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芥菜BjGSTF1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朱云娜 陈凤梅 +4 位作者 李芷娴 王斌 冯慧敏 胡芳 李海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80,共14页
为了探究谷胱甘肽转移酶编码基因(GST)在芥菜花青素积累中的作用,该文以紫薹-绿薹芥菜近等位基因系为材料,克隆到1个花青素积累相关的GST基因,命名为BjGSTF12。该文对BjGSTF12编码蛋白及其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其在绿薹、紫... 为了探究谷胱甘肽转移酶编码基因(GST)在芥菜花青素积累中的作用,该文以紫薹-绿薹芥菜近等位基因系为材料,克隆到1个花青素积累相关的GST基因,命名为BjGSTF12。该文对BjGSTF12编码蛋白及其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其在绿薹、紫薹芥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花青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BjGSTF12的基因组和cDNA全长分别为808、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具有GST_N端和GST_C端保守结构域。然而,绿薹、紫薹芥菜BjGSTF12序列无区别。(2)BjGSTF12与拟南芥AtGSTF12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φ亚家族。(3)2个芥菜品系BjGSTF12启动子序列存在4处碱基突变/插入,但二者顺式作用元件种类与数目相同,均含9个MYB结合位点、1个赤霉素响应元件、3个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4)紫薹芥菜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绿薹芥菜,BjGSTF12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含量表现出类似变化规律。(5)互作蛋白网络分析表明,BjGSTF12与花青素合成关键酶、糖基化修饰、转运蛋白等蛋白存在互作。综上认为,BjGSTF12在芥菜薹茎花青素积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jGSTF12可能通过互作蛋白调控芥菜花青素合成、修饰、转运从而影响花青素积累。该文对深入研究GST在芥菜薹茎花青素积累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gst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花青素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GST基因家族鉴定及冷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周光怡 李魁印 +4 位作者 王睿 刘晓娟 覃显娇 简子林 任明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44,共12页
冷胁迫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在植物体内不断累积有害物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种对细胞保护至关重要的抗氧化酶,通过减少活性氧引起的生理性损伤,在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藜... 冷胁迫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在植物体内不断累积有害物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种对细胞保护至关重要的抗氧化酶,通过减少活性氧引起的生理性损伤,在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但藜麦苗期易受冷空气侵袭而导致减产。因此,鉴定藜麦耐寒相关基因是必要的,为此鉴定藜麦GST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藜麦GST基因在冷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藜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9个藜麦GST基因成员,其氨基酸长度范围为199~416 aa,分子量在22.72~47.45 ku范围内,随机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8个亚家族,在启动子区域中分析发现多个低温顺式作用元件(LTR)和多种生长发育及代谢相关的元件。在藜麦GST基因家族中共发现11对串联重复基因和11对片段重复基因,表明基因复制事件是该物种GST基因家族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藜麦GST基因在不同持续时间的冷胁迫下可以作出响应,特别是在叶片上高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藜麦GST基因功能提供基础,为藜麦耐寒品种选育提供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gst基因家族 冷胁迫 表达分析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对牙鲆肝脏EROD和GST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秀蓉 李正炎 +1 位作者 王波 傅明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1-104,100,共5页
乙氧基-异酚恶唑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解毒酶,在外源毒物的转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牙鲆肝脏组织中的EROD和GST酶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壬基酚(0,0.10,0.33和1.00 mg·... 乙氧基-异酚恶唑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解毒酶,在外源毒物的转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牙鲆肝脏组织中的EROD和GST酶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壬基酚(0,0.10,0.33和1.00 mg·L^(-1))活体暴露下2种酶的活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低浓度(0.10和0.33 mg·L^(-1))的壬基酚中,EROD和GST酶活性均被诱导,暴露4 d后0.33 mg·L^(-1)的壬基酚处理组中EROD和GST活性的诱导率分别为99.2%和127.5%。暴露于高浓度(1.00 mg·L^(-1))的王基酚中。2种酶的活性均被抑制,4 d后EROD和GST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62.0%和37.3%。该试验表明,EROD和GST酶活性的响应可用来评价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牙鲆 EROD 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两种水稻GSH和GST应答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延玲 张春华 +1 位作者 居婷 葛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5-310,共6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水稻解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水培法研究了耐性不同的两种水稻(特优559和K优818)在不同程度镉(Cd)胁迫下GSH和G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两种水稻生物量减少、Cd吸收积累增...