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BC-VBLAST混合系统中基于GMD算法的预编码方案
1
作者 张建忠 李宏伟 +1 位作者 邓冬虎 耿耿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0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了获得最大信道容量,采用几何均值分解(GMD)将MIMO信道分解为若干相互独立且具有相同增益的并行子信道,从而使调制解调和编解码过程得到简化,在容量和差错率之间取得折中。将该方法与VBLAST接收机结合起来,在高信噪比下可以获得接近M... 为了获得最大信道容量,采用几何均值分解(GMD)将MIMO信道分解为若干相互独立且具有相同增益的并行子信道,从而使调制解调和编解码过程得到简化,在容量和差错率之间取得折中。将该方法与VBLAST接收机结合起来,在高信噪比下可以获得接近ML接收机的性能。为此,提出将GMD算法应用于STBC-VBLAST混合系统中VBLAST部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使混合系统的性能得以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分组码 垂直分层空时码 几何均值分解 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D,GMD与UCD的MIMO预编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良培 王衍文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7期68-70,共3页
研究了MIMO系统中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几何均值分解(GMD)与均匀信道分解(UCD)的预编码算法原理,并对三种算法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通过在反馈噪声误差不同的情况下计算SVD,GMD与UCD的误码率,可以观察预编码矩阵的反馈误差对SVD,GMD与... 研究了MIMO系统中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几何均值分解(GMD)与均匀信道分解(UCD)的预编码算法原理,并对三种算法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通过在反馈噪声误差不同的情况下计算SVD,GMD与UCD的误码率,可以观察预编码矩阵的反馈误差对SVD,GMD与UCD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 几何均值分解 均匀信道分解 预编码 反馈噪声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从从 陈竹君 +2 位作者 赵世翔 周建斌 张晓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于常规和覆草栽培模式,而〉10mm的大团聚体显著高于常规和覆草模式,垄沟覆盖栽培促进0.5~5 mm团聚体向更大级别进一步团聚;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总量N240处理显著高于N0。湿筛法〉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覆草和垄沟覆盖栽培显著高于常规,不同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干筛法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垄沟覆盖显著大于覆草和常规模式;水稳性团聚体MWD覆草模式显著大于常规,覆草模式GMD显著大于垄沟覆盖模式;不同施氮量下水稳性团聚体MWD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GMD显著大于N120、N240。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不同施氮量间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显著。历年2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值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来影响土壤团聚体状况;历年平均产量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直径应较小,利于提高土壤保水和水分有效性,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施氮量 土壤团聚体组成 平均重量直径(MWD) 几何平均直径(g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娟 韩霁昌 +1 位作者 陈超 李劲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81,共8页
以探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目的,为提高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稳定性及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在陕西澄县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后,设置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为期1年的种植试验,分别为玉米(C处理)、小... 以探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目的,为提高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土壤稳定性及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在陕西澄县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还田后,设置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为期1年的种植试验,分别为玉米(C处理)、小麦(W处理)、蔬菜(V处理)、药材(M处理)及对照(未种: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平均质量直径(WM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数(ELT)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0—40cm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大小均显著优于CK处理,各处理干筛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和湿筛下该含量(WR0.25)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2)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各处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值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值大小顺序均呈现W处理>C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C处理有助于增加表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W处理则有助于增加下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3)湿筛法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在0—40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各处理显著低于CK;(4)各处理的分形维数(D)在0—40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处理<W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土壤分形维数(D)与干筛法和湿筛法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2=0.74和R2=0.67。空心村整治还田后种植玉米和小麦有利于提高0—40cm土层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层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壤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法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莉丽 郑粉莉 秦瑞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土壤团聚体与土壤侵蚀和径流密切相关,本试验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处理测定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计算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质量分形维数(D),比较几种水稳性团聚体指标之间的... 