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平衡弱电网下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转子侧变流器优化策略
1
作者 徐上 谢震 +3 位作者 杨曙昕 李梦杰 杨淑英 张兴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5,共11页
双馈风电机组在不平衡电网下运行时,系统存在正、负序通路,而随着电网强度减弱,机网耦合加剧,不平衡定子电压的扰动将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为研究弱电网下双馈风电机组不平衡运行以及稳定机理,首先,构建了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小信号状态空... 双馈风电机组在不平衡电网下运行时,系统存在正、负序通路,而随着电网强度减弱,机网耦合加剧,不平衡定子电压的扰动将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为研究弱电网下双馈风电机组不平衡运行以及稳定机理,首先,构建了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系统模型对正、负序转子电流控制进行稳定性及不平衡度分析。然后,提出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优化控制策略,以实现弱电网下对不平衡定子电压、电流的协同补偿,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所提策略有效提高了不平衡弱电网下双馈风电机组的稳定性。最后,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双馈风电机组 不平衡电网 构网型控制 负序控制 状态空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系统输出电压GSSA-MPC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伟华 邢鹏亮 闫孝姮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MCR)无线传能系统中负载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实时调节的需求,以全桥LCCL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方程的模型预测控制器(GGSAMPC)。通过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GSSA)对全桥LCCL系统建立等效电路方程并将原副边电压...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MCR)无线传能系统中负载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实时调节的需求,以全桥LCCL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方程的模型预测控制器(GGSAMPC)。通过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GSSA)对全桥LCCL系统建立等效电路方程并将原副边电压电流进行傅里叶变换,建立了MCR系统的动态状态空间模型;为了加快求解速度,将控制器中的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求解极小值的二次规划问题,利用有效集法求解有约束问题的二次规划。通过搭建仿真电路,在80k Hz频率下将负载值从50Ω变为25Ω,将GSSA-MPC控制器与经典PID控制器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输出更为平滑、鲁棒性更好、调节时间比PID控制缩减0.5 ms,控制精度提高0.4%,GSSA-MPC为磁耦合谐振式系统输出电压的调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 磁耦合谐振式 模型预测控制 电压控制 优化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幼捷 袁业沧 +3 位作者 周雪松 徐晓宁 丰美丽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为解决微电网受到不确定扰动时,会对直-直变换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MIR)。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借助串联超前校正的思想,以比例微分校正环节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 为解决微电网受到不确定扰动时,会对直-直变换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MIR)。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借助串联超前校正的思想,以比例微分校正环节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扰动观测传递函数进行修正,使其可实现对总和扰动更精确的跟踪;然后,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法从被控系统中提取部分模型信息,将其写入修正后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系数矩阵并最终构建出ADRC-MIR;随后基于理论推导,给出改进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并从噪声抑制、扰动抑制及其频域特性等方面指出改进后的控制器可提升控制品质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自抗扰控制 频域分析 比例微分校正 状态空间平均法 模型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有源桥DC-DC变换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申科 汪万兴 赵丹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基于移相加占空比控制策略的三有源桥TAB(triple active bridge)DC-DC变换器具有效率高和软开关范围可扩展等优点,但其小信号建模过程复杂、闭环控制环路参数整定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1种TAB工作在移相加占空比控制下的全阶连续广义状... 基于移相加占空比控制策略的三有源桥TAB(triple active bridge)DC-DC变换器具有效率高和软开关范围可扩展等优点,但其小信号建模过程复杂、闭环控制环路参数整定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1种TAB工作在移相加占空比控制下的全阶连续广义状态平均建模和PI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分析TAB的运行原理和Y型等效结构;然后,结合移相加占空比控制的特点和交流方波源等效方法,推导出TAB的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模型;接着,在推得模型的基础上求得输入到输出的传递函数,设计出PI控制器参数。最后,结合数字仿真及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隔离式DC-DC变换器 移相加占空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超前校正的VSG并联系统有功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苗长新 赵文鹏 +3 位作者 刘家明 祝宇航 牛作虎 李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4-35,共12页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外界扰动时存在的有功暂态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超前校正的VSG并联系统有功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VSG并联系统有功环小信号模型,分析负载功率突变时的VSG有功振荡机理...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外界扰动时存在的有功暂态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超前校正的VSG并联系统有功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VSG并联系统有功环小信号模型,分析负载功率突变时的VSG有功振荡机理。然后,基于微分超前校正思想并结合VSG有功环控制结构,将有功功率反馈至频率偏差之上,从而增大系统阻尼程度并抑制VSG并联系统有功暂态振荡。接下来,建立改进型VSG并联系统状态空间模型,通过根轨迹分析系统动态响应性能。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案能够有效抑制VSG并联系统有功暂态振荡,并且不影响其稳态有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有功振荡 超前校正 状态空间模型 根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多源构网型变流器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硕 李佳远 +2 位作者 马速良 沙广林 李成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3,104,共10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作为构网型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可为电网提供惯量支撑,但由于变流器单机容量有限,当系统需要更大的惯量支撑时,需要多VSG并联运行,因此多VSG并联的协同控制备受关注。