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aritin requires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signaling to counteract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following mechanical unloading 被引量:1
1
作者 Zong-kang ZHANG Jie LI +2 位作者 Wing-nang LEUNG Ge ZHANG Bao-ting ZH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1-61,共1页
OBJECTIVE Skeletal muscle undergoes rapid and profound atrophy in response to decreased mechanical loading,e.g.,limb immobilization and bed rest.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s critical fo... OBJECTIVE Skeletal muscle undergoes rapid and profound atrophy in response to decreased mechanical loading,e.g.,limb immobilization and bed rest.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s critical for regula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protein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during disuse/inactivity-induced muscle atrophy.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natural product Icaritin(ICT)required PI3K/Akt signaling to exert counteractive effect on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following mechanical unloading.METHODS Two oral dosages of ICT(80and 120mg·kg-1·d-1)were administrated daily to adult male rats with or without daily injection of PI3K/Akt signaling inhibitor wortmannin(15μg·kg-1·d-1)during 28-d hindlimb suspension(HS).Ex vivo muscle functional testing,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of soleus muscle function,mean muscle fiber cross-sectional area(CSA)and fiber type distribution.Western blot and real-time PCR analysis were also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protein or mRNA expression of the markers involved in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RESULTS After 28-d HS,soleus muscle underwent profound muscle atrophy(-52.7% muscle mass vs.pre-HS baseline).The high dose ICT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decreases in soleus muscle mass(+22.6% vs.HS),muscle fiber CSA(+52.8% vs.HS),as well as the muscle functional testing parameters during the unloading.Molecularly,the high dose ICT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decreases in protein synthesis markers at protein levels(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its downstream proteins)during the unloading,whereas the increases in protein degradation markers at mRNA(atrogin-1and MuRF-1)and protein(nuclear FOXO1 and FOXO3a)levels during the unloading wer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y the high dose ICT treatment.The low dose ICT treatment moderately attenuated the above changes induced by the unloading.Mechanistically,Wortmannin could abolish the above effects of ICT.CONCLUSION ICT requires participation of PI3K/Akt signaling to counteract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following mechanical unloading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RITIN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MECHANICAL unlo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激活Piezo1/AMPK/PGC-1α缓解小鼠废用性骨骼肌萎缩
2
作者 韩东生 梁擎宇 石晓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抗阻运动能否通过激活骨骼肌Piezo1/AMPK/PGC-1α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和促进肌生成,从而有效缓解废用性骨骼肌萎缩。采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后肢石膏固定模拟废用性肌肉萎缩,并分为对照组、废用性肌萎缩组、... 本研究旨在探究抗阻运动能否通过激活骨骼肌Piezo1/AMPK/PGC-1α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和促进肌生成,从而有效缓解废用性骨骼肌萎缩。采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后肢石膏固定模拟废用性肌肉萎缩,并分为对照组、废用性肌萎缩组、废用性肌萎缩+抗阻运动组和废用性肌萎缩+抗阻运动+Piezo1抑制剂组。抗阻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抗阻训练。通过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质量和功能检测等方法,评估骨骼肌质量、功能、线粒体状态和肌生成情况。抗阻运动使废用性肌萎缩小鼠的骨骼肌横截面积增加23%(P<0.01),骨骼肌相对质量增加11%(P<0.01)。抗阻运动使小鼠最长跑步距离平均增加206 m(P<0.01),最大承载力平均增加36.7g(P<0.01),平衡木爬行时间平均缩短1.5 s(P<0.01),同时上调了Piezo1、AMPK、PGC-1α的蛋白质表达水平(P<0.01)。此外,抗阻运动还增加了小鼠骨骼肌中MMP、TFAM、COXⅠ、CS、ATPB、ATPase、ATP、p-mTOR/mTOR、p-P70S6K/P70S6K、Pax7和MyoD的活性或蛋白质表达的水平(P<0.05,P<0.01)。