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ultra-high-pressure 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buckwheat 13S globulin 被引量:2
1
作者 Yiming Zhou Boya Ouyang +4 位作者 Lina Du Yun Wei Xiaoli Zhou Ying Xiao Yifen W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4期895-903,共9页
Components with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holates from buckwheat proteins were screened,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several methods, and the effects of ultra-high-pressure(UHP)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u... Components with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holates from buckwheat proteins were screened,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several methods, and the effects of ultra-high-pressure(UHP)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uckwheat 13S globulin(BW13SG) were studied. Samples were treated by UHP at different p H(3.0 and 7.0) value(s) and at 100–500 MPa for 10–30 m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rtiary structure of BW13SG was partially denatured and aggregated. The decrease in the unordered structure indicated that UHP resulted in a looser secondary structure of BW13SG. UHP treatment also increased solubility, emulsion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aming capacity and stability. The samples treated at 500 MPa, p H 3.0 for 30 min had the most enhanced functionality. Moreover,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sodium cholate and sodium deoxycholat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BW13SG were both higher than 98%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odium taurocholate, which can be difficult to adsorb, was higher than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pressure Buckwheat 13S globulin Structur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rotective effects of wheat embryo globulin on D-gal-induced aging mice 被引量:1
2
作者 Aimei Liao Xing Lyu +6 位作者 Jiarui Ma Yinchen Hou Ming Hui Na Liu Yi Zhao Yixiang Cui Jihong Hu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1300-1308,共9页
Wheat embryo globulin(WEG)has been proven to possess multiple b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immunomodulatory,and so on.Aged mouse model were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D-galact... Wheat embryo globulin(WEG)has been proven to possess multiple b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immunomodulatory,and so on.Aged mouse model were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D-galactose(D-gal),and the effects of WEG on learning,memory,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aging mice were explored through behavioural tests and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determination.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WEG improved the percentage of the platform quadrant,increased the number of crossing platforms,and enhanced the identification indexs.WEG also increased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activities in the liver and brains of aging mice,and reduced malondialdehyde(MDA)content.Pathological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WEG protected against damage to brain in D-gal-induced aging mice.These results effectively revealed that WEG not only improved the abiliti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and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but also delayed the aging process of the D-gal-induced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embryo globulin Antioxidant activity D-GALACTOSE Superoxide dismutas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SHBG、HIF-1α、ANGPTL8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
作者 马华姝 乔宗旭 +3 位作者 何颖 薛晓芮 张莎莎 朱玉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22年12月至2024年3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7例GDM患者...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22年12月至2024年3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7例GDM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妊娠结局不良的47例纳入不良组,妊娠结局良好的180例纳入良好组,另选择同期227例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肠道菌群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SHBG、HIF-1α、ANGPTL8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更高(P<0.05)。对照组、良好组、不良组拟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水平,全血CD8^(+)水平,血清HIF-1α、ANGPTL8水平呈升高趋势,且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全血CD4^(+)、CD4^(+)/CD8^(+)水平,血清SHBG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血清SHBG、HIF-1α、ANGPTL8水平联合检测对GDM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Z=3.442、3.368、2.693,P<0.05),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93.89%。