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剂LW6抑制心肌铁死亡改善大鼠脓毒症心肌损伤
1
作者 王晓悦 曾佑成 +5 位作者 张艺馨 曹国栋 黄铭 林靓 杨鹏强 程青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2-769,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LW6对大鼠脓毒症心肌病中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心肌病模型,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CLP+溶剂组、LW6组、Fe...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LW6对大鼠脓毒症心肌病中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大鼠脓毒症心肌病模型,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CLP+溶剂组、LW6组、Fer-1组、LW6+Fer-1组。各组通过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检测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损伤;通过检测铁离子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丙二醛及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确定铁死亡程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脏组织中HIF-1α、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LP组及CLP+溶剂组相比,LW6组可改善心肌损伤,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铁死亡相关指标(均P<0.05),降低HIF-1α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增加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LW6降低HIF-1α表达并通过SLC7A11/GPX4途径降低铁死亡水平,改善脓毒症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LW6 脓毒症 心肌病 铁死亡 SLC7A11/GPX4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廖新武 杨庆红 +2 位作者 李超 郭诚 赵大林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了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古环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了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古环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为温带湿润气候,地形平缓,古地形坡度小于1°,平均水深小于6.5 m,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且供给充足。②研究区储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砂岩域与长石岩屑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发育多种反映水动力较强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以钟形和箱形为主,地震剖面上可见低幅叠瓦状前积特征。③研究区V1小层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距离远,宽度窄,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最远延伸距离可达20.10 km,平均长度为10.06 k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宽度为64~420 m,平均宽度为219.65 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均厚度约9.42 m。综合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和浅水沉积样式的刻画,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后期新钻井的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叠瓦状前积 古气候 古水深 古物源 明化镇组下段 垦利6-1油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联合m6A筛选类风湿关节炎基因及化合物Q-1的干预
3
作者 杨欣 姚血明 黄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9734-9739,共6页
基于转录组学联合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筛选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基因及化合物Q-1的干预进行研究。复制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 基于转录组学联合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筛选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基因及化合物Q-1的干预进行研究。复制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转录组测序分析踝关节组织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将RA差异表达基因和26个m6A系统基因进行交集分析,对锌指CCCH型含13(zinc finger CCC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3,ZC3H1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采用分子对接分析化合物Q-1与ZC3H13,IGFBP2的结合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鉴定出1300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805个差异基因,下调495个差异基因。与26个m6A系统基因进行交集,获得2个m6A基因(ZC3H13,IGFBP2)。通过分子对接发现化合物Q-1与ZC3H13有强烈的结合(total score】7),与IGFBP2有较好的结合(total score】5)。化合物Q-1与ZC3H13形成4个氢键(天冬氨酸1054,精氨酸999,谷氨酸1057,谷氨酰胺99),与IGFBP2形成2个(精氨酸201,亮氨酸217)。ZC3H13,IGFBP2可能通过m6A修饰调节生物代谢,为RA诊疗的靶点。