基于此,建立了VS...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作为构网型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可为电网提供惯量支撑,但由于变流器单机容量有限,当系统需要更大的惯量支撑时,需要多VSG并联运行,因此多VSG并联的协同控制备受关注。基于此,建立了VSG多机并联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状态变量矩阵的特征值分析系统稳定性。同时,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多VSG并联协同控制策略,引入角频率差与功角差作为性能指标设计目标函数,求解所需最佳有功额定增量,通过功频系数对输出角频率进行动态修正,实现对输出频率的主动支撑,有效抑制了VSG并联造成的系统频率波动,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VSG并联系统,所提出的MPC-VSG并联控制方法可缩短系统暂态响应时间,提高系统在暂态下的鲁棒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虚拟同步发电机 状态空间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惯量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PCCM Boost变换器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仁明 李啸 张赟宁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研究了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电感电流伪连续PCCM(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Boost变换器模型,并由此导出了变换器的状态平均模型,然后推导出升压比,直流静态工作点,电感电流波纹以及输出电压波纹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与基于Caput... 研究了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电感电流伪连续PCCM(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Boost变换器模型,并由此导出了变换器的状态平均模型,然后推导出升压比,直流静态工作点,电感电流波纹以及输出电压波纹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与基于Caputo分数阶定义下的变换器模型相应表达式比较,R-L分数阶定义下的直流静态工作点和升压比不仅与占空比相关,而且还与电感和电容的阶数有关,输出电压波纹的表达式不仅与分数阶电感的阶数α有关,与分数阶电容的阶数β也相关。电感和电容的阶数对状态变量的直流分量和分数阶PCCM Boost的稳态特性有很大影响。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R-L分数阶PCCM Boost变换器数学模型和电路模型,仿真结果显示R-L分数阶PCCM Boost变换器模型的分析结果比其他PCCM Boost模型的分析结果更加稳定,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分数阶模型 电感电流伪连续模式 状态空间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死区特性的全桥型MMC状态空间平均化建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可盈 井航 +1 位作者 冯谟可 许建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1-150,共10页
为避免同侧互补导通的功率管发生直通短路故障,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中开关器件需要设置死区时间,死区的存在会产生死区效应且死区难以被彻底消除。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死区占比增加,死区影响已不容忽视。针对死区... 为避免同侧互补导通的功率管发生直通短路故障,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中开关器件需要设置死区时间,死区的存在会产生死区效应且死区难以被彻底消除。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开关频率的不断提高,死区占比增加,死区影响已不容忽视。针对死区效应越来越显著和MMC仿真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死区特性的提速模型。首先,对级联子模块含死区时间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端口工况特征扫描,通过含死区的端口特性识别出各子模块实际工作模态,建立状态空间方程。其次,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以占空比为纽带统一子模块不同的模态性质,建立子模块分立元件模型。进一步,根据平均值模型的解耦特性,建立桥臂集中模型,提高仿真建模效率。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平台上分别搭建全桥型MMC的详细模型、子模块分立元件模型与桥臂集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运行效率,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工程仿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死区 状态空间平均法 平均值模型 高效电磁暂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C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H_∞控制 被引量:35
9
作者 戴欣 余奎 孙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47-54,共8页
CLC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较传统的LC谐振型系统具有更大的谐振容量和更小的频率漂移,但由于系统的高阶及多周期点特性,对CLC型系统的控制更为困难。为实现CLC谐振型系统的输出鲁棒控制,将系统状态变量及非线性开关函数进行频域线性化... CLC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较传统的LC谐振型系统具有更大的谐振容量和更小的频率漂移,但由于系统的高阶及多周期点特性,对CLC型系统的控制更为困难。为实现CLC谐振型系统的输出鲁棒控制,将系统状态变量及非线性开关函数进行频域线性化,通过平衡点变换,得到平衡点附近的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eneralized state space averaging,GSSA)扰动模型。建立了系统的H∞控制系统结构,提出GSSA模型误差扰动有界定理并给出了证明。给出了相应的H∞扰动控制律,并通过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C谐振 H∞控制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扰动模型 感应电能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频率不确定性的π型谐振感应电能传输系统H_∞控制方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戴欣 周继昆 孙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45-53,共9页
在型谐振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中,由于负载及耦合参数变化,导致系统谐振频率产生随机漂移。针对频率不确定条件下的输出控制,利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eneralized state space averaging,GSSA)法对系统进行频... 在型谐振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中,由于负载及耦合参数变化,导致系统谐振频率产生随机漂移。针对频率不确定条件下的输出控制,利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eneralized state space averaging,GSSA)法对系统进行频域建模,将状态变量进行频域展开获得广义状态变量,从而获得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借助线性分式变换,将GSSA模型的确定部分与不确定部分分离,从而将系统的不确定模型转化为含摄动反馈的线性动力学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SSA模型的H_∞控制方法,又基于频域设计出混合灵敏度H_∞控制器,实现了多变量无静差跟踪鲁棒控制,并利用结构奇异值分析方法校验了鲁棒控制器的稳定性及性能。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 鲁棒控制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 结构奇异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相同步发电机降阶等效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纪锋 王公宝 +2 位作者 付立军 马凡 王瑞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3,共6页
