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ogistic-GTWR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海军 刘艺明 +3 位作者 张彬 徐姗 贾克敬 洪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48-257,310,共11页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城市扩展 驱动力 逻辑斯蒂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区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7-255,共9页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林地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迅速增加,草地缓慢增加,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耕地和林地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1990-200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第2阶段(2000-2008年)较为重要的变量有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农业人口密度和到公路的距离;2000-2008年间林地变化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有高程、到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公路的距离。研究结果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火山岩型铜矿预测中的应用:以宁芜盆地中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增玉 陈火根 +5 位作者 潘懋 贾根 李向前 徐士银 郭刚 张祥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文中探讨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宁芜盆地中段火山岩型铜矿预测中的应用。首先,结合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提取地质体、构造、围岩蚀变三大类证据因子;其次,分析各证据因子与铜矿点之间的空间关系,认为姑山旋回、娘娘山旋回火山机构... 文中探讨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宁芜盆地中段火山岩型铜矿预测中的应用。首先,结合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提取地质体、构造、围岩蚀变三大类证据因子;其次,分析各证据因子与铜矿点之间的空间关系,认为姑山旋回、娘娘山旋回火山机构控制了本区火山岩型铜矿的空间分布,根据计算结果,选取与火山岩型铜矿密切相关的龙王山组、姑山组地层,姑山旋回粗面斑岩、娘娘山旋回二长斑岩、NW向构造1.5 km缓冲区、NE向构造1.3 km缓冲区、EW向构造4.5 km缓冲区、硅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等作为模型自变量;最后采用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成矿概率计算,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圈定四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P1、P2、P3、P4,其中P1、P2、P3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受娘娘山和姑山火山机构控制,P4为东西向分布,主要受龙王山火山机构控制,在这些预测区中,均存在已发现的铜矿体,说明预测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 宁芜盆地 证据权模型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Logistic违约概率模型的样本配比问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守川 任宇宁 《金融监管研究》 2012年第11期13-25,共13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其主要内容之一是使用内部数据建立违约概率模型。在Logistic违约概率模型中,违约样本与非违约样本的配比是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应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由于违约样本相对...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其主要内容之一是使用内部数据建立违约概率模型。在Logistic违约概率模型中,违约样本与非违约样本的配比是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应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由于违约样本相对稀缺,商业银行在构建计量模型时,通常会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违约样本的比例,以改进模型对违约客户的预测能力。本文利用实际数据②,对比了样本配比的抽样法和加权极大似然估计法的不同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加权估计法更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加权极大似然估计 样本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WLS修正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绍雨 申曙光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2期22-28,共7页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问题的必要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需要。在总结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广东、湖北和甘肃等省市的新农保试点状况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问题的必要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需要。在总结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广东、湖北和甘肃等省市的新农保试点状况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WLS修正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决策过程的客观特征因素和主观认知因素。并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新农保制度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WLS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饶运章 张学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是主观评判和客观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评判结果更让人容易接受,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选取重度、内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孔隙水压力比5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边坡状态稳...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是主观评判和客观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评判结果更让人容易接受,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选取重度、内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孔隙水压力比5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边坡状态稳定、较稳定、欠稳定、不稳定4个等级作为评价等级,建立评价等级和评价因子之间对应的关系,确定隶属度函数,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同时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应用42个边坡实例,运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求解回归系数,采用回归系数来确定评判权重;将综合评判模型和确定的权重应用于龙南县东江乡足洞试验矿某边坡实例中,评判结果与实际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回归模型 综合评判 权重 边坡稳定性分析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M模型Logistic回归的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判别 被引量:7
7