化合物Q-1与ZC3H13,IGFBP2有较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Q-1 类风湿关节炎 转录组学 N6-甲基腺苷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尿酸方辅助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6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骆冰 吴锋 +2 位作者 姚东升 兰天鹰 高建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究降尿酸方辅助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 目的 探究降尿酸方辅助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入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尿酸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痰浊阻滞证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水平、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80.00%,32/40)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局部酸麻疼痛、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等中医证候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清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15.00%(6/40) vs 10.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尿酸方辅助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尿酸及血清IL-6、IL-1β水平,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尿酸方 痛风 高尿酸血症 血清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LRP6调节miR-31-5p/HMGA1轴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许峥嵘 任卫东 +3 位作者 谷君 张志英 邓文娟 左丽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分析circLRP6调节miR-31-5p/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轴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i-NC组、高糖+si-circLRP6组、高糖+si-circLRP6+miR-NC组、高糖+si-ci... 目的分析circLRP6调节miR-31-5p/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轴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i-NC组、高糖+si-circLRP6组、高糖+si-circLRP6+miR-NC组、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组、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si-NC组、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si-HMGA1组,对照组置于含5.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内培养,其余各组置于含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内培养,并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相应质粒转染至HK-2细胞内,实时定量PCR测定细胞circLRP6、miR-31-5p、HMGA1 mRNA水平,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HMGA1、Bax、Bcl-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31-5p与circLRP6、HMGA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HK-2细胞circLRP6水平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si-circLRP6组HK-2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高糖+si-circLRP6组相比,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组HK-2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组相比,高糖+si-circLRP6+miR-31-5p inhibitor+si-HMGA1组HK-2细胞增殖抑制率、IL-6、TNF-α、LDH、MDA、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miR-31-5p与circLRP6、HMGA1均具有靶向关系。结论沉默circLRP6可能通过上调miR-31-5p,抑制HMGA1表达,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肾小管 circLRP6 miR-31-5p 高迁移率族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IL-1β、IL-6、TNF-α及GFAP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田辉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6,I0015,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 目的 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SFI)、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 PWL)的变化,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GFAP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PWL值、SPI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干预后大鼠PWL值、SPI值显著改善(P<0.01)。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 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水提物中小分子化合物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的抑制活性分析
7
作者 耿涛 周庆祥 +4 位作者 韦红显 卢芙萍 武华周 娄德钊 王树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97-2708,共12页
桑黄(Sanghuangporus spp.)水提物中多糖、萜烯类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桑黄水提物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3000 D超滤法获得桑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双荧光标记法研究其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 桑黄(Sanghuangporus spp.)