而抑制Piezo1则降低了上述酶活性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P<0.05,P<0.01)。抗阻运动通过激活Piezo1/AMPK/PGC-1α通路,提高了骨骼肌线粒体质量和功能,促进了蛋白质合成和肌生成,有效缓解了废用性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压电式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废用性骨骼肌萎缩 肌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赵常红 王菲菲 +1 位作者 连红强 王烨颖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30,共9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在代谢调节中起核心作用,胰岛素抵抗引起PI3K/AKT通路激活受损诱发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在代谢调节中起核心作用,胰岛素抵抗引起PI3K/AKT通路激活受损诱发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引起骨骼肌萎缩。运动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移位,抑制肌肉环指蛋白1(muscle RING-finger 1,MuRF1)和萎缩蛋白-1(Atrogin-1),诱导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抑制肌肉萎缩。运动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级联反应改善氧化应激,降低全身低级别炎症,激活的PI3K/AKT信号通路还可以保护骨骼肌线粒体功能,抑制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自噬过度,增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改善糖尿病诱发的骨骼肌萎缩;运动激活的PI3K/AKT上调VEGF,诱导血管生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肌细胞功能,促进骨骼肌生长。通过对运动激活PI3K/AKT通路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运动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萎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骼肌萎缩 PI3K/AKT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过载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在骨骼肌衰老萎缩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威 邓云锋 范晶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2-1111,共10页
骨骼肌衰老是机体衰老的相关生物学事件,以质量丢失和功能衰退为显著特征,金属组学尤其是铜金属组学在其中的功能角色正日益得到关注。铜金属组学在衰老状态下表现为铜过载,其触发的毒理效应具有激活骨骼肌细胞中发生凋亡、焦亡、铁死... 骨骼肌衰老是机体衰老的相关生物学事件,以质量丢失和功能衰退为显著特征,金属组学尤其是铜金属组学在其中的功能角色正日益得到关注。铜金属组学在衰老状态下表现为铜过载,其触发的毒理效应具有激活骨骼肌细胞中发生凋亡、焦亡、铁死亡、铜死亡及并促进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特异性分子潜力,相关的信号级联最终可诱导衰老肌纤维中蛋白质、线粒体和卫星细胞等内容物代谢失衡及裂解丢失,同时可触发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退化和异常,是骨骼肌衰老萎缩的新型病理生理机制。本综述首次系统地解码骨骼肌衰老萎缩调控网络中铜的分子生物学功能、衰老骨骼肌中铜过载的潜在机制,以及铜过载诱导的多种细胞死亡形式例如凋亡、焦亡、铁死亡及铜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在骨骼肌衰老萎缩中的新角色,为临床上应用铜螯合改善和治疗骨骼肌衰老萎缩提供潜在分子靶点和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 铜金属组学 骨骼肌衰老萎缩 铜死亡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贮积病Ⅱ型1例
5
作者 黄丽 张娇贵 +1 位作者 陈定邦 李洵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2-604,共3页
报告1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患者为26岁男性,青年期表现为四肢骨骼肌萎缩无力及心肌受累,肌酶、肌电图、下肢磁共振及肌肉病理活检提示肌炎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滤纸片酶学检查显示酸性α-葡萄糖苷酶(acid alpha glucosidase,GAA)活性... 报告1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患者为26岁男性,青年期表现为四肢骨骼肌萎缩无力及心肌受累,肌酶、肌电图、下肢磁共振及肌肉病理活检提示肌炎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滤纸片酶学检查显示酸性α-葡萄糖苷酶(acid alpha glucosidase,GAA)活性部分缺乏,最终检测GAA基因确诊为糖原贮积病Ⅱ型,基因变异c.-32-13T>G和c.1551+2T>G分别来自母亲、父亲。分析该患者发病特点,可认识并积累关于糖原贮积病Ⅱ型病例资料,加深对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萎缩无力 心肌受累 肌炎 酸性 α-葡萄糖苷酶 GAA 基因 糖原贮积病Ⅱ型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脾俞对衰老大鼠腰骨骼肌萎缩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艺敏 杨正瑜 +4 位作者 陈群 金京 郑其开 王和鸣 陈少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脾俞对衰老大鼠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脾俞改善骨骼肌萎缩以防治腰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每日项背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300 m... 目的观察针刺脾俞对衰老大鼠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脾俞改善骨骼肌萎缩以防治腰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每日项背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300 mg/(kg·d)],其余3组大鼠每日项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的D-半乳糖,连续12周。第9周开始,针刺组取双侧脾俞进行针刺,阳性药物组采用混合氨基酸灌胃,连续4周。