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期含水量对机械压实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163,共5页
使用美国MT865履带式拖拉机对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进行1,3,8,13次的积累压实试验,通过对土壤硬度、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的测定及计算,并结合土壤三相的二维三系图对比分析了不同前期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机械压实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表层0-...
使用美国MT865履带式拖拉机对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进行1,3,8,13次的积累压实试验,通过对土壤硬度、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的测定及计算,并结合土壤三相的二维三系图对比分析了不同前期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机械压实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表层0-10 cm含水量的不同,相对高含水量的土壤剖面受机械压实的影响范围较低含水量时深10 cm,且各个层次的土壤硬度增量的变化趋势也相对低含水量时滞后10 cm,从初次碾压开始就体现了积累压实作用,在其压实影响范围内硬度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2.58%-753.85%;而低含水量的土壤则具有相对较强的抗机械压实的能力。同时发现,在土壤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的压实可以有效调节土壤三相,改善土壤结构;秸秆还田不仅具有传统的蓄水保墒、培肥改土的效用,还可以缓解作业机械对土壤的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压实
前期含水量
土壤硬度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土壤三相的广义土壤结构的定量化表达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67-2072,共6页
以基于土壤固、液、气三相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土壤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递减效益的思想,通过构建旱作土壤条件下土壤三相"投入"与土壤结构"产出"的土壤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广义土...
以基于土壤固、液、气三相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土壤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递减效益的思想,通过构建旱作土壤条件下土壤三相"投入"与土壤结构"产出"的土壤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GSSI=[(XS-A)XLXG]k。同时根据二维三系图中土壤结构相对理想三相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SD)。结合典型黑土区马铃薯耕地土壤深松整地前后土壤结构的变化与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和土壤三相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281个旱作土壤样本数据对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6**)。可以认为,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均能作为定量描述土壤结构变化的综合指标,不仅为深入研究广义土壤结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为定量研究土壤结构、功能与质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相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土壤三相结构距离
定量化
旱作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季节性冻融后机械压实黑土自然恢复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7-1140,共4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机械压实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季冻融交替后土壤团聚体MWD、PAD0.25、土壤容重、孔隙结构以及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季节性冻融对耕作区不同程度压实黑土结构的影响及其自然恢复特征...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机械压实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季冻融交替后土壤团聚体MWD、PAD0.25、土壤容重、孔隙结构以及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季节性冻融对耕作区不同程度压实黑土结构的影响及其自然恢复特征。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能够加剧黑土风干团聚体的分散并促进水稳性团聚体的团聚、降低破其坏率,以碾压2次处理时最为显著,破坏率降低了24.57%;且两种作用均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逐渐削弱,经冻融交替改善的土层范围也随着碾压程度的增加,逐渐上升缩减至地表。季节性冻融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并改善典型黑土耕作区压实土壤的容重、NCP/CP以及土壤三相结构,但碾压超过8次时土壤结构无法恢复至自然无压实的状态;由于不同压实程度土体内水热运移的差异而致,土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恢复特征,压实2次冻融后的容重、NCP/CP分别显著降低和增加了6.97%和58.79%,GSSI却相对降低了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黑土
机械压实
自然恢复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5
4
作者
魏永霞
石国新
+2 位作者
冯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9-320,共12页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随施炭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逐渐降低趋势、孔隙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施用年限越长,作用越明显;连续4年广义土壤结构系数(GSSI)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小)值(98.31、4.87),同时土壤三相比最接近理想状态;连续4年大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施炭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值;连续4年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各年份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提高最多的分别为C50(46.1%、76.6%)、C50(46.4%、85.4%)、C25(33%、100.7%)、C25(23.9%、103.2%);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均可提高大豆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在第2年C50处理增产最大,增产率为33.3%,同时产量可持续性最强,产量可持续性特征指数(SYI)为0.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广义结构系数
三相结构距离指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期含水量对机械压实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16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068)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GA06B302-3)
文摘
