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hot strip rolling process under framework of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被引量:3
1
作者 LI Wei-gang YANG Wei +2 位作者 ZHAO Yun-tao YAN Bao-kang LIU Xiang-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379-2392,共14页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ing method by combining industrial big data and process mechanism analysi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to generate a practical model with gener...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ing method by combining industrial big data and process mechanism analysi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to generate a practical model with generalization and precision.Specifically,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Firstly,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screened using mechanism knowledge and data-mining methods.Secondly,the unary GAM without interactions including cleaning the data,building the sub-models,and verifying the sub-models.Subsequently,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are explored,and the binary GAM with interactions is constructed.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ub-models are analyzed,and the integrated model is built.Finally,based on 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two prediction models of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deformation resistance for hot-rolled strips are established.Industrial actual data verific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new models have good prediction precision,and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 of tensile strength,yield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resistance are 2.54%,3.34%and 6.53%,respectively.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ffers a new approach to industrial process 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big data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mechanical property prediction deformation resistance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时间序列研究: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AM)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凯 陈坤 +7 位作者 王建炳 范芳华 梁辉 陈芳 金凯玲 储文杰 陈伟国 单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05,共8页
目的定量分析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环境检出菌落形成单位(CFU)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单污染模型显示,医院感染与... 目的定量分析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环境检出菌落形成单位(CFU)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单污染模型显示,医院感染与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β1=0.009,P=0.012),工作人员手月度平均菌落形成单位(MCFU/Dish)每升高1个四分位数间距(IQR),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13.28%(95%CI:2.82%~24.81%);亚组分析与滞后效应分析显示,工作人员手月度MCFU/Dish(卫生手消毒后)升高1个IQR,当月(lag0)医院感染超额风险(ER)为16.26%(95%CI:15.45%~17.09%)。多污染模型中,物体表面污染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环境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时间序列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环境卫生 手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的东海中南部大黄鱼资源密度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作者 谢世君 刘世刚 +5 位作者 宋普庆 王芮 李渊 王艺红 黄凌风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资源密度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东海中南部两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大黄鱼资源密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资源密度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东海中南部两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大黄鱼资源密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黄鱼尾数密度和生物量密度秋季为106.2 ind/km^(2)和6.57 kg/km^(2),春季为7.9 ind/km^(2)和0.45 kg/km^(2)。春季大黄鱼分布重心位于鱼山渔场,秋季分布重心南移进入温台渔场。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最优模型均由离岸距离、温度、盐度组成,其中秋季最优模型的温度和盐度因子均为底层水体,而春季环境因子均为表层水体;春秋两季大黄鱼生物量密度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秋季随着底层盐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适底层盐度为33.7;春季随表层盐度升高而呈单调增加趋势。春季和秋季大黄鱼分布受到了不同水层环境的影响,这是由其栖息和繁殖特性的季节变动所导致的。本研究结果阐明了春秋季东海中南部大黄鱼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海洋环境因子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时空分布 资源密度 环境因子 广义加性模型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的沙柳特征因子动态变化
4
作者 王晓华 许昊 +1 位作者 锁岚 马俊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0,104,共12页