用HE染色对骨骼肌组织形态进行观察,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IL-1β、IL-6T、NF-α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NF-κB、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骼肌细胞间隙变宽,部分肌细胞圆形化,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多,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上升(P<0.001、P<0.01和P<0.05),p-Akt、NF-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阳性药物组,肌间隙窄,肌细胞排列更紧密,凋亡数量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P<0.01、P<0.01和P<0.05),p-Akt、NF-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1)。结论针刺脾俞可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骨骼肌衰老,并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减少骨骼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针刺脾俞治疗腰痛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性骨骼肌萎缩 针刺 脾俞 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颜莹 曾扬 +3 位作者 刘震 易思程 邓雨寒 张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COPD骨骼肌萎缩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COPD3级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COPD骨骼肌萎缩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COPD3级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脾肾虚证,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分别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电针治疗,针刺1次/d,5d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间隔2d,共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CAT评分、骨骼肌萎缩指标、股直肌横截面积、肌力、Barthel指数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CAT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骨骼肌萎缩指标、股直肌横截面积、肌力、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上升(P<0.05)。患者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COPD稳定期骨骼肌萎缩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延缓骨骼肌萎缩,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骨骼肌萎缩 肺脾肾虚证 电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肽及其与大豆肽、豌豆肽复配肽的体外组合对TNF-α刺激C2C12骨骼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改平 李明亮 +5 位作者 刘婧 徐淼 李可 闫九明 任玮 秦修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通过细胞实验探讨小麦肽、大豆肽、豌豆肽复合物对TNF-α刺激C2C12骨骼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明作用通路。采用终质量浓度为25 ng/mL的TNF-α处理C2C12细胞4 d建立TNF-α刺激模型,CCK-8法确定小麦肽、大豆肽、豌豆肽对C1C12细... 通过细胞实验探讨小麦肽、大豆肽、豌豆肽复合物对TNF-α刺激C2C12骨骼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明作用通路。采用终质量浓度为25 ng/mL的TNF-α处理C2C12细胞4 d建立TNF-α刺激模型,CCK-8法确定小麦肽、大豆肽、豌豆肽对C1C12细胞的安全剂量;检测不同复配比例的小麦肽、大豆肽、豌豆肽实验组的肌球蛋白相关指标(MyoD、MyoG、MyHC)、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肌肉萎缩相关指标(TRIM63和MAFbx)的蛋白表达、Akt、mTOR和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NF-α刺激的C2C12细胞中MyoD、MyoG和MyHC的蛋白表达量均有下降,其中MyHC显著降低;MAFbx和TRIM63表达量显著升高;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而经过肽样品处理后,各指标均有缓解,且以小麦肽与大豆肽+豌豆肽质量比1∶3效果最好。小麦肽与大豆肽+豌豆肽以1∶3的质量比进行复配在几种配比中可以最有效地改善由TNF-α造成的C2C12细胞肌蛋白含量降低,可通过调节E3泛素连接酶的表达和提高Akt/mTOR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的通路,从而降低细胞中蛋白降解和促进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肽 大豆肽 豌豆肽 C2C12骨骼肌细胞 肌肉萎缩 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小腿肌肉面积和脂肪含量的定量MRI研究
9
作者 解开鹏 黄益龙 +2 位作者 陈佳鑫 马寄耀 何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MRI定量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小腿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50名CA... 目的探究采用MRI定量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小腿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50名CAI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并行小腿肌肉MRI扫描。在轴位T1加权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上勾画小腿各肌肉CSA,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获取相应肌肉PDFF。分析CAI患者小腿肌肉CSA和PDFF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扭伤次数、中断活动时间、扭伤时间、足踝能力测量-日常生活评分(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FAAM-ADL)和足踝能力测量-运动评分(FAAM-SPORTS)的相关性。结果CAI患者患侧小腿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长肌CSA较健康对照组减小,且PDFF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趾长伸肌和踇长屈肌CSA较健康对照组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0.320);但两者PDFF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29)。相关性分析显示CSA减少与扭伤次数呈强正相关(r=0.785,P<0.001),与FAAM-ADL(r=-0.754,P<0.001)、FAAM-SPORTS(r=-0.766,P<0.001)呈强负相关,与中断活动时间呈中度正相关(r=0.642,P<0.001)。PDFF增加与扭伤次数呈强正相关(r=0.757,P<0.001)与FAAM-SPORTS呈强负相关(r=-0.740,P<0.001),与中断活动时间呈中度正相关(r=0.600,P<0.001),与FAAM-ADL呈中度负相关(r=-0.681,P<0.001)。结论MRI能定量评估CAI患者小腿肌肉CSA和PDFF改变,且与扭伤次数、FAAM-ADL、FAAM-SPORTS和中断活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骨骼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质量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世田 陈雪飞 +2 位作者 邢正 郭兰兰 张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3-1162,共10页