十二相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能够提供高品质直流电能,但是发电机模型复杂,解析分析困难。为此,推导了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的等效三相降阶模型和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简化了模型复杂程度,提高了仿真计算效率。等效三相发电机模型能够同时适用于... 十二相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能够提供高品质直流电能,但是发电机模型复杂,解析分析困难。为此,推导了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的等效三相降阶模型和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简化了模型复杂程度,提高了仿真计算效率。等效三相发电机模型能够同时适用于大、小扰动,经突加突卸负载、调整励磁电压以及突然短路验证,能够正确反应十二相电机运行特性。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在小扰动时能够准确模拟十二相电机计算结果,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并为整流发电机系统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最后,在PSCAD中建立了十二相电机的三相等效模型和平均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大、小扰动仿真对比,验证了降阶后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相同步发电机 整流 降阶模型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电网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8
12
作者 施婕 郑漳华 艾芊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90,共5页
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问题,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了直流微电网中多种变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平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直流微电网进行了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得出了随着变流器控制参数变化的系统特征值轨迹。分析表明,当变流器的控制系数增... 针对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问题,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了直流微电网中多种变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平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直流微电网进行了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得出了随着变流器控制参数变化的系统特征值轨迹。分析表明,当变流器的控制系数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将会出现实部为正的系统特征值,即系统不稳定。为了验证这一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又对所研究的直流微电网进行了时域仿真,得出负荷突增时不同控制系数下的时域电压曲线。仿真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表明,当控制系数在稳定范围内时,系数越大,则电压控制的效果也越好。由此可见,合理选择变流器的控制参数能够很好地保证直流微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稳定性分析 变流装置 状态空间法 平均模型 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传输系统的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跃 李砚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21-1524,1539,共5页
采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GSSA)基于频域分解的思想将系统非线性模型近似成线性连续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CPT)系统的稳态和暂态过程.仿真结果表明,GSSA模型能较快地完成对CPT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分析,且与Simulink创... 采用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GSSA)基于频域分解的思想将系统非线性模型近似成线性连续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CPT)系统的稳态和暂态过程.仿真结果表明,GSSA模型能较快地完成对CPT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分析,且与Simulink创建的精确时域模型的仿真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系统效率计算方法,分析了直流电感、负载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耦合 非接触 电能传输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源逆变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 被引量:18
14
作者 程如岐 赵庚申 郭天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3-678,共6页
为研究针对于Z源逆变器的直通零矢量和调制因子的统一控制方法,应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在不忽略Z网络电感电阻的情况下对带感性负载的Z源逆变器进行统一的建模分析,并给出完整的数学模型。在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非线性控制理论,结合状... 为研究针对于Z源逆变器的直通零矢量和调制因子的统一控制方法,应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在不忽略Z网络电感电阻的情况下对带感性负载的Z源逆变器进行统一的建模分析,并给出完整的数学模型。在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非线性控制理论,结合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设计完整的控制模型,并且给出具体的控制矩阵参数和对系统的硬件平台进行简单介绍。这种控制方法直接对直通零矢量和调制度进行统一的计算控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直通零矢量和调制度的统一控制,使系统具有跟踪快速准确,超调量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反馈控制 建模 状态平均 Z源 直通零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逆变电源不平衡负载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白丹 蔡志开 +2 位作者 彭力 康勇 陈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57,共5页
负载情况对逆变器的设计和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文中在对称分量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平衡负载的情况,并在电压型三相逆变电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不平衡分量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提出了基波扰动瞬时值反馈控制器与谐波重复控制器结合... 负载情况对逆变器的设计和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文中在对称分量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平衡负载的情况,并在电压型三相逆变电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不平衡分量在dq坐标系下的表达式,提出了基波扰动瞬时值反馈控制器与谐波重复控制器结合的控制方案,分析了控制实现的可能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该方案对不平衡负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不平衡负载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瞬时值反馈控制 重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惯量控制方式下永磁风力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刚 侍乔明 +3 位作者 付立军 陈宇航 蒋文韬 黄河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6,共9页