使用美国MT865履带式拖拉机对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进行1,3,8,13次的积累压实试验,通过对土壤硬度、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的测定及计算,并结合土壤三相的二维三系图对比分析了不同前期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机械压实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表层0-10 cm含水量的不同,相对高含水量的土壤剖面受机械压实的影响范围较低含水量时深10 cm,且各个层次的土壤硬度增量的变化趋势也相对低含水量时滞后10 cm,从初次碾压开始就体现了积累压实作用,在其压实影响范围内硬度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2.58%-753.85%;而低含水量的土壤则具有相对较强的抗机械压实的能力。同时发现,在土壤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的压实可以有效调节土壤三相,改善土壤结构;秸秆还田不仅具有传统的蓄水保墒、培肥改土的效用,还可以缓解作业机械对土壤的压实。
关键词
黑土
土壤压实
前期含水量
土壤硬度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秸秆还田
Keywords
black
soil
soil
compaction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content
soil
strength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 (gssi)
straw residues returning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土壤三相的广义土壤结构的定量化表达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67-207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2068)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资助项目(GA06B302-3)
文摘
以基于土壤固、液、气三相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土壤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递减效益的思想,通过构建旱作土壤条件下土壤三相"投入"与土壤结构"产出"的土壤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GSSI=[(XS-A)XLXG]k。同时根据二维三系图中土壤结构相对理想三相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SD)。结合典型黑土区马铃薯耕地土壤深松整地前后土壤结构的变化与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和土壤三相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281个旱作土壤样本数据对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6**)。可以认为,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均能作为定量描述土壤结构变化的综合指标,不仅为深入研究广义土壤结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为定量研究土壤结构、功能与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土壤三相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土壤三相结构距离
定量化
旱作土壤
Keywords
soil
three phases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
soil
three-phase
structure
distance
quantification
dry land
soil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季节性冻融后机械压实黑土自然恢复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7-114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2068)
文摘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机械压实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季冻融交替后土壤团聚体MWD、PAD0.25、土壤容重、孔隙结构以及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季节性冻融对耕作区不同程度压实黑土结构的影响及其自然恢复特征。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能够加剧黑土风干团聚体的分散并促进水稳性团聚体的团聚、降低破其坏率,以碾压2次处理时最为显著,破坏率降低了24.57%;且两种作用均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逐渐削弱,经冻融交替改善的土层范围也随着碾压程度的增加,逐渐上升缩减至地表。季节性冻融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并改善典型黑土耕作区压实土壤的容重、NCP/CP以及土壤三相结构,但碾压超过8次时土壤结构无法恢复至自然无压实的状态;由于不同压实程度土体内水热运移的差异而致,土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恢复特征,压实2次冻融后的容重、NCP/CP分别显著降低和增加了6.97%和58.79%,GSSI却相对降低了2.28%。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黑土
机械压实
自然恢复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Keywords
seasonal freeze-thaw cycles
black
soil
machinery compaction
natural recovery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5
4
作者
魏永霞
石国新
冯超
吴昱
刘慧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9-32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903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0101)
+1 种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LBH-Z17017)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017009)
文摘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随施炭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逐渐降低趋势、孔隙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施用年限越长,作用越明显;连续4年广义土壤结构系数(GSSI)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小)值(98.31、4.87),同时土壤三相比最接近理想状态;连续4年大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施炭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值;连续4年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各年份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提高最多的分别为C50(46.1%、76.6%)、C50(46.4%、85.4%)、C25(33%、100.7%)、C25(23.9%、103.2%);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均可提高大豆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在第2年C50处理增产最大,增产率为33.3%,同时产量可持续性最强,产量可持续性特征指数(SYI)为0.871。
关键词
生物炭
广义结构系数
三相结构距离指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Keywords
biochar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
soil
three-phase
structure
distance
index
mean weight diameter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sustainability yield
index
分类号
S157.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期含水量对机械压实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土壤三相的广义土壤结构的定量化表达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季节性冻融后机械压实黑土自然恢复特征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魏永霞
石国新
冯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