土壤团聚体与土壤侵蚀和径流密切相关,本试验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处理测定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计算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质量分形维数(D),比较几种水稳性团聚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植被类型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0.2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在1978年油松林地的0-5 cm层最大,为54.95%,在1990年刺槐林地和荒地的20-40 cm层最小,为3.20%;MWD(mm)和GMD(mm)在1978年油松林地的0-5 cm层最大,分别为1.66和0.46,在荒地的20-40cm层最小,分别为0.09和0.05;表层(0-5 cm)土壤D在2.71-2.84之间,表下层在2.74-2.91之间。土壤有机质与D,MWD,GMD和〉0.2 mm显著相关,表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水稳定性提高。D,MWD,GMD和〉0.2 mm都可用于表征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作为土壤抗侵蚀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水稳性 分形维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平 王云琦 +4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王冉 胡波 唐晓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应用原状土冲刷法和Le Bissonnais(LB)法中的快速湿润法(FW),对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和裸地5种样地的土壤抗冲系数、土壤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表达不同林分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 应用原状土冲刷法和Le Bissonnais(LB)法中的快速湿润法(FW),对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和裸地5种样地的土壤抗冲系数、土壤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表达不同林分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标。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分间土壤抗冲系数(L·min/g)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2.719)>针阔混交林(2.431)>灌木林(2.024)>裸地(1.595)>楠竹林(1.096),各林分土壤抗冲系数除楠竹林和裸地外均从表层到底层呈递减趋势;②对于表达土壤结构常用的4个指标,>0.2 mm团聚体累积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土壤分形维数(D)在表层(A层)土壤中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最优,阔叶林优于灌木林,楠竹林和裸地较差;③对土壤抗冲系数和4个土壤结构指标作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平均质量直径(MWD)被引入模型,在显著性水平为P<0.05的情形下,可以认为土壤抗冲系数与MWD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306+1.823x(R2=0.406,n=19,P=0.003),即在研究地区平均质量直径(MWD)可作为表达土壤抗冲性的最佳土壤结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系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筛和旋筛测定土壤风蚀可蚀性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王培信 常春平 +4 位作者 王仁德 李继峰 杨钦 赵望龙 郭中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1,共5页
选取河北坝上康保县境内四种地类(草地、林地、留茬地、翻耕地)74个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进行平筛、旋筛筛分,获取土壤干团聚体粒径分布。采用土壤风蚀度(EF,<0.84mm土壤干团聚体含量)、平均几何直径(GMD)两个干团聚体指标比较旋筛和... 选取河北坝上康保县境内四种地类(草地、林地、留茬地、翻耕地)74个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进行平筛、旋筛筛分,获取土壤干团聚体粒径分布。采用土壤风蚀度(EF,<0.84mm土壤干团聚体含量)、平均几何直径(GMD)两个干团聚体指标比较旋筛和平筛的筛分结果。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发现,经过平筛筛分处理后的EF,GMD普遍大于旋筛;同时将平筛、旋筛的筛分粒级(<0.5 mm,0.84~0.5 mm,2~0.84mm,5~2 mm,20~5 mm,>20 mm)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大团聚体颗粒较多的土壤样品(>0.84mm)如草地、留茬地等出现较大差异性,在≤0.84mm粒级则差异性不显著,而GMD指标参数差异性显著。分析平筛和旋筛在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干团聚体指标上的差异性,揭示平筛和旋筛对于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丰富土壤风蚀理论研究,为评价本地区土壤风蚀现状、制定风蚀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筛 旋筛 土壤风蚀可蚀性 平均几何直径 土壤风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耕对冬春休闲旱地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冀 王维 +3 位作者 张鹏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58,115,共8页
为了探索半干旱区合理的耕作制度,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于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进行了冬闲期免耕/深松/深松(N/S/S)、深松/免耕/免耕(S/N/N)、连年免耕(NT)及连年翻耕(CT)4种不同耕作模式试验,研究了轮耕对土壤孔隙度、... 为了探索半干旱区合理的耕作制度,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于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进行了冬闲期免耕/深松/深松(N/S/S)、深松/免耕/免耕(S/N/N)、连年免耕(NT)及连年翻耕(CT)4种不同耕作模式试验,研究了轮耕对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结构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S/S轮耕处理较CT和NT显著降低了冬春休闲旱作农田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幅度2.5%~3.1%,较S/N/N轮耕处理2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提高了2.8%(P<0.05);NT处理与S/N/N轮耕处理0~40 cm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翻耕处理。连续两年以上免耕处理(NT和S/N/N)能够促进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率,提高了土壤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耕 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陕蒙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鸿涛 郑纪勇 +2 位作者 李高亮 马章怀 杨凯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为了探究风化煤和砒砂岩添加对晋陕蒙矿区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在晋陕蒙矿区建立了沙黄土(L)、沙黄土+砒砂岩(LS)、沙黄土+风化煤(LW)和沙黄土+风化煤+砒砂岩(LSW)4种新构土体。4年后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分析... 为了探究风化煤和砒砂岩添加对晋陕蒙矿区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在晋陕蒙矿区建立了沙黄土(L)、沙黄土+砒砂岩(LS)、沙黄土+风化煤(LW)和沙黄土+风化煤+砒砂岩(LSW)4种新构土体。4年后通过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分析了新构土壤的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沙黄土中添加砒砂岩和风化煤能够增加力稳性团聚体中<0.25 mm的含量,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粒径的平均质量直径与几何平均质量直径,减小土壤分形维数,分别达到0.843、0.751 mm和2.803。