量:67
20
作者 朱孔凤 姜威 +2 位作者 王端芳 张进 周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离焦模糊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是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自动调焦的一个关键,需要不断地提高评价函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深入研究了各种图像梯度的分布情况后发现模糊图像小梯度像素数较大,而清晰图像大梯度的像素数则明显比模糊图像的... 离焦模糊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是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自动调焦的一个关键,需要不断地提高评价函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深入研究了各种图像梯度的分布情况后发现模糊图像小梯度像素数较大,而清晰图像大梯度的像素数则明显比模糊图像的多,因此可以给梯度加一个阈值,去掉梯度小的值保留梯度大的值,这样可以突出清晰图像的的优势,易于准确判断。首次提出了一种用图像梯度加阈值求和作为由于离焦产生的模糊图像的评价函数,建立了上述评价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和分析。与以往的图像灰度方差、梯度和、小波变换等评价函数相比,给出的评价函数无偏性好、单峰性强,信噪比高,计算量小,在焦平面附近具有变化趋势明显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焦模糊图像 清晰度评价函数 梯度 阈值 自动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