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鲕成因探讨:来自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中泥盆统及下三叠统的证据 被引量:4
1
作者 范鸿 姬国锋 +2 位作者 时志强 段雄 金鑫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16-24,共9页
通过对下寒武统、下三叠统与中泥盆统金宝石组葛万藻成因的核形石对比研究认为,微生物是巨鲕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参与构建巨鲕暗色纹层,促进同心纹层加积,对巨鲕的形成具有建设性作用。在金宝石组核形石纹层中微生物发育的区域,... 通过对下寒武统、下三叠统与中泥盆统金宝石组葛万藻成因的核形石对比研究认为,微生物是巨鲕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参与构建巨鲕暗色纹层,促进同心纹层加积,对巨鲕的形成具有建设性作用。在金宝石组核形石纹层中微生物发育的区域,纹层厚度不均匀且形态不规则,说明微生物对巨鲕规律纹层是具有破坏性的。巨鲕和核形石都是在无机化学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不同的水体环境制约着微生物的发育程度,进而控制了巨鲕与核形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区 巨鲕 核形石 微生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龙会5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桂鹏 张云峰 +4 位作者 徐亮 徐婉月 曹俊峰 张奇 赵子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以川东北气矿龙会5井飞仙关组鲕粒为研究对象,借助岩心、薄片资料,分析了鲕粒的粒度、类型、垂向分布特征。飞仙关组的鲕粒包括正常鲕、表皮鲕、变形鲕、多晶鲕、复鲕等类型;粒径分布多在1~6mm,垂向上粒度具有先逆后正的特点,常见巨鲕... 以川东北气矿龙会5井飞仙关组鲕粒为研究对象,借助岩心、薄片资料,分析了鲕粒的粒度、类型、垂向分布特征。飞仙关组的鲕粒包括正常鲕、表皮鲕、变形鲕、多晶鲕、复鲕等类型;粒径分布多在1~6mm,垂向上粒度具有先逆后正的特点,常见巨鲕与普通鲕粒混积。鲕粒圈层中发现有微生物的踪迹,同时存在未经微生物改造的光滑圈层。巨鲕的形成过程受物理和化学作用主导,是一种错时相沉积物,可作为早三叠世风暴环境的标志物。微生物的参与只是在后期改造鲕粒形态,不属于巨鲕形成的本质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气矿 龙会5井 飞仙关组 鲕粒 巨鲕成因 风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