作者 董建宇 胡成业 +2 位作者 杨晓龙 李文涛 张秀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1324,共7页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和海水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点,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存在表型差异。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胶州湾与天鹅湖菲律宾蛤仔壳长(SL)与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重(W)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两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差异。由于其近似圆形的形态使得所能测量的外部指标较少,限制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在其地理群体判别中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广义线性模型(GLM)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判别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天鹅湖群体比胶州湾群体具有更高的SH/SL和SW/SL比值,壳形椭圆较圆且隆起程度高,"凸"形明显;基于GLM模型的Logistic回归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菲律宾蛤仔的地理群体归属,判别正确率高达94.23%。本研究为双壳类物种地理群体判别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形态变异 地理群体 广义线性模型 逻辑斯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熵指数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地裂缝灾害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余文平 孙树林 +2 位作者 王天宇 刘小芳 魏永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8-924,共7页
选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地貌和人类活动5个区域地裂缝灾害影响因素,采用确定性系数(CF)分析方法,建立了熵指数(IOE)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构建地裂缝灾害评价体系,研究在GIS环境下地裂缝灾害危险等级划分方法,... 选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地貌和人类活动5个区域地裂缝灾害影响因素,采用确定性系数(CF)分析方法,建立了熵指数(IOE)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构建地裂缝灾害评价体系,研究在GIS环境下地裂缝灾害危险等级划分方法,并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进行评价。采用严重、较严重、一般和不严重4种等级划分灾害等级,其中熵指数模型评价结果中各等级占总灾害面积比分别为:10.41%、13.21%、38.11%、38.27%,准确度为92%。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结果为:7.48%、13.33%、34.85%、44.34%,准确度为84%。两种模型评价的灾害结果说明,熵指数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均可用作地裂缝灾害评价模型,通过算例证明,熵指数模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熵指数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GIS) 灾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斑岩铜矿预测中的应用——以中—哈边境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努丽曼古·阿不都克力木 张晓帆 +2 位作者 陈川 徐仕琪 赵同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6-400,共5页
加权Logistic回归是基于GIS成矿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模型是不同于线性模型的一种类型。它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适用性强、不受任何独立条件的约束、预测结果更可靠,因此在矿产资源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很多地质学家的青睐。以矿床模... 加权Logistic回归是基于GIS成矿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模型是不同于线性模型的一种类型。它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适用性强、不受任何独立条件的约束、预测结果更可靠,因此在矿产资源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很多地质学家的青睐。以矿床模型和成矿理论为基础,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部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成矿有利度综合评价、成矿远景区圈定。本文以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区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斑岩型铜矿为例,探讨了基于GIS的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尔玛—萨吾尔 GIS 加权logistic回归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核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类和特征选择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池光辉 刘建伟 +1 位作者 李卫民 罗雄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9期41-44,共4页
监督学习情况下,经常遇到样例的维数远远大于样本个数的学习情况。此时,样例中存在许多与样例类标签无关的特征,研究如何同时实现稀疏特征选择并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的算法具有优势。提出了基于权核逻辑斯蒂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分类和特征... 监督学习情况下,经常遇到样例的维数远远大于样本个数的学习情况。此时,样例中存在许多与样例类标签无关的特征,研究如何同时实现稀疏特征选择并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的算法具有优势。提出了基于权核逻辑斯蒂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分类和特征选择算法。权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在0到1之间取值,对角元素的取值作为学习参数由最优化过程确定,讨论了提出的快速轮转优化算法。提出的算法在十个实际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分类算法与L1,L2,Lp正则化逻辑斯蒂模型分类算法比较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矩阵 逻辑斯蒂回归 特征选择 非线性模型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和证据权-Logistic回归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明堂 薛正海 +2 位作者 崔振华 韩靖楠 冯文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94,共8页
斜坡单元作为制图单元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优势已愈加凸显,但多数研究仍只是将其与栅格单元进行对比研究,对其评价模型的研究较少。以白鹤滩库区为例,选取坡度、坡向、坡型、起伏度、断层、水系和工程岩组等7个影响因子,在斜坡单元的基... 斜坡单元作为制图单元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优势已愈加凸显,但多数研究仍只是将其与栅格单元进行对比研究,对其评价模型的研究较少。以白鹤滩库区为例,选取坡度、坡向、坡型、起伏度、断层、水系和工程岩组等7个影响因子,在斜坡单元的基础上采用证据权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者耦合模型对滑坡的易发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通过ROC曲线对结果进行检验,得到二者耦合模型、Logistic模型、证据权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01,0.891,0.880,说明采用证据权-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较Logistic或证据权单一模型评价结果更加合理,更加精确。这表明基于斜坡单元的证据权法-Logistic回归耦合模型能够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精度。研究结果可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斜坡单元 逻辑回归模型 证据权模型 白鹤滩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和GWR Logistic的雷州半岛野火驱动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赛英 苏漳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69,共9页