水提物中多糖、萜烯类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桑黄水提物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3000 D超滤法获得桑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双荧光标记法研究其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的抑制活性,通过代谢组分析法解析其抑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Sheng H.Wu,L.W.Zhou&Y.C.Dai)和杨树桑黄(Phellinus baumii)小分子化合物均能诱导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的损伤和凋亡,其抑制率分别为(38.64±4.35)%和(32.52±3.57)%;桑黄小分子化合物与桑黄粗多糖共同处理Hepa 1-6细胞,其抑制率则分别达到(77.27±6.21)%和(76.92±5.45)%;代谢组分析表明桑黄小分子化合物中包括玫瑰树碱、左旋水苏碱、脑苷-B等已知明确具有抑癌功能的化合物,同时鉴定出杂环类(6-氟吲哚、2,4,6-三甲基吡啶、1'-萘酰基-2-甲基吲哚等)、核苷-碱基类(1-甲基腺苷、N6-甲基腺苷、2'-O-甲基腺苷等)、二肽类(如亮氨酸+*、异亮氨酸+*和γ-谷氨酰+*)、糖醇类(木糖醇、核糖醇、甘露醇、赤藓糖醇等)等可能参与肿瘤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研究表明桑黄水提物含有多种抑制肿瘤细胞的小分子化合物,且与桑黄粗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起到协同抑癌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桑黄抑制肿瘤作用机制和功能物质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水提物 小分子化合物 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 抑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烯酚通过miRNA-26a-5p/DAPK1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8
作者 饶欧阳 李世欣 +4 位作者 朱宁 周航向 陶浚泠 李叶红 刘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594-11603,共10页
为探究6-姜烯酚(6-Shogaol,6-S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保护作用,采用分子对接观察6-SH能否自发性结合microRNA-26a-5p(miRNA-26a-5P),双萤光素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NA-26a-5p与死亡相关... 为探究6-姜烯酚(6-Shogaol,6-S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保护作用,采用分子对接观察6-SH能否自发性结合microRNA-26a-5p(miRNA-26a-5P),双萤光素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NA-26a-5p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c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 1)的靶向关系;线栓法制备大鼠CIRI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为假手术组、模型组、6-姜烯酚组;于CIRI后72 h进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评分后采集脑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病理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及自噬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和钙超载相关蛋白和基因。实验结果表明6姜烯酚可上调miRNA-26a-5p的表达,抑制DAPK1的表达,减轻大鼠CIRI后过度自噬和钙超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6-姜烯酚 MIRNA DAPK1 自噬 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甲氧基-1,4-苯醌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小鼠的感染性休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玮 邓蒙蒙 +6 位作者 曾尧 刘辰菲 尚菲菲 许文豪 蒋昊轶 王凤超 杨燕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4-1032,共9页
目的 探究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小鼠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学水平:在BMDM细胞中,经脂多糖(LPS)预处理、DMQ干预后,利用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ATP、尿酸... 目的 探究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2,6-二甲氧基-1,4-苯醌(DMQ)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小鼠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学水平:在BMDM细胞中,经脂多糖(LPS)预处理、DMQ干预后,利用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ATP、尿酸钠结晶(MSU)分别活化经典NLRP3炎症小体以及胞内转染LPS活化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利用聚脱氧腺苷酸(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在THP-1细胞中,利用Nigericin活化经典NLRP3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测定NLRP3炎症小体活化产物的表达水平。蛋白分子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探究DMQ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具体机制。动物水平: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感染性休克LPS组、DMQ 20 mg/kg治疗组、DMQ 40 mg/kg治疗组,6只/组,待DMQ治疗组小鼠预注射相应浓度DMQ后,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PBS,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LPS,利用ELISA检测DMQ干预对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模型中血清和腹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DMQ预处理后注射LPS观察记录小鼠36 h内的生存状态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DMQ可有效抑制小鼠BMDM细胞和人THP-1细胞中经典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在小鼠BMDM细胞中对非经典NLRP3炎症小体活化也起到有效抑制作用(P<0.05),DMQ对AIM2炎症小体活化无影响(P>0.05)。进一步实验结果揭示DMQ可阻断ASC和NLRP3之间的相互作用。DMQ治疗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分泌水平(P<0.05)并延长小鼠生存时间(P<0.05)。