【目的】对沙柳特征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环境因子影响下的地径、枝高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样本采集、气象数据收集等手段,基于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以灌丛、枝条以及二者的嵌套作为随机效应,探究灌木地径、... 【目的】对沙柳特征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环境因子影响下的地径、枝高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样本采集、气象数据收集等手段,基于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以灌丛、枝条以及二者的嵌套作为随机效应,探究灌木地径、枝高与土壤水分(SM)、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平均气温(MAT)及年龄等影响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对于不考虑随机效应的广义加性模型(GAM),灌木地径与影响因子呈较强的非线性关系(有效自由度E均大于8.20,且P<0.001),枝高仅与时间呈非线性关系,与其他影响因子均为线性关系。2)相较于GAM,GAMM在随机效应的影响下,地径与各影响因子之间非线性显著降低(E变小),但在以灌丛为随机效应的模型中,地径与年平均气温趋于线性关系(E为1),而枝高与时间的非线性关系更强,与其余影响因子仍呈线性关系。3)考虑随机效应的GAMM比GAM的拟合结果更优,且嵌套模式下的GAMM拟合效果最好。【结论】沙柳不同特征因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而相比枝高,地径的变化程度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沙柳特征因子的动态变化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探究沙地生境变化过程中植物种群变化、植被演替及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特征因子 环境因子 广义加性模型 广义加性混合模型 动态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广义加性生物量模型构建
5
作者 赵阳 贾炜玮 +4 位作者 李凤日 李泽霖 郭昊天 王帆 赵子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4,共13页
【目的】森林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了解各因子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对优化森林空间结构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林分类型构建生物量模型,有助于为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7种典... 【目的】森林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了解各因子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对优化森林空间结构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林分类型构建生物量模型,有助于为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7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1 157块监测样地数据,结合Sentinel-2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计算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坡度等变量。将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气候数据相结合,建立广义最小二乘生物量模型(GLS)和广义加性生物量模型(GAM)。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通过计算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检验,并使用2020年复测的328块样地数据对模型进行辅助验证。【结果】在7种典型林分类型下,GAM的拟合效果优于GLS。其中,广义加性生物量模型的MAE较最小二乘生物量模型降低了1.99%~27.48%,RMSE降低了4.29%~20.87%,MSE降低了6.72%~35.43%。二次检验结果表明,每种林分类型的GAM预测精度均在80%以上。【结论】广义加性生物量模型是一种建立生物量模型的非参数方法,适用于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分类型下的生物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林分类型 植被指数 广义加性模型 大兴安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城市群颗粒物及臭氧时空分布及气象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苗元露 耿春梅 +3 位作者 纪元 谷超 王胜利 杨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2,共13页
为探究天山北坡城市群PM_(2.5),PM_(10)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对该区域PM_(2.5),PM_(10)和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GAM,揭示气象因子与污染物之间复杂的非线... 为探究天山北坡城市群PM_(2.5),PM_(10)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对该区域PM_(2.5),PM_(10)和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GAM,揭示气象因子与污染物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及其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PM_(2.5)和PM_(10)均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而O_(3)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2)在空间格局上,PM_(2.5)和PM_(10)总体上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O_(3)高值集中在阜康市内的天山天池周边以及石河子市;3)区域PM_(2.5)和PM_(10)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在东部呈现高-高集聚,在西部呈现低-低聚集;4)相关性分析及GAM模型表明,PM_(2.5),PM_(10)和O_(3)与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日降雨量5个气象因素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温度与其他气象因子两两间的交互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温度和其他气象因素对PM_(2.5),PM_(10)和O_(3)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为天山北坡区域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影响机制提供了新认识,可为制定天山北坡地区的区域性空气质量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O_(3) 时空分布 广义可加模型(gam)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天然草地蝗虫物种丰富度与地形关系的GAM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丽丽 赵成章 +2 位作者 殷翠琴 王大为 张军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12-1318,共7页