利用全局Logistic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2001—2018年中国雷州半岛热带野火的空间分布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8年雷州半岛野火的总体分布是空间聚集的。雷州半岛野火的驱动因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GWLR模型更好地... 利用全局Logistic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2001—2018年中国雷州半岛热带野火的空间分布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8年雷州半岛野火的总体分布是空间聚集的。雷州半岛野火的驱动因子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GWLR模型更好地解释了这种关系;该地区野火主要是由气象因素驱动的,特别是气温日较差和降雨量驱动的;此外,雷州的野火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驱动的,尤其是对农田的管理。本研究可为区域火灾管理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生态系统 野火驱动因子 防火 雷州半岛 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模型的稳健组变量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国芳 王明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5,共4页
在统计建模中,变量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数据分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统计建模问题中都有组变量的存在,在组变量选择问题中,group MCP和group SCAD因具有Oracle性质而被广泛使用,同时group LASSO也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方法。文章... 在统计建模中,变量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数据分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统计建模问题中都有组变量的存在,在组变量选择问题中,group MCP和group SCAD因具有Oracle性质而被广泛使用,同时group LASSO也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方法。文章将这三种方法应用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研究了当协变量存在异常值时的组变量选择问题,提出了加权惩罚似然函数来消除异常值对估计的影响,并且通过数据模拟验证了加权方法有非常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组变量选择 加权似然函数 稳健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强度耦合协调研究
14
作者 马月伟 陈玉美 +2 位作者 张盛蓝 桂雅丽 陈艳梅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 人类活动强度日益加剧,致使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下降,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区,而人地矛盾凸显,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研究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探讨它们之间的协调耦合状态,对于了解物种的生存现状与威胁,判断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09、2016、2021年等4个时期Landsat影像,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人类足迹指数测度人类活动强度,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生境质量,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21年人类足迹指数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高人类足迹指数范围扩大,比例由0.11%增加至0.29%,但低人类足迹指数分布范围减缩,由69.43%减少至60.1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2)2001-2021年生境质量平均值变化率为0.03%,整体波动较小,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占比超过62%,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外围低的环状分布特征;3)2001-2021年间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正负影响区域相对较为固定,且正相关关系区域(58%)占比高于负相关关系区域(42%)比例,但负面效应愈加显著;4)2001-2021间人类活动强度与生境质量之间表现为“高耦合初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该研究对协调人类活动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足迹指数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大熊猫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公交接驳地铁客流的异质性影响
15
作者 许奇 秦贝宁 +2 位作者 任澎 陈越 赖瑾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63,共12页
地铁和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接驳影响因素的机理,对公共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一卡通刷卡数据,识别早晚高峰时段下区分接驳模式的4类客流,基于5D原则构建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刻画地铁车站特征... 地铁和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接驳影响因素的机理,对公共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一卡通刷卡数据,识别早晚高峰时段下区分接驳模式的4类客流,基于5D原则构建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刻画地铁车站特征,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对比分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效果差异。研究表明:MGW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建成环境对不同接驳情况的影响。车站区位对接驳量的总体影响程度最大;居住POI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熵对时间敏感,晚高峰时段两者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公交站点数量对公交接驳模式敏感;公共交通可达性和接近中心性对时间和接驳模式均敏感,且两者对所敏感的接驳情况在城市中心区域多呈现出抑制作用,在城市外围区域多呈现出促进作用。因此,在考虑优化公交与地铁系统接驳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建成环境在空间、时间以及对不同接驳模式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影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策略,促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异质性影响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公交接驳地铁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WR模型的天津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对租赁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影响
16
作者 张纯 王文洁 崔娜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3,共8页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响作用仍不清晰。以天津市为例,利用贝壳网租房价格数据与高德兴趣点数据(POI),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轨道交通可达性对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到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对租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在0~400 m范围内呈现单向递减规律,在400~800 m范围内呈现倒U形规律,200~400 m范围内溢价最低;从轨道站点出发,不同方向的公共服务设施溢价效果不同,对轨道交通可达性的敏感度不同;轨道交通沿线住房可支付性,受到城市区位与邻里因素的可达性影响而逐渐降低。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的住房可达性与可支付性之间的两维度地理空间研究框架,为面向青年友好的住房政策制定和高品质轨道交通生活圈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空间分异 可达性 住房可支付性 溢价效应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达峰预测
17
作者 薛建春 曹凌辰 +1 位作者 张翔 丁志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62,共15页