结论GDM患者肠道致病菌增加、有益菌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被打破,血清SHBG、HIF-1α、ANGPTL8水平发生异常改变,且容易导致妊娠结局不良,联合检测血清SHBG、HIF-1α、ANGPTL8水平对GDM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液标志物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等对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术前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朱耿耀 马超 +1 位作者 刘光旺 满家政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新型血液学标志物在术前诊断PJI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后需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149例,男63例,女86例;年龄47... 目的:探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新型血液学标志物在术前诊断PJI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全关节置换术后需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149例,男63例,女86例;年龄47~93(69.5±11.8)岁。诊断为PJI的患者46例(PJI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71.3±12.5)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3.1)kg·m^(-2)。诊断为无菌性假体松动的患者103例(无菌性组),男41例,女62例;年龄(68.7±11.4)岁;BMI为(25.8±3.5)kg·m^(-2)。入院时测定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比较各血液标志物对术前诊断PJI的价值。结果:PJI组的C-反应蛋白16.6(7.6,4.5)mg·L^(-1)、ESR为17.0(12.8,35.5)mm·h^(-1)、D-二聚体1.0(0.5,3.1)μg·L^(-1)、纤维蛋白原4.2(3.2,5.5)g·L^(-1)、球蛋白35.4(31.0,38.9)g·L^(-1)均高于无菌性组4.2(2.6,7.8)mg·L^(-1),12.0(8.0,20.0)mm·h^(-1),0.4(0.2,0.7)μg·L^(-1),2.8(2.4,3.3)g·L^(-1),28.6(24.5,31.9)g·L^(-1)(P<0.05);相反,PJI组的白蛋白35.3(32.3,37.5)g·L^(-1)和白球比1.0(0.9,1.1)均明显低于无菌性组39.8(36.1,41.8)g·L^(-1),1.4(1.3,1.5),P<0.05。相比于其他血液学标志物,只有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其中纤维蛋白原的最佳截断值为3.4 g·L^(-1),AUC为0.820,敏感度为69.57%,特异性为84.47%。白球比的最佳截断值为1.18,AUC为0.813,敏感度为82.61%,特异性为78.64%。结论:白球比和纤维蛋白原是术前诊断PJI可靠的血液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球比 纤维蛋白原 术前诊断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球蛋白与预后营养指数在胃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刘茜 蒋超 冯婉婷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球蛋白(AG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探讨AGR和PNI对预后的作用,并分析胃癌患者预... 目的:探讨白蛋白/球蛋白(AG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探讨AGR和PNI对预后的作用,并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AGR和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35、44.33。低AGR组和低PNI组的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低于高值组(P<0.05)。各联合组间比较低AGR和低PNI组的OS和PFS均最短(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R和PNI为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AGR和PNI为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的AGR和PNI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球蛋白 预后营养指数 总体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TPOAb、TGAb、CEA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
6
作者 何哲 张丽梅 刘承果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2-53,56,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于2022.1至2024.4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包括59例良性...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于2022.1至2024.4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包括59例良性和37例恶性结节,依次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检测比较两组TG、TPOAb、TGAb、CEA水平,分析联合检测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 良性组TG、TPOAb、TGAb、CEA水平较恶性组明显更低(P<0.05);良性组TG、TPOAb、TGAb阳性率低于恶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TG、TPOAb、TGAb、CE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89%、94.92%,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约登指数为0.863,联合检测的诊断鉴别效能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TG、TPOAb、TGAb、CEA联合检测的诊断鉴别价值较高,临床可采取该联合检测方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癌胚抗原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丹 彭芬芬 +1 位作者 周兵 龙海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AGR水平波动于0.41~3.26之间,根据AGR中位数(1.21)将患者分为高AGR组(n=1... 目的:分析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AGR水平波动于0.41~3.26之间,根据AGR中位数(1.21)将患者分为高AGR组(n=162)和低AGR组(n=158),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匹配分为高AGR组和低AGR组各94例,分析患者死亡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GR对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1)低AGR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高AGR组,血清磷、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高AGR组(P<0.05)。(2)中位随访时间41.35个月,随访期间转腹膜透析治疗4例(2.13%),肾移植1例(0.53%),失访2例(1.06%),死亡62例(32.98%),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44例(70.97%)、感染9例(14.52%)、肿瘤3例(4.84%)、其它6例(9.68%)。(3)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AGR组患者累积全因生存率(P<0.001)和累积心血管疾病存活率(P<0.001)均优于低AGR组患者。(4)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校正的模型中低AGR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3.842)及心血管死亡风险(HR:3.752)均显著增加,校正后,低AGR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2.657)和心血管死亡风险(HR:2.764)仍显著增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变量后,低AGR仍然是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R:2.740)和心血管死亡风险(HR:2.651)的独立风险因素。此外,AGR预测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751和0.744。结论:低AGR是MHD患者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GR可作为评估MHD患者预后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媛媛 朱丽 丁秀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AIH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乏力、黄疸、发热,伴腹胀12例,恶心5例,胸闷和胸痛4例,呕吐及关节痛各3例。体形消瘦,巩膜及皮肤黏膜黄染明显。查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7例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升高各6例。腹部B超检查示肝大18例,肝内回声不均。初期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予相应治疗15 d无好转,遂转我院。查血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阳性,血γ-球蛋白、IgG升高,结合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阴性及相关病史,遂明确诊断为AIH。误诊时间18~21 d。确诊后,18例予泼尼松单独治疗,3例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结论AIH发病较隐匿,以年轻女性高发,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及ANA、SMA、抗肝肾微粒体、免疫球蛋白或肝组织病理检查可区分二者,确诊后应及时予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误诊 肝炎 病毒性 抗平滑肌抗体 抗核抗体 γ-球蛋白 IGG 肝炎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矮小症发生影响因素及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