地形差异性导致的环境异质性为小尺度范围内生物空间格局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一种重要机制,是形成物种丰富度差异性的前提条件。借助GIS和S-PLUS软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于7-8月对影响蝗虫分布的地形因子进行了研究,在定量分析黑河上... 地形差异性导致的环境异质性为小尺度范围内生物空间格局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一种重要机制,是形成物种丰富度差异性的前提条件。借助GIS和S-PLUS软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于7-8月对影响蝗虫分布的地形因子进行了研究,在定量分析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北坡地形的海拔分异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域蝗虫的丰富度与地形复杂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6个样方中共采集蝗虫3149头,隶属于3科10属13种;蝗虫丰富度受地形因子影响的顺序为海拔>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坡位;蝗虫的分布在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各个梯度上的分布比较均衡,在海拔、坡向以及坡位的每个梯度上呈二次抛物线分布,坡度上呈递减趋势;从分布的区域上来看,蝗虫在整个区域都有较高的丰富度,但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2700m区域,坡向上则主要集中在西北坡和西坡,与实际观测情况相一致。蝗虫丰富度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分布状态,反映了地形因子对水热条件的重分配使蝗虫分布格局出现多元化以及破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蝗虫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 地形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gam)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北湖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的GAM回归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佳 黄清辉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1-1295,共5页
以崇明北湖为例,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对该湖的叶绿素a浓度与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总磷和水温之间存在较好的非线性关系(P<0.05),叶绿素a浓度与总磷之间的关系先为单调递增,当总磷浓度达到0.12mg/L时... 以崇明北湖为例,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对该湖的叶绿素a浓度与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总磷和水温之间存在较好的非线性关系(P<0.05),叶绿素a浓度与总磷之间的关系先为单调递增,当总磷浓度达到0.12mg/L时,变为单调递减;不同总氮浓度区间上,总氮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不同,氮浓度为0.6~1.8mg/L时,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不大;水温在24~26℃时,叶绿素a浓度最高.叶绿素a浓度与氮磷比之间也存在较好的非线性关系(P<0.1),氮限制时,叶绿素浓度与氮磷比呈反比;磷限制时,叶绿素a浓度随着氮磷比单调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模型 广义加性模型(gam)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崇明北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分布的环境效应
9
作者 李圳 袁华荣 +4 位作者 冯雪 陈钰祥 舒黎明 陈丕茂 余景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6-1955,共10页
【目的】探究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分布的环境效应,为南海近岸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外伶仃岛设置10个调查站点,分别于2020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温度、盐度和p... 【目的】探究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分布的环境效应,为南海近岸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外伶仃岛设置10个调查站点,分别于2020年春季(4月)和秋季(9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温度、盐度和pH分别采用温度计、盐度计和pH计现场测定,溶解氧浓度使用碘量滴定法现场测定。溶解无机氮浓度采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和镉柱还原法测定,磷酸盐浓度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采用全片计数法进行定量计数并结合水体体积换算得到浮游植物密度,以个体数表示浮游动物密度。渔业资源调查采用底拖网单拖渔船进行。通过方差膨胀因子(VIF)对环境因子进行共线性检验,剔除高共线性变量,并进行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和模型评价,分析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结果】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盐度、温度和溶解氧浓度VIF>10,存在严重共线性,最终保留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浓度、深度、pH、溶解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用于构建GAM模型。影响因子筛选结果显示,溶解氧浓度是影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最主要因子,贡献率为25.3%,其次为叶绿素a浓度(24.5%)和浮游动物密度(16.3%),深度对CPUE的贡献率最低(6.3%)。GAM分析结果显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溶解氧浓度6.700~8.100 mg/L,叶绿素a浓度0.500~1.200 mg/m^(3),浮游动物密度230.000~450.000 pcs/m^(3),深度6.500~10.000 m的海域。CPUE随溶解氧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CPUE随叶绿素a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CPUE随浮游动物密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CPUE随深度升高逐渐降低。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在春季和秋季渔业资源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一定规律性,主要集中在岛礁东部与南部海域,且秋季的CPUE高于春季。春季渔业资源主要分布于外伶仃岛近岸南部和东部海域。秋季渔业资源则更多集中在近岸东部海域,该区域的CPUE水平较高。【结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受各项环境因子的协同调控,溶解氧浓度是最关键的驱动因子,其次为叶绿素a浓度、浮游动物密度和深度。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在秋季高于春季,主要聚集于岛礁东部与南部海域。渔业资源存在季节性变化趋势,伏季休渔制度对牧场生态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伶仃海洋牧场 渔业资源 环境效应 广义可加模型(gam) 共线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分析夏秋季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渔场时空分布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5
10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4 位作者 徐怡瑛 夏辉 李莹春 徐鹏翔 许柳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3,共8页