LSW具有最高的有机质含量(21.45 g·kg^-1)和水稳性团聚体数量(60.41%),团聚体破损率(30.85%)达到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晋陕蒙矿区排土场沙黄土中添加风化煤与砒砂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而单独添加风化煤后,虽然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但是却降低了土壤稳定性。研究阐明了添加风化煤和砒砂岩对矿区新构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对土壤质地恢复和水土保持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定性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质量直径 分形维数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微粒数量排放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春化 孟蓉歌 +1 位作者 陈妮 马煜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目的】为减小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微粒中核模态粒子的数量(nucle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N).【方法】在1台由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改装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分别进行了甲醇掺烧比(co-combustion ratio,CCR)、引燃柴油... 【目的】为减小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微粒中核模态粒子的数量(nucle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N).【方法】在1台由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改装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分别进行了甲醇掺烧比(co-combustion ratio,CCR)、引燃柴油喷射正时与负荷率特性试验.【结果】随着掺烧比的增大,核模态与积聚态微粒数量(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A)均明显减小,生成微粒几何平均直径减小;引燃柴油喷射正时提前可减小生成微粒的总数量(total particle number,PNT),但掺烧比较大时提前柴油喷射正时粒径分布出现"双峰"现象,PNN大幅增加;增大发动机负荷率,PNN与PNA均有所增加,粒子几何平均直径增加,小负荷时生成的PNN明显高于中大负荷.【结论】提高掺烧比与提前引燃柴油喷射正时有利于减小PNN的生成,但当掺烧比较大时应注重柴油喷射正时的调节以防止PNN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双燃料 核模态微粒数量 总微粒数量 几何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不同酸豆林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11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2 位作者 徐肇友 瞿虹 纪中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5,共5页
采用干筛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酸豆林+光板地(裸地)、酸豆林+杂草、酸豆林+百喜草、酸豆林+余甘子、酸豆林+木豆5 种酸豆林地在0-10 cm、〉10 - 20 cm、〉20 - 40 cm的3 个土层中的R0.25、MWD、GMD和分形维数D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采用干筛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酸豆林+光板地(裸地)、酸豆林+杂草、酸豆林+百喜草、酸豆林+余甘子、酸豆林+木豆5 种酸豆林地在0-10 cm、〉10 - 20 cm、〉20 - 40 cm的3 个土层中的R0.25、MWD、GMD和分形维数D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 种酸豆林模式中,酸豆林+百喜草模式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保存,酸豆林+杂草模式和酸豆林+光板地模式提升土壤团聚结构,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而酸豆林+余甘子模式和酸豆林+木豆模式则降低了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使土壤中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在干热河谷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利于酸豆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酸豆 干筛法 土壤 结构 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东南沙地4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永涛 田原 张家洋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为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性的影响,以豫东南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桂花、合欢、栾树和女贞)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土壤样品和室内试验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4种林分类型下土壤大... 为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性的影响,以豫东南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桂花、合欢、栾树和女贞)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土壤样品和室内试验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4种林分类型下土壤大团聚体(>0.25mm)含量最高,占林地土壤总团聚体的69.63%%~97.30%,粒径0.25~0.15mm团聚体含量最低,且不同林分类型下各层土壤团聚体的质量分数呈现不同的差异。②表层(0~10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表现为栾树>合欢>桂花>女贞,分形维数(D)排序则与之相反,变化范围为2.515~1.653,栾树的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强。③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土壤剖面上也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表现为合欢最高,栾树最低,变化范围分别为45.76~7.65和17.78~3.49g/kg。④回归分析表明,女贞林分下土壤大团聚体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最强,土壤有机碳可解释17.5%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研究得出该地区栾树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合欢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MWD gmd 分形维数 人工林 豫东南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径效率试验粒径的分析与对比
13
作者 张万 《汽车零部件》 2020年第9期46-48,共3页
采用粒子计数法评定空气过滤器的计径效率时,粒径是试验前首先要确定的主要参数之一。介绍了空气粒子计数器常用的几种粒径的定义,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几何等效粒径和几何平均粒径、空气动力学粒径等的关系与区别。结果表明:这些粒径之... 采用粒子计数法评定空气过滤器的计径效率时,粒径是试验前首先要确定的主要参数之一。介绍了空气粒子计数器常用的几种粒径的定义,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几何等效粒径和几何平均粒径、空气动力学粒径等的关系与区别。结果表明:这些粒径之间相互关联,但是计径效率试验时使用的粒径种类不同,获得的试验结果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计数法 几何等效粒径 几何平均粒径 空气动力学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