9
作者 林玉玲 李杰玉 +3 位作者 李曾一 刘琳 籍胤玺 徐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09-2012,共4页
目的 探究特发性矮小症发生影响因素以及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该类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86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疾病组,另外收集86例在同一时期进行体检的健... 目的 探究特发性矮小症发生影响因素以及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该类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86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疾病组,另外收集86例在同一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特发性矮小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水平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疾病组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性发育状态、骨龄指数是发生特发性矮小症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两者分别诊断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0.871,两者联合诊断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AUC为0.941,两者联合优于血清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各自单一诊断(Z=3.896、3.500,P<0.05)。结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中鸢尾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且两者均是儿童发生特发性矮小症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监测对特发性矮小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特发性矮小症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冷却过程中DTNB对含水甘蓝种子耐冻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李良波 韩颖颖 +2 位作者 王秀丽 李维杰 刘宝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6,共8页
种子水分含量是影响种子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种子球蛋白降解可以提高含水种子的低温耐冻能力。选取甘蓝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外源添加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对种子吸胀处理后进行快速... 种子水分含量是影响种子低温保存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种子球蛋白降解可以提高含水种子的低温耐冻能力。选取甘蓝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外源添加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对种子吸胀处理后进行快速降温(降温速率为-1℃/min),研究DTNB对含水甘蓝种子耐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TNB显著提高了快速降温后甘蓝种子的发芽率;推迟了胚内冰晶形成的起始温度(对照组vs DTNB组:-14.78℃vs-16.43℃)。双向电泳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25 kDa以下位置积累了2个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为12 s储存球蛋白;检测到球蛋白及其水解多肽巯基含量显著提高,非酶促氧化剂AsA和GSH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1.26倍和1.22倍;DTNB还促进了冷胁迫诱导基因ICE1和CBF的表达。综上所述,DTNB可在快速降温条件下调控含水种子的分子生理活性变化,进而提高种子抗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冷却 甘蓝种子 2-硝基苯甲酸 球蛋白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形成、结构表征及乳化特性
11
作者 白露 李志明 +4 位作者 张舒 冯玉超 富天昕 刘宇航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降解,水解成以小分子多肽为主的纤维结构单元;并产生大量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从0 h的(18.28±0.75)%提升到12 h的(53.61±1.15)%,与硫磺素T结合后荧光强度增强;MBGFs形态逐渐变得细长、柔韧,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定向的纤维化聚集;在加热16~24 h过程中,成熟的MBGFs结构逐渐发生解离,纤维结构特征被破坏;与MBG相比,MBGFs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蛋白吸附率和界面蛋白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酸热处理4 h形成的MBGFs乳化效果最优;4 h MBGFs乳液油滴体积较小、分布均匀有序,表观黏度最高,具有弹性凝胶结构。综上,不同酸热处理时间对MBGFs结构和乳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MBGFs与MBG相比具有更优异的乳化性能。本研究为明晰MBGFs形成规律提供理论支撑,为高效食品级乳化剂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球蛋白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 结构表征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含量对大豆11S球蛋白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周荣雪 赵源 +2 位作者 石林凡 任中阳 翁武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 为探究成膜液和膜中脂质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亚油酸含量(蛋白质量的0%、10%、20%、30%和40%)对11S球蛋白成膜液的黏度及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显示,成膜液中油滴尺寸均随亚油酸含量增加而增大,干燥成膜后油滴尺寸进一步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添加亚油酸后光滑致密的蛋白膜上表面出现油滴聚集,而下表面变得粗糙,但未出现油滴。添加40%亚油酸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抗拉伸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分别由53.50℃、12.67MPa和2.52×10^(-10)g/(m·Pa·s)降低至50.38℃、7.30 MPa和1.83×10^(-10)g/(m·Pa·s),而断裂延伸率由95.58%增加至198.15%。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11S球蛋白与亚油酸分子在200 ns内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添加亚油酸会导致11S球蛋白膜中离子键和二硫键比例下降,而疏水相互作用和非二硫键共价键比例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添加亚油酸可以通过改变膜中蛋白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膜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蛋白乳液膜成膜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S球蛋白 可食膜 亚油酸 分子动力学模拟 化学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类固醇激素与近视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3