基于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09—2010年渔季和2010—2011年渔季夏秋季南奥克尼群岛周边水域南极磷虾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海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M模型对单位捕捞努力量... 基于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09—2010年渔季和2010—2011年渔季夏秋季南奥克尼群岛周边水域南极磷虾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海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M模型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41.78%,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月份,贡献率为15.53%;奥克尼群岛水域CPUE分布模式有着明显的月份差异。1月份平均CPUE值最低,而4月份平均CPUE值最高,各月份平均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渔场主要集中在60°12'—60°30'S,45°30'—47°30'W。南极磷虾作业渔场的适宜海水表温范围为0.1—1.8℃,最适表温范围为0.5—1.5℃。各海况等级间及不同渔船的平均CPUE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逐步GA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PUE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月份、渔船、经度、海表温度、纬度和海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南奥克尼群岛 gam 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大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污染特征与生成机制
11
作者 蔡浩晨 覃泽 +5 位作者 刘妍慧 徐勃 白雯宇 王晓丽 耿春梅 杨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73-4183,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工业城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浓度水平及其生成机制,本研究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华北平原淄博市对PAN及其他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研究期间PAN的平均浓度为1.09×10^(-9)(0.03~10.07×10^(-9)),四季... 为深入探究工业城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浓度水平及其生成机制,本研究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华北平原淄博市对PAN及其他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在线观测.研究期间PAN的平均浓度为1.09×10^(-9)(0.03~10.07×10^(-9)),四季浓度排序呈现出冬季(2.07×10^(-9))>秋季(0.98×10^(-9))>春季(0.64×10^(-9))>夏季(0.61×10^(-9))的规律.日变化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夏季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12:00),而冬季则推迟到下午时段(17:00).广义相加模型(GAM)结果表明,PAN浓度受温度和大气氧化性影响显著.基于零维盒子模型(F0AM)计算结果表明,乙醛对过氧乙酰基(PA)的贡献最大(69%),其次是甲基乙二醛的光解(18%)和氧化(11%),PA的损失主要以一氧化氮(NO)(18%)和二氧化氮(NO_(2))(81%)与PA的相互作用为主;相对增量反应性(RIR)表明PAN的生成对NO_(x)更敏感.该研究丰富了华北平原地区大气PAN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的认识,为大气污染管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过氧乙酰基(PA) 广义相加模型(gam) 基于观测模型(O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分析南京市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体感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佳耘 马新平 +2 位作者 王式功 张莹 尚可政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9-664,共6页
研究了在混杂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体感温度的变化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两种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和体感温度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以周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 研究了在混杂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体感温度的变化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两种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和体感温度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以周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31%,降低5℃,增加6.86%;当以日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14℃以下时,每降低1℃,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19%,降低5℃,增加5.79%.同样以日为时间序列,当体感温度在20℃以下时,每降低1℃,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41%,降低5℃,增加6.86%,说明体感温度的冷效应对死亡人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温度 相关性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研究时空及环境因子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闫敏 张衡 +2 位作者 伍玉梅 崔雪森 杨胜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1-685,共5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是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获鱼种之一,为了开展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根据2009—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叶...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是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获鱼种之一,为了开展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根据2009—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及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及与时空、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长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11.34%,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时间(周),贡献率为6.35%;该渔场全年均可作业,5—7月CPUE值高于1—3月和10—12月,其中5月中旬—7月下旬为鱼汛盛期;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在10°S^30°S、162°E^174°E的海域范围内;中心渔场最适SST范围为26.0~29.5℃,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2~0.05 mg/m^3,最适SSHA范围为0~20 cm。研究表明,影响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时间(周)、纬度、SST、经度、SSHA和C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南太平洋 gam模型 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识别非线性相关及其在医学统计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宏田 袁悦 +2 位作者 李智文 王琳琳 刘建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2-785,789,共5页