结论 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DMQ通过阻断ASC和NLRP3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氧基-1 4-苯醌 NLRP3炎症小体 感染性休克 发酵小麦胚芽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碱调节IL-6/JAK1/STAT3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伊亮 李伟东 +1 位作者 王有 周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探讨苦豆碱(ALO)调节IL-6/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SW480分为CK组(正常培养的SW480细胞)、ALO低剂量组(ALO-L组,0.2 mmol/L)、ALO中剂量组(ALO-M组,0.4 mmol/L)... 目的:探讨苦豆碱(ALO)调节IL-6/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对结直肠癌(CRC)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SW480分为CK组(正常培养的SW480细胞)、ALO低剂量组(ALO-L组,0.2 mmol/L)、ALO中剂量组(ALO-M组,0.4 mmol/L)、ALO高剂量组(ALO-H组,0.8 mmol/L)、ALO-H+激活剂(IL-6激活剂重组人IL-6蛋白)组(0.8 mmol/L+100 ng/ml)。CCK-8、平板克隆实验检测SW480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IL-6、p-JAK1、p-STAT3蛋白表达。将自然杀伤细胞NK-92MI分别与上述5组细胞共培养,并依次命名为CK共培养组、ALO-L共培养组、ALO-M共培养组、ALO-H共培养组、ALO-H+激活剂共培养组,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γ水平及共培养体系中NK-92MI的免疫杀伤率。结果:与CK组相比,ALO-L组、ALO-M组、ALO-H组OD_(450)值、克隆形成率、PCNA、IL-6、p-JAK1、p-STAT3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ALO-H组相比,ALO-H+激活剂组SW480细胞OD_(450)值、克隆形成率、PCNA、IL-6、p-JAK1、p-STAT3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ALO-L共培养组、ALO-M共培养组、ALO-H共培养组上清中TNF-α、IFN-γ水平、NK-92MI细胞免疫杀伤率高于CK共培养组,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ALO-H共培养组相比,ALO-H+激活剂共培养组上清中TNF-α、IFN-γ水平、细胞免疫杀伤率降低(P<0.05)。结论:ALO可能通过抑制IL-6/JAK1/STAT3信号通路抑制SW480细胞增殖、免疫逃逸,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碱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6/酪氨酸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 免疫逃逸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氟-4-羟基-3-氧代-3,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11
作者 毛云虹 赵春深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8,共12页
喹喔啉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特别是抗癌药物研发领域。本文通过四步反应法首次合成了6-氟-4-羟基-3-氧代-3,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经溶液结晶法获得其单晶体。晶体学分析表明,该化合... 喹喔啉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特别是抗癌药物研发领域。本文通过四步反应法首次合成了6-氟-4-羟基-3-氧代-3,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经溶液结晶法获得其单晶体。晶体学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常数a=1.28663(10)nm,b=2.25249(17)nm,c=1.01564(7)nm,Z=8,ρ_(c)=1.359 g·cm^(-3),R=0.0538,R_(w)=0.1406。在B3LYP/6-311+G(2d,p)模式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该化合物的最佳结构,与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的晶体结构基本一致。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其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此外,通过DFT计算了分子的静电势和前沿分子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喔啉类化合物 6--4-羟基-3-氧代-3 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 晶体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黑稻6号×糯稻89-1F_(2)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菲 黄倩 +3 位作者 何珊 梁慧苑 宋子慧 赵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F_(2)群体的9个农艺性状与10个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结果显示,F_(2)群体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8%~70.43%,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49%~75.22%,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组内各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空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整精米率、糙米长、糙米宽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糙米长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组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157,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2组变量间相关性强度不高。以上结果表明,增加水稻的产量需在适当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以及增加水稻穗长基础上,再适当降低着粒密度;品种选育过程中,每穗实粒数与外观品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性状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黑稻6 糯稻89-1 遗传变异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亚甲基苯醌的不对称1,6-共轭加成反应研究进展
13
作者 牛佳盼 武金丹 +1 位作者 冯传密 王聪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29,共6页
