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善平 宋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8,共7页
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是国家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的设计、实施、认同和完善的过程。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路径主要有:把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精髓吸收到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把国家审计制度融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在绩... 国家审计文化建设是国家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的设计、实施、认同和完善的过程。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路径主要有:把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精髓吸收到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把国家审计制度融入国家审计文化建设中、在绩效考评中落实并完善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文化建设 东西方文化精髓 国家审计制度建设 审计工作绩效考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 被引量:40
2
作者 卢元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20世纪逐渐成长起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文化的一部分。它以追求和平为价值取向,尊崇和平主义。民族主义是20世纪国际竞技体育的主要潮流和基本背景,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理想的追求,是历史责任的崇高体现,是... 20世纪逐渐成长起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文化的一部分。它以追求和平为价值取向,尊崇和平主义。民族主义是20世纪国际竞技体育的主要潮流和基本背景,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理想的追求,是历史责任的崇高体现,是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俱进的一次思想变革。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对各种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同化、融合、兼容和统摄的能力。奥林匹克运动又是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标志,各个国家与民族都在努力汇入这一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各种民族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之间形成了一种绝对不对称的文化关系。中国体育文化可以站出来为保留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做出尝试和努力。中国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努力将使奥林匹克运动再度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和平主义 民族主义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武术入奥失利引发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俊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武术入奥失利引发了众多思考。从体育的一般表现形式、科学的角度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武术发展要克服文化自卑,加强民族文化自信,选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武术 奥运会 东西方文化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深层意蕴下的竞技观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勇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8,共5页
中西体育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其演进和转型的路径不同,风格各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 中西体育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其演进和转型的路径不同,风格各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成为了中西体育文化选择的趋向,同时也决定了中西体育的基本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 价值取向 理论基础 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阶段和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惠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东西方体育一开始就在各自的文化圈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体育形态,在它们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逐渐从表层次的项目交流深入到理论层次的全面交流,对现代体育和未来体育的发展都... 东西方体育一开始就在各自的文化圈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体育形态,在它们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逐渐从表层次的项目交流深入到理论层次的全面交流,对现代体育和未来体育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 文化交流 历史阶段 体育形态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质同构 被引量:7
6
作者 柏慧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从文化学视角,论述了全球化时代东西方体育文化未来发展的两种不同走向,认为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东西体育文化本质是异质共生的,然而在文化结构上具有同构性。借助于体育文化结构中的符号象征系统可以促成东西方体育的文化自... 从文化学视角,论述了全球化时代东西方体育文化未来发展的两种不同走向,认为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东西体育文化本质是异质共生的,然而在文化结构上具有同构性。借助于体育文化结构中的符号象征系统可以促成东西方体育的文化自觉,使两种不同范式的体育文化可以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异质同构,构建起一个多元的世界体育文化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异质同构 全球化 东西方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震 吴永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了探讨陈独秀思想特点,采用文献解析的方法,认为:五四时期,陈独秀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以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等先进理念为参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评判,目的... 为了探讨陈独秀思想特点,采用文献解析的方法,认为:五四时期,陈独秀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以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等先进理念为参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评判,目的是以西方现代文明来引领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尽管这种评判带有"舍中求西"的情感倾向,对传统文化批评过多,但他并非要全盘否定和废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对之进行合理改造,以便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五四新文化的时代背景来看,陈独秀的评判基本上是客观的,其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科学的、先进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向危机,与此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中西文化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的汉学研究与中国人文学术的国际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共9页