目的:探究骨骼肌质量对腹主动脉缩窄(AAC)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组、肌萎缩(MA)组和肌肥大(MH)组,每组10只。MA组通过去除后腿两侧胫神经构建双下肢MA模型,MH组通过负重跑构建M... 目的:探究骨骼肌质量对腹主动脉缩窄(AAC)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组、肌萎缩(MA)组和肌肥大(MH)组,每组10只。MA组通过去除后腿两侧胫神经构建双下肢MA模型,MH组通过负重跑构建MH模型。4周后取材,测定MA和MH指标。(2)在以上模型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另取大鼠随机分为CON组、心肌病理性重构组(AAC组)、MA+AAC组和MH+AAC组,每组10只。对AAC组、MA+AAC组和MH+AAC组大鼠进行AAC手术,CON组进行假手术。术后4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病理染色观察比目鱼肌、腓肠肌和心肌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肌生成抑制蛋白(MSTN)浓度;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肽(BNP),以及骨骼肌和心肌组织MST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4周的去神经术或负重跑训练后,与CON组相比,MA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显著萎缩,MH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显著肥大,但两组心重/体重、左室舒张末期心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AAC组相比,MA+AAC组大鼠心重/体重和左室舒张末期心室壁厚度显著增大,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射血分数显著上升(P<0.05或P<0.01),心肌纤维化加重;MH+AAC组心重/体重和左室舒张末期心室壁厚度显著降低,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增加,射血分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纤维化减轻。与AAC组相比,MA+AAC组心肌ANP和BN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MH+AAC组ANP和BN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AAC组相比,MA+AAC组比目鱼肌、腓肠肌和心肌MSTN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MSTN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MH+AAC组腓肠肌和心肌MSTN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清MSTN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萎缩的骨骼肌加重AAC手术诱导的心脏病理性重构,而肥大的骨骼肌使AAC诱导的病理性重构减轻。骨骼肌质量对心脏病理性重构有着重要影响。MSTN可能参与了骨骼肌质量对心脏病理性重构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骨骼肌 肌萎缩 肌肥大 腹主动脉缩窄 肌生成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预干预下调小鼠骨骼肌TNF-R1水平并抵抗阿霉素诱导的骨骼肌萎缩
11
作者 陈梦洁 段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目的探讨进行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否通过下调骨骼肌中TNF-α及其受体TNF-R1水平抵抗阿霉素诱导的骨骼肌萎缩,为运动抵抗阿霉素副作用提供方法建议。方法选用36只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ED)和运动组(E... 目的探讨进行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否通过下调骨骼肌中TNF-α及其受体TNF-R1水平抵抗阿霉素诱导的骨骼肌萎缩,为运动抵抗阿霉素副作用提供方法建议。方法选用36只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ED)和运动组(EXE),运动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照组正常饲养;最后一次训练后进行最大跑速测试,结束后从SED和EXE组中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材;剩余小鼠,SED组平均分为生理盐水组(SED-SAL)和阿霉素给药组(SED-DOX),EXE组平均分为运动后生理盐水组(EXE-SAL)和运动后阿霉素给药组(EXE-DOX)。SED-DOX组、EXE-DOX组小鼠腹腔注射阿霉素;SED-SAL组、EXE-SAL组小鼠注射对应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4组小鼠同时取材,取双侧股四头肌,H&E染色统计肌纤维横截面积,ELISA检测血浆TNF-α水平,WB检测股四头肌TNF-α、TNF-R1、PGC-1α、MuRF-1、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注射阿霉素的小鼠最大跑速显著下降,体重、股四头肌质量显著下降,Ⅰ型、ⅡA型肌纤维数量显著减少,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小,阿霉素给药导致小鼠骨骼肌萎缩;而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预干预,能显著减缓阿霉素引起的一系列骨骼肌不良反应,改善阿霉素导致的骨骼肌萎缩。(2)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注射阿霉素的小鼠血浆TNF-α水平、股四头肌TNF-α及TNF-R1水平显著升高,且股四头肌中MuRF-1、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显著抑制股四头肌TNF-α、TNF-R1、MuRF-1、Caspase-8水平。(3)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提高小鼠最大跑速,激活PGC-1α,抑制股四头肌TNF-α及TNF-R1表达水平。结论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抑制股四头肌TNF-α、TNF-R1表达水平,抑制阿霉素给药后TNF-α/TNF-R1通路下游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凋亡反应,这可能是运动抵抗阿霉素诱导小鼠股四头肌萎缩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阿霉素 骨骼肌萎缩 TNF-α TNF-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文勇 王涛 +4 位作者 王军平 邹仲敏 冉新泽 万立华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34-2036,共3页