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水稻解毒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水培法研究了耐性不同的两种水稻(特优559和K优818)在不同程度镉(Cd)胁迫下GSH和GS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两种水稻生物量减少、Cd吸收积累增加,水稻根部Cd含量和积累量均高于地上部,但Cd从水稻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耐性较弱的特优559的Cd转移率(S/R)随处理Cd浓度提高而上升,而耐性较强的K优818则恰好相反,将Cd更多地钝化在根部。两种水稻GSH和GST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Cd胁迫使特优559的GSH含量和GST活性显著增加,而K优818的GSH在低浓度Cd处理时出现了小幅下降,但其GST活性变化与特优559相似,根部增幅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水稻GSH和GST在Cd解毒和钝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应答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基因型差异,这可能与两品种GST同功酶的组成、表达和功能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胁迫 GSH 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NAP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及柱上切割GST标签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夏冰 康巧珍 +2 位作者 傅国 汲振余 刘鑫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8,共5页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p MAL-C2X-NAP质粒为模板,PCR扩增NA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GEX-NAP.重组质粒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再经IPTG低温诱导获得可溶性GST-NAP融合蛋白,最后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p MAL-C2X-NAP质粒为模板,PCR扩增NA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GEX-NAP.重组质粒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再经IPTG低温诱导获得可溶性GST-NAP融合蛋白,最后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树脂进行纯化,Prescission蛋白酶进行柱上切割去除GST标签.结果表明,p GEX-NA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低温诱导表达,可获得大量可溶性GST-NAP融合蛋白.Prescission蛋白酶柱上切割去除GST标签后,经Western Blot验证NAP蛋白能被兔抗NAP多克隆抗体特异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NAP 重组质粒 蛋白表达 gst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蚊鱼(Gambusia afinis)cat、gapdh和gst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欧瑞康 武小燕 +4 位作者 库培佳 王兰 苏甜 梁惜梅 聂湘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2,共10页
根据Ensembl、Genbank登录的鱼类cat、gapdh和gst基因的CDS序列设计普通PCR扩增引物,寻找食蚊鱼的cat、gapdh和gst基因的c DNA片段,并根据定量引物设计要求设计出相应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引物,建立了食蚊鱼cat、gapdh和gst... 根据Ensembl、Genbank登录的鱼类cat、gapdh和gst基因的CDS序列设计普通PCR扩增引物,寻找食蚊鱼的cat、gapdh和gst基因的c DNA片段,并根据定量引物设计要求设计出相应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引物,建立了食蚊鱼cat、gapdh和gst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方法。该方法在104~108数量级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1.000);熔解曲线显示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均为单一峰值;质粒标准品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的批内试验变异系数与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均低于2%。利用该方法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选择了水体中常见典型药物污染物——双氯芬酸,研究其对食蚊鱼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食蚊鱼暴露在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0.005、0.05、0.5和5 mg·L-1)24 h后,其肝脏cat、gapdh和gst的mRNA呈现显著变化,相对于对照组,在低浓度0.005 mg·L-1时,cat与gst mRNA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上升(p<0.01),而其它浓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精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为利用该类小型鱼类的原位污染物的生物监测和生态毒理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蚊鱼 CAT GAPDH gst 实时荧光定量PCR 双氯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GST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金华 张西平 +1 位作者 胡言光 吉万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从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获得的EST-3(Genbank序列号EX567360)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结果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最后对白粉菌不同侵染时间进行了表达分析。经RT-PCR扩增,EST-3表达的带型... 