在当前的全球化语境下,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再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虽然汉学在西方学界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但由于其研究方法的独特和理论视角的新颖,汉学研究一直颇受国内学界青睐。本文作者认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汉学深受西方学界风行已... 在当前的全球化语境下,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再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虽然汉学在西方学界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但由于其研究方法的独特和理论视角的新颖,汉学研究一直颇受国内学界青睐。本文作者认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汉学深受西方学界风行已久的东方主义的影响,存在着对古代中国的种种幻象和对现代中国的误解甚至歪曲,但另一方面又应该承认,西方的汉学界并不乏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家,他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对国内学界也有着启示。再者,与东方主义所不同的是,汉学中也存在着"去政治性"和"去意识形态性"的倾向,它和国内学者的国学研究应该形成一种对话和互补的关系,特别是当我们在把中国文化的成果推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就更离不开与汉学家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东方主义 全球化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教士东来与西学传播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大正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7,共5页
从唐朝初年到清朝灭亡千余年间,中西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来传教士执行不同的政策,决定了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逆顺难易有所不同,在中国所处地位和作为也不尽相同。传教士东来经过了从时断时续发展到持续不断,从以个人来... 从唐朝初年到清朝灭亡千余年间,中西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来传教士执行不同的政策,决定了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逆顺难易有所不同,在中国所处地位和作为也不尽相同。传教士东来经过了从时断时续发展到持续不断,从以个人来华、在上层中间活动为主发展为以团体来华、深入民间活动为主的历史过程。传教士东来中国不仅手捧圣经,同时也负载着西方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在较高层次上从事文化交流的某种素质和条件,除了传播"福音"之外,还参与了众多的科学文化活动,扮演着传播"西学"的重要角色,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东来 传播 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建超 赵国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在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西文化之争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家所关注的焦点。五四以后 ,年轻的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阐释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 ,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同时在辨析东西方文化异... 在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西文化之争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家所关注的焦点。五四以后 ,年轻的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阐释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 ,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同时在辨析东西方文化异同优劣的基础上 ,主张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并强调要运用革命的手段 ,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瞿秋白这一关于东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阐述 ,既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也为五四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社会主义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去西方中心主义——以中国文化经典 《水浒传》 赛珍珠英译本为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东升 曲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4,共9页
近代以来,中西方跨文化译介传播中一直是以西方文化为强势主体。西方中心主义不仅是西方译介传播主体一直持有的意识、理念和理论自觉,而且在中国对外译介传播主体一方,也自觉不自觉地深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赛珍珠是第一位翻译全本... 近代以来,中西方跨文化译介传播中一直是以西方文化为强势主体。西方中心主义不仅是西方译介传播主体一直持有的意识、理念和理论自觉,而且在中国对外译介传播主体一方,也自觉不自觉地深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赛珍珠是第一位翻译全本《水浒传》的西方译者,她长期在中国生活,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的情感,在英译《水浒传》时以反西方精神帝国主义为宗旨。但即使如此,她也在不自觉中以美国东方主义的潜在意识,在其译本中嵌入西方中心主义的内涵元素。新时代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亟须在中国文化外译传播中增强去西方中心主义的主体自觉。这其中,不仅要“去”西方中心主义直接、显在的呈现与影响,而且要“去”其间接、潜在的呈现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走出去 跨文化传播 赛珍珠 《水浒传》翻译 东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下的林语堂“送去主义”译介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伊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1-66,共6页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长期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想文化体系的遮蔽下,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实施着暴力,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陷入不平等的状态。林语堂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下,...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长期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思想文化体系的遮蔽下,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实施着暴力,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陷入不平等的状态。林语堂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东学西渐"的文化观和"送去主义"的译介观,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语堂的"送去主义"的译介观对我们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中如何更好地保持中西文化平等的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 送去主义 林语堂 文化交流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文化碰撞中中国医生的自我修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锋 陈占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3,56,共4页
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主流,以教会医院为基础的中国现代医学也随之兴起。因为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短期内,感性与理性未能很好的融合,导致"中国式的医疗"的广泛存在,而许多临床医生,也因此充满了困惑与烦恼。如... 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主流,以教会医院为基础的中国现代医学也随之兴起。因为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短期内,感性与理性未能很好的融合,导致"中国式的医疗"的广泛存在,而许多临床医生,也因此充满了困惑与烦恼。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如何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是很多中国医生要面对的难题。只有在执业期间,习惯于缜密宽阔的逻辑推理,客观严谨的科学思维,恰到好处的人文关怀,才能使中国医生拥有更加美好的职业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疗 自我修养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五四新文化——梁漱溟对《新青年》的回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3,I0001,共9页