目的探讨miR-1、miR-133和miR-206等3种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失神经支配所致骨骼肌萎缩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离断术建立小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采用失神经前后腓肠肌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百分比对模型进行评价,应用... 目的探讨miR-1、miR-133和miR-206等3种肌肉特异性microRNAs在失神经支配所致骨骼肌萎缩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离断术建立小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采用失神经前后腓肠肌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百分比对模型进行评价,应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失神经支配不同时间点肌肉特异性microRNAs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小鼠腓肠肌失神经萎缩模型,在该过程中,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骨骼肌特异性miR-206表达明显上调,miR-1、miR-133表达先快速下调后逐渐回升。结论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骨骼肌特异性microRNAs表达发生明显变化,骨骼肌特异性microRNAs可能在失神经介导的骨骼肌萎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骨骼肌 萎缩 MICRO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手法对家兔失神经支配后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汝宝 翁军 +2 位作者 李增图 张喜林 严隽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效应和途径。方法:将失神经支配的家兔90只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42只、模型对照组42只和正常组6只,手法治疗组给予按揉法治疗,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不做处理。分别在造模后第1、2、3...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效应和途径。方法:将失神经支配的家兔90只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42只、模型对照组42只和正常组6只,手法治疗组给予按揉法治疗,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不做处理。分别在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逐月各取1小组6只家兔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结果:手法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肌球蛋白重链MHC-Ⅱ亚型在1周、2周时明显升高,MHC-Ⅰ亚型在3周、1月、2月时明显升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促进肌肉结构改建能力,促进骨骼肌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支配 骨骼肌萎缩 推拿手法 肌球蛋白重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在骨骼肌萎缩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4
作者 虎力 徐平 +6 位作者 王晓南 陈新旺 季传婷 马长春 温佩彤 魏媛 田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0-893,共4页
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针灸治疗骨骼肌萎缩的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加强肌肉功能研究及增龄性骨骼肌萎缩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骨骼肌萎缩 针灸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骨骼肌萎缩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梦佳 唐成林 +6 位作者 黄思琴 赵丹丹 罗翱 张安宁 谭程方 安荟羽 邱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2-1295,共4页
无论生理性或病理性的骨骼肌萎缩,都将导致骨骼肌的内分泌及运动功能受损。针刺防治骨骼肌萎缩的机制研究除了经典的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外,还涉及凋亡、自噬、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肌纤维类型转化、神经肌接头传导和细胞能量代谢转换等方面。
关键词 骨骼肌萎缩 针刺 实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失神经大鼠骨骼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梦佳 唐成林 +4 位作者 赵丹丹 罗翱 安荟羽 谭程方 邱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21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模型组(n=7)和电针组(n=7)。后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制备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造模后1 d,电针组电针术侧足三里和环跳... 目的探讨电针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21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模型组(n=7)和电针组(n=7)。后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制备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造模后1 d,电针组电针术侧足三里和环跳穴。干预8周后取双侧腓肠肌,称重,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量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术侧腓肠肌中自噬相关基因ULK1、Atg13、Beclin1、Atg14、Atg7、Atg12、Atg5和Atg16L1 m 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术侧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下降(P<0.001),但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术侧腓肠肌中ULK1、Atg13、Beclin1、Atg14、Atg7、Atg12、Atg5和Atg16L1 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以上m 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能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自噬过度激活,从而维持骨骼肌细胞稳态,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肌萎缩 骨骼肌 电针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营养因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邓小华 蒋春雷 +1 位作者 何成 路长林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现已发现许多物质具有肌肉营养作用,这些物质称为肌肉营养因子。