基于风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分析传统比例微分(PD)虚拟惯量控制方式下兆瓦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D-PMSG)的轴系扭振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一种改进型PD虚拟惯量控制方法,以抑制D-PMSG轴系低频扭振。分析表明,传统PD虚拟惯量... 基于风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分析传统比例微分(PD)虚拟惯量控制方式下兆瓦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D-PMSG)的轴系扭振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一种改进型PD虚拟惯量控制方法,以抑制D-PMSG轴系低频扭振。分析表明,传统PD虚拟惯量控制的引入,会降低DPMSG轴系的阻尼比,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降低PD虚拟惯量控制的微分系数的模值可以提高风电机组轴系的阻尼比,却会降低风电机组的频率响应能力。所提出的改进型PD虚拟惯量控制方法,通过引入永磁发电机组转速补偿项,从而提高系统阻尼比。该方法能在保证风电机组的频率响应能力的同时,有效抑制虚拟惯量控制引起的轴系低频扭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改进型PD虚拟惯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 轴系低频扭振 虚拟惯量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扰动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改进型鲁棒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砚玲 黄立敏 +1 位作者 何正友 刘野然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0-48,共9页
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应用于移动负载供电时,由于其能量传输的方向性限制,不可避免的振动、偏转等机械扰动容易导致系统传输功率的不稳定。主要针对移动负载供电时外部扰动带来的互感扰动问题,设计了一种适... 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应用于移动负载供电时,由于其能量传输的方向性限制,不可避免的振动、偏转等机械扰动容易导致系统传输功率的不稳定。主要针对移动负载供电时外部扰动带来的互感扰动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参数动态扰动下的IPT系统改进型鲁棒控制方法。借助线性分式变换,结合标称IPT系统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及其参数的扰动特征,用含摄动反馈的线性动力学模型表征系统扰动模型;同时跟据广义混合灵敏度指标,计算基于系统扰动模型及目标传递函数的改进型H_∞鲁棒控制器;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鲁棒控制策略具有对输出电压的快速跟踪控制能力,且对参数扰动影响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 不确定性 鲁棒控制 数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BOOST变换器仿真分析 被引量:49
18
作者 曹文思 杨育霞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29-1330,1334,共3页
DC--DC开关变换电路是一个时变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它的分析与设计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数学推导阐述了状态空间平均法是平均法的一阶近似,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典型升压变换器(boost converter)的电路模型和数学模型仿真对比,定量地... DC--DC开关变换电路是一个时变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它的分析与设计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数学推导阐述了状态空间平均法是平均法的一阶近似,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典型升压变换器(boost converter)的电路模型和数学模型仿真对比,定量地讨论状态空间平均法模型的适用条件,说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本质,指出使用状态空间平均法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变换器 状态空间平均法 仿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电力滤波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控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乐江源 谢运祥 +1 位作者 张志 陈林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5,共5页
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模型的非线性强耦合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非线性控制策略。采用状态空间平均建模方法建立了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满足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条... 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模型的非线性强耦合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非线性控制策略。采用状态空间平均建模方法建立了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满足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条件,推导出了非线性系统的反馈控制律,实现了原系统的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再利用线性系统控制理论设计了控制器,实现了原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与PI控制的三角波调制控制方案进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性能优越,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PI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解耦控制 精确线性化 状态空间平均建模 仿射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ECPT系统PID参数寻优及输出稳压控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苏玉刚 陈苓芷 +2 位作者 唐春森 马浚豪 呼爱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06-114,共9页
针对电场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ECPT)系统阶数高、非线性、对系统参数变化敏感导致其输出电压质量下降、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最优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系统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SSA)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利用多目标多约束遗... 针对电场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ECPT)系统阶数高、非线性、对系统参数变化敏感导致其输出电压质量下降、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最优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系统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SSA)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利用多目标多约束遗传算法(NSGA-II)对PID控制参数进行自动寻优,有效解决了高阶系统PID控制器最优参数难以设计的难题,改善了闭环系统的上升时间、稳态误差以及对变化参数的鲁棒性能,并将超调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GSSA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在此模型上利用NSGA-II算法进行控制参数寻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场耦合 参数寻优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