[目的]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省域CEADs碳排放构建拟合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0–2022年各地级市的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方法]使用标准差椭圆以及重心模型分析探索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分布重心和重心移动趋势,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和LIS... [目的]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省域CEADs碳排放构建拟合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0–2022年各地级市的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方法]使用标准差椭圆以及重心模型分析探索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分布重心和重心移动趋势,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和LISA集聚分析其空间相关性与高值聚集情况,最后利用GTWR模型从经济、人口、技术的角度分析各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水平,采用情景设定法探索不同情景下黄河流域建设用地“碳达峰”情况。[结果]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下游、中游城市,但碳排放重心有向中游移动的趋势,坐标由111°82′81″E、37°01′675″N转移至111°56′46″E、36°53′425″N。同时碳排放在黄河流域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下游地区部分城市存在高高集聚的现象。研究时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逐渐减小,但在中游地区逐渐增加;人口规模的回归系数逐渐增大,说明由人口规模引发的碳排放量逐渐增大。[结论]经济高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碳达峰”时间为2030年,基准与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碳达峰”时间均为2024年,峰值由大到小为:高速发展>基准>低碳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 影响因素 空间自相关模型 GTWR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佳旭 连懿 +4 位作者 高晖春 李海笑 贺梦璇 崔磊 莫训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14,共19页
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存在空间尺度的局限性。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统计单元,采用eBird公民科学数据,引入G-F指数来量化评价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地... 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存在空间尺度的局限性。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统计单元,采用eBird公民科学数据,引入G-F指数来量化评价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鸟类物种多样性影响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总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趋势,并呈现经度条带分异的空间规律;(2)各影响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气温因子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雪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东北省份,水文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南北两侧向中部省份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植被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则呈现由西南省份向东北省份逐渐减弱的趋势,人类活动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影响表现出纬度方向集聚相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并为鸟类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G-F指数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梦冉 徐小任 +3 位作者 王梁 段健 史舒琪 任丹丹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4-865,共12页
根据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以及农业灌溉6项碳源,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碳排放系数方法测度并分析了2005—2020年黄河流域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及时空特征,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 根据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以及农业灌溉6项碳源,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碳排放系数方法测度并分析了2005—2020年黄河流域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及时空特征,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了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特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4431.95×10^(4)t增至2020年的4915.87×10^(4)t,其中化肥、翻耕是主要碳源,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65%以上,农药碳排放量始终处于最低水平。(2)2005年黄河流域省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最高的是山东省,为1241.68×10^(4)t。2010—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最高的是河南省,排放量介于1360×10^(4)~1470×10^(4)t之间,农业碳排放量最低的一直是青海省。2020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农业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向西”阶梯式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3)农业生产效率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呈现东南和西北高、东北低的空间变化特征;农业结构的负向影响高值区为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高值区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交界地区;农业劳动力规模的正向影响呈现东南和西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碳排放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动态演变及分区管控——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一帆 邢培学 +2 位作者 郑伟伟 夏显力 张超正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7,共15页
探究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期为制定耕地非粮化差异化管控及长效治理提供参考。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K均值算法等方法探究2000—2020年陕西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及其驱动因素时空演变规... 探究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期为制定耕地非粮化差异化管控及长效治理提供参考。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K均值算法等方法探究2000—2020年陕西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及其驱动因素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陕西省耕地非粮化率由2000年的16.11%上升至2020年的27.87%,增幅达73.00%,耕地非粮化形势严峻。(2)陕西省耕地非粮化空间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高-高型集聚”中心由陕北关中交界处逐渐转移至陕南地区,“低-低型集聚”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呈由中部向四周扩散趋势。(3)耕地非粮化驱动因素影响程度及范围存在明显时空异质性,一产增加值对耕地非粮化驱动力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机械劳动力、平均坡度和年降水量等因素对耕地非粮化驱动力呈下降趋势。(4)陕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以经济驱动型为主,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促进粮农降本增收、减少乡村人口流失是管控重点;生产支持型主要分布于陕北地区,管控以改善种粮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环境限制型主要分布于陕南地区,引导与管控结合是治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非粮化 粮食产销平衡区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