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化学中的Eh-pH图尚待商榷
1
作者 龚兆胜 王荣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8-301,共4页
土壤化学中的Eh-pH图对研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绘出的有关Lew is酸碱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的图像是不正确的。根据广义氧化还原理论,本文给出了经修正后的Eh-pH图。
关键词 Eh—pH图 土壤化学 广义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Co_(3)O_(4)/ZnO-ZIF氧还原催化剂Co/Zn-ZIF模板法制备及其产电性能
2
作者 蒋博龙 崔艳艳 +3 位作者 史顺杰 常嘉城 姜楠 谭伟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66-3076,共11页
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阴极催化剂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本文选用晶体结构相似的ZIF-8与ZIF-67进行复合,制备了双金属叶片结构Co/Zn-ZIF前体材料,并以此为模板和N、C源,制备了Co_(3)O_(4)/ZnO(x)-ZIF阴极催化剂。研究了C... 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阴极催化剂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本文选用晶体结构相似的ZIF-8与ZIF-67进行复合,制备了双金属叶片结构Co/Zn-ZIF前体材料,并以此为模板和N、C源,制备了Co_(3)O_(4)/ZnO(x)-ZIF阴极催化剂。研究了Co含量(x)对催化剂结构、氧还原(ORR)性能及MFC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_(3)O_(4)/ZnO(x)-ZIF催化剂中,Co_(3)O_(4)/ZnO(2)-ZIF的性能最佳。各催化剂作为阴极的MFC输出电压大小依次为Pt/C(0.58V)>Co_(3)O_(4)/ZnO(2)-ZIF(0.52V)>Co_(3)O_(4)/ZnO(3)-ZIF(0.43V)>Co_(3)O_(4)/ZnO(1)-ZIF(0.39V)。以Co_(3)O_(4)/ZnO(2)-ZIF为阴极催化剂的MFC最大功率密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741.1mW/m2和96.1%,接近商用Pt/C的最大功率密度(848.1mW/m2)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96.9%)的性能。这归因于其高的吡啶N含量和适宜的孔结构和Co/Zn比值。此外,Co_(3)O_(4)/ZnO(2)-ZIF遵循四电子转移路径,在30天的操作中其产电性能未见明显下降,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金属有机框架 氮掺杂 氧还原 Co_(3)O_(4)催化剂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土中铁的氧化还原与碳素转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孙丽蓉 黄海霞 +3 位作者 王旭刚 郭大勇 王利朋 刘素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0-547,共8页
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对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土壤中铁氧化物的还原-氧化过程与碳素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褐土中游离铁氧化物的55.31%可在厌氧避光条件下发生还原,厌氧光照条件下游离铁... 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对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土壤中铁氧化物的还原-氧化过程与碳素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褐土中游离铁氧化物的55.31%可在厌氧避光条件下发生还原,厌氧光照条件下游离铁氧化物的还原率最大仅为38.90%,还原产生的Fe(Ⅱ)可能被蓝细菌中的鱼腥蓝细菌属光合过程产生的氧氧化,40 d培养后其游离铁氧化物还原率低至7.95%。厌氧避光条件下培养40 d后土壤中水溶性总碳、无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69%和246%,厌氧光照条件下水溶性总碳和无机碳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0 d培养后仅为反应前的47%和70%。水溶性总碳和无机碳含量分别与Fe(T)和Fe(Ⅱ)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褐土 铁氧化物 厌氧氧化还原 光合产氧 碳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减排及覆盖层甲烷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岳波 林晔 +4 位作者 黄泽春 黄启飞 王琪 张维 刘学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0-2016,共7页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填埋气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从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CH4减排技术和覆盖层CH4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填埋气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从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CH4减排技术和覆盖层CH4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的CH4减排提供参考。目前,填埋场CH4减排技术包括填埋层原位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末端控制技术等,其中准好氧填埋技术和生物覆盖层甲烷氧化技术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大量中小型填埋场CH4减排要求的技术。填埋场覆盖层的特性如温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孔隙率、CH4/O2比、植被和无机氮等都会影响其甲烷氧化能力,是填埋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研究和调控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甲烷产生 甲烷减排 覆盖层 甲烷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对低煤阶煤生物甲烷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夏大平 陈鑫 +1 位作者 苏现波 吴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110,125-126,共4页