以从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获得的EST-3(Genbank序列号EX567360)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结果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最后对白粉菌不同侵染时间进行了表达分析。经RT-PCR扩增,EST-3表达的带型变化趋势与其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cDNA的差异显示情况一致,且RT-PCR获得的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一致性达9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是由875bp核苷酸组成的,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蛋白为229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号JK841279,含有一个N端和C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结构域,该序列与小麦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一致性较高,达97%。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白粉菌侵染24h表达受到抑制,48h开始表达,侵染72h表达最强,96h又开始下降,表明GST基因属于白粉菌诱导型相关基因,参与小麦对白粉病的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小麦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 电子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芘B[a]P对泥蚶组织EROD、GST酶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肖国强 张炯明 +5 位作者 邵艳卿 柴雪良 吴洪喜 刘博 方军 滕爽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4,共7页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染毒和清除,研究了不同浓度(0.05、0.5、5和10μg/L)苯并芘B[a]P胁迫15d和释放15d后,泥蚶(Tegillarcag阳n0J日)消化盲囊和鳃丝乙氧基异吩嗯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和...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染毒和清除,研究了不同浓度(0.05、0.5、5和10μg/L)苯并芘B[a]P胁迫15d和释放15d后,泥蚶(Tegillarcag阳n0J日)消化盲囊和鳃丝乙氧基异吩嗯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阶段0.5、5和10I.tg/L,B[a]P处理组对泥蚶消化盲囊和鳃丝EROD、GST酶活力和MDA含量显著影响(P〈O.05),EROD、GST酶活力分别被诱导和抑制,第5d趋于稳定,MDA含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在第10d基本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在清除阶段,EROD活力和MDA含量逐渐下降,GST活力逐渐升高,并在5—10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研究中,EROD和GST活力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解毒代谢的能力,MDA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机体氧化损伤的程度,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消化盲囊 鳃丝 EROD gst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胁迫下鲫鱼肝脏微粒体CYP3A1和GST的响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伟 瞿建宏 +1 位作者 聂凤琴 孟顺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5-810,共6页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和十溴联苯醚(PBDE-209)后鱼肝微粒体中CYP3A1和GST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鲫鱼在0.10~5.00mg·L-1的PBD...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和十溴联苯醚(PBDE-209)后鱼肝微粒体中CYP3A1和GST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鲫鱼在0.10~5.00mg·L-1的PBDE.47和5.00~50.0mg·L0的PBDE-209中暴露15d后,除0.10mg·L-1 PBDE.47、5.00mg·L-1和10.0mg·L-1PBDE-209试验组外,其余各试验组的鱼肝微粒体中CYP3A1被诱导,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CYP3A1的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续而上升,到试验第15天时达到最高,但上升速率最快的阶段为试验的第0-5天。而GST酶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经过15d试验,除0.10mg·L-1PBDE-47和5.00mg·L-1PBDE-209以外的各试验组鲫鱼肝脏微粒体中的GST活性仅为对照组的12.74%~85.35%,表明PBDEs已对鱼体肝脏GST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鱼类肝脏微粒体中CYP3AI和GST酶可作为污染生物标志物来评价PBDEs的早期污染毒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鲫鱼 肝脏 微粒体 CYP3A1 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和赤霉素对核桃JrGSTU8基因响应炭疽病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凯恒 谢牧洪 +4 位作者 郑欣悦 贾彩霞 洪心悦 孙宇栋 杨桂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129,共9页
【目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植物应对外界刺激的重要酶类,其表达可有效改善植株抗逆能力。核桃是重要的经济木本油料植物,其产量和品质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其中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导... 【目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植物应对外界刺激的重要酶类,其表达可有效改善植株抗逆能力。核桃是重要的经济木本油料植物,其产量和品质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其中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导致我国核桃严重落果、枯梢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呈逐渐严重趋势,已成为限制我国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更好的防治核桃炭疽病,必须掌握核桃响应炭疽病的调控机制。