对亚甲基苯醌作为一种重要的醌类化合物,在极化为两性离子结构后活性很高,极易与亲核试剂发生1,6-共轭加成反应。从不同催化体系综述了对亚甲基苯醌参与不对称1,6-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生成的偕二芳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转化进行... 对亚甲基苯醌作为一种重要的醌类化合物,在极化为两性离子结构后活性很高,极易与亲核试剂发生1,6-共轭加成反应。从不同催化体系综述了对亚甲基苯醌参与不对称1,6-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生成的偕二芳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转化进行了总结,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亚甲基苯醌 不对称1 6-共轭加成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熏色素5-(葡萄糖基-α-1-6-葡萄糖)-羟甲基糠醛形成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
14
作者 叶国庆 牛玉敏 +2 位作者 范朝侠 杨慧 刘登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71,共10页
为探究糖熏色素5-(葡萄糖基-α-1-6-葡萄糖)-羟甲基糠醛(5-(α-D-glucopyranosyl-(1-6)-α-D-glucopyranosyloxymenthyl)-2-furancarboxaldehyde,5-GGMF)的形成途径,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蔗糖的热分解反应位点、葡萄糖与5-羟甲基糠醛(5-hy... 为探究糖熏色素5-(葡萄糖基-α-1-6-葡萄糖)-羟甲基糠醛(5-(α-D-glucopyranosyl-(1-6)-α-D-glucopyranosyloxymenthyl)-2-furancarboxaldehyde,5-GGMF)的形成途径,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蔗糖的热分解反应位点、葡萄糖与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及两分子葡萄糖间的脱水反应方式、5-HMF和5-GGMF的形成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蔗糖热分解的初始位置为果糖基-氧键的裂解;葡萄糖与5-HMF或两分子葡萄糖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均是范德华力在复合物中起主导作用,且都会因为强氢键作用促进分子间脱水反应的发生;蔗糖形成5-HMF时,其热解后形成的葡萄糖部分比果糖部分生成5-HMF需要更大的活化能且反应速率更低,因此果糖部分更容易形成5-HMF,而在果糖部分形成5-HMF的两条路径中,路径5比路径4更容易发生,因为路径5在能量上和反应动力学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蔗糖形成5-GGMF的途径中,转糖基化路径能垒总体较低,相较于二糖脱水路径和三糖脱水路径都更加有利,其中路径C2,即蔗糖热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然后葡萄糖与5-HMF反应先生成5-葡萄糖氧甲基糠醛,后者再与一分子游离的葡萄糖生成5-GGMF,此路径最有利于5-GGMF的生成,无论是从能垒角度,还是动力学上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控制和干预糖熏产品的色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熏色素 5-(葡萄糖基-α-1-6-葡萄糖)-羟甲基糠醛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波谱学数据与结构确证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波 金征宇 +1 位作者 周万里 毕春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对酶法合成的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红外(IR)光谱、质谱(MS)、氢谱(1H-NMR)、碳谱(13C-NMR)、氢氢相关谱(1H1-H COSY)、氢氢完全相关谱(1H1-H TCOSY)、异核单量子相干相关谱(HSQC)和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进行了解析报道,对所有的... 对酶法合成的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红外(IR)光谱、质谱(MS)、氢谱(1H-NMR)、碳谱(13C-NMR)、氢氢相关谱(1H1-H COSY)、氢氢完全相关谱(1H1-H TCOSY)、异核单量子相干相关谱(HSQC)和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进行了解析报道,对所有的1H-NMR和13C-NMR谱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基(α-1→6-环糊精 红外光谱 质谱 核磁共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波 金征宇 +2 位作者 周万里 毕春元 曹新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5-57,共3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动力学,按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1.14kJ/mol和44kJ/mol,并按Ozawa方法计算得指前因子为1.85×103min-1。从DSC曲线图上...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动力学,按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1.14kJ/mol和44kJ/mol,并按Ozawa方法计算得指前因子为1.85×103min-1。从DSC曲线图上获得焓变(△H)为23.70kJ/mol,熵变(△S)为0.0394kJ/(mol·K),速度常数k为0.228min-1,半衰期为3.04min,玻璃化温度为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葡萄糖基(α-1→6)-环糊精 玻璃化温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尊敬 杨期东 +2 位作者 刘运海 黄晓松 张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 ,sICAM 1变化及临床意义 ,探讨其在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 3d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 32例 ,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 30例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 ,sICAM 1变化及临床意义 ,探讨其在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 3d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 32例 ,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 30例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 6和sICAM 1浓度。其中 11例发病 2 4h内入院的患者进行血清IL 6和sICAM 1水平动态观察 (发病第 1d ,第 3d和第 6d)。