作者 李宝花 亢泽峰 +5 位作者 张明明 侯昕玥 王健全 李丹玉 刘梦雨 师宜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1-966,共6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法分析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与近视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按照性别分类的性激素遗传工具是来自英国生物银行财团关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总睾酮(TT)、生物可用睾酮(BT)和雌二醇(E2)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法分析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与近视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按照性别分类的性激素遗传工具是来自英国生物银行财团关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总睾酮(TT)、生物可用睾酮(BT)和雌二醇(E2)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汇总统计数据。近视的GWAS汇总统计数据来自芬兰财团R10发布的公开数据。所有数据于2024年4月18日至31日从相应数据库中下载并进行分析。所有MR的结果分析以逆方差加权(IVW)方法为主。结果欧洲人群中较高的血清SHBG水平增加女性近视发生的风险(IVW,OR=1.152,95%CI:1.014~1.308,P=0.029);而低水平血清TT(IVW,OR=0.821,95%CI:0.697~0.967,P=0.018)和BT(IVW,OR=0.820,95%CI:0.691~0.972,P=0.022)水平增加女性近视发生的风险。男性血清SHBG、TT、BT水平与近视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无论男女,其E2与近视之间不存在因果效应。敏感性分析支持本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论女性血清SHBG水平升高、TT和BT水平降低与近视风险增加有关,而在男性中未发现这种关联。E2与近视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近视 性类固醇激素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睾酮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14
作者 王丹平 孟凡亮 +2 位作者 朱洪斌 范小玉 颜刚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血清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4例)和预后良好组(9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吸烟史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入院第7天血清BNP、D-D水平低于第1天,AGR水平高于第1天(P<0.05);入院第1天,预后不良组BN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AG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4.125,95%CI:1.632~10.428,P=0.003)、入院第1天血清AGR低(OR=0.008,95%CI:0.001~0.071,P<0.001)、BNP高(OR=1.097,95%CI:1.045~1.151,P<0.001)、D-D高(OR=46.669,95%CI:5.374~405.269,P<0.001)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r=0.376,P<0.001)、D-D水平(r=0.351,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入院第1天AGR(r=-0.296,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D-D、AGR指标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AUC高于各项指标单一预测(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BNP、D-D和AGR水平对于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入院初期的血清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脑利尿钠肽 D-二聚体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7S球蛋白基因鉴定及在籽粒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15
作者 丁冬会 张雨朋 +6 位作者 周人玲 席武洋 耿旎周 常玮 赵青平 刘嘉斐 杨树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为阐明绿豆7S(Vigna radiata 7S,Vr7S)球蛋白基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10个Vr7S球蛋白基因的理化性... 为阐明绿豆7S(Vigna radiata 7S,Vr7S)球蛋白基因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10个Vr7S球蛋白基因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特征、蛋白三级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及基因表达谱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r7S球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246~594个氨基酸,等电点位于5.02~6.40之间,分子质量为27.82~70.02 kDa;所有Vr7S球蛋白基因包含3~7个外显子、2~6个内含子、5~8个保守基序;除Vr7S B1具有1个cupin保守结构域外,其余9个基因均含有2个cupin结构域;Vr7S球蛋白三级结构有4种类型,主要包含α-螺旋、β-链等结构;在cupin保守结构域中,绿豆和其他物种共有67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绿豆与赤豆7S球蛋白基因间的同源关系最近,其次是菜豆、木豆及大豆等。基于不同绿豆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籽粒的转录组测序和RT-PCR表达谱分析显示,Vr7S球蛋白基因伴随着绿豆籽粒的发育成熟呈现表达量升高的趋势,这与其他豆科物种7S球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一致,表明其在绿豆籽粒贮藏蛋白的生成调控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Vr7S球蛋白基因在绿豆籽粒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7S球蛋白 籽粒发育 基因鉴定 表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血清25(OH)D、SHBG水平变化及对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淼 蔡奚梅 龚燕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变化及对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肥胖型PCOS孕妇125例(PCOS组)和同期52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将肥胖型PCOS孕妇分为不良... 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变化及对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肥胖型PCOS孕妇125例(PCOS组)和同期52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将肥胖型PCOS孕妇分为不良妊娠组和良好妊娠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SHBG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型PCOS孕妇不良妊娠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SHBG水平对PCOS孕妇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血清25(OH)D、SHBG水平降低(P均<0.05)。125例肥胖型PCOS孕妇妊娠结局不良48例(不良妊娠组)和妊娠良好77例(良好妊娠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8.40%(48/125)。与良好妊娠组比较,不良妊娠组血清25(OH)D、SHBG水平降低(P均<0.05)。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升高、睾酮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升高为肥胖型PCOS孕妇不良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升高、SHBG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血清25(OH)D联合SHBG预测肥胖型PCOS孕妇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大于血清25(OH)D、SHBG水平单独预测的0.783、0.775(P均<0.05)。结论肥胖型PCOS孕妇血清25(OH)D、SHBG水平降低,与不良妊娠密切相关;血清25(OH)D、SHBG联合检测对肥胖型PCOS孕妇不良妊娠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25羟维生素D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不良妊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足细胞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免疫球蛋白A肾病中的价值