目的介绍广义相加模型(GAM)识别非线性相关及其在医学统计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AS软件PROC GAM模块识别实例数据结局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通过比较考虑该非线性相关和不考虑该非线性相关时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介绍广义相加模型(GAM)识别非线性相关及其在医学统计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AS软件PROC GAM模块识别实例数据结局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通过比较考虑该非线性相关和不考虑该非线性相关时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阐明GAM识别非线性相关在统计建模中的重要性。结果与不考虑非线性相关的模型相比,考虑非线性相关的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更优。结论合理使用GAM,在模型中纳入非线性成分,可改善回归模型的建模效果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 非线性相关 统计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的天津海域鱼类资源和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谷德贤 刘国山 +4 位作者 王晓宇 王婷 尤宏争 钱红 徐海龙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8-43,共6页
根据2013、2014年5、8、10月6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及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同时利用GAM模型,对天津海域鱼类资源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天津海域共采集到鱼类7目17科26种,其中... 根据2013、2014年5、8、10月6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及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分析了天津海域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同时利用GAM模型,对天津海域鱼类资源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天津海域共采集到鱼类7目17科26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鱼类资源平均生物量为3.37 kg/h,与1983年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结果相比,资源量降低了90.39%。8月航次的鱼类资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10月航次,5月航次最小。本研究选取了月份、水温、盐度等11个环境因子,GAM分析结果表明,对鱼类生物量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为温度、仔稚鱼密度、盐度和经度,水温、仔稚鱼密度和盐度对鱼类资源生物量影响均显著,经度在p<0.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的累计偏差解释率为44.2%。根据AIC准则,包含上述4个变量的广义加性模型为最佳模型。各预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盐度>温度>仔稚鱼密度>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海域 鱼类资源 广义加性模型(gam)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模型的南海鸢乌贼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晏磊 李杰 +2 位作者 张鹏 杨炳忠 王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3,共7页
根据2013—2016年南海两艘灯光罩网渔船的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因子数据,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南海春季鸢乌贼渔场分布及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3—2014年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Catch... 根据2013—2016年南海两艘灯光罩网渔船的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因子数据,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南海春季鸢乌贼渔场分布及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3—2014年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呈增长趋势,而2015—2016年CPUE明显下降。2013—2015年鸢乌贼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114°E—115°E,10°N—12°N区域,而2016年中心渔场向西偏移;GAM模型对CPUE的总偏差解释率为66.40%,其中经度、纬度、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4个因子与CPUE显著相关(P<0.05),影响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从大到小依次为:经度、纬度、叶绿素浓度和海表温度。而年份、月份和海表盐度对CPUE影响不显著(P>0.05)。鸢乌贼适宜海表温度为27℃~30℃,适宜叶绿素浓度为0.10~0.15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南海 gam模型 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日住院人次的时间序列分析
17
作者 吴瑞凯 张莹 +2 位作者 马龙 杨浩峰 苏德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5-783,共9页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9所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慢性肾脏病(CK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9所医院CKD日住院人次数据,以及同期大气污染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等潜在混杂因素后,探讨PM_(2.5)和PM_(10)浓度与CKD住院风险的关系,分析单独滞后0~7 d(lag0~lag7)和累积滞后0~7 d(lag01~lag07)的影响,并对性别、年龄、季节进行亚组分析。在单一污染物模型基础上纳入其他污染物(一次最多纳入2个污染物),构建双污染物模型来评价模型的稳定性。结果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2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4,95%CI 1.006~1.023),累积滞后在lag04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8,95%CI 1.007~1.029)。而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0、累积滞后在lag0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2,95%CI 1.007~1.017;RR=1.024,95%CI 1.016~1.032)。性别分层中,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累积滞后在lag04时男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3,95%CI 1.008~1.038);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0时男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6~1.020),单独滞后在lag1时女性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6~1.020)。年龄分层中,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4时<65岁人群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6,95%CI 1.007~1.026;RR=1.022,95%CI 1.010~1.035);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累积滞后在lag07时<65岁、≥65岁人群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7,95%CI 1.017~1.037;RR=1.015,95%CI 1.001~1.028)。