由于植株响应逆境通常涉及不同激素信号通路,特别是在病害响应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鉴定GST家族成员基因JrGSTU8,对其在ABA和GA介导下的炭疽病响应进行分析,为揭示核桃逆境适应机制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香玲’核桃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一个Tau类GST基因,命名为JrGSTU8。通过分析JrGSTU8的基本信息、保守结构域、进化、启动子及其包含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JrGSTU8与逆境响应的潜力。对核桃进行炭疽病、ABA、GA、炭疽病+ABA、炭疽病+GA等不同处理,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JrGSTU8的表达进行分析,明确JrGSTU8响应ABA、GA和炭疽病的能力。【结果】JrGSTU8基因开放阅读框长612 bp,推导的多肽分子量为23145.57 Da,包含氨基酸203 aa,理论等电点为6.61,与杨梅Morella rubra GSTU8等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JrGSTU8上游1443 bp启动子包含307个顺式作用元件位点,属于80类不同元件,包括赤霉素(GA)(如WRKY71OS、TATCCAOSAMY、PYRIMIDINEBOXOSRAMY1A),脱落酸(ABA)(如MYB2CONSENSUSAT、BOXLCOREDCPAL、CAREOSREP1)等激素响应相关,热(CCAATBOX1)、低温(MYCCONSENSUSAT)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害(BIHD1OS、WBOXATNPR1、WRKY71OS、WRKY71OS)响应相关元件。qRT-PCR发现,JrGSTU8基因能被ABA、GA和核桃炭疽病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且ABA和GA均可有效提高JrGSTU8响应炭疽病胁迫的转录活性。【结论】核桃JrGSTU8基因受炭疽病诱导,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涉及ABA和GA信号通路,推测其在核桃病害响应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gst基因 启动子 生物胁迫 表达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酶的提取纯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小丽 廖祥儒 +3 位作者 赵立梅 陈彤 刘强 孟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G - 2 5脱盐、A - 2 5柱层析、丙酮沉淀、SephadexG - 75及SephadexG - 2 0 0等一系列分离纯化手段 ,从小麦幼穗抽提液中分离得到了电泳纯的谷胱甘肽转移酶 .结果表明 ,1-氯 - 2 ,4 -二硝基苯 (CDNB)浓度... 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G - 2 5脱盐、A - 2 5柱层析、丙酮沉淀、SephadexG - 75及SephadexG - 2 0 0等一系列分离纯化手段 ,从小麦幼穗抽提液中分离得到了电泳纯的谷胱甘肽转移酶 .结果表明 ,1-氯 - 2 ,4 -二硝基苯 (CDNB)浓度变化的体系中 ,该酶表观Km=10 .4 2nmol/L ;谷胱甘肽 (GSH)浓度变化的体系中 ,表观Km=2 99μmol/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_3和低温处理对小麦细胞GST及GR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建芳 廖祥儒 +5 位作者 侯小康 王俊丽 陈丕铃 周艳芬 芦春斌 王建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研究了AgNO3 和低温处理对小麦悬浮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 (GR)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AgNO3 和低温处理对小麦细胞再生的影响因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 ,在处理的4d内低温处理使再生率明显增加 ,AgNO3 处理 2d使... 研究了AgNO3 和低温处理对小麦悬浮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 (GR)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AgNO3 和低温处理对小麦细胞再生的影响因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 ,在处理的4d内低温处理使再生率明显增加 ,AgNO3 处理 2d使细胞再生率显著增高 ,但处理 4d则对细胞再生无明显影响 .低温处理使细胞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 ,AgNO3 处理对小麦细胞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 .小麦细胞GST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 ,AgNO3 处理对GST活性无明显影响 ,但低温处理明显延缓GST活性降低 .AgNO3 和低温处理都使小麦细胞GR酶活性明显降低 .AgNO3 处理 2d和低温处理对细胞谷胱甘肽 (GSH )含量无明显影响 ,但在处理的第 4dAgNO3 使细胞GSH含量明显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 GSH 小麦 悬浮细胞 低温 AGNO3 亚硝酸银 植物细胞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变化及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国荣 王建波 +2 位作者 曹文钟 杜坤 张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95-2501,共7页
通过对不同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培养基质和叶片渗透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体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的研究,以探讨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在Na2CO3胁迫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抗Na2CO3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对不同浓度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培养基质和叶片渗透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体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的研究,以探讨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在Na2CO3胁迫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抗Na2CO3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0~0.4%Na2CO3胁迫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增强,Na2CO3胁迫浓度继续增加则GST活性急剧减弱.