17
作者 韦美菊 赵若蓓 +3 位作者 徐苑珊 罗宇珍 杨桢华 潘玲 《内科》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筛选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的尿液足细胞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9例IgAN患者作为IgAN组,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作为IMN组,6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上述... 目的筛选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的尿液足细胞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9例IgAN患者作为IgAN组,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作为IMN组,6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上述三组研究对象尿液中c‑Maf诱导蛋白(CMIP)、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丝切蛋白‑1(cofilin‑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α‑klotho蛋白、肾病蛋白(nephrin)和足盂蛋白(PCX)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液足细胞生物标志物诊断IgAN的临床价值,应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法分析尿液足细胞生物标志物与IgAN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AN与IMN组间、IgAN与健康组间的cofilin‑1和suPAR水平均存在差异(均P<0.05)。suPAR诊断IgA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suPAR联合cofilin‑1诊断IgA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suPAR与收缩压、24 h尿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牛津病理评分E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cofilin‑1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结论IgAN患者的尿液足细胞生物标志物suPAR和cofilin‑1水平特异性升高,suPAR联合cofilin‑1在IgAN的无创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丝切蛋白‑1 足细胞生物标志物 免疫球蛋白A肾病 无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静压的压力处理对豌豆7S、11S球蛋白形成凝胶的影响
18
作者 王雪艳 李开鑫 +4 位作者 李家豪 马玲君 陈芳 胡小松 季俊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160,共8页
以豌豆7S、11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以100~500 MPa高静压作用10 min诱导形成凝胶,通过测量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持水力评估凝胶性能,再将凝胶溶解在不同溶剂中确定维持凝胶的主要相互作用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显... 以豌豆7S、11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以100~500 MPa高静压作用10 min诱导形成凝胶,通过测量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持水力评估凝胶性能,再将凝胶溶解在不同溶剂中确定维持凝胶的主要相互作用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当压强达到300 MPa时,豌豆7S、11S球蛋白溶液逐渐转变为凝胶状态。当压强持续升高到500 MPa,形成的凝胶变强、质地变硬、持水力提高。11S球蛋白相比于7S具有较弱的凝胶性,但具有较强的持水力(100%)。当两种蛋白按照比例(质量比为1∶2、1∶1、2∶1)混合后,凝胶整体的持水力和强度均显著提高。维持凝胶结构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其次为二硫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因此通过改变高静压的参数,可以实现豌豆球蛋白凝胶强度、质地等特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球蛋白 高静压 凝胶 流变特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果仁球蛋白的提取工艺与功能特性研究
19
作者 李艳 程超霞 +5 位作者 阚钰 霍新宇 冯晨 龙佩瑶 郑亚军 李琪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球蛋白是银杏仁主要的组分蛋白,但目前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银杏仁球蛋白的提取工工艺,分析了料液比、pH、温度、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L 9(34)正交实验优化了球蛋白的提取工艺,最佳参数为:料液比1∶15、pH 10、提... 球蛋白是银杏仁主要的组分蛋白,但目前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银杏仁球蛋白的提取工工艺,分析了料液比、pH、温度、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L 9(34)正交实验优化了球蛋白的提取工艺,最佳参数为:料液比1∶15、pH 10、提取时间为1.5 h、温度为50℃,此时的球蛋白提取率为76.58%。同时,分析了pH、离子强度对银杏果仁球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4和pH 6时,球蛋白的溶解度与乳化性均为最低值;在pH 6~8时,球蛋白的溶解性与乳化性随pH的增加而升高。离子强度为0.1~0.4 mol/L时,溶解度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大于0.4 mol/L时,球蛋白的溶解度急剧下降。随着离子强度增大,银杏仁球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提高,在0.5 mol/L时,分别达到最大值36.6 m 2/g和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果仁 球蛋白 提取 乳化性 溶解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20
作者 朱君娜 刘璐 米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4327-4330,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球蛋白(G)与胆碱酯酶(CHE)比值(G/C)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 目的分析血清球蛋白(G)与胆碱酯酶(CHE)比值(G/C)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均检测血清G、CHE水平并计算G/C值,收集并比较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和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G/C值与M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2个月,87例MM患者中有31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复发21例,进展10例,预后不良率为35.63%;两组年龄、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G/C值、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SS分期、血清G/C、β2微球蛋白均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ISS分期对MM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不高(曲线下面积<0.7),G/C值、β2微球蛋白水平预测MM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G/C值预测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结论初诊时G/C值较高提示MM患者预后不良,对MM患者早期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球蛋白 胆碱酯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