所有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 4 8~ 72h的CT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发病 3d内 [测定时间距发病时间平均为 (4 7.4± 5 .6 )h]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浓度和sICAM 1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5 2 .1± 31.7)pg/mlvs.(135 .4± 18.3)pg/ml和 (36 3.6± 4 8.4 )ng/mlvs.(2 2 7.2± 30 .1)ng/ml,P <0 .0 1]。IL 6和sICAM 1浓度随发病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 ;IL 6浓度在发病第 1d[(36 4 .5± 2 9.7)pg/ml]与第 3d[[(345 .7± 2 8.9)pg/m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发病第 6d[(30 8.3± 2 6 .8)pg/ml]较第 3d明显降低 (P <0 .0 1) ;sICAM 1浓度在发病第 1d[(383.9± 5 6 .1)ng/ml],第 3d[(35 4 .6± 4 0 .8)ng/ml]和第 6d [(316 .7± 32 .3)ng/ml]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IL 6和sICAM 1浓度至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IL-6 SICAM-1 白介素-6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肼基-1,2,4,5-四嗪及其含能盐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海昊 贾思媛 +4 位作者 王伯周 王锡杰 周诚 来蔚鹏 李吉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6,30,共5页
以3,6-双(3,5-二甲基吡唑基)-1,2,4,5-四嗪(BDT)为原料,通过肼基取代反应得到了3,6-二肼基-1,2,4,5-四嗪(DHT)。优化了3,6-二肼基-1,2,4,5-四嗪的合成条件,得到纯度为98.5%的DHT,收率为92%(文献收率77%)。为了改善DHT的应用性能,合成了3... 以3,6-双(3,5-二甲基吡唑基)-1,2,4,5-四嗪(BDT)为原料,通过肼基取代反应得到了3,6-二肼基-1,2,4,5-四嗪(DHT)。优化了3,6-二肼基-1,2,4,5-四嗪的合成条件,得到纯度为98.5%的DHT,收率为92%(文献收率77%)。为了改善DHT的应用性能,合成了3,6-二肼基-1,2,4,5-四嗪的硝酸盐(DHTN)和高氯酸盐(DHTP),并测试了其部分性能。改进了DHTN的合成工艺和合成过程的安全性,收率为91%。结果表明,DHTN的密度为1.708g/cm3,放热分解峰温为104.5℃,爆速为8 541.3m/s,H50为38cm,摩擦感度为4%;DHTP的密度为1.765g/cm3,放热分解峰温为197.4℃,爆速为8 882m/s,H50为8cm,摩擦感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3 6-二肼基-1 2 4 5-四嗪 3 6-二肼基-1 2 4 5-四嗪硝酸盐 3 6-二肼基-1 2 4 5-四嗪高氯 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7
19
作者 成健 姚其正 +3 位作者 周新利 杜扬 方东 刘祖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72-675,共4页
以2,6-二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硝化、氮氧化两步反应得到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硝化反应和氮氧化反应收率分别为90%、84%,ANPyO总收率为75%,高于Ritter-Licht公开的方法(45%)。测试了ANPyO的爆速(7000m.s-1,1.50... 以2,6-二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硝化、氮氧化两步反应得到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硝化反应和氮氧化反应收率分别为90%、84%,ANPyO总收率为75%,高于Ritter-Licht公开的方法(45%)。测试了ANPyO的爆速(7000m.s-1,1.50g.cm-3)、DSC放热峰(365℃),以及5s延滞期爆发点(400℃)、摩擦感度(360N)和落锤感度(250cm)。结果表明:ANPyO爆轰性能和安全性能与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接近,是一种在含能材料领域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高能钝感炸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1 3 5-三氨基-2 4 6-三硝基苯(TATB)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β-1,3/1,6-葡聚糖对断奶仔猪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忠 呙于明 +2 位作者 袁建敏 杨鹰 聂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6-1322,共7页
为了探讨酵母β-1,3/1,6-葡聚糖对自然条件下饲养的断奶仔猪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选择品种一致,体重接近,公母各半,日龄为(28±3)d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连续添加0、50、100和200 mg/kg的β-1,... 为了探讨酵母β-1,3/1,6-葡聚糖对自然条件下饲养的断奶仔猪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选择品种一致,体重接近,公母各半,日龄为(28±3)d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连续添加0、50、100和200 mg/kg的β-1,3/1,6-葡聚糖,进行试验,试验期为28 d。采用MTT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主要淋巴细胞亚群,IDEXX-ELISA antibodyTest Kit检测猪瘟抗体。结果发现:添加β-1,3/1,6-葡聚糖14 d后,试验组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28 d无明显差异(P>0.05)。21 d试验组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0.05);低剂量(50mg/kg)的β-1,3/1,6-葡聚糖对Th细胞、Tc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及其CD4+/CD8+比值均有提高,但高剂量(100和200 mg/kg)的β-1,3/1,6-葡聚糖可以导致CD8+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CD4+/CD8+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酵母β-1,3/1,6-葡聚糖可影响猪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对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提高,其免疫调节作用受添加剂量和时间的影响。低剂量酵母β-1,3/1,6-葡聚糖能适度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高剂量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1 6-葡聚糖 淋巴细胞转化率 淋巴细胞亚群 猪瘟抗体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