星星草幼苗叶绿体GST活性随培养基质渗透势、叶片渗透势和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叶绿体O-·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叶绿体GST活性和Na2CO3胁迫浓度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培养基质渗透势以及叶片渗透势之间、叶绿体GST活性和O-·2产生速率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之间相关关系显著.说明叶绿体GST在星星草幼苗抵抗低强度浓度Na2CO3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幼苗 叶绿体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 渗透势 O2^-产生速率 NA2CO3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手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SsGST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磊 胡小文 +2 位作者 姚艳丽 邢淑莲 刘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4-19,共6页
为克隆割手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获得了1个割手密GST基因,命名为Ss GST,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割手密Ss GST基因c DNA全长702 bp,编码22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119H1756N300O327S5,预... 为克隆割手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获得了1个割手密GST基因,命名为Ss GST,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割手密Ss GST基因c DNA全长702 bp,编码22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119H1756N300O327S5,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4.8 ku,等电点为6.21。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Ss GST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Ss GST蛋白具有GST-N和GST-C结构域。Ss GST蛋白序列与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蔗等植物的GST蛋白序列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s GST蛋白与玉米GS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gst基因 电子克隆 RT-PCR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表达蛋白及BnGST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骊 白静 +10 位作者 赵玉红 孙柏林 侯献飞 方彦 王旺田 蒲媛媛 刘丽君 徐佳 陶肖蕾 孙万仓 武军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的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16VHNTS309’在冷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于GO和KEGG分析鉴定出BE、APX、SOD、GST等参与冷胁迫反应的蛋白质。利用q RT-PCR和生理指标鉴定到响应冷胁迫的关键蛋白质GST,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到‘16VHNTS309’的GST基因。该基因CDS长度为642bp,编码213个氨基酸,是一个不稳定蛋白,属于GST_N_3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与甘蓝型油菜‘ZS11’序列相似性为99.22%,与‘ZS11’和‘Vision’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发现第127位亮氨酸(L)突变为脯氨酸(P)。基因家族分析表明,在甘蓝型油菜中共鉴定到153个Bn GSTs成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Zeta、Phi、Theta、CHQ、DHAR、Lambda和Tau这七大类型,大部分的Bn GSTs属于Phi和Tau这2种类型。系统进化将Bn GSTs分为12个亚家族,亚家族Ⅰ和Ⅷ包含了较多的成员,Bn GSTs不均匀的分布在18条染色体上, C06染色体上分布Bn GSTs基因数量最多,含有10个保守的蛋白质基序。Bn GSTs基因家族中有99对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 131个基因来自基因复制事件,片段重复事件在Bn GSTs基因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冷胁迫下Bna A02g35760D、Bna C06g20450D、Bna C06g35490D、Bna A02g03230D和Bna A02g35980D在强抗寒品种中的显著高表达,是弱抗寒品种的7~12倍,并且强抗寒品种具有较高的生理酶活性。另外,在冷冻胁迫下鉴定到一些瞬时和持续表达的关键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n GSTs基因在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抗寒分子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冷胁迫 蛋白质谱 gst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GS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娟娟 王进军 +1 位作者 张寿芳 沈慧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5,共8页
【目的】揭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螺螨酯的分子抗性机理。【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二斑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实... 【目的】揭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螺螨酯的分子抗性机理。【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二斑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GST基因在二斑叶螨的螺螨酯抗性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获得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uGSTd1和TuGSTd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445659和KC445660)。