季节分层中,冷季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3、累积滞后在lag0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20,95%CI 1.011~1.029;RR=1.025,95%CI 1.011~1.038)。冷季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2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3,95%CI 1.007~1.019),暖季PM_(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单独滞后在lag7时CKD住院风险最高(RR=1.015,95%CI 1.006~1.024)。双污染物模型中,PM_(2.5)调整PM_(10)、SO_(2)、O_(3)、CO,PM_(10)调整NO_(2)、SO_(2)、O_(3)、CO后,对CKD住院风险的影响效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浓度升高会导致CKD住院风险增加,且存在滞后效应;男性、年龄<65岁和寒冷季节(采暖期)中人群对PM_(2.5)和PM_(10)的暴露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气象因素 慢性肾脏病 住院 时间序列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的区域PM_(2.5)浓度影响因子识别及关联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焦利民 金健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128,198,共7页
区域PM_(2.5)浓度影响因子及显著程度对区域PM_(2.5)浓度模拟和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建立模型分析2013年京津冀区域PM_(2.5)浓度与AOD、气象因子(相对湿度、温度、降雨量、大气压、风速)和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PM_(2.5)浓度影响因子及显著程度对区域PM_(2.5)浓度模拟和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建立模型分析2013年京津冀区域PM_(2.5)浓度与AOD、气象因子(相对湿度、温度、降雨量、大气压、风速)和土地利用类型(水体、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裸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大气压、AOD、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地显著的影响PM_(2.5)浓度;且温度、AOD、裸地、林地与PM_(2.5)存在复杂相关关系,大气压、建设用地与PM_(2.5)浓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GAM模型R^2为0.952,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为0.959,模型交叉验证后得到R2为0.792。结果表明,利用GAM能有效的识别区域PM_(2.5)浓度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进行PM_(2.5)浓度拟合并得到可靠的拟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加性模型(gam) 区域PM_(2.5) 气象因子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着生藻类完整性指数的赤水河水生态健康评价
19
作者 胡龑航 郭红民 +3 位作者 胡鹏 李鑫雨 苏文杭 闫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9,63,共10页
着生藻类群落构成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分析着生藻类的完整性,可以为保护河流水生态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以干流无建坝的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为例,在2023年3月、7月和11月对赤水河干流26个点位的着生藻类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箱... 着生藻类群落构成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分析着生藻类的完整性,可以为保护河流水生态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以干流无建坝的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为例,在2023年3月、7月和11月对赤水河干流26个点位的着生藻类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箱线图法和相关系数法筛选指标,构建以总分单元数、Shannon-Wiener指数、细胞密度为核心参数的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IBI),选取所有采样点Pe-IBI值的95%分位数为最佳值,并将其五等分,靠近95%分位数的一等分代表点位状态最优,将其定为赤水河水生态基准值(枯水期5.53、丰水期6.01,平水期6.37),并对赤水河2023年水生态健康进行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从17个环境因子中筛选出DO,EC,DTN,TP,NH_(3)-N为主要环境因子。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冗余分析(RDA)对Pe-IBI核心参数细胞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总分单元数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发现,DO浓度超过10 mg/L时,蓝藻细胞密度与溶解氧浓度呈正相关;EC小于420μs/cm时,着生藻类的细胞密度随EC增大而增大;TP浓度升高,蓝藻细胞密度迅速增加;TP,DO,EC和NH_(3)-N增大时Shannon-Wiener指数下降,着生藻类生物多样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生物完整性指数 水生态基准 广义可加模型 赤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中尺度涡的相对时空分布关系
20
作者 张聿琛 吴静怡 +2 位作者 金鹏超 陈新军 余为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黑潮-亲潮过渡带,海域内涡旋活动剧烈。然而,中尺度涡如何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仍不清楚。为此,依据建立的2009—2018年西北太平洋海域涡旋逐日追踪数据集及渔业统计资料,利用归一...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黑潮-亲潮过渡带,海域内涡旋活动剧烈。然而,中尺度涡如何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仍不清楚。为此,依据建立的2009—2018年西北太平洋海域涡旋逐日追踪数据集及渔业统计资料,利用归一化方法初步分析了柔鱼渔场与距涡心距离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探索了捕捞位置、距涡心距离及涡旋发展阶段对柔鱼CPUE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反气旋涡内柔鱼总捕捞努力量、产量和平均CPUE均较高,单位面积内产量也较高,表明在反气旋涡内部具有较高的柔鱼资源丰度,同时CPUE随距气旋涡涡心距离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反气旋涡内则呈下降趋势;2)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内柔鱼CPUE与经度的关系不同,气旋涡CPUE在150°E至158°E之间较高,而反气旋涡周围的CPUE则是随着经度升高而升高,原因可能与不同海况渔场形成机制不同有关;3)柔鱼CPUE与气旋涡发展阶段负相关,与反气旋涡发展阶段正相关,CPUE在反气旋涡发展末期明显上升,可能与反气旋涡减弱消散过程中的短暂上升流或混合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资源评估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中尺度涡 西北太平洋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