当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时,梁漱溟正执教北大;但倍感压抑,以出世之心做孔子之研究,组建孔子哲学研究会,试图发出微弱的声音。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新青年》做出回应,以为陈独秀、胡适等人主张西方化,却将东西文化根本对立,错误地把... 当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时,梁漱溟正执教北大;但倍感压抑,以出世之心做孔子之研究,组建孔子哲学研究会,试图发出微弱的声音。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新青年》做出回应,以为陈独秀、胡适等人主张西方化,却将东西文化根本对立,错误地把孔子等同于他们所批判的中国适用之文化,没有透彻理解孔子精神对于中国人伦社会之意义,没有找到疗治文化破坏所造成的伦理崩溃的方法。从罗素、柏格森和倭铿等对西方文化的反思中,梁漱溟发现东西文化并非二元对立;相反,可通过某种途径调和融通为一个整体,以对新文化的偏向进行修正,即用孔子的有情的刚动的人生态度来容纳科学民主的精神,使新文化本土化、扎根化,破除所谓道器、体用之二元论,使东西文化相互牵连、彼此互渗、新旧会通,从而形成另一种五四新文化,促使中国的文艺复兴。梁漱溟并非学界所谓的反新文化的保守主义者,而是体现了五四新文化的丰富性和多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新青年》刚 五四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訏小说中的西方形象——为纪念徐訏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15
作者 陈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38-141,共4页
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徐訏作家,小说的异域色彩和浪漫情调为学界所熟知并广泛论及。在徐訏小说中,西方女性形象多为风姿绰约,西方男性则或是对东方充满神往热爱之情,或是在与异国女性、中国男性的三角情爱关系中,败下阵来... 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徐訏作家,小说的异域色彩和浪漫情调为学界所熟知并广泛论及。在徐訏小说中,西方女性形象多为风姿绰约,西方男性则或是对东方充满神往热爱之情,或是在与异国女性、中国男性的三角情爱关系中,败下阵来的受挫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构建强大东方的一种美好理想。同时,文本充满具有西方文化气息的物质细节的描述,表征一种潜在真实与文化反思,说明作者一方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有向往之情,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下的割裂零碎,充满焦虑。这种文化焦虑及关怀,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应有品格,对于当今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反思观照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小说 西方形象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画的民族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晨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油画作为异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传播与移植在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的同时 ,也开始经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审美心理的整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和整体地被评价的 ,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或发生质的变... 油画作为异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传播与移植在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的同时 ,也开始经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审美心理的整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和整体地被评价的 ,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或发生质的变化。中国油画如果脱离了中国文化情境和民族审美心理 ,就只能永远步西方油画之后尘。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地位 ,深入研究与了解东西方艺术的本质特性 ,建立具有民族审美心理的美学思想体系 ,是中国油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东西方艺术 民族审美心理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国新知:人类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7
作者 苏永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20世纪初,伴随"西学东渐"大潮,"人类学"一词经由日本传播至中国,有关人类学的译介也逐渐见诸报刊。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关于人类学方面的论著在国内大量出现,同时许多西方人类学著作也不断被翻译到国内,这标志着人... 20世纪初,伴随"西学东渐"大潮,"人类学"一词经由日本传播至中国,有关人类学的译介也逐渐见诸报刊。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关于人类学方面的论著在国内大量出现,同时许多西方人类学著作也不断被翻译到国内,这标志着人类学在中国的正式起步。20世纪20年代末,以国立中央研究院为开端,人类学学科建设得以启动。在众多学者、高校、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学在经历最初的介绍与传播,很快在国内"生根发芽",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西学东渐 传播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玲娟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8-100,共3页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恩美《喜福会》中“东方主义”的解构路径及其背后的多重符码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7,共7页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坛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谭恩美的《喜福会》已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从东方主义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有助于挖掘更多的文学内涵。小说通过多种路径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凸显母亲们的高大形...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坛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谭恩美的《喜福会》已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从东方主义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有助于挖掘更多的文学内涵。小说通过多种路径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凸显母亲们的高大形象、刻画女儿们的正面形象和女婿们的负面形象、彰显中国大陆的正面形象,以及书写美国主流社会的负面形象。解构东方主义这一举措的背后蕴含多重符码:美国华裔需要构建适应美国本土的华裔文化体系,美国华裔需要重视精神导师的指引,美国华裔需要探索历史传承的路径,美国华裔作家需要成为解构东方主义的先锋,美国主流社会需要对华裔的文化诉求做出回应,道出了美国华裔作家积极乐观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喜福会》 东方主义 中西文化 多重符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西方华文作家文化身份之异同
20
作者 史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6,共5页
 东西方华文作家文化身份在价值观念、语言表达、家庭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同中有异,东西方华文文学在各自的文化现实境遇中以其不同的"他者"姿态构筑了不同的生存体系,中华文化在异文化语境中形成了复杂的生存形态,不同民...  东西方华文作家文化身份在价值观念、语言表达、家庭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同中有异,东西方华文文学在各自的文化现实境遇中以其不同的"他者"姿态构筑了不同的生存体系,中华文化在异文化语境中形成了复杂的生存形态,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认同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东西方 文化身份 华文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