序列分析发现,TuGSTd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8bp,编码21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4.47kDa,理论等电点为5.49;TuGSTd2的开放阅读框为648bp,编码21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4.57kDa,理论等电点为6.3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与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Delta家族的GS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uGSTd1和TuGSTd2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敏感品系的5.60和3.75倍。【结论】GST基因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据此推测GST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其对螺螨酯的抗性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叶螨 抗螺螨酯品系 gst 基因克隆 表达量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28GST T细胞表位谱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光富 张兆松 +4 位作者 王勇 王新军 朱翔 季旻珺 吴观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用软件预测日本血吸虫重组 2 8GST抗原分子T细胞表位谱 ,并鉴定其Th1型细胞表位。方法 :用软件预测重组2 8GSTT细胞表位谱 ,并筛选几种较好的T细胞表位 ,人工合成表位肽或用基因工程制备重组表位肽融合蛋白。体外刺激经照射的尾... 目的 :用软件预测日本血吸虫重组 2 8GST抗原分子T细胞表位谱 ,并鉴定其Th1型细胞表位。方法 :用软件预测重组2 8GSTT细胞表位谱 ,并筛选几种较好的T细胞表位 ,人工合成表位肽或用基因工程制备重组表位肽融合蛋白。体外刺激经照射的尾蚴感染并用 2 8GST加强免疫的C5 7BL/ 6小鼠 (H 2 b)脾细胞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术等 ,分析各种表位的免疫刺激作用 ,鉴定Th1型细胞表位。结果 :在 9个候选的表位中 ,P6 (73~ 86aa)是刺激作用最强的Th1型细胞表位。结论 :重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表位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杆菌Catalase/GST融合蛋白的表达、标签切除及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茵 奚月 李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旨在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幽门螺杆菌Catalase融合蛋白,并利用凝血酶切除GST标签。将重组质粒Catalase/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菌体经反复冻融、溶菌酶裂解及超声破菌后,Catalase/GST融合... 旨在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幽门螺杆菌Catalase融合蛋白,并利用凝血酶切除GST标签。将重组质粒Catalase/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菌体经反复冻融、溶菌酶裂解及超声破菌后,Catalase/GST融合蛋白以部分可溶性的形式表达在上清中。采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对其进行纯化,得到Catalase/GST融合蛋白,再用凝血酶进行GST标签的切除,所得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高效表达出Catalase/GST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85 kD,凝血酶成功地切除了GST标签,Western blotting证实Catalase蛋白能被鼠抗Catalase单克隆抗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TALASE 融合表达 gst标签切除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除草剂解毒剂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郭玉莲 陶波 +3 位作者 郑铁军 李宝英 翟喜海 潘亚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36-139,共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个同工酶家族,由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昆虫、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一个同工酶家族,由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昆虫、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某些内源性或外来有害物质的亲电子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巯基偶联,增加其疏水性使其易于穿越细胞膜,分解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GSTs可受多种因素的诱导,对一些有毒物质,包括农药、除草剂、致癌物和诱变剂等起到解毒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典型底物,描述了除草剂和解毒剂对GSTs酶的诱导表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典型底物 除草剂 解毒剂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 pull-down技术验证CIPK7蛋白激酶与CBL1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聪琳 丁硕 +1 位作者 姜华 安黎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832,共5页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GEX-4T-3-CIPK7和pET28-CBL1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纯化法纯化GST标签、His标签融合蛋白,通过GST pull-down试验验证CIPK7与CBL1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构建了CBL1和CIPK7的重组...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GEX-4T-3-CIPK7和pET28-CBL1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纯化法纯化GST标签、His标签融合蛋白,通过GST pull-down试验验证CIPK7与CBL1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构建了CBL1和CIPK7的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了可溶性GSTCIPK7和CBL1-His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证实了CBL1能够与CIPK7结合.CIPK7蛋白与CBL1蛋白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蛋白激酶CIPK7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1蛋白 gst pull-down CIPK7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