肌肉营养因子为运动神经元病和肌肉退行性病变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分别叙述了已知的各种肌肉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并指出肌肉营养因子研究的方向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肌肉萎缩 肌肉营养因子 肌肉营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补充亮氨酸可通过抑制泛素-蛋白酶体削弱增龄小鼠骨骼肌萎缩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志 赵艳 +5 位作者 尚画雨 叶菊菲 杨力源 孙君志 熊伟平 苏全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膳食补充亮氨酸对增龄所致骨骼肌萎缩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3月龄雄性ICR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Leu)、补充丙氨酸(Ala)以及空白对照组(NC),Leu和Ala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5%比例亮氨酸和3.4%比例丙氨酸8周,NC组饲喂... 目的:探讨膳食补充亮氨酸对增龄所致骨骼肌萎缩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3月龄雄性ICR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Leu)、补充丙氨酸(Ala)以及空白对照组(NC),Leu和Ala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5%比例亮氨酸和3.4%比例丙氨酸8周,NC组饲喂普通饲料。末次给食后禁食17h处死小鼠,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分光光度法检测血尿素氮;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血浆游离氨基酸谱;HE染色观察肌纤维适应性及病理性改变;BCA法定量蛋白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b、Atrogin-1、MuRF-1及MHC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和Ala组小鼠相比,添加5%亮氨酸(Leu组)未显著影响小鼠体重、采食量,血糖、胰岛素水平与IGF-1无显著变化,血尿素氮水平显著下降;血浆游离亮氨酸含量升高而丙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下降;腓肠白肌湿重/体重比值、肌纤维横截面积及直径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增幅并不显著;骨骼肌纤维圆形化、核中心化病变显著减少;腓肠白肌总蛋白含量、MHC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Ub、Atrogin-1及MuRF-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Ala组与NC组小鼠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亮氨酸能够削弱老年前期小鼠骨骼肌萎缩,其机制可能与亮氨酸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骨骼肌 泛素-蛋白酶体 蛋白质降解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溶酶体途径与骨骼肌和膈肌萎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邵蕾 朱晓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4,共6页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和能量代谢靶器官。呼吸肌是特殊的骨骼肌,因为它们在生命过程中持续运动。膈肌是最主要的吸气肌,相较外周骨骼肌,其血供更为丰富,抗疲劳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更强。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可出现骨骼肌和膈肌萎缩及...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和能量代谢靶器官。呼吸肌是特殊的骨骼肌,因为它们在生命过程中持续运动。膈肌是最主要的吸气肌,相较外周骨骼肌,其血供更为丰富,抗疲劳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更强。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可出现骨骼肌和膈肌萎缩及功能异常。肌萎缩的主要机制为蛋白分解增加而蛋白合成下降,而病理状态下肌萎缩主要由肌肉蛋白分解增加造成。自噬-溶酶体(autophagy-lysosome,AL)途径在维持骨骼肌质量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将细胞质中多余或损伤的蛋白和细胞器运输至溶酶体进行降解。适当活性的AL途径能通过清除细胞代谢产物来保持内稳态,在维持骨骼肌质量中起保护作用;而过度激活的AL途径能使蛋白分解状态加重,导致肌萎缩。本文就AL途径在骨骼肌和膈肌萎缩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溶酶体 骨骼肌 膈肌 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手法对家兔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复合动作电位及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汝宝 张喜林 严隽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效应和途径。方法:将失神经支配的家兔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对照组42只和手法治疗组42只,手法治疗组家兔采用按揉法治疗,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家兔不做处理。在...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效应和途径。方法:将失神经支配的家兔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对照组42只和手法治疗组42只,手法治疗组家兔采用按揉法治疗,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家兔不做处理。在实验造模成功后的第1、2、3周以及第1、2、4、6月逐月取每个小组的6只新西兰家兔进行实验指标检测腓肠肌肌电图、腓肠肌收缩力、收缩位移。结果:手法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收缩力和收缩位移均大与模型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能改善失神经骨骼肌电生理及骨骼肌收缩功能,促进骨骼肌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支配 骨骼肌萎缩 推拿手法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