氧化还原电位(Eh)是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为了解其对煤层生物甲烷产出的影响以及产甲烷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室采用-102mV、-153mV、-208mV、-284mV、-315mV这5个氧化还原电位值,对河南义马低煤阶煤样品进行了生物甲烷... 氧化还原电位(Eh)是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为了解其对煤层生物甲烷产出的影响以及产甲烷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室采用-102mV、-153mV、-208mV、-284mV、-315mV这5个氧化还原电位值,对河南义马低煤阶煤样品进行了生物甲烷模拟产出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仪对不同反应阶段生成气体的成分及生成量进行检测,同时对菌种源中微生物进行培养计数。结果表明:①不同Eh条件下的实验均有甲烷的生成,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时产甲烷菌的繁殖更加快速,在-284mV时生物甲烷的浓度最大,-102mV时最小;②通过平板计数法,分析了产甲烷过程和细菌生长动力学机理——整个产甲烷生成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过程,间接证明了产气量大小变化的原因。结论认为,Eh对于煤层生物甲烷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位 低煤阶 煤层 生物甲烷 生成 影响 微生物 平板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位与广义氧化还原电极电势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兆胜 洪常青 黄红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根据广义氧化还原理论,给出了土壤溶液中NH+4,P,Ca等养料成份的广义氧化还原电极电势。与养分位比较,用广义氧化还原电极电势来量度土壤养分有效度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关键词 土壤化学 养分位 广义氧化还原 电极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分布式能源微网智能调控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甘海龙 肖露 靳妮倩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代替或减少外部电能的消耗,降低整个煤矿的能耗,在煤矿建立了分布式能源智能调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智能调控原理,其利用数据分析系统,采集煤矿用能端风井加热、采暖、制冷、电力负荷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历史数据,形成大数... 为代替或减少外部电能的消耗,降低整个煤矿的能耗,在煤矿建立了分布式能源智能调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智能调控原理,其利用数据分析系统,采集煤矿用能端风井加热、采暖、制冷、电力负荷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历史数据,形成大数据系统。根据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预判各种用能负荷的走势,再根据供能端的供应能力,合理匹配相应的能源供给方式。数据分析系统向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以煤矿瓦斯作为主要一次能源,以地热能、太阳能、风能为辅助一次能源;合理分配热能和电能,充分利用煤矿瓦斯气体产热发电。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煤矿的冷、热、电三联供,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供给 分布式能源 智能调控 大数据 瓦斯发电 瓦斯氧化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化学中的广义氧化还原反应
8
作者 龚兆胜 赵正平 黄红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9-352,共4页
土壤化学中的酸碱反应、沉淀溶解反应、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广义氧化还原反应。土壤化学反应中的某些性质可用广义氧化还原理论给出新的解释。
关键词 土壤化学 广义氧化还原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有机酸碱的广义氧化还原电极电势及应用
9
作者 龚兆胜 赵正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20-724,共5页
根据广义氧化还原理论,给出溶液中部分有机酸碱的电极电势。利用这些电势,定量地比较酸碱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定量地判断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有机化学反应得到进一步系统化。
关键词 有机反应 酸和碱 电极电势 广义氧化还原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无机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统一为一种类型(英文)
10
作者 李霓 龚兆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07-413,共7页
根据广义氧化还原理论,溶液中所有的无机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这些反应的平衡都是氧化还原平衡。归根到底,溶液中的无机反应的平衡常数就是一种类型:广义氧化还原平衡常数,这样就可能使无机化学实现进一步的系统化。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广义氧化还原 平衡常数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SCR催化剂催化生成SO_(3)特性
11
作者 张雪伟 黄亚继 +7 位作者 程好强 王圣 朱志成 李金壘 丁雪宇 李雨欣 魏泽坤 张荣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54-6362,共9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设备可以有效脱除烟气污染物NO_(x),但也会催化生成SO_(3),从而危害设备安全和大气环境。本研究在模拟SCR实验台基础上考察了温度、烟气气氛和催化剂组分对SCR催化剂催化生成SO_(3)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设备可以有效脱除烟气污染物NO_(x),但也会催化生成SO_(3),从而危害设备安全和大气环境。本研究在模拟SCR实验台基础上考察了温度、烟气气氛和催化剂组分对SCR催化剂催化生成SO_(3)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提高SO_(3)的生成率;O_(2)含量对SO_(3)的生成产生影响,但是O_(2)含量超过2%后影响微小;增大SO_(2)浓度会降低SO_(3)生成率,但SO_(3)总量仍不断提升;一定浓度的NH3显著抑制了SO_(3)的生成,同时产生大量硫铵盐沉积物,而NO_(x)中的氧化性气体NO_(2)会提高催化剂中V5+的比例,促进SO_(3)生成;实际反应过程中脱硝与SO_(2)氧化存在竞争,降低烟气中NO_(2)浓度会提升脱硝效率且减少SO_(3)生成;催化剂中的钒和钛会提高SO_(3)生成率,而硅对SO_(3)的生成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为SCR的实际运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 催化氧化 SO_(3)生成 烟气气氛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